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答案 B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答案 C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

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巩固提升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17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17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解析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地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物质在群落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单向流动的。

答案 D2.在碳循环中,CO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①光合作用②细胞呼吸③分解作用④燃烧作用⑤化能合成作用⑥蒸腾作用A.①③④B.①⑤C.②③④D.①⑤⑥解析无机环境中的CO2绝大部分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则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答案 B3.(2014·广州调研)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能代表X、Y、Z三种生物的组合是(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到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

所以生物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

答案 C4.(2013·南京调研)碳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最主要部分,下图是碳循环过程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①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主要是控制该过程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③过程,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①②③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循环转移、利用和释放解析①②③过程中,物质能够不断地循环转移,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 D5. (2012·西安质检)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所以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 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 (填“增强”“不变”
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填“生产
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不能 (填
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 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 A 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 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 故 B 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 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 C 正确、D 错误。
8.下列关于各生物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所以可以没有分解者 D.从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 般都含有消费者
“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图中涉及鹰的食物链有 4 条:植物→兔→鹰、植物 →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鹰占第三和第 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它们 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2)寄 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会直接影响鼠 的数量,因此鼬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大量减少,从 而使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故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分解植物 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 物利用的是光能。
解析: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遗物会 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D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

他们共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

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特征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大多反自己的巢筑在树杈或树洞里 D.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3.森林是绝大多数动物的生存场所,而且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特别多的种类生活方式是()A.群体穴居 B.挖洞穴居 C.树栖攀援 D.筑巢地面4.下列与草原生态系统生活不相适应的生物特点是( )A.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 B.具有挖洞的习性C.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 D.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5.随降水量的变化,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也常常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6.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7.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紫菜、地衣 B.木耳、团藻、白菜C.衣藻、小麦、醋酸菌 D.海带、苹果树、酵母菌8.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二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兔→狼→细菌 B.阳光→草→兔→狼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D.昆虫→蛇→鹰10.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食物关系图。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2020版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共11套55页】

2020版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共11套55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第5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高。

北极苔原温度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高于北极苔原。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光属于物理信息。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某地红树林的食物网见图,据图可知不正确的是( )A.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B.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共有3个营养级D.过度捕捞鱼会影响鸟类的数量【解析】据图可知,水生植物是大部分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所以是主要生产者,另外浮游植物也属于生产者,A项正确;图示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B项正确;同一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不同,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中最多有4个环节(营养级),C项错误;鱼是鸟类的食物,过度捕捞鱼会使鸟的食物减少,进而影响鸟类的数量,D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蚯蚓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病毒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太阳能虽然来源于地球之外,但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A项错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项正确;蚯蚓是需氧型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项错误;病毒是异养型生物,营寄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项错误。

【答案】 B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消费者都是动物A.②B.②③C.③④ D.②⑤【解析】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①错。

凡是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消费者以现成有机物为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动物如果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就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④错。

有些植物也是生产者,如食虫植物,又能扮演消费者角色,⑤错。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2.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 .该图中的C 所具有的能量为B 的10%~20%C .该图中的A 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 +D[答案] D[解析] ⎦⎥⎥⎥⎥⎤光能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确定A 为生产者,则B 、C 、D 为消费者A 所固定的能量除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A 所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B +C +D →C 项正确,D 项错误 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答案] D[解析]①是流入消费者的能量而非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只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其余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通过分解者的呼吸散失的较多。

草→兔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兔同化量比草同化量表示。

4.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答案] D[解析]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能量为x,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10×10+(a-x)×10=y,即y=10a+90x。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随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随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结构1.判断正误.(1)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等生物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3)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由三个营养级所构成的食物链.( )(5)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6)分解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7)食物网比食物链更为复杂,所以更容易受到破坏.( )解析:(1)题中概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2)异养型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3)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存在,在生物成分中必须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4)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是顶级消费者.(5)食物网中的生物有的不具有直接的营养关系,有的具有竞争关系.(6)食物链是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所以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7)如果某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其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被其他生物取代,所以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答案:(1)√(2)×(3)×(4)×(5)×(6)×(7)×2.(2019年长春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解析:有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某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而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答案:A3.(2019年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上.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昆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答案:C4.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答案:C5.(2019年湖南衡阳检测)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物种C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白杨树→B→I,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A错误;物种C和苔类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物种A还可以以物种C、D、F、G为食,因此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C正确;该食物链简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答案:C6.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2)图中有__________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蛇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光、CO2、H2O、N2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据营养级.(3)细菌多数属于分解者,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蛇在此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5)初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为小型肉食性动物.答案:(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五(5)螳螂温馨提示:为了巩固和提升所学内容,请完成课时作业14。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展开,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加深对稳定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湖泊等),分析其稳定性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并撰写分析报告。

3.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态瓶实验,模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生物种群的变化及生态系统的响应。

4. 环保实践: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说明建议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课后问题,并在报告中体现出对生态稳定性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部分:选择的生态系统应具有代表性,分析报告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分析、相关生物种群的变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内容。

3. 实验操作部分:学生应按照教师指导,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 环保实践部分:学生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环保建议,并说明预期的环保效果。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1. 理论学习部分:评价学生对生态稳定性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部分:评价学生对所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的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3. 实验操作部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数据是否准确。

4. 环保实践部分:评价学生提出的环保建议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的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C.同一种动物在食物网中可占据不同的营养级D.同一种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3.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 )[解析]生产者包括植物、蓝藻和化能自养型细菌,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等,而细菌中既有生产者、分解者,又有消费者.据图仔细分析比较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可推知A正确.4.动物生态学家对某林区周边区域四种经济动物(M、N、O、P)进行了调查,所得结果如下:这四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中M的种群密度最小,且各物种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处于最高营养级.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A.动物的营养级一定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B.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C.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止一种D.M动物一定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动物的营养级一般与种群密度呈反比例关系,但是在食物网中不一定,因为有的生物以多种生物为食,A错误;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四种动物的种间关系不止一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C正确;由于N、P处于同一营养级,M动物有可能处于第四营养级,D错误.5.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C )被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鹰√√A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第三、四两个营养级[解析]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该食物网如图: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故C错误.6.(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C )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 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7.(海南生物)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B ) 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解析]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或分解者.小球藻属于自养型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故选B.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C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水暖”体现温度和水,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竹”“桃花”等体现生产者,“鸭”“河豚”体现消费者;没有体现出分解者.9.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D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题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0.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D )A.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寄生C.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小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解析]蘑菇为真菌,依靠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A正确;兔与人竞争植物,兔又被人捕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B正确;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影响很小,而捕食者对被捕食者数量影响较大,C正确;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D 错误.11.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业丰收景象.这句词中隐含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 C )A.蛇→蛙→鹰B.稻→蛇→鹰C.稻→害虫→蛙D.害虫→蛙→蛇→细菌[解析]据题干“稻花”说明生产者是水稻,“蛙声”说明青蛙为消费者,捕捉害虫,C 正确.12.(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下段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每种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图所示.已知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且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B.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该种生物的平均体重,生物量越大,该生物营养级越低,题中四种生物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他们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丙→乙→甲.其中丙处于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A错误;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丙的数量减少,丁因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多,甲因食物增多而数量增多,B正确;丁作为生产者,其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C错误;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丁的种群数量上升、丙的种群数量下降,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据图1回答:(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分解者__、C.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2)B主要是指_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__.(3)_D__和_B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D__、_A__(填字母).据图2回答:(5)该生态系统共有_8__条食物链.(6)鹰占有_4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__.(7)蛇和鹰的关系是_捕食和竞争__.(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增多__.(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食虫昆虫__,理由是_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__.[解析]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或老鼠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鹰的食物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14.(2019·河南漯河高二月考)图Ⅰ表示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Ⅱ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丁、戊、己__.戊与己的种间关系为_捕食和竞争__.(2)如果乙是生长在甲上的一种植食性动物蚜虫,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样方法__.(3)通过分析图Ⅱ,C点时该生物的年龄组成是_增长型__,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变化曲线是_S型__(填“J型”或“S型”).[解析](1)根据食物网可知,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丁、戊、己,由图中信息可知,戊与己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由于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则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3)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不断增加,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由于受到环境资源、天敌、传染病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1)某生物小组为验证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3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中加少许河泥,再在1、2、3号中加入相同数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金鱼,2、3号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皮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①2号和3主要说明_分解者_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②_1号和2号_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③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_温度、金鱼的数量、金鱼藻的数量__等.(2)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3__号锥形瓶相同.第二步:_4号锥形瓶进行遮光处理__.第三步:观察记录锥形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4号锥形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比3号锥形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__.[解析](1)明确实验中的几组对照:题干中设置了1、2、3号3个锥形瓶,这3个锥形瓶之间的对照关系分析如下:(2)①实验变量是依据实验目的设置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不同的变量.如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阳光为实验变量.②无关变量为除实验变量之外其他的变量,如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消费者的数目、生态瓶的大小等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无关变量处于适宜且相同的状态,以降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6.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生态系统__.(2)图中有_1__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分解者__,其主要作用是_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__.(4)蛇属于第_五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螳螂__.。

【新】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新】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8.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图中共含有 3 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 4 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 图中有 4 条食物链, 分别是: ①绿色植物→兔→鹰; ②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③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 →鹰;④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A 错误;在该食物网中, 鹰处于 3 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B 错 误;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 正确;若兔大量减少,植 物的数量随之增加,故而鹰也会增加,D 错误。 【答案】 C
【解析】 该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概念的区别。 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不同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 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与生 物群落的包容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题中的“它们”既包括朽木及其 周围的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也包括苔藓、 藻类等自养生物,蘑菇、白蚁、蠕虫、蜘蛛、鼠等异养生物,还有 长在朽木中的细菌等。“它们”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加 上与其相互作用的无机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答案】 C
课堂作业 (时间:20 分钟,满分 30 分)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生物圈 B.太平洋 C.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D.一棵银杏树
【答案】 D
2.图示生态缸中的生物都能存活的理由之一是它是一个微型 的( )
A.种群 C.生态系统 【答案】 C
B.群落 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能进行①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④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问题导引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呢?各成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下图中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组成成分及各组分间的关 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图中的浮萍、水草、团藻、栅藻等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中它们属于生产者,该成分中的主要生物是绿色植物, 其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草鱼、黑鱼、虾等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通过自身的代谢将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 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4)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分解 者,该成分的主要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活学活练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 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蓝藻、光合细菌,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消费 者包括绝大多数的动物,还包括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但有些动物不 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和真菌,还有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 包括细菌。 答案:C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19·西安铁一中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不属于无机环境B.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一块稻田也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恒定不变[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两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无机环境,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属于无机环境,A错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B 错误;一个池塘、一块稻田、一条河流都可以各自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不断发展变化,D错误.2.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C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解析]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在第二营养级上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可能处在不同的营养级上,但是生产者和植食性动物除外,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一定是第二营养级.动物中有消费者也有分解者,如蚯蚓.细菌中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4.(2019·广西桂林中学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D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元素,一方面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更重要的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因此,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5.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仔细分析后回答:(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__.(2)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_捕食__,食虫鸟和食虫昆虫的关系是_捕食和竞争__.(3)在该食物网中,蛇共占有哪几个营养级_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__.(4)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__.(5)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生产者和分解者__.。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新必修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新必修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时作业-------------------------------- [强化训稣]------------------------------------------ 8一、选择题1.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B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A. ②①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

反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就越容易维持。

2. (2017 •珠海一中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一定高B. —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利用,逐级递减的[解析]A错误: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越弱;B正确: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D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一、选择题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 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属于群落结构的内容。

答案B2. (xx •广东)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 、鱼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 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 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 由于鲈鱼以鱼a 、鱼b 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 a 、鱼b 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 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 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 A 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 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 答案A 3.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分解者不参 与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B 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 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 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D 项错误。

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属于群落结构的内容。

答案 B2.(2013·广东)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故B 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故C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故D项错误。

答案 A3.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丙不属于食物链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答案 B4.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菟丝子是消费者;蜣螂是分解者;分解者也是异养生物。

答案 A5.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解析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由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6.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A突然减少,则D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解析 A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它是该食物网中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该食物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它的减少必然使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都减少。

答案 B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 A8.下面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②图中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生物群落除图示生物外,还应包括微生物和其他生物。

图中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①大麦→蝗虫→青蛙→蛇;②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③狗尾草→蝗虫→青蛙→蛇;④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

其中蛇处于第四和第五两个营养级。

青蛙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B9.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答案 B10.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答案 C11.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人的食物C.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 项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项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解析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答案 D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无机盐、水分等,生产者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另外还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病毒营寄生生活,寄生在生物的细胞内,属于消费者。

蚯蚓以腐烂的物质为食物,营腐生生活,属分解者。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随之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C.水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食物链的计数是先从生产者算起,此题有两个生产者,应有两个起点,到达最高营养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共3条;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依次类推,可得出水鸟、小鱼、淡水虾处在第三营养级;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甲壳类和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淡水虾因大鱼的捕食而减少;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水鸟主要以甲壳类生物为食,水藻的数量因甲壳类生物的减少而增多。

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捕食食物链,没有体现出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1)3(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3)增多减少减少(4)A (5)群落(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15.(2013·江苏)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解析 (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