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铎简介

合集下载

《汉书地理志补校》提要

《汉书地理志补校》提要

《汉书地理志补校》提要作者:李康甲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6期一、书目简介我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杨守敬集》第一册为根据,参考二十五史补编本,对《汉书地理志补校》进行阅读,并对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提要。

《汉书地理志补校》(下称《补校》)是清末明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的著作,其刻于光绪二十六年,全书一册,分上、下二卷,凡四十页,仿宋体大字竖刻,卷首有光绪二十五年杨守敬著《自序》,各卷首页有“宜都杨守敬惺吾”字样。

二、《补校》与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的比较杨守敬于书前附有序文,其言:“校《汉书·地理志》者,钱塘汪氏(汪远孙)稍后出,亦最精。

”但“惜其甄录诸家尤多未备”,且于汪远孙书后又有陈澧,汪士铎亦为《汉志》做注,故而杨在阅读时写录札记于汪书,后经整理而成《补校》一书,其“意在补汪书”,也就较为简略,故而在阅读时应结合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

杨书在内容上对汪书进行增补。

首先,是对汪书有些条目下未引史料进行补充。

如京兆尹条下,《补校》就“二年更为渭南郡”句补释,以《史记·高帝纪》载“二年六月”,《异姓诸侯王表》载“元年八月”列其下。

其次是对汪书未引注疏进行补充。

汪远孙因时代限制和个人涉及面原因,未引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勘注地理志》,及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汪士铎《汉志志疑》《汉志释地略》等,故而杨书在相应条目下补引上列诸注。

对于汪书未发现及未辨明的问题,杨书引诸史料进行了分析,以得出结论,并以“案”书明自身观点。

如“长安”下“高帝五年置”,以《史记·将相年表》作六年置,杨加案曰:“《高纪》五年灭项王,六年二月都洛阳,五月车架到长安”,故可得五年置为误,而汪注于此条下仅载“五年灭项,西都长安”,未究此问题。

三、《补校》研究方法及突出成就(1)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首先是传统的对字形、字音进行进行训诂,对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说明。

近代河湟地区移民

近代河湟地区移民
第2卷 1
第9 期
牡 丹江 大 学学报
M d n a g U v r u a j n ni e s i ny
V . N .9 o1 21 O
21 0 2年 9月
文 章 编 号 : l0 .7 7 ( 0 2 90 5 、3 0 88 l 2 1 )0 .0 00
S . ep
收 稿 日期 :2 1-5 l 0 20 一6
生存 ,人们开始寻找 出路 ,于是有了 “ 闯关东 ” 、 “ 下南洋” 走 西 口”等移民大潮。气候温润 ,适 、“
合 农耕的河湟地区 ,自然成了生产者的移 民之地 , 因而 ,“ 奔河湟” 的人也不在少数 。 3 .近代政府加强建设河湟 ,带来移 民契机
关键 词:河湟地 区;移 民;启示作 用 中图分类号:K 5 文献标识码: 2 A
河湟 ,指黄河上游 、湟水流域 、大通河流域 , 古称 “ 三河问” 。河湟地 区是 由湟水 和黄河 冲击 而
成 的两个谷地 的统称 。有关 “ 河湟”的最早记 录是
战争 、 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 八 此后 国内又爆发 了大
事 之权 弹矣 。 ”而且人 口的分 布极 不平 衡, 中东部 “ 狭人 满” 地 ,而西部广大地 区则 “ 旷人稀 ” 地 。而
已达百万 。由此可见 ,在清末 民国这段时间 , 河湟
地区外来移民势头之猛 ,人数之多 。


近代河湟地 区移 民的社会背景
就 在这动乱的年代 , 中原地区又灾荒不断。为 了求
报 局 、公安局 、交通处 、蒙藏事务处 、民众联
合 处等附属机构 。 建省后 ,当时 国民政府的孙连仲
任省主席 , 下辖各大机构有不少是 内地人士 。即使 后来 ,孙连仲带部队 回中原 ,马步芳集 团中 ,内地 人士也不在少数 。 第三 阶段 , 日战争时期 , 抗 西北地 区作用 和地 位大增 , 国民政府加 大对青海投资 和扶持 , 大量建 设人 才涌入河湟 。另一方面 ,内地战火 连绵 ,许多

清代南京救生事业初探

清代南京救生事业初探

市的救生事业关注还不是很多。基于此, 文章即对长江下游重要城市南京的救生事业做初步探索。不当之 处, 祈请方家指正。


清代南京救生事业的发展
乾隆 三年 ( 1 7 3 8 ) , 两 江总督 那 苏 图向朝 廷 汇 报所 辖 州 县沿 江 地 带救 生 船 只 的设 置 情 况 : 下 辖 州 县 中 只 有镇江、 瓜洲 、 江 宁几处 有救 生船 只 的设 置 , “ 向来 各 官及 商 人 等捐 设 救 生船 只 , 雇募水手 , 于 盐 匣 杂 费 等项 内拨 定岁 修 、 工食银 两 , 在沿 江游 巡照看 , 凡 遇风 险 即上 前保 护 , 未 覆 者设 法 挽 救 , 已覆 者捞 获人 口, 有 裨 民 生, 行 有 成效 ” 。 … 其 实早 在康 熙年 间 , 南 京 的沿江 地带 就 出现 了救 生 船 施救 往 来 的船 只。 乾 隆《 上元 县 志 》
[ 作 者简介 ] 王 玉朋 , 男, 山东肥城人 , 南京 大学历 史学系博士 生, 主要研 究方向为明清 史。 [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度江 苏省研 究生培 养创新 工程项 目“ 清代南京公共事业研 究” 。( 项 目编号 C X Z Z I 3 _ 0 0 2 5 )
近年 来 , 内河 航运 的救 生制度 日益 得 到学 界 的关 注 。蓝勇 、 吴琦 、 杨 国安 等学者 相继 发 表 了一 系列 论 文 对 长江 中上 游 , 特别是 四川 、 两 湖一 带 的救 生 体 系 以及 运 转进 行 了详 细 的分 析 。 但 学界 对 长 江 下游 沿 江 城
堂还 兼及 各类 善举 , 如“ 施材 、 施药 、 施棉 衣 、 米票 , 立 义学 三所 ” o [ 4 ] ( 卷 l l 建 清 中期 除 了规 模 最大 的生 生堂 外 ,

从五蠹篇管窥韩非子人口论

从五蠹篇管窥韩非子人口论

碱.8№.4
Dec.2008
从“五蠹’’篇管窥韩非子人口论
孟智,宋兴昌
(露藏薨族攀院入文学院,浃西藏辩7i2蕊2) 接要:韩菲荸戆人蜚论浸有唯心史观酶零足,钽英蟪后世擎舞如马蒜漆、徐竞启、汪士簪等蟪人口 思想与观点的影响楚显而易觅的。韩非子有关人材与货财酌关系、凡游与社套熏活赘辫等琨点对后世学者 也有影响与启发。 关键谲:韩菲予;五蠹;人譬论 牢雕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谖码:A 著名人日学家骂尔萨斯认为。出乎±地生产 生活资辩瓣生产力静有袋.{il;食耪又努天类生存 所必需.加上两性间必然的情欲不断加剧着人类 的繁殖力,因此其结果,人鼹的增长势必超过生 活资瓣豹增长弼。骂尔萨薪还把这二者之耀增长的
nuenc酷on tlle

po—玉滋。珏氐娜豳渤毯洳赫
goocls,越d
schob感.
Sb主chlo猫d
Key word辩
so
gene谢on s曲oh on.H主s落e毡,po主n拇on娃怂rek矗。蒯p&咐een p印出垃。觳勰d pop幽don、,i群wpoin协of
me
hter
1ik Ma D撇11lin,xu
f参考文默】 【11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韩大力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2量7.S。
f2】至先傧,韩黪子集薅攀咽。就京:孛华书餍,挣98舛辱3。 【3】王焕镰.擞予校释【M】.槐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嘲佥良年.嚣警译注驻噶。上漶:上海吉籀泓舨社,粼嘻.
潮锾锋书。譬镶籍靼噶.冀索:孛肇毒黉,1986:98。 【6】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o】.北京:中华书局,2006.
“人多则穷f地不足养…引。他认为生活资料的增长
&经越来越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了。人多地少. 因此导致贫穷:还谈鲻天露数量与质爨翡关系: 在生活资料~定的情况下.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 是成反比例关系的。玉世铎对韩菲子人髓思想更 为霹贵酶突镀与发震表瑰在。毽还提惠了系统酶 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与设想。 下面笔者就着重介缨一下垂世铎豹人疆思想: 1.汪士铎试蠹早婚零俗簧遮存在予审匿酶封 建农村,樾正常情况下.人口的繁衍速度是每30 年增热一傣。有数地方则可栽每∞年就增魏一 僚。汪士铎提出这个混点时.马尔萨赣懿入露谂 融经产生。但尚无溅据说明他那时已经知道马尔 萨赣魏观点:帮袭熙阉。氇不会确切掌握人基妻 然增长率的具体说法。医j}l:.汪士铎的这一观点 完全是对此前中国人口思想的继承并加以发挥的 维果。 2.汪士铎还谈剃了人日数蟹与质量的关系问 题:人口增长过多套引起人脚质量的下降。’“人 多嚣气分。斌寨遂薄.叉瀵染予最气,敝人才益 难”。他认为农村入懿二三十年增长一倍,人口太 多。 “然瞥经商挑担无一中用者,多则气薄也”: “徽六基。绩溪最善.鲍狭天多也。……敏太多予 他邑。而愚于他邑,贫于他邑”(引。王世铎认识到了 程一定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关系条件下人日数量和 质量成反耽铹变诬懿辩证关系,这一点有积极鹩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男子二÷蠢岁酸痰,女子二卡岁以袁嫁娶”. 3.汪士铎明确倡导晚婚。他认为应该“严禁 “定

PDF文章阅读-南京博物院

PDF文章阅读-南京博物院

收稿日期2012-05-08作者简介梁白泉(1928-),男,南京博物院原院长、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物研究、文化民俗学。

内容提要:1998年以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先后在南京清凉山石头城遗址进行试探性发掘,发现六朝时墙体,出土不少六朝文物,石头城应是此后连绵不断的南京筑城之始,至今正好1800年。

石头城文化,可以唐、五代为断,之前属重在拱卫京师的初建期,多军事人物,之后属人文为重的发展期,多出官宦文人雅士。

这一部龙盘虎踞的建城历史,见诸于历代小说与艺文之中,值得我们后继者、新南京的建设者所认识、参考、继承。

关键词:石城文化南京石头城建城1800年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试述石城文化(下)——纪念南京石头城建城1800年梁白泉(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210016)五石城文化石头城文化[30],似可以唐、五代为断,之前属重在拱卫京师的初建期,之后属人文为重的发展期。

宋代曾任江东转运副使的杨万里(1127-1206年),曾评说:“金陵,六朝之故国也。

有孙仲谋、宋武之遗烈,故其俗毅且英;有王茂宏、谢安石之余风,故其士清以迈;有钟山、石城之形胜,长江、秦淮之天险,故地大而才杰。

”[31]清凉山除吴大帝庙、驻马坡、虎踞关、龙蟠里这批历史遗迹遗名外,从文化方面论,我以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乐府曲辞,二是寺庙道观。

(一)关于乐府曲辞五言诗是产生于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时代的童谣[32],它“征服了一切,代替了四言诗,代替了楚歌,而成为诗坛上的正宗歌体。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大事件,一个大进步。

最初是崛起于民间的摇篮中。

《诗经》诸风中的许多情诗,我们看流行于六朝时代的乐府曲子,如《子夜》、《读曲》之属,便知道这些情诗乃正是它们的真实的同类。

”[33]南京在东晋及以前,属汉语方言的吴语地区。

六朝时《吴歌》出于江南。

开始为徒歌,后被之以管弦。

吴声歌曲产生于建康,其中西曲有《石城乐》。

江宁名士汪士铎的舆地学成果刍论

江宁名士汪士铎的舆地学成果刍论

江宁名士汪士铎的舆地学成果刍论摘要:清朝末期,南京城出现了一名舆地学大家汪士铎,其舆地学功底的深厚一直受到后人推崇。

他的《水经注图》的绘制、对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汉书·地理志》的注释和考辨等活动展示了他在历史地理学上的成果。

这些成就中也呈现出少有的特色:著述多且广泛、实用性强、考证方法多样。

关铤词:江宁名士;汪士铎;《水经注图》;历史地理学家汪士铎(1802-1899年),原名鏊,字振庵,别字梅村,号芝生、悔翁,先世居安徽歙县,六世祖汪德昭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迁居江宁(今南京市)。

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

咸丰间曾辟居皖南绩溪,后入湖北巡抚胡林翼幕。

光绪问授国子监助教衔。

先生学识渊博,是“清末享有盛誉的历史地理学家”。

笔者拟从内容与特点上分析其舆地学成果。

一、内容:脉络清晰,涉猎广泛(一)对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先生充分继承了清代考据学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之风,先后对《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经典历史地理文献中部分内容进行考证,订正出其讹误。

补上其缺漏。

1.对《禹贡》内容的考证。

汪氏《悔翁笔记》中对《禹贡》中的内容作了考证,如《九河》、《治梁及岐》、《近人知河之宜为菏》等。

在《汪梅村先生集·三江说》中考证了《禹贡》中的三江,主张此三江为《汉书·地理志》所说的北、中、南三江。

2.对《汉书·地理志》的注释和考辨。

汪氏撰写了《汉志释地略》,对《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郡和侯国内的县名进行了今注(用作者所出年代的地名方位作注),虽然很简略,如对左冯翊作注:“左冯翊高陵(今县)、栎阳(临潼东北)、翟道(中部西北)、池阳(泾阳西北)、夏阳(韩城)、卫(白水东北)、粟邑(白水西北)、……云阳(淳化西北)。

只是简单地注释了方位,但是对后学阅读和研究《汉书·地理志》地名很有帮助。

汪氏撰写了《汉志志疑》,怀疑历史上对《汉书·地理志》的传写会出现错误,对《汉书’地理志》中的注释进行考证。

《清史稿·张裕钊传》勘误一则

《清史稿·张裕钊传》勘误一则

孑匸壬命學干32020.4期#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对吴江开弦弓村的调查表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数在4〜6人之间。

费孝通认为,“所谓大家庭,看来主要存在于城镇之中参见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3页#3光绪《塘栖新安怀仁堂征信录-塘栖重建新安会馆序》,不分卷,光绪戊寅年初刊,第1页#转引自张小坡《清代江南与徽州之间的运棺网络及其协作机制*—以善堂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⑭:⑭李圣华:《方文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327"483页#㉚方文:《遇乡人》,《蕊山续集•鲁游草•五言绝句》,《续修四库全书》第140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⑭梅曾亮:《家谱约书(癸未)》,《柏观山房全集-文集》卷四《书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5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1页#⑬梅曾亮:《记所至各村(癸未)》,《柏观山房全集-文集》卷十《记》,《续修四库全书》第15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盛时泰:《秣陵盛氏族谱》,《丛书集成续编》第29册,上海书店1994年影印本,第259页#㉕汪士铎:《宗祀小轴记》,《汪梅村先生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53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7-648页#2汪士铎:《汪悔翁(士铎)乙丙日记》卷一,邓之诚辑,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三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38〜39页#⑭陈作霖:《可园备忘录》,南京图书馆藏稿本,第1页#⑭陈作霖:《金陵通纪》卷三,《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37号(二),(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542页#©梅曾亮:《薄俗》,《柏观山房全集-诗续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㉚柯悟迟:《漏网喂鱼集》,祁龙威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5页#?顾汝::《海虞贼乱志》,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54页#?阎连科:《我与父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⑭Peter Borsay,The Englist Urian Renaissancc:Culture and Socie-O c the Providal Torn,1660〜1770,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p.261.作者简介:罗晓翔,1972年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江宁名士汪士铎的舆地学成果刍论

江宁名士汪士铎的舆地学成果刍论
第 2 卷 第 5期 9
Vo . 9 No 5 I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a o i l ce c ’ n S ca in e S
21 年 1 01 0月
OC., 2 1 t 01
江 宁名 士 汪 士铎 的舆 地学 成 果 刍论

( 淮北 师 范大学

25 0 ) 3 0 0
先 生 充 分 继 承 了清 代 考 据 学 家 “ 章 学 术 , 镜 辨 考 源 流 ” 传 统 之 风 , 后 对 《 贡 》 《 书 ・地 理 志 》 的 先 禹 、汉 、 《 经注 》 经 典 历 史 地 理 文 献 中部 分 内容 进 行 考 水 等 证 , 正 出其 讹误 , 上 其缺 漏 。 订 补
跋 》校 刻 《 域 志 》 例 , 《 域 志 》 顾 炎 武 所 作 。 、 肇 商 而 肇 是 两 文 不 仅 凸 显 了《 域 志 》 历 史 地 理 学 上 的 地 位 , 肇 在 更 勾 画 了 我 国 历 史 地 理 学 的 发 展 脉 络 , 别 是 其 罗 特
列 的关 于舆 地之学 的书 籍 , 个 皆 是地 理 学 经 典之 各

后 》汪 氏 考 证 并 纠 正 了 洪 亮 吉 《 州 水 道 考 》 的 错 , 贵 中
误 , 经 据典 , 证翔 实 。 引 考 2作 序 作 跋 。 ( . 1)与 顾 炎 武 。 汪 氏 作 《肇 域 志
地 理 志 》 说 的北 、 、 三江 。 所 中 南 2 对 《 书 ・地 理 志 》 注 释 和 考 辨 。 汪 氏 撰 写 . 汉 的
了 《 志 释 地 略 》, 《汉 书 ・地 理 志 》 记 载 的 郡 和 汉 对 中

清代藏书家10

清代藏书家10

3.藏书来源
之后,他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 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 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并借主管河道之便,用粮船运至鲁, 由此改变了我国藏书以江南为中心的格局,成为中国藏书史上与江南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搂"并峙,时称"南瞿北杨”)。后又得宋本《毛 诗》《三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命其室 曰:"四经四史之斋",使海源阁藏书日渐宏富。
撰著有《释冕》、《释龟》、《广释名》、《两汉 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 《小学考》等。
2.藏书楼及藏书来源
名称:爱日精庐。 取《大戴礼记》“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之句。
来源: 张家世代藏书。祖父张仁济,有照旷阁,藏书万卷;父张光基,取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之意,创诒经堂;叔父张海鹏,为当时著 名的刻书家,中国出版史上极有影响的三部丛书《学津讨源》、《墨海 金壶》、《借月山房汇钞》即是由张海鹏刻成的;张金吾在先人藏书的 基础上,兼收并蓄,积至八万卷。
二 张金吾
1.张金吾生平
张金吾(1787--1829)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
刻书家。字慎旃,号月霄。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张 仁济孙,张光基子,张海鹏侄。父母早逝,由叔父张海 鹏抚养成人。
嘉庆十四年(1809年)补博士弟子员,不久弃去。 致力于藏书,研究诸学。潜心经术、目录学。与藏书家 陈揆并称“藏书二友”。
3.藏书来源
当时社会动荡,官僚豪门历代收藏的典籍,常有散乱失落于民间 者。杨以增利用居外为官之便,辗转于吴越间,将当地数百年保存的 重要文献几乎尽数收集起来,以船沿运河运至聊城。杨以增还通过各 种关系和不同渠道,不惜巨资购得不少私人珍贵藏书。太平天国起义 时,他正在江苏清江浦任职,购得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 黄氏系乾隆年间举人,喜欢藏书,搜集宋本图书百余种,专藏一室, 名曰"百宋一廛",又称"士礼居藏书"。杨以增得黄氏藏书,为海源阁 藏书初步奠定了基础。

汪士慎_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汪士慎_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汪士慎_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同乡江乐峰世玉,以傲上为胡文忠公所劾,谓其恃才使气也。

经唐义渠中丞复知县,严渭春中丞委署黄安县事。

壬戌十二月中旬始抵任,其钱漕一切规费已为前任一网而尽。

江自筹薪水理县事,誓不取民间分文。

明年二月,部议不准,撤任,江怡然就道。

然自初莅任至交谢,已亏欠库款千零十金。

盖江自正月八日?L被携二役,一负案卷,皆历任令尹所未结者,一持笔砚诸物。

遍历四乡,怀干粮,或市饼饵,与二役共食,杯茗不扰于民。

至则查阅团练,勉以忠义,奖其勇者以花红布帛,而策励其余。

讫事,即就各乡为了积案。

江本治刑名家,断事若神,明通公正。

一时皆云:“不费一文,了数十年难判之案者,二百年所未见也。

”二月中,豫省捻匪陈大喜闯入楚境,白雀杨朝林方守麻城,兵败,贼益张,分扰各县。

时江已去任,新令某闻风大骇,闭门不敢出。

江方未出境,即率诸练勇堵御,三战皆捷,斩首八百余人,而勇只伤十余人。

贼遁去。

新令大惭,禀江欠库款数目。

其民闻之,曰:“此吾慈父母也,其欠项皆战费、练费也,可以此累之乎?”其县分四十八社,社出银二十五金为之偿,尚余百九十金以为赆。

江受而转输之公,为修理圣庙费。

黄安人益感之。

严中丞行部闻之,叹曰:“古闻是语,今乃有是事乎?”即檄江长营务。

其民闻之,走相送者至罢市,五十里中,花爆、彩红、茶、酒相续。

江不能舆,亦步行,数日方出境,而民皆垂泪相别。

噫!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于此见之。

(取材于汪士铎《记江乐峰大令事》)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渭春中丞委署黄安县事署:代理B.江怡然就道就:踏上C.讫事,即就各乡为了积案讫:完结D.即檄江长营务檄:声讨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傲上为胡文忠公所劾B.或市饼饵纵一苇之所如或异二者之为C.至则查阅团练D.走相送者至罢市故木受绳则直今者项庄拔剑舞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经唐义渠中丞复(其)知县B.勉(之)以忠义C.不费一文,(故)了数十年难判之案者D.新令大惭,(遂)禀江欠库款数目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江乐峰到黄安上任时,税费已被前任捞空,他自筹资金料理公事,不收取百姓一分一毫。

姓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姓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姓名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宗洋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01期【摘要】早在5000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姓氏的概念,而对姓名学的研究,也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始。

在21世纪的今天姓名貌似仅仅成为了一个与他人区别开来的符号标志,很少有人了解姓名是如何产生并延续至今,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殊不知姓名文化完全可以代表一部文化发展史,它不仅仅是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符号,还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可谓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由此可见,姓名文化值得后人去深究探索,因此本文将以姓氏文化作为探究中国文化的切入口,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姓氏文化;文化探究【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41—03任何一个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它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并深深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民族性格,姓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深受其影响,同样,每个民族姓名的结构、寓意也无不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变迁与历史沉淀。

作为四大文明之一且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底蕴无比深厚,且对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姓名文化便能很好地见证并展现了中华上千年的历史文明,它不仅仅是标志氏族血缘关系的符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因此本文将对姓名文化中体现的儒家文化、宗法宗族思想、时代发展变迁、个人追求和美好祝愿进行概述。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指以孔孟为代表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在继承发展夏商周三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仁”为核心,以“孝、悌、礼、义、廉、耻、忠、信、智”为指导的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由于它着眼于个人品德修养、人伦教化,提倡积极入世、重实用,倡导仁政爱民、以德治国,所以它不仅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还被国人奉为修身养性的圭臬和准则,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在国人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

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全四卷)作者:胡国珍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2009-1-1市场价:¥1200.0 优惠价:450元上自远古,下迄近代,从先秦到清代,时逾五千年,选人近一万。

帝王将相,廉贪百官,科技精英,文苑名家,才子佳人,巾帼英贤,绿林豪杰,术士侠客,高僧隐士,庶民百工,各个民族,三教九流,凡有名于当时而又播名于后世者,无不尽力采撷在册。

所椐资料,俱以正史为主,同时吸收多年来考古、考证的新发现、新成果。

是迄今我国第一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空前丰富的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

目录《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一》帝王部先秦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姒启太康少康桀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武乙帝乙商纣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厉王姬胡共伯和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周平王姬宜臼秦襄公秦文公宋殇公子与夷郑庄公姬寤生楚武王熊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代明代汪代《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二》《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三》《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四》内容简介本书上自远古,下迄近代,时逾五千年,选人近一万,帝王将相,廉贪百官,科技精英,文苑名家,才子佳人,巾帼英贤,绿林豪杰,术士侠客,高僧隐士,庶民百工,各个民族,三教九流,凡有名于当时而又播名于后世者,无不尽力囊撷在册。

所据资料,俱以正史为主,同时吸收多年来考古、考证的新发现、新成果,是迄今我国第一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空前丰富的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

目录《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一》帝王部先秦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姒启太康少康桀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武乙帝乙商纣王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厉王姬胡共伯和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周平王姬宜臼秦襄公秦文公宋殇公子与夷郑庄公姬寤生楚武王熊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代明代汪代《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二》《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三》《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四》。

咸同兵乱下汪士铎的日常生活

咸同兵乱下汪士铎的日常生活

A Study on Wang Shiduo's Daily Lif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s Xianfeng and Tongzhi 作者: 王玉坤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128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太平天国;士人;汪士铎
摘要:太平天国进军南京后,汪士铎城陷被掳,后逃往徽州。

避兵途中,汪氏遍尝子女罹难、亲友亡故、藏书荡尽等苦楚,突如其来的变故激发了汪氏内心的家国情怀。

寄寓桑梓之际,他密切关注着全国战局的走向,尽管对大清官兵畏敌的表现颇为不满,但仍冀望朝廷起用能臣治士匡扶社稷。

他认为治乱当用刑名法家之术,突破程朱理学窠臼,这一观点后为胡林翼与曾国藩所采纳。

当战火席卷皖南大地之时,对于周遭民变迭兴的乱象,汪氏将根源归咎为人口激增所致,提出控制人口的超前举措。

汪士铎在战争阴影下的生活经历,折射出秉持封建王朝正统的士绅阶层在社会撕裂之际所呈现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分化。

探访汪士铎故居

探访汪士铎故居

探访汪士铎故居金沙井,南京城南一地名,此地至今仍尚存晚清历史、地理、人口理论家汪士铎旧居。

据史料介绍,汪士铎(1802~1899),原名鏊,字振庵,别字晋侯、梅村,号悔翁,后又改为无不悔翁、芝生。

江宁(今南京)人。

年轻时虽科考中举,但未任过正式官职,一生以授徒讲学和充当幕僚为业。

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著述丰富,有《乙丙日记》、《汪梅村先生集》、《悔翁笔记》、《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等。

太平军占领南京时,汪士铎正在城内,被编入男营,吃尽辛苦,年底逃出南京到安徽绩溪。

咸丰九年(1859)应聘充胡林翼幕僚,代胡编辑《读史兵略》、《大清中外一统舆地全图》等。

胡林翼称其为“学问淹博,人品高洁”的“旷代醇儒”,曾国藩也谓其“芳絜欲师陶靖节,湛冥略近蜀君平”。

汪士铎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却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当时的中国,他的这种观点确有振聋发聩之效。

汪士铎明确倡导“晚婚”,是中国近代倡导晚婚晚育的第一人。

他认为,应该“严禁男子二十五岁以内,女子二十岁以内嫁娶”,“定三十而娶,二十五而嫁”。

同时,汪士铎还将人口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同社会生产方式联系起来。

他提出,为了控制人口,增强国力,政府有必要鼓励人民弃农经商,因为经商可以减少人口,人口少了就容易富裕,而人民富裕就不会造反了。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观念,革新生活方式,控制人口增长,焕新社会面貌。

汪士铎一生不攀权贵,孤介高傲,至光绪十一年(1885)才被授为“国子监助教衔”的小官,人称“汪助教”,此时已是85岁的老人了。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干王洪仁玕拆金沙井附近的寺庙道观,取其建筑材料,在汪氏宅基上重新建屋,作为办公的衙署和王府,这也是南京地区现存唯一确指的太平天国官衙建筑。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陷,清地方政府将此处暂作江宁府城隍庙。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江宁府城隍庙在原址重新修建竣工,汪士铎和其姻亲朱锡九等情愿将原金沙井私宅之基业报捐入官。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14)——汪姓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14)——汪姓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14)——汪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汪姓发源地:山东邹城浙江武康汪姓总体概述:汪,百家姓排行57,约有494万,占全国0.38%。

姓氏源流:1、源自汪芒氏。

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

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

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

《国语》的《鲁语》有这样的记述: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狄,今为大人。

”此外,该书的注解上也指出:“汪芒,长狄之国名也。

”长钬,亦称长翟,是古代跟狄族的一种,或许跟汉族无深密的渊源,但是,由於长时期跟汉族往来,显然也逐渐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融炉中,最终跟汉族混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

2、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

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

这一支汪氏,汪姓自三世祖诵以祖父名“汪”别姓汪氏,汪诵居住于平阳邑(今邹城平阳寺镇一带),因汪姓是姬姓鲁国公室的一个支族,故汪氏成为平阳的旺族,称其郡望为平阳。

尽管汪姓迁到南方后形成著名的新安旺族,其分支汪华三子汪达在甘肃彰县又形成非常有名的陇右汪氏家族(有“三王十国公”之称),但汪氏不忘其祖,仍称汪氏郡望为“平阳郡”,所谓“汪无二郡”。

3、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

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姓篡》及《通志氏族略》等重要姓氏典籍皆指出:“汪,汪芒氏之后;礼记有汪 ,鲁人。

”分别指出汪姓的两大源流。

源自汪芒氏的汪氏,照孔夫子所说,是“守封、禺之山者也。

”当时所谓的封、禺二山,根据《方舆纪要》的考证,是分别位於现在浙江省武康县的东方和东南方,封山在东,禺山在东南。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

三国参考文献与入门(一)

官志》的不足。

不过,东汉制未必全盘等同魏制或蜀汉制,而且诸人所书的,两汉的区分不明显,没有一定的基础下,绝不建议优先阅读。

《风俗通义校注》应邵著,没错,就是迎曹嵩失败,怕被降罪而逃往袁绍的泰山太守。

研究汉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以王利器校对版最佳。

《抱朴子》由于葛洪先祖仕吴,其《吴失篇》是研究吴末的重要文献记录;其总结汉末的诸多弊端,同样一矢中的。

对入门者唯一的困难是,因为葛洪有不少地方是以古讽今,所以说的情况往往不是汉末,而是东晋时。

当然,此书也是研究道教史、医药化学史所必读的。

《三国史记》这本其实是韩国史料的中译本,算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东北亚史。

字典篇其实不是一般人的词典,而是引用了诸条史料后,加上少许个人见解的。

《汉魏制度丛考》对入门者来说,对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制度,是没有一个清晰概念,杨鸿年这本在众多文章中也必定是参考书籍,能助你了解宫内外、官制、地方等诸多制度,并罗列了若干汉魏实例,基本全都适用于三国时代。

《三国会要》(钱仪吉著)其实还有杨晨著本,不过年代久远,一般人也未必有机会一睹并购买。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序中已强调钱本的优点,应当属实,否则也不会印刊。

此书正如唐长孺所讲,罗列了诸多史料,也是有用之书。

读者可以马上翻查礼乐、职官、选举、食货、兵、刑等诸多笵畴。

《九朝律考》真的不用多加介绍,中国法学史首部钜著,比诸书刑法志还要更易理解。

《两汉太守刺史表》严耕望先生罗列诸书、碑石资料,对两汉的各在职人员,作出了在任的先后次序估算。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方便查阅各政权的民变资数与规模、发生时间、外族民变。

《金泥玉屑丛考》可惜只是写至宋的诸物价考,列出的诸多原始资料(食物、蓄、田宅、奴婢、刀剑等),省却读者的很多时间。

以汉、汉晋河西、魏晋南北朝三章,适合三国史。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整理后,可补陈寿的不足,但其错误也不算少,慎重。

《武经总要》古代中国首本系统整理阵法、兵器的著作。

《考工记》、《梦溪笔谈》有兴趣研究科技史的朋友,必读的原始资料。

_北齐地理志_评介

_北齐地理志_评介

1期张晋光: 北齐地理志评介189北齐地理志评介张晋光(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施和金教授的专著 北齐地理志。

这是施先生继点校 读史方舆纪要后撰写的又一部我国古代地理志书,也是近年来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博涉今古,学有专长,凭依其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同时又掌握了大量的古代地理文献,清晰地勾勒出北齐行政区划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今天我们认识北齐的地理概况。

该书在内容、体例和价值上有如下的特点:一、完整叙述了北齐一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北齐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封建王朝。

其立国时间不长,从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自立为帝,至北齐承光元年(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灭,前后不过28年时间。

北齐是一个承继东魏的短暂政权,东魏是从北魏分裂而来,而东魏丞相高欢是北齐的实际立国者,被其子高洋追崇为献武帝、神武帝,所以北齐基本上是沿袭了北魏、东魏的州郡县行政区划和名称。

北齐与东魏的疆域大致相同,其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大体包括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及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的长江以北部分,还有辽宁的西部、内蒙古的中南部和湖北的东部。

但北齐的行政区划与疆域处在不断的变动中,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东魏,特别是北齐政权建立后,针对北魏孝昌之际乱设行政单位的现象,文宣帝高洋省并了许多州郡县镇。

到了北齐后期,在卖官风气盛行影响下,地方行政区划陷于混乱,又增加了不少州郡县;再加上与北周、梁、陈战争频繁,边境领土常有盈缩,郡县增废情况更加复杂。

若想厘清北齐州郡县的变迁,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施先生克服历史资料的相互矛盾、州郡县的界限不明、侨州郡县的混乱、地名的重名同名等诸多困难,以二十四史为主要依据,尤其对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和 隋书最为倚重,并参考了古今各种地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梳理了北齐行政区划的变迁,对各州郡县的名称、治所、沿革、置废、辖地做了详细考证,还论及其军事要地及地位,完成了 北齐地理志的编写工作。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首先感谢友盟李飞(此帖已经公开)以下是分类,每个大项中又有细项:一、基础类(政治3楼、字典4楼、地理5楼、汇编6楼)二、简牍类(走马楼吴简7楼、其余诸简8楼)三、经济类(经济9楼、货币10楼)四、传记类11楼五、制度类(地方行政含都督12楼、选拔考课13楼、官制14楼、封爵及礼制15楼、兵制与法制16楼)六、历史地理、战争类(历史地理17楼、政区划分18楼、战争19楼)七、文化思想、社会类(文化通史20楼、儒道佛21楼、社会生活22楼、士族23楼、少数民族24楼)八、政治类(政治25楼、史学26楼、地区史27楼、考古28楼)九、论文集类(已故名家29楼、知名学者30楼、研讨会31楼)红字是我建议的优先本。

一、基础类政治篇《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三国史范围内,最详尽的注解本,不但有作者及诸先贤的分析、不同史料的取舍理由,也附有同一个人其他事,能散见于哪里。

对有一定基础的入门者来说,是最快上手的。

《宋书》、《梁书》、《隋书》其实也就是应用一下职官志、郡国志之类,其中梁在讲述诸夷,往往有以前所没有的内容,可供参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如果有兴趣族谱的话,反正我不太相信这东东。

《续后汉书》抛开萧常和郝经的蜀汉正统论,还是有异于廿四史的资料,可能反正是比百讷本更早的原文,可用来纠错;也可能只是他们的见解,那就可能对,也可能错,故要具体分析案例。

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之书,但也不是必读不可。

《八家后汉书辑注》、《九家旧晋书辑本》三国相关内容其实真的很少。

《三国志校笺》赵幼文有部份见解,比卢弼更出色和合理。

引用了萧常《续后汉书》、郝经《续后汉书》、《建康实录》等校对,也是其优点;应用武英殿底本而舍百讷本,这点见仁见智了。

综合来说,也不失为值得一购的本子。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其实这个按以前的排列方法,不算正史,但这部地方史,补充了很多蜀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地方史。

当然,也有部份与《三国志》相左的内容,入门者没有头绪时,任乃强的注译能帮助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士铎简介
》、《梅翁笔记》、《南北史补记》、《水经注图》等。

留存下来的只有前三种,其中《乙丙日记》是一部谈人口问题的主要著作。

学术界曾经有人把清代干嘉之际的人口思想家洪亮吉比作中国的马尔萨斯(thomas r. malthus)。

著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家赵靖先生认为:「洪亮吉并不能算作中国的马尔萨斯,这个头衔应该归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汪士铎。

」11994年,我在赵靖先生门下进修时,先生就这个话题亦提过几次。

笔者由此受到启发,于是试图把汪士铎与马尔萨斯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他们的共同之处,并进一步探讨汪士铎这个在建国以后学术史上历来被否定的人物其人口经济思想中的积极内容。

一汪士铎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共同点马尔萨斯的年代比汪士铎早半个世纪,他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封建贵族的代表,汪士铎则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地主阶级的代表。

两人都是代表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马尔萨斯同时还是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汪士铎由于处在半殖民地时代,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资本主义思想某些方面的影响,对此并不陌生。

他们两人的人口经济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1)认为人口的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马尔萨斯认为,由于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力的有限,而食物又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加上两性间必然的情欲不断加剧着人类的繁殖力,因此其结果,人口的增长势必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

马尔萨斯还把这二者之
间增长的比例关系数量化。

他说:「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2 汪士铎也有和马尔萨斯相类似的看法。

他认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天地之力穷矣」,而「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

他虽然没有像马尔萨斯那样,认为生活资料和人口是按日趋扩大的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增加,但仍明确地指出「国家人浮于地者数倍」、「人多则穷〔地不足养〕」(《乙丙日记》卷三)。

他认为生活资料的增长已经越来越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了,人多地少,因此导致贫穷。

这与马尔萨斯的观点实质上是一样的。

(2)关于生活资料低速增长的观点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就要回答为甚么生活资料会增长得慢,而人口却增长得快。

马尔萨斯认为,生活资料增长得慢的原因,是生产生活资料的最基本的资料──土地──存在着一个肥力递减的规律。

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收益会依次增加;但当投资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增加的收益(利润)就会依次减少。

这里应当注意,马尔萨斯并没有排除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只不过他认为那不会改变质的区别,农业生产技术只会有可能调节递减数量的进程。

农业技术的改进,会使投资增加和利润递减,「这两桩事情不一定老是采取一致的步调」罢了,因此「当资本一再投入土地时,它的利润最后总会渐次递减的」3。

正是这种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作用,造成生活资料缓慢增长。

马尔萨斯的过剩人口论是建立在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基础之上,而汪士铎的过剩人口论则缺乏这样一个看似「深刻」和「」的根据。

但汪士铎虽然没有使用「土地肥力递减」这一名词,实际上也意识到了土地
肥力和农业技术这两个问题,不过这二者在他看来全都是令人绝望的。

他说: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苗洞已开深箐,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乙丙日记》卷三)一切可以垦种的土地都种植了庄稼,自然资源全都利用完了;农业种植技术已开发到了尽头,糠壳碎米,蔬菜瓜果完全充作主食,连草木都没有了,仍然不够吃,人为的力量已经毫无办法。

在他看来,现有生活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