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

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目前已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2周龄到4月龄的猪均易感染,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

对于猪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疾病的临诊表现。

另外,一些最新报道指出,副猪嗜血杆菌可能还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2015年5月,豫北某养猪场猪群发生以肚腹膨、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疼痛(尖叫)、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严重时皮肤发红、侧卧、消瘦和被毛凌乱,随之可能死亡。

【病理变化】眼观病变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包括腹膜、心包膜和胸膜,损伤也涉及到脑和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

此外,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急性败血症。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其他败血性细菌感染相区别,能引起败血性感染的细菌有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丹毒丝菌猪放线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

【治疗】(1)加强卫生管理淘汰无治疗价值的重症病猪,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和治疗。

清除场内污物,做好猪舍消毒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做好疫苗接种,并定期做好药物保健用以提升猪自身的抗病力,如:扶正解毒散+菌迪。

(3)药物治疗菌迪+替米考星预混剂+板清颗粒拌料饲喂;连续饲喂五天,个别病例可用多菌清+头孢噻呋钠或菌必治肌肉注射。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parasuis)是一种猪只感染性高的疾病,主要危害猪只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关节系统等。

该病菌繁殖迅速,易引起病害扩散,因此对其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特点:副猪嗜血杆菌寄生于猪体内,常常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和结肠中,也可繁殖在外部环境中。

该病的发病与宿主的免疫力状况、病毒感染、环境和管理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和猪只免疫力下降是该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炎及脓毒症等。

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嗓音嘶哑、肋间隙呼吸音减弱、喉头水肿、吸氧困难、共济失调、抽搐、便秘和腹泻等。

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

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细菌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清凝集试验(AGT)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确认病原体存在。

细菌学检测可通过培养和细菌鉴定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草履菌渗透试验、糖梨肉汤试验和静脉注射免疫机制和培养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检测病原体DNA的方法。

PCR(聚合酶链反应)和LAMP(循环扩增单酵素放大反应)等都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的检测。

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猪只身体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红霉素、氟喹诺酮和链霉素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神经中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辅助治疗,以防止炎性反应和发病率。

疫苗是副猪嗜血杆菌病预防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猪只抵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需要通过严谨的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保障猪只健康生长。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鸭 肝 炎疫 苗 ,之 后 隔3 4 月 加 强 免 疫 1 , 可 以保 证 雏 -个 次
鸭具有较高 的母源抗体,获得较好 的保护 。
在 饮水和饲 料 中配 以板 蓝根和 复合维 生素 ,能增强 雏鸭 的抵 抗力 ;改 善鸭舍 内外 的饲 养环 境 ,加 强卫生消 毒( 醛类、碱类 、季铵盐类 等) ,养殖环境净化等 ,都 能有 效控制该病 的发生。 5 治疗 发病鸭群可用 高免血清 或免疫 母鸭蛋黄匀浆 . 2 l ,同时加 入适 量抗 生素 ,如丁胺卡 那、头孢类等 ,经 ml 皮下注射 ,能起 到降低死亡率和制止流行的作用。 中西 药结 合 治疗 : 中药 用黄 芩 、黄 柏 、黄 连 、连 翘 、金银花、茵陈 、积壳和甘草 各6 g 0 ,煎水供 10 只雏 00
治 疗 降 低 犬 细 小 病 死 亡 的关 键 ; 口服 补 液 盐 对 腹 泻 、 脱
水 、电解质丢 失等有 良好 的治疗 效果 ;对 污染 了本病 的 病 犬舍( 需在彻底 消毒并停用一个月 以后 ,方可重新使 窝) 用 。预防本病 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依靠犬 的早期疫苗接种 。
( 收稿 日期 :2 1_ 60 ) 0 2J _ 4 0
鸭 饮服 , 1 /, 连 用 3 。 同 时 注 意 用 00 %的 病 毒 唑 以 剂 d 剂 .1
鸭病毒 性肝 炎是病 毒性 传染病 ,该病 发病急 、传 播
迅速 、发病 率和死亡 率均较 高 ,是养 鸭生产 中危害 较严 重 的传 染病之 一 。掌握该病 的流 行情 况,应用有效 的检
可 靠 的疫 苗 ,首免时 间一般在 1 周龄 左右 ,但考虑 到1 O 0
周 龄 以 前 亦 是 幼 犬 易感 期 , 故 一 般 可 在 6 龄 时注 射 小 犬 周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性疾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只养殖业中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能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引起的,所以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要加强卫生防控,及时发现病变,减少疫情发生,有效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能通过呼吸道、肠道以及免疫系统的损伤进入猪的体内,引起感染。

感染后,可导致猪只产生发热、厌食、瘦身、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以引起败血症,并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病变。

在临床表现上,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不同感染期症状表现也不同,需要通过综合考虑来进行诊断。

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来进行。

在临床上,主要根据猪只出现的发热、厌食、瘦身等症状以及呼吸困难和贫血表现来进行诊断。

还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来确定诊断。

病原学检测主要通过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来确定,而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方法来检测患猪的血清中是否含有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

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在抗生素治疗中,要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期间要按照兽医师的建议进行用药,并严格按照用药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耐药菌株。

还可以采用支持治疗的方法,包括注意休息、适当饲养、提供营养支持等方法。

在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方面,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消毒杀菌、加强饲料卫生等方法来进行。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注重猪只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猪圈,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防止猪只集中生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来进行,及时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性疾病,对于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部位,是猪的常见呼吸道细菌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

猪群中出现多发性病例,严重时死亡率较高。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水、食物和粪口传播等多种方式。

猪群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长期接触潜在感染源的生猪容易发生疫情。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猪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在活体解剖时,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性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肉样肺等病变。

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为其主要病变。

3. 病原学检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明确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可采用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

副猪嗜血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形成不透明灰白色光滑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染色可见有大量的多形杆菌。

4.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迅速发病,病程急性,病死率高,治疗应尽早进行。

目前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养护治疗。

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疗程一般为7-10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近些年,猪场流行疾病频发,如圆环病毒病、气喘病、蓝耳病等,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猪舍环境管理不当,副猪嗜血杆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

对此,本文小编专门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养猪户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治措施: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1、初步诊断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做出初步判断。

1)临床症状患病猪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2.5℃,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

病猪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发绀;四肢及腹部皮肤发红;部分病猪出现下痢、皮毛苍白贫血,尿液颜色呈茶红色;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因为腹膜黏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2)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尸体可以发现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的胸膜炎症状,部分会出现脑膜炎。

这些部位损伤数量不同,会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地方产生黄色、淡红色的液体,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成果冻状,四肢关节发热,发炎。

2、实验室诊断将病猪送至实验室检验,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试验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够了解到猪的浆膜、肺、器官等部位都有革兰氏阴性菌,有球状、长丝状、短杆状等等形态,而且以短杆状为最多。

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

从发病猪身体上收集病料,进行巧克力琼脂平板接种,会形成光滑突起的菌落,半透明状,颜色浅灰,直径在0.5~1.0mm,涂片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表现出丝状。

临床中结合症状,实验室检验,解剖结果可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耐受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1. 病原学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态,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该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2. 传播途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猪群中的感染者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被健康猪群摄入后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感染。

3.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患病猪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发热、关节疼痛等。

部分患猪可能出现败血症。

4.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除了在猪群中引起疫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肉或者猪粪便等方式也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相应的疾病。

1.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猪群中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应当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和核酸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便利。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也可以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1.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当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疾病,其特点是高度致死性和高度传染性。

本文将介绍其特点、诊断及治疗。

一、特点1.高度致死性:副猪嗜血杆菌能够产生强烈的毒力因子,导致猪体内出现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病情恶化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出现死亡。

2.高度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创口等途径传播,猪只之间易于产生交叉感染,传染途径复杂。

3.临床表现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厌食、精神不振、抽搐、腹泻、肢体僵硬等症状。

二、诊断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1.临床表现:根据猪只出现的症状,一般可初步判断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如出现高烧、精神不振、厌食、腹泻等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液、脑脊液、病死组织等样本,进行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的存在及其毒力因子。

3.病理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难以肯定的情况,可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致病病原体。

三、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原体的清除和对症支持治疗。

1.抗生素治疗:在早期抗感染方面,需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等。

2.生物制剂治疗:研制了一些生物制剂,如抗菌肽、细胞壁多糖、干扰素等,能有效的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作和传播。

3.对症支持治疗:需要进行对症治疗,积极支持治疗,调整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综上所述,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的急性细菌性疾病,对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防治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证猪只健康及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只和其他动物,但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该病在猪只群体中传播迅速,导致生产力下降,并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养猪业务相关人士和兽医来说至关重要。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进行传播。

感染后,猪只可能表现出以下症状: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皮肤瘙痒、腹泻和贫血等。

患病的猪只还可能出现关节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猪只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并逐渐丧失生产能力。

诊断方法要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

通过观察患猪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病。

接着,兽医需要收集患猪的血液、粪便和尿液等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培养分离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根据猪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猪只的个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或者注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新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卫生管理,以帮助猪只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猪只的饲养环境和饲料水源需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维护饮水设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对于新引入的猪只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注意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扩散范围也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兽医人员和养猪业务相关人士仍需不断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监测和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控措施,以实现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主要特点为高度致死性和病变范围广泛。

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生物安全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或水源进行传播。

感染后猪会出现食欲减退、体温上升、呼吸急促、下痢、皮肤发绀、出血等症状。

病程一般很短,大多数猪在感染后一天内死亡。

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器官肿胀和气道充血等,尤其是肝脾肿大明显。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猪类疾病鉴别,例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

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对死猪进行尸检,观察病理变化,包括器官肿胀、出血、肉眼可见的小出血点等。

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分离和培养细菌,以及使用特异性试剂进行鉴定,确诊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物安全措施。

抗生素是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

根据病菌的耐药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生物安全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隔离治疗、加强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该病的特点是感染病原体后,可引起严重的肺炎、败血症和其他相关病症。

该病在动物中尤其常见,在猪、牛、羊等动物中发生率较高。

人类也可感染该病菌,且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发展成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后果。

本文将讨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点副猪嗜血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致病力,引起机体的严重损害。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7天之间,感染后会引起肺部感染、败血症等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泻、发热、呼吸急促、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为肝脾肿大、皮肤瘀点、心脏杂音等体征。

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在猪、牛、羊等动物中,检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

在人类中,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可以检测出病原菌。

此外,检测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细菌DNA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治疗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菌药物、补液和支持性治疗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同时,患者需要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还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等方法。

结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治疗应该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同时协同使用支持性治疗措施。

由于该病在人类中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因此预防措施对于病情的控制十分关键,应该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人类疾病防控工作。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跛 行 ,并 发 出刺 耳 叫声 ;病 重 的 昏睡 、颤抖 ,个 别 有共 济失 调 、 饮水 中加 电解 多维 8 0 0 饮水 ,连用 l 周 ;增加 抗应 激能 力 , 1 周后 回访 ,所 有 猪 只 注 射 2 d 后 ,食 欲 完 全 恢 复 ,再 未 出现 死
磨牙等神经症状病 ;部分猪皮肤潮红而后紫蓝 ,耳尖或边缘发绀 猪 ,5 6 头全 部恢 复健 康 ,用户对 我们 的处理 十分 满意 。 ( 紫 红 ),病程 稍 长 的猪逐 渐 消瘦 ,被 毛粗 糙 ,采 食或 饮水 时 频 5 体 会 频 咳嗽 ,并且 咳后 有吞 咽动 作 ;用 体 温计 随 机 测量 3 头发 病 猪 , 本病 属 于多 种病 原 混合 感染 ,治疗 效果 较差 。但 本 次单 纯副 2 头在3 9 . 2 ℃ ~3 9 . 5 ℃ ,另外 1 头体 温 在4 0 %~ 4 1 ℃ ;四肢 关 节 有 猪 嗜血杆 菌发病 治疗 与控 制 的效 果较 为理想 。 炎性 反应 ,关节 疼 痛 ,局部 手感 发 热 ;静 态观 察 ,部分 猪 呼吸 困 5 . 1 及 时准 确 诊 断
防疫 情 况 :2 2 、5 8 日龄免 疫猪 瘟脾 淋苗 ( 2 头 份 )各 1 次 ;4 5 甚 至个 别猪 只很 严 重 ,但 大多 数猪 只 的主要 脏器 未 受严 重侵 害 , 日龄前后 防疫 口蹄疫 疫 苗 1 次 ;3 5 日龄 防疫猪 丹 毒+ 猪肺 疫 二联 疫 生 理功 能 尚能 恢复 。 苗 ( 2 头份 )1 次。 5 . 2 治 疗 方 案科 学
副 猪 嗜血杆 菌 病 又称 多发 性纤 维 素性 浆膜 炎 和关 节炎 ,其 病 副猪 嗜血杆 菌病 。 原 为 副猪 嗜血 杆菌 。该病 在世 界各 地 均有 分布 ,属 条 件性 感染 疾 4 治 疗 病 。近年 来 ,我 国集 约化 养猪 发展 十 分迅 速 ,而饲 养 管理 技术 水 4 . 1 抗 生 素 平 却相 对 滞后 ,饲 养 环境 条件 较差 ,疫病 日益 复 杂 ,猪群 健康 水 鉴 于发病 率较 高及 废 食 的情 况 ,立 即全群 分别 注 射头 孢唑 林钠 , 平 下 降 ,特别 是一 些 免疫 抑制 性疫 病 的 流行 为本病 的发生 与 流行 1 头加板 蓝根 注射 液 1 O m l ,萘 普生 、维生 素C 注射 液各 l 针 ;2 次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疾病诊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某些高等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

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现就一起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衡水市深县某养猪场,约300头猪,包括母猪15头,断奶仔猪40头,今年6月初购入200头断奶仔猪。

新购入仔猪在购入1周左右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其中有的仔猪关节肿胀,跛行。

在发病不到1周时间已死亡23头仔猪,且陆续又有27头仔猪发病,1头母猪流产。

曾用过安乃近、黄芪多糖、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于2014年6月20日来邢台市兽医院诊治。

通过剖检、化验,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5℃,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跗关节肿胀,跛行,背毛粗乱,个别猪眼睑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侧发绀。

通常发病2~5d后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3剖检变化共剖检3头病死猪,2头猪可见心包积液,胸腔、腹腔和关节等部位出现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另外1头由于病程较长,可见心包与心脏、肺与胸膜粘连,整个腹腔脏器包括肝、脾与肠道等发生粘连。

脑膜充血,脑沟中有浆液性渗出物。

心包由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现“绒毛心”。

切开肿大关节,有淡黄色液体流出。

4实验室检验4.1直接涂片镜检无菌操作采取病猪的心包积液、脑组织、关节液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长丝状、短杆状、球状的细菌。

4.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猪的心包积液、脑组织、关节液、浆膜表面的纤维渗出物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兔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平板上。

37℃培养48h后,可观察到仅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针尖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

挑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长丝状、杆状、球状等多形态的短小革兰阴性杆菌,多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排列,与我们直接涂片镜检的结果相同。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核心提示:副猪如何治?副猪有什么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最近专门多网友都发出如此的疑咨询,为此,中国猪病网特策划此期副猪嗜血杆菌病专题,期望大伙儿能有所收成,做好副猪的防备工作!近年来众多猪场发觉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惨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

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则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

讲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结果均失败告终。

按照笔者临床实践,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方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操纵。

最近又在韶关地区一些猪场显现类似情形,笔者采取同样的处置方法,结果令人中意。

由此,笔者认为这事实上差不多上副猪嗜血杆菌病惹的祸!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它的存在。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进展专门快,而饲养治理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饲养环境条件恶劣,疫病日益复杂,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制造了条件。

事实上。

许多猪场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所掩盖而被忽视或造成误珍误治使之得以流行与蔓延。

能够讲,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而不为部分养猪朋友所关注所认识。

若再不引起足够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

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状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

一样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专门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

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苦恼。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病猪发热(体温40.5-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只饮少量水,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咳嗽,全身皮肤发红,耳梢发紫,眼结膜发绀,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共济失调。

2、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猪,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大,出血、淤血,肺脏与胸腔粘连,心外膜与胸腔粘连,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

3、诊断:无菌采取2头濒死猪的血液,将血液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并与葡萄球菌作交叉划线接种,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猪副嗜血杆菌存在,呈卫星状生长。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

4、治疗:⑴隔离病猪,对场地、栏圈、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每天1次。

⑵对无临床症状的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紧急免疫;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支原净80毫克、金霉素240毫克、阿莫西林200毫克,连喂7天。

⑶病猪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毫克、金霉素500毫克、支原净160毫克,每公斤饮水中添加速补康2克,连续喂饮7天。

同时每45公斤猪体重用氨苄西林1克、氨基比林10毫升、庆大霉素1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7天。

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除4头重病猪死亡外,其余猪病情明显好转。

2天后,每头猪用青霉素240万单位,容大胆素10毫升连续肌肉注射3天,猪群完全恢复健康。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在猪类中广泛传播,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便广大养猪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种疾病。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主要特点包括:①在猪体内定植数量巨大,可以在猪血液中存活并引起感染;②可以引起败血症、败血症性关节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严重疾病;③易感染年龄主要是出生3周至3个月的仔猪,由于仔猪的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④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严重者往往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观察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活动力减退、关节疼痛、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

养猪者可以通过观察猪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

2. 血液检测对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进行血液检测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血液培养、PCR检测等方法来确认是否存在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认死因,包括肺部、心脏、脾脏等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1. 使用抗生素对于被确诊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可以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副猪嗜血杆菌容易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猪体,因此需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猪之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

对生猪场的消毒工作也需要加强,以杀灭环境中的副猪嗜血杆菌。

3. 提高猪的免疫力对于仔猪来说,提高其免疫力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

可以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加强仔猪的营养,注重环境卫生等,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对猪类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

养猪者需要密切关注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症状,尽快进行检测和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控措施
养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控措施
李静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葫芦岛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08.099
125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发,是一种突发、 短期和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疾病。易感猪大都较为年幼(4~8 周龄),但也会在成年猪中偶发(如将无病成年猪引入一个健 康猪群)。幸存猪腹部和胸腔会有严重的纤维变性,导致生长 率降低和屠宰时胴体的废弃。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我 国自从传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共发病率一直是上升趋 势。 1病原
本病不常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可从伴有卡他性化脓性 支气管肺炎和黏液性化脓性肺炎的猪肺中分离到副猪嗜血
作者简介:李静(1988~),女,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大专,助理 兽医师,主要从事化验工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杆菌。 3病理
急性疾病可能导致某些组织的出血点,且无肉眼病变。 组织学观察表明,这些患病猪可出现脓毒症样的显微病变如 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和微出血。胸腔和腹腔的体液增加,无纤 维蛋白的出现,也可视为急性病。严重的全身感染特征主要 为纤维蛋白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可在胸膜、心包 膜、腹膜、关节骨液和脑膜中发现纤维蛋白分泌物,且常伴随 体液的增加。纤维蛋白胸膜炎可能伴有前腹侧的病变(卡他 性化脓性支气管炎)。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猪也普遍缺 乏肉眼可见的病变。猪的慢性感染常伴有严重的心包膜和胸 膜的纤维化病变,有时也会出现在腹膜腔。 4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很敏感。 其他有效的抗生素还有头孢噻呋、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红 霉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磺胺类增效药。治疗 时须经非肠道给药疗效显著,且感染猪群内所有的猪都应该 被治疗(并不只是显示临床症状的猪)。预防治疗可以通过药 物饮水或拌料。无论是商品疫苗还是自家苗,都可被用来控 制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尽管它们的作用是不确定的。潜在的 致病性血清型和基因型有很多种,从而导致该病尚未见特效 的疫苗。从相同血清型分离得到的菌株之间具有同源性保 护,而仅少数血清型可提供异源性保护。据报道,在不久的将 来,基因型分型和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帮助鉴定菌株之间的 交叉免疫,鉴定毒力群和毒力基因,以及辅助发展更多可靠 的疾病控制方法。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和死亡率较高。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治疗则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不稳定等严重症状,常伴有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迅速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进展较快,常在数小时至几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等。

3. 死亡率较高: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严重,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高热、寒战、中毒症状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分离和培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确诊,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3. 影像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出现多种器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心脏炎症等,可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早期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2. 支持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疗、抗休克等。

3. 外科干预: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如合并脓胸、脓尿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特点:1. 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尤其是3-8周龄的仔猪和采食较差的生病猪。

高温、湿度大、密度过高、环境脏乱等因素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的重要诱发因素。

2.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发热、呼吸急促、肌无力和贫血等。

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多脏器病变和出血,主要累及脾、肝、肺和淋巴结等器官,可见出血点和出血灶。

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腹泻等,结合猪群的病变情况来推测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2. 细菌学检查:可以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脏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如革兰染色和培养,从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病死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如出血和病变器官的变化,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可以选择投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一次,连续3-5天。

2. 免疫治疗: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会,如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控制猪群密度等,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手段。

试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试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养猪行业的日益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世界各地的猪场都有出现。

由于养殖场环境恶劣以及饲养技术水平的落后,猪群发生疫病的现象十分常见,许多猪都出现呼吸破促、日益消瘦、皮肤泛红等现象,这些现象被临床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本文将此病的临床现象、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临床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存在于幼猪,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在养猪场里,只要有病猪存在,便使副猪的死亡率大大增大,这为养猪厂带来巨大的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数存在于养殖厂中,副猪的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也时常存在此病菌。

当猪的身体状况良好时,病菌不会致病;但当猪的免疫力低下时,病菌便会大量繁殖,导致临床现象的出现。

此病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养殖场饲养员喂养的饲料营养不均衡,缺少水分。

(2)饲养环境恶劣,不通风,阴冷潮湿或高温高压,饲养密度大。

(3)不合理的阉割注射,断奶以及长途运输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在幼猪的保育时,虽然幼猪刚进入保育时十分活跃,但是半个月后便出现相应症状,主要变现在:体温过高,大约在42℃。

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加剧,咳嗽声音不断,鼻孔出现脓状分泌物,眼睑水肿,有时突然死亡。

有些病猪关节肿痛,行动不便,皮肤潮红。

随着病情加重,病猪多见厌食的症状,呼吸不便,日益消瘦,时有便秘现象,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患有此病的母猪产期延长,多见便秘现象,多有流产现象,产后无奶或少奶。

生出的小猪身体弱小,时常高烧、发病,呼吸困难,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剖检变化如下:关节疼痛,心肌炎,脑膜炎,时常渗出纤维素。

对此病猪剖检时,其腹腔有红色腹水,胸腔大量积水,肺萎缩,腹部淋巴肿大。

副猪嗜血杆菌病时常有高烧现象,呼吸急促,皮肤红肿的症状,因此多被误诊为蓝耳症。

蓝耳症经常出现母猪流产以及许多难以繁殖的现象。

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出现于四个月以内的幼猪。

此病的高烧现象以及呼吸道现象时常被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而副猪的流感常见于春季以及冬季,并且一周便可以自愈,几乎不会有死亡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猪怎么治?副猪有什么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最近很多网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猪病网特策划此期副猪嗜血杆菌病专题,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做好副猪的防御工作! 近年来众多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

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则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

说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结果均失败告终。

根据笔者临床实践,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控制。

最近又在韶关地区一些猪场出现类似情况,笔者采取同样的处置办法,结果令人满意。

由此,笔者认为这其实都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惹的祸!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它的存在。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很快,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饲养环境条件恶劣,疫病日益复杂,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

不少猪场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所掩盖而被忽视或造成误珍误治使之得以流行与蔓延。

可以说,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而不为部分养猪朋友所关注所认识。

若再不引起足够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

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

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

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极易产生耐药性。

往往对发病初期敏感的药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猪场长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霉素.本菌已对其产生了耐药性。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

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

发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会更高。

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

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健猪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

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

当猪体健康良好、抵抗力强时,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猪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时。

病原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常与以下的应激因素有关: 1、饲养管理应激饲料营养失调、日粮数量不足、缺少饮水或霉菌毒素危害等。

2、环境管理应激栏舍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重、高温高湿或阴冷潮湿等: 3、生产管理应激断奶、转群、并栏、频密调栏、不当的阉割注射和引种长途运输等: 4、极端气候应激天气骤变或过冷过热等: 5、疾病因素应激各种原发性疾病发生之后,特别是在猪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猪喘气病、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猪场,猪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会更大,也更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

疾病因素应激是继发本病和加剧猪病危害的重要应激因素,因此,强化其他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和减少猪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临床症状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龙活虎,但经过2~3周后则相继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短促咳嗽(每次2~3声),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

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有时突然死亡。

偶见脑膜炎,出现神经症状。

转人慢性后,多见厌食,咳嗽喘气日见加重.呼吸困难,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发绀.便秘下痢交替出现,四肢无力或跛行.最后终因衰竭而死亡,部分耐过的猪也因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母猪常见产期延长,有时流产,产后无奶,便秘。

有的出现高烧,呼吸困难而发生急性死亡。

小猪初生体重小,常于三天内就发病,高烧昏睡,呼吸急促,顽固性下痢,最后衰竭而死亡。

四、剖检变化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检变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

并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

笔者在对本病猪尸的剖检中发现,腹腔积满淡红色浑浊腹水,豆腐渣样淡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肠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积水,以致打开胸腔时,积水就汩汩外溢。

心脏包裹一层厚厚的绒毛样被膜,心脏与胸腔壁粘连,肺萎缩。

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为甚。

五、类症鉴别 因当前猪场病情复杂,且本病又多继发于各种原发病之后,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误诊误治。

在笔者拜访过的猪场中发现,不少技术人员经常产生如下的误诊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可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加以鉴别。

1、本病常出现高烧、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蓝耳病、附红体病或弓形体病。

蓝耳病常伴有明显的母猪流产和种猪的一系列其他繁殖障碍,而本病危害主体只是2周至4月龄的仔猪和生长猪;附红体病或弓形体病的体表出血与本病的体表皮肤潮红发绀有明显区别。

2、本病常出现高烧、喘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流感。

猪流感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剧.一旦发生,很快在猪群中传播蔓延,病猪精神委顿和咳嗽喷嚏症状明显,若无继发、并发症,少见体表耳朵发绀症状,且一周左右常康复自愈,几无死亡。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人们对猪流感病程的形象描述。

3、本病常出现体温升高、喘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误诊为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时。

喘咳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程度剧烈,有时呈犬坐张口呼吸姿势。

而本病病猪咳声轻微,且每次只表现2~3声短咳。

4、本病常出现渐进性消瘦、被毛粗乱等症状而误诊为圆环病毒感染。

圆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本病在病初用敏感药物施治疗效尚可。

5、本病常出现关节肿痛、跛行和神经症状等而误诊为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虽有关节炎及脑膜炎症状,但典型的皮肤潮红、耳朵发绀症状却很少发生。

6、本病常出现喘咳和腹式呼吸症状而误诊为气喘病。

气喘病多为个别少量发病,病程较缓和。

呈连声咳嗽,用支原体敏感药物治疗有效,本病则呈两三声短咳,且多伴有体表、耳朵发绀、关节肿痛和脑膜炎等症状。

六、防治措施1、日常预防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才是避免本病发生流行的上策。

如前所述,本病属十分典型的条件性疾病,任何应激因素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诱因,特别是本病多发于各种原发病之后,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尽可能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本病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低。

因而日常预防工作应在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消除应激因素、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等前提下,着重做好两件事。

药物预防由于本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病发生的,且多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

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物组合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呼立爽100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300克或呼立爽100克祈福80克,拌料混饲。

新氟强米先(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朱保姆(主要成分:防风、柴胡、独活等)或阿莫西林朱保姆,拌料混饲。

七清败毒散(主要成分:白头翁、苦参、板蓝根等) 或克拉先锋富道维生素冲水喂饮。

疫苗预防使用疫苗防治本病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病情反复发作或严重的猪场,更应抓紧抓好免疫注射。

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确定。

自家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没条件的也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

母猪:从未注射过本疫苗的母猪,应于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

小猪: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一般在10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第一免疫,每头注射1毫升,15天后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预计发病时间至少l0天以上。

目前国内有批文的商品疫苗有以下三种,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选用。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美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西班牙海博莱生物大药厂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

2、发生疫情时的应对办法 隔离病猪猪场发生疫情一旦确诊为本病后。

应立即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转移到远离猪群的栏舍内关养,并指定专人护理,不得串栏,工具专用。

病猪舍内的人行道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栏内每天用“五毒灭”(主要成分:碘制剂)消毒液带猪消毒3次,杀灭病原。

出人口消毒池每天换药加水,杜绝病原散播。

严格消毒被病猪污染了的原栏,彻底冲洗干净后,用“五毒灭”消毒药水带猪严格消毒,每天l~2次。

一旦发现新病例立即隔离与消毒。

药物预防 全群猪饲料中加入克拉先锋300克,并在饮水中添加富道维生素混饮,以增强体质,连用7天。

新氟强米先朱保姆或克拉先锋朱保姆,拌料混饲。

七清败毒散克拉先锋或克拉先锋富道维生素冲水喂饮。

药物治疗 在国内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多有报道,一般认为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但在临床实践上,这些敏感药物,往往在甲场使用疗效很好,而在乙场使用却效果甚微或毫无奏效,这其中不排除误诊误治,药不对症这一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应与本菌血清型的多样化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治疗前须做药敏试验。

同时,根据本病菌易于产生耐药性的特点,采取及早用药、联合用药和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及早用药。

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本病临床症状出现初期,立即应用上述大剂量敏感药物进行注射治疗,一般均有一定效果。

常用的药物为头孢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等。

联合用药。

如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达诺沙星或蒽诺沙星等任何两种无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组合,同时混合或分别肌肉注射,并配合地塞米松增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