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名师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库仑;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性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气球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塑料尺吸引纸片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定义、性质、相互作用规律以及电荷的单位;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5.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电荷的单位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电荷?电荷有哪些性质?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电荷的单位是什么?请简述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2. 在讲解电荷的性质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 对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练习;5. 拓展延伸:电荷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定律,它指出: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只会转移或重新分配。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引言:电荷是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对于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电荷教学方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两种电荷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荷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实物模型探索法实物模型探索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物模型的构建和实验,以主动探索的方式来学习电荷的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材料:球形磁铁、塑料杯、静电棒等。

2. 示范: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如何将磁铁放入塑料杯中,然后用静电棒带电并将其靠近聚乙烯小片,观察其相互作用。

3. 学生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物模型的构建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铁与塑料杯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棒与聚乙烯小片的相互作用。

4. 讨论与总结: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实物模型的观察结果,然后与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和理解电荷相关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观察和感受电荷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总结相互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促进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电荷的相关图像和动画,辅助讲解电荷的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电脑和投影仪准备好包含电荷相关图像和动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 讲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像和动画为辅助,讲解和解释电荷的概念、性质和相关知识。

3. 互动讨论: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与教师共同探讨电荷的各种现象和特性。

4. 小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多媒体资源探索电荷的应用实例,如静电力的实验、电荷传导的原理等。

5. 知识检测: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法进行知识检测,以巩固学生对电荷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演示,能够直观地展示和说明电荷的相关概念和原理,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来理解电荷的性质和变化。

《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一)两种电荷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positive charge).(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negative charge).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多媒体演示.(1)A 与A 作用;(2)B 与B 作用(3)A 与B 作用――相互吸引.分析:①A 与A 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 与B 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②A 与B 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 与B 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 或B 作用发现,凡是与A 吸引的就必与B 相互排斥,凡与A 排斥的就必与B 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6、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教案物理两种电荷教案【课标要求】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总结出带电体性质,能说出区分正负电荷的方法,准确得出电荷作用规律。

2、通过演示实验,知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了解电荷量。

3、通过自学,了解原子结构,能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绝缘体与导体,能说出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学习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理解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说出摩擦起电原因,导体导电原因。

物理两种电荷教案【教学过程】一、动手参与小实验:教师展示一束下端扯成丝状、有些向四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

问:“为了让散开的塑料捆扎绳聚拢到一起,直接用手捋一捋能不能达到目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回答。

引导学生得出:用干燥的手捋达不到目的,蘸水后再捋就可以了。

引入摩擦起电。

二、新课1、学生分组进行摩擦起电小实验完成任务:1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2怎样得到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3怎样得到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数量不同,为什么?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Q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3、演示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1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自学课本原子结构内容,完成任务:1原子结构: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弱不同,相互摩擦时,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

《两种电荷》优教教案

《两种电荷》优教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核心素养】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并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的素养。

【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视频材料:静电【提出问题】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想想议议】1.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2.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引导自学】自学教材p33。

【问题驱动】1.什么是电荷量?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引导自学】阅读P33—P34“原子及其结构。

”思考讨论。

回答预设:1.原子核、原子【教师引导】能用实验来探究电荷可以转移码?【提出问题】该现象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附件1附件2课堂检测题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人体、大地、铜钥匙B.橡皮、煤油、塑料袋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D.瓷瓶、空气、钢板尺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4.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B.只有一球带电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

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两种电荷教案

151两种电荷教案电荷是物质中一种基本的物理性质,表征物体所具有的静电性质。

通过对电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荷的本质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两种电荷的教案,供参考。

教案一:正负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正负电荷的形成过程;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3.掌握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电荷分离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塑料梳子、玻璃棒、金属导线等。

2.实验材料:细绳、小纸片等。

3.教具:电荷分离动画视频、电荷相互作用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电荷分离动画视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梳子梳理头发后,能够吸引小纸片呢?”Step 2:探究正负电荷的形成过程(15分钟)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a.用干燥的毛巾擦拭玻璃棒,然后用细绳系在玻璃棒上;b.用毛巾擦洗塑料梳子,然后用细绳系在梳子上;c.观察细绳受到的力的方向。

2.回顾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棒和梳子所带电荷的性质,提出正负电荷的概念。

3.引导学生思考,正负电荷的产生与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Step 3: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20分钟)1.介绍电荷相互作用的概念,并通过电荷相互作用示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2.分析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规律。

3.进行实验验证:a.将两个带电体分别靠近和远离,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b.利用金属导线将两个带电体连接,观察导线两端的现象。

4.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同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异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Step 4:应用与拓展(10分钟)1.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导线两端的表现来判断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荷性质。

2.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思考并阐述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负电荷的形成和相互作用规律,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人教版9年级物理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人教版9年级物理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与技能: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知道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5.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

多媒体课件、塑料直尺、毛皮、丝绸、玻璃棒、橡胶棒、碎纸屑、塑料包装绳、验电器。

一、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怒发冲冠”。

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视频详见教学课件)二、合作探究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学生实验把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引小纸屑,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将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②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

交流讨论同学们感受吸引碎纸屑的过程,思考碎纸屑为什么会被吸起来?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材料拓展(一)静电现象的应用①静电喷涂:给涂料微粒带上电,带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飞向带异种电荷的喷涂物件。

②静电植绒:给绒毛带上电,让它飞向事先涂了胶粘剂的带异种电荷的布面。

③静电除尘、吸尘:利用高压电场使粉尘颗粒带上电,带电的粉尘飞向特定的采集板,就可以达到静电除尘的目的。

④静电复印: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使带静电的光敏材料表面在曝光时,按影像使局部电荷随光线强弱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存留静电潜影,经一定的干法显影、影像转印和定影而得到复制件。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板书设计
15、1两种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教学反思
一个亮点:探究实验的课堂演示效果好,明显。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
一、要求学生:1、认真完成指定题。2、在自己感到生疏的地方做上记号,重点看记。
二、在实验过程中要千万牢记,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再做总结。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三、学生讲解时,要给与适当的指导、点拨。
主备人
年级学科
九年级年级物理
备课时间
使用人
初三物理组
课型
讲评
上课时间
课题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自然界中的雷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荷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电荷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5. 巩固: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正负电荷定义和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验电器、橡胶棒、毛皮、丝绸、气球等。

2. 教学课件:正负电荷的图片、动画演示电荷相互作用等。

3. 参考资料:电荷相关的研究论文或科普书籍。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雷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电现象。

2. 定义电荷:介绍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解释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

3. 实验演示:使用验电器展示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现象。

4. 互动提问:询问学生对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并分享讨论成果。

九、作业布置:1. 设计一道简单的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电荷现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电荷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复习电荷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十、板书设计:1. 正电荷定义:相互作用:2. 负电荷定义:相互作用:3. 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评价: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两种电荷的教案

两种电荷的教案

两种电荷的教案第一篇:两种电荷的教案两种电荷教案(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3.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教学难点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三)教学过程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笔摩擦头发,笔可以吸引小纸屑,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问题:笔为什么会吸引小纸屑?衣服表面为什么容易吸附灰尘?1、摩擦起电①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的物体:轻质小球,纸屑,通草球(通脱木的茎做成的小球,质量非常轻)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①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

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教案电荷是物质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是指物质中存在的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

电荷有两种,一种为正电荷,另一种为负电荷。

正电荷是物质中质子所带的电荷,负电荷是物质中电子所带的电荷。

下面是两种电荷的教案。

教案一:正电荷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电荷的概念和性质;2. 知道常见物体中所带的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3. 能够举例说明正电荷的产生和传递;4. 能够应用正电荷的性质解释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正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正电荷的产生和传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讲解正电荷的概念,即物质中质子所带的电荷。

正电荷的性质有:相同的正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的正电荷互相吸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说明正电荷的产生和传递。

例如,摩擦产生正电荷,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电荷。

4. 身边实例探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带有正电荷的物体,并解释其产生和传递的原因。

5. 拓展应用通过对电子束的偏转实验或气球的悬浮实验等,引导学生应用正电荷的性质解释物理现象。

6. 总结归纳对正电荷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案二:负电荷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负电荷的概念和性质;2. 知道常见物体中所带的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3. 能够举例说明负电荷的产生和传递;4. 能够应用负电荷的性质解释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负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负电荷的产生和传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讲解负电荷的概念,即物质中电子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性质有:相同的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的负电荷互相吸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说明负电荷的产生和传递。

例如,摩擦产生负电荷,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电荷。

4. 身边实例探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带有负电荷的物体,并解释其产生和传递的原因。

5. 拓展应用通过对电子束的偏转实验或气球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等实验,引导学生应用负电荷的性质解释物理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电荷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荷的定义和性质,知道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

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运用相互作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运用守恒定律分析电荷的转移和积累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和性质,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具(如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产生的静电,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吗?2.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介绍电荷的定义,即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讲解电荷的性质,如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讲解两种电荷的产生方法,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介绍鉴别两种电荷的方法,如用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5. 电荷守恒定律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讲解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荷的转移和积累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荷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荷的定义和性质。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会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4.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器、毛皮、玻璃棒、丝绸、金属棒夜景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完成哪些目标呢?请同学们一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见投影﹚【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会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4.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二、学生活动做一做,节首图展示的三个图片活动内容;引出: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三、演示实验:(1)得出自然界出只有两种电荷;演示实验:(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总结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介绍: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四、学习指导(见投影)互助学习解决独学不组内的连接起来变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C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2.专门用来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它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条,这是因为(B)A.雨天路滑,可以增大摩擦,使汽车不打滑B.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中的电荷不断导入大地,不致静电引起的油罐爆炸C.铁链在汽车行驶时与地面撞击,可以发出响声,使其他车辆行人让开,避免车祸D.可以使汽油不遭受雷击3.当某物体去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后,发现金属箔片张角变大了.则这个物体带正电,如果金属稍后片张角先变小,后变大,则这个物体带负电.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静电,而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1. 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的单位:库仑(C);3.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4. 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单位和守恒定律,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荷的定义、单位和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具(如验电器、丝绸和毛皮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存在和性质。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定义、单位、守恒定律和相互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利用验电器、丝绸和毛皮等教具,展示电荷的相互作用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荷的性质。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学生对电荷知识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电荷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单位和守恒定律;2. 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电荷的单位是_______。

(答案:库仑)(2)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对/错)2. 选择题:(1)下列哪种现象与电荷无关?(A. 静电 B. 闪电 C. 磁铁吸引铁钉 D. 电解水)(2)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一个带负电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A. 正负电荷相抵消 B. 正负电荷相加 C. 产生中性物体 D. 物体带电量增加)3. 计算题: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库仑,求100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5.1 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知道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2. 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仪、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验电器、电荷发生器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静电吸附等,引发学生对电荷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教师展示毛皮摩擦橡胶棒和玻璃棒摩擦丝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化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的基本性质。

3. 探究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1)教师展示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产生现象,如雷电、摩擦起电等;(2)引导学生探讨两种电荷的产生原因和鉴别方法;(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

4.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教师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如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等;(2)引导学生探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库仑定律等;(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电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两种电荷的产生和鉴别方法;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名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名师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荷的定义:电荷是物体所带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的单位: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符号为C。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荷的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定义、单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守恒定律。

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片,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小纸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定义、单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守恒定律。

3. 实验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验证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如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如何保持不变的。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荷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荷守恒定律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电荷的定义、单位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 电荷的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带什么电荷?(2)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摩擦过的橡胶棒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3)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吸引或排斥小纸片的原因是什么?2. 请举例说明电荷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 第1节《两种电荷》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章节名称
15.1两种电荷(第二课时)
编号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课时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及其结 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
过程与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产生对电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对自然界现象的求知欲和探求心。
观察导体绝缘体微观结构动画
通过讲授法,学生了解原子结构
根据原子结构学生分析摩擦起电 的原因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通过举例,学体和绝缘体
知识小结
当堂检测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 不能导电
教学
重点
1.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
难点
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回顾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是?
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会起电呢?
(阅读课本33-34页)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
一、讲授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析实验现象: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实验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分析实验现象: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 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 生了定向移动。
得出实验结论: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两种电荷》名师教案3

《两种电荷》名师教案3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点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教学重点】1、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生动手: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笔杆靠近桌上的小纸屑。

教师举例: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答:因为摩擦使物体带了电荷。

二、学生自学仔细阅读课本32至35页内容,试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什么是电荷量5、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6、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三、教师重点讲解问题:我们刚举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两物体相互摩擦;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板书:一、两种电荷1、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我们说物体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问题:头发和梳子因都带了电而相互吸引,那么其它带电物体之间会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呢演示:1、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吊起的玻璃棒。

观察现象。

2、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观察现象。

分析: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和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讲述:大量的实验表明: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板书: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名师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5.1两种电荷教案【教材分析】《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电荷量的单位是直接告诉学生的,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核心素养】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并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的素养。

【教学目标】①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③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准备】1、裁剪机器人钢铁侠的视频。

2、玻璃棒、丝绸、橡胶棒、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金属杆、塑料杆、矿泉水瓶、气球、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激发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机器人钢铁侠。

师:随着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兴起,钢铁侠要能正常工作,离不开我们生活一种很熟悉的东西,是什么(电)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师:摩擦后的梳子能吸引水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

(板书)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要求和目的:(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摩擦起电”)【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布、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课件展示问题)师: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不同)师: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不摩擦时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吸引碎纸屑)师: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纸屑(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

)师:对!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板书)(课件展示概念)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摩擦)师: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

(课件展示概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讨论后举例并课件展示)(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①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②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③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④小朋友玩的塑料滑梯上,和高速行驶的汽车车门上,当人用手去触摸时,人会触电。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的。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播放实验视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老师演示)②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③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

你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生1: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师:很好!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是怎样规定的呢(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生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课件展示)师: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带同种电荷。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带异种电荷;②一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电荷量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常有: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

【试一试】下面这两个练习各用什么方法检验物体带电的:练习:1.用摩擦过的物体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被吸引过来,能不能判断该物体带了电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

2.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电,C带电。

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出示验电器并介绍构造,课件展示)。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实验,看用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边说边演示用实物介绍,并用课件展示):(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1.先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2.再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3.最后用力摩擦橡胶棒,再将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1、2步后: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师:对!可见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课件)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荷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带负电荷,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课件)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

最后老师演示3步。

(电荷量的教学)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大。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认识电荷量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

---用图片(课件展示)4.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师: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带上了电荷、雷雨云也带上了电荷,电荷从哪里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9页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内容就明白了。

(课件展示)阅读后,请回答:(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3)什么叫元电荷其电荷量是多少最小电荷叫元电荷(e)e=1.6×10-19C(4)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有什么特点?(5)通常情况下,原子为什么是中性请看下面这个氧原子示意图,这个氧原子带电吗(那么摩擦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问题课下我们可以结合课后“动手动脑”中的问题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一下。

)5.电荷定向移动摩擦起电的原因接下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视频:这个女孩用手摸带电的金属球,她的头发都竖立起来了。

她的头发竖起来说明了什么(带了电)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的(金属球上)那么说电荷可以移动。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6、导体和绝缘体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金属导体”)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

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你知道常见的导体有什么吗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

)师:由于塑料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

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干燥空气等。

(阅读课本P35相关内容)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探究活动:(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绝缘体是相对的”)1.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2.导体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荷,绝缘体不易。

3.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4.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三、课堂练习(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名师训练-《两种电荷》,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四、课堂小结(基本知识)1.电荷:概念、单位、相互作用2.测量工具——验电器:构造、原理及使用3.导体和绝缘体版书设计§15~1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