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

合集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特点:1. 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尤其是3-8周龄的仔猪和采食较差的生病猪。

高温、湿度大、密度过高、环境脏乱等因素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的重要诱发因素。

2.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发热、呼吸急促、肌无力和贫血等。

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多脏器病变和出血,主要累及脾、肝、肺和淋巴结等器官,可见出血点和出血灶。

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腹泻等,结合猪群的病变情况来推测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2. 细菌学检查:可以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脏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如革兰染色和培养,从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病死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如出血和病变器官的变化,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可以选择投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一次,连续3-5天。

2. 免疫治疗: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会,如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控制猪群密度等,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手段。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至4月龄猪群。

有时也能感染刚成年猪,体况越好的猪越容易发生。

患猪跛行,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关节肿胀、疼痛、发炎,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

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因含有清亮或微黄的液体而形成波动感。

除了关节炎,本病还可引起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脓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

通常也能见到脑膜炎以及抽搐等神经症状。

防治
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猪副嗜血杆菌病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如庆大霉素)之外的方式,尽量在症状刚出来的时候,肌注氨苄西林、头孢类进行治疗,每天两针治疗,连续注射三天。

然后根据发病率决定是否对全群仔猪进行预防,推荐用药:复方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概述:二、细菌病1、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其特征是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

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体温41℃-42℃,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最后死亡。

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临床表现决定炎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在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痛,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

急性期未死的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致母性行为极端弱化。

【剖检变化】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

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

致使胸膜与肺发生纤维蛋白粘连,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防制措施】(1)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牲猪的流动,提高猪的抗病力。

(3)本菌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

可用上述一种或联合用药,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抗药性,不建议使用。

(4)药物治疗:建议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喹诺酮类产品恩诺沙星(选用包被恩诺沙星,无苦味、定向吸收、有效血液浓度高,效果突出)。

2、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链球菌发生多种症候群的传染病的总称。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图片.doc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图片.doc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图片概述: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

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主要发生于2周龄至4月龄猪群。

有时也能感染刚成年猪,体况越好的猪越容易发生。

患猪跛行,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关节肿胀、疼痛、发炎,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

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因含有清亮或微黄的液体而形成波动感。

除了关节炎,本病还可引起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脓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

通常也能见到脑膜炎以及抽搐等神经症状。

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症状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高烧,且持续不退(从发病到死亡,持续性高烧),体温40.5~42℃,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酱红色,耳稍发紫,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

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下降或废绝,畏寒,打堆,昏睡不醒。

咳嗽,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

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发青,变紫。

关节肿大,共济失调,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四肢无力,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

被毛粗乱(典型的毛毛猪,如刺猬),耳杂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结淋巴结严重肿大,生长不良。

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遇天气骤变,死亡将增多。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部位,是猪的常见呼吸道细菌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

猪群中出现多发性病例,严重时死亡率较高。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水、食物和粪口传播等多种方式。

猪群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长期接触潜在感染源的生猪容易发生疫情。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猪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在活体解剖时,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性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肉样肺等病变。

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为其主要病变。

3. 病原学检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明确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可采用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

副猪嗜血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形成不透明灰白色光滑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染色可见有大量的多形杆菌。

4.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迅速发病,病程急性,病死率高,治疗应尽早进行。

目前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养护治疗。

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疗程一般为7-10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近些年,猪场流行疾病频发,如圆环病毒病、气喘病、蓝耳病等,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猪舍环境管理不当,副猪嗜血杆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

对此,本文小编专门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养猪户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治措施: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1、初步诊断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做出初步判断。

1)临床症状患病猪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2.5℃,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

病猪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发绀;四肢及腹部皮肤发红;部分病猪出现下痢、皮毛苍白贫血,尿液颜色呈茶红色;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因为腹膜黏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2)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尸体可以发现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的胸膜炎症状,部分会出现脑膜炎。

这些部位损伤数量不同,会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地方产生黄色、淡红色的液体,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成果冻状,四肢关节发热,发炎。

2、实验室诊断将病猪送至实验室检验,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试验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够了解到猪的浆膜、肺、器官等部位都有革兰氏阴性菌,有球状、长丝状、短杆状等等形态,而且以短杆状为最多。

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

从发病猪身体上收集病料,进行巧克力琼脂平板接种,会形成光滑突起的菌落,半透明状,颜色浅灰,直径在0.5~1.0mm,涂片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表现出丝状。

临床中结合症状,实验室检验,解剖结果可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耐受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1. 病原学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态,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该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2. 传播途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猪群中的感染者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被健康猪群摄入后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感染。

3.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患病猪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发热、关节疼痛等。

部分患猪可能出现败血症。

4.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除了在猪群中引起疫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肉或者猪粪便等方式也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相应的疾病。

1.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猪群中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应当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和核酸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便利。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也可以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1.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当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及PRDC

猪副嗜血杆菌及PRDC

发病猪场的药物控制:
预防霉菌毒素的危害
防止饲料发霉,怀疑原料有发霉可能时,饲料中应加 入防霉剂,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的健康。
对发病猪要精心护理,隔离饲养,如果只是喘气病, 可使用复方泰乐菌素注射液、恩诺沙星针剂等注射; 或复方泰乐菌素粉剂、枝原净饮水;如果是混合感 染、病情较轻,可用头孢噻呋类针剂或使先锋4号 针剂,有一定效果。对病情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 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种猪添加药物 时机
107天 妊 娠 产前1周
20 PPM
分娩 产后1周
7天
断奶 断奶后5天
20 PPM
配种
20 PPM
杀灭呼吸道病原菌
杀灭呼吸道.产道病原菌
预防子宫炎.乳房炎
肺部.气管消毒
产道消炎
提高发情率
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 节炎,主要临诊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
瘦、跛行、共济失调和被毛粗乱等;剖检病理变化
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 脑膜炎等。 该病又称为革拉斯氏病(Glässer’s Disease),呈 世界性分布,我国也从部分规模化猪场中分离到该
weaning at 21 days 21天断奶
Nursery 保育舍
Farrowing 分娩
At 9 weeks of age 9周龄 Fattening育肥舍 Fattening育肥舍
猪呼吸道疾病很少由单一因子引起,常常是环境、应激和 传染因子相五作用的结果。虽然每一个疾病都可作为一个 单一的疾病,但实际上当出现明显的肺炎症状时常常不止 一种微生物引起。
引入传播
垂直传播
场内水平传播
因而药物的使用,必须结合疫病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从而 达到切断疾病传播的目的。 母猪分娩前后的饲料中添加药物,切断垂直传播;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别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格拉泽氏病等,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吧!发生症状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传播途径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猪副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

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

预防措施1、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天。

2、加强管理: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治疗方法1、重症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0.2毫升/千克,每早肌注1次,连用5~7天。

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0毫克/千克,每晚肌注1次,连用5~7天。

3、土霉素纯原粉: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毫克/千克,每日1次,连用5~7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养猪技术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和胸膜炎,对任何年龄段的猪群都具有严重危害,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近几年,该病已经成为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危害的一种典型细菌性疾病,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特别是带菌猪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传播。

一般来说,除无特定病原体猪外,大部分猪都含有该菌,往往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内存在,具有微弱毒力。

发病率的高低与猪免疫状况、细菌毒力密切相关。

另外,长途运输、气候炎热、受凉、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等,也会影响该病的发生。

发生特点。

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一般在断奶前后以及保育阶段比较容易发病,发病率通常为10%~15%,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能够达到50%左右。

部分仔猪群由于没有获得母源抗体,会在断奶后1周出现发病,在断奶后10~42天达到发病高峰。

该病尽管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是春、秋、冬三季的发病率相比于夏季要高。

在整个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对其他多种全身性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既与病毒性呼吸道冠状病毒相关,也与支原体肺炎逐渐流行相关。

2、临床症状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腹泻,呼吸困难,咳嗽,共济失调,关节肿胀等,且还会伴有化脓性鼻炎、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心包炎以及胸膜炎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公猪患病后会呈现跛行。

病猪发生急性感染后通常在2~5天内死亡,慢性感染通常经过大约15天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且病猪预后不良,往往会形成僵猪。

3、实验室诊断病料采集。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胸腔积液、腹水、肝脏、心脏以及肺脏作为材料。

细菌分离与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先对病料表面使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火焰进行消毒,再使用无菌剪刀剪取非病变与病变相交处的深部组织,在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培养基上涂布,放在5%二氧化碳、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24 h培养,对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镜检,接着进行纯化,再次于TSA培养基上接种,放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长出灰白色半透明状的圆形菌落,直径在1~1.5 mm左右,表面湿润、光滑。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表现:急性病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常见后肢关节肿大,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猪群经常伴随其他呼吸道病原如:支原体肺炎、PRRS、PCV-2、猪流感、伪狂犬病等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在国内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很少有报道,但从报道的只少数药物有敏感性,如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替米考星等。

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1)抗生素治疗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暴发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上述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隔4~8h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他猪进行预防。

(2)该病的治疗效果不好,所以在猪场生产中,重在于预防。

由于该病通常伴有支原体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科学的药物组合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建议如在仔猪断奶前3天到断奶后10天饲料中按每吨饲料添加氟甲砜霉素60克(原粉计算)+强力霉素300克;或支原净125克+氟甲砜霉素50克。

(3)免疫:有条件的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进行免疫。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

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可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在其发病前10-14天内进行首免,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间隔。

(4)消除应激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Ⅱ在猪群中的传播。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的疾病。

该病的特点是感染病原体后,可引起严重的肺炎、败血症和其他相关病症。

该病在动物中尤其常见,在猪、牛、羊等动物中发生率较高。

人类也可感染该病菌,且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发展成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后果。

本文将讨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点副猪嗜血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致病力,引起机体的严重损害。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7天之间,感染后会引起肺部感染、败血症等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泻、发热、呼吸急促、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表现为肝脾肿大、皮肤瘀点、心脏杂音等体征。

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在猪、牛、羊等动物中,检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

在人类中,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可以检测出病原菌。

此外,检测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细菌DNA也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治疗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菌药物、补液和支持性治疗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同时,患者需要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还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等方法。

结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治疗应该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同时协同使用支持性治疗措施。

由于该病在人类中的感染也十分常见,因此预防措施对于病情的控制十分关键,应该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人类疾病防控工作。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整理ppt
各地检测HPS因菌株不同而对 药物敏感程度不同,多数人认 为:对HPS敏感的药物有氧氟 沙星、氟本尼考、头胞派酮、 头胞三嗪、头胞呋辛、阿奇霉 素、阿米卡星等。
整理ppt
HPS美兰、姬姆萨染色为两极 浓染的小杆菌。实践中进行细 菌学检查时,取典型病例耳静 脉或心脏血液,制作涂片后美 兰或姬姆萨染色,以美兰染色 最常用而快捷。
整理ppt
④关节症状:跗关节、腕关节等 关节肿胀跛行。 ⑤脑膜炎症状:共济失调,全身 颤抖,有时出现抽风。 ⑥皮肤症状:可视粘膜及耳等末 稍部位发绀,眼睑发乌,严重的 多在发病后2—3天死亡。
整理ppt
2、慢性型 (亚急性型)
多由急性或感染了中等毒株而发生。 除具有急性型的症状外,病猪消瘦, 虚弱,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 贫血,皮肤发白,关节肿大,不能 站立。两耳发绀,最后因衰竭,体 温下降而死亡。
整理ppt
3、防止各种应激,特别是断奶前后 注意环境条件、饲料营养等不可突然 变换,不可断奶期间作任何疫苗。 4、给猪提供清洁、卫生的温水。 5、必须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 度。 6、有条件的最好实行同窝保育、同 窝肥育。
整理ppt
(二)、定期消毒,使用消毒 效果好,对猪刺激性小的消毒 剂,如百毒杀、戌二醛、三氯 异氰尿酸钠等。
整理ppt
临床上应注意和SS、PCP、 PM等细菌性疾病及PRRS、 PMWS等病毒性疾病鉴别。
整理ppt
HPSD呼吸整困理ppt难与关节炎
HPSD脑整理pp膜t 炎
HPSD病猪整消理ppt瘦呼吸困难
HPSD体表整理大ppt 面积出、关节膜 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 ②腹腔、胸腔、关节腔、心包腔有多量渗出液, 可混有血液、纤维素,严重时可造成粘连,如 “绒毛心”等病变。 ③多数猪关节肿大。 ④体表淋巴结如下颌、肩前、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灰白;内脏淋巴结肿大、出血。 ⑤肝脾轻度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作者:孙益林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2期孙益林(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镇畜牧兽医站,南通 226671)摘要:从2006爆发“猪高热病”以来,猪副嗜血杆菌病呈逐渐发展的态势,对养猪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限制猪养殖行业的长足发展。

猪副嗜血杆菌病也被称作猪格拉译氏疾病,又被称之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以及脑膜炎,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曾发生。

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是猪鼻粘膜常在菌,经过空气传播、猪群传播等途径,因此会出现大规模或者个别发病的现象。

猪副嗜血杆菌病具有较强的流行性特点,这也给猪养殖行业带来极大的威胁,严重威胁仔猪与青年猪的生长发育,给猪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分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790 引言各种疫病的侵蚀,使人们对猪疫病的认知与了解愈发变得敏锐,部分猪养殖户认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受到蓝耳病感染的重要标志,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继发性感染也是并发性感染病症,在猪养殖中需要引起众多养殖户的重视与关注,正确地了解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断奶仔猪、保育猪中的高发,控制其死亡率。

因此,本文主要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基本特点、临床现象、临床诊断以及防治措施4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使猪副嗜血杆菌病得到有效控制,为猪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1 疾病特点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利用呼吸系统进行传播与感染。

如若猪群中患蓝耳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病症,这种病症的细菌会成为继发性的发病源,与发病源相互融合后引发感染,特别针对患支原体肺炎病症的猪[1]。

在呼吸道疾病中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随即性入侵的条件性病症,与其他病毒或者细菌相互融合即可引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作。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和死亡率较高。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治疗则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不稳定等严重症状,常伴有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迅速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进展较快,常在数小时至几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等。

3. 死亡率较高: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严重,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高热、寒战、中毒症状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分离和培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确诊,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3. 影像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出现多种器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心脏炎症等,可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早期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2. 支持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疗、抗休克等。

3. 外科干预: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如合并脓胸、脓尿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该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

可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 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仔猪阶段发病, 常见于5-8周龄的猪, 发病率一般在10%-15%, 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 呼吸困难, 消瘦, 跋行和被毛粗乱,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膜炎, 心包炎, 腹膜炎, 关节炎和脑膜炎等。

此外,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败血症, 在尚未出现典型的浆膜炎时就呈现发给, 皮下水肿和肺水肿,乃致死亡。

副猪嗜血杆菌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 公猪跋行。

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 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

近年来, 副猪嗜血杆菌在我国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 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

损失较大。

1、病原学Glasser(1910)首次报道了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

起初Hjarre和Wramby(1943)将病原体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uis), 而Leece(1960)将病原体称为猪流感嗜血杆(Haemophilus influenza swine)。

在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它叶琳类物质)的基础上, 该菌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目前, 在巴斯德菌属中,副嗜血杆菌的分类学位置仍未确定, 这是因为它与其它的嗜血杆菌种属之间缺乏核酸同源性, 并且副猪嗜血杆菌菌株间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 已有学者提出, 在已确认的副猪嗜血杆菌中存在着不止一种的细菌类别。

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副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 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致丝状的菌体,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通常可见荚膜, 但体外培养时易受影响。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病猪发热(体温40.5-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只饮少量水,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咳嗽,全身皮肤发红,耳梢发紫,眼结膜发绀,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共济失调。

2、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猪,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大,出血、淤血,肺脏与胸腔粘连,心外膜与胸腔粘连,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

3、诊断:无菌采取2头濒死猪的血液,将血液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并与葡萄球菌作交叉划线接种,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猪副嗜血杆菌存在,呈卫星状生长。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

4、治疗:⑴隔离病猪,对场地、栏圈、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每天1次。

⑵对无临床症状的猪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紧急免疫;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支原净80毫克、金霉素240毫克、阿莫西林200毫克,连喂7天。

⑶病猪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毫克、金霉素500毫克、支原净160毫克,每公斤饮水中添加速补康2克,连续喂饮7天。

同时每45公斤猪体重用氨苄西林1克、氨基比林10毫升、庆大霉素1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7天。

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除4头重病猪死亡外,其余猪病情明显好转。

2天后,每头猪用青霉素240万单位,容大胆素10毫升连续肌肉注射3天,猪群完全恢复健康。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猪副嗜血杆菌病也称格拉泽氏病。

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一种猪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表现症状及其病理变化特征,以便更好地加以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帐、跛行和被毛粗乱。

公母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急性感染后可引起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后备母猪可表现跛行、僵直、关节和肌腱处轻微肿胀。

生长猪表现为发热、关节炎、跛行、肺炎、咳嗽。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等类型。

①哺乳仔猪的症状为急性感染一般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仔猪,表现为发病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跛行、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不愿站立,体表皮肤苍白,体温升高(40.5~42℃),消瘦。

关节发炎肿大,常常可见腕关节和遗传关节肿大。

有的病猪震颤,共济失调,有的病猪耳梢发紫、眼睑周围皮下水肿、可视黏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临死前有的呈角弓反射,四肢呈划水样,也有部分患猪无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也可发生突然死亡。

②断奶仔猪多为慢性型,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生长缓慢、衰弱、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食欲废绝、伴发脑膜脑炎、卧地、抽搐而死。

有的猪呈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易传染健康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病死猪体表常伴有大面积淤血和淤斑,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部的皮肤呈蓝紫色,患猪的特征性病变为全身性浆膜炎,此外胸腔积液、心包液、关节液增多。

主要剖检病变表现为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部分可见脑膜炎。

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在腹膜和胸膜上,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有的呈胶胨状,即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变
猪副嗜血杆菌病也称格拉泽氏病。

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一种猪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表现症状及其病理变化特征,以便更好地加以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帐、跛行和被毛粗乱。

公母猪-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急性感染后可引起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后备母猪可表现跛行、僵直、关节和肌腱处轻微肿胀。

生长猪表现为发热、关节炎、跛行、肺炎、咳嗽。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等类型。

①哺乳仔猪的症状为急性感染-般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仔猪,表现为发病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跛行、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不愿站立,体表皮肤苍白,体温升高(40.5~42℃),消瘦。

关节发炎肿大,常常可见腕关节和遗传关节肿大。

有的病猪震颤,共济失调,有的病猪耳梢发紫、眼睑周围皮下水肿、可视黏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临死前有的呈角弓反射,四肢呈划水样,也有部分患猪无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也可发生突然死亡。

②断奶仔猪多为慢性型,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发热、呼吸困难、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