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省级获奖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4、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新课。

2、文学常识简介简介作者,“说”这种文体3、初步感知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更正字音,学生集体朗读4、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教师巡堂指导,答疑解惑,然后让学生翻译课文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千里马的处境如何?(2)千里马受到了那些不公平的待遇?(3)食马者的愚蠢表现?(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前四个问题用课文原话回答)(5)“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6)本文如何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6、拓展延伸对于千里马的遭遇各抒见解7、背诵活动(学生背诵竞赛)【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本课的又一个亮点。

在疏通文意和通过问题分析课文中,我采用了学生小组交流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的方法,效果很好,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对于千里马的遭遇各抒见解,学生们从应该不应该主动表现自己才能,该如何展示才能展开讨论,形成了辩论赛,欲罢不能,因此在时间上有所耽搁,没能完成背诵任务。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5篇

精选韩愈《马说》教学设计篇5复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1、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默写此诗: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二、合作探究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三、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马说》教案一等奖4篇

《马说》教案一等奖4篇

《马说》教案4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二、教学设想: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

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1、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马说》教案一等奖4篇

《马说》教案一等奖4篇

《马说》教案11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相关句式的特点。

2、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

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常用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事某物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相似。

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

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

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

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

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老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节奏。

1、字:骈pián槽cáo枥lì才美不外见xiàn邪yé2、节奏: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学生疏通课文。

五、翻译课文1、指出译文时需要注意的字、词的翻译(采用对比法)。

2、学生讨论,自主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疏通脉络。

六、问题探究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比喻含义。

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七、拓展延伸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马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马说》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马说》教学设计8(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关键理解短文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关于作者2、关于文体3、关于背景4、关于伯乐学生读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骈槽枥粟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4)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马说》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马说》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马的生活习性与习性特点。

2.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马说》课文、幻灯片、图片、电脑、小黑板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观察这匹马的特点,引导学生简单谈谈对马的了解。

比如:这匹马是什么颜色的?这匹马有哪些特点?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马说》,告诉学生我们将会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更加全面地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点。

Step 2:阅读理解(10分钟)1.教师将《马说》的课文呈现在幻灯片上,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将适当的添加一些图片,并用简明的语言解释。

2.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马经常喝水吗?为什么马经常赶在夜里才开始梳理毛发?Step 3:合作学习(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4-5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并给予一张白纸和彩笔。

2.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项任务,让学生协作完成。

例如:小组A讨论马的生活习性,小组B讨论马的饮食习性,小组C讨论马的睡眠习性等。

3.组长带领小组总结讨论结果,并在白纸上用彩笔进行记录。

4.每个小组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并展示记录在白纸上的内容。

5.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分享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4:口头表达(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项马的生活习性或习性特点,并进行口头表达。

2.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马的生活习性或习性特点的理解。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点的视频。

2.教师带领学生对视频进行观看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点的理解。

Step 6:小结与评价(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并进行小结,再次强调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点。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文言词汇。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马说》。

2. 文体介绍
简要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及作品。

4.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5. 深入研读
- 分析作者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 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含义。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以“假如我是千里马”为题,写一篇短文。

《马说》经典教案(优秀12篇)

《马说》经典教案(优秀12篇)

《马说》经典教案(优秀12篇)《马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A)1.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3.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在古代,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有许多人因才华得不到施展而写下许多直抒胸臆的诗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马说》。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三、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

2.正音。

乐(祇()骈)槽枥()辱(食()食马者策()见()邪()石()粟()3.(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骄——一同槽流——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

教师翻译(略)提问: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安——怎么提问: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策之——用鞭子打执策——马鞭子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马说》优秀教案《马说》优秀教案(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说》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马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虽: 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 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马说简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简易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简易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简易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马类动物的特征、习性、分类等内容,培养学生对马的兴趣和爱护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马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外貌特征;- 掌握一些马类动物的习性和行为表现;- 了解马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学生教材、教师备课资料;2. 教具/媒体:黑板、粉笔、投影仪等;3. 辅助材料: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4. 其他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PPT制作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马的好奇心,询问学生对马有什么了解。

步骤二:知识讲解(约20分钟)1. 通过PPT、图片等辅助材料,简要介绍马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外貌特征;2. 介绍一些马类动物的习性和行为表现,例如马的喜欢的食物、喜欢的生活环境等;3. 分类讲解:简要介绍马的主要分类和分布情况。

步骤三:学习实践(约3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马类动物的外貌特征和习性;2. 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制作海报或PPT,展示他们对不同种类马类动物的了解;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设计一个适合马类动物生活的栖息地模型。

步骤四:总结归纳(约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马类动物的基本特征、习性和分类,并进行简要的概括;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3. 鼓励学生表达对马类动物的爱护之情和环保意识。

步骤五:拓展延伸(约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马类动物保护的一些想法和行动;2. 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或着重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网站;3.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马类动物的兴趣。

《马说》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马说》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经典教材《马说》为基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马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多种互动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 掌握马的特征和习性;c. 熟悉马的品种和分布。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了解并呈现马文化;b.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马的了解;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马的品种分类。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c.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马的起源和发展;2. 马的特征和习性;3. 马的品种和分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马的起源和发展;b. 马的特征和习性。

2. 教学难点:马的品种和分布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马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

b.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观察马的外貌特征,让学生亲自实践,更好地理解。

c.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马的品种分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的起源和发展a.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马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

b. 内容:i. 介绍马的起源和进化过程;ii. 讲解马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马的特征和习性a.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马的好奇心。

b. 内容:i. 分类介绍马的外貌特征;ii. 分析马的习性和行为特点。

第三课时:马的品种和分布a. 导入:呈现马的品种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

b. 内容:i. 分类介绍马的品种和分布;ii.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马的品种分类讨论。

第四课时:实践体验a. 实地观察马的外貌特征和习性;b. 进行马术体验活动。

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马的起源和发展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马的相关图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训练点1、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注意节奏。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情感渗透点:背诵课文。

学会推销自己,展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二、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懂情感)1、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2、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翻译,课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完成后,教师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检测。

四、链接写作背景,思读品读课文。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来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学生组内讨论课堂展示分享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五、古为今用质疑:“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请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马说》教学设计12篇

《马说》教学设计12篇

《马说》教学设计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马说》教学设计12篇《马说》教学设计1课文分析:《马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马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2、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3、学习运用对比描写。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2、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导入新课以一组马的图片导入,请说说马给你的印象?今天的课文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马。

朗读感知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但是运用了散文的语调。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2、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小组接龙,每人找到一种,有感情地朗读,并概括特点)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活动研讨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小组活动:当马遇到马以文中各种马的特点为依据,进行对话演出。

拓展练习来看看字典中马的解释: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

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

皮可制革。

你觉得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课文用了什么办法来把马写得生动形象呢?将马与好几种动物进行了对比描写。

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引入平实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的概念。

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用对比的手法与散文的语调来改写字典中的解释。

作业布置1、用对比描写改写字典中虎的解释2、课外阅读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感受飞奔的马,做摘抄《马说》教案篇二教材分析:《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的自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伯乐不识马的根本原因。

与其说是写千里马的遭遇,不如说是写人才的遭遇,表达作者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控诉。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初中文言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能疏通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马说》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6篇)《马说》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

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共鸣”“争鸣”“一鸣惊人”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争鸣”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在“一鸣惊人”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

【教学目标】领悟文章寓意,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重点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寻求自我被赏识的途径。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ppt出示图片,介绍图片)最近有张照片在网上很火,我请大家欣赏一下。

照片上的女孩前几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考试,在表演复试中落榜,一时情绪失控,在现场大喊大叫,被网友称作“咆哮姐”。

同学们,你知道她咆哮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她喊的是“为什么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的表演已经很好了,为什么就没人赏识我呢?那么你们也有这样不被人赏识的时候吗?(学生谈自己不被赏识的经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看它是否说出了你的心声。

(板书课题——马说)二、共鸣文章中有你的影子吗?(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寻找身影。

1.千里马的特征?(可原话,可自己说)明确: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2.千里马的遭遇?(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指导朗读,突出“也”字的不同语气)明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的“也”有惋惜意味。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4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4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要求1、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

3、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重点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1、难句译注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世上、世间。

然后,这以后。

世上有了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这、这种。

也: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语气的舒缓停顿,可译为啊。

虽:即使。

能:能力,本领。

才美:才能美质,指马的能力和长处。

外见:表现在外面。

常马:普通的马。

安:怎么,哪里。

也: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这样的马啊,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因为吃不饱,力气就不充足,(因而)出众的本领也就不能显露出来。

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跑)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马说》的论点是怎样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分析: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就是本文的论点。

提出论点后即举社会上“伯乐不常有”以致千里马常遭埋没的客观现实,以证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从反面论证了论点。

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第二个原因——使用不当。

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论点。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课时安排第1课时: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第2、3课时:翻译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介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

马说公开课获奖教案

马说公开课获奖教案

马说公开课获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马说”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马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简要介绍“马说”这篇文章的来历和主要内容。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韩愈的画像和简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马说”的意义。

第二章:文章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马说”的文意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分析“马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魅力。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增强学生对“马说”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3.3 教学方法分组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理解。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展示。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马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马说”中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4.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马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3 教学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第六章:创意写作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将“马说”的主题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6.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马说”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文章主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10份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10份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实用10份《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来自榕江一所农村初中,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虽然乐里到凯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如果要骑马来这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文章吧。

请翻开书第174页《马说》。

(大屏幕显示)二、释题及作者简介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在的杂文相似。

课题可简单地理解为“说马”。

(大屏幕显示)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29岁才初登仕途,但为官路上受挫颇多,怀才不遇的思想极为强烈。

(大屏幕显示)三、研读课文1、教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气,初步感知大意。

)2、学生齐读(目是让学生熟悉文句,进一步感知大意。

)3、学生思读,讨论理解⑴教师引语及__: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

(大屏幕显示)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避免的。

(即“千里马”常被埋没。

)⑵教师引语及__: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

⑶教师引语及__: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举例论述了“千里马”被埋没。

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没。

由此可知,“食马者”*庸浅薄。

马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马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马说教案小学一、教案简介马说教案是一种结合自然科学和语文教育的跨学科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阶段,通过生动有趣的马的故事和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马及其环境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 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马的形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 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5. 能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2)马的环境和饲养要求;(3)马的种类和用途;(4)马的形态特征的描述。

2. 教学方法:(1)故事情境启发法:通过讲述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马进行观察和思考。

(2)实践探究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践动手,并记录观察结果。

(3)阅读训练法:选取适当难度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问题回答和讨论。

(4)写作训练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马的形态特征,并将其表达成文章或短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导入马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背景知识,并提问学生对马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马的外貌特征、行走方式等,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体会。

3. 形态描述阶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马的形态特征,例如:眼睛大而明亮,四肢修长而有力等。

4. 阅读理解阶段:选取一篇关于马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5. 写作训练阶段: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马的文章或短文,描述马的形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6. 总结回顾阶段: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省级获奖教学设计篇一: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等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通解全文2、锻炼小组合作能力,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培养学生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教学重点:1、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讲述: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 1、指名介绍 2、教师投影强调: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解题(过渡后投影)“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 四、朗读训练 1、听读要求: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死槽枥粟一石食才美不外见邪 2、指名读。

(一人一段) 3、自读五、疏通文意1、结合注解自译,圈画重点字词及疑难。

2.请学生找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 3、教师强调。

(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2)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六、整体感知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1、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有怎样的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耶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文中那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5、过渡:千里马的遭遇,让我们不仅心生怎样的情感?(同情。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你能从这三个也字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吗?(自渎每段末句,体会作者感情)第一段末“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末“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

(愤怒、谴责)第三段末“也”,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

(深刻嘲讽)再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七、背景介绍这篇文章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遭冷遇。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八、难点突破教师提问: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和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托物寓意九、拓展延伸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

如果你是千里马,要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重用,该怎么做?十、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给韩愈写一封信,谈谈你学完本文的感受。

《马说》说课惠安堡中学关瑞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惠安堡中学的关瑞芬。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二、说目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原则: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五、教学过程1、马的世界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知识.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讲解背景故事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3、了解作者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4、解读标题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

(用多媒体展示)5、朗读课文,解读文本篇二:《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2.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斯皮尔伯格的最新力作《战马》导入二、简介作者,举三反一学生结合预习及已有知识储备简介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代仁人志士的作品,找出他们身上的相似之处。

预设:这些在中国古代文学星空中璀璨夺目的诗文大家们竟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呢?韩愈究竟在马儿们的嘶鸣声中听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三、“四读”感知,涵咏生味学生活动:一读:读准字音(判断、标注生字词);二读:读出节奏(区别句子主干,准确句读);三读:读懂文意(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章内容);四读:读出感情(抓住关键句,读出感情、韵味)。

四、质疑启思,释疑解惑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再读一遍,把问题或困惑之处和你的同桌交流。

师巡视、参与。

预设:韩愈是不是食马者?韩愈为什么能听懂马语?他听出了千里马们怎样的心声?引导:1,借物喻人韩愈和千里马有着类似的遭遇: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里之间韩愈:失意被贬,沉沦下僚共同的心境:千里马:“鸣之”,发胸中愁苦韩愈:为文,抒士子心声2,托物寓意谁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何以见得?谁决定了韩愈们的命运?何以见得?共识:对封建社会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有力抨击;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五、畅谈感悟,关注人生读完本文后,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准备如何做现代的千里马?六、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全文;2、以练笔形式完成第五环节,并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中以实际行动来做出改变,完善自己,为未来积学储宝。

板书设计:马说韩愈伯乐(能发现、赏识、重用人才的人)千里马(人才)食马者(埋没、摧残人才之人)篇三:《马说》公开课教案《马说》教学设计脉旺中学龚国红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3、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本案为第二课时使用。

教学过程:课前检测,巩固预习1、注音(指名一个学生口头交流,指名点评、领读)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一词多义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食食不饱()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