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上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是一个十分有趣且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和实用性。
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呢?简单来说,就是两种不同的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比如,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等等。
这种排列方式有着独特的规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咱们先来看看夹子和手帕的例子。
假设夹子有10 个,手帕有9 块。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夹子的数量总是比手帕多 1 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夹子在两端都能摆放,而手帕在夹子之间,所以夹子的数量会比手帕多 1 个。
再比如兔子和蘑菇的排列。
如果有 8 只兔子,7 个蘑菇,同样会发现兔子比蘑菇多 1 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兔子在前面跑,蘑菇在后面跟着,由于开头有一只兔子,所以兔子的数量就比蘑菇多 1 个。
木桩和篱笆也是常见的一一间隔排列。
当有 15 根木桩时,篱笆段数就是 14 段。
这是因为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段篱笆,而最后一根木桩后面就没有篱笆了。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总结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 1;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那学习一一间隔排列对孩子们有什么帮助呢?首先,它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比如在公园里看到的路灯和树木、在教室里看到的桌椅和过道等等,都可能存在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其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
通过分析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情况,孩子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从而锻炼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再者,能增强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布置会场时,知道椅子和桌子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就能合理安排座位;在搭建篱笆时,根据木桩和篱笆的规律,就能准确计算出所需材料的数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3.能够通过已知数列给出下一个数。
二、教学重点1.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2.通过已知数列推出下一个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 11 13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
2. 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教师出示一张图片:1 3 5 7 92 4 6 8 10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第二行的数也都比前一个数大2。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1,3,5,7,9第二行:2,4,6,8,10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每个数之间相差的数都是1。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了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3. 根据规律写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列教师写下下面的数列:2 5 8 11 14 ___ ___ ___提问学生: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图片:2 5 8 11 141 4 7 10 13提问学生:这张图片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第一行的数比前一个数大3,第二行的数也比前一个数大3。
将第一行的数和第二行的数分别写成数列:第一行:2,5,8,11,14第二行:1,4,7,10,13提问学生:这两个数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特点:这两个数列相差的数都是3。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让你继续写下去,你会写出什么数呢?学生应该可以很快回答出下三个数:17,20,23。
最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一一间隔排列了,如果第一个数是a,间隔是b,那么这个数列的规律就是a,a+b,a+2b,a+3b,a+4b……。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第一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78-7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想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乒乓球串、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逐一出示——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猜。
追问:猜得真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就说是一一间隔排列。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索规律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猜测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猜测: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相等吗?验证:数一数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把结果填入练习纸的表格中。
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种物体的个数填入表中,不仅把学生对每组物体排列方式的关注引向对每组物体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为发现规律奠定基础,而且在数据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
】(2)利用小兔蘑菇图,探究规律。
启发: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兔蘑菇图,想想看,怎样使人一眼就看出小偷和蘑菇的数量是相等的?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分组方法发现数量关系。
增加一只小兔,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3)利用夹子手帕和木桩篱笆图,确认已经发现的数量关系。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规律3. 间隔排列的应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操作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间隔排列的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3. 引导学生总结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两个相同的物品之间有一个不同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间隔排列的练习题,如:红、黄、红、黄、红、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10分钟)1. 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排列一组物品,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组物品。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提问:你们觉得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了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 5.2 间隔排列课件1 苏教版.pptx
三、木桩和篱笆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
后余下一个是( 木桩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木桩 时,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篱笆多( 1 )个。
16
1、任意拿出几根 ,在桌子上摆成一排,
2、在每两根 中间摆一个 。
3、数数 的根数与 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小棒的根数
圆片的个数
25
9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10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11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 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
12
填好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了 什么?
夹子(10)个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手帕( 9 )块 蘑菇( 7 )个 篱笆(12)块
根
个
根
个
根
个
根
个
1、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根,圆片应摆几个? 2、如果两端都摆小棒,摆了20个圆片,应摆几根小棒? 17
男生 女生 来排队
18
19
33
20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一刀二段 二刀三段 三刀四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答:需要锯5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探索规律
1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又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2
像这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列, 我们就把这种排列叫做 “一一间隔排列”
3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4
5
6
7
慧眼找一找 我们身边的“一一间隔排列”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第七章“简单的规律”。
教学内容: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找出物体或图形的规律。
今天我们要专门研究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比如,有一排小球,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我们要找出这样的排列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
重点是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小球和绳子,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我会用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排小球,让同学们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讲解如何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然后,我会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自己找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我会给出作业,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作业设计:1. 请用小球和绳子摆出一一间隔排列,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小球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2. 请在纸上画出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即每个图形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对找规律的过程还是有些困惑,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给同学们推荐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需要明确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以后学习更复杂规律的基础。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课件
一一间隔排列
找规律填数:
(1)930,920,910,( ),( ) ) (2)3,5,6,10,9,15,( ),(
找规律填数:
(1)930,920,910,(900),( (2)3,5,6,10,9,15,( ),( ) )
找规律填数:
(1)930,920,910,(900),(890) (2)3,5,6,10,9,15,( ),( )
闯关人:
用了( )个;
用了( )个
用了( )个;
用了( )个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小兔( 蘑菇(
)只 )个
木桩( 篱笆(
)根 夹子( )块 手帕(
)个 )块
小兔( 8 )只 蘑菇( )个
木桩( 13 )根 篱笆( )块
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 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个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多少个夹子?( )个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 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19 )个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多少个夹子?( )个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 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19 )个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多少个夹子?( 21 )个
如果把 和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只有8个, 最少有( )根,最多有( )根。
如果把 和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只有8个, 最少有( )根,最多有( )根。
第一关:沿河岸的一边共栽了50棵柳树,每相邻两 棵柳树中间栽 一棵桃树,可以栽( )棵桃树。
第二关: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50棵柳树,每相邻两棵 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 )棵桃树。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探索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三、木桩和篱笆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余 下一个是( 木桩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木桩时, 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篱笆多( 1 )个。
1.请在纸上画5根 ,画成一排,再在每两 根小棒中间画一个 。
2.请在纸上随意画几根 ,画成一排,再在 每两根小棒中间画一个 。
判断:下面各组物体是间隔排列吗? 如果是,比一比那种物体多?
真的是这样吗?看了下面这幅图你受到什么启发? 两边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个。
拓展练习:
(1)白珠子20颗,黑珠子( 21 )颗 (2)白珠子20颗,黑珠子( 20)颗 (3)白珠子20颗,黑珠子( 19 )颗 (4)白珠子20颗,黑珠子( 20 )颗
课堂回顾: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 物体多一个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围成一圈
间
隔
排
列
像上面那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列, 我们 就把这种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生活中的间隔排列
1.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 2.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 3.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 4.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手帕 两端物体是: 木桩 兔子 夹子 另一物体是: 蘑菇 篱笆
两种物体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不同
A B A B A B A B A
想一想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种规律的例子吗?互相说一说。
植树数 = 间隔数 + 1 间隔数 = 植树数 - 1
两端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 列,那么两种物体就一样多。
75-1=74(棵)
柳树( 56 )棵 桃树(
5
)棵
柳树( 12 )棵 桃树( 12 )棵
也就是: 两只兔子中间放个蘑菇。 两个木桩之间放一个篱笆 两个夹子中间放一块手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规律,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出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多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尝试找出卡片上图形排列的规律。
学生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一一间隔排列,并说明理由。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作业纸
《一一间隔排列》作业纸
一.数一数,填一填:
第一组夹子手帕图
第二组兔子蘑菇图
第三组木桩篱笆图
第一组夹子()个手帕()块第二组兔子()只蘑菇()个第三组木桩()根篱笆()块
二.动动手,圈一圈
三.画一画
要求:任意画两种图形,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相同。
画好后,数一数两种图形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1个木桩 多一个夹子
我们的发现: 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 体个数多1。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 数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 间有一个蘑菇,一共要有多少个蘑菇?
小兔是两端物体,蘑菇是中间物体。Leabharlann 两端物体的个数-1=中间物体的个数
20-1=19(个)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75-1=74(棵)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75(棵)
数量: 桃树8棵 柳树8棵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把 当成中间物体 10-1=9(个)
把 当成两端物体 10+1=11(个)
两端不一样时 10个
如图,每两个中间有一个,图
中一共有( 6 )个,( 5 ) 个,的个数比多( 1 )个。
像这样一共摆15个,那么中间要
( 14)个。中间物体个数=两端物体个数-1 15-1=14
像这样一共摆15个,那么要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
叫一一间隔排列。
同学们,在兔子乐园中有没有符合一一间 隔排列的现象呢?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8 7
小兔 蘑菇
木桩 篱笆 夹子 手帕
13
10
12
9
8
13
10
7
12
9
观察表格,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 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为什么?
多一只兔子
(16)个。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1
15+1=16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 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25+1=26(个)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2、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 一共要有多少个夹子?
夹子是两端物体,手帕是中间物体。
中间端物体的个数+1=两端物体的个数
20+1=21(个)
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比较下面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 成一行, 有10个, 可能有几 个?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