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北京大学 林毅夫)

合集下载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课堂PPT)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课堂PPT)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个人故事 • 贫困的大量消除
• 给世界提供便宜的产品 •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力量 • 中国成为增量的大国
– 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7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否可以继续维 持高增长率?
• 对于中国而言:
– 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 每年需要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各新创800万个新岗位 – 为了补偿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
–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维持高速的增长即便他们社 会、经济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
– 为什么社会主义有优越性,但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 义经济却崩溃了?
– 要使中国增长持续下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
21
• 中国学者的世纪
– 外国主流经济学界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一再错误的预测,说明中国 的改革发展的许多现象不能用现有的主流理论来解释
– 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中国将会迎来经济学 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的来临。
• 中国企业家的舞台
– 有波动、有风险才有更大的机会 – 《财富》500强中大公司的分布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在世界经济中
•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以后 的100年人均 GDP的年平 均增长率为 1% 左右,20 世纪以来为2%左右
• 成功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可以高达 8%:
– 四小龙的例14
中国可以维持多久的高速增长?
• 中国可以再维持二、三十 年的平均9% 的增长率。 是否过于乐观?
11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的方式:
– 产品创新-新的不同的产品 – 流程创新-新的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
• 技术创新的机制:
– 研发 – 技术引进
12
发展阶段与创新的方式与机制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是由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所着‎,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别‎人对该书的评价中都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可是‎对我来说仍觉得有些难‎以理解,文章只是我浅‎拙的观点。

这本书‎以李约瑟之谜、东亚奇‎迹、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休克疗法等‎方面来讲述自生能力理‎论,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理论。

在李约瑟‎之谜这个问题上,林毅‎夫先生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他从科举制的角度‎探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儒家思想主要是‎对道德,行为,思想方‎面的深度探究,而科举‎制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主流‎思想,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这‎种感性认识对于西方那‎种崇尚理性认识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讲求思‎想上的追求,注重内心‎的修养,崇尚以形养神‎,而西方一直是以科学‎,自由为理想,这一点‎就与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等有关。

那么‎以实验和数字为主的科‎学就无法再中国古代有‎较大的发展。

由此,便‎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能那么辉煌但‎是却无法有近代科学的‎出现。

同时,度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科举制更是‎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性‎,也抑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那么这也是中国‎近代的衰落的原因之一‎。

因为经济的落后,中‎国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炸开,由此无数‎的不平等的条约,领土‎被瓜分,主权遭到破坏‎,往日的泱泱大国已变‎成侵略者眼中的大肥羊‎,等着仍人宰割。

在那‎个时候,中国GDP已‎由世界的30%降至5‎%,在此由盛转衰。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爱国志士为华夏名族的‎伟大复兴为之奋斗一生‎。

国富民强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提出的,经‎济才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先生认‎为经济的发展由要素,‎制度、产业结构和技术‎所决定,在经济学中,‎主要的要素有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产品‎呈现供给的刚性,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而非可以大幅度增‎加效能,制度也具有刚‎性,具有消极被动性,‎大多时候只能根据变化‎的现实,被动改变以适‎应现实,所以技术才是‎最关键。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A. 清政府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1.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经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贸易,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同时,在这一时期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 在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经济: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一是由中国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以后,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环。

从1914年到1918年,农户减少了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了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了4900多万亩。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课堂中国现代经济史ppt课件
24
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及应对策略
产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需加快产 业结构调整。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 域协调发展战略。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4/1/25
币制改革与金融统制
为稳定金融市场,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 ,实行法币政策,并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统制。
贸易统制与关税自主
3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实行贸易统制政策,加强了对 进出口贸易的管控,并努力争取关税自主,以保 护国内产业。
2024/1/25
13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困难与应对
2024/1/25
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对外 贸易发展
18
05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与转型
2024/1/25
19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政策调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对外开放政策
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22
06
当前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
2024/1/25
23
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影响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 界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 出口贸易造成压力。
2024/1/25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部分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 义政策,对中国商品加征 关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 。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
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汇 率波动、资本流动等对中 国经济带来挑战。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林毅夫第一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数据:1820年,中国GDP占全球的三分之一1840-1979年,中国GDP仅占全球的5%左右1979年,中国人均收入210美元,就是当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428美元,约为美国的9%1978-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9、9%,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16、3%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该经济发展战略由王健教授提出,主张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加工业务来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沿海地带,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在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该战略的具体措施为“大进大出”、“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方式与引进外资。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1978年中国农村约有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2010年减少到2688万。

2、改善了全球贫困人口的生活。

中国加入WTO,向国外输出大量质优价廉的生活必需品,改善了穷人的生活。

3、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1997年10月开始的东亚危机中,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通过大量采购,使东亚经济迅速恢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方案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存在发展论与崩溃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经济增长从生产函数的角度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生产要素、产业机构、技术与制度。

其中对实践操作意义最大的就是技术,其余三个因素事实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变迁的可能性与速度。

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

在自然资源(土地、原材料等)、劳动力、资本三大生产要素中,变动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资本。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资本积累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而有些国家只有10-15%。

但如果技术不进步,即使资本积累速度很快,但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也会不断下降,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低。

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阐发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特征。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允许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利益存在,但是要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高度以一套全社会能够认同和接受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准则妥善处理和协调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

公平正义也是“官”与“民”的共同追求。

对于政府及政法人员而言,它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为维护人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要摆脱、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应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为神圣职责。

对于公民、公民性的社会组织而言,它是一个现实的可期待权利,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当然,公民也是可以通过自助和自治的方式来实现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寻求公平正义。

…中共17大已经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第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

从此,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近代的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

伊壁鸠鲁则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把公平正义看作是人们彼此约定的产物。

近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曲折发展的历程,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外商企业的出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必备知识§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19世纪中期)1.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国内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

2.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表现: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耕”“织”分离);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纺”“织”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且日益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3.影响:(1)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推动了中国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陈独秀、李大钊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深化拓展】
一、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思想:面对新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动摇了 “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 经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外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军事: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随着第二次工 ①主要侵华方式:
签订《马》,大大
19世纪末
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
政治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 甲午中日战争
加深了中国半殖半 封程度;
—20世纪初 向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②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 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际地位得到提高
【深化拓展】
一、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英国率先入侵 (1840——1894年)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率先侵略中国; 法、美、俄也追随英国的脚步加强对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列强瓜分狂潮 (1894——1914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午中日战争后,英、日、德、俄、法、美等国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华形式
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
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第19讲 │ 重点要点探究
[史料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 材料一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 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 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 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 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答案] B
第19讲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材 料中的信息入手。 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求富”, 再结合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几被洋人占尽”“纾商民之 困”“自强”,可以得出B项为正确答案。 [命题分析] 本考点重点在高考试题中会考查自然经济的 解体、洋务经济的建立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特点等。备考复 习时一方面注重从微观层面深入理解掌握自然经济解体、洋务 运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与概念结论,另一方面注重从 19世纪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 和比较鉴别的能力。
第19讲 │ 重点要点探究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求强;民用工业 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 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问题三 你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认识和 启示? 提示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 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2)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

《解读中国经济》读书笔记胡勋锋第一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经济增长从生产函数的角度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产业结构•技术: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技术是一种关于怎样组织各种投入要素生产某种产品的知识•制度对实践操作意义最大的就是技术:•土地、自然资源基本上是给定不变的•劳动力增长相对缓慢•如果技术不进步,即使资本积累速度非常快,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也会不断下降,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部门才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技术变迁会在不同方面改变经济基础,从而进一步会对制度的完善有所要求技术创新是指在下一次生产时,所用的技术比现在好,效率比现在高,不一定要求使用最新的技术产品创新,新的不同的产品出现,取代旧的落后的产品流程创新,即产品不发生变化,但以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方式组织生产技术变迁或创新都主要有自主研发(R&D)和从国外引进两种机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引进技术优于自主研发:•依靠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用较低成本实现自身的技术创新(后发优势)•“亚洲四小龙”奇迹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东亚经济体善于利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引进技术的成本低,技术变迁速度快,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大陆在1979年改革之后的发展战略类似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应有潜力再维持20年8%的增长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收入不平等及城乡差距扩大•资源利用无效率及环境不平衡•外部失衡(中国贸易盈余攀升,美国贸易赤字增加)及货币升值•腐败问题•教育问题•求量大于求质•社会发展滞后、技术能力不强、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挑战加剧、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第二讲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中国直到19世纪中叶还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国发明的火药、指南针、纸张和印刷术让欧洲走出黑暗时代火药打破了封建贵族的城堡,打通了统一的全国市场罗盘成就了“地理大发现”纸张和印刷术加速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市场经济一度发达: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

林毅夫 中国经济专题

三农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农问题
农村真穷
农民真苦
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真危险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增产不增收←1.农产品收入弹性 低;2.农产品价格弹性低。即:当收入增加时,对农产品 的需求增加不多;但当供给增加时,农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很多,即所谓的“谷贱伤农”。
三农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数量减少的直接结果就是转移掉的农民会立即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需求者,农产品供给 减少,但是市场需求提高,价格就会跟着上涨,留守农业的农民就能从价格上涨中获得收入增 加的好处。 农民转移到城市后,土地还留在农村,所以没有转移的农民就可以在农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 单个农场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量,从而进一步增加收入。 在人口总量和收入水平增加的情况下,对农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 农民工在城市里开拓视野,接触到新的知识与技术,就有可能把一些有用的信息与外部资源带 回农村,促进家乡的农业发展。 统一市场和地区差距的解决 针对农产品的特性,唯一能够长期保证农民收入得到改善的途径就是减少农民数量。就中国现 有情况来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如果两个不同的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在没有交易成本,交通运输成本和 耗损成本理想的状况下,依靠产品贸易可以使各种要素的价格趋向均衡。 为了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必须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市场,消除对各种要素价格的扭曲,让各地 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当下中国与起飞的日本
中国和日本主要发展指标的比较
China Life Expectancy (years) Infant Mortality Rate (per thousand) Primary Sector as a Share of GDP (%) Engle’s Coefficient in Urban Areas (%) Per Capita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kwh) Female 72 (1998) 31 (1999) 15.9 (2000) 39.2 (2000) 1071 (2000) Male 68 Female 72.9 (1965) 30.7 (1960) 16.7 (1959) 38.8 (1960) 1236 (1960) Japan Male 67.7

如何理解中 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中 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和变革的历史,其中经济危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要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危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外部因素来看,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大量特权,如割地、赔款、通商口岸的开放以及协定关税等。

这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如纺织业、陶瓷业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同时,列强还在中国设立工厂,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进一步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其次,内部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晚清时期,政治腐败,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无法有效地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战争导致大量人口伤亡、农田荒芜、基础设施损毁,使得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再者,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危机。

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导,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这种经济结构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而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金融领域,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混乱,缺乏统一的货币体系。

银本位制度下,白银的外流和汇率的波动常常引发金融动荡。

此外,民间借贷和钱庄的运作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容易引发区域性的金融危机。

经济政策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清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长远规划。

例如,在洋务运动中,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善、官商勾结等问题,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经济的振兴。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从“东亚病夫”到站 起来的伟大飞跃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
标志性事件汇总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效 课 堂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近代史的开始
鸦片战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3.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
4.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提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内

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 )
高 质 量
提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 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高 质
外因
内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 不允许
①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 协性特点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高 效 课
1.条件 思想条件: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组织条件:五四运动思想干部准备
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 结合
5. 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练习一(民主革命时期)


课 堂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个 步骤分别是 ( B )

课件10: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10: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27
南 昌 起 义
1937
全 面 抗 战
1945
抗 日 战 争 胜 利
1949
新 中 国 成 立
领导阶级、道路及结果
马列主义 第一次结合 中国工人运动
诞生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夺取全国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阶级)
道路: 领导新民主革命 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经过 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的复兴探索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洋务运动
1898.6.11 戊戌变法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清末新政
1912 辛亥革命
思考: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是为了什么? 有没有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为什么?
近代中国的复兴探索
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心骨)
中国革命“两步走”
上篇:改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社会形 态,使中国社会变 成独立的民主主义 社会。
下篇: 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 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从“辞旧”的角度看)
近代中国的屈辱苦难
相对于
半殖民地 完全殖民地
半封建 完全的封建社会
看角度
从政治地位看
从社会经济结构看
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

中国近现代屈辱史

中国近现代屈辱史
天津条约பைடு நூலகம்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保护鸦片为名,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43年英、清又签订了《虎门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承认美国可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所取得的各项特权外,还享有以下特权:美国人在中国发生的各类诉讼事件,由美国领事自行审理,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中国要修改关税税则,必须与美国领事协议;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望厦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朝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视角看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视角看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视角看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前言自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着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经济在这一曲折的道路中摸索和发展。

在这一曲折道路中中国经济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40年到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到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曲折前进。

二、鸦片战争至中日战争的经济趋势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相继的西方列强也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打开新的世界市场和寻找廉价原材料场地,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年1840年起后的几次战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利用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初步形成了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各国生产、交换、分配、融为一体的世界经济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年,对中国输入大量的商品和资本。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从此以后直到19世纪末,在此时期中,中国的经济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已由封建社会经济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

世界经济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是:(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逐步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土地制度及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仍然存在,并且占着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且有了某些发展,但是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随之产生。

(3)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在中国拥有很大的经济力量,并且开始操纵中国对外贸易、金融和航运等部门。

中国经济依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侵略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一)1840~1864年。

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

基本上仍然是封建经济和自然经济,但是外国资本主义已经侵入,在五个通商口岸已产生几个小型机器工厂,通商口岸附近的家庭手工业开始破坏,半殖民地城市及商业买办阶层开始产生,中国人民遭受双重的剥削,社会经济已经开始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和现代化 • 中华民国和军阀混战,以及凡尔赛和约 的屈辱 • 五四运动
– 科学和民主
• 国民党北伐和1928年全国统一 • 抗日战争,1938-45
社会主义的兴起:
• 反对西方的情结
– 国家的耻辱,被打败,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以及反西方情 结。 – 西方的社会问题,大萧条以及社会不公 •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观点与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China India Japan U.S. W. Europe

%
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衰弱的反 应
• 中国的儒家传统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以天下 为己任 • 努力实现中国的复兴是中国政治、文化精英在 鸦片战争之后的当务之急。 • 理解这些努力是理解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史的 关键所在。 • 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三因子的定义是理解中国 现代政治运动的演进的很好模式。
问题
• 为什么毛主席在革命道路上非常实事求 是,但在革命胜利以后,在经济建设上 盲目照搬苏联模,但在 中国却失败了?
毛泽东的战略
• 军事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 政治战略: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 新民主主义政策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农 没收垄断官僚资本,并收为国有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新中国的成立和计划体制
•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土地改革运动 • 第一个五年计划,采用斯大林的计划体 制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缺乏工业革命的结果
• 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绩效水平 与古罗马帝国接近,在公元前 500 到 1400 年时要高于欧洲水平。 但中国的 人均收 入 在 1 40 0 年到 1950处于停滞状态,而西方首先 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来由于工业革 命在大踏步的前进 (麦迪逊, 1995年53页)。 相对而言,中国在19世纪末时已 经由一个最富裕、最强大、最工 业化的国家变为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家。 在1840年代以后的一个世纪,中 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与 20个国家签订了放弃领土主权的 不平等条约,海关收入由外国人 所控制,割让土地给了英国、日 本和俄国。
– – – – – 原始共产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苏联友好的姿态和发展经验
– 单方面放弃不平等条约:孙中山的联共联俄政策 – 1930年代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迅速实现工业化与西方的经济萧条
社会主义革命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 将会同时发生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 • 列宁主义 – 在职业革命家的领导下,是有可能在一个单 独国家率先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团结城市工人 • 中共的早期领导者仿照苏联的战略但总是失败。
– 器物 – 制度、组织 – 价值、伦理
1840年鸦片战争
• 对统治精英的极大冲击 • 天朝上国的情结
– 认为在文化和价值体系上都具有优越性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英国购买枪支、大 炮和战舰
制度改革运动
•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
– 黄浦江阅兵的故事
• 宪政改革运动:
– 君主立宪制运动:戊戌变法 – 总统制:辛亥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