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资料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两种电荷【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两种电荷笔记
一、摩 擦 起 电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 擦起电现象。
2、带电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3)绝缘体不易移动。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4、验电器
(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粗略反应带电多少 三、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 原子 电中性 核外电子 不带电
带负电
2、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1)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2)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常见的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3)导体导电的原因: 金属:自由电子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九年级上册物理 两种电荷 -含答案解析
两种电荷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__两种电荷
补充习题
1、两个物体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 A 、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 D、两个物体都不 答案:C 带电 2、用细线悬挂的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则: A 、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B、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C、它们之间 只有一个带电 D、它们可能都不带电 答案:B 3、甲、乙、丙、丁四个小球,若甲与经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 互相吸引,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A 、一定不带电 B、不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不 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D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 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带正电 ),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 不带电 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 或“不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验电器 1、作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4、使用:将被检验物体接触金属球,如金属箔张开说明 物体带电,张开角度越大,说明物体带的电荷越多。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简称电荷 6、电荷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较大 的单位,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 量大 约是几十库仑)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中和指电荷完全抵消而不是电荷消失)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检验
第四章 电 路
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或者 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补充:摩擦起电的危害和应用) 3、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一是摩擦起电,二是接触带电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引言当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学习静电现象时,其中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着迷的主题就是摩擦起电。
通过摩擦两种不同的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产生的电荷。
这篇文档将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解释静电现象以及产生两种不同电荷的原理。
静电的定义静电是指由于物体带有静态电荷而产生的现象。
静电的主要特征是电荷的静止状态,即没有电流流动。
当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一些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它们之间形成静电。
这个现象可以用摩擦起电来解释。
摩擦起电的实验要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准备两种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体,如塑料棒和橡皮棒。
2.用一块干燥的布擦拭其中一根棒状物体,将其带有静电。
3.将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未带电的物体,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靠近,它们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这表明它们带有相同的电荷。
2.如果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靠近,它们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这表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两种电荷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电荷分为两种类型: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会带有正电荷。
正电荷意味着电荷在物体内部相对不足,相对于外部这个物体呈现出缺少电子的状态。
这是因为电子带有负电荷,当它们从物体中转移到其他物体时,原物体会带有正电荷。
负电荷当一个物体获得了额外的电子时,它会带有负电荷。
负电荷意味着电荷在物体内部相对较多,相对于外部呈现出多余的电子状态。
原理解释当两个物体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对于塑料棒和橡皮棒这样的非导体材料而言,电子不能自由地在材料中移动。
为了达到电荷平衡,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物体带有静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理可以通过材料的电子亲合能力解释。
电子亲合能力是指材料获得电子的能力。
材料的电子亲合能力越大,它就更容易从其他物体中吸引电子。
以塑料棒和橡皮棒为例,塑料棒的电子亲合能力较大,它更容易从橡皮棒吸引电子。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2篇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精选2篇(一)摩擦起电是指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材料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材料失去电荷并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获得电荷并带负电荷。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摩擦起电实验的教案示例:实验材料:1. 一块橡胶棒2. 一块毛巾实验步骤:1. 将橡胶棒和毛巾分别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
2. 用食品包装薄膜将橡胶棒和毛巾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确保两者能够自由摩擦。
3. 让学生轮流摩擦橡胶棒和毛巾的另一端,每人摩擦5次。
4. 在摩擦完后,让学生将橡胶棒和毛巾的非固定端靠近对方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学生观察到两者会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时,橡胶棒带有正电荷,毛巾带有负电荷。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一些电子并带正电荷,而毛巾获得了这些电子并带负电荷。
实验拓展:1. 学生可以换用其他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静电计或带电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材料来验证电荷的产生。
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危险。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避免材料掉落或碰撞。
希望以上的教案示例能够帮助到您!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摩擦起电的原因与原子结构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两种不同材料间弱化学键断裂引起的电子转移。
2.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元素。
3. 能够解释摩擦起电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
2. 示例物品:橡皮筋、丝绸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橡皮筋和丝绸布,并提问:你们是否知道橡皮筋和丝绸布在摩擦时会发生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种材料会发生摩擦起电。
”- 引发学生兴趣,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将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并了解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物理第一节两种电荷的笔记
物理第一节两种电荷的笔记一、电荷。
1. 摩擦起电。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2. 两种电荷。
-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 负电荷: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如,两个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二、验电器。
1. 构造。
- 验电器主要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部分组成。
2. 工作原理。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会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使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就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反映了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三、原子及其结构。
1. 原子结构。
-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 原子核带正电,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 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周围绕核高速运动。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四、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
-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例如,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这些自由电荷是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
2. 绝缘体。
-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例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都是绝缘体。
- 绝缘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容易导电。
15.1 两种电荷(8大题型)(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题型分类(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知识点 1 摩擦起电1、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2、摩擦起电概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2 两种电荷1、探究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实验过程及现象:①用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甲所示。
②用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乙所示。
③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如图丙所示。
(2)结论: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上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②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2、两种电荷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①概念: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注】我们在实验课上所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C。
5、验电器①构造: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注】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地比较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对同一个验电器来说,金属张开的角度越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
知识点3 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的结构①原子的结构: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②电子: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
2、摩擦起电的实质①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15.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初中物理】
A.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B. B 球、C球都带正电
C. B 球、C球都带负电
D. 无法判断
【解析】A、B排斥,则B一定带负电;
A
B
C
B、C排斥,则C一定带负电。
答案:C
练习 甲、乙两个通草球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下列 对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一定带负电 B、乙一定不带电 C、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A. 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 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D.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D
练习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 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 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练习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 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 棒 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的变化情况 是( )
A. 甲和乙都不变 B. 甲变小,乙张开 C. 甲变大,乙不变 D. 甲闭合,乙张开
答案:B
练习 图是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验电 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元电荷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 1.61019 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摩擦起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 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 擦创造了电荷。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因 失去 电子而带 正 电;丝绸 得到 电 子而带 负 电,电子从 玻璃棒 转移到 丝绸 。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重点难点一、摩擦起电是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两物体上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二、大量实验表明,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正电荷,丝绸上带等量的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而毛皮上带等量的正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了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五、物体带电的区别:1、摩擦起电:两物体上带的是等量异种电荷;2、接触起电: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3、感应起电:如果将带电体靠近导体,但不接触,会发现导体两端带有异种电荷。
能力训练1、现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塑料小球,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已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当甲靠近丙时()A、两球一定吸引B、两球一定排斥C、没有相互作用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2、甲乙丙三个通草球,若它们俩俩相互吸引,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B、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C、两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3、现有A、B、C、D四个小通草球,分别用细线吊着,已知A排斥B,B吸引C,C吸引D,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则A和D靠近时,它们将()A、一定排斥B、一定吸引C、可能排斥也可能吸引D、无法相互作用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接触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由张开变为完全合拢,则验电器()A、原来带负电B、原来带正电C、接触后带正电D、接触后带负电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原来已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这说明金属箔()A、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正电B、先带少量正电,后带大量正电C、先带少量负电,后带大量负电D、先带正电,后带负电。
中考物理考点专题训练:专题06 两种电荷(含解析)
专题06 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子的转移)。
3、特点: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轻小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四、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五、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的半径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典型例题用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排斥,由此可判定()A.小球一定带负电B.小球一定带正电点C.小球一定不带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排斥,由此可判定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A答案:A针对练习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B.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C.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D.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针对练习2下列微粒中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是()A.电子B.原子核C.质子D.中子2、A解析: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第一讲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第一讲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
2、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物体的带电情况。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带电现象: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了电的物体叫带电体。
2、摩擦起电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3、两种电荷。
①实验证明: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荷,分别叫做正电荷和负电荷。
②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定荷规定为负电荷。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验电器。
①作用:用来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②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电荷量(Q )—— 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简称:库(c )。
元电荷: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 表示。
e=1.6×10-19C6、原子的结构。
①由位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和核外_______组成的。
原子核带_____电,核外电子带_____电。
②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________上相等。
③不同物质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并不相同,核外的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
7、摩擦起电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电子转移的过程。
①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获得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③带电体的特点: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
带负电的物体有多余的电子。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酸、碱、盐的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两种电荷---详细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答案
课题两种电荷教学目标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重点、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的概念及单位;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复习1.摩擦起电进行实验:用塑料直尺或圆珠笔杆与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原理: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有:(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3)毛衣容易脏;(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5)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许多科学家做了无数的实验研究发现,自然界中,所有带电的物体,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
从没发现第三种现象——既和玻璃棒相排斥,也和橡胶棒相排斥;也找不到一种带电体既和玻璃棒相吸引,也和橡胶棒相吸引。
由此可以推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练习: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什么电,C带什么电?3.电荷量(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符号 Q表示.(2)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4. 验电器作用:a.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可以粗略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5.原子及其结构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摩擦起电正负电荷
摩擦起电正负电荷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产生正负电荷。
这种现象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对此并没有深入的科学解释。
直到18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摩擦起电的机制,为电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摩擦起电的原理可以用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解释。
在摩擦过程中,两种材料的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电子在材料表面进行转移。
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变得带正电荷,而另一种材料获得电子变得带负电荷。
这样就形成了正负电荷的分离。
在摩擦起电中,不同材料的电子亲和力和离子化能是影响电荷转移的重要因素。
电子亲和力越大的材料更容易接受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而离子化能越小的材料,则更容易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一方。
例如,当我们用皮毛摩擦塑料棒时,塑料棒会吸引皮毛上的电子,而皮毛则会失去电子,变得带正电荷。
相反,当我们用毛毯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会吸引毛毯上的电子,而毛毯则会失去电子,变得带正电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塑料棒和玻璃棒在摩擦后能够吸引细小物体的原因。
除了塑料和玻璃,还有许多其他材料也可以发生摩擦起电。
例如,橡胶和丝绸、金属和纸、金属和木材等。
每种材料的性质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电荷转移情况。
摩擦起电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它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中的静电复印技术就利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通过摩擦,光敏鼓上的带电颗粒被吸附,然后被转移到纸张上,形成图像。
摩擦起电也可以带来安全问题。
在干燥的天气中,人们经常会被静电电击。
这是因为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湿度,导致电荷无法通过空气中的水分释放,而在我们身体和物体之间累积起来。
当我们触摸金属物体时,电荷会从我们身体释放,产生电击的感觉。
为了避免静电电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穿着棉质衣物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因为棉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另外,可以使用抗静电产品,如抗静电涂层和抗静电垫,来防止电荷的积累。
摩擦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摩擦,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了正负电荷的分离。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笔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i两种电荷一、两种电荷1、电荷的概念: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
5、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 C。
库仑是一个较大的单位,通常情况下,一片雷雨云多带的电荷也不过只有几十库仑。
7、验电器: (1)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8、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三种方法:(1)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2)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3)利用验电器。
二、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模型: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1个正电荷(其电荷量与电子电荷量相等),核外有1个电子;氦原子核中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
2、元电荷:电子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符号:e,e=1.6×10⁻¹⁹C。
氢原子与氦原子的结构3、摩擦起电的实质(1) 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束缚能力弱失去电子带正电;束缚能力强得到电子带正电。
(3)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即电荷守恒。
归纳: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互相摩擦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c、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不起电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分类定义原因常见物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中的大量自由电荷可以移动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有移动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特别提醒: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可能导电,变为导体。
中考物理考点分析之摩擦起电
中考物理考点分析之摩擦起电
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选然相等。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
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
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4)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2.摩擦起电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选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
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 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带电性质.)
二、原子结构 元电荷
原子核(正电)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电 子 (负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 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 1、甲、乙、丙三个带电物体。甲物体排斥 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
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 负__电。
2、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 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若小球被吸引, 那么小球带 正电或 不;带若电小球被排斥,那么 小球带 电。负
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到桶的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2、小明穿了一条新裤子,不到一天就粘了 不少灰尘,回家后,妈妈批评他不注意清 洁。他很不服气地说,是灰尘往我裤子上 跑,躲都没法躲。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 他在说慌。你能帮助他解释一下吗?
希腊有个叫泰勒斯的人,研究了这种神奇的现象。经过仔 细地观察和思考,他注意到挂在颈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 断晃动,并和身上的丝绸衣服发生摩擦。他猜想一定有奥秘。经 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有吸引灰尘、 羽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
“电”。
思考?
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 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并且 显得比较蓬松,这是为什么呢?
如塑料、橡胶、玻璃、干木头、空气、油等都 是绝缘体。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 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 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问题探究:
1、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这样规定的理由是_____C______。 A、塑料与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 质;
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 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 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 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做一做,想一想
请同学们用一只塑料笔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 使劲摩擦,然后去靠近纸屑。 看到的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
这是什么现象? 摩擦起电。
还有什么现象是摩擦起电? 梳子梳头发、冬天晚上脱毛衣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实验中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 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符号是C。
摩擦过的物体有什么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一、电荷:
1、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 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 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 :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 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 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3、电荷的种类
实验探究: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中有几种电荷?
1)将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二.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
➢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
金属箔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 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 么?
答:可以判断所带电 荷的多少
7、电荷量
•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由原子核对电子束缚 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 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 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发生 了转移。
三、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 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相互排斥
2)将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互排斥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
相互吸引
讨论: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结 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 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 新裤子表面光滑,人走路时发生摩
擦起电现象,对轻小的灰尘有吸附作用。 灰尘因是得到静电的吸引不易被清除。 故王辉没有说清楚。
3、演示:思考
• 塑料绳为什么越捋越张开?
一学、摩到擦了起电什。 么?
1、带电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平定县锁簧二中 樊禄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小故事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正处在文化昌盛时期,贵族妇 女们在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胸前佩戴用琥珀做的手 饰。琥珀是一种树脂的化石,把它磨光就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的鲜 艳光泽,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人们在外出时,总是把琥珀 首饰擦拭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但是,不光擦得多么干净,它 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 大约有几十库仑。
想一想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或原子)
(2).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不是)
(3).原子的结构是什么? (由原子核和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带正
电,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4). 什么叫元电荷?电荷量是多少? (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 C) (5). 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有什么特点 ?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现象: A的金属箔片张角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
原因:
上述现象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从验 电器A流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即 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
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都是导体。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