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六.治疗
七.注意:
1. 最好作药敏试验,没有条件时可选用多数人认为较为有效的 药物。
2. 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3. 肌肉、静脉给药疗效较好。 4. 一头发病,全圈治疗。 5. 两种抗菌素联用,药量必须给足。
二.治疗:
1. 头胞噻肟60mg/kg WT(亦可选用先锋5号、 头胞三嗪、头胞拉啶、SMM)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副猪嗜血杆菌 病
付猪嗜血杆菌病(HPSD)是由付嗜血 杆菌(HPS)引起的传染病。
本病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发现此病 ,所以这种病又称格拉泽氏病。可引起 猪纤维蛋白性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 、脑膜炎、心包炎,所以又称该病为多 发性浆膜炎。
临床上主要感染2周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 育期仔猪,发病率可达30-60%,死亡率可达50-70%。 感染的高峰在保育期28—56天。由于有发热、关节肿大、 脑膜炎等症状,所以极易和链球菌ss等病混肴。
HPSD关 节肿大积 液
HPSD纤维素胸 膜心胞炎
HPSD纤维素性 胸膜肺炎
PART . 01
HPSD绒毛心
五.防治
六.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创造不同日龄猪生理需要的环境条 件,即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密度、清洁度和空气质 量。特别是温度和昼夜温差。
2. 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选用优质名牌饲料。特别注意不可 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尤其是亚发霉状态的饲料。
用大剂量抗生素全群治疗。 四.同时注意对症治疗,如强心、抗
毒、解热、止喘等,以提高疗效。
2. 地 米:5mg-10mg 3. 鱼腥草:10cc-20cc
4天 每天2次 混合m
丁胺卡那: 0.6g-1g
地米:5mg10mg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侵害猪只,可引起全身性出血和败血症,严重危害猪的生长和生产。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以下将结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特点1.易传播: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皮肤等途径感染猪只,尤其是在密集养殖条件下易造成疫情扩散。
2.高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细菌,容易侵入宿主的血液和组织引起全身性感染,对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多发季节: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易发生,因为这种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繁殖。
4.潜伏期短: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猪只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病变发展迅速,呈急性感染的特点,病情恶化迅速。
5.易引起死亡: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导致全身出血、败血症、休克等严重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猪只死亡。
二、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猪场通风良好,控制环境温湿度,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严格落实饲料卫生制度,防止食物受污染。
2.提高养殖水平: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做好猪只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3.科学用药:对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只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药物。
4.加强疫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场和周边环境进行检测,掌握病情发展动态,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5.加强入场检疫:引种猪只和疾病携带者进场前应进行严格检疫,阻止病原菌传播源的输入。
对疑似感染病例的肉及其制品,要及时销毁处理,避免病原菌在场内传播。
6.加强动物隔离:严格控制猪群流动,避免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只与其他健康猪只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特点:1. 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尤其是3-8周龄的仔猪和采食较差的生病猪。
高温、湿度大、密度过高、环境脏乱等因素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的重要诱发因素。
2.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发热、呼吸急促、肌无力和贫血等。
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多脏器病变和出血,主要累及脾、肝、肺和淋巴结等器官,可见出血点和出血灶。
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腹泻等,结合猪群的病变情况来推测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2. 细菌学检查:可以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脏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如革兰染色和培养,从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病死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如出血和病变器官的变化,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可以选择投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一次,连续3-5天。
2. 免疫治疗: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会,如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控制猪群密度等,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手段。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概述:二、细菌病1、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其特征是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
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体温41℃-42℃,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最后死亡。
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临床表现决定炎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在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痛,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
急性期未死的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致母性行为极端弱化。
【剖检变化】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
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
致使胸膜与肺发生纤维蛋白粘连,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防制措施】(1)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牲猪的流动,提高猪的抗病力。
(3)本菌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
可用上述一种或联合用药,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抗药性,不建议使用。
(4)药物治疗:建议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喹诺酮类产品恩诺沙星(选用包被恩诺沙星,无苦味、定向吸收、有效血液浓度高,效果突出)。
2、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链球菌发生多种症候群的传染病的总称。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李昀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猪格拉泽氏(Glasser's)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脏的浆膜和心包膜、腹腔内脏器官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
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性呼吸道病原体(如高致病性蓝耳病、蓝耳病、猪流感、呼吸道冠状病毒等)、气喘病等有关。
如果猪感染有高致病性蓝耳病、蓝耳病、气喘病等时,则该病发生率比较高。
1疾病发生情况【病原】猪副嗜血杆菌【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
【发生天龄】仔猪与生长猪敏感,尤其断奶后10天左右多易发病。
【流行特点】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冷季通风换气越差的猪群,发病率越高。
2临床症状仔猪感染有高致病性蓝耳病、蓝耳病、气喘病等时,该病则较易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
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有的可见关节肿大、疼痛,一侧性跛行。
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乱,起立采食或饮水时频频咳嗽,鼻孔周围附有脓性粘稠分泌物,后期表现为腹式呼吸,可视粘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而死。
少数病例还可表现神经症状。
3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
急性型可表现多个内脏出血变化(尤其是肺)。
病程加长者心包膜、胸膜、腹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蛋白渗出,小猪表现为心包粘连,胸膜炎(肺脏与胸膜粘连),严重时同时表现腹膜炎(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可见稻草样颜色的液体以及化脓),大部分脏器粘连在一起。
发生胸膜炎时肺本身的病变常常不严重。
4诊断要点发烧、消瘦、松毛、腹式呼吸,剖检心包粘连,严重者胸、腹腔广泛粘连,而肺的病变不严重。
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检测手段。
病料送检:可采病猪的心、肺、淋巴结,粘连的肝、脾等。
由于病原易于死亡,最好是当天送检。
5疾病防制5.1加强饲养管理后备猪隔离饲养需6周以上才能进入生产线,保育舍做到全进全出,加强空栏消毒。
肉猪宜在进苗初期即开始预防用药,同时加强病猪护理与营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部位,是猪的常见呼吸道细菌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
猪群中出现多发性病例,严重时死亡率较高。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水、食物和粪口传播等多种方式。
猪群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长期接触潜在感染源的生猪容易发生疫情。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猪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在活体解剖时,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性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肉样肺等病变。
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为其主要病变。
3. 病原学检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明确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可采用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
副猪嗜血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形成不透明灰白色光滑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染色可见有大量的多形杆菌。
4.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迅速发病,病程急性,病死率高,治疗应尽早进行。
目前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养护治疗。
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疗程一般为7-10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近些年,猪场流行疾病频发,如圆环病毒病、气喘病、蓝耳病等,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猪舍环境管理不当,副猪嗜血杆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
对此,本文小编专门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养猪户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治措施: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1、初步诊断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做出初步判断。
1)临床症状患病猪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2.5℃,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
病猪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发绀;四肢及腹部皮肤发红;部分病猪出现下痢、皮毛苍白贫血,尿液颜色呈茶红色;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因为腹膜黏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2)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尸体可以发现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的胸膜炎症状,部分会出现脑膜炎。
这些部位损伤数量不同,会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地方产生黄色、淡红色的液体,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成果冻状,四肢关节发热,发炎。
2、实验室诊断将病猪送至实验室检验,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试验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够了解到猪的浆膜、肺、器官等部位都有革兰氏阴性菌,有球状、长丝状、短杆状等等形态,而且以短杆状为最多。
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
从发病猪身体上收集病料,进行巧克力琼脂平板接种,会形成光滑突起的菌落,半透明状,颜色浅灰,直径在0.5~1.0mm,涂片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表现出丝状。
临床中结合症状,实验室检验,解剖结果可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耐受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1. 病原学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态,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该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2. 传播途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猪群中的感染者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被健康猪群摄入后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感染。
3.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患病猪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发热、关节疼痛等。
部分患猪可能出现败血症。
4.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除了在猪群中引起疫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肉或者猪粪便等方式也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相应的疾病。
1.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猪群中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应当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和核酸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便利。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也可以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1.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当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医治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养猪业常见的一种猪病,属于细菌类疾病,具有一定的沾染性,不同阶段、品种的猪都会感染,但以仔猪发病较多,一旦产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对于发病早期或病情轻的患猪及时用药医治可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发病晚期或病情较重的猪建议进行剔除处理。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是什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适宜的生存温度为37℃,普通的消毒剂就可将其杀灭。
该病不同血清型的病毒力也不相同,该菌一样存在猪的呼吸道粘膜部位,侵害猪的防备系统,造成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沾染猪群吗?由于该病具有沾染性,所以是会沾染猪群的,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猪更容易感染。
通常通过呼吸道沾染,在存在一定发病诱因的条件下,会有继发其它并发症的可能。
所以,发觉病猪要及时隔离医治,同时做好全群预防,避免造成疫病分散。
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在用药医治前,应对本病进行确诊,由于有一些猪病与此病有类似之处,以免误诊误治,耽误好的医治时机。
医治该病的药物有强效嗜血康、硫酸卡那霉素、土霉素、副株利克、抗生素、副猪康和酒石酸泰乐菌素等等。
下面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药物的使用,供参考。
1、副猪康医治病猪可用副猪康100g/100公斤饲料,混饲给患猪服用,连用3-5天,对于病情严重的可结合实际情形酌量增加药量。
用于医治猪嗜血杆菌病,及其引发的呼吸道症状。
2、阿莫西林也可用阿莫西林1g/2.5-5kg饲料,混饲给病猪服用,连用3-5天,主要医治副猪嗜血杆菌。
3、呼氟奇安也可用呼氟奇安0.1mI/kg体重,给患猪肌注医治,一天1次,用药量可根据患猪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增减。
4、副猪(A+B)对于发病症状较重,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引发的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的情形下,可用副猪(A+B)适量与免疫肽或咳喘双效适量搭配,给病猪混饲服用。
5、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对于显现副猪嗜血杆菌病继发感染的病猪,医治可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100g/200kg饲料,给病猪混饲服用,也可取适量混饮服用,每天1次,连用5-7天。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类健康的疾病。
它由称为猪副嗜血杆菌的细菌引起,可以导致猪群的大规模感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1. 病因:猪副嗜血杆菌(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嗜血杆菌科。
它通常存在于猪的口腔、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可以通过鼻腔、口腔溅射或浸泡的方式进行传播。
另外,猪副嗜血杆菌还可以通过感染后代的方式传播至下一代猪。
疫苗对此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细菌是感染猪群的主要途径。
2. 临床表现: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猪的体外分泌物,如唾液、鼻液、尿液和粪便来传播。
当猪出现疾病时,常会出现病程急、高热、食欲不振、腹泻、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患病猪出现感染症状时,可能会出现眼睑肿胀、全身淤血、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
3.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猪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另外,减少猪的感染机会,阻止疾病的蔓延。
3.2. 重视采食卫生:饲喂猪的食物应该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储存,以避免受到病菌的污染。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猪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时,及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猪群造成的伤害。
3.4. 疫苗接种:对于有疫情的地区或受威胁的猪群,及时接种相应的猪副嗜血杆菌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4. 总结: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场应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和采食卫生,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防止猪副嗜血杆菌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意识到该病的危害,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它的传播。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病对养殖业的影响,保障猪群的健康。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别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格拉泽氏病等,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吧!发生症状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传播途径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猪副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
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
预防措施1、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天。
2、加强管理: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治疗方法1、重症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0.2毫升/千克,每早肌注1次,连用5~7天。
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0毫克/千克,每晚肌注1次,连用5~7天。
3、土霉素纯原粉: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毫克/千克,每日1次,连用5~7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控措施
动物诊所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嗜血杆菌病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以关节炎、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性病变的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危害2~8周龄的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疫病之一。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10月到次年3月发病较多,可感染不同阶段的猪群,一般在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比较容易发病,成年猪感染后一般无症状。
多继发于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一般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通常在10%~15%,疫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主要通过污染物、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经消化道以及破损的皮肤传播。
本病菌是猪体内的常在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群的咽喉、鼻腔等上呼吸道黏膜上。
当猪抵抗力下降或发生应激反应时,潜伏感染的细菌就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导致本病发生。
二、临床症状1.急性型。
急性型病例往往发生在体况良好的仔猪群,患病猪初期皮肤潮红,病情严重的猪呈现酱红色;可见黏膜发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鼻孔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关节肿胀发炎,共济失调,有的病猪四肢呈现划水样神经症状,一般在发病2~3天后死亡。
2.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多发生于保育阶段的生猪,患病猪被毛粗乱,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并伴有轻微的咳嗽症状,四肢无力或跛行,末梢发绀,生长发育不良,通常经过两周左右因严重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病猪预后不良而成僵猪。
三、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不好,预防应采用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在猪场饲养生产过程中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
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在饲养管理上尽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在疫苗接种和投药时尽量避免猪受到惊吓。
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表现:急性病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常见后肢关节肿大,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猪群经常伴随其他呼吸道病原如:支原体肺炎、PRRS、PCV-2、猪流感、伪狂犬病等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会加大,会加剧生产中保育舍的PMWS(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在国内副猪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很少有报道,但从报道的只少数药物有敏感性,如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替米考星等。
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1)抗生素治疗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暴发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上述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隔4~8h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他猪进行预防。
(2)该病的治疗效果不好,所以在猪场生产中,重在于预防。
由于该病通常伴有支原体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科学的药物组合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建议如在仔猪断奶前3天到断奶后10天饲料中按每吨饲料添加氟甲砜霉素60克(原粉计算)+强力霉素300克;或支原净125克+氟甲砜霉素50克。
(3)免疫:有条件的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进行免疫。
母猪: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
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可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在其发病前10-14天内进行首免,最好一免后过15天再重复免疫一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天以上间隔。
(4)消除应激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Ⅱ在猪群中的传播。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
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
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多呈苍白,耳梢发紫(樱桃红),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与仔猪水肿病很相似,临床中应注意区分,以免造成误诊。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贫血、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感染母猪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颤抖等亚临床症状。
这也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
三、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简称六炎)。
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且浑浊,有时肺脏发生粘连、肿胀、出血、淤血。
四、诊断确诊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
有条件可做细菌分离鉴定。
鉴别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形态上极其相似。
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不能使用间接血凝实验进行鉴别。
但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发病表现为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和死亡率较高。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治疗则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不稳定等严重症状,常伴有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迅速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进展较快,常在数小时至几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等。
3. 死亡率较高: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严重,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高热、寒战、中毒症状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分离和培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确诊,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3. 影像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出现多种器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心脏炎症等,可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早期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2. 支持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疗、抗休克等。
3. 外科干预: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如合并脓胸、脓尿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副猪嗜血杆菌病
7、流行特点
以30-60KG的仔猪和架子猪的 感受性较多,成年多呈隐性 感染或仅见轻微的临床症状。
肥育猪耳朵、臀部皮肤发绀
五 、临床症状
1、本病多继发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 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 毒、猪肺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
体感染,或与这些病原体混合感染。
在流行初期多见后躯软弱,两后肢交叉 或并在一起支撑,难以站立甚至后躯麻 痹,站立不稳,跛行,共济失调,后期 有的呈犬坐姿势。呼吸急促,可听到喘 息声,人为驱赶或触诊尖叫。
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
6、生长猪表现为发热、 轻微的脑膜脑炎、关节 炎、跛行、肺炎、心包 炎、腹膜炎、咳嗽。
7、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左 右,精神沉郁,身体颤抖,呼吸困 难,全身淤血,皮肤发绀,反应迟 钝,咳嗽,呼吸困难,共济失调, 肌肉震颤、麻痹和惊厥。关节肿胀, 跛行,斜卧,虚弱,继而因窒息和 心衰死亡。急性感染后的母猪可发 生流产。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 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 5~7d。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 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 次,连用5~7d。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 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 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 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 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 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 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 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 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 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可疑病猪应当进行隔离饲养 维持一个足够的适应期,因为 潜伏有HP.S的猪有可能引起 全群发病.应及时给予治疗, 以减少对该病的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 饲料保证营养,增加机体抗 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副嗜血杆菌病
Haemophilus Suis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到综合症。
一、病原
副嗜血杆菌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镜下本菌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及丝状菌体。
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
美蓝染色呈两极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PH7.6-7.8。
初次分离培养时供给5%-10%CO2可促进生长。
本菌生长时需要X因子和V因子。
血液培养基上该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
本菌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型,天然存在各种血清型,有15种血清型,4、5和13型常见。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可将61个菌株分为29个型。
但各型毒力差别很大,某些血清型致病力较强。
本菌已在猪群中存在,时而侵入猪群中,可能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分钟被杀灭,4℃存活7-10天。
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本菌对阿莫西林、泰农、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仔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多易发病。
2、传染源:患病或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传染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
4流行特点:在一个猪群中,副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霉形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关,其中有繁殖呼吸道综合症(PRRS)病毒、猪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
副嗜猪血杆菌与霉形体混感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Kobayashi等,1996)。
应引起注意。
三、临床症状
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人工接种试验潜伏期2-5天,一般几天内发病,出现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有的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胀、疼痛、起立困难(图29-1),一侧性跛行。
驱赶时患猪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患猪逐渐消瘦,被毛粗糙,起立采食或饮水时频频咳嗽,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吞入胃内,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并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腹式呼吸,而且呼吸频率加快,心律加快,节律不齐,可视粘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死亡。
如出现急性败血病时,不出现典型浆膜炎时而发生急性休克肺死亡,剖检为急性肺水肿。
四、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如下颌淋病、股前淋病(图29-2)、胸前淋病(图29-3)、肺门淋病、胃门淋病、肝门淋巴,切面颜色一致为灰白色。
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
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图29-4)、肋胸膜(图29-5)、心包膜(图29-6)、脾(图29-7)、肝与腹膜、肠(图29-8)、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亦有条索状纤维素性膜。
一般情况下肺和心包的纤维素性炎同时存在。
组织学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为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图29-9、图29-10)。
五、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尸体剖检为基础,以细菌培养做诊断是必要的。
但细
菌培养往往不易成功。
因嗜血杆菌非常娇嫩,在采集的病料中可能出现其他杂菌,培养基难以满足猪副嗜血杆菌生长的营养需要。
培养分离本菌成功技术之一,采病料必需要采浆膜表面的物质或渗出的脑脊液及心血。
同时做血清型鉴别。
鉴别诊断首先与链球菌、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败血性疾病相区别。
同时还应与3-10周龄患霉形体多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相区别,因为与猪副嗜血杆菌有相似病变。
所以只有确认了其他病毒和细菌病原之后,才能认清副猪嗜血杆菌在支气管肺炎的作用。
这些病原体可能做为多因子在疾病的发病全过程中起作用。
六、防治
(一)治疗原则
本病多为群发,在治疗时应全群投药,如应用针剂时,应按疗程用药。
推荐以下药物:
1、泰安:由泰勒霉素+磺胺+增效剂研制成功,产生8-20倍强力协同杀菌作用,吸收迅速,药效持久,水溶性好,可饮水和拌料使用。
2、抗喘灵:多种中药配制而成,清肺平喘,化痰止咳,减少应激,有效杀灭呼吸道病原体。
使用方法:250克加入50千克饲料中,连用3-5天。
预防:250克加入饲料100千克连用3-5天。
3、病菌消:是最新喹诺酮类抗菌素复合剂。
其特点安全性高,不产生抗药性,无毒,用法与用量:按1:1000拌料,连用3-5天。
4、利康宁:强力抗菌,消除肾肿解毒,水溶性好,安全范围大,可长期使用。
100克溶于100千克水中,自由饮用,连用3-5天。
(二)预防与免疫
因猪副嗜血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尚不充分,由各种菌株致病力和血清型的不同,以及对保护性抗原和毒素因子还缺乏了解,不可能有一种灭活疫苗同时对猪所有的致病菌株产生交叉免疫力。
疫苗: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可以保护血清4、5和血清1、6型。
氢氧化铝佐剂2ml。
注射部位:颈部肌肉注射,剂量:各种体重年龄的猪均为2ml10天再用同样剂量进行二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