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汇总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汇总
[考点一线串]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 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返回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等温线特点
主要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
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气温由低纬向
全球
太阳辐射
平行
高纬递减
等温线较弯曲,1 同一纬度上, 月(冬季)大陆上的 冬季大陆气温 海陆分布、 北半球 等温线向南(低纬) 比海洋低,夏 海陆热力 凸出,海洋上向北
返回
[技法一招鲜] 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 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返回
返回
[应用闯一关] 3.下图为北京和海口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
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返回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
返回
解析:第(1)题,该层大气距地面12~50 km,且气温随高 度升高而升高,故为平流层。从图中可知该层下面的对流 层厚度为12千米,故为中纬度地区。第(2)题,该层上暖下 冷,空气运动以平流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位于该层 顶部的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答案: (1)B (2)C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A A2 A1
读左图,回答问题:
B2 C2 B C1 C
B1
1、A、B、C中表示短 波辐射是( A ) ,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B、C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反射 散射
蓝、紫色光 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一):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表现形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主要)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从臭氧、二氧化碳 分析P44表格,指 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 出太阳辐射经过大 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气各层时都有哪些 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部分被吸收?
(选择性)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热力环流和风
一、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高空
1000m
P2
1060hpa 1100hpa
P1
500m
A
地面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对流层
中纬 10~12km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汇总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地面获热 少
L1
L2
A
B
地球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光热集中——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多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光热分散——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少
2、下垫面因素:反射率高低
太
阳
辐
射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上界
低
月球
地球
1
大气吸收太阳 辐射
(2013·北京文综)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5.大气中 (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 辐射
热力作用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A.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B.利用烟雾防霜冻;C.果园中铺沙或 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 分积累;有的深秋在田间运用灌水法来防霜冻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 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 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017年高考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4.(2013· 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返回导航页
解析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以示意图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
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 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 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 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 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 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 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 会有较大颠簸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包括了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以上的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气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它的厚度大约为10-15公里。
在对流层中,由于受到地表的直接加热以及水汽的蒸发等影响,温度随着高度的增
加而逐渐下降。
这种温度递减的现象被称为对流层递减。
平流层是在对流层之上的一层,它的厚度大约为10-50公里。
在平流
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略有上升或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在这个高度范
围内,大气的主要运动是水平的平流,而不是垂直的对流。
平流层以上的臭氧层是在平流层之上的一层,它的厚度约为10-50公里。
臭氧层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从而保护地表免受紫外线的损害。
臭氧层的存在使得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
增加而逐渐上升。
热层是在臭氧层之上的一层,它的厚度约为50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中,大气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了数千度甚至更高的温度。
这是由于热层
受到太阳的辐射和磁场的影响。
太阳辐射和磁场对热层的热量输送产生了
显著的影响,使得热层的温度比其他层更高。
总体上,大气的垂直分层是由大气受热过程及运动所驱动形成的。
太
阳辐射通过对流、辐射和蒸发等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大气中,导致大气在垂
直方向上产生不同的温度和密度分布。
这种分层结构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
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生物圈的发展和生存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气运动规律---大气垂直分层、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
高考考点: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主 要原理.
2/16
探究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同桌互动)
高度(千米)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流星
极光
思考
高
层 1.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 是如何变化的?
大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图中3种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各有哪些?
3、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短长波波辐辐射射::太地阳面辐辐射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9/16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 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 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的.做朱法开,山有一利家于燃烧C柴草防御霜冻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2010.山东文综)图2为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 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 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 下题。
(2009广东)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 射。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C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流 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原因:主要靠O3吸收太阳 紫外线增温
②水气、杂质少, 能见度好,利于高 空飞行。
①对流运动显著
对
高纬___8_~_9_k_m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o
②大气质量的3/4几乎
流 中纬___1_0_~_1_2_k_m_
(-0.6 C/100m)
全部的水气、杂质
层
原因:直接热源是_地_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注:“巴山”指巴蜀之地地势平坦的谷 地地区
48
3.城市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49
4.其他
如: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50
[典型例题]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 图回答1~2题。
1.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
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B )
27
28
思考1: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 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29
思考: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 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3.为什么太阳光日出日落时呈红色而白天其它时候呈 白色,?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4
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5
(一)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层
对 流 层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轮复习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轮复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1.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其中固体杂质可以充当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厚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平流层(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2)平流运动为主;(3)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2)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针对性练习1:读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A.中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平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2.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 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有利于飞机飞行答案:1.B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大气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图中平流层底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2千米,为中纬度的平流层,故选B。
第2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正确;对流层空气上冷下热,B错误;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源来自地面,C错误;平流层利于飞机飞行,D错误。
故选A。
针对性练习2: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第五讲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五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划分2.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是指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
①吸收: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与高层大气层的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波段被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颗粒,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
③散射: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④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⑤效果: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形成全球气温大体上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宏观规律。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促使大气增温,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部分热量。
3)大气的热力作用效果:提高夜间最低气温,降低白天最高气温,提高地表平均气温,减少气温日较差。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重要高度说明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约6 ℃ /1 000 米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_km,高纬度为8~9 km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生命作用上界50 km 左右;22~27 km处有臭氧层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2.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2(1)能量来源① 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
② 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 两大过程① 地面增温 ( 太阳暖大地 )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 大气增温 ( 大地暖大气 )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3) 两大作用① 大气的削弱作用:约 19%被吸收,约 34%被大气和地面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形式 特点反射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反射部分可见光,无选择性散射 空气分子散射蓝光,有选择性;细小尘埃散射可见光,无选择性 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有选择性② 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还大地 ) :C 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影响大气 逆辐射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云层、云量和温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云层越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 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地 表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2)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3) 气象因素:在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长短,会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教材金句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收
汽
)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时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的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化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大气运动考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
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补充1:逆温现象逆温有两种情况:①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被称为“逆温”;②如果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也算逆温。
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季风气候,逆温现象经常出现。
一旦逆温出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中高纬度大陆冬、春季黎明前最强、空气质量较差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冷的空气抬挤上升盆地和谷地中夜间锋面逆温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温度差异显著考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较大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如下面两例: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还给地面补充1: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co2、H2O、尘埃、吸收红外光),反射变化(阴晴)、选择性散射)考点三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第十三天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温故知新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__________和密度,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 各分层的高度、气温及运动状况比较。
分层高度气温与运动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_________—________千米;高纬_________—________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空气________强烈天气现象________,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对流层顶至_______—________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空气以________为主利于________飞行;臭氧层吸收________高层大气平流层顶至2 000—3 000千米高空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先下降后上升;高速运动的大气质点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________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________、散射。
2.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________辐射,地面的直接热源;________辐射,________的直接热源;________辐射,对地面具有________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气象因素。
4. 保温作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1. 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_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之间产生________,引起大气运动。
2. 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间________不均→空气的__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的________差异→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力→大气的________运动。
3. 大气的受力状况:高空空气运动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____________;近地面的空气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大
大气
到 达 地 面
气
吸收
逆
辐
射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果园中铺上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强地面辐射, 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 射增强, 保温作用 增强
16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 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 地资金不足。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 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 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17
(2015上海卷)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 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
能源:地热能、水能、风能。 理由: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 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能丰富; 新西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 流多向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水流湍急, 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海面摩擦力小,因此风 能资源丰富。
南北温差大,风速大,降水稍多) 3.地表平坦、植被少、海洋(相反:草方
格减小风速) 4.狭管效应(城市通风廊道) 太阳能、风能的优缺点: 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密度小,不稳定
高考地理 3.2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课件 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考查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 响。只有①图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 因此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其他三幅图在近地面都有 逆温层出现,大气稳定,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
答案:A
考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维拓展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 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 来自地面,如图所示:
北半球某地 7 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
①太阳辐射 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 12 时。 ②地面辐射 当地时间 12 时时,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 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 当地大约午后 1 时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 刻,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近地面的风向
大
气
地水转平偏气向―压力―梯→、度摩力擦、力
风向偏转,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偏
―→
风
向与等压线斜交。
知识整合 考பைடு நூலகம்一 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特殊的 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流层温度变化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但在 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 0.6℃或者大于 0.6℃, 如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
(2)下垫面因素
陆地①②③浅光率新色滑强雪土、的对平反太整射阳的率辐地最射面强的对,反太其射阳次率辐是射强冰的反射 海洋:海洋的反射率低,赤道附近的反射率 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 的中间区域。
气压场的几种基本形式
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气压场: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高压 脊——等压线由高气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低气压中心——中 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低压槽——等压线由低气压中心向外凸 出的部分。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 低压槽——阴雨。 3.确定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 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 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D.d为上升气流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
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
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
山风。如下图:
易形成夜雨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 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 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 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 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 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
的运动状态。
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图示高空与低空产生的风向特点
命题视角2 主要考查等压线图判断及风向画法 例2 (2009·全国文综Ⅰ)右
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 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 高于P地。读右图,完成 (1)~(2)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
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气压)为低(气
压),凸低为高”。(如图B)
(4)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体现出“热 胀冷缩”的原理.
(5)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凹(高空凸)是海洋。 夏季,近地面等压面凹(高空凸)是陆地。 城市,近地面等压面凹(高空凸)。 郊区,近地面等压面凸(高空凹)。
二.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特点:短波辐射 光谱: 紫外线区 可见光区 红外线区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形式 气成分
实例
臭氧(平流层)
吸收
水汽、CO2(对 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对可见光 吸收得少
平流层气温随海 拔增加而上升
针对训练
1.(2007·上海文综卷)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 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 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 的是
解析:当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时,大气对流运动受到 抑制,风力较小,污染物难以稀释。在四个选项中,A选 项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升高,是明显的“逆温”现象,也 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聚集。 答案:A
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
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
A.① B.②
C.④ D.⑤
①
② 太 阳
③
⑤
地
大
宇
面④气
宙
③
三、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
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 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 地方是低压区。热量差―→大气上升或下降―→同 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气
大 气
面
辐
吸
大气上界
吸
射
收
大气逆辐射
收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针对训练
1、下图是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 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10月5日恰逢冷锋过境
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 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百帕)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为主,大 气稳定
天气 晴朗
随高度增 地面是
对流层 加而递减
大气直 接热源
对流运 动显著
复杂 多变
有电离层,能反 射无线电波,利 于无线电通信
人类免受紫外 线伤害;利于 高空飞行。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 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17~18KM
8~9KM
南极
赤道
地
面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昼夜
10月4日
昼夜
10月5日
昼夜
10月6日
2.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____太__阳__辐射; ②___地__面___辐射;③_大__气__逆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削__弱____作用。 (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_7_5____%~____9_5___%,对 地面起到___保__温___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
收和反射.
气 的 受 热
受 热 过 程
大部分达到地球,并被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 温,产生地面辐射并把 热量传导 给大气
大 气 的 大气的保温作用及 保 谚语知识。 温 作
过
用
程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月球和地球昼
直接的热源。
夜温度变化强
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
度的差异。
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 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 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 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 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 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例: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 14时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 补绘35 . 0℃、 35 . 5℃的两条 等温线。
(2)简述上 海市此时气温 的分布特点。
城区高、郊区 低(由市区向 郊区递减)。
(3)图中 P 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_偏__南__风__(__东__南__风。) 若仅考虑当地的气温分布,P 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 应为___偏__北__风__(__西__北__风__)_。
【例1】(2011·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 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 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 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 。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D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 逆温
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 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逆温 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 逆温 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逆温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辐射雾。 形成原因: ①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 ③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 ④尘埃多,凝结核多。
第2课 大气环境—— 大气的垂直分层、 受热过程及运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垂直变化
2、各大气层的基本特征: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分层 规律 原因
空气 运动
天气 与人类的 现象 关系
高层 大气
无
下层变化很 臭氧吸收 平流运动
平流层
小,30千米 以上,迅速 升高
太阳紫外 线增温
4、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 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 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 为“逆温”。 常温情况:气温直减率为6℃/1000m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 辐射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太_ 阳高__度__角_,这是因为
____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_得__的_,热量越多太阳 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①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 的___②_____。(填代号)
3、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
(最主要)
2、气象因素: (1)、大气的透明度(云雾量的多少) (2)、日照时数 3、海拔(地势)
2 .大气的保温效应
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太阳辐射
Max:地 方时12 时
地面
大气逆辐射 保温效应
大气
大气 辐射
宇 宙 空
间
地面辐射
气温最高:14时
短
波
长
大气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