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四(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1课时 能力提升 含解析

1、(2018·长春模拟)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解析:选 D.据题中“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等信息可判断内阁对君权是有一定制约作用,故选D项.2、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信任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权力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权力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解析:选C.题干“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说明内阁权力上升原因在于取得票拟谕旨权力,故选C项.3、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材料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皇权专制强化结果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解析:选 B.明代内阁是非法定决策结构,内阁大臣权力依附于皇权,因此材料现象实际上是皇权专制强化结果,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权力膨胀,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内阁首辅参与决策,但最终决策权仍然由皇帝掌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权力制衡关系,也不能说明被打破,故D项错误.4、(2018·茂名调研)清朝前期君主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但同时也明确规定:这些王公须在京城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规定主要目是()A、方便满洲贵族参政议政B、消除君主制潜在威胁C、尊重少数民族原有传统D、减少清政府财政开支解析:选 B.题干材料表明对于开国功臣表面上给予优厚待遇,实则是怕他们威胁到君主地位,所以一切由国家统一管理,故B项正确.5、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解析:选D.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 项正确.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据材料“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可知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可知内阁作为皇帝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6、(2018·开封模拟)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管理B、中央集权加强C、专制主义削弱D、地缘政治特点解析:选A.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管理,故选A项.7、(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基本国策,其目是要用儒家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材料二《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内容大为增加.——《从〈大明律〉制定看朱元璋法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治国思想相同之处.解析(1)第一小问治国之策,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从吸取历史教训、统治目及特点角度说明.(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内容角度分析不同;第二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从本质角度归纳.答案(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个人品质.(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相同:施仁政,重法典.(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商丘高三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选 C.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膨大是“君主专制自然趋势”,与朱元璋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膨大是“君主专制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加强,没有涉及官僚政治体制终结,故D项错误.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专权解析:选 B.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内侍机构,分权与制约平衡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对立”相符,故选B项;内阁不会缓和国家阶级对立,更不会有效限制君主专权,C、D项错误.3、(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选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表明内阁学士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4、(2018·孝感统考)明朝宦官专权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解析:选 B.据题干并结合明代宦官制度相关内容可知,明代宦官权力来自皇帝宠信,因而宦官专权体现出了皇权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B项.5、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解析:选D.明朝内阁并非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是中央机构运转,未提及地方权力,故B项错误;明神宗以中央机构互相牵制以达到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明神宗期望中央机构改革以加强皇权,却使“部权尽归内阁”,故D项正确.6、(2018·滨州期中)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对户籍政策进行了变革,通过“客籍”“商籍”“卫籍”等户籍形式设置而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人户占籍,进而解决流动人口科举考试资格问题.明朝户籍政策调整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B、君主专制强化C、阶级矛盾尖锐D、考试内容变更解析:选 A.明朝中国户籍形式多样性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7、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目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解析:选 B.题干中“南北兼顾”科举取士办法,实际上是为了均衡南北政治势力,故选B项.明朝实行“南北兼顾”科举取士办法,照顾了南方民众利益,故A项错误;科举取士并不能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只是表面现象,实质还是为了均衡南北政治势力,故D项错误.8、(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过问;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A、对平民保护形同虚设B、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威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解析:选 D.材料中主要强调是对权势家族法律规定,并未涉及对平民保护信息,故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加强君主权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规定可得出其并不享有种种特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权势家族各种规定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9、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权力解析:选 D.材料“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不能说明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内侍机构,故B项错误;即使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下属机构,也不是题目选项中“内阁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材料“专命内阁条旨”表明内阁参与国事决策,故D项正确.10、(2018·佛山模拟)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这说明()A、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B、分封制解除了边患导致了内忧C、分封制仍然威胁皇权D、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没有影响解析:选C.题干材料“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说明分封制仍然威胁皇权,故选C项.11、(2018·成都模拟)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造碑运动不能对镇压民间叛乱有实质性作用,故A项错误;清朝遵循汉族军礼对文人广泛从军不会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遵循汉族军礼,不能代表整个传统礼仪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中地方造碑运动响应了中央号召,体现了地方对中央认同,故D项正确.12、“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一些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其仅具有皇帝顾问职能,故B项错误;军机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沧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书·文帝纪》写道:“二千石(指郡太守)遣都吏(即督邮)循行,不称者督之.”《后汉书·卓茂传》写道:“平帝时,天下大蝗……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出自案行,见乃服焉.”李贤注:“《汉书》曰:‘郡监县有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也.”《晋书·隐逸传·陶潜》写道:“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材料二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违法事件.清朝还以皇帝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摘编自马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汉晋督邮制.(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历史作用.解析(1)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分别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督邮制.(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从机构、职权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所学得出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为后来社会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答案(1)评述:督邮是汉代到魏晋时期各郡重要属吏;当时把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督邮设立,一方面有利于郡守了解下情,督促地方恪尽职守;另一方面由于督邮位卑权重,往往容易凌驾于地方官吏之上,出现弄权现象.(2)发展: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违法事件;颁布《钦定合规》,完善监察法规.作用: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为后来社会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14、(2018·黄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51名贡生清一色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大臣在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学子,按照其所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解析首先选择一个角度,确定明确主题,然后选择合适史实加以论证.如选择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君主专制特征,从科考主考官选定、科考案最终裁定等方面分析,论证科考事件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独断性和随意性.如选择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影响,从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来论证科考案中偶然现象必然性.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君主专制特征.(1)科考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充分体现了皇帝意志.(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4)朱元璋亲自选定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选拔结果是公正,可是出于“稳定”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独断性和随意性.示例二: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影响.(1)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加强.(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3)南方文化教育发展,反映在科考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优势不断在扩大.(4)按照以往科考结果和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文化教育事业进步,需要有相当大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影响.(还可以选择下列角度:①“南北榜”制度是科举制一大变革,更能体现科举考试公平性.②围绕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一系列事件,印证了古代中国大臣“伴君如伴虎”感慨.③科举考试成绩与文化教育水平是相统一.④北方落榜考生行为本身反映了他们所受教育失败.等等)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提升版)(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提升版)(含解析)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选择题1.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法国共和政体B.美国民主共和制C.英国君主立宪制D.德国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详解】2.对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总统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众议院的批准,然后方可生效B.总统及其内阁不向国会负责C.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D.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然后方可生效,而不是得到众议院的批准,故A错误,符合题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向国会负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有权提名政府高级官员,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总统的权力与国会的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的角度出发,注意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不同点,即可找出错误选项。

3.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

这一修正案A.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4.1787年9月17日,美国实现了由“头脑听从四肢指挥”向“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转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美国由邦联制走向联邦制②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③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④“四肢”指美国的州政府,“头脑”指美国的联邦政府⑤“四肢”指联邦政府,“头脑”指美国总统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二十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二十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四(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大师是( ) A.莫扎特 B.德彪西C.贝多芬 D.舒伯特解析:选C 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2.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音乐是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人类的命运、神与大自然、对自由的期望以及善与恶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该音乐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的深刻思想”“对自由的期望”等关键信息可知,题干所指音乐偏重于情感和个人心理刻画,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故选A。

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出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解析:选B 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这与当时各国面临的不同的社会问题相关。

4. 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歌手“猫王”普莱斯利受到欧美国家青少年的广泛欢迎,这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 )A.精神颓废,严重脱离现实B.对未来社会发展极度失望C.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D.勇于进取,富于创新精神解析:选C 二次大战后,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故选C项。

5.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怀。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音乐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强烈的民族意识 B.崇尚民主和自由C.反对封建专制 D.要求个性解放解析:选A 威尔第的《茶花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是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对于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起到很大作用,故选A项。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B.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C.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表达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A【答案】2.下表中内容为不同著述对太平军作战情况的叙述。

据此可以推知,太平军A.已开始仿造洋枪洋炮B.军事进攻中节节胜利C.装备并使用新式枪炮D.始终以洋枪队为劲敌【答案】C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这说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兴起壮大,故B正确;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不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的关键数据信息,学生应该发现“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壮大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影响是长久的。

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每周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每周一测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每周一测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

华盛顿的戏称主要是针对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乏控制D.美国人民享有高度的民主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理念。

下列选项中符合①②③应填内容顺序的是A.行政、司法、立法B.立法、司法、行政C.司法、立法、行政D.行政、立法、司法3.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①中央集权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④专制主义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

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

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地方各州仍有很大的自治权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6.法国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民众缺乏参政热情B.民主较专制力量优势薄弱C.宪法是双方妥协的产物D.党派斗争左右政体的选择7.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题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 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正式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鼓浪屿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汇集。

其迷人的景色以及独特的风情,吸引游客登岛观光游览。

这表明()A. 文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B. 自然中不存在文化C.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D. 人们参与文化活动就是为了享用文化解析:选C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凝聚着人类精神活动的优秀成果,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C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化,A、B两项错误;人们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可以创造、发展文化,也可以获得、享用文化,D项表述不妥。

2•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里的“文化”是指()①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指高深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及过硬的本领④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A. ①②B.①④C.②③ D .③④解析:选B材料中的文化特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种形式,①④说法正确;②“一切活动”、“创造的物质成果”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物质是有严格的界限区分的;③属于文化的范围,但是不能完全概括文化的内涵,范围太小。

3•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 工匠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 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解析:选C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强调的是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后强化演练.右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 ).抑制.禁止.放任.鼓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官僚占有大量土地.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解析:题目中的、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答案:.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解析: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

答案:.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辽夏经常攻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入不敷出解析:首先项是军事方面,排除。

、两项虽然属于经济方面,符合题干要求,但是都属于表现得某一方面,不符合“根源”的限定,由于项,才出现了、、三项的表现,所以项是根源。

答案:.某同学在学习十一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辽.西夏.金.元解析: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答案:.《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北宋冗官,吏治腐败.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混战不休,农民破产.佛教寺院强占民田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山西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四质量评估试题·历史(运城)·试题

山西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四质量评估试题·历史(运城)·试题

(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对应哪些军事行动? 反法西斯国家取得②③胜利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4 分)
(3)材料三中“伟大的胜利”是指什么? 如何理解“伟大”的含义? (3 分)
18.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政府不断进行政策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 1933 年 5 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 1936 年止,政府大约 支出 30 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 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 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二 1958 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 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 年签署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 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 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 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 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 年至 1960 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 8.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要办一期板报,设计了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
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下面最符合宣传材料内容
的标题是
A.%人文主义时代的到来
家,开辟土耳其的现代化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九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8 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

(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 党的创立时期。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 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 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国民 革命高潮。
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 动派
国共对峙
斗争形式是“围剿”与反 “围剿”,因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国共关系开始由 对峙走向合作
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
抗日
国共第二次
中日民族矛盾 联手抗日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
战争
合作
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同
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美帝国主义
国共两党由 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归类比较 比较近代几次重要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比较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内因
农民阶级的局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的局限
年轻的共产党不
限性;无科学
软弱、妥协,
性;无科学的理
成熟;主要领导
的理论作指导;
脱离人民群众,
论作指导;无先
人犯了右倾机会
无先进的阶级
反帝反封建不
进的阶级领导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解析 答案
高分策略指导 ——表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表述型选择题包括肯定型选择题和否定型选择题。肯定型选择题题 干中常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在”“反 映出”等提示语。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 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性词语,如“错 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 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史实的 能力。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四(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 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故选D项。

2.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

”据此可知当时 ( )A.程朱理学抛弃了孔孟传统B.孔孟思想日益衰落C.存在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D.程朱理学受到批判解析:选D 颜元认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说明其认为程朱理学有违背孔孟传统之处,这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故D项正确。

3.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

《焚书》的命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选A 根据“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等信息分析,可以推断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这就是对儒家思想发出了大胆的挑战。

故A项正确。

4.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

据此可知,黄宗羲 ( ) A.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解析:选 C 根据题干信息“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有乱无治”,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发展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

5.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四部分 专题十一 第2课时 能力提升 Word版含解析

1.(2018·大庆模拟)《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

”这一规定()A.使遗嘱成为唯一继承方式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C.构建了罗马的法制社会D.保护了监护人的利益解析:选B。

罗马法中关于死者身后财产的规定体现了私法精神,保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规定了死者未立遗嘱时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故A项错误;罗马的法制社会并非由某一法律条文所构建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监护人的权益,故D项错误。

2.(2018·武汉部分学校调研)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B.限制原告的权利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D.维护被告的利益解析:选A。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体现了对乙辩护权的尊重,说明了罗马法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护,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限制原告的权利,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原告被告是否平等,故C项错误;“维护被告的利益”不是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

3.(2018·绵阳模拟)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

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品贸易的发展()A.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的关键B.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D.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解析:选C。

据题干,随着罗马帝国商品贸易的发展,罗马法适用的范围越来越扩大,故C项正确;商品贸易的发展与罗马共和国体制的维系之间无必然关系,故A项错误;商品贸易的发展对罗马贵族垄断政权构成了冲击而不是保障,故B项错误;商品贸易的发展与罗马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无必然的关系,故D项错误。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能力提升(十)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能提高科学文化修养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 ①③正确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符合题意。

②说法过于绝对。

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2.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解析:选D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A项错误;B项否认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C项否认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从传统道德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可以看出D项符合题意。

3.文化既有“魂”又有“体”。

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

“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

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②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③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选D ①错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错误,应该是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旋律。

③④有利于强魂健体,故选D项。

近年来,浙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浙江精神,倡导“最美现象”,积极践行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能力提升(四)一、选择题1.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

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

这表明(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解析:选B A、C两项错误,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两面性。

D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

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解析:选A 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D两项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不仅判断错误,而且其“永恒不变”是错误的。

B项观点也不正确,扩充其内涵并不意味着“否定其民族性”。

D项中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说法不科学。

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4.短短一二十年间,网络的普及就让汉字陷入窘境。

2019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

2019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

课题能力提升(七)一、选择题1.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

这是因为 (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解析:选 D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B 两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我们重视汉字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项正确。

2.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

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

这表明雷锋精神(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A.①④B.②④C.①③ D.②③解析:选C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不同,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不为材料所反映;④错误。

3.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这一古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团结统一精神 B.爱好和平精神C.勤劳勇敢精神 D.自强不息精神解析:选D 古训强调一个人在贫寒中生生不息的追求,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今天,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C.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D.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故选A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五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五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课题能力提升(五)一、选择题1.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出了真情实感,转出了踏实求真,改出了清新朴实,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源于文化创作者的努力C.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走、转、改D.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解析:选A “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选A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错误。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C 项错误。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D项错误。

2.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解析:选C 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形态,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选C项。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运用最新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

该片在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屡创票房新高。

《捉妖记》的成功原因在于( )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解析:选A 《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①②正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立足实践,③错误;科学技术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九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九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题能力提升(九)一、选择题1 •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

实现“文化梦”需要()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A. ①②B.②③C.①④ D .③④解析:选B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选①。

实现“文化梦”,既需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故选②③。

西方文化有些是糟粕,不选④。

2. 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全面吸收西方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A. ①② B .③④C.①③ D .②④解析:选D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说法错误;③中“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说法错误;②④均有利于“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符合题目要求。

3. 目前,就各地纷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事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人们发自内心地想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跟风赶潮,盲目行动。

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自觉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纯正性②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要改造或剔除③优秀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与传承④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A. ①④ B .②③C.①② D .③④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自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错误;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一分为二,②③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应选;文化自觉尚未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④错误。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在于()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 ①② B .②③C.①④ D .③④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②③应选。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题能力提升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题能力提升(三)一、选择题1.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

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贸活动和经济,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留下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茶马古道申遗步伐。

通过茶马古道申遗我们可以( )①深入研究中国商业贸易演进历史②理解文化传播对文化发展的意义③赋予古代文化遗址以经济价值④恢复遗址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茶马古道属于商业贸易遗址,因此通过它可以研究商业贸易发展历史,①正确;茶马古道既是商道也是文化传播之路,②正确;③违背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错误;④夸大了申请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2.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上,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同一场节目中交叉上演,在德国观众中引起极大共鸣。

通过同一时代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的对比,人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

中国昆曲《牡丹亭》与西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具有相通之处(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是基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③是基于它们都有民族特色与自己的精粹④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的昆曲与西方的歌剧各具特色又有相通之处,体现了①④;②③不是不同文化有相通之处的正确原因。

3.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为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精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

中国民歌是( )A.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展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D.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解析:选C 中国民歌是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发挥着独特作用,C项正确;中国民歌并非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误;B项夸大了中国民歌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作用,错误;D 项夸大了中国民歌的作用,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能力提升(四)一、选择题1.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

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

这表明(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解析:选B A、C两项错误,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两面性。

D项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

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解析:选A 古人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D两项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尊老爱幼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项不仅判断错误,而且其“永恒不变”是错误的。

B项观点也不正确,扩充其内涵并不意味着“否定其民族性”。

D项中的“内涵只有不断变化”说法不科学。

C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4.短短一二十年间,网络的普及就让汉字陷入窘境。

国人大多是提笔忘字,传统书法日渐式微。

我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在功利化的竞争环境下,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是门庭冷落。

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继承②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共同发展③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④现代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书法艺术消失A.③④B.①④C.②③ D.①②解析:选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材料强调要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保护,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④说法明显错误。

故选D项。

5.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废。

现在的黄鹤楼是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于1985年复建落成的,但更高大雄伟。

为便于观众参观游览,古色古香的黄鹤楼装配了现代化的电梯,这引起了一部分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反对。

他们认为,装了电梯的“名楼”是一种假古董,没必要重建。

“名楼”重建( )①丰富了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②是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③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审美心理④既要注重保持原貌,又应当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名楼”重建是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既要注重保持原貌,又应当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名楼”重建并没有丰富传统建筑内涵,排除;③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排除。

故选C项。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A项不选;传统文化消除人们认识差异,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C项不选;文化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实践,不能简单描述为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所以D项不选。

7.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

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这两种观点(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解析:选C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①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8.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告诉我们(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解析:选C “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体现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体现文化的发展。

因此,托尔斯泰的话表明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C项;A项中“洋为中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错误。

9.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新思路,“脑洞大开”,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

这一做法( )①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②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④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 旅游景区推出新的旅游纪念品,使传统文化通过新的旅游纪念品这一载体来传承,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①③符合题意;旅游纪念品并没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内容,舍去②;材料中的做法也没有否定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不选;故答案选A项。

10.“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

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选B A项是对题目的同义重复;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

11.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

这说明(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②符合题意。

同时,真正爱书的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③符合题意。

①观点错误。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④观点错误。

12.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 )A.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C.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选C 漫画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只是继承,缺乏发展创新,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3.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

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

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来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检索教材知识。

首先,应挖掘春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春节是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之一;其次应从“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想到传统文化的两个特征;最后,根据春节命运的变迁,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14.在“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材料一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

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来自希腊的乔治·左霍普洛斯先生说:“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

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

”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对外文化交流等知识。

第(1)问,首先明确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是把继承保护当作一成不变,把文化发展当作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毁灭;然后结合友好国际人士的观点在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文化毁灭论的实质,阐述发展对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义。

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明确在西方国家只能听到关于西藏的负面信息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目的是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做法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让世界了解西藏真实情况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