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1归纳与类比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数学(全国人教B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第2讲含解析

2018版高考数学(全国人教B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第2讲含解析

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若a,b∈R,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A。

lg(1+a2)>0 B.a2+b2≥2(a-b-1)C.a2+3ab>2b2D。

错误!〈错误!解析在B中,∵a2+b2-2(a-b-1)=(a2-2a+1)+(b2+2b+1)=(a-1)2+(b+1)2≥0,∴a2+b2≥2(a-b-1)恒成立。

答案B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设( )A。

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B。

三个内角都大于60°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

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答案B3.已知m>1,a=m+1-错误!,b=错误!-错误!,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a>bB.a<bC。

a=b D.a,b大小不定解析∵a=错误!-错误!=错误!,b=m-错误!=错误!.而错误!+错误!〉错误!+错误!>0(m>1),∴错误!〈错误!,即a〈b。

答案B4.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b>c,且a+b+c=0,求证b2-ac<错误!a”索的因应是()A.a-b>0 B。

a-c>0C。

(a-b)(a-c)>0 D。

(a-b)(a-c)<0解析由题意知错误!<错误!a⇐b2-ac<3a2⇐(a+c)2-ac<3a2⇐a2+2ac+c2-ac-3a2<0⇐-2a2+ac+c2<0⇐2a2-ac-c2>0⇐(a-c)(2a+c)>0⇐(a-c)(a-b)>0.答案C5.①已知p3+q3=2,求证p+q≤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q≥2;②已知a,b∈R,|a|+|b|〈1,求证方程x2+ax+b=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1|≥1。

以下正确的是()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C。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算法、复数12-5 含解析 精品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算法、复数12-5 含解析 精品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1)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 |A )=P (AB )P (A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 (A )表示事件A 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 (B |A )=n (AB )n (A ). (2)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 ①0≤P (B |A )≤1;②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 则P (B ∪C |A )=P (B |A )+P (C |A ). 2.相互独立事件(1)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P (AB )=P (A )P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 P (AB )=P (A )P (B |A )=P (A )P (B ).(3)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 3.二项分布(1)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几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2)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则P (X =k )=C k n p k (1-p )n -k,k =0,1,2,…,n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为X ~B (n ,p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知识拓展】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1)超几何分布需要知道总体的容量,而二项分布不需要; (2)超几何分布是不放回抽取,而二项分布是放回抽取(独立重复).【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条件概率一定不等于它的非条件概率.( × ) (2)相互独立事件就是互斥事件.( × )(3)对于任意两个事件,公式P (AB )=P (A )P (B )都成立.( × )(4)二项分布是一个概率分布,其公式相当于(a +b )n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其中a =p ,b =1-p .( × )(5)P (B |A )表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P (AB )表示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 )1.袋中有3红5黑8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从中依次摸出两个小球,则在第一次摸得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仍是红球的概率为( ) A.38 B.27 C.28 D.37 答案 B解析 第一次摸出红球,还剩2红5黑共7个小球,所以再摸到红球的概率为27.2.(教材改编)小王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13,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有1次获得通过的概率是( ) A.49 B.29 C.427 D.227 答案 A解析 所求概率P =C 13·(13)1·(1-13)3-1=49. 3.(2015·课标全国Ⅰ)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B .0.432C .0.36D .0.312 答案 A解析 3次投篮投中2次的概率为P (k =2)=C 23×0.62×(1-0.6),投中3次的概率为P (k =3)=0.63,所以通过测试的概率为P (k =2)+P (k =3)=C 23×0.62×(1-0.6)+0.63=0.648.故选A.4.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0.8解析 已知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那么在前一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前提下,要求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可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P =0.60.75=0.8.5.(教材改编)国庆节放假,甲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13,乙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14,假定二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记在国庆期间“甲去北京旅游”为事件A ,“乙去北京旅游”为事件B ,又P (A B )=P (A )·P (B )=[1-P (A )][1-P (B )]=(1-13)(1-14)=12,“甲、乙二人至少有一人去北京旅游”的对立事件为“甲、乙二人都不去北京旅游”,故所 求概率为1-P (A B )=1-12=12.题型一 条件概率例1 (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为“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为“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等于( ) A.18 B.14 C.25 D.12(2)如图所示,EFGH 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粒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 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则P (B |A )=________. 答案 (1)B (2)14解析 (1)P (A )=C 23+C 22C 25=25,P (AB )=C 22C 25=110,P (B |A )=P (AB )P (A )=14. (2)A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OEH 内”, P (B |A )=P (AB )P (A )=△OEH 的面积正方形EFGH 的面积=14. 引申探究1.若将本例(1)中的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改为“取到的2个数均为奇数”,则结果如何?解 P (A )=C 23+C 22C 25=25, P (B )=C 23C 25=310,又A ⊇B ,则P (AB )=P (B )=310,所以P (B |A )=P (AB )P (A )=P (B )P (A )=34.2.在本例(2)的条件下,求P (A |B ). 解 由题意知,∠EOH =90°,故P (B )=14,又∵P (AB )=△OEH 的面积圆O 的面积=12×1×1π×12=12π, ∴P (A |B )=P (AB )P (B )=12π14=2π.思维升华 条件概率的求法(1)定义法:先求P (A )和P (AB ),再由P (B |A )=P (AB )P (A )求P (B |A ). (2)基本事件法: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求事件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B ),得P (B |A )=n (AB )n (A ).(2016·开封模拟)已知盒中装有3只螺口灯泡与7只卡口灯泡,这些灯泡的外形与功率都相同且灯口向下放着,现需要一只卡口灯泡,电工师傅每次从中任取一只并不放回,则在他第1次抽到的是螺口灯泡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的是卡口灯泡的概率为( ) A.310 B.29 C.78 D.79答案 D解析 方法一 设事件A 为“第1次抽到的是螺口灯泡”,事件B 为“第2次抽到的是卡口灯泡”,则P (A )=310,P (AB )=310×79=730,则所求概率为P (B |A )=P (AB )P (A )=730310=79.方法二 第1次抽到螺口灯泡后还剩余9只灯泡,其中有7只卡口灯泡,故第2次抽到卡口灯泡的概率为C 17C 19=79.题型二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例2 设某校新、老校区之间开车单程所需时间为T ,T 只与道路畅通状况有关,对其容量为100的样本进行统计,结果如下:(1)求T 的分布列;(2)刘教授驾车从老校区出发,前往新校区做一个50分钟的讲座,结束后立即返回老校区,求刘教授从离开老校区到返回老校区共用时间不超过120分钟的概率. 解 (1)由统计结果可得T 的频率分布为以频率估计概率得T 的分布列为(2)设T 1,T 2分别表示往、返所需时间,T 1,T 2的取值相互独立,且与T 的分布列相同, 设事件A 表示“刘教授共用时间不超过120分钟”,由于讲座时间为50分钟,所以事件A 对应于“刘教授在路途中的时间不超过70分钟”.方法一 P (A )=P (T 1+T 2≤70)=P (T 1=25,T 2≤45)+P (T 1=30,T 2≤40)+P (T 1=35,T 2≤35)+P (T 1=40,T 2≤30)=0.2×1+0.3×1+0.4×0.9+0.1×0.5=0.91.方法二 P (A )=P (T 1+T 2>70)=P (T 1=35,T 2=40)+P (T 1=40,T 2=35)+P (T 1=40,T 2=40)=0.4×0.1+0.1×0.4+0.1×0.1=0.09, 故P (A )=1-P (A )=0.91.思维升华 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1)首先判断几个事件的发生是否相互独立.(2)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②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2017·青岛月考)为了分流地铁高峰的压力,某市发改委通过听众会,决定实施低峰优惠票价制度.不超过22千米的地铁票价如下表:现有甲、乙两位乘客,他们乘坐的里程都不超过22千米.已知甲、乙乘车不超过6千米的概率分别为14,13,甲、乙乘车超过6千米且不超过12千米的概率分别为12,13.(1)求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不相同的概率;(2)设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解 (1)由题意可知,甲、乙乘车超过12千米且不超过22千米的概率分别为14,13,则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相同的概率 P 1=14×13+12×13+14×13=13,所以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不相同的概率P =1-P 1=1-13=23.(2)由题意可知,ξ=6,7,8,9,10, 则P (ξ=6)=14×13=112,P (ξ=7)=14×13+12×13=14,P (ξ=8)=14×13+14×13+12×13=13,P (ξ=9)=12×13+14×13=14,P (ξ=10)=14×13=112.所以ξ的分布列为题型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命题点1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求概率例3 甲、乙两支排球队进行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比赛的胜利,比赛随即结束.除第五局甲队获胜的概率是12外,其余每局比赛甲队获胜的概率都是23.假设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1)分别求甲队以3∶0,3∶1,3∶2胜利的概率;(2)若比赛结果为3∶0或3∶1,则胜利方得3分,对方得0分;若比赛结果为3∶2,则胜利方得2分,对方得1分.求乙队得分X 的分布列.解 (1)设“甲队以3∶0,3∶1,3∶2胜利”分别为事件A ,B ,C ,则P (A )=23×23×23=827,P (B )=C 23⎝⎛⎭⎫232×⎝⎛⎭⎫1-23×23=827, P (C )=C 24⎝⎛⎭⎫232×⎝⎛⎭⎫1-232×12=427. (2)X 的可能取值为0,1,2,3, 则P (X =0)=P (A )+P (B )=1627,P (X =1)=P (C )=427,P (X =2)=C 24×⎝⎛⎭⎫1-232×⎝⎛⎭⎫232×⎝⎛⎭⎫1-12=427, P (X =3)=⎝⎛⎭⎫133+C 23⎝⎛⎭⎫132×23×13=19. 故X 的分布列为命题点2 根据独立重复试验求二项分布例4 一款击鼓小游戏的规则如下:每盘游戏都需击鼓三次,每次击鼓要么出现一次音乐,要么不出现音乐;每盘游戏击鼓三次后,出现一次音乐获得10分,出现两次音乐获得20分,出现三次音乐获得100分,没有出现音乐则扣除200分(即获得-200分).设每次击鼓出现音乐的概率为12,且各次击鼓出现音乐相互独立.(1)设每盘游戏获得的分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 (2)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是多少? 解 (1)X 可能的取值为10,20,100,-200. 根据题意,有P (X =10)=C 13×⎝⎛⎫121×⎝⎛⎫1-122=38,P (X =20)=C 23×⎝⎛⎭⎫122×⎝⎛⎭⎫1-121=38, P (X =100)=C 33×⎝⎛⎭⎫123×⎝⎛⎭⎫1-120=18, P (X =-200)=C 03×⎝⎛⎭⎫120×⎝⎛⎭⎫1-123=18. 所以X 的分布列为(2)设“第i 盘游戏没有出现音乐”为事件A i (i =1,2,3), 则P (A 1)=P (A 2)=P (A 3)=P (X =-200)=18.所以“三盘游戏中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为 1-P (A 1A 2A 3)=1-⎝⎛⎭⎫183=1-1512=511512. 因此,玩三盘游戏,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是511512.思维升华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在求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时,首先要确定好n 和k 的值,再准确利用公式求概率.(2)在根据独立重复试验求二项分布的有关问题时,关键是理清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二项分布的试验次数n 和变量的概率,求得概率.(2016·沈阳模拟)某学校举行联欢会,所有参演的节目都由甲、乙、丙三名专业老师投票决定是否获奖.甲、乙、丙三名老师都有“获奖”、“待定”、“淘汰”三类票各一张,每个节目投票时,甲、乙、丙三名老师必须且只能投一张票,每人投三类票中的任何一类票的概率都为13,且三人投票相互没有影响.若投票结果中至少有两张“获奖”票,则决定该节目最终获一等奖;否则,该节目不能获一等奖. (1)求某节目的投票结果是最终获一等奖的概率;(2)求该节目投票结果中所含“获奖”和“待定”票票数之和X 的分布列.解 (1)设“某节目的投票结果是最终获一等奖”这一事件为A ,则事件A 包括:该节目可以获两张“获奖”票,或者获三张“获奖”票.∵甲、乙、丙三名老师必须且只能投一张票,每人投三类票中的任何一类票的概率都为13,且三人投票相互没有影响,∴P (A )=C 23(13)2(23)1+C 33(13)3=727. (2)所含“获奖”和“待定”票票数之和X 的值为0,1,2,3. P (X =0)=(13)3=127,P (X =1)=C 13(23)1(13)2=29, P (X =2)=C 23(23)2(13)1=49, P (X =3)=(23)3=827.因此X 的分布列为18.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典例 (1)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是37,乙夺得冠军的概率是14,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2)某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23,这名射手射击5次,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两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________. 错解展示解析 (1)设“甲夺得冠军”为事件A ,“乙夺得冠军”为事件B ,则P (A )=37,P (B )=14,由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得所求概率为P (A B )+P (A B )+P (AB )=37×34+47×14+37×14=1628=47. (2)所求概率P =C 35×(23)3×(13)2=80243. 答案 (1)47 (2)80243现场纠错解析 (1)设“甲夺得冠军”为事件A ,“乙夺得冠军”为事件B ,则P (A )=37,P (B )=14.∵A 、B 是互斥事件,∴P (A ∪B )=P (A )+P (B )=37+14=1928.(2)设“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为事件A i (i =1,2,3,4,5),“射手在5次射击中,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2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则 P (A )=P (A 1A 2A 3A 4A 5)+P (A 1A 2A 3A 4A 5)+P (A1A 2A 3A 4A 5)=⎝⎛⎭⎫233×⎝⎛⎭⎫132+13×⎝⎛⎭⎫233×13+⎝⎛⎭⎫132×⎝⎛⎭⎫233=881. 答案 (1)1928 (2)881纠错心得 (1)搞清事件之间的关系,不要混淆“互斥”与“独立”. (2)区分独立事件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1.把一枚硬币连续抛两次,记“第一次出现正面”为事件A ,“第二次出现正面”为事件B ,则P (B |A )等于( ) A.12 B.14 C.16 D.18 答案 A解析 由古典概型知P (A )=12,P (AB )=14,则由条件概率知P (B |A )=P (AB )P (A )=1412=12.2.(2016·长春模拟)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X 次球,则P (X =12)等于( ) A .C 1012(38)10(58)2 B .C 912(38)9(58)2C .C 911(58)9(38)2D .C 911(38)10(58)2 答案 D解析 “X =12”表示第12次取到红球,前11次有9次取到红球,2次取到白球, 因此P (X =12)=38C 911(38)9(58)2=C 911(38)10(58)2. 3.已知A ,B 是两个相互独立事件,P (A ),P (B )分别表示它们发生的概率,则1-P (A )P (B )是下列哪个事件的概率( )A .事件A ,B 同时发生 B .事件A ,B 至少有一个发生C .事件A ,B 至多有一个发生D .事件A ,B 都不发生 答案 C解析 P (A )P (B )是指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1-P (A )·P (B )是A ,B 不同时发生的概率,即事件A ,B 至多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甲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是12,乙命中目标的概率是13,丙命中目标的概率是14.现在三人同时射击目标,则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 ) A.34 B.23 C.45 D.710答案 A解析 设“甲命中目标”为事件A ,“乙命中目标”为事件B ,“丙命中目标”为事件C ,则击中目标表示事件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又P (A B C )=P (A )P (B )P (C )=[1-P (A )]·[1-P (B )]·[1-P (C )]=⎝⎛⎭⎫1-12×⎝⎛⎭⎫1-13×⎝⎛⎭⎫1-14=14. 故目标被击中的概率P =1-P (A B C )=34.5.(2017·南昌质检)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X ~B (5,12),则函数f (x )=x 2+4x +X 存在零点的概率是( ) A.56 B.45 C.3132 D.12 答案 C解析 ∵函数f (x )=x 2+4x +X 存在零点, ∴Δ=16-4X ≥0,∴X ≤4.∵X 服从X ~B (5,12),∴P (X ≤4)=1-P (X =5)=1-125=3132.6.(2016·安徽黄山屯溪一中月考)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P (B )=25B .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C .P (B |A 1)=511D .P (B )的值不能确定,它与A 1,A 2,A 3中哪一个发生都有关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 P (A 1)=510=12,P (A 2)=210=15,P (A 3)=310,P (B |A 1)=12×51112=511,由此知,C 正确;P (B |A 2)=411,P (B |A 3)=411,而P (B )=P (A 1B )+P (A 2B )+P (A 3B )=P (A 1)P (B |A 1)+P (A 2)P (B |A 2)+P (A 3)·P (B |A 3) =12×511+15×411+310×411=922. 由此知A ,D 不正确.故选C.7.设随机变量X ~B (2,p ),随机变量Y ~B (3,p ),若P (X ≥1)=59,则P (Y ≥1)=________.答案1927解析 ∵X ~B (2,p ),∴P (X ≥1)=1-P (X =0)=1-C 02(1-p )2=59, 解得p =13.又Y ~B (3,p ),∴P (Y ≥1)=1-P (Y =0)=1-C 03(1-p )3=1927. 8.如图所示的电路有a ,b ,c 三个开关,每个开关开或关的概率都是12,且是相互独立的,则灯泡甲亮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8解析 灯泡甲亮满足的条件是a ,c 两个开关都开,b 开关必须断开,否则短路.设“a 闭合”为事件A ,“b 闭合”为事件B ,“c 闭合”为事件C ,则甲灯亮应为事件A B C ,且A ,B ,C 之间彼此独立,且P (A )=P (B )=P (C )=12,由独立事件概率公式知P (A B C )=P (A )P (B )P (C )=12×12×12=18. 9.(2017·广州月考)设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相同,且在三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若事件A 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6364,则事件A 恰好发生一次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964解析 设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由题意知(1-p )3=1-6364=164,解得p =34,则事件A 恰好发生一次的概率为C 13×34×(14)2=964. 10.(2016·荆州质检)把一枚硬币任意抛掷三次,事件A =“至少一次出现反面”,事件B =“恰有一次出现正面”,则P (B |A )=________. 答案 37解析 由题意知,P (AB )=323=38,P (A )=1-123=78,所以P (B |A )=P (AB )P (A )=3878=37.11.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 (1)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2)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3)用X ,Y 分别表示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记ξ=|X -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解 (1)依题意知,这4个人中,每个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13,去参加乙游戏的概率为23.设“这4个人中恰有k 人去参加甲游戏”为事件A k (k =0,1,2,3,4).则P (A k )=C k 4⎝⎛⎭⎫13k ⎝⎛⎭⎫234-k . 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P (A 2)=C 24⎝⎛⎭⎫132⎝⎛⎭⎫232=827. (2)设“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为事件B ,则B =A 3∪A 4.由于A 3与A 4互斥,故P (B )=P (A 3)+P (A 4)=C 34⎝⎛⎭⎫133×23+C 44⎝⎛⎭⎫134 =19. 所以,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为19.(3)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2,4. 由于A 1与A 3互斥,A 0与A 4互斥,故 P (ξ=0)=P (A 2)=827,P (ξ=2)=P (A 1)+P (A 3)=4081,P (ξ=4)=P (A 0)+P (A 4)=1781.所以ξ的分布列是12.(2016·西安模拟)在一块耕地上种植一种作物,每季种植成本为1 000元,此作物的市场价格和这块地上的产量均具有随机性,且互不影响,其具体情况如下表:(1)设X 表示在这块地上种植1季此作物的利润,求X 的分布列;(2)若在这块地上连续3季种植此作物,求这3季中至少有2季的利润不少于2 000元的概率. 解 (1)设A 表示事件“作物产量为300 kg ”,B 表示事件“作物市场价格为6 元/kg ”,由题设知P (A )=0.5,P (B )=0.4, 因为利润=产量×市场价格-成本. 所以X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500×10-1 000=4 000,500×6-1 000=2 000,300×10-1 000=2 000,300×6-1 000=800.P(X=4 000)=P(A)P(B)=(1-0.5)×(1-0.4)=0.3,P(X=2 000)=P(A)P(B)+P(A)P(B)=(1-0.5)×0.4+0.5×(1-0.4)=0.5,P(X=800)=P(A)P(B)=0.5×0.4=0.2,故X的分布列为(2)设C i表示事件“第i季利润不少于2 000元”(i=1,2,3),由题意知C1,C2,C3相互独立,由(1)知,P(C i)=P(X=4 000)+P(X=2 000)=0.3+0.5=0.8(i=1,2,3),3季的利润均不少于2 000元的概率为P(C1C2C3)=P(C1)P(C2)P(C3)=0.83=0.512;3季中有2季的利润不少于2 000元的概率为P(C1C2C3)+P(C1C2C3)+P(C1C2C3)=3×0.82×(1-0.8)=0.384,所以,这3季中至少有2季的利润不少于2 000元的概率为0.512+0.384=0.896.*13.李明在10场篮球比赛中的投篮情况统计如下(假设各场比赛相互独立):(1)从上述比赛中随机选择一场,求李明在该场比赛中投篮命中率超过0.6的概率;(2)从上述比赛中随机选择一个主场和一个客场,求李明的投篮命中率一场超过0.6,一场不超过0.6的概率.解(1)根据投篮统计数据,在10场比赛中,李明投篮命中率超过0.6的场次有5场,分别是主场2,主场3,主场5,客场2,客场4.所以在随机选择的一场比赛中,李明的投篮命中率超过0.6的概率是0.5.(2)记事件A为“在随机选择的一场主场比赛中李明的投篮命中率超过0.6”,事件B为“在随机选择的一场客场比赛中李明的投篮命中率超过0.6”,事件C为“在随机选择的一个主场和一个客场比赛中,李明的投篮命中率一场超过0.6,一场不超过0.6”.则C=A B∪A B,A,B独立.根据投篮统计数据,P(A)=0.6,P(B)=0.4.P(C)=P(A B)+P(A B)=0.6×0.6+0.4×0.4=0.52.所以,在随机选择的一个主场和一个客场中,李明的投篮命中率一场超过0.6,一场不超过0.6的概率为0.52.。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真题演练集训 理 新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真题演练集训 理 新

课外拓展阅读 归纳、猜想、证明[典例] [2016·江西九江模拟]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并且满足2S n =a 2n +n ,a n >0(n ∈N *).(1)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设x >0,y >0,且x +y =1,证明:a n x +1+a n y +1≤2n +2.[审题视角] (1)将n =1,2,3代入已知等式得a 1,a 2,a 3,从而可猜想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利用分析法,结合x >0,y >0,x +y =1,利用基本不等式可证.(1)[解] 分别令n =1,2,3,得⎩⎪⎨⎪⎧ 2a 1=a 21+12a 1+a 2=a 22+22a 1+a 2+a 3=a 23+3,∵a n >0,∴a 1=1,a 2=2,a 3=3.猜想:a n =n .∵2S n =a 2n +n ,①当n ≥2时,2S n -1=a 2n -1+(n -1).②①-②,得2a n =a 2n -a 2n -1+1,即a 2n =2a n +a 2n -1-1.(ⅰ)当n =2时,a 22=2a 2+12-1,∵a 2>0,∴a 2=2.(ⅱ)假设当n =k (k ≥2)时,a k =k ,那么当n =k +1时,a 2k +1=2a k +1+a 2k -1=2a k +1+k 2-1, ∴[a k +1-(k +1)][a k +1+(k -1)]=0,∵a k +1>0,k ≥2,∴a k +1+(k -1)>0,∴a k +1=k +1.即当n =k +1时也成立.∴a n =n (n ≥2).显然n =1时,也成立,故对于一切n ∈N *,均有a n =n .(2)[证明] 要证nx +1+ny +1≤2n +2, 只要证nx +1+2nx +1ny +1+ny +1≤2(n +2). 即n (x +y )+2+2n 2xy +nx +y +1≤2(n +2), 将x +y =1代入,得2n 2xy +n +1≤n +2,即只要证4(n 2xy +n +1)≤(n +2)2,即4xy ≤1.2 ∵x >0,y >0,且x +y =1, ∴xy ≤x +y 2=12, 即xy ≤14,故4xy ≤1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答题模板]第1步:寻找特例a 1,a 2,a 3等.第2步:猜想a n 的公式.第3步:转换递推公式为a n 与a n -1的关系.第4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①验证递推公式中的第一个自然数n =2.②推证a k +1的表达式为k +1.③补验n =1,说明对于n ∈N *成立.第5步:分析法证明.[方法点睛] (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2)为了正确地猜想a n ,首先准确求出a 1,a 2,a 3的值.(3)证明n =k 到n =k +1这一步时,忽略了假设条件去证明,造成不是纯正的数学归纳法.如本题:∵2S n -1=a 2n -1+n -1,∴2(S n -S n -1)=a 2n -a 2n -1+1,推导a n 与a n -1的递推关系,再推出a n ,则不是数学归纳法.(4)本题第(2)问中的不等式证明不是关于n 的不等式,由x +y =1来推证,则不能称为数学归纳法.。

2018版高考数学(文理通用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含解析

2018版高考数学(文理通用新课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含解析

第十二章错误!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第一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突破点(一) 合情推理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类型定义 特点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推理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由特殊到特殊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本节主要包括2个知识点: 1.合情推理; 2.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运用归纳推理时的一般步骤(1)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2)把这种相似性推广到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3)对所得出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类型(一) 与数字有关的推理例1] 给出以下数对序列:(1,1)(1,2)(2,1)(1,3)(2,2)(3,1)(1,4)(2,3)(3,2)(4,1)……记第i行的第j个数对为a ij,如a43=(3,2),则a nm=( )A.(m,n-m+1) B.(m-1,n-m)C.(m-1,n-m+1) D.(m,n-m)解析] 由前4行的特点,归纳可得:若a nm=(a,b),则a=m,b=n-m+1,∴a nm=(m,n-m+1).答案]A易错提醒]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类型(二) 与式子有关的推理例2](1)(2016·山东高考)观察下列等式:-2+错误!-2=错误!×1×2;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2×3;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3×4;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2=错误!×4×5;错误!……照此规律,-2+错误!-2+…+错误!-2=________。

2018版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2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2018版高考数学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2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2 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1.综合法(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1)定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2)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3.反证法我们可以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肯定结论.【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b”.( ×)(4)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6)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1.若a ,b ,c 为实数,且a <b <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c 2<bc 2B .a 2>ab >b 2C.1a <1bD.b a >a b答案 B解析 a 2-ab =a (a -b ), ∵a <b <0,∴a -b <0,∴a 2-ab >0, ∴a 2>ab .①又ab -b 2=b (a -b )>0,∴ab >b 2,② 由①②得a 2>ab >b 2.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若ab 不能被5整除,则a 与b 都不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 A .a ,b 都能被5整除 B .a ,b 不都能被5整除 C .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D .a ,b 至多有一个能被5整除 答案 C解析 “都不能”的否定为“至少有一个能”,故假设的内容应为“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 A .2ab -1-a 2b 2≤0 B .a 2+b 2-1-a 4+b 42≤0C.a +b22-1-a 2b 2≤0D .(a 2-1)(b 2-1)≥0答案 D解析 a 2+b 2-1-a 2b 2≤0⇔(a 2-1)(b 2-1)≥0.4.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0,b ≥0且a ≠b 解析 ∵a a +b b -(a b +b a ) =a (a -b )+b (b -a ) =(a -b )(a -b ) =(a -b )2(a +b ).∴当a ≥0,b ≥0且a ≠b 时,(a -b )2(a +b )>0. ∴a a +b b >a b +b a 成立的条件是a ≥0,b ≥0且a ≠b .5.(2016·青岛模拟)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x n ,有f x 1+f x 2+…+f x n n ≤f (x 1+x 2+…+x n n),已知函数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332解析 ∵f (x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且A 、B 、C ∈(0,π). ∴f A +f B +f C3≤f (A +B +C3)=f (π3),即sin A +sin B +sin C ≤3sin π3=332,∴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332.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数列{a n }满足a n +1=a n2a n +1,a 1=1. (1)证明:数列{1a 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S n ,并证明1S 1+1S 2+…+1S n >nn +1.(1)证明 ∵a n +1=a n2a n +1,∴1a n +1=2a n +1a n ,化简得1a n +1=2+1a n,即1a n +1-1a n=2,故数列{1a 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1a n=2n -1,∴S n =n+2n -2=n 2.方法一1S 1+1S 2+…+1S n =112+122+…+1n 2>11×2+12×3+ (1)n +=(1-12)+(12-13)+…+(1n -1n +1)=1-1n +1=nn +1.方法二 1S 1+1S 2+…+1S n =112+122+…+1n 2>1, 又∵1>nn +1,∴1S 1+1S 2+…+1S n >nn +1. 思维升华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 ∵a ,b ,c ∈(0,+∞), ∴a +b2≥ab >0,b +c2≥bc >0,a +c2≥ac >0.由于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 +b 2·b +c 2·c +a2>abc >0成立.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 lg(a +b 2·b +c 2·c +a2)>lg abc ,∴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证明 要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 ⎛⎭⎪⎫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 只需证明x 1+x 22cos x 1cos x 2>x 1+x 21+x 1+x 2.由于x 1,x 2∈⎝⎛⎭⎪⎫0,π2,故x 1+x 2∈(0,π).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 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 因此12[f (x 1)+f (x 2)]>f ⎝ ⎛⎭⎪⎫x 1+x 22.引申探究若本例中f (x )变为f (x )=3x-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f ⎝⎛⎭⎪⎫x 1+x 22.证明 要证明f x 1+f x 22≥f ⎝⎛⎭⎪⎫x 1+x 22,即证明1212(32)(32)2x x x x -+-≥1223x x +-2·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12233x x +-(x 1+x 2)≥1223x x +-(x 1+x 2),即证明,121223233x xx x ++≥因此只要证明12233x x+由于x 1,x 2∈R 时,13x >0,23x>0,由基本不等式知12233x x+思维升华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2016·重庆月考)设a >0,b >0,2c >a +b ,求证:(1)c 2>ab ;(2)c -c 2-ab <a <c +c 2-ab . 证明 (1)∵a >0,b >0,2c >a +b ≥2ab , ∴c >ab ,平方得c 2>ab .(2)要证c -c 2-ab <a <c +c 2-ab , 只要证-c 2-ab <a -c <c 2-ab , 即证|a -c |<c 2-ab ,即(a -c )2<c 2-ab . ∵(a -c )2-c 2+ab =a (a +b -2c )<0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命题点1 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 (2016·西安模拟)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1)解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n -1,①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q n1-q,∴S n =⎩⎪⎨⎪⎧na 1,q =1,a 1-q n1-q,q ≠1.(2)证明 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k -1+qk +1.∵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 命题点2 证明存在性问题例4 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 (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由已知得SA 2+AD 2=SD 2,∴SA ⊥AD . 同理SA ⊥AB . 又AB ∩AD =A ,AB 平面ABCD ,AD平面ABCD ,∴SA ⊥平面ABCD .(2)解 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 ∵BC ∥AD ,BC 平面SAD .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 ∴平面F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 ∴假设不成立.∴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命题点3 证明唯一性命题例5 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 由于a ≠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ba. 假设x 1,x 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即ax 1=b ,①ax 2=b ,②由①-②得a (x 1-x 2)=0, 因为x 1≠x 2,所以x 1-x 2≠0,所以a =0,这与已知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当a ≠0时,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思维升华 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事实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试用反证法证明1a>c .证明 (1)∵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 ∵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x 2=1a (1a≠c ),∴1a 是f (x )=0的一个根.即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假设1a <c ,又1a>0,由0<x <c 时,f (x )>0,知f (1a )>0,与f (1a )=0矛盾,∴1a≥c ,又∵1a ≠c ,∴1a>c .23.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典例 (12分)直线y =kx +m (m ≠0)与椭圆W :x 24+y 2=1相交于A 、C 两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 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AC 的长; (2)当点B 在W 上且不是W 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 不可能为菱形.思想方法指导 在证明否定性问题,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时常考虑用反证法证明,应用反证法需注意:(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 规范解答(1)解 因为四边形OABC 为菱形, 则AC 与OB 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 (0,0),B (0,1),所以设点A ⎝ ⎛⎭⎪⎫t ,12,代入椭圆方程得t 24+14=1,则t =±3,故|AC |=2 3.[4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 为菱形,因为点B 不是W 的顶点,且AC ⊥OB ,所以k ≠0.由⎩⎪⎨⎪⎧x 2+4y 2=4,y =kx +m ,消y 并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6分] 设A (x 1,y 1),C (x 2,y 2),则x 1+x 22=-4km 1+4k 2,y 2+y 22=k ·x 1+x 22+m =m 1+4k2.所以AC 的中点为M ⎝⎛⎭⎪⎫-4km 1+4k 2,m 1+4k 2.[8分]因为M 为AC 和OB 的交点,且m ≠0,k ≠0, 所以直线OB 的斜率为-14k,因为k ·⎝ ⎛⎭⎪⎫-14k =-14≠-1,所以AC 与OB 不垂直.[10分] 所以OABC 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所以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 不可能是菱形.[12分]1.(2017·泰安质检)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 .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 B .方程x 2+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 C .方程x 2+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 D .方程x 2+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解析 因为“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2+ax +b =0有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故选A. 2.若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为( )A .(-3,0)B .[-3,0]C .[-3,0)D .(-3,0]答案 D解析 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必有⎩⎪⎨⎪⎧2k <0,Δ=k 2-4×2k -38或k =0.解得-3<k ≤0.3.(2017·上饶质检)设x ,y ,z >0,则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 y(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 C 解析 因为(y x +y z )+(z x +z y )+(x z +x y )=(y x +x y )+(y z +z y )+(z x +x z )≥6,当且仅当x =y =z 时等号成立.所以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4.①已知p 3+q 3=2,证明: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C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答案 D解析 对于①,结论的否定是p +q >2,故①中的假设错误;对于②,其假设正确,故选D.5.设a ,b ,c ∈(-∞,0),则a +1b ,b +1c ,c +1a( ) A .都不大于-2B .都不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答案 C 解析 因为a +1b +b +1c +c +1a≤-6, 所以三者不能都大于-2.6.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a ≠0)有有理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①假设a ,b ,c 都是偶数;②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③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 ②解析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都不是”,故②正确.7.(2016·全国甲卷)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 1和3解析 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又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8.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 ⎝⎛⎭⎪⎫-3,32 解析 若二次函数f (x )≤0在区间[-1,1]内恒成立,则⎩⎪⎨⎪⎧ f -=-2p 2+p +1≤0,f =-2p 2-3p +9≤0,解得p ≤-3或p ≥32, 故满足题干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为⎝⎛⎭⎪⎫-3,32. 9.已知m >0,a ,b ∈R ,求证:(a +mb 1+m )2≤a 2+mb 21+m. 证明 因为m >0,所以1+m >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 +mb )2≤(1+m )(a 2+mb 2),即证m (a 2-2ab +b 2)≥0,即证(a -b )2≥0,而(a -b )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10.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 证明 由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可知f (x +1)=f (-x ).将x 换成x -12代入上式可得f (x -12+1)=f [-(x -12)], 即f (x +12)=f (-x +12), 由偶函数的定义可知f (x +12)为偶函数. 11.已知函数f (x )=a x +x -2x +1(a >1). (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证明 (1)任取x 1,x 2∈(-1,+∞),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a >1,∴21x x a->1且1x a >0, ∴21x x a a -=121(1)x x x a a ->0.又∵x 1+1>0,x 2+1>0,∴x 2-2x 2+1-x 1-2x 1+1=x 2-x 1+-x 1-x 2+x 1+x 2+=x 2-x 1x 1+x 2+>0.于是f (x 2)-f (x 1)=21x x a a -+x 2-2x 2+1-x 1-2x 1+1>0, 故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假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则0x a =-x 0-2x 0+1. ∵a >1,∴0<0x a <1,∴0<-x 0-2x 0+1<1,即12<x 0<2,与假设x 0<0相矛盾, 故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12.(2016·浙江)设函数f (x )=x 3+11+x,x ∈[0,1],证明: (1)f (x )≥1-x +x 2;(2)34<f (x )≤32. 证明 (1)因为1-x +x 2-x 3=1--x 41--x =1-x 41+x ,由于x ∈[0,1],有1-x 41+x ≤1x +1, 即1-x +x 2-x 3≤1x +1, 所以f (x )≥1-x +x 2.(2)由0≤x ≤1,得x 3≤x ,故f (x )=x 3+1x +1≤x +1x +1=x +1x +1-32+32=x -x +x ++32≤32, 所以f (x )≤32. 由(1)得f (x )≥1-x +x 2=⎝ ⎛⎭⎪⎫x -122+34≥34, 又因为f ⎝ ⎛⎭⎪⎫12=1924>34,所以f (x )>34. 综上,34<f (x )≤32. 13.(2015·课标全国Ⅱ)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证明:(1)若ab >cd ,则a +b >c +d ; (2)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证明 (1)因为(a +b )2=a +b +2ab , (c +d )2=c +d +2cd ,由题设a +b =c +d ,ab >cd ,得(a +b )2>(c +d )2. 因此a +b > c +d .(2)①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4ab <(c +d )2-4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由(1)得a +b > c +d . ②若a +b >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ab >c +d +2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于是(a -b )2=(a +b )2-4ab <(c +d )2-4cd =(c -d )2.因此|a -b |<|c -d |. 综上,a +b >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科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

2018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理科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十
第 1讲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最新考纲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
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 推理的重要性 ,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 , 并能运用它们进 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 异.
知识梳理
1.合情推理 类型 定义 部分 对象具有某 根据一类事物的_____ 特点
(2)根据规律, 知不等式的左边是 n+1 个自然数的平方的倒 数的和,右边分母是以 2 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分 子是以 3 为首项,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第 n 个不等式 2n+1 1 1 1 应该为 1+22+32+…+ < . (n+1)2 n+1
答案
4n(n+1) (1) 3
部分到_____ 整体 、 由____ 全部 对 归纳推理 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_____ 个别到_____ 一般 由____ 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 根据两类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 类比推理 (一致)性,推测一类事物具有另一 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 特殊 由特殊 ____到____
2.演绎推理 (1) 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 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 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
解析
第 n 个等式左边共有 2n 项且等式左边分母分别为 1, 1 1 1 2,…,2n,分子为 1,正负交替出现,即为 1- + - +…+ 2 3 4 1 1 - ;等式右边共有 n 项且分母分别为 n+1,n+2,…, 2n-1 2n 1 1 1 2n,分子为 1,即为 + +…+2n.所以第 n 个等式可为 n+1 n+2 1 1 1 1 1 1 1 1 1-2+3-4+…+ -2n= + +…+2n. 2n-1 n+1 n+2

[配套K12]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真题演练集训

[配套K12]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真题演练集训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真题演练集训理新人教A版1.[2016·北京卷]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球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 ) 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答案:B解析:解法一:假设袋中只有一红一黑两个球,第一次取出后,若将红球放入了甲盒,则乙盒中有一个黑球,丙盒中无球,A错误;若将黑球放入了甲盒,则乙盒中无球,丙盒中有一个红球,D错误;同样,假设袋中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第一次取出两个红球,则乙盒中有一个红球,第二次必然拿出两个黑球,则丙盒中有一个黑球,此时乙盒中红球多于丙盒中的红球,C错误.故选B.解法二:设袋中共有2n个球,最终放入甲盒中k个红球,放入乙盒中s个红球.依题意知,甲盒中有(n-k)个黑球,乙盒中共有k个球,其中红球有s个,黑球有(k-s)个,丙盒中共有(n-k)个球,其中红球有(n-k-s)个,黑球有(n-k)-(n-k-s)=s(个).所以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故选B.2.[2014·北京卷]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 A.2人 B.3人 C.4人 D.5人答案:B解析:设学生人数为n,因为成绩评定只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情况,所以当n≥4时,语文成绩至少有两人相同,若此两人数学成绩也相同,与“任意两人成绩不全相同”矛盾;若此两人数学成绩不同,则此两人有一人比另一人成绩好,也不满足条件,因此:n<4,即n≤3.当n=3时,评定结果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符合题意,故n=3,故选B.3.[2015·山东卷]观察下列各式:C01=40;C03+C13=41;C 05+C 15+C 25=42; C 07+C 17+C 27+C 37=43; ……照此规律,当n ∈N *时,C 02n -1+C 12n -1+C 22n -1+…+C n -12n -1=________. 答案:4n -1解析:由题知,C 02n -1+C 12n -1+C 22n -1+…+C n -12n -1=4n -1.4.[2015·福建卷]一个二元码是由0和1组成的数字串x 1x 2…x n (n ∈N *),其中x k (k =1,2,…,n )称为第k 位码元.二元码是通信中常用的码,但在通信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码元错误(即码元由0变为1,或者由1变为0).已知某种二元码x 1x 2…x 7的码元满足如下校验方程组:⎩⎨⎧x 4⊕x 5⊕x 6⊕x 7=0x 2⊕x 3⊕x 6⊕x 7=0x 1⊕x 3⊕x 5⊕x 7=0,其中运算⊕定义为:0⊕0=0,0⊕1=1,1⊕0=1,1⊕1=0.现已知一个这种二元码在通信过程中仅在第k 位发生码元错误后变成了1101101,那么利用上述校验方程组可判定k 等于________.答案:5解析:设a ,b ,c ,d ∈{0,1},在规定运算法则下满足:a ⊕b ⊕c ⊕d =0,可分为下列三类情况:①4个1:1⊕1⊕1⊕1⊕=0,②2个1:1⊕1⊕0⊕0=0,③0个1:0⊕0⊕0⊕0=0,因此,错码1101101通过校验方程组可得:由x 4⊕x 5⊕x 6⊕x 7=0,∴1⊕1⊕0⊕1≠0; 由x 2⊕x 3⊕x 6⊕x 7=0,∴1⊕0⊕0⊕1=0; 由x 1⊕x 3⊕x 5⊕x 7=0,∴1⊕0⊕1⊕1≠0. ∴错码可能出现在x 5上或x 1与x 4都错. 由已知只有第k 位发生码元错误,故错误为x 5, 若x 5=0,则检验方程组都成立,故k =5.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 ,B ,C 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答案:A解析:由于甲、乙、丙三人去过同一城市,而甲没有去过B城市,乙没有去过C城市,因此三人去过的同一城市应为A,而甲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所以甲去过的城市数应为2,乙去过的城市应为A.课外拓展阅读归纳不准确致误分析[典例] 如图所示,坐标纸上的每个单元格的边长为1,由下往上的六个点:1,2,3,4,5,6的横、纵坐标分别对应数列{a n}(n∈N*)的前12项,如表所示.2 013 2 014 2 015A.1 004 B.1 007 C.1 011 D.2 014[易错分析] 本题中的“按如此规律下去”就是要求由题目给出的6个点的坐标和数列的对应关系,归纳出该数列的一般关系.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一是归纳时找不准“前几项”的规律,胡乱猜测;二是弄错奇、偶项的关系.本题中各个点的纵坐标对应数列的偶数项,并且逐一递增,即a2n=n(n∈N*),各个点的横坐标对应数列的奇数项,正负交替后逐一递增,并且满足a4n-3+a4n-1=0(n∈N*),如果弄错这些关系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如认为当n 为偶数时a n=n,就会得到a2 013+a2 014+a2 015=2 014的错误结论,而选D.[解析] a1=1,a2=1,a3=-1,a4=2,a5=2,a6=3,a7=-2,a8=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奇数项为1,-1,2,-2,3,…,偶数项为1,2,3,…,故a2 013+a2 015=0,a2 014=1 007,故a2 013+a2 014+a2 015=1 007.[答案] B归纳总结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不能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4复数教师用书 文 北师大版1.复数的有关概念(1)定义:形如a +b i(a ,b ∈R )的数叫作复数,其中a 叫作复数z 的实部,b 叫作复数z 的虚部.(i 为虚数单位) (2)分类:(3)复数相等:a +b i =c +d i ⇔a =c 且b =d (a ,b ,c ,d ∈R ). (4)共轭复数:a +b i 与c +d i 共轭⇔a =c ,b =-d (a ,b ,c ,d ∈R ).(5)模:向量OZ →的模叫作复数z =a +b i 的模,记作|a +b i|或|z |,即|z |=|a +b i|=a 2+b 2(a ,b ∈R ).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z =a +b i 与复平面内的点Z (a ,b )及平面向量OZ →=(a ,b )(a ,b ∈R )是一一对应关系. 3.复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设z 1=a +b i ,z 2=c +d i ,a ,b ,c ,d ∈R .(2)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可按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如图给出的平行四边形OZ 1ZZ 2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OZ →=OZ 1→+OZ 2→,Z 1Z 2→=OZ 2→-OZ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方程x 2+x +1=0没有解.( × )(2)复数z =a +b i(a ,b ∈R )中,虚部为b i.( × )(3)复数中有相等复数的概念,因此复数可以比较大小.( × ) (4)原点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 √ )(5)复数的模实质上就是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也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的模.( √ )1.(2016·全国乙卷)设(1+2i)(a +i)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 为实数,则a 等于( ) A .-3 B .-2 C .2 D .3 答案 A解析 ∵(1+2i)(a +i)=a -2+(2a +1)i , ∴a -2=2a +1,解得a =-3,故选A.2.(2015·课标全国Ⅰ)已知复数z 满足(z -1)i =1+i ,则z 等于( ) A .-2-i B .-2+i C .2-i D .2+i 答案 C解析 由(z -1)i =1+i ,两边同乘以-i ,则有z -1=1-i ,所以z =2-i.3.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 )A .4+8iB .8+2iC .2+4iD .4+i 答案 C解析 ∵A (6,5),B (-2,3),∴线段AB 的中点C (2,4),则点C 对应的复数为z =2+4i.4.(教材改编)在复平面内,向量AB →对应的复数是2+i ,向量CB →对应的复数是-1-3i ,则向量CA →对应的复数是( ) A .1-2i B .-1+2i C .3+4i D .-3-4i答案 D解析 CA →=CB →+BA →=-1-3i +(-2-i)=-3-4i. 5.i2 011+i2 012+i2 013+i2 014+i2 015+i2 016+i2 017=________.答案 1解析 原式=i 3+i 4+i 1+i 2+i 3+i 4+i =1.题型一 复数的概念例1 (1)(2015·福建)若(1+i)+(2-3i)=a +b i(a ,b ∈R ,i 是虚数单位),则a ,b 的值分别等于( ) A .3,-2 B .3,2 C .3,-3D .-1,4(2)若z 1=(m 2+m +1)+(m 2+m -4)i(m ∈R ),z 2=3-2i ,则“m =1”是“z 1=z 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16·天津)i 是虚数单位,复数z 满足(1+i)z =2,则z 的实部为________. 答案 (1)A (2)A (3)1解析 (1)∵(1+i)+(2-3i)=3-2i =a +b i , ∴a =3,b =-2,故选A.(2)由⎩⎪⎨⎪⎧m 2+m +1=3,m 2+m -4=-2,解得m =-2或m =1,所以“m =1”是“z 1=z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1+i)z =2,∴z =21+i=1-i ,∴其实部为1. 引申探究1.将本例(1)中方程左边改为(1+i)(2-3i),求a ,b 的值. 解 (1+i)(2-3i) =2+3-i =5-i =a +b i , 所以a =5,b =-1.2.将本例(3)中的条件“(1+i)z =2”改为“(1+i)3z =2”,求z 的实部. 解 z =2+3=2-2+2i=-12-12i ,∴z 的实部为-12.思维升华 解决复数概念问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复数的分类及对应点的位置都可以转化为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应该满足的条件问题,只需把复数化为代数形式,列出实部和虚部满足的方程(不等式)组即可.(2)解题时一定要先看复数是否为a +b i(a ,b ∈R )的形式,以确定实部和虚部.(1)已知a ∈R ,复数z 1=2+a i ,z 2=1-2i ,若z 1z 2为纯虚数,则复数z 1z 2的虚部为( )A .1B .i C.25D .0(2)如果复数m 2+i1-m i是实数,则实数m 等于( )A .-1B .1C .- 2 D. 2 答案 (1)A (2)A解析 (1)由z 1z 2=2+a i1-2i=+a+5=2-2a 5+4+a 5i 是纯虚数,得a =1,此时z 1z 2=i ,其虚部为1.(2)因为m 2+i1-m i=m 2++m1+m2=m 2-m ++m31+m2是实数,所以1+m31+m2=0,所以m =-1,故选A.题型二 复数的运算 命题点1 复数的乘法运算例2 (1)(2016·四川)设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1+i)2等于( ) A .0 B .2 C .2i D .2+2i(2)(2016·全国乙卷)设(1+i)x =1+y i ,其中x ,y 是实数,则|x +y i|等于( ) A .1 B. 2 C. 3 D .2(3)(2015·课标全国Ⅱ)若a 为实数,且(2+a i)(a -2i)=-4i ,则a 等于( ) A .-1 B .0 C .1 D .2 答案 (1)C (2)B (3)B解析 (1)(1+i)2=12+i 2+2i =1-1+2i =2i.(2)由(1+i)x =1+y i ,得x +x i =1+y i ⇒⎩⎪⎨⎪⎧x =1,x =y⇒⎩⎪⎨⎪⎧x =1,y =1.所以|x +y i|=x 2+y 2=2,故选B.(3)因为a 为实数,且(2+a i)(a -2i)=4a +(a 2-4)i =-4i ,得4a =0且a 2-4=-4,解得a =0,故选B.命题点2 复数的除法运算例3 (1)(2016·全国丙卷)若z =1+2i ,则4iz z -1等于( )A .1B .-1C .iD .-i (2)(2016·北京)复数1+2i2-i 等于( )A .iB .1+iC .-iD .1-i (3)(1+i 1-i )6+2+3i 3-2i =________.答案 (1)C (2)A (3)-1+i 解析 (1)z =1+2i ,z z =5,4iz z -1=i.(2)1+2i 2-i =++-+=5i5=i. (3)原式=[+22]6+2+33+232+22=i 6+6+2i +3i -65=-1+i.命题点3 复数的综合运算例4 (1)(2016·山东)若复数z 满足2z +z =3-2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等于( ) A .1+2i B .1-2i C .-1+2iD .-1-2i(2)(2016·全国丙卷)若z =4+3i ,则z|z |等于( ) A .1 B .-1 C.45+35i D.45-35i (3)若复数z 满足(3-4i)z =|4+3i|,则z 的虚部为( ) A .-4 B .-45 C .4 D.45答案 (1)B (2)D (3)D解析 (1)设z =a +b i(a ,b ∈R ),则z =a -b i ,∴2(a +b i)+(a -b i)=3-2i ,整理得3a+b i =3-2i ,∴⎩⎪⎨⎪⎧3a =3,b =-2,解得⎩⎪⎨⎪⎧a =1,b =-2,∴z =1-2i ,故选B.(2)z =4+3i ,|z |=5,z|z |=45-35i. (3)设z =a +b i ,故(3-4i)(a +b i)=3a +3b i -4a i +4b =|4+3i|,所以⎩⎪⎨⎪⎧3b -4a =0,3a +4b =5,解得b =45.思维升华 复数代数形式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类似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可将含有虚数单位i 的看作一类同类项,不含i 的看作另一类同类项,分别合并即可.(2)复数的除法.除法的关键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解题中要注意把i 的幂写成最简形式.(3)复数的运算与复数概念的综合题.先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一般化为a +b i(a ,b ∈R )的形式,再结合相关定义解答.(4)复数的运算与复数几何意义的综合题.先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一般化为a +b i(a ,b ∈R )的形式,再结合复数的几何意义解答.(5)复数的综合运算.分别运用复数的乘法、除法法则进行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2015·山东)若复数z 满足z1-i=i ,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z 等于( ) A .1-i B .1+i C .-1-i D .-1+i (2)⎝⎛⎭⎪⎫1+i 1-i 2 017=________.(3)-23+i 1+23i +⎝ ⎛⎭⎪⎫21-i 2 017=________.答案 (1)A (2)i (3)22+(22+1)i 解析 (1)z =i(1-i)=1+i ,∴z =1-i ,故选A. (2)(1+i 1-i)2 017=[+2-+]2 017=i2 017=i.(3)-23+i 1+23i+(21-i )2 017=+231+23i+(21-i )[(21-i)2]1 008 =i +i 1 008·22(1+i)=22+(22+1)i. 题型三 复数的几何意义例5 (1)△ABC 的三个顶点对应的复数分别为z 1,z 2,z 3,若复数z 满足|z -z 1|=|z -z 2|=|z -z 3|,则z 对应的点为△ABC 的( ) A .内心 B .垂心 C .重心 D .外心答案 D解析 由几何意义知,复数z 对应的点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都相等,z 对应的点是△ABC 的外心.(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OABC ,顶点O ,A ,C 分别表示0,3+2i ,-2+4i ,试求:①AO →、BC →所表示的复数; ②对角线CA →所表示的复数; ③B 点对应的复数.解 ①AO →=-OA →,∴AO →所表示的复数为-3-2i. ∵BC →=AO →,∴BC →所表示的复数为-3-2i. ②CA →=OA →-OC →,∴CA →所表示的复数为 (3+2i)-(-2+4i)=5-2i. ③OB →=OA →+AB →=OA →+OC →,∴OB →所表示的复数为(3+2i)+(-2+4i)=1+6i , 即B 点对应的复数为1+6i.思维升华 因为复平面内的点、向量及向量对应的复数是一一对应的,要求某个向量对应的复数时,只要找出所求向量的始点和终点,或者用向量相等直接给出结论即可.已知z 是复数,z +2i ,z2-i均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且复数(z +a i)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设z =x +y i(x ,y ∈R ),∴z +2i =x +(y +2)i ,由题意得y =-2. ∵z2-i =x -2i 2-i =15(x -2i)(2+i) =15(2x +2)+15(x -4)i , 由题意得x =4.∴z =4-2i.∵(z +a i)2=(12+4a -a 2)+8(a -2)i ,根据条件,可知⎩⎪⎨⎪⎧12+4a -a 2>0,a -,解得2<a <6,∴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6).24.解决复数问题的实数化思想典例 (12分)已知x ,y 为共轭复数,且(x +y )2-3xy i =4-6i ,求x ,y .思想方法指导 (1)复数问题要把握一点,即复数问题实数化,这是解决复数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2)本题求解的关键是先把x 、y 用复数的基本形式表示出来,再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这是常用的数学方法.(3)本题易错原因为想不到利用待定系数法,或不能将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方程求解. 规范解答解 设x =a +b i (a ,b ∈R ),则y =a -b i ,x +y =2a ,xy =a 2+b 2,[3分] 代入原式,得(2a )2-3(a 2+b 2)i =4-6i ,[5分]根据复数相等得⎩⎪⎨⎪⎧4a 2=4,-a 2+b 2=-6,[7分]解得⎩⎪⎨⎪⎧a =1,b =1或⎩⎪⎨⎪⎧a =1,b =-1或⎩⎪⎨⎪⎧ a =-1,b =1或⎩⎪⎨⎪⎧a =-1,b =-1.[9分]故所求复数为⎩⎪⎨⎪⎧x =1+i ,y =1-i或⎩⎪⎨⎪⎧x =1-i ,y =1+i或⎩⎪⎨⎪⎧x =-1+i ,y =-1-i或⎩⎪⎨⎪⎧x =-1-i ,y =-1+i.[12分]1.若复数z =(x 2-1)+(x -1)i 为纯虚数,则实数x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或1 答案 A解析 由复数z 为纯虚数,得⎩⎪⎨⎪⎧x 2-1=0,x -1≠0,解得x =-1,故选A.2.(2017·天津质检)已知i 为虚数单位,a ∈R ,如果复数2i -a1-i 是实数,则a 的值为( )A .-4B .2C .-2D .4 答案 D解析 ∵2i-a 1-i=2i -a+-+=2i -a 2-a 2i =(2-a 2)i -a2,a ∈R ,∴2-a2=0,∴a =4. 3.若i 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点Z 表示复数z ,则表示复数z1+i的点是( )A .EB .FC .GD .H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知复数z =3+i , ∴z1+i =3+i 1+i=+-+-=4-2i 2=2-i.∴表示复数z1+i的点为H .4.(2017·南昌质检)z 是z 的共轭复数,若z +z =2,(z -z )i =2(i 为虚数单位),则z 等于( )A .1+iB .-1-iC .-1+iD .1-i答案 D解析 方法一 设z =a +b i ,a ,b 为实数,则z =a -b i. ∵z +z =2a =2,∴a =1.又(z -z )i =2b i 2=-2b =2,∴b =-1.故z =1-i.方法二 ∵(z -z )i =2,∴z -z =2i =-2i.又z +z =2,∴(z -z )+(z +z )=-2i +2, ∴2z =-2i +2,∴z =1-i. 5.设f (n )=⎝⎛⎭⎪⎫1+i 1-i n +⎝ ⎛⎭⎪⎫1-i 1+i n (n ∈N +),则集合{f (n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无数个 答案 C 解析 f (n )=⎝⎛⎭⎪⎫1+i 1-i n +⎝ ⎛⎭⎪⎫1-i 1+i n =i n +(-i)n ,f (1)=0,f (2)=-2,f (3)=0,f (4)=2,f (5)=0,…,∴集合中共有3个元素.6.集合M ={4,-3m +(m -3)i}(其中i 为虚数单位),N ={-9,3},若M ∩N ≠∅,则实数m 的值为( )A .-1B .-3C .3或-3D .3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3m +(m -3)i 必为实数,则m =3,经检验符合题意.7.(2016·陕西西工大附中模拟)已知a 为实数,若复数z =a 2-3a -4+(a -4)i 为纯虚数,则复数a -a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答案 B解析 若复数z =a 2-3a -4+(a -4)i 为纯虚数,则⎩⎪⎨⎪⎧a 2-3a -4=0,a -4≠0,得⎩⎪⎨⎪⎧a =4或a =-1,a ≠4,得a =-1,则复数a -a i =-1+i 对应的坐标为(-1,1)位于第二象限.8.复数(3+i)m -(2+i)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内,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3)解析 z =(3m -2)+(m -1)i ,其对应点(3m -2,m -1)在第三象限内,故3m -2<0且m -1<0,∴m <23.9.已知集合M ={1,m,3+(m 2-5m -6)i},N ={-1,3},若M ∩N ={3},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3或6解析 ∵M ∩N ={3},∴3∈M 且-1∉M , ∴m ≠-1,3+(m 2-5m -6)i =3或m =3, ∴m 2-5m -6=0且m ≠-1或m =3, 解得m =6或m =3,经检验符合题意.10.已知i 是虚数单位,m 和n 都是实数,且m (1+i)=1+n i ,则(m +n i m -n i)2 017=________. 答案 i解析 由m (1+i)=1+n i ,得m =n =1, 所以(m +n i m -n i )2 017=(1+i 1-i)2 017=i 2 017=i. 11.若1+2i 是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x 2+bx +c =0的一个复数根,则b =________,c =________. 答案 -2 3解析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 2+bx +c =0的一个虚根为1+2i ,∴其共轭复数1-2i 也是方程的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2+-2=-b ,+2-2=c ,∴b =-2,c =3. 12.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z ∈C ,则z 2≥0;②若a ,b ∈R ,且a >b ,则a +i>b +i ; ③若a ∈R ,则(a +1)i 是纯虚数;④若z =-i ,则z 3+1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 ④解析 由复数的概念及性质知,①错误;②错误;若a =-1,则(a +1)i =0,③错误;z 3+1=(-i)3+1=i +1,④正确. 13.计算:(1)-1++i 3; (2)+2+-2+i;(3)1-i +2+1+i -2; (4)1-3i 3+2.解 (1)-1++i 3=-3+i-i=-1-3i. (2)+2+-2+i =-3+4i +3-3i2+i=i 2+i=-5=15+25i. (3)1-i +2+1+i -2=1-i 2i +1+i -2i=1+i -2+-1+i2=-1. (4)1-3i3+2=3+-3+2=-i3+i=-3-4=-14-34i.14.复数z 1=3a +5+(10-a 2)i ,z 2=21-a +(2a -5)i ,若z 1+z 2是实数,求实数a 的值. 解 z 1+z 2=3a +5+(a 2-10)i +21-a+(2a -5)i =⎝ ⎛⎭⎪⎫3a +5+21-a +[(a 2-10)+(2a -5)]i =a -13a +a -+(a 2+2a -15)i.∵z 1+z 2是实数,∴a 2+2a -15=0,解得a =-5或a =3. 又(a +5)(a -1)≠0,∴a ≠-5且a ≠1,故a =3. 15.若虚数z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z +5z是实数;②z +3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这样的虚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z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这样的虚数存在,z =-1-2i 或z =-2-i. 设z =a +b i(a ,b ∈R 且b ≠0),z +5z =a +b i +5a +b i=a +b i +a -ba 2+b 2=⎝⎛⎭⎪⎫a +5a a 2+b 2+⎝ ⎛⎭⎪⎫b -5b a 2+b 2i. ∵z +5z 是实数,∴b -5ba 2+b 2=0.又∵b ≠0,∴a 2+b 2=5.①又z +3=(a +3)+b i 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 ∴a +3+b =0.②由①②得⎩⎪⎨⎪⎧a +b +3=0,a 2+b 2=5,解得⎩⎪⎨⎪⎧a =-1,b =-2或⎩⎪⎨⎪⎧a =-2,b =-1,故存在虚数z ,z =-1-2i 或z =-2-i.。

2018版高考数学全国人教B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

2018版高考数学全国人教B版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

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2n+1对于n≥n0的正整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A.2B.3C.5D.6解析∵n=1时,21=2,2×1+1=3,2n>2n+1不成立;n=2时,22=4,2×2+1=5,2n>2n+1不成立;n=3时,23=8,2×3+1=7,2n>2n+1成立.∴n的第一个取值n0=3.答案 B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n=k(k∈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以推出n =k+1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n=5时该命题成立,那么()A.n=4时该命题成立B.n=4时该命题不成立C.n≥5,n∈N*时该命题都成立D.可能n取某个大于5的整数时该命题不成立解析显然A,B错误,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C正确,D错.答案 C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2n-1>n2(n≥2,n∈N*)”的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左边增加了()A.1项B.k项C.2k-1项D.2k项解析左边增加的项为12k+12k+1+…+12k+1-1共2k项,故选D.答案 D4.对于不等式n2+n<n+1(n∈N*),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1)当n=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k2+k<k+1成立,当n=k+1时,(k+1)2+k+1=k2+3k+2<(k2+3k+2)+(k+2)=(k+2)2=(k +1)+1.∴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 A.过程全部正确 B.n =1验得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D.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解析 在n =k +1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不是数学归纳法. 答案 D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的基础上加上( ) A.k 2+1 B.(k +1)2C.(k +1)4+(k +1)22D.(k 2+1)+(k 2+2)+…+(k +1)2解析 当n =k 时,左端=1+2+3+…+k 2.当n =k +1时,左端=1+2+3+…+k 2+(k 2+1)+(k 2+2)+…+(k +1)2, 故当n =k +1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k 2+1)+(k 2+2)+…+(k +1)2.故选D. 答案 D 二、填空题6.设S n =1+12+13+14+…+12n ,则S n +1-S n =________. 解析 ∵S n +1=1+12+…+12n +12n +1+…+12n +2n ,S n =1+12+13+14+…+12n .∴S n +1-S n =12n +1+12n +2+12n +3+…+12n +2n .答案12n+1+12n +2+12n +3+…+12n +2n7.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n +1=a n3a n +1(n ∈N *),依次计算出a 2,a 3,a 4,猜想a n =________.解析 a 1=2,a 2=23×2+1=27,a 3=273×27+1=213,a 4=2133×213+1=219.由此,猜想a n 是以分子为2,分母是以首项为1,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a n =26n -5. 答案26n -58.凸n 多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n +1)与f (n )的递推关系式为________.解析 f (n +1)=f (n )+(n -2)+1=f (n )+n -1. 答案 f (n +1)=f (n )+n -1 三、解答题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2+…+1n 2<2-1n (n ∈N *,n ≥2). 证明 (1)当n =2时,1+122=54<2-12=32,命题成立. (2)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即1+122+132+…+1k 2<2-1k . 当n =k +1时,1+122+132+…+1k 2+1(k +1)2<2-1k +1(k +1)2<2-1k +1k (k +1)=2-1k +1k -1k +1=2-1k +1,命题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在n ∈N *,n ≥2时均成立. 10.数列{a n }满足S n =2n -a n (n ∈N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a n ; (2)证明(1)中的猜想.(1)解 当n =1时,a 1=S 1=2-a 1,∴a 1=1; 当n =2时,a 1+a 2=S 2=2×2-a 2,∴a 2=32;当n =3时,a 1+a 2+a 3=S 3=2×3-a 3,∴a 3=74;当n =4时,a 1+a 2+a 3+a 4=S 4=2×4-a 4, ∴a 4=158.由此猜想a n =2n -12n -1(n ∈N *).(2)证明 ①当n =1时,a 1=1,结论成立. ②假设n =k (k ≥1且k ∈N *)时,结论成立, 即a k =2k -12k -1,那么n =k +1时,a k +1=S k +1-S k =2(k +1)-a k +1-2k +a k =2+a k -a k +1, ∴2a k +1=2+a k .∴a k +1=2+a k 2=2+2k -12k -12=2k +1-12k .所以当n =k +1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猜想a n =2n -12n -1(n ∈N *)成立.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11.(2017·昆明诊断)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n ,经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 ) A.f (2n )>2n +12 B.f (n 2)≥n +22C.f (2n )≥n +22D.以上都不对解析 因为f (22)>42,f (23)>52,f (24)>62,f (25)>72,所以当n ≥1时,有f (2n )≥n +22. 答案 C12.设f (x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 (x )满足:“当f (k )≥k 2成立时,总可推出f (k +1)≥(k +1)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 A.若f (1)<1成立,则f (10)<100成立 B.若f (2)<4成立,则f (1)≥1成立C.若f(3)≥9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2成立D.若f(4)≥16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2成立解析选项A,B的答案与题设中不等号方向不同,故A,B错;选项C中,应该是k≥3时,均有f(k)≥k2成立;对于选项D,满足数学归纳法原理,该命题成立.答案 D13.设平面上n个圆周最多把平面分成f(n)片(平面区域),则f(2)=________,f(n)=________.(n≥1,n∈N*)解析易知2个圆周最多把平面分成4片;n个圆周最多把平面分成f(n)片,再放入第n+1个圆周,为使得到尽可能多的平面区域,第n+1个应与前面n 个都相交且交点均不同,有n条公共弦,其端点把第n+1个圆周分成2n段,每段都把已知的某一片划分成2片,即f(n+1)=f(n)+2n(n≥1),所以f(n)-f(1)=n(n-1),而f(1)=2,从而f(n)=n2-n+2.答案4n2-n+214.数列{x n}满足x1=0,x n+1=-x2n+x n+c(n∈N*).(1)证明:{x n}是递减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2)若0<c≤14,证明数列{x n}是递增数列.证明(1)充分性:若c<0,由于x n+1=-x2n+x n+c≤x n+c<x n,∴数列{x n}是递减数列.必要性:若{x n}是递减数列,则x2<x1,且x1=0.又x2=-x21+x1+c=c,∴c<0.故{x n}是递减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2)若0<c≤14,要证{x n}是递增数列.即x n+1-x n=-x2n+c>0,即证x n<c对任意n≥1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0<c≤14时,x n<c对任意n≥1成立.①当n =1时,x 1=0<c ≤12,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结论成立,即x k <c .因为函数f (x )=-x 2+x +c 在区间⎝ ⎛⎦⎥⎤-∞,12内单调递增,所以x k +1=f (x k )<f (c )=c ,∴当n =k +1时,x k +1<c 成立.由①,②知,x n <c 对任意n ≥1,n ∈N *成立. 因此,x n +1=x n -x 2n +c >x n ,即{x n }是递增数列.。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

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1)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 4.随机模拟方法(1)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模拟试验,以便通过这个试验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就是模拟方法.(2)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为随机模拟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并赋予每个随机数一定的意义;②统计代表某意义的随机数的个数M 和总的随机数个数N ;③计算频率f n (A )=MN 作为所求概率的近似值.【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 √ )(2)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相等.( √ )(3)在几何概型定义中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 ) (4)随机模拟方法是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 √ ) (5)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 × )(6)从区间[1,10]内任取一个数,取到1的概率是P =19.( ×)1.(教材改编)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 ) A.12 B.13 C.14 D .1 答案 B解析 坐标小于1的区间为[0,1],长度为1,[0,3]区间长度为3,故所求概率为13.2.(2015·山东)在区间[0,2]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则事件“-1≤121()2log x +≤1”发生的概率为( )A.34B.23C.13D.14 答案 A解析 由-1≤121()2log x +≤1,得12≤x +12≤2,∴0≤x ≤32.∴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所求概率 P =32-02-0=34.3.(教材改编)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答案 A解析 ∵P (A )=38,P (B )=28,P (C )=26,P (D )=13,∴P (A )>P (C )=P (D )>P (B ).4.(2017·南昌月考)一个边长为3π cm 的正方形薄木板的正中央有一个直径为2 cm 的圆孔,一只小虫在木板的一个面内随机地爬行,则小虫恰在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的区域内的概率等于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如图所示,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2 cm 为半径作圆,与正方形相交截得四个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当小虫落在图中的黑色区域时,它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其中黑色区域面积为S 1=S 正方形-4S 扇形-S 小圆=(3π)2-π×22-π×12=9π-5π=4π,所以小虫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的概率为P =S 19π-π=4π8π=12.5.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 中,其中AB =2,BC =1,则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π4解析 设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为事件A , 则P (A )=阴影面积长方形面积=12π·121×2=π4.题型一 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1)(2016·全国甲卷)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 A.710 B.58 C.38 D.310(2)(2017·太原调研)在区间[-π2,π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cos x 的值介于0到12之间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B (2)13解析 (1)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40-1540=58,故选B.(2)当-π2≤x ≤π2时,由0≤cos x ≤12,得-π2≤x ≤-π3或π3≤x ≤π2,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为13.(3)如图所示,在△ABC 中,∠B =60°,∠C =45°,高AD =3,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求BM <1的概率.解 因为∠B =60°,∠C =45°,所以∠BAC =75°. 在Rt △ABD 中,AD =3,∠B =60°, 所以BD =AD tan 60°=1,∠BAD =30°.记事件N 为“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使BM <1”,则可得∠BAM <∠BAD 时事件N 发生.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N )=30°75°=25.引申探究1.本例(2)中,若将“cos x 的值介于0到12”改为“cos x 的值介于0到32”,则概率如何?解 当-π2≤x ≤π2时,由0≤cos x ≤32,得-π2≤x ≤-π6或π6≤x ≤π2,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为23.2.本例(3)中,若将“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改为“在线段BC 上找一点M ”,求BM <1的概率.解 依题意知BC =BD +DC =1+3, P (BM <1)=11+3=3-12.思维升华 求解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方法求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方法是把题中所表示的几何模型转化为长度(角度),然后求解.要特别注意“长度型”与“角度型”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事件的区域(长度或角度).(1)(2016·全国乙卷)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13B.12C.23D.34(2)已知集合A ={x |-1<x <5},B =⎩⎪⎨⎪⎧⎭⎪⎬⎪⎫x ⎪⎪⎪x -23-x >0,在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事件“x ∈(A ∩B )”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B (2)16解析 (1)如图所示,画出时间轴.小明到达的时间会随机的落在图中线段AB 中,而当他的到达时间落在线段AC 或DB 时,才能保证他等车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根据几何概型得所求概率P =10+1040=12,故选B.(2)由题意得A ={x |-1<x <5},B ={}x | 2<x <3,故A ∩B ={x |2<x <3}.由几何概型知,在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x ∈(A ∩B )的概率为P =16.题型二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命题点1 与平面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2 (2016·全国甲卷)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 个数x 1,x 2,…,x n ,y 1,y 2,…,y n ,构成n 个数对(x 1,y 1),(x 2,y 2),…,(x n ,y n ),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 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 ) A.4n m B.2n m C.4m n D.2m n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x i ,y i )(i =1,2,…,n )在如图所示方格中,而平方和小于1的点均在如图所示的阴影中,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知π41=mn ,∴π=4mn,故选C.命题点2 与线性规划知识交汇命题的问题例3 (2016·武汉模拟)由不等式组⎩⎪⎨⎪⎧x ≤0,y ≥0,y -x -2≤0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Ω1,由不等式组⎩⎪⎨⎪⎧x +y ≤1,x +y ≥-2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Ω2,若在Ω1中随机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Ω2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78解析 如图,平面区域Ω1就是三角形区域OAB ,平面区域Ω2与平面区域Ω1的重叠部分就是区域OACD ,易知C (-12,32),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P =S 四边形OACDS △OAB=2-142=78.命题点3 与定积分交汇命题的问题例4 (2015·福建)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2,4),函数f (x )=x 2.若在矩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等于________.答案512解析 由题意知,阴影部分的面积S =ʃ21(4-x 2)d x =(4x -13x 3)|21=53,所以所求概率P =S S 矩形ABCD =531×4=512.思维升华 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时,关键是弄清某事件对应的面积,必要时可根据题意构造两个变量,把变量看成点的坐标,找到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平面图形,以便求解.(1)(2016·昌平模拟)设不等式组⎩⎪⎨⎪⎧x -2y +2≥0,x ≤4,y ≥-2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在区域D 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直线y +2=0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 A.413 B.513 C.825 D.925(2)如图,在边长为e(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D (2)2e2解析 (1)作出平面区域D ,可知平面区域D 是以A (4,3),B (4,-2),C (-6,-2)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当点在△AEF 区域内时,点到直线y +2=0的距离大于2. ∴P =S △AEF S △ABC =12×6×312×10×5=925.(2)由题意知,所给图中两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阴影部分面积为S =2ʃ10(e -e x )d x =2(e x -e x )|1=2[e -e -(0-1)]=2.又该正方形面积为e 2, 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2e 2.题型三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5 (1)(2016·贵州黔东南州凯里一中期末)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则称其为“安全飞行”,则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为( ) A.18 B.16 C.127 D.38(2)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3,在正三棱锥内任取一点P ,使得V P —ABC <12V S —ABC 的概率是( ) A.78 B.34 C.12 D.14 答案 (1)C (2)A解析 (1)由题意知小蜜蜂的安全飞行范围为以这个正方体的中心为中心,且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内.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大正方体的体积为27,故安全飞行的概率为P =127.(2)当P 在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的中点所在的平面及下底面构成的正三棱台内时符合要求,由几何概型知,P =1-18=78.思维升华 求解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对于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关键是计算问题的总体积(总空间)以及事件的体积(事件空间),对于某些较复杂的问题也可利用其对立事件去求.(2016·哈尔滨模拟)在体积为V 的三棱锥S -ABC 的棱AB 上任取一点P ,则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3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如图,三棱锥S -ABC 与三棱锥S -APC 的高相同,要使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 3,只需△APC 的面积大于△ABC 的面积的13.假设点P ′是线段AB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记事件M 为“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 3”,则事件M 发生的区域是线段P ′B . 从而P (M )=P ′B AB =23.16.几何概型中的“测度”典例 (1)在等腰Rt △ABC 中,∠C =90°,在直角边BC 上任取一点M ,则∠CAM <30°的概率是________.(2)在长为1的线段上任取两点,则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2的概率为( )A.14B.12C.34D.78 错解展示解析 (1)∵∠C =90°,∠CAM =30°, ∴所求概率为3090=13.(2)两点之间线段长为12时,占长为1的线段的一半,故所求概率为12.答案 (1)13 (2)B现场纠错解析 (1)因为点M 在直角边BC 上是等可能出现的,所以“测度”是长度.设直角边长为a ,则所求概率为33a a =33.(2)设任取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 ,y , 则0≤x ≤1,且0≤y ≤1.由题意知|x -y |<12,所以所求概率为P =1-2×12×12×121=34.答案 (1)33(2)C 纠错心得 (1)在线段上取点,则点在线段上等可能出现;在角内作射线,则射线在角内的分布等可能.(2)两个变量在某个范围内取值,对应的“测度”是面积.1.(2016·佛山模拟)如图,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计出椭圆的面积约为( )A .16.32B .15.32C .8.68D .7.68答案 A解析 设椭圆的面积为S ,则S4×6=300-96300,故S =16.32.2.(2016·昆明三中、玉溪一中统考)已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PB →+PC →+2P A →=0,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则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是( ) A.14 B.13 C.23 D.12 答案 D解析 以PB 、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BDC , 则PB →+PC →=PD →, 因为PB →+PC →+2P A →=0,所以PB →+PC →=-2P A →,得PD →=-2P A →,由此可得,P 是△ABC 边BC 上的中线AO 的中点,点P 到BC 的距离等于A 到BC 距离的12,所以S △PBC =12S △ABC ,所以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为S △PBC S △ABC =12,故选D.3.(2016·菏泽一模)已知函数f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向图中的矩形区域内随机投出100粒豆子,记下落入阴影区域的豆子数.通过10次这样的试验,算得落入阴影区域的豆子的平均数约为39,由此可估计ʃ10f (x )d x 的值约为( )A.61100 B.39100 C.10100 D.117100答案 D解析 ʃ10f (x )d x 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 . 因为S 3=39100,所以S =117100.4.已知△ABC 中,∠ABC =60°,AB =2,BC =6,在BC 上任取一点D ,则使△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 A.16 B.13 C.12 D.23 答案 C解析 如图,当BE =1时,∠AEB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BE (不包含B 、E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当BF =4时,∠BAF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CF (不包含C 、F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所以△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1+26=12.5.(2017·武昌质检)如图,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1),B (π,-1),C (π,1),D (0,1),正弦曲线f (x )=sin x 和余弦曲线g (x )=cos x 在矩形ABCD 内交于点F ,向矩形ABCD 区域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 )A.1+2πB.1+22πC.1πD.12π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曲线y =sin x 与y =cos x 围成的区域的面积为ππππ44(sin cos )d (cos sin )|x x x x x -=--⎰=1-⎝⎛⎭⎫-22-22=1+ 2.又矩形ABCD 的面积为2π,由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1+22π.故选B.6.欧阳修的《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行行出状元”,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若铜钱是直径为3 cm 的圆,中间有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孔,若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的直径忽略不计),则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49π解析 依题意,所求概率为P =12π·(32)2=49π.7.有一个底面圆的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 为这个圆柱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23解析 V 圆柱=2π,V 半球=12×43π×13=23π,V 半球V 圆柱=13, 故点P 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23.8.在区间[1,5]和[2,4]上分别各取一个数,记为m 和n ,则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m >n .如图,由题意知,在矩形ABCD 内任取一点Q (m ,n ),点Q 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即为所求的概率,易知直线m =n 恰好将矩形平分, ∴所求的概率为P =12.9.随机地向半圆0<y <2ax -x 2(a 为正常数)内掷一点,点落在圆内任何区域的概率与区域的面积成正比,则原点与该点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小于π4的概率为______.答案 12+1π解析 半圆区域如图所示.设A 表示事件“原点与该点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小于π4”,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A )=A 的面积半圆的面积=14πa 2+12a 212πa 2=12+1π. 10.(2017·大连月考)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 (-1,-1),B (1,-1),C (1,1),D (-1,1)分别在抛物线y =-x 2和y =x 2上,如图所示.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正方形ABCD 中,则质点落在图中阴影区域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正方形内空白部分面积为ʃ1-1[x 2-(-x 2)]d x=ʃ1-12x 2d x =23·x 3|1-1=23-(-23)=43, 阴影部分面积为2×2-43=83,所以所求概率为834=23.11.已知向量a =(-2,1),b =(x ,y ).(1)若x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求满足a ·b =-1的概率; (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求满足a ·b <0的概率.解 (1)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 由a ·b =-1得-2x +y =-1,所以满足a ·b =-1的基本事件为(1,1),(2,3),(3,5),共3个, 故满足a ·b =-1的概率为336=112.(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则全部基本事件的结果为Ω={(x ,y )|1≤x ≤6,1≤y ≤6}, 满足a ·b <0的基本事件的结果为A ={(x ,y )|1≤x ≤6,1≤y ≤6且-2x +y <0}. 画出图形如图,矩形的面积为S 矩形=25,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25-12×2×4=21,故满足a ·b <0的概率为2125.1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f (x )=ax 2-4bx +1.设点(a ,b )是区域⎩⎪⎨⎪⎧x +y -8≤0,x >0,y >0内的一点,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的概率.解 ∵函数f (x )=ax 2-4bx +1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a ,要使f (x )=ax 2-4bx +1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 当且仅当a >0且2ba≤1,即2b ≤a .依条件可知事件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a ,b )⎪⎪⎪⎩⎪⎨⎪⎧ a +b -8≤0,a >0,b >0,构成所求事件的区域为三角形部分. 所求概率区间应满足2b ≤a .由⎩⎪⎨⎪⎧a +b -8=0,b =a 2,得交点坐标为(163,83),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12×8×8312×8×8=13.*13.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该码头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时间为1 h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 ,求它们中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解 设甲、乙两艘船到达码头的时刻分别为x 与y ,记事件A 为“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则0≤x ≤24,0≤y ≤24,要使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当且仅当甲比乙早到达1 h 以上或乙比甲早到达2 h 以上,即y -x ≥1或x -y ≥2.故所求事件构成集合A ={(x ,y )|y -x ≥1或x -y ≥2,x ∈[0,24],y ∈[0,24]}.A 为图中阴影部分,全部结果构成集合Ω为边长是24的正方形及其内部. 所求概率为P (A )=A 的面积Ω的面积=(24-1)2×12+(24-2)2×12242=506.5576=1 0131 152.。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 推理证明、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1)均值称E (X )=x 1p 1+x 2p 2+…+x i p i +…+x n p n 为随机变量X 的均值或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2)方差称D (X )=∑ni =1 (x i -E (X ))2p i 为随机变量X 的方差,它刻画了随机变量X 与其均值E (X )的平均偏离程度,并称其算术平方根D (X )为随机变量X 的标准差. 2.均值与方差的性质 (1)E (aX +b )=aE (X )+b .(2)D (aX+b )=a 2D (X ).(a ,b 为常数) 3.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1)若随机变量X 服从两点分布,则E (X )=p ,D (X )=p (1-p ). (2)若X ~B (n ,p ),则E (X )=np ,D (X )=np (1-p ). 4.正态分布(1)正态曲线:函数φμ,σ(x )22()x u σ--,x ∈(-∞,+∞),其中实数μ和σ为参数(σ>0,μ∈R ).我们称函数φμ,σ(x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2)正态曲线的性质①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μ对称;③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1σ2π;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⑤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沿x轴平移,如图甲所示;⑥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乙所示.(3)正态分布的定义及表示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b(a<b),随机变量X满足P(a<X≤b)=ʃb aφμ,σ(x)d x,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作X~N(μ,σ2).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①P(μ-σ<X≤μ+σ)=0.6826;②P(μ-2σ<X≤μ+2σ)=0.9544;③P(μ-3σ<X≤μ+3σ)=0.9974.【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随机变量的均值是常数,样本的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它不确定.(√)(2)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偏离均值的平均程度,方差或标准差越小,则偏离变量的平均程度越小.(√)(3)正态分布中的参数μ和σ完全确定了正态分布,参数μ是正态分布的均值,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4)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5)均值是算术平均数概念的推广,与概率无关.(×)1.(教材改编)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已知ξ的均值E (ξ)=8.9,则y 的值为( ) A .0.4 B .0.6 C .0.7 D .0.9 答案 A解析 由⎩⎪⎨⎪⎧x +0.1+0.3+y =1,7x +8×0.1+9×0.3+10y =8.9,可得y =0.4.2.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k )=15(k =2,4,6,8,10),则D (ξ)等于( )A .8B .5C .10D .12答案 A解析 E (ξ)=15(2+4+6+8+10)=6,D (ξ)=15[(-4)2+(-2)2+02+22+42]=8.3.已知随机变量X +η=8,若X ~B (10,0.6),则随机变量η的均值E (η)及方差D (η)分别是( ) A .6和2.4 B .2和2.4 C .2和5.6 D .6和5.6 答案 B解析 设随机变量X 的均值及方差分别为E (X ),D (X ), 因为X ~B (10,0.6),所以E (X )=10×0.6=6, D (X )=10×0.6×(1-0.6)=2.4, 故E (η)=E (8-X )=8-E (X )=2, D (η)=D (8-X )=D (X )=2.4.4.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 =x i +a (a 为非零常数,i =1,2,…,10),则y 1,y 2,…,y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________. 答案 1+a,4 解析 x 1+x 2+…+x 1010=1,y i =x i +a ,所以y 1,y 2,…,y 10的均值为1+a ,方差不变仍为4.5.某班有50名学生,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ξ服从正态分布N (100,102),已知P (90≤ξ≤100)=0.3,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________. 答案 10解析 由题意知,P (ξ>110)=1-2P (90≤ξ≤100)2=0.2,∴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0.2×50=10.题型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 命题点1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例1 (2016·山东)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则“星队”得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34,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23,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求:(1)“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2)“星队”两轮得分之和X 的分布列和均值E (Χ).解 (1)记事件A :“甲第一轮猜对”,记事件B :“乙第一轮猜对”, 记事件C :“甲第二轮猜对”,记事件D :“乙第二轮猜对”, 记事件E :“‘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由题意,得E =ABCD +A BCD +A B CD +AB C D +ABC D , 由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P (E )=P (ABCD )+P (A BCD )+P (A B CD )+P (AB C D )+P (ABC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34×23×34×23+2×⎝⎛14×23×34×23+34×13⎭⎫×34×23=23. 所以“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为23.(2)由题意,得随机变量X 可能的取值为0,1,2,3,4,6. 由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得 P (X =0)=14×13×14×13=1144,P (X =1)=2×⎝⎛⎭⎫34×13×14×13+14×23×14×13=10144=572,P (X =2)=34×13×34×13+34×13×14×23+14×23×34×13+14×23×14×23=25144,P (X =3)=34×23×14×13+14×13×34×23=12144=112,P (X =4)=2×⎝⎛⎭⎫34×23×34×13+34×23×14×23=60144=512, P (X =6)=34×23×34×23=36144=14.可得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所以均值E (X )=0×1144+1×572+2×25144+3×112+4×512+6×14=236.命题点2 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求参数值例2 设袋子中装有a 个红球,b 个黄球,c 个蓝球,且规定:取出一个红球得1分,取出一个黄球得2分,取出一个蓝球得3分.(1)当a =3,b =2,c =1时,从该袋子中任取(有放回,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2个球,记随机变量ξ为取出此2球所得分数之和,求ξ的分布列;(2)从该袋子中任取(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1个球,记随机变量η为取出此球所得分数.若E (η)=53,D (η)=59,求a ∶b ∶c . 解 (1)由题意得ξ=2,3,4,5,6,故P (ξ=2)=3×36×6=14,P (ξ=3)=2×3×26×6=13,P (ξ=4)=2×3×1+2×26×6=518,P (ξ=5)=2×2×16×6=19,P (ξ=6)=1×16×6=136.所以ξ的分布列为(2)由题意知η的分布列为所以E (η)=a a +b +c +2b a +b +c +3c a +b +c =53,D (η)=⎝⎛⎭⎫1-532·a a +b +c +⎝⎛⎭⎫2-532·b a +b +c +⎝⎛⎭⎫3-532·c a +b +c =59,化简得⎩⎪⎨⎪⎧2a -b -4c =0,a +4b -11c =0.解得a =3c ,b =2c ,故a ∶b ∶c =3∶2∶1.思维升华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可依题设条件求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然后利用均值、方差公式直接求解.(2)由已知均值或方差求参数值.可依据条件利用均值、方差公式得出含有参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参数值.(3)由已知条件,作出对两种方案的判断.可依据均值、方差的意义,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2015·四川)某市A ,B 两所中学的学生组队参加辩论赛,A 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2名女生,B 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4名女生,两校所推荐的学生一起参加集训.由于集训后队员水平相当,从参加集训的男生中随机抽取3人、女生中随机抽取3人组成代表队. (1)求A 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2)某场比赛前,从代表队的6名队员中随机抽取4人参赛,设X 表示参赛的男生人数,求X 的分布列和均值.解 (1)由题意,参加集训的男、女生各有6名,参赛学生全从B 中学抽取(等价于A 中学没有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为C 33C 34C 36C 36=1100.因此,A 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为 1-1100=99100. (2)根据题意,X 的可能取值为1,2,3,P (X =1)=C 13C 33C 46=15,P (X =2)=C 23C 23C 46=35,P (X =3)=C 33C 13C 46=15,所以X 的分布列为因此,X 的均值为E (X )=1×P (X =1)+2×P (X =2)+3×P (X =3)=1×15+2×35+3×15=2.题型二 均值与方差在决策中的应用例3 (2016·全国乙卷)某公司计划购买2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 以这100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 表示2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 表示购买2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1)求X 的分布列;(2)若要求P (X ≤n )≥0.5,确定n 的最小值;(3)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均值为决策依据,在n =19与n =20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解 (1)由柱状图并以频率代替概率可得,一台机器在三年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为8,9,10,11的概率分别为0.2,0.4,0.2,0.2,从而 P (X =16)=0.2×0.2=0.04, P (X =17)=2×0.2×0.4=0.16,P (X =18)=2×0.2×0.2+0.4×0.4=0.24, P (X =19)=2×0.2×0.2+2×0.4×0.2=0.24, P (X =20)=2×0.2×0.4+0.2×0.2=0.2, P (X =21)=2×0.2×0.2=0.08, P (X =22)=0.2×0.2=0.04. 所以X 的分布列为(2)由(1)知P (X ≤18)=0.44,P (X ≤19)=0.68,故n 的最小值为19. (3)记Y 表示2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当n =19时,E (Y )=19×200×0.68+(19×200+500)×0.2+(19×200+2×500)×0.08+(19×200+3×500)×0.04=4 040;当n =20时,E (Y )=20×200×0.88+(20×200+500)×0.08+(20×200+2×500)×0.04=4 080.可知当n =19时所需费用的均值小于n =20时所需费用的均值,故应选n =19.思维升华 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稳定于均值的程度,它们从整体和全局上刻画了随机变量,是生产实际中用于方案取舍的重要理论依据.一般先比较均值,若均值相同,再用方差来决定.某投资公司在2016年年初准备将1 000万元投资到“低碳”项目上,现有两个项目供选择:项目一:新能源汽车.据市场调研,投资到该项目上,到年底可能获利30%,也可能亏损15%,且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79和29;项目二:通信设备.据市场调研,投资到该项目上,到年底可能获利50%,可能损失30%,也可能不赔不赚,且这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5,13和115.针对以上两个投资项目,请你为投资公司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并说明理由. 解 若按“项目一”投资,设获利为X 1万元,则X 1的分布列为∴E (X 1)=300×79+(-150)×29=200.若按“项目二”投资,设获利X 2万元,则X 2的分布列为∴E (X 2)=500×35+(-300)×13+0×115=200.D (X 1)=(300-200)2×79+(-150-200)2×29=35 000,D (X 2)=(500-200)2×35+(-300-200)2×13+(0-200)2×115=140 000.所以E (X 1)=E (X 2),D (X 1)<D (X 2),这说明虽然项目一、项目二获利相等,但项目一更稳妥.综上所述,建议该投资公司选择项目一投资.题型三正态分布的应用例4(1)(2015·湖北)设X~N(μ1,σ21),Y~N(μ2,σ22),这两个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Y≥μ2)≥P(Y≥μ1)B.P(X≤σ2)≤P(X≤σ1)C.对任意正数t,P(X≥t)≥P(Y≥t)D.对任意正数t,P(X≤t)≥P(Y≤t)答案 D解析对于A项,因为正态分布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所以μ1<μ2.所以P(Y≥μ1)>0.5=P(Y≥μ2),故A项错误;对于B项,因为X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比Y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更“瘦高”,所以σ1<σ2.所以P(X≤σ1)<P(X≤σ2),故B项错误;对于C项,由图象可知,在y轴的右侧某处,显然满足P(X≥t)<P(Y≥t),故C项错误;对于D项,在y轴右侧作与x轴垂直的一系列平行线,可知在任何情况下,X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与x轴之间围成的图形面积都大于Y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与x轴之间围成的图形面积,即对任意正数t,P(X≤t)≥P(Y≤t),故D项正确.(2)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5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结果得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①求这500件产品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x和样本方差s2(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②由直方图可以认为,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Z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近似为样本平均数x,σ2近似为样本方差s2.(ⅰ)利用该正态分布,求P(187.8<Z<212.2);(ⅱ)某用户从该企业购买了100件这种产品,记X表示这100件产品中质量指标值位于区间(187.8,212.2)的产品件数,利用(ⅰ)的结果,求E (X ). 附:150≈12.2.若Z ~N (μ,σ2),则P (μ-σ<Z <μ+σ)=0.682 6,P (μ-2σ<Z <μ+2σ)=0.954 4. 解 ①抽取产品的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x 和样本方差s 2分别为x =170×0.02+180×0.09+190×0.22+200×0.33+210×0.24+220×0.08+230×0.02=200,s 2=(-30)2×0.02+(-20)2×0.09+(-10)2×0.22+0×0.33+102×0.24+202×0.08+302×0.02=150.②(ⅰ)由①知,Z ~N (200,150),从而P (187.8<Z <212.2)=P (200-12.2<Z <200+12.2)=0.682 6. (ⅱ)由(ⅰ)知,一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位于区间(187.8,212.2)的概率为0.682 6, 依题意知X ~B (100,0.682 6), 所以E (X )=100×0.682 6=68.26.思维升华 解决正态分布问题有三个关键点:(1)对称轴x =μ;(2)标准差σ;(3)分布区间.利用对称性可求指定范围内的概率值;由μ,σ,分布区间的特征进行转化,使分布区间转化为3σ特殊区间,从而求出所求概率.注意只有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对称轴才为x =0.(2015·山东)已知某批零件的长度误差(单位:毫米)服从正态分布N (0,32),从中随机取一件,其长度误差落在区间(3,6)内的概率为(附: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则P (μ-σ<ξ<μ+σ)=68.26%,P (μ-2σ<ξ<μ+2σ)=95.44%.)( ) A .4.56% B .13.59% C .27.18% D .31.74% 答案 B解析 由正态分布的概率公式知P (-3<ξ<3)=0.682 6, P (-6<ξ<6)=0.954 4,故P (3<ξ<6)=P (-6<ξ<6)-P (-3<ξ<3)2=0.954 4-0.682 62=0.135 9=13.59%,故选B.8.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问题典例 (12分)(2016·湖北六校联考)在2016年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某高校设计了一个面试考查方案:考生从6道备选题中一次性随机抽取3题,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回答全部问题.规定:至少正确回答其中2题的便可通过.已知6道备选题中考生甲有4题能正确回答,2题不能回答;考生乙每题正确回答的概率都为23,且每题正确回答与否互不影响.(1)分别写出甲、乙两考生正确回答题数的分布列,并计算其均值; (2)试用统计知识分析比较两考生的通过能力. 规范解答解 (1)甲正确回答的题目数ξ可取1,2,3.P (ξ=1)=C 14C 22C 36=15,P (ξ=2)=C 24C 12C 36=35,P (ξ=3)=C 34C 36=15.[3分]故其分布列为E (ξ)=1×15+2×35+3×15=2.[5分]又乙正确回答的题目数η~B (3,23),其分布列为∴E (η)=np =3×23=2.[8分](2)∵D (ξ)=(2-1)2×15+(2-2)2×35+(2-3)2×15=25,D (η)=np (1-p )=3×23×13=23,[10分]∴D (ξ)<D (η). ∵P (ξ≥2)=35+15=45,P (η≥2)=1227+827=2027,∴P (ξ≥2)>P (η≥2).从回答对题数的均值考查,两人水平相当;从回答对题数的方差考查,甲较稳定;从至少正确回答2题的概率考查,甲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因此可以判断甲的通过能力较强.[12分]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第二步:求每一个可能值所对应的概率; 第三步: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第四步:求均值和方差;第五步:根据均值、方差、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 (适用于均值、方差的应用问题) 第六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1.(2016·郑州一模)某班举行了一次“心有灵犀”的活动,教师把一张写有成语的纸条出示给A 组的某个同学,这个同学再用身体语言把成语的意思传递给本组其他同学.若小组内同学甲猜对成语的概率是0.4,同学乙猜对成语的概率是0.5,且规定猜对得1分,猜不对得0分,则这两个同学各猜1次,得分之和X (单位:分)的均值为( ) A .0.9 B .0.8 C .1.2 D .1.1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X =0,1,2,则 P (X =0)=0.6×0.5=0.3,P (X =1)=0.4×0.5+0.6×0.5=0.5, P (X =2)=0.4×0.5=0.2, ∴E (X )=1×0.5+2×0.2=0.9.2.(2017·芜湖月考)若X ~B (n ,p ),且E (X )=6,D (X )=3,则P (X =1)的值为( ) A .3×2-2B .2-4C .3×2-10D .2-8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np =6,np (1-p )=3, 解得⎩⎪⎨⎪⎧p =12,n =12.∴P (X =1)=C 112×12×(1-12)11=12212=3×2-10. 3.设随机变量X ~N (μ,σ2),且X 落在区间(-3,-1)内的概率和落在区间(1,3)内的概率相等,若P (X >2)=p ,则P (0<X <2)等于( ) A.12+p B .1-p C .1-2p D.12-p 答案 D解析 由X 落在(-3,-1)内的概率和落在(1,3)内的概率相等得μ=0.又∵P (X >2)=p ,∴P (-2<x <2)=1-2p , ∴P (0<X <2)=1-2p 2=12-p .4.一射击测试中每人射击三次,每击中目标一次记10分,没有击中记0分.某人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23,则此人得分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202003解析 记此人三次射击击中目标次数为X ,得分为Y , 则X ~B (3,23),Y =10X ,∴E (Y )=10E (X )=10×3×23=20,D (Y )=100D (X )=100×3×23×13=2003.5.(2016·湖北宜昌一中月考)已知X ~N (μ,σ2)时,P (μ-σ<X ≤μ+σ)=0.682 6,P (μ-2σ<X ≤μ+2σ)=0.954 4,P (μ-3σ<X ≤μ+3σ)=0.997 4,则2(1)423d x x --⎰=________. 答案 0.021 5解析 由题意,μ=1,σ=1,P (3<X ≤4)=12×[P (-2<X ≤4)-P (-1<X ≤3)]=12×(0.997 4-0.954 4)=0.021 5.6.某居民小区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安全防范系统(简称系统)A 和B ,系统A 和系统B 在任意时刻发生故障的概率分别为110和p . (1)若在任意时刻至少有一个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为4950,求p 的值;(2)设系统A 在3次相互独立的检测中不发生故障的次数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及均值E (ξ).解 (1)设“至少有一个系统不发生故障”为事件C ,那么 1-P (C )=1-110·p =4950,解得p =15.(2)由题意,得随机变量ξ可能的取值为0,1,2,3, 则P (ξ=0)=⎝⎛⎭⎫1103=11 000,P (ξ=1)=C 13⎝⎛⎭⎫1-110×⎝⎛⎭⎫1102=271 000, P (ξ=2)=C 23×⎝⎛⎭⎫1-1102×110=2431 000,P (ξ=3)=⎝⎛⎭⎫1-1103=7291 000. 所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故随机变量ξ的均值E (ξ)=0×11 000+1×271 000+2×2431 000+3×7291 000=2710.(或因为ξ~B (3,910),所以E (ξ)=3×910=2710.)7.(2016·汕尾调研)为了解某市高三学生身高情况,对全市高三学生进行了测量,经分析,全市高三学生身高X (单位:cm)服从正态分布N (160,σ2),已知P (X <150)=0.2,P (X ≥180)=0.03.(1)现从该市高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求该学生身高在区间[170,180)的概率; (2)现从该市高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三名学生,记抽到的三名学生身高在区间[150,170)的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均值 E (ξ).解 (1)由全市高三学生身高X 服从N (160,σ2),P (X <150)=0.2, 得P (160≤X <170)=P (150≤X <160) =0.5-0.2=0.3. 因为P (X ≥180)=0.03,所以P (170≤X <180)=0.5-0.3-0.03=0.17.故从该市高三学生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该学生身高在区间[170,180)的概率为0.17. (2)因为P (150≤X <170)=P (150≤X <160)+P (160≤X <170)=0.3+0.3=0.6,ξ服从二项分布B (3,0.6),所以P (ξ=0)=(1-0.6)3=0.064, P (ξ=1)=3×0.6×(1-0.6)2=0.288, P (ξ=2)=3×0.62×(1-0.6)=0.432, P (ξ=3)=0.63=0.216. 所以ξ的分布列为所以E (ξ)=3×0.6=1.8.8.(2016·泉州模拟)某联欢晚会举行抽奖活动,举办方设置了甲、乙两种抽奖方案,方案甲的中奖率为23,中奖可以获得2分;方案乙的中奖率为25,中奖可以获得3分;未中奖则不得分.每人有且只有一次抽奖机会,每次抽奖中奖与否互不影响,晚会结束后凭分数兑换奖品. (1)若小明选择方案甲抽奖,小红选择方案乙抽奖,记他们的累计得分为X ,求X ≤3的概率; (2)若小明、小红两人都选择方案甲或都选择方案乙进行抽奖,问:他们选择何种方案抽奖,累计得分的均值较大?解 方法一 (1)由已知得,小明中奖的概率为23,小红中奖的概率为25,且两人中奖与否互不影响.记“这2人的累计得分X ≤3”为事件A , 则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X =5”, 因为P (X =5)=23×25=415,所以P (A )=1-P (X =5)=1115,即这2人的累计得分X ≤3的概率为1115.(2)设小明、小红都选择方案甲抽奖的中奖次数为X 1,都选择方案乙抽奖的中奖次数为X 2,则这两人选择方案甲抽奖累计得分的均值为E (2X 1),选择方案乙抽奖累计得分的均值为E (3X 2).由已知可得,X 1~B (2,23),X 2~B (2,25),所以E (X 1)=2×23=43,E (X 2)=2×25=45,从而E (2X 1)=2E (X 1)=83,E (3X 2)=3E (X 2)=125,因为E (2X 1)>E (3X 2),所以他们都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时,累计得分的均值较大.方法二 (1)由已知得,小明中奖的概率为23,小红中奖的概率为25,且两人中奖与否互不影响.记“这2人的累计得分X ≤3”为事件A ,则事件A 包含有“X =0”,“X =2”,“X =3”三个两两互斥的事件, 因为P (X =0)=(1-23)×(1-25)=15,P (X =2)=23×(1-25)=25,P (X =3)=(1-23)×25=215,所以P (A )=P (X =0)+P (X =2)+P (X =3)=1115,即这2人的累计得分X ≤3的概率为1115.(2)设小明、小红都选择方案甲所获得的累计得分为X 1,都选择方案乙所获得的累计得分为X 2,则X 1,X 2的分布列如下:所以E (X 1)=0×19+2×49+4×49=83,E (X 2)=0×925+3×1225+6×425=125.因为E (X 1)>E (X 2),所以他们都选择方案甲进行抽奖时,累计得分的均值较大.*9.为回馈顾客,某商场拟通过模拟兑奖的方式对1 000位顾客进行奖励,规定:每位顾客从一个装有4个标有面值的球的袋中一次性随机摸出2个球,球上所标的面值之和为该顾客所获的奖励额.(1)若袋中所装的4个球中有1个所标的面值为50元,其余3个均为10元,求: ①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60元的概率; ②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的分布列及均值;(2)商场对奖励总额的预算是60 000元,并规定袋中的4个球只能由标有面值10元和50元的两种球组成,或标有面值20元和40元的两种球组成.为了使顾客得到的奖励总额尽可能符合商场的预算且每位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相对均衡,请对袋中的4个球的面值给出一个合适的设计,并说明理由.解 (1)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 .①依题意,得P (X =60)=C 11C 13C 24=12,即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60元的概率为12.②依题意,得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0,60. P (X =60)=12,P (X =20)=C 23C 24=12,故X 的分布列为所以顾客所获的奖励额的均值为 E (X )=20×12+60×12=40.(2)根据商场的预算,每个顾客的平均奖励额为60元, 所以,先寻找均值为60元的可能方案.对于面值由10元和50元组成的情况,如果选择(10,10,10,50)的方案, 因为60元是面值之和的最大值, 所以均值不可能为60元; 如果选择(50,50,50,10)的方案, 因为60元是面值之和的最小值, 所以均值也不可能为60元.因此可能的方案是(10,10,50,50),记为方案1. 对于面值由20元和40元组成的情况, 同理可排除(20,20,20,40)和(40,40,40,20)的方案, 所以可能的方案是(20,20,40,40),记为方案2. 以下是对两个方案的分析. 对于方案1,即方案(10,10,50,50), 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 1, 则X 1的分布列为X 1的均值为E (X 1)=20×16+60×23+100×16=60,X 1的方差为D (X 1)=(20-60)2×16+(60-60)2×23+(100-60)2×16=1 6003.对于方案2,即方案(20,20,40,40), 设顾客所获的奖励额为X 2, 则X 2的分布列为X 2的均值为E (X 2)=40×16+60×23+80×16=60,X 2的方差为D (X 2)=(40-60)2×16+(60-60)2×23+(80-60)2×16=4003.由于两种方案的奖励额的均值都符合要求,但方案2奖励额的方差比方案1的小,所以应该选择方案2.。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推理证明、算法、复数12.1含解析

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推理证明、算法、复数12.1含解析

1.概率和频率(1)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A)=错误!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随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把这个常数称为随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定义符号表示包含关系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B⊇A(或A⊆B)3。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0.(4)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5)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P(A)=1-P(B).【知识拓展】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事件发生频率与概率是相同的.(×)(2)随机事件和随机试验是一回事.(×)(3)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4)两个事件的和事件是指两个事件都得发生.( ×)(5)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6)两互斥事件的概率和为1。

(×)1.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a,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b,则b>a的概率是()A。

错误! B.错误! C.错误!D。

2018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第二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2018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第二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fb-fa fb-fa =f′(x0), =f′(x′0)成立, b-a b-a 即 f′(x0)=f′(x′0). ex 因为 f′(x)= -m,记 g(x)=f′(x), 1+ex ex 所以 g′(x)= f′(x)是(a, b)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所 x 2>0, 1+e 以 x0=x′0,这与 x′0≠x0 矛盾,所以 x0 是唯一的.
第二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数学归纳法
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 1.直接证明; 3.数学归纳法. 2.间接证明;
突破点(一)
基础联通
直接证明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内容
综合法
分析法
证明的结论 出发,逐步寻 从要___________
充分条件 求使它成立的 _________,直至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
[解] (1)当 n=1 时,a1+S1=2a1=2,则 a1=1. 又 an+Sn=2, 所以 an+1+Sn+1=2,
1 两式相减得 an+1=2an, 1 1 所以{an}是首项为 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 an= n-1. 2
(2)求证:数列{an}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解] 证明: 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记为 ap+1,
突破点(二)
基础联通
1.反证法
间接证明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不成立 (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 假设原命题_______ 结论不成立),
矛盾 ,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___
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算法与流程图教师用书 文 苏教版(2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算法与流程图教师用书 文 苏教版(2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3 算法与流程图教师用书文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3 算法与流程图教师用书文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12.3 算法与流程图教师用书文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12。

3 算法与流程图1.算法通常是指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2.流程图是由一些图框和流程线组成的,其中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图框中的文字和符号表示操作的内容,流程线表示操作的先后次序.3.三种基本逻辑结构(1)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其结构形式为(2)选择结构是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其结构形式为(3)循环结构是指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需要重复执行的同一操作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又分为当型和直到型.其结构形式为4.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用符号“←”表示,其一般格式是变量←表达式(或变量),其作用是对程序中的变量赋值;输入语句“Read a,b”表示输入的数据依次送给a,b,输出语句“Print x"表示输出运算结果x。

5.算法的选择结构由条件语句来表达,一般是If—Then—Else语句,其一般形式是If A(1)当循环的次数已经确定,可用“For"语句表示“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为步长”,那么重复循环时,I每次增加1。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2 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2 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2 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1.综合法(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1)定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2)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3.反证法我们可以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肯定结论.【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b”.( ×)(4)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6)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1.若a ,b ,c 为实数,且a <b <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c 2<bc 2B .a 2>ab >b 2C.1a <1bD.b a >a b答案 B解析 a 2-ab =a (a -b ), ∵a <b <0,∴a -b <0,∴a 2-ab >0, ∴a 2>ab .①又ab -b 2=b (a -b )>0,∴ab >b 2,② 由①②得a 2>ab >b 2.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若ab 不能被5整除,则a 与b 都不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 A .a ,b 都能被5整除 B .a ,b 不都能被5整除 C .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D .a ,b 至多有一个能被5整除 答案 C解析 “都不能”的否定为“至少有一个能”,故假设的内容应为“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 A .2ab -1-a 2b 2≤0 B .a 2+b 2-1-a 4+b 42≤0C.a +b22-1-a 2b 2≤0D .(a 2-1)(b 2-1)≥0答案 D解析 a 2+b 2-1-a 2b 2≤0⇔(a 2-1)(b 2-1)≥0.4.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0,b ≥0且a ≠b 解析 ∵a a +b b -(a b +b a ) =a (a -b )+b (b -a ) =(a -b )(a -b ) =(a -b )2(a +b ).∴当a ≥0,b ≥0且a ≠b 时,(a -b )2(a +b )>0. ∴a a +b b >a b +b a 成立的条件是a ≥0,b ≥0且a ≠b .5.(2016·青岛模拟)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x 1,x 2,…,x n ,有f x 1+f x 2+…+f x n n ≤f (x 1+x 2+…+x n n),已知函数y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332解析 ∵f (x )=sin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且A 、B 、C ∈(0,π). ∴f A +f B +f C3≤f (A +B +C3)=f (π3),即sin A +sin B +sin C ≤3sin π3=332,∴sin A +sin B +sin C 的最大值为332.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数列{a n }满足a n +1=a n2a n +1,a 1=1. (1)证明:数列{1a 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S n ,并证明1S 1+1S 2+…+1S n >nn +1.(1)证明 ∵a n +1=a n2a n +1,∴1a n +1=2a n +1a n ,化简得1a n +1=2+1a n,即1a n +1-1a n=2,故数列{1a n}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1a n=2n -1,∴S n =n+2n -2=n 2.方法一1S 1+1S 2+…+1S n =112+122+…+1n 2>11×2+12×3+ (1)n +=(1-12)+(12-13)+…+(1n -1n +1)=1-1n +1=nn +1.方法二 1S 1+1S 2+…+1S n =112+122+…+1n 2>1, 又∵1>nn +1,∴1S 1+1S 2+…+1S n >nn +1. 思维升华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 ∵a ,b ,c ∈(0,+∞), ∴a +b2≥ab >0,b +c2≥bc >0,a +c2≥ac >0.由于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 +b 2·b +c 2·c +a2>abc >0成立.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 lg(a +b 2·b +c 2·c +a2)>lg abc ,∴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证明 要证12[f (x 1)+f (x 2)]>f ⎝ ⎛⎭⎪⎫x 1+x 22,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 ⎛⎭⎪⎫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 只需证明x 1+x 22cos x 1cos x 2>x 1+x 21+x 1+x 2.由于x 1,x 2∈⎝⎛⎭⎪⎫0,π2,故x 1+x 2∈(0,π).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 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 因此12[f (x 1)+f (x 2)]>f ⎝ ⎛⎭⎪⎫x 1+x 22.引申探究若本例中f (x )变为f (x )=3x-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f ⎝⎛⎭⎪⎫x 1+x 22.证明 要证明f x 1+f x 22≥f ⎝⎛⎭⎪⎫x 1+x 22,即证明1212(32)(32)2x x x x -+-≥1223x x +-2·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12233x x+-(x 1+x 2)≥1223x x +-(x 1+x 2),即证明,121223233x xx x ++≥因此只要证明12233x x+≥由于x 1,x 2∈R 时,13x >0,23x>0,由基本不等式知12233x x+思维升华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2016·重庆月考)设a >0,b >0,2c >a +b ,求证:(1)c 2>ab ;(2)c -c 2-ab <a <c +c 2-ab . 证明 (1)∵a >0,b >0,2c >a +b ≥2ab , ∴c >ab ,平方得c 2>ab .(2)要证c -c 2-ab <a <c +c 2-ab , 只要证-c 2-ab <a -c <c 2-ab , 即证|a -c |<c 2-ab ,即(a -c )2<c 2-ab . ∵(a -c )2-c 2+ab =a (a +b -2c )<0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命题点1 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 (2016·西安模拟)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1)解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 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n -1,①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q n1-q,∴S n =⎩⎪⎨⎪⎧na 1,q =1,a 1-q n1-q,q ≠1.(2)证明 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k -1+qk +1.∵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 n +1}不是等比数列. 命题点2 证明存在性问题例4 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 (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由已知得SA 2+AD 2=SD 2,∴SA ⊥AD . 同理SA ⊥AB . 又AB ∩AD =A ,AB 平面ABCD ,AD平面ABCD ,∴SA ⊥平面ABCD .(2)解 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 ∵BC ∥AD ,BC 平面SAD .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 ∴平面F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 ∴假设不成立.∴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命题点3 证明唯一性命题例5 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 由于a ≠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ba. 假设x 1,x 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即ax 1=b ,①ax 2=b ,②由①-②得a (x 1-x 2)=0, 因为x 1≠x 2,所以x 1-x 2≠0,所以a =0,这与已知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当a ≠0时,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思维升华 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事实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试用反证法证明1a>c .证明 (1)∵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 ∵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x 2=1a (1a≠c ),∴1a 是f (x )=0的一个根.即1a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2)假设1a <c ,又1a>0,由0<x <c 时,f (x )>0,知f (1a )>0,与f (1a )=0矛盾,∴1a≥c ,又∵1a ≠c ,∴1a>c .23.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典例 (12分)直线y =kx +m (m ≠0)与椭圆W :x 24+y 2=1相交于A 、C 两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 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AC 的长; (2)当点B 在W 上且不是W 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 不可能为菱形.思想方法指导 在证明否定性问题,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时常考虑用反证法证明,应用反证法需注意:(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 规范解答(1)解 因为四边形OABC 为菱形, 则AC 与OB 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 (0,0),B (0,1),所以设点A ⎝ ⎛⎭⎪⎫t ,12,代入椭圆方程得t 24+14=1,则t =±3,故|AC |=2 3.[4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 为菱形,因为点B 不是W 的顶点,且AC ⊥OB ,所以k ≠0.由⎩⎪⎨⎪⎧x 2+4y 2=4,y =kx +m ,消y 并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6分] 设A (x 1,y 1),C (x 2,y 2),则x 1+x 22=-4km 1+4k 2,y 2+y 22=k ·x 1+x 22+m =m 1+4k2.所以AC 的中点为M ⎝⎛⎭⎪⎫-4km 1+4k 2,m 1+4k 2.[8分]因为M 为AC 和OB 的交点,且m ≠0,k ≠0, 所以直线OB 的斜率为-14k,因为k ·⎝ ⎛⎭⎪⎫-14k =-14≠-1,所以AC 与OB 不垂直.[10分] 所以OABC 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所以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 不可能是菱形.[12分]1.(2017·泰安质检)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 A .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 B .方程x 2+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根 C .方程x 2+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 D .方程x 2+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解析 因为“方程x 2+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 2+ax +b =0有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根”.故选A. 2.若一元二次不等式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为( )A .(-3,0)B .[-3,0]C .[-3,0)D .(-3,0]答案 D解析 2kx 2+kx -38<0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则必有⎩⎪⎨⎪⎧2k <0,Δ=k 2-4×2k -38或k =0.解得-3<k ≤0.3.(2017·上饶质检)设x ,y ,z >0,则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 y(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答案 C 解析 因为(y x +y z )+(z x +z y )+(x z +x y )=(y x +x y )+(y z +z y )+(z x +x z )≥6,当且仅当x =y =z 时等号成立.所以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4.①已知p 3+q 3=2,证明: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B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C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答案 D解析 对于①,结论的否定是p +q >2,故①中的假设错误;对于②,其假设正确,故选D.5.设a ,b ,c ∈(-∞,0),则a +1b ,b +1c ,c +1a( ) A .都不大于-2B .都不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答案 C 解析 因为a +1b +b +1c +c +1a≤-6, 所以三者不能都大于-2.6.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a ≠0)有有理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①假设a ,b ,c 都是偶数;②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③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偶数.答案 ②解析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都不是”,故②正确.7.(2016·全国甲卷)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 1和3解析 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又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8.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 ⎝⎛⎭⎪⎫-3,32 解析 若二次函数f (x )≤0在区间[-1,1]内恒成立,则⎩⎪⎨⎪⎧ f -=-2p 2+p +1≤0,f =-2p 2-3p +9≤0,解得p ≤-3或p ≥32, 故满足题干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为⎝⎛⎭⎪⎫-3,32. 9.已知m >0,a ,b ∈R ,求证:(a +mb 1+m )2≤a 2+mb 21+m. 证明 因为m >0,所以1+m >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 +mb )2≤(1+m )(a 2+mb 2),即证m (a 2-2ab +b 2)≥0,即证(a -b )2≥0,而(a -b )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10.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 证明 由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可知f (x +1)=f (-x ).将x 换成x -12代入上式可得f (x -12+1)=f [-(x -12)], 即f (x +12)=f (-x +12), 由偶函数的定义可知f (x +12)为偶函数. 11.已知函数f (x )=a x +x -2x +1(a >1). (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证明 (1)任取x 1,x 2∈(-1,+∞),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a >1,∴21x x a->1且1x a >0, ∴21x x a a -=121(1)x x x a a ->0.又∵x 1+1>0,x 2+1>0,∴x 2-2x 2+1-x 1-2x 1+1=x 2-x 1+-x 1-x 2+x 1+x 2+=x 2-x 1x 1+x 2+>0.于是f (x 2)-f (x 1)=21x x a a -+x 2-2x 2+1-x 1-2x 1+1>0, 故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假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则0x a =-x 0-2x 0+1. ∵a >1,∴0<0x a <1,∴0<-x 0-2x 0+1<1,即12<x 0<2,与假设x 0<0相矛盾, 故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12.(2016·浙江)设函数f (x )=x 3+11+x,x ∈[0,1],证明: (1)f (x )≥1-x +x 2;(2)34<f (x )≤32. 证明 (1)因为1-x +x 2-x 3=1--x 41--x =1-x 41+x ,由于x ∈[0,1],有1-x 41+x ≤1x +1, 即1-x +x 2-x 3≤1x +1, 所以f (x )≥1-x +x 2.(2)由0≤x ≤1,得x 3≤x ,故f (x )=x 3+1x +1≤x +1x +1=x +1x +1-32+32=x -x +x ++32≤32, 所以f (x )≤32. 由(1)得f (x )≥1-x +x 2=⎝ ⎛⎭⎪⎫x -122+34≥34, 又因为f ⎝ ⎛⎭⎪⎫12=1924>34,所以f (x )>34. 综上,34<f (x )≤32. 13.(2015·课标全国Ⅱ)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证明:(1)若ab >cd ,则a +b >c +d ; (2)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证明 (1)因为(a +b )2=a +b +2ab , (c +d )2=c +d +2cd ,由题设a +b =c +d ,ab >cd ,得(a +b )2>(c +d )2. 因此a +b > c +d .(2)①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4ab <(c +d )2-4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由(1)得a +b > c +d . ②若a +b >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ab >c +d +2cd .因为a +b =c +d ,所以ab >cd ,于是(a -b )2=(a +b )2-4ab <(c +d )2-4cd =(c -d )2.因此|a -b |<|c -d |. 综上,a +b >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数学归纳法学案 理

(课标通用)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3 数学归纳法学案 理

§12.3 数学归纳法考纲展示►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考点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及框图表示(1)定义: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n 0∈N *)时命题成立,这一步是归纳奠基.②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这一步是归纳递推.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2)框图表示:答案:(1)②n =k +1[典题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4+14×6+16×8+…+12nn +=nn +(n ∈N *).[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8, 右边=1+=18, 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有 12×4+14×6+16×8+…+12kk +=kk +, 则当n =k +1时,12×4+14×6+16×8+…+12k k ++1k +k ++2]=kk ++1k +k +=k k ++1k +k +=k +2k +k +=k +1k +=k +1k +1+.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对于一切n ∈N *等式都成立.[点石成金]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初始值n 0的取值并验证n =n 0时等式成立.(2)由n =k 证明n =k +1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明确变形目标. (3)掌握恒等变形常用的方法:①因式分解;②添拆项;③配方法.考点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典题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2+…+1n 2<2-1n (n ∈N *,n ≥2).[证明] (1)当n =2时,1+122=54<2-12=32,命题成立.(2)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即 1+122+132+…+1k 2<2-1k. 当n =k +1时,1+122+132+…+1k 2+1k +2<2-1k+1k +2<2-1k +1kk +=2-1k+1k -1k +1=2-1k +1,命题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在n ∈N *,n ≥2时均成立. [点石成金]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当遇到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成立,推证n =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作差(作商)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已知数列{a n },当n ≥2时,a n <-1,又a 1=0,a 2n +1+a n +1-1=a 2n ,求证:当n ∈N *时,a n+1<a n .证明:(1)当n =1时,∵a 2是a 22+a 2-1=0的负根, ∴a 2<a 1.(2)假设当n =k (k ∈N *)时,a k +1<a k , ∵a 2k +1-a 2k =(a k +2-a k +1)(a k +2+a k +1+1),a k +1<a k ≤0,∴a 2k +1-a 2k >0, 又a k +2+a k +1+1<-1+(-1)+1=-1, ∴a k +2-a k +1<0,∴a k +2<a k +1, 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当n ∈N *时,a n +1<a n .考点3 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考情聚焦]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从考查题型看,数学归纳法常与数列、函数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属中高档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与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 项和有关的证明[典题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a n 2+1a n-1,且a n >0,n ∈N *.(1)求a 1,a 2,a 3,并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通项公式的正确性. (1)[解] 当n =1时,由已知,得a 1=a 12+1a 1-1,则a 21+2a 1-2=0.∴a 1=3-1(a 1>0).当n =2时,由已知,得a 1+a 2=a 22+1a 2-1,将a 1=3-1代入并整理得a 22+23a 2-2=0. ∴a 2=5-3(a 2>0).同理可得a 3=7- 5. 猜想a n =2n +1-2n -1(n ∈N *).(2)[证明] ①由(1)知,当n =1,2,3时,通项公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通项公式成立, 即a k =2k +1-2k -1. 由于a k +1=S k +1-S k =a k +12+1a k +1-a k 2-1a k, 将a k =2k +1-2k -1代入上式, 整理得a 2k +1+22k +1a k +1-2=0, ∴a k +1=2k +3-2k +1, 即n =k +1时通项公式成立.由①②可知,对所有n ∈N *,a n =2n +1-2n -1都成立.[点石成金] “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角度二 证明存在性问题[典题4] 设a 1=1,a n +1=a 2n -2a n +2+b (n ∈N *). (1)若b =1,求a 2,a 3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1,问:是否存在实数c 使得a 2n <c <a 2n +1对所有n ∈N *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解] 解法一:(1)a 2=2,a 3=2+1, 再由题设条件知,(a n +1-1)2=(a n -1)2+1. 从而{(a n -1)2}是首项为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a n -1)2=n -1,即a n =n -1+1(n ∈N *). (2)设f (x )=x -2+1-1,则a n +1=f (a n ). 令c =f (c ),即c =c -2+1-1,解得c =14.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a 2n <c <a 2n +1<1.当n =1时,a 2=f (1)=0,a 3=f (0)=2-1, 所以a 2<14<a 3<1,结论成立.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 即a 2k <c <a 2k +1<1.易知f (x )在(-∞,1]上为减函数, 从而c =f (c )>f (a 2k +1)>f (1)=a 2, 即1>c >a 2k +2>a 2.再由f (x )在(-∞,1]上为减函数,得c =f (c )<f (a 2k +2)<f (a 2)=a 3<1.故c <a 2k +3<1,因此a 2(k +1)<c <a 2(k +1)+1<1.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成立.综上,符合条件的c 存在,其中一个值为c =14.解法二:(1)a 2=2,a 3=2+1,可写为a 1=1-1+1,a 2=2-1+1,a 3=3-1+1.因此猜想a n =n -1+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式: 当n =1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1+1. 则a k +1=a k -2+1+1=k -+1+1=k +-1+1.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成立. 所以a n =n -1+1(n ∈N *). (2)设f (x )=x -2+1-1,则a n +1=f (a n ).先证:0≤a n ≤1(n ∈N *).① 当n =1时,结论明显成立. 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0≤a k ≤1. 易知f (x )在(-∞,1]上为减函数, 从而0=f (1)≤f (a k )≤f (0)=2-1<1.即0≤a k +1≤1.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成立,故①成立. 再证:a 2n <a 2n +1(n ∈N *).②当n =1时,a 2=f (1)=0,a 3=f (a 2)=f (0)=2-1,有a 2<a 3,即n =1时②成立. 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a 2k <a 2k +1,由①及f (x )在(-∞,1]上为减函数,得a 2k +1=f (a 2k )>f (a 2k +1)=a 2k +2, a 2(k +1)=f (a 2k +1)<f (a 2k +2)=a 2(k +1)+1.这就是说,当n =k +1时②成立, 所以②对一切n ∈N *成立. 由②得a 2n < a 22n -2a 2n +2-1, 即(a 2n +1)2<a 22n -2a 2n +2, 因此a 2n <14.③又由①②及f (x )在(-∞,1]上为减函数,得f (a 2n )>f (a 2n +1),即a 2n +1>a 2n +2,所以a 2n +1> a 22n +1-2a 2n +1+2-1, 解得a 2n +1>14.④综上,由②③④知,存在c =14使a 2n <c <a 2n +1对一切n ∈N *成立.[点石成金] 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方法技巧] 1.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有一无二,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一定可靠;有二无一,第二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 2.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在推证n =k +1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n =k 与n =k +1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易错防范] 1.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初始值n 0不一定是1.2.推证n =k +1时一定要用上n =k 时的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课外拓展阅读 归纳、猜想、证明[典例] [2016·江西九江模拟]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并且满足2S n =a 2n +n ,a n >0(n∈N *).(1)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设x >0,y >0,且x +y =1,证明:a n x +1+a n y +1≤n +.[审题视角] (1)将n =1,2,3代入已知等式得a 1,a 2,a 3,从而可猜想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利用分析法,结合x >0,y >0,x +y =1,利用基本不等式可证. (1)[解] 分别令n =1,2,3,得 ⎩⎪⎨⎪⎧2a 1=a 21+1a 1+a 2=a 22+2a 1+a 2+a 3=a 23+3,∵a n >0,∴a 1=1,a 2=2,a 3=3. 猜想:a n =n . ∵2S n =a 2n +n ,①当n ≥2时,2S n -1=a 2n -1+(n -1).② ①-②,得2a n =a 2n -a 2n -1+1, 即a 2n =2a n +a 2n -1-1.(ⅰ)当n =2时,a 22=2a 2+12-1,∵a 2>0,∴a 2=2. (ⅱ)假设当n =k (k ≥2)时,a k =k ,那么当n =k +1时,a 2k +1=2a k +1+a 2k -1=2a k +1+k 2-1,∴[a k +1-(k +1)][a k +1+(k -1)]=0, ∵a k +1>0,k ≥2,∴a k +1+(k -1)>0, ∴a k +1=k +1.即当n =k +1时也成立.∴a n =n (n ≥2). 显然n =1时,也成立, 故对于一切n ∈N *,均有a n =n . (2)[证明] 要证nx +1+ny +1≤n +,只要证nx +1+2nx +ny ++ny +1≤2(n +2).即n (x +y )+2+2n 2xy +nx +y +1≤2(n +2),将x +y =1代入,得2n 2xy +n +1≤n +2, 即只要证4(n 2xy +n +1)≤(n +2)2, 即4xy ≤1.∵x >0,y >0,且x +y =1, ∴xy ≤x +y 2=12,即xy ≤14,故4xy ≤1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题模板]第1步:寻找特例a 1,a 2,a 3等. 第2步:猜想a n 的公式.第3步:转换递推公式为a n 与a n -1的关系. 第4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①验证递推公式中的第一个自然数n =2. ②推证a k +1的表达式为k +1. ③补验n =1,说明对于n ∈N *成立. 第5步:分析法证明.[方法点睛] (1)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2)为了正确地猜想a n ,首先准确求出a 1,a 2,a 3的值.(3)证明n =k 到n =k +1这一步时,忽略了假设条件去证明,造成不是纯正的数学归纳法.如本题:∵2S n -1=a 2n -1+n -1,∴2(S n -S n -1)=a 2n -a 2n -1+1,推导a n 与a n -1的递推关系,再推出a n ,则不是数学归纳法.(4)本题第(2)问中的不等式证明不是关于n 的不等式,由x +y =1来推证,则不能称为数学归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 12.1 归纳与类比教师用书文北师大版1.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基本模式:a,b,c∈M且a,b,c具有某属性,结论:任意d∈M,d也具有某属性.2.类比推理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特征之间的推理.类比推理的基本模式:A:具有属性a,b,c,d;B:具有属性a′,b′,c′;结论:B具有属性d′.(a,b,c,d与a′,b′,c′,d′相似或相同)3.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4.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2)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3)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4)“所有3的倍数都是9的倍数,某数m是3的倍数,则m一定是9的倍数”,这是三段论推理,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5)一个数列的前三项是1,2,3,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n(n∈N+).( ×)(6)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 )1.观察下列各式:a +b =1,a 2+b 2=3,a 3+b 3=4,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等于( )A .28B .76C .123D .199 答案 C解析 从给出的式子特点观察可推知,等式右端的值,从第三项开始,后一个式子的右端值等于它前面两个式子右端值的和,依据此规律,a 10+b 10=123. 2.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A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1+1a n -1)(n ≥2),由此归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B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B 是两条平行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形成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D .某校高二共10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 答案 C解析 A 、D 是归纳推理,B 是类比推理,C 符合三段论模式,故选C.3.(2017·济南质检)类比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性质,可得出空间内的下列结论: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则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①④解析 显然①④正确;对于②,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或相交;对于③,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 4.(教材改编)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0=0,则有a 1+a 2+…+a n =a 1+a 2+…+a 19-n (n <19,n ∈N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存在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b 1b 2…b n =b 1b 2…b 17-n (n <17,n ∈N +)解析 利用类比推理,借助等比数列的性质,b 29=b 1+n ·b 17-n ,可知存在的等式为b 1b 2…b n =b 1b 2…b 17-n (n <17,n ∈N +).5.(2016·青岛模拟)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2(n ∈N +),记f (n )=(1-a 1)(1-a 2)…(1-a n ),试通过计算f (1),f (2),f (3)的值,推测出f (n )=________. 答案n +22n +2解析 f (1)=1-a 1=1-14=34,f (2)=(1-a 1)(1-a 2)=34(1-19)=23=46, f (3)=(1-a 1)(1-a 2)(1-a 3)=23(1-116)=58, 推测f (n )=n +22n +2.题型一 归纳推理命题点1 与数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 例1 (2016·山东)观察下列等式:⎝ ⎛⎭⎪⎫sin π3-2+⎝ ⎛⎭⎪⎫sin 2π3-2=43×1×2; ⎝ ⎛⎭⎪⎫sin π5-2+⎝ ⎛⎭⎪⎫sin 2π5-2+⎝ ⎛⎭⎪⎫sin 3π5-2+⎝ ⎛⎭⎪⎫sin 4π5-2=43×2×3; ⎝ ⎛⎭⎪⎫sin π7-2+⎝ ⎛⎭⎪⎫sin 2π7-2+⎝ ⎛⎭⎪⎫sin 3π7-2+…+⎝ ⎛⎭⎪⎫sin 6π7-2=43×3×4; ⎝ ⎛⎭⎪⎫sin π9-2+⎝ ⎛⎭⎪⎫sin 2π9-2+⎝ ⎛⎭⎪⎫sin 3π9-2+…+⎝⎛⎭⎪⎫sin 8π9-2=43×4×5; …照此规律,⎝ ⎛⎭⎪⎫sin π2n +1-2+⎝ ⎛⎭⎪⎫sin 2π2n +1-2+⎝ ⎛⎭⎪⎫sin 3π2n +1-2+…+⎝ ⎛⎭⎪⎫sin 2n π2n +1-2=__________. 答案 43×n ×(n +1)解析 观察等式右边的规律:第1个数都是43,第2个数对应行数n ,第3个数为n +1.命题点2 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例2 (2016·山西四校联考)已知x ∈(0,+∞),观察下列各式:x +1x ≥2,x +4x 2=x 2+x 2+4x 2≥3,x +27x 3=x 3+x 3+x 3+27x 3≥4,…,类比得x +ax n ≥n +1(n ∈N +),则a =________.答案 n n解析 第一个式子是n =1的情况,此时a =11=1;第二个式子是n =2的情况,此时a =22=4;第三个式子是n =3的情况,此时a =33=27,归纳可知a =n n. 命题点3 与数列有关的推理n 个三角形数为n n +2=12n 2+12n ,记第n 个k 边形数为N (n ,k )(k ≥3),以下列出了部分k 边形数中第n 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 N (n,3)=12n 2+12n ,正方形数 N (n,4)=n 2, 五边形数 N (n,5)=32n 2-12n ,六边形数 N (n,6)=2n 2-n . … …可以推测N (n ,k )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 (10,24)=____________. 答案 1 000解析 由N (n,4)=n 2,N (n,6)=2n 2-n ,可以推测:当k 为偶数时,N (n ,k )=k -22n 2+4-k2n ,∴N (10,24)=24-22×100+4-242×10=1 100-100=1 000.命题点4 与图形变化有关的推理例4 (2017·大连月考)某种树的分枝生长规律如图所示,第1年到第5年的分枝数分别为A .21B .34C .52D .55 答案 D解析 由2=1+1,3=1+2,5=2+3知,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则第6年为8,第7年为13,第8年为21,第9年为34,第10年为55,故选D.思维升华 归纳推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与数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观察数字特点,找出等式左右两侧的规律及符号可解. (2)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观察每个不等式的特点,注意是纵向看,找到规律后可解. (3)与数列有关的推理.通常是先求出几个特殊现象,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找出数列的项与项数的关系,列出即可.(4)与图形变化有关的推理.合理利用特殊图形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并用赋值检验法验证其真伪性.(1)(2015·陕西)观察下列等式:1-12=12, 1-12+13-14=13+14, 1-12+13-14+15-16=14+15+16, …据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2016·抚顺模拟)观察下图,可推断出“x ”处应该填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 (1)1-12+13-14+...+12n -1-12n =1n +1+1n +2+ (12)(2)183解析 (1)等式左边的特征:第1个等式有2项,第2个有4项,第3个有6项,且正负交错,故第n 个等式左边有2n 项且正负交错,应为1-12+13-14+…+12n -1-12n ;等式右边的特征:第1个有1项,第2个有2项,第3个有3项,故第n 个有n 项,且由前几个的规律不难发现第n 个等式右边应为1n +1+1n +2+…+12n. (2)由前两个图形发现:中间数等于四周四个数的平方和,∴“x ”处应填的数字是32+52+72+102=183. 题型二 类比推理例5 (1)(2017·西安质检)对于命题:如果O 是线段AB 上一点,则|OB →|OA →+|OA →|OB →=0;将它类比到平面的情形是:若O 是△ABC 内一点,有S △OBC ·OA →+S △OCA ·OB →+S △OBA ·OC →=0;将它类比到空间的情形应该是:若O 是四面体ABCD 内一点,则有________. (2)求1+1+1+…的值时,采用了如下方法:令1+1+1+…=x ,则有x =1+x ,解得x =1+52(负值已舍去).可用类比的方法,求得1+12+11+12+1…的值为________.答案 (1)V O -BCD ·OA →+V O -ACD ·OB →+V O -ABD ·OC →+V O -ABC ·OD →=0 (2)1+32解析 (1)线段长度类比到空间为体积,再结合类比到平面的结论,可得空间中的结论为V O -BCD·OA →+V O -ACD ·OB →+V O -ABD ·OC →+V O -ABC ·OD →=0.(2)令1+12+1…=x ,则有1+12+1x =x ,解得x =1+32(负值已舍去).思维升华 (1)进行类比推理,应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联想进行类比,提出猜想.其中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是解题的关键.(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与空间类比;低维的与高维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数的运算与向量的运算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在平面上,设h a ,h b ,h c 是三角形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到相应三边的距离分别为P a ,P b ,P c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P a h a +P b h b +P ch c=1.把它类比到空间,则三棱锥中的类似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P a h a +P b h b +P c h c +P dh d=1 解析 设h a ,h b ,h c ,h d 分别是三棱锥A -BCD 四个面上的高,P 为三棱锥A -BCD 内任一点,P 到相应四个面的距离分别为P a ,P b ,P c ,P d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P a h a +P b h b +P c h c +P dh d=1.题型三 演绎推理例6 已知函数y =f (x )满足:对任意a ,b ∈R ,a ≠b ,都有af (a )+bf (b )>af (b )+bf (a ). (1)试证明:f (x )为R 上的单调增函数;(2)若x ,y 为正实数且4x +9y=4,比较f (x +y )与f (6)的大小.(1)证明 设x 1,x 2∈R ,且x 1<x 2,则由题意得x 1f (x 1)+x 2f (x 2)>x 1f (x 2)+x 2f (x 1), ∴x 1[f (x 1)-f (x 2)]+x 2[f (x 2)-f (x 1)]>0, [f (x 2)-f (x 1)](x 2-x 1)>0, ∵x 1<x 2,∴f (x 2)-f (x 1)>0, ∴f (x 2)>f (x 1).∴f (x )为R 上的单调增函数.(2)解 ∵x ,y 为正实数,且4x +9y=4,∴x +y =14(x +y )(4x +9y )=14(13+4y x +9x y )≥14(13+2 4y x ·9x y )=254, 当且仅当⎩⎪⎨⎪⎧ 4y x =9xy ,4x +9y =4,即⎩⎪⎨⎪⎧x =52,y =154时取等号,∵f (x )在R 上是增函数,且x +y ≥254>6,∴f (x +y )>f (6).思维升华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常用的一般模式为三段论,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某种蕴含关系,解题时要找准正确的大前提,一般地,若大前提不明确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1)某国家流传这样的一个政治笑话:“鹅吃白菜,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所以参议员先生是鹅.”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D .非以上错误(2)(2016·洛阳模拟)下列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A .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答案(1)C (2)B解析(1)因为大前提“鹅吃白菜”,不是全称命题,大前提本身正确,小前提“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本身也正确,但不是大前提下的特殊情况,鹅与人不能类比,所以不符合三段论推理形式,所以推理形式错误.(2)A中小前提不是大前提的特殊情况,不符合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故A错误;C、D都不是由一般性命题到特殊性命题的推理,所以C、D都不正确,只有B正确,故选B.10.高考中的合情推理问题考点分析合情推理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考查频率逐渐增大,题型多为选择、填空题,难度为中档.解决此类问题的注意事项与常用方法:(1)解决归纳推理问题,常因条件不足,了解不全面而致误.应由条件多列举一些特殊情况再进行归纳.(2)解决类比问题,应先弄清所给问题的实质及已知结论成立的缘由,再去类比另一类问题.典例(1)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个新数列{b n},可以推测:①b2 014是数列{a n}的第________项;②b2k-1=________.(用k表示)(2)设S,T是R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从S到T的函数y=f(x)满足:(1)T={f(x)|x∈S};(2)对任意x1,x2∈S,当x1<x2时,恒有f(x1)<f(x2).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保序同构”.以下集合对不是“保序同构”的是________.①A=N+,B=N;②A={x|-1≤x≤3},B={x|x=-8或0<x≤10};③A ={x |0<x <1},B =R ; ④A =Z ,B =Q .解析 (1)①a n =1+2+…+n =n n +2,b 1=4×52=a 4, b 2=5×62=a 5, b 3=2=a 9, b 4=2=a 10, b 5=2=a 14, b 6=2=a 15,…b 2 014=⎝ ⎛⎭⎪⎫2 0142×5⎝ ⎛⎭⎪⎫2 0142×5+12=a 5 035.②由①知b 2k -1=⎝ ⎛⎭⎪⎫2k -1+12×5-1⎝ ⎛⎭⎪⎫2k -1+12×52=5kk -2.(2)对于①,取f (x )=x -1,x ∈N +,所以A =N +,B =N 是“保序同构”的,故排除①; 对于②,取f (x )=⎩⎪⎨⎪⎧-8,x =-1,x +1,-1<x ≤0,x 2+1,0<x ≤3,所以A ={x |-1≤x ≤3},B ={x |x =-8或0<x ≤10}是“保序同构”的,故排除②; 对于③,取f (x )=tan(πx -π2)(0<x <1),所以A ={x |0<x <1},B =R 是“保序同构”的,故排除③.④不符合,故填④. 答案 (1)①5 035 ②5kk -2(2)④1.若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都大于0,小前提是:a ∈R ,结论是:a 2>0,那么这个演绎推理出错在( ) A .大前提 B .小前提 C .推理过程 D .没有出错答案 A解析 推理形式正确,但大前提错误,故得到的结论错误.故选A. 2.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 )A .A ,B 为定点,动点P 满足|PA |+|PB |=2a >|AB |,则P 点的轨迹为椭圆 B .由a 1=1,a n =3n -1,求出S 1,S 2,S 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表达式C .由圆x 2+y 2=r 2的面积πr 2,猜想出椭圆x 2a 2+y 2b2=1的面积S =πabD .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艇 答案 B解析 从S 1,S 2,S 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所以B 是归纳推理,故应选B.3.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 (x )=sin(x 2+1)是正弦函数,因此f (x )=sin(x 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 A .结论正确 B .大前提不正确 C .小前提不正确 D .全不正确答案 C解析 f (x )=sin(x 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错误.4.(2016·泉州模拟)正偶数列有一个有趣的现象:①2+4=6;②8+10+12=14+16;③18+20+22+24=26+28+30,…按照这样的规律,则2 016所在等式的序号为( ) A .29 B .30 C .31 D .32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每个等式正偶数的个数组成等差数列3,5,7,…,2n +1,…,其前n 项和S n =n [3+n +2=n (n +2)且S 31=1 023,即第31个等式中最后一个偶数是1 023×2=2 046,且第31个等式中含有63个偶数,故2 016在第31个等式中. 5.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 )n =a n b n 与(a +b )n 类比,则有(a +b )n =a n +b n;②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 ③(a +b )2=a 2+2ab +b 2与(a +b )2类比,则有(a +b )2=a 2+2a ·b +b 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 B解析 (a +b )n≠a n+b n(n ≠1,a ·b ≠0),故①错误. sin(α+β)=sin αsin β不恒成立.如α=30°,β=60°,sin 90°=1,sin 30°·sin 60°=34, 故②错误.由向量的运算公式知③正确.6.把正整数按一定的规则排成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表,设a ij (i ,j ∈N +)是位于这个三角形数表中从上往下第i 行,从左往右数第j 个数,如a 42=8,若a ij =2 009,则i 与j 的和为________.答案 107解析 由题可知奇数行为奇数列,偶数行为偶数列,2 009=2×1 005-1,所以2 009为第1 005个奇数,又前31个奇数行内数的个数为961,前32个奇数行内数的个数为1 024,故2 009在第32个奇数行内,则i =63,因为第63行第1个数为2×962-1=1 923,2 009=1 923+2(j -1),所以j =44,所以i +j =107.7.若P 0(x 0,y 0)在椭圆x 2a 2+y 2b2=1(a >b >0)外,过P 0作椭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点分别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 0x a 2+y 0yb 2=1,那么对于双曲线则有如下命题:若P 0(x 0,y 0)在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外,过P 0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x 0x a 2-y 0y b 2=1 解析 设P 1(x 1,y 1),P 2(x 2,y 2), 则P 1,P 2的切线方程分别是x 1x a 2-y 1y b 2=1,x 2x a 2-y 2yb2=1. 因为P 0(x 0,y 0)在这两条切线上, 故有x 1x 0a 2-y 1y 0b 2=1,x 2x 0a 2-y 2y 0b2=1, 这说明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x 0x a 2-y 0yb 2=1上, 故切点弦P 1P 2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 0x a 2-y 0yb 2=1. 8.如图(1)若从点O 所作的两条射线OM 、ON 上分别有点M 1、M 2与点N 1、N 2,则三角形面积之比1122OM N OM N S S=OM 1OM 2·ON 1ON 2.如图(2),若从点O 所作的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射线OP 、OQ 和OR 上分别有点P 1、P 2,点Q 1、Q 2和点R 1、R 2,则类似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222O PQ R O P Q R V V --=OP 1OP 2·OQ 1OQ 2·OR 1OR 2解析 考查类比推理问题,由图看出三棱锥P 1-OR 1Q 1及三棱锥P 2-OR 2Q 2的底面面积之比为OQ 1OQ 2·OR 1OR 2,又过顶点分别向底面作垂线,得到高的比为OP 1OP 2,故体积之比为111222O PQ R O P Q R V V--=OP 1OP 2·OQ 1OQ 2·OR 1OR 2. 9.设f (x )=13x +3,先分别求f (0)+f (1),f (-1)+f (2),f (-2)+f (3),然后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 解 f (0)+f (1)=130+3+131+3=11+3+13+3 =33+3+13+3=33, 同理可得f (-1)+f (2)=33,f (-2)+f (3)=33. 由此猜想f (x )+f (1-x )=33. 证明:f (x )+f (1-x )=13x +3+131-x +3=13x +3+3x3+3·3x =13x +3+3x33+3x=3+3x 33+3x=33. 10.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1,a n +1=n +2nS n (n ∈N +).证明: (1)数列⎩⎨⎧⎭⎬⎫S n n 是等比数列;(2)S n +1=4a n .证明 (1)∵a n +1=S n +1-S n ,a n +1=n +2nS n , ∴(n +2)S n =n (S n +1-S n ),即nS n +1=2(n +1)S n . ∴S n +1n +1=2·S n n ,又S 11=1≠0,(小前提) 故⎩⎨⎧⎭⎬⎫S n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结论) (大前提是等比数列的定义,这里省略了) (2)由(1)可知S n +1n +1=4·S n -1n -1(n ≥2), ∴S n +1=4(n +1)·S n -1n -1=4·n -1+2n -1·S n -1 =4a n (n ≥2),(小前提)又a 2=3S 1=3,S 2=a 1+a 2=1+3=4=4a 1,(小前提) ∴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S n +1=4a n .(结论)11.对于三次函数f (x )=ax 3+bx 2+cx +d (a ≠0),给出定义:设f ′(x )是函数y =f (x )的导数,f ″(x )是f ′(x )的导数,若方程f ″(x )=0有实数解x 0,则称点(x 0,f (x 0))为函数y =f (x )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若f (x )=13x 3-12x 2+3x -512,请你根据这一发现,(1)求函数f (x )的对称中心;(2)计算f (12 017)+f (22 017)+f (32 017)+f (42 017)+…+f (2 0162 017).解 (1)f ′(x )=x 2-x +3,f ″(x )=2x -1, 由f ″(x )=0,即2x -1=0,解得x =12.f (12)=13×(12)3-12×(12)2+3×12-512=1.由题中给出的结论,可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为(12,1).(2)由(1)知函数f (x )=13x 3-12x 2+3x -512的对称中心为(12,1),所以f (12+x )+f (12-x )=2,即f (x )+f (1-x )=2. 故f (12 017)+f (2 0162 017)=2,f (22 017)+f (2 0152 017)=2, f (32 017)+f (2 0142 017)=2, …,f (2 0162 017)+f (12 017)=2. 所以f (12 017)+f (22 017)+f (32 017)+f (42 017)+…+f (2 0162 017)=12×2×2 016=2 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