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教案附巩固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糖类》名师教案
糖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学习常见的糖类物质(以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为例),知道糖类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设计方案并分组实验研究淀粉的水解程度,记录实验信息并进行加工获得结论。
分享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一步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如下图:二、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
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食品中常见有机物的知识,初步了解乙醛的银镜反应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这些都为学生讨论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学习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提供了知识生长点。
经过《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淀粉和碘水的显色反应,Cl2和NaOH能发生反应,这些为学生设计检验淀粉水解程度实验方案提供了部分知识基础。
2.能力层面。
学生已初步掌握加热、振荡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具备动手实验探究淀粉水解程度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但“淀粉水解程度检验”实验方案涉及水解程度情况分析、选取哪种物质进行检验、需要注意的实验细节等问题,较为综合,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需对这个问题进行分解重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难点:淀粉水解程度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对比归纳五、教学流程环节1:旧知引课——今天你吃糖了吗?【多媒体展示】(各种糖的图片)今天你吃糖了吗?【提出问题】早上吃的包子、面包等,含有淀粉,属于糖类。
为什么要吃糖?【演示趣味实验】(氯糖实验)往氯酸钾和葡萄糖的固体混合物中滴加几滴浓硫酸,看到火焰。
【分析原理】往氯酸钾和葡萄糖混合物中滴入浓硫酸,放热导致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使葡萄糖燃烧。
苏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备人:韩正连审核:尹华编写时间:2012-5-29教学目标:掌握糖类的存在、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糖类概述)1、在有机化学中,、、、都属于糖类。
2、糖类的组成及其在自然界的存在表3-5葡萄糖、蔗糖的存在与用途纤在自然界交流与讨论1、分析表3-5糖类的组成,思考为什么人们曾经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一般由、、三种元素组成,通式为Cn(H2O)m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
注意:(1)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H和O并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着,只是个数比为2:1。
(2)并不是所有的糖类分子中,H和O的个数比等于2:1,如脱氧核糖C5H10O4。
(3)糖类大都可用Cn(H2O)m来表示,但符合这一通式的不一定都是糖,如乙酸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C2(H2O)2]等。
2、糖类的定义:是指糖类具有多羟基醛结构、多羟基酮结构或者能够水解生成多羟基醛结构和多羟基酮结构的物质叫糖类。
注意: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例如: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多羟基醛)果糖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羟基酮)。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核糖: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脱氧核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所以二者互为。
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为什么?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因为它们的通式虽然都是(C6H10O5)n,但组成分子的n值不同,它们的分子式不同。
2、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应3、葡萄糖在人体内的缓慢氧化反应三、活动与探究:糖类性质(课本75页)实验1:归纳:颜色、状态、溶解性:填写表3-6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步骤:在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再加入1mL10%的葡萄糖,水浴加热。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 糖类 蛋白质和氨基酸)(教案)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2.4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教学目标1.能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糖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培养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的能力;2.掌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能设计实验探究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性质;3.了解糖类、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化学性质;难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球棍模型等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冬奥会比赛场景。
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主要是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
展示各类主食照片。
世界各地的主食大多是富含淀粉的食物。
【问】除了淀粉,还有哪些物质属于糖类?【生】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都属于糖类【问】糖类都有甜味吗?【生】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有甜味,淀粉、纤维素无甜味。
【讲述】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组成大多数可用通式Cn(H2O)m表示。
所以糖类又名:碳水化合物。
【展示】1、糖类种类及组成【问】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吗?【生】是。
【讲述】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是同分异构体,但淀粉和纤维素不是,n值不同。
另外: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
2、常见糖类的物理性质【展示】相关图片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无色晶体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白色固体 水溶性能溶于水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不溶于水3、常见糖类的化学性质----葡萄糖 【展示】葡萄糖的结构式【问】官能团有哪些?会有什么性质?【生】有羟基、醛基。
性质可能是具有醇的性质,具有还原性。
【讲述】(1)氧化反应-呼吸作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 =-2 803 kJ·mol -1 应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涉及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基础概念和在食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了解其基本结构与性质,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测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通过讨论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科学的认识。
3. 态度与情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学习互助;•重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科学,在实践中发现其存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概念;•在食品领域中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确立有机化合物科学意识;•增强对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教师讲解及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安排合适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讨论法通过对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讨论,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激起他们的科学兴趣。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3.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2. 教学步骤1.简介及预习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2.学习和讨论分别介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并进行课堂讨论。
3.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基本性质,并掌握有机化合物测定方法。
4.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重点和思考题目。
六、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合物概念及应用方法。
苏教版 必修二《糖类》教案
创设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葡萄糖的检验作铺垫。
【过渡】
【探究实验】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投影】
银镜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
实验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
实验2:葡萄糖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
【知识链接】
尿糖和血糖的检验方法
1、学生认真看实验步骤、小组按照要求完道检测习题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讲解解题思路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力量。
【作业布置】
完善并上交学案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继续巩固糖类的组成和性质
【课后探究】
1、以麦芽糖为原料,生产乙醇。
2、预习蛋白质的知识
拓展视野,预习下节课知识
了解其它糖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设置问题3】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
【点评,补充讲解】
1、学生了解糖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核对糖类的部分物理性质。
2、学生判断、回答
了解身边的甜味剂--阿斯巴甜。
3、学生一起说出它们的分子式。
4、学生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通过不同物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探究学习糖类性质的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
学案上写出该水解的化学 方程式,学生代表黑板板书。
再次感受糖类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并且给我们活动提供能量,它们的作用很大。
【投影】实验设计内容
有一份淀粉水解液样品,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①该淀粉是否水解
②若水解,该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评价】
肯定学生方案设计,同时作适当的提醒和补充。
【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教师辅助,探究样品的水解情况。
高中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教案1 苏教版选修2
糖类学习目标:1.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苏州人喜欢吃得甜一些。
小明放假回家,妈妈要做一道甜菜,要小明去店里买糖。
小明一会儿就高高兴兴地买回了家,妈妈打开一看,不象呀,这是淀粉吧,你买的是糖吗?小明说:当然是糖,我在书上看过,淀粉就是糖。
妈妈笑了:看来你对糖还不太了解呀,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没有甜味的糖呀。
同学们,小明妈妈说得对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糖。
一.观察讨论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
填表。
讨论1 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讨论2 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讨论3 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二.科学检验实验2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渡] 我们已经学习了检验葡萄糖的两种方法,事实上检验的方法不止这两种,有些方法可能更简便、更先进,医院里是检验葡萄糖较多的单位,请你和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实验4 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科学探究[过渡] 麦芽糖是蔗糖的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下面我们以淀粉水解为例,探究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是否是否能够水解,以及验证淀粉水解的产物。
高中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2 苏教版选修2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酯油脂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了解酯、油脂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教学重点】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通常是把“油脂”两个字连在一起出现,那么“油”和“脂”是同一层含义吗?一般“油”是指从植物果实中榨取出来的,“脂”通常是固体物质,在动物体内含有脂肪。
在“油”类中麻油是香气最浓的了,动物脂肪在烹饪过程中有香味逸出。
我们知道花草也是有香味的,它的香气和油脂的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8的内容。
1. 许多水果、花卉有芳香气味,这些芳香气味是水果、花卉中含有的有机物——的气味。
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就是一种。
2. 花生油、豆油或菜籽油是从中榨取出来的,牛油、羊油是动物体内含有的。
植物油通常呈,动物脂肪通常呈,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
【思考】酯和脂一样吗?油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引入】鸟语花香,花香来自何处?走过某家厨房,麻油炒菜,香气扑鼻,香气来自什么物质?烤肉四处飘香,来自什么物质?引入概念:酯:醇跟酸发生酯化反应的生成物脂:动物体内的脂肪,固态油:植物的果实,液态回顾酯的制备。
【学生活动】阅读自学教材第68页《信息提示》的“油脂的分子结构”。
【师】下面我们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
高级脂肪酸:有机酸RCOOH,烃基中的碳原子多达十几个;如硬脂酸C17H35COOH。
甘油:丙三醇,能与水互溶,具有吸湿性,常作护肤品的保湿剂。
结构简式为 CH2-CH-CH2OH OH OH【师】我们知道酸和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写出硬脂酸和甘油间发生的酯化反应。
【生】板演。
【板书】一、油脂:1.组成元素:C、H、O2.定义: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反应生成的甘油酯。
3.分类:油,常温下为液体;脂肪,常温下为固态。
4.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师】大家平时在喝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油的什么地方?衣服上不小心沾上油渍,通常如何处理?【生】思考,讨论。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糖类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糖类物质的比较学习,拓展对糖的认识,进而集中于葡萄糖来了解糖类的性质。
2.从丰富的糖类物质中认识糖对人体的重要,以葡萄糖的热化学方程式来显示其作为人体能源物质的价值。
3.学生在淀粉水解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密切化学与生活、人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了解自身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葡萄糖的检验。
难点:淀粉水解产物检验及水解程度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四、设计思路糖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无论从了解化学还是认识自身都表现出重要的地位。
从各种糖的介绍中打破学生认为糖就是葡萄糖的错误概念,对糖类物质形成准确的理解。
教材引入的关于葡萄糖的检验实验淀粉的水解实验,在整个烃的衍生物中都举足轻重。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开展学生的探究式实验,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一段糖简介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视频中提到人体摄入糖不足会引起低血糖,那么人体摄入糖过多会引起什么问题呢?【生】肥胖、高血糖...【师】大家说的挺好,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高血糖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可能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某某某血糖高,某某某患糖尿病。
小明的爷爷最近最近也出现了这样的烦恼【情境】小明的爷爷最近发现自己有点尿多,极度口渴,恶心,虚弱无力,他把这情况告诉医生后,医生说:你去测一下血糖看看。
【过渡】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测血糖的方法吗?【生】斐林试剂【师】在生物上大家已经认识了葡萄糖的检验方法,用的是斐林试剂。
还记得斐林试剂具体是什么化学试剂吗?【生】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师】接下来我们分组实验,感受下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前看下实验步骤,注意红色字。
【生】分组实验【师】实验现象?【生】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师】总结: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教案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糖类《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第四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在中学有机化学中,糖类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它和烃、烃的衍生物组成中学阶段比较完整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大纲》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是因为它和烃、烃的衍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知识的内涵看,糖类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是烃的衍生物的延续和发展。
从学生认知水平看,已经对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糖类的重要知识,还能对已有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糖类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检验实验。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
”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3.讨论法。
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
糖类-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
第4课时糖类目标与素养: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能够设计实验确定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糖类的组成与物理性质1.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C n(H2O)m表示,过去曾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2.常见糖类物质多糖。
二、葡萄糖的性质1.生理氧化1 mol葡萄糖缓慢氧化放出2 803 kJ能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 803 kJ·mol-1。
2.与银氨溶液反应3.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试管内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4.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酒化酶2C 2H 5OH +2CO 2↑。
三、淀粉的水解反应及糖类的用途 1.淀粉的主要性质探究(1)淀粉溶液――――→滴加碘水现象:溶液变蓝,结论:淀粉遇I 2变蓝色。
(2)淀粉溶液―――――――→加入硫酸溶液△(4~5 min )――→冷却溶液――→分装→若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在上述实验中,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加入NaOH 的作用是中和水解液中的H 2SO 4,使溶液呈碱性条件,便于检验产物。
(3)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2.糖类的用途(1)葡萄糖:用于制镜工业、医药、糖果制造业。
(2)淀粉:人类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生产葡萄糖,酿酒。
(3)纤维素:生产葡萄糖、制造酒精。
淀粉和纤维素制酒精和醋酸的反应流程如下:淀粉(纤维素)―――――→一定条件水解葡萄糖――――→酒化酶酒精―→乙酸。
在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为什么要先加入NaOH 溶液?[提示] 中和水解液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碱性,确保下步实验顺利进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乙酸》教案附巩固练习
乙酸【课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要求:(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2.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碳酸、乙酸的酸性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重点与难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少许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自主学习〗乙酸的物理性质:1. 提示从色、态、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几个方面来研究乙酸的物理性质。
2. 出示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
3. 阅读教材《苏教版·化学2》第67页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内容。
〖归纳小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初中已经学过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仪器和药品自选)〖学生活动〗《苏教版·化学2》第67页[实验1]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问题探究1〗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热水瓶,以清除水垢。
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课堂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醋酸除去水垢的反应b)乙酸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乙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d)乙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实验探究2〗《苏教版·化学2》第67页[实验2]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3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4 剖析糖类(学案)
重难点:葡萄糖的检验和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考点一、糖类的组成、分类及物理性质①由C、H、O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①糖分子中H、O的个数比是2︰1;①常用通式:C n(H2O)m。
乙酸:C2H4O2 甲醛:CH2O 鼠李糖:C6H12O5结论:符合这个通式的不一定是糖类,糖类也不一定符合这个通式。
(2)葡萄糖的分子结构2.①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淀粉与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①淀粉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 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1)麦芽糖:C12H22O11+H2O−−催化剂2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2)纤维素:(3)淀粉:【核心归纳】水解规律【探究】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a. 淀粉的水解原理淀粉在催化剂(一般为稀H2SO4)的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其水解过程为:b.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书写二糖、多糖水解方程式时,要在化学式下边注明其名称。
(2)淀粉的检验,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 溶液反应。
2.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 (1)生理氧化1 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2804kJ ,则该热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2O 6(s )+6O 2(g )=6CO 2(g )+6H 2O (l ) ΔH =-2 804 kJ·mol -1 (2)被弱氧化剂氧化——特征性质 A. 银镜反应(1)银氨溶液的配制: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 2%的AgNO 3 溶液,然后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边滴加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全部溶解为止。
(2)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可以使反应物均匀受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3)离子反应方程式:CH 2OH (CHOH )4CHO +2[Ag (NH 3)2]++2OH -∆−−→−水溶CH 2OH (CHOH )4COO -+3NH 3+2Ag↓+H 2O +NH 4+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2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设计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特征。
提高学生分析复杂有机物结构的能力2.通过乙醇结构的学习,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跟钠等金属反应、催化氧化、消去反应),提高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的能力。
3.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学习,加深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机理的认识。
4.从乙醇的结构研究乙醇的性质,从中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5.通过乙醇不同条件下的脱水方式的差异的学习,加深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认识,培养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
通过“创新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以此为核心,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创设学习情景][课题引入]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材料一:杜康酒的由来晋代江统《酒诰》中道“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杜康造酒的由来。
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等。
[设疑]同学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材料二: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
(均为体积分数)[实验探究]:观察无水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探究乙醇在水中的溶解性并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类
【课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要求:
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2. 过程与方法要求: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糖类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2)糖类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
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
〖交流与讨论〗
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为了能从化学角度去认识这些物质,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
〖合作讨论〗
观察教材《苏教版·化学2》第70页表3-5,完成“交流与讨论”所提出的讨论题。
〖归纳小结〗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体内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葡萄糖在从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实验1〗《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1]。
观察糖类的颜色、状态和水溶性。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现象,讨论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实验2〗《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3〗《苏教版·化学2》第71页[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应”。
〖探究实验4〗《苏教版·化学2》第72页[实验4]“淀粉的水解反应”。
〖学生活动〗
〖思考与交流〗
1、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
定其病情的轻重?
2、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补充探究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开始?如何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完全?
第一步:
第二步:
〖问题探究1〗
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转化为葡萄糖。
从类从谷物中摄入淀粉,经过水解生成葡萄糖,作为人体的能量来源。
那么人为什么不能像食草动物那样,摄入纤维素,经过水解生成葡萄糖,从而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呢?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明确以下两点:①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任用;②酶是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性。
〖问题探究2〗
为什么大米和高粱等农副产品可以酿酒,植物的秸秆等可以制造酒精?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进行交流讨论,从中认识化学与生活和生产的联系,由此进一步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典型例题〗
【例1】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 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例2】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
答。
(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
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