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基本问题_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_蒋雪婷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一、概述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的整体质量。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需要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指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思维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
一个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的过程。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关注多个层面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管理技巧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重点讨论几个与课堂教学有效性密切相关的基础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我们期望能够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与重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简而言之,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其核心在于“有效”,即教学活动应当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整体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个有效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简述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
简述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
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时,需要重点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 主旨意义是什么?
教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意义,并从中提炼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文章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2. 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教师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的组织方式、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特点。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3. 语言表达手法是怎样的?
教师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等。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 1 -。
校本教研有效性需要把握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教研有效性需要把握的三个基本问题作者:李泽林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11期自我国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已成为学校管理者与教育研究者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可以说,校长变革学校离不开校本教研,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教研。
毋庸置疑,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变革学校、改进教学的重要抓手。
但目前仍然存在校本教研中有“教”无“研”,或有“研”无“教”,讲究形式多样,缺乏实质改进等现象,致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其关键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没有做到坚守和遵循。
一、校本教研必须聚焦课堂校本教研的本意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学研究,研究的是校本问题。
因此,“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作为校本教研的特质,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抓手,并以此作为教研等的逻辑起点,开展教研活动。
正如勒温研究所指,课堂是“场环境”,这一“场环境”聚焦了教学的最大信息。
学校中所有的教学问题都在这里产生,也在这里得到解决。
笔者之所以倡导校本教研必须聚焦课堂,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开展。
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师生与家长的共同追求,但教学现象与教学问题也不可避免地聚焦于课堂、生成于课堂。
因此,只有立足学校的校情,抓住课堂教学问题的关键,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追求。
二是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最为熟悉的工作。
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经历过教学经验的生成、发展与总结,每一位教师都有诉说不完的教育叙事。
因此,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具有更多的共同话语体系,以促进教学研究民主氛围形成,有利于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有利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课堂教学的动态性与发展性需要聚焦课堂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
可以说,走进课堂,如同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该“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又不一样,呈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认识也有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
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
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
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
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
校本课程政策落地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政策落地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
胡定荣;田艺炜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4()1
【摘要】自2001年我国正式确立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来,各地学校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样态,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育人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校本课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针对相关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了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凸显了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202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强化了相关制度建设,为实现校本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总页数】1页(P7-7)
【作者】胡定荣;田艺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4.校本教研有效性需要把握的三个基本问题
5.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
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
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
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
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
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的三个基本问题包括:
1. 教学目标的设定:评学教一体化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水平。
同时,教学目标还应该与评价方法紧密结合,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2. 教学内容的选择:评学教一体化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同时又能够涵盖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的设计:评学教一体化的第三个基本问题是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_李臣之
2.教 师 的 课 程 (curriculum for teacher)。 教师的课 程, 或 称 “个 人 的 课 程”, 不 是 通 过 集 体审议,教 育 学 化 的 课 程。为 完 成 课 程 开 发 政 策,或完成学校的硬性要求,教师不得不开发一 种既不同于地方也不同于国家的课程。至于课程 是否被学生所选择、学习和评价,并不是十分关 键,毕竟教师开设了校本课程,即使学生不选, 校长也无话可说。也有教师出于个体爱好与经验 积累,设计个人 “编著” 的校本课程,这种课程 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作为教师个人 的 “学 术 ” 著 作 似 乎 无 可 厚 非, 但 作 为 校 本 课 程,是否就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学生是否乐意学 习?学生 学 习 以 后 会 获 得 什 么? 有 的 教 师 个 人 “专著” 经过出版社 “出版”,广为宣传,成为校 本课程的典范,甚至期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 不能不令 人 担 忧。 因 此, 教 师 的 课 程, 属 于 教 师,并一定成为学生需要的课程。
课堂观察应关注三个“基本点”
课堂观察应关注三个“基本点”-校长管理论文课堂观察应关注三个“基本点”课堂观察是有别于传统听评课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实践中,由于许多教师在细节操作上拿捏不准,往往视它为烫手山芋。
实际上,关注课堂观察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课堂观察是以“观察量表”为轴心,呈现出三个“基本点”,即“切入点”“着力点”“生长点”。
实践中,这三个“基本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展示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
如何才能有效把握这三个“基本点”的操作要义,避免“课堂观察综合症”,使我们的观察呈现出“专业性”的品质呢?结合我校近两年的具体观察实践,提出三点建议:一、切入点: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所谓的“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就是指观察者要“带着问题进课堂”,且问题设计要因需而定。
“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
既然课堂观察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展开的,我们只有“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才会明确相应的主题,增强观察的针对性,保证观察的实效性。
“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教学反思,梳理问题。
通过反思,提炼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为后续行为进行有益的“问题储备”。
2.确定主题,细化重点。
以某个典型的问题为突破口,形成观察的主题。
同时,将问题具体细化为一个个小问题,确定为一个个观察点。
主题明确,观察的指向才明确;定位科学,观察的结果才实用。
分析以上观察量表,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观察主题明确,而且基于主题分析出来的观察点,操作指向也十分明显,整个设计模块呈现清楚,构成要素详备,为后续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当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能仅凭我们偶尔的兴之所至,“从问题切入,科学定位”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重点突破。
“什么问题都要解决,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靠一两节研究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观察要有侧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二是化整为零。
问题范围太大,过于抽象,不仅针对性不强,也难以驾驭。
把握三个基点,打通概念教学任督二脉
把握三个基点,打通概念教学任督二脉
张旭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6(000)014
【摘要】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教师应从把握情境引入点、方法探究点、概念建构点三个基点入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展开判断和推理等数学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主动建构概念的知识体系。
【总页数】1页(P82-82)
【作者】张旭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 21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打通结构设计的“任督二脉”——结构设计的整体把握与细节探讨
2.度量性概念教学需把握三个环节
3.职高英语教学改革需把握的三个"基点"
4.把握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有效落点
5.再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基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摘要]: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中基本问题有三个: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追求学生获得,从“校本”走向“学本”;需要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走向合作的课程领导;需要明晰“三级”“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走向转化生成,同时主动接纳“地方”,促进学校课程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获得;课程领导;课程转化生成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施以来,十年校本课程开发走过了艰辛、迷茫,取得明显的阶段性进步。
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一些特色课程、增强了学校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切性;学生的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自主学习愿望增强。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文献也不断产生,形成了我国课程研究与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强调“每一个学生”“学校特色”等。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要求,反思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仍然有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将影响到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本文选择十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一直在努力且仍然难以处理好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略作分析讨论,希望为我国学校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一、为谁开发:追求“学生获得”校本课程开发的产品之一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为了谁?表面上看不需要回答,但是确实关乎校本课程存在的价值。
就校本课程功能而言,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校本课程自然也为了学校、教师。
然而,校本课程应该有其根本的追求,那就是“学生获得”,其他目的都是建立在根本目的实现的基础之上,舍弃根本目的,侈谈其他是不恰当的。
(一)“校本课程”若干隐喻留心观察十年校本课程实践,深度访谈校本课程开发相关主体,很容易发现校本课程的确为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不少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有效教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3.手机:13512006190 4.个人信箱:chenyuting@
学生的声音……
“对于基础知识,老师总要求我们在课下掌握, 而课下又发给我们大量练习题,我们哪有那么 多的课下?”
英语老师们发现:男生在所有知识点上, 难度都高于女生, 没有一个知识点的难度有交叉。
有的老师不以为然: “这不就证明了男生英语学得没有女生好 吗?”
讨论:请针对这个现象设计一个小课题研究方案。要求:1.分 析可能原因;
2.拟定干预策略
第一步:分析原因
“这个现象是广文独有的, 还是其他学校也有 的现象?” “是小学造成的还是初中造成 的?”
——司献民
最美的月季花
人生总该有这样的时刻 娇艳 灿烂 华美 富足
每一片花瓣 都绽放着青春的光芒 身边蓓蕾摇曳 绿叶轻拂 甚至每一声叹息 都是希望的回响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 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雅斯贝尔斯
短短一个月,学生就能够“听其音,知其形; 见其形,读其音”。
一个学期后,再进行知识点的难度测试,男女 生的差异消失了!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就是 自胜。自胜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敢于自我 否定,能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其二是面对复 杂多变的环境,不改初衷,不偏不倚,固守信 念。后一种尤为不易,需要大智慧。”
目录
一、自觉规范办学/教学行为 二、树立正确的“基础”观 三、进行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自觉规范办学/教学行为
我们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时间限 制的效率。
主动规范办学/教学行为,是全校领导和教 师集体走向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进行素质教育 改革的第一步。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讨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我们将关注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改进。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义,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更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确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实际需求、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等。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融入地方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社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课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课题一、课程定位与目标端正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基于学校特定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以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首先,课程的定位应该紧密结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指其对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期望和要求,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
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社交能力;而在高中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开发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倡导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
首先,教材的开发应该灵活应变,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
教材可以分为基本教材和扩展教材两个层次,基本教材满足学生达到基本学习目标的需求,而扩展教材则为学术拔尖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挑战。
其次,教材的多样性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教材可以包括课本、电子资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评估方式的创新与个性化校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创新,注重个性化,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首先,评估方式应该多元化,包括笔试、口试、实践作业等多种评估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其次,评估方式应该注重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的评估方法。
例如,对于擅长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采用实践考核的方式评估其能力;对于擅长口语表达的学生,可以采用口试方式评估其语言能力。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定位明确、目标端正,教材开发需要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评估方式需要创新个性化、真实反映学生能力。
学校领导、教师访谈问题材料及答案
学校领导、教师访谈问题材料1、你校开设了哪些课程?某课几节?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回答。
2、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怎样进行?校长是否参加?各学科教研组和各年级备课组在开学前写出详细的教学研究计划,由教务处安排在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届时所有相关学科教师在分管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备课,“听、说、讲、评、思”活动,实施“名师工程”等,及时解决科任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师教学能力共同提高。
活动中要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保证时间;落实研究内容;尽量达到人人参与;每次都有记录;写好收获、反思并指导教学。
(仅供参考)3、你们学校(教务处)有无教学计划?是怎样落实的,请简单说明。
每学期在开学前,由教务处制定出总的教学计划,并指导各年级各学科的计划。
(1)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学校制定《本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以达到“常规管理条例化,课堂教学规范化,学习方法科学化”的目的;(2)开展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学生及家长评教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哪些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可随意选择一个年级谈一谈。
初中的语、数、外、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小学的语、数、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
5、为开足开全国家课程,你校采取了什么措施?(1)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先要认真、科学的安排日课表,安排全科、安排全课时;(2)认真安排好任课教师,做到专业结构合理;(3)学科知识有缺陷的,要搞好培训学习使其能胜任工作;(4)学校要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各门课程的落实。
(仅供参考)6、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7、老师编写的校本课程经过什么部门审议,才能进入课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合格后,才能实施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5.3.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
( 2 )特点 权威性 规范性 科学性 普遍性 重要性
(一)国家课程
2. 国家课程的运作 ( 1 )教材实施型 在这种形式里,国家课程的运作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的实施 。这也就意味着,编写、开发出反映国家意愿和受教育者 发展素质的教材就是此种运作方式的重要方面。
(一)国家课程
( 2 )标准参照型 在这种形式里,国家课程主要表现为制订国家课程的标准 ,而不再开发具体的教材。因此,开发、确立国家课程标 准就是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合作开发 生成开发
(三)校本课程
合作开发,即“外部开发者”与“用户开发者”联合 起来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 形式: 校际合作 专家—学校合作 研究机构—学校合作 教育机构—学校合作
(三)校本课程
生成开发,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师生在具体 的实践场境中通过与实有课程的互动而进行的对 原有课程的突破和创新等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
开发的理念。
第二步,需求分析
学生需求分析:知识需求、心理发展 / 兴趣需求 社区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分析
第三步,资源评估
信息资源 能力资源
物质资源
第四步,实施开发 第五步,优势评价
谢谢大家!
(三)校本课程
1. 校本课程的由来 ( 1 )世界范围内 提出: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于 1973 年提出。 原因: 第一,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体系的不满 ; 第二,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民主化浪潮 ; 第三,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
( 2 )我国 提出: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提出。 1991 年,吕达同志在《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 观》(中信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47 - 260 页)中首先提出了 与当今校本课程类似的“学校课程”一词。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正式确认了校本课 程的合法性,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 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摘要:教师只有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才能激发主动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研究相关理论、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实践演练,熟练掌握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逐步具备自主、独立地开发出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学校文化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后评价与反思,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方案和行为,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当然,这还需要组织与制度的约束做保障。
教师要站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和课程结构的高度,各学科教师之间合作互助,各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学校文化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与否和开设科目是否齐全,已经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考察的重要指标,推广了许多年,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是主要原因。
教师只有把握住这三个基本问题,才能具有主动意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发出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为谁开发”,才能激发教师强烈的开发欲望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
它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它是完整的、系统的课程,而不是孤立的几节课。
因此,要突出“校本”和“课程”的特点,应围绕这两个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提升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
”其中,教学思想的变化最为重要,它是教师内心散发出的主动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主宰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校本课程实施走形式,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教师自身对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它只是活动课、选修课,又不参加中考或高考,随便上上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摘要:教师只有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才能激发主动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研究相关理论、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实践演练,熟练掌握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逐步具备自主、独立地开发出充分彰显学生个性、体现学校文化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后评价与反思,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方案和行为,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当然,这还需要组织与制度的约束做保障。
教师要站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和课程结构的高度,各学科教师之间合作互助,各部门通力配合,共同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个性学校文化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与否和开设科目是否齐全,已经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考察的重要指标,推广了许多年,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和“怎样开发”三个基本问题是主要原因。
教师只有把握住这三个基本问题,才能具有主动意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发出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明确“为谁开发”,才能激发教师强烈的开发欲望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1】。
它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它是完整的、系统的课程,而不是孤立的几节课。
因此,要突出“校本”和“课程”的特点,应围绕这两个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提升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
”其中,教学思想的变化最为重要,它是教师内心散发出的主动的意识形态的变化,主宰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校本课程实施走形式,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直接原因是教师自身对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它只是活动课、选修课,又不参加中考或高考,随便上上算了。
加上学校也没有一整套严密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机制,校本课程也就成了应付任务的摆设。
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是关键,迫切需要教师能认真研究校本课程的“为谁开发、谁来开发、怎样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2】。
教师必须首先深刻认识“为谁开发”的问题,弄清楚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由于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而开发的,所以没有外部的经验可供借鉴,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课程方案并实施与评价【3】,扮演开发者、研究员的角色。
这就为教师的课程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追求以“学生获得”为根本目的的基础上,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学校和教师自身也都得到发展,是体现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及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把学生、教师和学校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要达到三者共赢的效果。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会积聚内动力,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谋求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三者共同发展。
树立共同发展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源泉。
二、理清“谁来开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开发主体的核心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多方面共同配合成为开发主体。
其中,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是课程开发主体中的核心人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把学校、学生、社区人士、家长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力量凝聚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校本课程规划、施行的主导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军人物、灵魂人物,不可或缺。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教师在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实现个人爱好和职业理想的双赢,体味实现自我价值的快慰。
教师只有透彻地认识到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发活动深刻理解学校的建设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对学校有归属感,提高工作责任感。
因此,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教师要细致地研究“怎样开发”,应该站在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具备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熟悉开发的方法和步骤,逐步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
三、熟知“怎样开发”,才能使教师学会并能够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思想认识到位还远远不够,教师开发能力的提高才是最实质性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研发的过程,是教师首创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它突出“校本”和“开发”,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潜能。
教师不仅事先要有成熟的设计思路,熟悉开发的方法和步骤,能灵活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还要有把课题思路转变成一门完整课程并成功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学习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不断实践演练,逐步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
要想开发出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确定课题的能力确定课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项具体工作。
课题的选择是以“学生获得”为根本目的,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共同收集、整理资料,实地考察和细致分析,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和潜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课题框架。
再经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家长和社区之间共同协商,最终确定课题。
教师应该依据国家课程的要求、地方课程的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资源,以及教师个人专长,综合各学科特点,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学校或社区需求,指导学生选择以一个学科为主的单一学科课题或由多个学科共同构建的综合学科课题。
课题的内容要注重生活化和乡土性,以求充分体现学校和社区特色,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南京市弘光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努力把学校办成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彰显、拥有美好梦想的特色学校”。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依靠地处钟山脚下的地理位置和银城东苑游泳馆的社区资源,组建了“定向越野”队、开设了“游泳课”,还利用该校体育教师曾经获得江苏省体育舞蹈和个人拉丁舞大赛大奖的资源,开设了“体育舞蹈”课,使得学生在省、市比赛中屡获殊荣。
其中,学生在游泳课上的表现,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南京青奥会主席波波夫先生的热烈赞扬,学校也获得南京市“青奥示范校”的称号。
教师要从学校课程结构的整体性考虑,协调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协商多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构建综合学科校本课程的途径。
弘光中学地处钟山南麓,以中山陵风景区为主体,可以开展以“中山陵”为核心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结合孙中山先生革命先行者的政治背景、中山陵的建筑史、陵墓位置选定的地理条件、风景区内的植物种类、矿物种类和特性、土壤化学特性、中山陵的台阶数及其含义等方面进行探究,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
学生通过完成“中山陵”综合课题的学习,对学校周边的环境———“中山陵”及风景区有了整体性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提高了综合分蒋雪婷(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210014)40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综合评价观和评价习惯,能够更加全面、完整、正确地看待问题。
(二)组织实施的能力1.制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反映学生、学校、社区和教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课程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精心安排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事物入手,内容应多样、直观、生动、具体,体现思想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活性和实践性,注意丰富知识型、学法指导型、能力提升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差异,具有层次性和弹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此外,还要兼顾到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社区人文风范、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实物资源、人文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学生学习经验,丰富课程内容【4】,制定出能够彰显学生个性、弘扬学校文化、体现社区风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校本课程内容。
2.设计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标准、学生需求、学校特色和资源环境、社区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长等,制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的事先计划,能全方位地反映出一节课的事先准备状况。
教师只有事先认真设计好课程方案,细致地规划课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实施课程的准备工作,才有可能成功地实施教学过程。
其中,制定中心任务式的教学目标是方案的核心。
安排学生不断完成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重点任务,通过一系列任务引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学生需求、学校特色以及教师能力三者统一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及其发展方向,差异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个性化方案。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学生可以分层探究,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达到自己相应的目标,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教学方法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和调控学习状况的能力【5】。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富于启发性、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导人,创设模拟情境,安排具有生活性、有创意又易于操作的活动和练习。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
3.做好课前准备。
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课前准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育科学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全方位预先深入研究课程制度、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方法,深度钻研本专业前沿知识,广泛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预见将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及时调整行动方向,准备好应对措施;还要进行场地、仪器、服装等物质准备;也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广泛开展与专家、家长、社区人士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课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更要有贯穿于全过程的安全意识。
做好课前准备为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开了个好头。
4.实施教学过程。
上好校本课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
为校本课程设计的一切活动,最终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增加了课程实施的难度。
虽然事先已经做好了方案设计和组织工作,但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影响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领悟校本课程的理念,了解设计思路,熟悉课程内容和设计方案,做好充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课程目标出发,始终围绕“学生获得”这一根本目的,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把握住课程大局,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