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doc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doc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组)范围:必修三全部;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5*40=60分)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该思想家还提倡A. 事异则备变B. 无为而治C. 仁政D. 制天命而用之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5、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家崇尚空谈的形象 B.儒者具有担当的时代精神C.儒者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儒家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6、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距今四五千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的大墓中有成套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因素如彩绘龙纹、三袋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具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俎刀。

据此可知,当时()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D.中国境内邦国林立2.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

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

”这反映了汉代()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3.从汉武帝重用尚书官开始,国家的大政方针往往由中朝所决定。

经过东汉至隋唐的发展,中央最高政治机构起先是尚书台,后来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依次由宫廷御用侍从组织发展为国家的出令机关。

这一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枢决策与执行一体化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D.相权机关的时代变迁4.宋太宗时期,提点刑狱司设立并定期巡视州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

凡地方官吏审判违法,轻者,提点刑狱司可以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

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司法公正B.提高行政机关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基层治理体系5.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

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6.明代赋役改革最主要的特征是“一概征银”。

这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人身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转化。

这一转化有利于当时()A.农民彻底摆脱对土地的束缚B.劳动力市场和商人群体的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崩溃D.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彻底分离7.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耕作“百亩之田”可以养活五到九个人,比之前养活的人口多。

河北省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北省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北省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7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3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B. 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C. 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D. 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说的神农时代“男耕而食,妇织而衣”,社会稳定,可见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选项B正确;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选项A排除;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并非神农氏创建,选项C排除;《商君书》对神农的记载是为商鞅变法的服务,并不一定真实可信,因此选项D排除。

2.宋代江南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偏僻乡村还是繁华都市,商业性的乐舞处处存在。

通过乐舞获得经济回报,或花费不菲金钱来获取乐舞消费的行为已经获得了社会群体的普遍认同。

这表明宋代A.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 奢靡风气开始流行C. 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D. 城乡经济差距消除【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通过乐舞获得经济回报,或花费不菲金钱来获取乐舞消费的行为已经获得了社会群体的普遍认同”可知,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C。

材料未将南方与北方各自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无法得出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的结论,排除A;材料的重点不在强调金钱的无故浪费,而在于强调人们观念上的转变,排除B;城乡经济的差距至今仍有体现,而宋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能超越现在,D项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鲜明地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在讲商品经济的发展,后半部分再讲人们生产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如此学生在分层解读材料之后即可作出判断。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命题人: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西汉某著作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A.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5.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6.“《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思想家的主张。

下列与该思想家相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五蠢》D.《春秋繁露》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二10月半月考试(实验班)试卷

【历史】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二10月半月考试(实验班)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二10月半月考试(实验班)试卷范围:中国思想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百家争鸣是思想的百科全书,包含了有关“价值、意义、方式、礼仪”等知与行的多方面知识,构成了古代社会精神层面生活的源泉与核心。

这反映出百家争鸣A.诸派思想内容无需后人创新B.不利于推动当时社会转型C.各家学说都具有较大实用性D.对后世影响领域比较宽广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一主张体现了A.关注民生,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D.强调权术、主张变革的法家思想3.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韩非此举旨在论证A.君主权力的特殊性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C.变革旧制的迫切性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4.《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

这反映出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C.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5.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

对此思想表述正确的是A.把儒家思想变为封建正统思想B.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C.实质是“外儒内法”,巩固皇权专制D.教化臣民是儒家主要任务6.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

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7.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共60分)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3、贞观元年,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

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唐太宗认为()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B.中书省门下省不该互相牵制C.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D.三省六部制能抑制宰相权力4、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A.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B.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5、1911年10月某报刊登文章写道:“辛亥之秋,八月既望,武昌起义,各省回应。

……预料中国此次革命,大功必可告成。

”材料中“大功”后来主要表现为()A.以共和制取代封建帝制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6、中共三大决议: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实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2.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见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化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3.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此观点属于()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法家“备变”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4.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起先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事实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袤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心集权须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7. 荀子主见“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相分思想,而董仲舒则强调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思想。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多元一体的格局B.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
C.文化认同的理念D.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
3.明代徐光启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他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 )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易》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太宗更是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在九鼎失却原位、三礼流失民间的时代,孔子是个地地道道的理想主义者,他带着“仁”“礼”的信念,执著地往返在理想与碰壁之间。孔子执着于“仁”、“礼”,旨在( )
A.捍卫封建统治B.维护社会秩序C.服务争霸战争D.推行礼乐教化
14.继承古传统有明显的希腊印记的雕像这些雕的头部运用希腊风格刻画一个希腊人物,但雕像的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的。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 )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北清班含解析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北清班含解析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北清班,含解析)范围:中学全部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5*32=48分)1.春秋以来,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到了战国时,修墓道不用天子批准了,不但中型墓出现墓道,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

这种现象说明A. 诸侯已经取代周天子B. 血缘关系被打破C. 中心集权制度已形成D. 平民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从贵族到平民的丧葬普遍逾礼……连小型平民墓也起而效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等级制度被破坏,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故D正确;诸侯并未取代周天子,故A错误;血缘关系始终存在,故B错误;材料与中心集权制无关,故C错误。

2.唐初设政于门下省,参与政事堂会议的仅有三省长官,是当然宰相。

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与政事堂会议、亦为宰相。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B. 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C. 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 加强君主对朝政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皇帝提拔人员入职政事堂并同享宰相地位,是为了加强对朝政的限制,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虽然有利于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向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增加宰相人数是为了减弱相权,故B项错误;办事人员增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作用的驾驭。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创新,标记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避开了权臣专横,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3.明朝首次科举产生的进士中,有四分之三是南人。

朱元璋对这一结果很不满足,将科举制停废数十年。

在洪武三十年的殿试中,52名进士全部是南人。

朱元璋大怒,处决了两名考官,并重新实行殿试,61名进士都来自北方。

据此可以推知,明朝A. 南北方起先呈现文化的不平衡B. 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C. 选官政策渗透重北抑南的原则D. 形成了北人垄断官场的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朱元璋时期的两次科举考试中,都是南方人考中者居多,这表明南方地区在文化上更具优势,故B项正确。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33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60分)一、单选题: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X“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3.2013年3月19日,国家主席会见媒体时说,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领导者治国要有的态度。

原话出自“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其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引文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4.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东汉安帝下诏:“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大臣召信臣认为这反季节蔬菜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

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格物致知6.从汉朝起,历年二千,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

其间或兴或衰,却没有一个学派或某某,能夺取它的正统地位。

儒学的不败原因有A.严格拥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B.其它学派缺乏特长C.统治者历来尊重儒学D.儒道佛鼎立,儒守中立7.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

河北省大名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大名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由此可见()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3.《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强调变革和法律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重视规则和秩序4.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 促进南北方区城特色文化交流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5.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 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 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C. 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D. 儒家试图约束皇权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主要依据是董仲舒()A.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B. 认为君主施暴会受到惩罚C. 主X民贵君轻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7.“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大名一中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40 小,每 1.5 分,共60 分)1.中国古代文学作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画追求水墨画淡宛转、形神兼的格,追求自然美成中国文学的最高境地。

一追求体的思想源于()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2.春秋后期,晋国邢鼎,孔子晋国“失其度矣”;国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舞,孔子是“僭越” ;季氏推行“田” (征收土地税),孔子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再三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资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反周礼的行B.捍西周的礼文明C.旧的保守主向D.地主的治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其中,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资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君神授B.解天人感C.君主行德政D.教化民众4.代前的君王从祖先蒙受君位,至朝立国,刘邦身世布衣而君天下,就需要某种理的支撑。

今后,适一“需要”的是()A.“民君” B.“五德始”C.“知行合一” D.“君神授”5.宋代学者研究儒家典,经常撇开旧注,自抒怀义,有很勇敢的解,典本身,也有人疑。

一象表示A.商品勃文化繁华B.私学教育展培育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影响学气D.程朱理学推儒学复6.在清人翼所写的《廿二史札》中,作者提到“元末殉者多士”的象。

中描绘到:元代是一个少许民族治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亡的候,殉的人仍以族士居多。

一象能够用来解()A.少许民族政元朝亡的原因B.元朝知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人的影响D.商品展的影响7.明末思想家李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留着,“儒帽裹僧” ,衣着亦僧亦儒的独到服装;他学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李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交融B.可明朝女地位的化C.力打破封建的束D.希望获取超然物外的自由8.炎武指李“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李“非名教之所能”,王夫之以“循礼”,“秉礼” “君子之道” ,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理想政治场面,并烈主君子、小人之辨。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普通班〕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根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以下符合“小康〞之世特征是A.采取禅让制度 B.中央高度集权C.实行血缘政治 D.实行官僚政治2.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

这说明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 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 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3.中国封建制度下,行政中枢体制一直不断调整变化。

中枢组织或一相独任,或多相分权,中枢的权力重心时而在此,时而移作他处,权力功能时而强化时而削弱。

历代行政中枢体制变化A.着眼点是维护封建大一统的格局B.实现君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C.其核心问题是权力结构变化和权力的重新分配D.以相权凌驾于其它中央机构之上告终4.?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可百司奏抄,侍中既审,那么驳正违失。

诏赦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B.保障君主独断之权C.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D.剥夺丞相行政权力5.?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条下注云:“旧,弹奏,皇帝视事日,御史奏之。

自景龙〔唐中宗年号〕三年以来,皆先进状,听进止;许那么奏之,不许那么止。

〞这一变化说明唐朝A.御史制度如同虚设 B.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C.御史职能发生变化 D.御史滥权问题非常严重6.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标准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7.最近有一德国科研小组的报告指出,在过去15000年间,出现过冬季风很强的三个时期,……而最后一个时期约在公元700—900年间。

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A. 阶级矛盾日趋激化B. 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
C。 士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D。 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明朝中期后,润笔成为士大夫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无论买主品德如何,一律有求必应”体现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士人生活方式的冲击,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
9.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 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 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对宋明理学思想的批判,而自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理学的实质也是儒学,明清时期理学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个体价值的追求”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儒学一直是官方化,不是宗教化,排除.
3. 商鞅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他主张“不贵义而贵法”“刑无等级".下列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这位思想家
A. 大力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C. 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D. 有力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不贵义而贵法"“刑无等级”可以看出商鞅强调依法治国,即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故B正确;AC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商鞅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D不正确。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9月半月考试试题(重点班).doc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9月半月考试试题(重点班).doc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1-2022高二历史9月半月考试试题(重点班)范围:必修三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2.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朝秦暮楚”、“楚才晋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至战国后期,屈原为楚殉国是忠于国家的一个典型案例。

西汉时,涌现了一批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士人。

这反映出A.知识分子热衷于政治活动B.士人国家认同的发展趋势C.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降低D.儒家思想影响越来越深远3.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

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1)

高二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计45分)1.“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人,主要是说明了孔子A.“为政以德”的主张B.“有教无类"的思想C.“克已复礼"的要求D.“以德服人”的理念2.有学者说:“儒家思想自先秦到汉代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程,完成了一次从‘山中客'到‘朝上臣’的转变。

”导致这次转变的最关键因素是A.汉初实行了“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董仲舒新儒学的创立D.太学教育体系的建立3. 汉代儒学家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这一观点A.体现了君主专制源于原始宗教权威B.迎合了汉武帝强化君权需要C.说明了儒家以探讨天人关系为目的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C.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D.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身实践,永远想不明白万物的真谛。

”与此文观点相一致的是A。

“三纲五常”B。

“知行合一”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6.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

这说明儒家思想A.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名一中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2.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 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4.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 D.“君权神授”论5.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心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6.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

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8.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9.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10.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张实行代议制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D.主张恢复君主制1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A.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B.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C.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D.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皇的管辖13.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4.如同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说1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这表明卢梭主张A.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C.传统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人权1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其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17.下列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18.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

明代徐渭的《风鸢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

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A.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 B.明代市井生活丰富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19.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20.“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该材料评价的是A.宗教改革B.进化论C.相对论D.启蒙运动21.“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23.“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24.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 ( )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A. ①③②B. ②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①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26.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

”该评论针对的是(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 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 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27.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

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这表明当时()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西方文明“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禆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可见陈独秀鼓吹西方学说的真正目的是()A、彻底颠覆中国的传统文化B、促进社会的全面革新和进步C、实现穷思极解泛文空论的理想D、把西方文明融入中国儒学文化中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3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32.“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