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题型练:选择题-因果型、比较型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新高考新教材)训练3 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训练3因果、目的类选择题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
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
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2.(2023山东临沂一模)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指出:“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
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
……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
”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A.繁荣诗歌艺术B.改革选官制度C.打击门阀政治D.发扬光大儒学3.(2023福建泉州二模)宋太宗时期,提点刑狱司设立并定期巡视州县,监督审判,详录囚徒。
凡地方官吏审判违法,轻者,提点刑狱司可以立即处断;重者,上报皇帝裁决。
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司法公正B.提高行政机关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完善基层治理体系4.(2023北京丰台一模)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
他认为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主张“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以此推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应是()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C.收回列强在华全部特权D.改善普通百姓生活条件5.(2023安徽合肥一模)据统计,上海原有工厂4 050家,至1946年底,倒闭3 160家,其中民营工厂倒闭3/4;工厂开工,1947年仅为平时的20%。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不善B.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挤压C.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失败D.战争使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丧失6.(2023河北唐山一模)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
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热点课件7 亚太局势
3.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进入 1947 年以后,美苏之间的对立日益加剧,中国国内 的人民解放战争顺利发展。面对这些,扶植日本,抵制 苏共和中共成了美国的基本方针。 4.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5.亚太经合组织 1989 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 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 自贸区。
2.中日关系 (1)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 (2)1900 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 条约》 。 (3)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 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治。 (4)1937 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 (5)1949~1972 年,中日冷战对峙。 (6)1972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热点演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自建国至今的两百余年里, 其国土由大西 洋沿岸十三州扩展为囊括北美广袤土地的两洋大国, 其军 事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本土到全 球的演变过程。相应地,其全球战略重点也经历了由本土 到美洲大陆再到两洋战略的演变过程。 根源于美国天定命 运思想和扩张主义传统的两洋战略,酝酿于 19 世纪末, 发端于 20 世纪前期,一战后初露端倪,二战后正式形成。 ——张林宏《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流变》
史实链接 1.中美关系 (1)19 世纪中期, 美国在侵华过程中主要是追随欧洲列强, 充当配角,从中牟利。 (2)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美国侵华势力扩大。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美国成为和日本争夺中国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 (4)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美国先是培植蒋介石集团作 为侵华工具,并取得在华利益的优势,在二战胜利后, 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46 年,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最终形 成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要点3 因果型选择题
【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要点3 因果型选择题(三) 专项训练1. 著名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B.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 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推动D. 钞法滥发导致货币贬值2.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
”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背景是( )A.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C. 工农业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3.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开始积极参与现代经济活动。
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
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洋务派民用企业的诱导B. 政府废止科举考试的制度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 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4.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5.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
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下列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有(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6. 有人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个职位。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题型练:选择题-图片、漫画材料型
题型2选择题·图片、漫画材料型实物图指考古发现、信件、票证、报刊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实物图片;场景图指历史事实发生的片段。
实物场景图选择题的构成一般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单纯的实物或场景展示,二是单纯的字形和文字内容,三是图文兼具。
此类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以达到融知识、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一种新题型。
它取材丰富、角度新颖,通过夸张、幽默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
这类选择题能较好地考查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下面的报刊原名为《教会新报》,后来曾在每期扉页上附印一行字:“本刊是为了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
”这表明()A.该报刊发行始末其性质无变化B.该报刊热衷于“西学”C.该报刊由中国人创办D.该期报道了电影《定军山》首映式答案 B解析据材料所述表明该报实际上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侧重传教演变为侧重刊登政治时事内容,排除A项;据“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创办者的国籍,再者,其创办者为外国人,排除C项;图中时间是1894年,而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是在1905年,排除D项。
2.下图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
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答案 C解析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说明当时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故选C。
材料未涉及人民公社,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全面推行,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D。
3.《国家乒乓球队内幕》(见下图)由国家体委《东方红》革命造反司令部、北京工农兵体院运动系革命造反大队、乒乓球班《红色造反联络站》编印,上海体育战线革命造反司令部翻印,1967年8月出版。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热点 高考命题追捧的新史观(共计12页)[ 高考]
专题一学科特色恒热点热点1 高考命题追捧的新史观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实际上是指的“史学范式”,属于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
从多种史学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样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
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
史实链接1.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转变。
明清时期在迈向近代文明的门槛时,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大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建立起来。
2.古希腊、罗马文明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从15、16世纪之交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经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建立起来,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文明也逐步建立起来。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使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辉煌灿烂。
4.社会主义文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随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明建立起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8届《步步高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教学案:解题方法系列二
解题方法系列二 全国卷25分与12分大题题型突破(中国古代史)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25分大题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经济模块命题较多,其次是文化模块,政治史模块命题只有1个。
(2)基本没有跨模块的题目。
(3)中外综合的题目出现1次。
(4)同一模块中古代与近代内容结合命题的情况较多。
(5)设问方式往往是两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信息概括特点、趋势,说明原因、影响、作用等,有的还要求进一步进行历史评价等。
还有的要简析作用,实际上和说明的要求一样。
二、题型示例例题 (2017·课标全国卷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三、答题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1)历史背景(2)目的(3)哪些方面第三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国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
题组1分封制与宗法制1.(2015·开封检测)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2015·南通联考)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更看重姓氏传承与家人团圆。
这从文化史、社会史观的视角看反映出的本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3.(2015·商丘联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4.(2015·德州一中期中)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题组2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皇权VS相权5.(2015·德州联考)《千秋兴亡——秦统一2 236年祭(前221~2015)》:“秦始皇从千秋万代着眼,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影响,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开创了延续至今2 236年的中华帝国基业。
”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国家制度”的核心B.肯定了秦国改革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消除旧宗制”的具体内涵D.“中华帝国”意指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6.(2015·潍坊模拟)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题型练:选择题-文字材料型[ 高考]
高考题型练题型1选择题·文字材料型题干和备选项均为纯文字表述。
呈现方式有两类:其一,有关历史现象的直接陈述或描述(此类选择题一般要求选出“……是”、“……有”、“……属于”等,侧重考查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其二,有关史实经典文献、名人名言、学术论文等的摘引(此类选择题一般要求选出“……反映了”、“……说明了”、“……表明了”等,侧重考查史料的阅读理解和信息的获取能力)。
1.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书中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分封的诸侯国。
回顾历史,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被分封者的义务D.规定贡赋答案 A解析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亲族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分封制的核心就是分封土地。
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的生产管理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手工业者实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对于发明“奇技、淫巧”者予以重罚,故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3.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关键词:“涉世”、“忘世”、“出世”等可看出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故答案为B。
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
2018届《步步高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教学案:解题方法系列三
解题方法系列三全国卷12分大题题型突破(世界近代史)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12分大题对世界近代史的考查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政治史和文化史较多,经济史涉及的内容不多。
(2)从考查的主题看,比较类的问题较多,有的要求找出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有的要求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从设问来看,命题千变万化,规律很难把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从文字材料或者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提取信息时,要从宏观上把握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提取最突出的最核心的信息。
(4)文字材料相对较少,多采用图片表格或其他更为灵活自由的形式。
二、题型示例例题(2015·课标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三、高考现场[考生甲答题案例][阅卷点评]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要么罗列堆砌史实,要么空谈理论,逻辑性差,缺乏史实与观点的紧密结合。
[增分指导]题目设定为讨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对应到新课标历史大纲之中,与之最为接近的为工业革命板块。
既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工业革命板块相关的史实,还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清楚生产力的几种要素,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劳动力、劳动者、劳动对象等概念。
[满分示例]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步步高版《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热点部分复习课件:热点6 关注民生问题17页PPT
步步高版《考前三个月》高 考历史(通用)大二轮高考热 点部分复习课件:热点6 关
注民生问题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梭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2018届《步步高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教学案:解题方法系列四
解题方法系列四 全国卷25分与12分大题题型突破(中国近代史)一、考情回顾1.全国卷25分大题对中国近代史的考查统计2.命题规律分析 (1)政治史与经济史联合考查较多,出现政治史、文化史模块单独命题的情况。
(2)“移民问题”“海洋利用”等主题设计问题与教材关联不大,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3)设问方式几乎都是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题要求往往是分析、说明、比较、评价等。
(4)中西对比的题目时而出现,注意总结中西结合的知识点。
二、题型示例例题 (2017·课标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审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中西结合类比较型非选择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5 因果关系类
训练5 因果关系类1.“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很少使用。
但到了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推动C.国民大革命的兴起D.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答案 C解析国民大革命是一次人民的大革命。
广大群众、工人农民广泛参与,1925年以后是国民革命兴起到高潮的时期,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故A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故B错误;红色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之后,故D错误。
2.有众多史学家批评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国家管制经济思想,但是在统治者的政策实践中,却一直是以干涉经济主义政策为取向。
《历代制度详说》中也指出:“自桑弘羊既开利孔之后,虽有贤君良相,多是因循不能变。
”导致“因循不能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保障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保证了官营产品垄断市场D.顺应了重农抑商政策需要答案 A解析商业管制背后反映的是官营垄断,进行官营垄断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这种政策能够因循沿袭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
3.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10%,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答案 D解析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故D项正确。
4.(2018·镇江联考)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
据此判断,巴尔出台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A.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B.应对经济“滞胀”局面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D.保护下层民众的利益答案 B解析材料中“冻结物价”的措施,说明当时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不提高公用事业费用”说明当时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滞胀”问题出现的原因可知,巴尔出台这规定是为了应对经济“滞胀”的局面,故B项正确。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配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5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训练5 因果、目的类选择题1.(2022山东青岛二模)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两者的首要目的是( )A.取代血缘政治B.进行赋役征发C.实行社会救济D.维护社会治安2.(2022山东菏泽二模)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
这意在说明,当时( )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3.(2022山东济宁高三4月高考模拟)明朝初年,政府曾多次实行“徙富民”的措施。
洪武十三年起,徙苏、浙等处上户4.5万余家至京师,将其中的壮丁发充官府工匠,又命户部统计浙江等九布政司、应天十八府州有田七顷以上富民,皆徙京师。
明朝统治者这样做旨在( )A.加强南北交流B.促进区域平衡C.活跃京师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4.(2022山东青岛二模)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不允许阅读“四书”“五经”,见之即毁。
定都天京后,允许诵读删改后的儒家经典。
这一变化旨在( )A.推翻清朝统治B.维护政权稳定C.调整革命策略D.应对国际形势5.(2022北京朝阳二模)“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中国工人运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表呈现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状态,其主要是由于( )A.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执行“扶助农工”政策6.(2022山东青岛二模)1951年,周恩来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决不能自强,凡自立者才有前途。
他意在强调( )A.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建设思想的中国化C.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D.为抗美援朝作广泛动员7.(2022北京海淀二模)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反法联盟的英、奥、普、俄四大国扶植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位的国王复辟,将拿破仑占领土地的统治权交还原来的欧洲王室,并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势力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
高考历史大二轮高考题型练 选择题 因果型、比较型
题型6 选择题·因果型、比较型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比较型选择题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三部分构成。
依据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其中横向比较中,依据题目设置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正向型和逆向型两种类型。
[因果型]1.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其为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B.清朝统治被推翻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D.电报的广泛使用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电报在上海出现,并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而电话在中国发展缓慢,清朝统治被推翻发生在20世纪初,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
”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新式生产部门出现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C.农业近代化推动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答案 D解析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纷纷破产,为了生计,很多人开始进城务工,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
【历史】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题型突破训练题型训练2读懂题干的情境材料
【关键字】历史题型训练2 读懂题干的情境材料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2.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3.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4.《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5.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7.观察下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8.年画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我国古代养殖业与种植业并重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9.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1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 题型4 因果类选择题
题型4 因果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6·烟台高三模拟)“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题眼是“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材料无法体现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由“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信息可知,明朝初年对中枢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即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拔趋向严格,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6·抚顺高三模拟)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希腊的城邦制度,题眼是“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
材料没有体现海外流放生活状况,故A项错误;“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古代希腊人珍爱自己的城邦,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因此流放被视为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故C项正确;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 C3.(2016·青岛高三模拟)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领袖墨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女王)尽量自我克制,尽管她不喜欢辉格党领袖罗素,也不喜欢自由党首相格拉斯顿,但是她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
维多利亚女王“仍旧尊重政府领导者的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受政治体制的约束B.政府决策的合理有效C.女王有较高的素养D.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题型突破训练 题型训练4 学会排除“干扰”选项
题型训练4 学会排除“干扰”选项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助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2.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5.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6.某绅士说:“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考]
[考纲要求](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3.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共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核心词: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华治华、社会性质巨变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6选择题·因果型、比较型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产生的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比较型选择题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三部分构成。
依据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其中横向比较中,依据题目设置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正向型和逆向型两种类型。
[因果型]1.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
其为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B.清朝统治被推翻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D.电报的广泛使用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电报在上海出现,并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而电话在中国发展缓慢,清朝统治被推翻发生在20世纪初,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
”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新式生产部门出现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C.农业近代化推动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答案 D解析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纷纷破产,为了生计,很多人开始进城务工,所以出现材料中的情况。
3.1958年毛泽东提出生产计划要作“三本帐”,中央要作两本帐: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帐:第一本帐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帐也是期成的。
“三本帐”的提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国民经济高速发展B.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提高C.“大跃进”追求高指标D.中央与地方强化经济职能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信息“1958年”“必成的计划”“期成的计划”说明当时强调指标达成,故选C项。
4.“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来源:][来源:学#科#网]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落寞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
5.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关键信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没有陷入政党斗争局面。
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含义等分析,B项符合题意,A、C 两项是三大基本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时期的治国方针,也不符合题意。
6.“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原因是“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即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手工工场”与材料中的“社会结构”不符。
故A、B、D三项错误。
7.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答案 D解析19世纪晚期欧洲服饰的变化与当时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服装简便化、成衣大众化和时装平民化,与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高、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密不可分。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反映“社会的贫困化”。
8.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
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
”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答案 B解析关键信息是:“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导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A、C、D三项太片面。
故选B。
[比较型]9.《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答案 A解析材料肯定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故A项的表述与材料相符。
B项中的“自然”,C项中的“宗教和神学”,D项中的“要求统治者”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错误。
10.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已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在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B.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C.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来源:学科网]D.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答案 A解析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故A项不是两者的共同点。
11.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
这表明()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竟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答案 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材料《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讨胡檄》可以了解到两者都利用满汉矛盾来进行政治斗争。
B项说法错误,湖北军政府斗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联系;C、D两项说法与材料没有紧密的联系12.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答案 C解析土改、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公民由个体经营到集体经营再到个体分散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改变的是经营方式。
C项符合题意。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公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排除D;人民公社的方式不能保护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A、B。
13.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民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答案 B解析倡导理性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排除A;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批判了君主专制,倡导民主,故B项正确;中国的思想家虽倡导平等,但并未上升到依法治国的层面,故排除C;明末清初出现的三大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但他们并未提出未来社会的蓝图,也未提出君主立宪制,故排除D。
易错选D,原因是把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当作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
14.我国提出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克服生产的盲目性B.放弃市场机制,实行国家干预政策C.扩大内需D.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答案 C解析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增长,同时中国还以此来改善民生。
A、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B项并没有放弃市场机制。
15.“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近代殖民贸易。
十七世纪正处于英国资本积累时期,东印度公司属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
前者通过掠夺和投资获得巨额资本;二者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16.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露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