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一、对外政策:汉唐—明朝中期,对外开放→明末清初:闭关自守二、对外港口:广州、扬州、登州(蓬莱)、泉州(元1)三、对外关系史:四、主要交往国(一)两汉期:P39:朝、日、越、西亚、欧洲大秦(二)隋唐期:P79 新罗、日、印度、西亚波期大食、欧洲东罗马、非洲杜环(三)宋元期:P105;明:郑和、开发南洋、抗倭、葡占澳门、传教士(四)明清期:P125:清:郑成功收台、闭关、抗俄、传教士五、对外交流频繁原因:(一)政:强大,中央集权,开明政策 (二)经:繁荣,物基础(三)文:世界领先,吸引力 (四)交通:海陆并举,船海技术进步六、对外交流影响:1、中国先进的政、经、科文传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2、中国吸取,推动自身政经科文:高丽乐,文化,熬糖法3、增进中外了解,联系友谊:马可·波罗,列班·扫马,杜环七、对外交流的途径:(一)政治上:派使节例:遣唐使(二)经济上:官方,民间贸易例:郑和(三)文化上:遣留学,传宗教(四)对外战争八、古代对外贸易特点:(一)商路:汉初,陆路为主→汉武帝,海上丝路→唐:海陆并重→宋元:陆路衰微,海路为主,因为:①经济重心南移②造船业航海业指南针普用③瓷器船运④西北陆路交通不畅。
(二)商品:传出:丝茶瓷;传入:奢侈品(三)商业对象:宋元以前主要亚洲国,大陆国→亚欧非,海洋国(四)目的: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贡赐贸易(五)伴随:文化交流 (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传出儒教,传入三教),民族融洽:回族新中国构建各社会的努力,一国两制1、政治上:人代制,多举制,政协制2、经济上:改开,全面建小康社会3、民族上:民族自治,宗教信仰自由4、文化上:文明建设,八荣八耻,树立社义新型荣辱5、社会上: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社会思想。
6、外交上:和平崛起全球化,睦邻、富邻、友邻、善邻、互信。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史常识的考察一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稳定上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贸易偏差。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本期将会以历史时期为线索,梳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始时期。
这段时期内,由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与西域的交通的沟通,中国与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更是将中国的产品运到了西亚大秦等地,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的管理,国家还设立了大鸿胪进行管理。
唐宋时期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唐代的长安更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世界各地商人往来,唐宋政府更是设置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这段时期内中国主要对外贸易的国家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等国家。
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和红海沿岸,沿途所经之地都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明朝的海上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建立了朝贡贸易。
但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倭寇不断骚扰,明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到清朝时期,延续了明朝类似的做法,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留了广东十三行来进行贸易,并且严格把控对外贸易,至此古代对外贸易进入了萧条时期。
【小试牛刀】在宋代,为了繁荣同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设立的专门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B.市舶司C.宣政院D.门下省【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
A选项理藩院是清朝为统治少数民族,解决西藏等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设立的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市舶司是唐宋时期,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C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佛教和西藏地区事务设立的机构;D选项门下省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本题涉及对外贸易,B选项符合。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夏代。
自商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端。
商代是中国古代贸易的起点。
商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跨越边境进行贸易。
商代的商人主要进行的是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的方式进行贸易,例如以青铜器、丝绸、玉器等交换食物、木材等物品。
商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随着商代的衰落,夏代的兴起,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夏商时期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玉器、青铜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夏商的贸易网络覆盖了整个东亚和南亚地区。
进入商周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周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周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周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也延伸至东海和南海地区。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系列的交通要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推动了中国与西亚和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汉朝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代的贸易不仅延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一系列的海上贸易航线,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唐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银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香料、药材等。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明朝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封闭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讲:中国外贸发展历程
▪ 在研究货物贸易问题时,使用的是海关按照联合 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体系(SITC)进行统计 的进出口数据,由于通过海关的主要是有形(货 物)贸易,因而讨论服务贸易时使用的是②或③ 统计口径的数据。
问题: 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分类体系有那两种?
(3)长期不平等交换,中国对外贸易条 件持续恶化,贸易利益外流;
▪ 条约制度
典型事实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一个基本模式,这 就是首先通过军事进攻或武力威胁,迫使中国政 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 然后以条约口岸为据点,以条约特权为护符进行 各种各样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文化侵略。这种模式 西方学者称为“条约制度”。
最早的大宗进口品为鸦片,到 20 世纪 80 年代左右,棉织品逐步取代鸦片成为第一 大进口品。随后,钢铁、机械、棉花、原 油等也成为重要进口品。总的说来,中国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服从于帝国主义掠夺需 要,出口多为农矿等初级产品,进口多为 加工制成品,畸形发展。
▪ 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中心,鸦片 战争后,中国相继开放多个通商口岸, 形成多个贸易中心并存。
▪ 协定关税是中国近代中外关系中对中国社 会影响最大的条款之一,原因在于:关税 是一个主权国家控制进出口货物、增加财 政收入、保护或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协定关税不仅增强了西方商品对中国市场 的冲击力,动摇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而且长期影 响政府财政收入。
护税运动
▪ (2)国际贸易中,世界进口总值与出口总 值在理论上因该相等,但是统计数据总是合 理的出现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这种说 法正确吗?为什么?
▪ (3)数据的统计源 ▪ 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值)(Value of Export an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以前数千年的时代。
最早期的对外贸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当时西汉的长安和当时时候的部分古城市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综合贸易活动。
那时候,中国向西域的丝绸和汉族的贸易组织(中外对贸易)已经形成了。
汉朝时期,汉代继续发展、拓展了秦代修建的丝绸之路,使其可以连接更多的西域地区,丝路的贸易组织也在不断扩大,中国的古代贸易活动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同时,汉朝也在海外建立起了使馆用以保护贸易活动。
至唐朝时期,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进入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贸易活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唐朝时期,中国和东南亚诸国以及中亚、阿拉伯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并建立起了经济文化上的紧密关系。
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逐步形成了泛亚洲的贸易网络。
宋朝时期,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史鉴•民俗•农艺•茶坊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倪方六中美贸易问题眼下是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热点 话题。
其实,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相当悠久:西汉 时已设专门的外事机构大鸿胪寺;唐朝始设专门 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北宋时期就曾颁布了世 界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和反走私法 《漏舶法》等。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 一直都是顺差,即史籍记载的“出超'鄉时期的对外贸易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中 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
汉武帝在朝廷中首 设相当于现代外交部的大鸿胪寺,接待人员中已 有专职翻译官,此即《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武 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 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其实,比大鸿胪寺更早的外交官员当属秦始 皇时代的“典客”。
“典客”级别很高,系九卿之一, 汉景帝在位时更名为“大行令”,当时京师还设有 涉外旅店“蛮夷邸' 专门接待外国商使。
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 市。
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值,除西北丝 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 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交会,被称为 “西南丝编之路”;去朝鲜半岛有“乐浪道' 不仅运 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 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编之路”。
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走 得最远的。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 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 外,皆重译贡献。
”可见中国当时国际贸易能力之 强大。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 国来的商品被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 品则叫“赐”或“赏”,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等价的官 方贸易行为。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带有军事、政治目的,事 实上却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贸活动。
《史记•大 宛列传》记载,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 使西域时,带“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 万”。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对外贸易不仅丰富了中国
的国内资源,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在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通
道进行。
丝绸之路起初是以丝绸为主要商品,从中国经中亚到达罗马
帝国,途中还传播了佛教、道教等文化。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是中
国通过南海、东海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将中国
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输出到世界各地。
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注重与
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也因此开放了更广阔的
视野,汲取了更多外来文化的精髓。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一、早期对外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可追溯到早期的商周时期。
在商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与西方亚洲和中亚地区的商贸往来,例如与西方亚洲的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等地进行商品交换,获得金属、玉石、象牙等物品。
在周代,商代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延续,同时新增了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
在秦汉时期,古代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加强了与南方各族的贸易,通过水运途径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等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西方,带动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二、唐宋时期的繁荣贸易唐宋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鼎盛时期。
唐朝开启了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阿拉伯等地加强了贸易往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也从这些地区进口了大量的草料、石油、黄金等商品。
唐朝还积极开拓海上贸易,并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进行了频繁的商品交流。
宋朝继承唐朝的贸易传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欧洲进行了密切的贸易合作,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畅销一时,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衰落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衰落。
明朝时期开始,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政策,限制了商人的活动自由,加重了贸易的税收负担。
清朝时期,由于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清朝进行了关闭海禁的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地位受到压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状态。
四、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后。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但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政策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包括设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的管制,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198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并于198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逐渐深入。
二、迅猛增长期(1990年-2000年)1990年代初,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实施开放政策。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为中国融入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1997年,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三、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时期(2001年-2010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承诺逐步实现市场经济地位,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全面开放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加工贸易模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快速增加,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大亮点。
四、全球经济危机后的调整时期(2010年-202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但国内市场需求的崛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引擎。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了贸易伙伴。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外贸水平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波折,呈现出一幅缤纷多彩的历程。
一、远古时期的对外贸易在青铜时代,中华民族的生产能力和冶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向周边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出现。
商代时期,商人阶层逐渐兴盛,贸易规模也有所扩大,商代的纹饰、陶瓷等成为古代外交礼仪和贸易交流中的馈赠品。
西周时期,与伊朗、印度等地的贸易日益繁荣,铜、铁的贸易量大增。
春秋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呈现出多样性,如与韩国的马铜交换、与齐国的芦竹贸易等。
二、贸易往来在封建社会的变化自秦汉时期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重新统一,商业活动和贸易交流也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开始兴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顶峰,对外贸易带动了内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虽然对外贸易出现了萎缩,但是与海外的贸易关系逐渐加深,崖山海战之后,海外贸易得到改善。
三、近代贸易往来的逐渐开放清朝时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只得开放口岸和扩大对外贸易。
维新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掌握对外贸易的话语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外部贸易逐渐开放,东北的大量资源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五四运动后,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政府强调对外贸易开放,并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五、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目前,中国外贸逐渐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介绍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介绍对外贸易的发展1、汉代:中国与⽇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接踵西⾏,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频繁的经济⽂化交流。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经常的贸易往来。
2、唐朝:对外贸易繁荣。
唐政府在⼴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史实略。
3、两宋:①北宋政府在⼴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
②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有⼴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的国际贸易港。
③南宋政府采取⿎励外商的政策,在⼀些港⼝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
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最多。
④对外贸易东达⽇本、朝鲜,西⾄⾮洲⼀些国家。
4、元朝:泉州是最⼤的对外贸易港⼝。
5、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有⼴州、泉州、宁波、福州。
6、清朝:政府实⾏闭关政策,⼀⽅⾯禁⽌国⼈出海贸易,另⼀⽅⾯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只开放⼴州⼀地对外贸易,还⼏次下令实⾏海禁。
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
影响:①中国出⼝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化交流。
②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①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
原因:其⼀,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
其⼆,陆上丝路本⾝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
陆路西运,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不⽅便。
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法到达。
陆上丝路的⾃然条件⼗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壁沙漠,风沙弥漫,⾏程艰巨,⼜只能*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且时间久,运费⾼。
其三,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例,⽽两宋时期陶瓷制品⽐重很⼤,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古代中国
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手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向周边国家及中亚、东欧、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20世纪初期,中国因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经济几乎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通过国际贸易积极开拓国
际市场,如1950年代签订的中苏友好合作条约、60年代的对外贸易“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中方逐步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经贸关系,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进口和出口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加入WTO,逐步开放市场,吸引了大量
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国内外经济合作。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外
贸额已经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62万亿美元,出口产品也从传统的
农产品、手工业品扩展到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成为全球贸
易的重要角色。
未来,中国将持续走向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经贸合作,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
*商品结构 ---出口: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 ---反映国内工业基础等,落后的生产水平。
清政府大被迫肆割掠让夺香中港国,资并开源辟,五口通商。 倾销此商后品,。
清政府在历这经种西掠方夺列强式侵的犯贸,易几下近,丧失主权, 被迫开18始中6与8国年西外-方1贸9进1总行3年大额规,模贸易。
从1.2亿多关两增清至末9,.7亿多关两, 中国对1外92贸9易年包又括增海至关2皆2为.8外亿国关人两垄。断和控制。
在列强和官僚买办的控制下,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蒙受不等价交换的掠夺。
在列强的控制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877—1949年的73年中,
年年逆差,总额达64亿美元, 其中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外贸逆差,就达33亿美元。
巨额逆差使我国金银大量流失, 财政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腐败无能的统治者为了弥补贸易逆差, 不断增加税赋,进一步出卖主权和举借外债, 使人民的负担和中国对帝国主义的屈从,依赖更加深重。
*贸易伙伴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为主,借力转口贸易。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
*有利于恢复重建,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的“国家统制”的贸 易政策对于后来的趋于僵化有很大影响。
*有利于政治稳定, 巩固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精品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虽然这些时期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但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开端。
此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从汉代开始。
汉朝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得以远销至西方国家,也引进了许多珍贵的西方商品和文化。
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国家的贸易,也促进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流和往来。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丝绸、铜器、瓷器等,而进口的商品有香料、玛瑙、骑马和良种等。
随着唐代的长安开元盛世的到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不仅出现了有名的丝绸之路,同时还有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广州和泉州等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
唐代对外贸易的兴盛,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各种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十分活跃。
唐代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丝绸、铁器、陶瓷等,进口布料、药品、香料、宝石等。
明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明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和临安(今浙江杭州),其中以临安的贸易最为活跃。
在明代,中国向海外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口各种珍贵的商品如金银、香料、药材等。
同时,明代的对外贸易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进口的香料和宝石被用于制作贵族的服饰和装饰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是一个曲折而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地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自秦朝开始,中国便成为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港口,并割让香港给英国。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的经济薄弱和科技滞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艰难时期。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不仅受到列强的压迫,还遭遇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破坏。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这得益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的投资。
但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是作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供应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这些措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出口产品种类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中国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化,中国对外贸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作为原材料供应国到现在的全球贸易巨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早在古代,中国就与世界各地展开了贸易活动。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贸易、近代贸易、改革开放以及现代贸易等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一、古代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与东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地区的商人进行了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陆绢、瓷器等商品成为了世界的珍宝。
同时,中国也从外部世界引进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国内经济和文化。
二、近代贸易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封闭政策的痛苦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后,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限制。
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出廉价商品,而对中国的商品进行限制和征税,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篇章。
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更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国际地位。
四、现代贸易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国之一,贸易总额居全球前列。
中国积极拓展贸易伙伴,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保持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制造业、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中国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自由化进程,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早在古代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外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连接了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贸易以丝绸和其他奢侈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进口商品。
此时期的贸易以随机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贸易规则和机构。
经过长期的封闭状态和社会动荡,中国在19世纪中叶重新开放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外商投资和殖民地开发为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大量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
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十分不平衡,以进口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农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外资主导,市场不自由、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才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向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度高、贸易规模大。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贸易受阻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较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高,进口仍然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为主。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唐代和宋代,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与东南亚、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建立起贸易往来。
这段历史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奠定了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历程。
在19世纪末,由于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剥削。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手工业制品和一些原材料。
进口则以洋货为主,如纺织品、机器设备等。
随着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和解放斗争的进行,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
19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以国家对国家的贸易为主,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互助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受到了国际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发展出口贸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商品种类也逐渐增多,从传统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制品,向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之一。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中国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多边贸易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等重要自由贸易安排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开放政策的漫长历程。
中国在全球贸易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为主,借力转口贸易。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
*有利于恢复重建,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的“国家统制”的贸 易政策对于后来的趋于僵化有很大影响。
*有利于政治稳定, 巩固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对中 外国 贸古 易代
汉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唐 陆上丝绸之路
唐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小结
由于中国以天朝自 居,外人来华贸易必须借 朝贡之名,所以直到明代 中叶,中国对外通商多为 随贡互市性质。
明朝中期以后
最终导致战争与殖民侵略 迫使中国开放口岸
清政府大被迫肆割掠让夺香中港国,资并开源辟,五口通商。 倾销此商后品,。
清政府在历这经种西掠方夺列强式侵的犯贸,易几下近,丧失主权, 被迫开18始中6与8国年西外-方1贸9进1总行3年大额规,模贸易。
从1.2亿多关两增清至末9,.7亿多关两, 中国对1外92贸9易年包又括增海至关2皆2为.8外亿国关人两垄。断和控制。
在列强和官僚买办的控制下,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蒙受不等价交换的掠夺。
在列强的控制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在1877—1949年的73年中,
年年逆差,总额达64亿美元, 其中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外贸逆差,就达33亿美元。
巨额逆差使我国金银大量流失, 财政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腐败无能的统治者为了弥补贸易逆差, 不断增加税赋,进一步出卖主权和举借外债, 使人民的负担和中国对帝国主义的屈从,依赖更加深重。
第二阶段
这一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 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 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 包括实行承包经营 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
段。
(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略)
对外贸易改革30年成果
-----贸易额&货物结构
改革以来贸易额的剧增
• 日本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1964年举行东京奥运会,1970年举办世 博会。韩国1988年举行汉城奥运会,1993年举行世博会。西班牙1992 年同时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
• 中国是2001年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 这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间的必然平台。
谢
谢
第一个10年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001年之后
以调动对外贸 易部门经营积 极性为目标的
改革
以建立对外贸易 承包经营责任制 和自负盈亏为中
心的改革 (1988-1993)
漫长的复关 入世阶段
以WTO规则 为基础的对 外经济贸易 体制的全面
改革
第一阶段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渐进过程
点:在广东和福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
缺商品以及先进技术; 垄断对外贸易就是为了维持国内价格体系,保护国有企业。 在这样严密的控制系统之下,出口的唯一目的就是换取进口所
需的外汇。 然而,当1978-79年中国的政府试图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的时
候,政府却发现外汇储备锐减,外汇严重短缺。 在对外汇储备的迫切需求下,政府启动了对外贸易的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1978— )
• 1978-2007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 由355.0亿元增长到了158,787.4亿元 • 是1978年的447倍, • 年增长率达23.4%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的转变
走上了“工业-发展型”的对外贸易轨道
时事扩展
1)规则体制不认可
↓
→ 世博的规则引导意义
2)渐进,日韩为例
• 日本1970,综合指标(文明程度,医保,老年人的养老金)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才有所改观。
新中国成立之后---
A
1949年—1957年
B
1958年---1977年
C
1978年至今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发展对外贸易,以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但是美国政府却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禁运。
从1958年“大跃进”政治运动开 始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劫难
结束(1958---1977)
大跃进,苏联 治理整顿 文化大革命
外交突破,国际关系 1976 自然,政治 恢复,持续增长
基本特征:停滞不前,曲折反复,三起三落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1978— )
改革开放以前,对外贸易被十二家国有外贸公司所垄断, 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当时中国国内企业不能生产的短
头·厦门),在四个经济特区内,出口加工业进口产品 免税。
线:中国政府在1978-1979年开放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贸
易管道。出口加工产业下的公司享有各种特权,主要 包括进口不需要通过国有外贸公司,而且进口原材料 产品不需要缴税。
面:第一波贸易自由化进程,开始对国内广大地区实行
贸易自由化。1984年全面的自由化政策开始实行。
欧洲诸国在资本主 义上升时期,迫切 需要同中国做贸易。
主张开放门户。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 小农经济体制,对对 外通商不感兴趣。
实行闭关锁国
1840年,英帝国清主王义对朝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揭开了北中洋国军近阀代,史的序幕。
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国半民殖党民政地府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先后签订了一系列鸦丧片战权争辱以国后的,不平等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各种特权,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外贸部门积极开展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 对外贸易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总额和出口额的翻番。 此后连续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外贸逆差也逐渐缩小。 并在1956年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贸顺差。
恢复国民经济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对外贸易
(年)
*商品结构 ---出口: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 ---反映国内工业基础等,落后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