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诚能如是(________)④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2)B(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

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远,远眺。

吞,望见。

具,详细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晓雾将歇(hé)B. 沉鳞竞跃(yào)C. 参差(cī)披拂D. 佁(tái)然不动(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②四时俱备________③青树翠蔓________④俶尔远逝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 晓雾将歇xiē ;B沉鳞竞跃 yuè ;D 佁yǐ 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 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 四时:名词,四季;③ 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俶尔:忽然。

⑶①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③伛偻提携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

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Ⅰ【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______之意。

Ⅱ【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之意。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

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远,远眺。

吞,望见。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②朝晖夕阴________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④日星隐曜________⑤樯倾楫摧________⑥把酒临风________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⑧去国怀乡________(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王闻之闻:听说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 王且何利利:好处(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注】①谒者:官名。

②河南:指河南郡。

③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假传圣旨。

⑤数:屡次。

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使:________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B.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_______的品质,从原文中“________”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答案】(1)派遣;于是、就(2)C(3)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4)不畏强权,按理处事;臣谨以便宜(5)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

然后“东海大治”。

由此启示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3)D(4)①(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节奏,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

句意为: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故断句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⑵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彻:改变。

②句意为: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

穷匮:穷尽。

③句意为:鲁公修建一个园子。

治:修建。

④句意为:鲁公犹豫不决。

决:决断。

⑶A第一个“其”,代词;第二个“其”,表示诘问语气。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之”,助词;第二个“之”,代词。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以”,凭;第二个“以”,因为。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⑷翻译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叩,凿;箕畚,用箕畚;于,到。

句意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成,修好;必,必定;不足,没有;虑,考虑。

句意为: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⑸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结合甲文内容可知,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⑹结合甲文内容,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可知,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结合乙文内容,从“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中可知,我们做事情不能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遇难而退。

据此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⑵① 改变;② 穷尽;③ 修建;④ 决断或决定。

⑶D;⑷①(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⑸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⑹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

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结合句意解释。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⑸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⑹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

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

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

(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

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

”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②宠辱偕忘________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④微斯人________(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2)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4)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解析】【分析】(1)、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

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璧:玉璧;忧:以......为忧;乐:以.....为乐,据此进行翻译。

(3)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以此证明。

(4)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⑴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⑵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