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设计: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初三物理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揭示了电荷的二元化本性,是初三物理静 电学的重要结论之一。下面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希望对你 有帮助。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课标要求】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目标】 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总结出带电体性质,能说出区分正负电荷 的方法,准确得出电荷作用规律。 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了解电荷量。 3、通过自学,了解原子结构,能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绝缘体与导体,能说出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说出摩擦起电原因,导体导电原因。
1)原子结构: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如:陶瓷、橡胶、塑料、纯净的油、干木头等。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1.6×10-19 C。
3)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教学过程】 一、动手参与 小实验:教师展示一束下端扯成丝状、有些向四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 问:“为了让散开的塑料捆扎绳聚拢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捋能不能达到 目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用干燥 的手捋达不到目的,蘸水后再捋就可以了。) 引入摩擦起电。 二、 新课 1、 学生分组进行摩擦起电小实验完成任务: 1)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怎样得到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3)怎样得到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数量不同,为什么? 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 Q 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 C。

初中_两种电荷_教案

初中_两种电荷_教案

教案: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让学生观察到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用玻璃棒和橡胶棒进行实验,观察到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现象。

3. 教师介绍电荷量及其单位,让学生了解电荷的量化表示。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荷量,使用验电器进行电荷的检测。

4.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导体中电荷可以自由移动,而绝缘体中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的表现。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四、小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精品
观察实验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பைடு நூலகம்器
(1)结构
(2)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九班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体会人们熟悉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试验,养成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以及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试验,激发同学学习电学,探究电的学问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依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缘由。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自制多媒体、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同学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一、激趣导入【情境创设】播放视频:好玩的放电现象。

【设置悬念】同学们知道这种奇妙现象的原理吗?【引入新课】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试验。

奇妙的电究竟是什么?从今日我们就渐渐揭开它的神奇面纱。

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种电荷。

有兴趣的观看。

相互沟通热议。

二、探究新知1.摩擦起电【问题过渡】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些现象发生的缘由是什么?【引导试验】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许多,想用给你供应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亲自试试吗?【试验器材】梳子、塑料尺、气球、碎纸屑、轻小泡沫。

【提出问题】1.怎样推断物体是否带电?2.什么是摩擦起电?3.你还知道哪些摩擦起电现象?同学思索、相互沟通、争论。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理解电荷产生的原理2.学习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3.理解摩擦带电原理及其应用4.掌握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二、教学重点1.电荷的基本概念和两种电荷的性质2.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2.量具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包括PPT演示、板书讲解等;2.实验展示,由教师或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流程;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实验流程操作,完成实验记录。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视频演示或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电荷的存在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讲解电荷的概念和两种电荷的性质•电荷的概念:电子和质子带电粒子,相同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两种电荷的性质:正电荷 proton 质子、负电荷 electron3.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之间摩擦,会使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发生带电现象。

•如何判断物质带电:手电筒实验法、静电计读数法、静电场引力示意图法等。

4. 实验操作环节4.1 实验一:三类物质的摩擦起电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质的摩擦起电效应,验证摩擦起电的存在。

实验器材•电爪、小塑料棒、静电计实验步骤1.在静电计的两极上,分别夹一根小塑料棒;2.用电爪夹住塑料棒的一个端口;3.把另一根小塑料棒和静电计的金属棒接触(或用手摸);4.观察静电计的读数记录下来;5.改变另一个物体,如用玻璃棒或橡皮棒代替小塑料棒,再做同样的操作;6.观察读数记录,比较三个物质的起电效应的大小。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2 实验二: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量具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滴定管实验步骤1.借助授课教师或图示,手持量筒清洗干净;2.用滴定管将水平移至底端,在量筒内排除气泡;3.问筒内水位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在加点水;4.读取刻度值,用电子秤测量液体重量;5.通过计算,换算单位,并将实验数据整理。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2篇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2篇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精选2篇(一)摩擦起电是指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材料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材料失去电荷并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获得电荷并带负电荷。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摩擦起电实验的教案示例:实验材料:1. 一块橡胶棒2. 一块毛巾实验步骤:1. 将橡胶棒和毛巾分别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

2. 用食品包装薄膜将橡胶棒和毛巾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确保两者能够自由摩擦。

3. 让学生轮流摩擦橡胶棒和毛巾的另一端,每人摩擦5次。

4. 在摩擦完后,让学生将橡胶棒和毛巾的非固定端靠近对方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学生观察到两者会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时,橡胶棒带有正电荷,毛巾带有负电荷。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一些电子并带正电荷,而毛巾获得了这些电子并带负电荷。

实验拓展:1. 学生可以换用其他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静电计或带电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材料来验证电荷的产生。

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危险。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避免材料掉落或碰撞。

希望以上的教案示例能够帮助到您!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摩擦起电的原因与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两种不同材料间弱化学键断裂引起的电子转移。

2.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元素。

3. 能够解释摩擦起电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

2. 示例物品:橡皮筋、丝绸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橡皮筋和丝绸布,并提问:你们是否知道橡皮筋和丝绸布在摩擦时会发生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种材料会发生摩擦起电。

”- 引发学生兴趣,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将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并了解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摩擦起电教案4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法建议: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的资料(主要是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通过课堂上学生阅读课文、交换资料、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可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一、教材分析《电荷摩擦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第15。

1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实验导入:教师拿气球在一个同学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头发都被吸起来了,而且气球稍微移动时顺势吸到另一同学脸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新课讲授】(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动手实验:a。

把塑料梳子与自己头发摩擦,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屑。

b。

将各种文具与自己的头发或丝绸摩擦,然后分别靠近小纸屑或碎头发。

(2)交流讨论:上述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总结:①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②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展示问题:(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分析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反现: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同学们知道是怎样规定的吗?学生: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两种电荷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

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重点)
教学流程
实验探究一
请同学们准备好干燥的塑料笔和碎纸片
第一步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塑料笔直接去接触碎纸片观察实验现象。

(笔能否吸引碎纸片?)
第二步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塑料笔与头发摩擦后再去接触碎纸片观察实验现象。

(笔能否吸引碎纸片?)
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带电体具有什么性质?
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二)
通过观看动画让同学们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小结进行巩固
合作学习(1)
学习33页电荷量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回答电荷量相关的简单问题。

合作学习(2)
观看验电器动画了解验电器结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课堂训练
例题1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中性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电。

例题2
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电。

通过两个例题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有且只有正、负种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5、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九年级上物理教案(两种电荷)

九年级上物理教案(两种电荷)
可见:(投影)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设疑:
分别解释在实验一、二、三中各物体带什么电荷?为什么带这种电荷?每一实验电荷的总量如何?
(课件演示)
1.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
2.确定中和的定义及有时以放电的形式进行的相关例子。
设疑:
带不等量的个带负电的橡胶棒进行研究,看到了吸引现象,说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板书)
学生讨论研究:
锻炼学生探究总结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微观抽象的世界变成通俗易懂的宏观世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正负电荷的中和
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以动画的形式将两个物体进行摩擦时,电子转移的情况表现出来,从而知道了什么知识?
设疑:
实验三中两个棒带有哪种电荷?
(课件投影:
分别以氢、氦原字为例显现原子结构及电子的运动情况,并说明原子不显电
性。)
学生研究总结:
1.带负电的橡胶棒悬吊于铁架台下,取另一带负电的橡胶棒使其接近,看到了排斥现象。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板书)
2.取两个带正电的玻璃棒进行研究,也会看到排斥现象。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电荷守恒思想,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具
丝绸、毛皮、玻璃棒2个、橡胶棒2个、铁架台1个、细棉线1条、带绝缘皮的电线1根、小纸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怎么设计】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怎么设计】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怎么设计】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4、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及电荷的移动。

教具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散开的塑料绳,碎纸屑、验电器、金属棒学法指导阅读课本第32-34页,利用双色笔将书中重点勾画出来,看完书后对重点知识点默记一次,完成自学检测。

一、温故知新: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效率一定越高B.热机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C.热机做一定的有用功,消耗的燃料越少,效率一定越高D.热机做功越快,效率一定越高二、自主学习:(一)、两种电荷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摩擦起电:演示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现象:______________ 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 __。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图15.1-1①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电荷 》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电荷 》学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电荷》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4.了解院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的电子。

二、重点:两种电荷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三、预习内容:(可以回家查阅资料)(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98页-100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15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2011/0704/190.html2.用什么仪器可以测出物体是否带电吗?如何使用它?/z/q155658951.htm?sp=40013.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b/6613624.html4.电荷从那里来?/view/03d166284b73f242336c5fa9.html四、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课内探究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小组内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探究要求:学生完成下列两组实验1、用摩擦过的梳子靠近易拉罐。

用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

用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

2、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靠近。

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根橡胶棒靠近。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请同学们按照探究要求,边实验,边独立解答以下问题,将你的答案写在空白处,然后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你要解答的问题:问题1:实验1中的梳子、玻璃棒、橡胶棒有什么现象?由此你的出什么结论?问题2:实验2中相互靠近的的两根玻璃棒或橡胶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将带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杆连接起来,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交流二:摩擦起电是怎样产生的?/question/314766926.html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物理教案-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物理教案-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物理教案-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1.2掌握两种电荷的性质。

1.3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2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2增强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现象,两种电荷的性质。

2.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摩擦起电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如塑料尺和纸片摩擦后吸引纸屑等。

二、探究摩擦起电的原理1.让学生分组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4.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会夺得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第二课时一、学习两种电荷的性质1.教师展示电荷的模型,让学生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三、巩固与应用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电荷现象,让学生判断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搜集生活中的电荷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看法,提出建议。

3.教师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设计实验,如使用气球和头发进行摩擦,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观察气球吸附头发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为什么。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 教案(精品)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 教案(精品)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引入新课:观察与思考“怒发冲冠〞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问: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二、讲授新课:〔一〕摩擦起电现象步骤1: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两个现象。

实验1: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能吸起纸屑,实验2: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头发。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步骤2:观看视频,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得出摩擦起电概念。

摩擦起电: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电荷的相互作用步骤1:观看视频,结论: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三、引入新课:观察与思考“怒发冲冠〞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问: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四、讲授新课:〔一〕摩擦起电现象步骤1:观察与思考生活中的两个现象。

实验1:与头发摩擦过的梳子能吸起纸屑,实验2:与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头发。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步骤2:观看视频,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得出摩擦起电概念。

摩擦起电: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电荷的相互作用步骤1:观看视频,结论: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用“-〞表示。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的种类。

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3. 让学生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电荷量的单位和符号。

4.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起电的现象,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难点: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电荷量的单位和符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引发学生对摩擦起电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起电的定义,即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提问:你们认为摩擦起电时会生成什么?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带电体的性质。

4. 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种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 验电器介绍:讲解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让学生动手操作验电器,验证物体是否带电。

6. 电荷量介绍:讲解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符号C),让学生了解电荷量的概念。

7.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的种类,掌握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一. 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二.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用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后,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让学生撕一些干燥的、较碎的纸屑)。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2一人一块塑料薄膜,薄膜与干燥的手摩擦后,塑料薄膜被手“吸住”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电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自信、聪明才智,把电学学得特别棒,因为电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新授知识:第四章电路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师小结: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是指带电的粒子)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为规定)(需做实验)正电荷、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用“--”表示。

4.正电荷、负电荷:学生做实验验证:可以将不同的带电体分别靠近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看看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呢?5.验电器: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验电器(学生每人一个验电器,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讨论)。

让学生小结。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6]:课本第45页图4—3。

6.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有趣实验,注意验电器金属箔片发生的变化)。

[演示实验7]:先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使玻璃棒带电后再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同学们仔细看验电器的箔片有什么现象发生?能解释一下吗?再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电后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解释吗?教师小结: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

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

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

因为D 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

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

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

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

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