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统治区域图解读
夏王朝世系图
一、夏王朝世系图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不含羿与寒浞),鲧作为夏部族的首领被封在崇,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鲧子,鲧死后,禹受舜命继任治水的工作。
禹疏导河流,团结族人,将洪水治平。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
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
禹屡次击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
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
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逝。
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戴,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启:禹死后,益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
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
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甘之战正值夏朝建立初期,有扈氏、夏后启均不具备如此长途作战的条件,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
启拥有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罚贬做牧奴。
这两次胜利代表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
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表演歌舞。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时常作乱,最终被诛杀。
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部落联盟的权威,亦常常与东夷作战。
太康: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
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部落趁机西进。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和变迁。
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行政区划来管理和统治国家。
以下将介绍中国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划。
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传统史书的记载,夏朝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九州。
这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和益州。
九州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行政区划主要分为二十五个封国。
这些封国是由贵族拥有并管理的地方政权,商王作为统治者,通过封国来实现君主的集权统治。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之一,其行政区划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分为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是周王朝的封臣所领导的地方政权,同时也是周朝的行政单位。
4.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在位期间对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改革。
秦朝行政区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郡守和县令由中央政府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
5.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朝代,其行政区划延续了秦朝的制度。
汉朝行政区划继续采用郡县制,不过增加了一些新的行政单位,如州和邑。
这使得汉朝的行政区划更加完善和稳定。
6.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政权,行政区划也随之变化。
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主要依然采用郡县制,南方政权则以州为基本行政单位。
南北朝时期政权的频繁更迭导致行政区划的多变。
7.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继承了汉朝的行政区划制度。
隋朝行政区划采用州县制,并对原有行政区划进行了整合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央集权的管理。
8.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行政区划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唐朝行政区划采用州县制,相对稳定。
唐朝还设立了宣抚使和节度使等军事行政单位,以维护边疆稳定。
9.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朝代,行政区划基本延续了唐朝的制度。
(夏-民国)中国各个朝代时期疆域地图
(地图可以随意拉大到任何大小)
中国各个朝代时期疆域地图
地图顺序对照如下:
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汉代西域;西汉-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王莽新政;东汉;东汉-青州、徐州、兖州、豫州、益州;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前后赵前凉成汉;东晋、前秦前燕前凉;东晋、后秦后燕后凉及变化;南北朝时期——宋北魏时期;齐北魏时期;梁东.西魏时期;陈北齐北周时期;隋朝;初唐;初唐武周时期;中唐;晚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晋等;后唐等;后晋、后汉等;后周北汉等;辽.北宋时期;金.南宋时期;元初期;元晚期;明初期;明晚期;清朝;民国;。
夏朝行政区划
夏朝行政区划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
下面给大家介绍夏朝行政区划。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
《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夏朝行政区划:九州夏朝的行政区划采行九州制,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
《禹贡》九州划分如下:一、冀州,夹右碣石入於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
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二、兖州,浮於济、漯,达於河。
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三、青州,浮於汶,达於济。
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四、徐州,浮於淮、泗,达於河。
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五、扬州,沿於江、海,达於淮、泗。
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六、荆州,浮於江、沱、潜、汉,逾於洛,至於南河。
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七、豫州,浮於洛,达於河。
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八、梁州,浮於潜,逾於沔,入於渭,乱於河。
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九、雍州,浮於积石,至於龙门西河,会於渭、汭。
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夏朝地图——中国古代夏朝地图
夏朝地图——中国古代夏朝地图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疆域夏朝是部落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部落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50]。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夏朝地图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陆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
《国语·周语上》谓,“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夏朝一些基本历史思维导图_免费思维导图分享
夏王朝建立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我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
涂山之会(阳城,颍水南下,涂山大会诸部落首领)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启于阳翟举行“钧台之享”,夏王朝统治基础确立
启即位,巩固王权,王位世袭制得到建立,开始历史上的家天下
国家机构
处于国家形成后早期阶段,在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而发展(原始父权家长制为
后世宗法制的萌芽)
国家机器:夏王---六卿(六事之人,管军事、民事)---僚属(下属官吏)军队和刑法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
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禹刑》,国家形成重要标志帝芬时制造“圜土”(圆形高大的围墙)早期监狱
已用石、钧为度量征税,有一定贡赋制度
天下为共的“大同”(原始共产主义)到天下为家的“小康”(阶级开端)
统治中心:武装保卫的城池
维护统治秩序的礼仪制度
与原始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文化
金属的冶炼已经开始,陶瓷发展,较高水平的玉器
车辆制造,房屋建造技术进步,二里头发现贝(利用媒介的交换)手工业与内部分工进步
谷物产量提高,酿酒,酒器
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从农业生产实践来,并作用于农业)《夏小正》夏历重要文献;天干作为序数以普遍
文字发明及文献记录《夏书》《夏训》
为商周俩代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影响后世4000年文明夏王朝兴衰
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夏中期发展,季柕(强大武装力量),胤甲末年,出现衰败迹象
孔甲即位,夏王朝转入后期(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桀,有仍之会,灭有缗元气大伤;前1600年,鸣条之战
对外征诸侯
对内徭役
财力削弱
气候影响
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陶寺类型研究而来。
夏、商、西周的兴亡
四、贵族、平民与奴隶
夏商西周社会等级:以血缘关系区分尊卑。 统治阶级:大小贵族(诸侯、卿大夫、士)——享有 各种特权
被统治阶级: 农民——农业、手工业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战俘与罪徒(主要来源) 可以买卖、强迫做苦役 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殉葬
五、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强大的军队 严酷的刑法 对外——征战 对内——镇压
3、西周的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想一想: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广大的土地牢牢控制 在自己的手中? (1)周王的分封: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 担拱卫王室、朝觐、纳贡、服役等各种义务。
西周的分封制
夏朝 商朝 西周
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的繁盛
中 国 奴 隶 社 会
一、夏朝
1、家天下
(1)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 全国划为“九州” 铸造“九鼎”——象征最高权力
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儿子启继位——“家天下”历史开始
2、夏朝统治
(1)时间:约前2070—约前1600年
三、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纣王武装大批 奴隶,开赴牧野与周师决战,在阵前,商军纷纷 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纣王逃到鹿台自焚而
死,商朝灭亡。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示意图
2、西周的统治
(1)时间: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2)都城:镐京 (3)经济:井田制; 农业、手工业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扩大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
厉王:国人暴动,西周衰落
夏朝疆域
夏朝疆域九州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
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的天下观与地理观。
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
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
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
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夏商西周商朝疆域周朝疆域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
当时部落观尚浓,国家并未完全成熟。
因此疆域同样极不确定。
但三代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
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由于关于夏代的历史文献与历史遗址均极少。
因此夏代的疆域难以考证。
据顾颉刚考证,中夏以前夏代政治中心似在山东省,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晚夏则移居到伊、洛流域。
商汤的活动中心最初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
在商代极盛时期,其势力东至山东半岛;西到甘肃东部;南在今河南南部淮水流域,较夏代有大扩展。
周起源于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
周灭殷后,国土大幅向外扩张,向北已征服肃慎(今辽宁省的朝阳县一带),南到汉水中游,东到大海,西至渭河上游,广封诸侯。
也为其后的分裂时期及秦朝奠下基础。
春秋时中国疆域战国时中国疆域春秋时期,本是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皆以扩张以第一要务。
国土较大者有楚、晋、齐、秦、吴、越、燕、郑、宋、卫、鲁、莒、中山等国,加上已经沦为一小国的周王国。
春秋末年,秦国的西疆扩展至渭水上游。
晋国北疆达到山西汾河中游。
燕国占有了大凌河流域。
楚国控制了云梦泽平原。
越国占有浙江北部。
是为当时疆界四至。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形势大乱。
各国纷纷向四周开阔疆土。
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北界由桑干河推移到河套地区。
夏与商的政治统治ppt2 岳麓版优秀课件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
中国地图各朝代的演变(图文介绍)夏朝 (2)商朝 (3)周朝 (4)春秋 (5)战国 (6)秦国 (7)汉朝 (8)东汉 (9)三国 (10)西晋 (11)东晋 (12)隋朝 (13)唐朝 (14)五代十国 (15)北宋 (16)南宋 (18)元朝 (19)明朝 (20)清朝 (21)中华民国 (22)中国现在的版图 (23)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
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
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
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
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
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为,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
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
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
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
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
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
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
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
夏朝的诸侯国地图(2)
夏朝的诸侯国地图(2)夏朝的划分九州夏朝的行政区划采行九州制,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
《禹贡》九州划分如下:一、冀州,夹右碣石入於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
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二、兖州,浮於济、漯,达於河。
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三、青州,浮於汶,达於济。
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四、徐州,浮於淮、泗,达於河。
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五、扬州,沿於江、海,达於淮、泗。
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六、荆州,浮於江、沱、潜、汉,逾於洛,至於南河。
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七、豫州,浮於洛,达於河。
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八、梁州,浮於潜,逾於沔,入於渭,乱於河。
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九、雍州,浮於积石,至於龙门西河,会於渭、汭。
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九州托名为大禹之为事,其实是战国时人对天下区划的臆测。
夏代国家处于萌芽阶段,政治辐射一般不出都邑腹地,京畿之外通过氏族制的封邦建国以及通婚结盟达成关系。
因为领域狭小,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由单一的中央政权划分政区。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州”、“五服”等行政区划。
最典型的如《汉书·地理志序》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即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
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夏朝都城远古时期尚未有明确的都邑概念。
社会处于半畜牧游猎、半农耕定居的阶段,夏部族民随同首领以及族中壮丁迁移。
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
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夏代疆域、夏朝国号及氏国、夏朝建立时间和夏代纪年差40年的真相文|黄饮冰1、夏朝疆域:禹贡九州,即是夏朝疆域《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九州区域划分,并设立了九州之贡(贡赋),所以《史记.夏本纪》说“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
《禹贡》还提出了《五服体系》,五服之内,均为天子所辖。
禹贡九州图(古地图)《禹贡》记载以天子之国为中心的五服体系:(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为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禹贡》的天下并不大,五服体系不会超越东亚的范围。
如果以河洛(周天子之国)为中心,向外辐射2500里,2500里就是周天子影响力的极限边界了。
商周一里相当于现在的407米,换算成现在的里:2500×407÷500=2035,即2035里,1017.5公里。
夏代疆域图(现代地图)二、夏朝国号和氏国夏代氏国分布示意图(仅作参考)夏代氏国分布图只是一个示意图,我这里借用一下。
夏朝的称号是“夏后”,不是“夏”。
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说得很清楚:“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夏禹在冀都之域建立都城,以平阳为上都,先以安邑后以晋阳为下都,夏后朝立都在北方的冀都之域,统摄南方广大区域,所以说“南面朝天下”。
夏后是夏后氏国集团的宗主,也是天下(九州)的共主(天子)。
夏后氏、有扈氏、斟寻氏、斟灌氏等是夏后的宗族。
九州之内诸氏国均以夏后氏为天子。
在《古本竹书纪年》中,出现的氏国有:防风氏(夏禹灭)、费侯伯益的费氏、有扈氏(夏启灭)、彭伯寿的彭氏、弈的有穷氏、斟鄩氏、胤侯、羲和、昆吾(殷灭)、斟灌、邳侯、淮夷、风夷、黄夷、余夷、商侯、戈、斟抃、有仍氏、有鬲氏、有虞氏、伯靡、纯狐氏、方夷、不窋(后稷之后,姬周之祖)、九夷、洛伯、河伯、有苏、有易、畎夷、白夷、玄夷、赤夷、九苑、皮氏(殷灭)、豕韦氏(殷灭)、歧踵戎、有缗氏、有洛(殷灭)、荆、温(殷灭)、顾(殷灭)、三朡(zong)(殷灭)、郕(殷灭)。
一篇图文,让你了解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国界的伸缩,通俗易懂
⼀篇图⽂,让你了解统⼀的封建王朝时期国界的伸缩,通俗易懂先秦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均起源于黄河流域,即以黄河流域为基础建⽴起来的奴⾪制王朝。
夏朝统治的区域仅仅局限在河南南部⼭西西部,在疆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夏王朝统治者对周边地区控制⼒较弱。
商朝疆域图商朝时期统治范围北到燕⼭,南到荆楚,东到东海,西到陕西中部,商王制定了"内服和外服制度"来管理周边,但是与周边地⽅的关系不是通过周边的直接性⼈事控制⽅式,⽽是靠商强⼤军事威⼒下的地⽅部落⽅国与中央建⽴盟约的⽅式来维系的。
西周初期疆域图西周初期周天⼦的统治区域西起岐阳,东到圃⽥,所有渭、泾、河、洛地带。
周王朝实⾏分封制,通过直派⼈事,建⽴军事据点,⽤"天⼦封⽴诸侯"式来对地⽅进⾏直接统治。
对⽐夏和商对国家统治⽅式的⼀种根本性改变。
战国七雄春秋和战国时期,各边境诸侯国在外不断开拓疆⼟,及⾄战国末年,赵国最北可抵阴⼭⼭脉,燕国紧接辽⽔流域,秦国的西疆也达到洮⽔的中游,楚国南境直达南岭附近。
秦朝秦始皇统⼀六国后,版图远超战国时期,兼有黄河、长江和珠江三⼤流域的⼟地。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秦地东达海滨、朝鲜,西边直抵临洮羌中,北边据河为塞,依傍阴⼭达到辽东,南边直达南海。
秦朝疆域图始皇三⼗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北击匈奴,使得秦朝的北疆直抵阴⼭,并且在此设⽴九原郡(内蒙古⾃治区包头市西)。
秦朝郡县图蒙恬出兵的同年,秦朝⼜取得南粤的⼟地,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州市,象郡治所在⼴西省崇左县,其辖区包括今越南北部,桂林郡治所今已⽆可考。
秦朝在全国实⾏郡县制度,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垂直管理,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就加强了边境同中央政府的紧密联系,逐渐向中央集权的⽅向去发展。
因此,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汉朝汉朝初年的版图⽐前朝狭⼩。
西汉初期疆域图由于岭南赵佗的独⽴,秦时设⽴的南海、桂林、象郡三个新郡被划在版图之外,东南地区秦时设⽴的闽中郡在汉初已不复存在,秦汉之际匈奴实⼒复强,越过阴⼭⼭脉向南发展,西汉的北境退到肤施(陕西省榆林县南)、朝那(宁夏固原县东南)⼀线,恢复到战国末年状况。
从夏朝到清朝历史版图演变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省、京津冀地区、省、省、和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到了。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西周版图在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存在在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南方地区也存在其他的国家。
夏朝疆域与行政区划大全
夏朝疆域与行政区划大全夏朝疆域与行政区划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对于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1、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贡道必经之处。
(今山西、河北省境、辽宁西部。
)2、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
(今山东西部、河北东南角。
)3、青州,浮于汶,达于济。
(今泰山以东之山东半岛。
)4、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
(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以及山东南部。
)5、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6、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7、豫州,浮于洛,达于河。
(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8、梁州,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今四川以及陕西、甘肃南端。
)9、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夏朝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农业在夏代,农业文明有较大的发展。
《论语泰伯》载禹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服务农耕。
其实水利技术的应用是黄河流域人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慢慢积累开发出来的,并非大禹一人所为。
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酿造酒,夏后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
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文化中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的夏代,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
古文献中记载到的杜康造酒、仪狄作酒、太康造秫酒、少康作秫酒等传说都可以佐证酒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夏商西周时期的酒均为度数不高的粮食酒,并不浓烈。
《礼记玉藻》中记载古人饮酒饮三爵后依然肃静脑明。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可能是在夏代编成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
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国家—夏朝(二)
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国家—夏朝(二)中国上古最重要的国家—夏朝(二)四、夏朝的疆域和国都(一)夏的疆域。
夏的领土基本上就是夏时的九州之地。
夏的疆域:西起如今的甘陕东南|、山西南部|、河南西南;东至河南、山东、直达大海;北起河北、辽宁;南到四川重庆东北、湖北南部。
见夏疆域图:早在尧在位舜摄政时期,禹根据治水期间实地考察,提出了将原来的十二州划分为九州的建议,尧帝舜帝没有同意。
禹帝即位后很快把十二州划分为九州,分别是:1、冀州,今山西南部、河北、辽宁西部(夹于右碣石入于海,三面距河,各州贡道必经之处);2、兖州,今山东西部、河南东南(浮于济、漯,达于河);3、青州,今泰山以东、山东半岛(浮于汶,达于济);4、徐州,今淮河以北之江苏、安徽、山东南部(浮于淮泗,达于河)5、扬州,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沿于江,达于淮泗);6、荆州,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达于河)7、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山西东南,山东西南(浮于洛,达于河);8、梁州,今四川,陕西、甘肃南部(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9、雍州,今陕西、重庆、甘肃、宁夏等一部(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九州划定禹帝又根据皋陶的意见,认命了各州行政官员,官称为州牧。
州下设郡,郡下设方国,方国之下为夷,夷下为察。
禹帝又在全国修建了九条官道,打通了联通九州的道路,以便加强行政管理和经济交流,便利贡赋收缴。
命名了九座名山:冀州太行山、兖州泰山、青州昆吾山、徐州鲁山、扬州茅山、荆州荆山、豫州崇山(嵩山)、梁州终南山、雍州崆峒山。
禹帝在位三年,九州所供之金(青铜)逐年积累,数量很大。
于是比照轩辕黄帝功成铸鼎的故事。
令各州根据规定重量用自贡的青铜铸鼎一个,并将本州的山川景色铸到鼎上。
各州之鼎铸好后运达国都,称为九鼎并昭告天下,以示国家统一强盛和王权的神圣。
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九鼎在夏朝、商朝、周朝交替传承,一直保存在天子手中,谁掌有九鼎,谁就拥有了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朝统治区域图解读
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
教材没有给出夏朝的地图,这是地图册上的,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这样更好落实时空观念。
图中有五个都城,阳城、安邑、老丘、帝丘、西河。
古代,尤其是上古时代,人们难以对付水患,只好经常迁徙,后面的商朝,史书上提到的都城更多。
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升,西周以后迁都的情况就比较少了。
图中标注了一些方国和部族:
有穷氏——活动于山东和河北一带,最有名的人物是后羿,一度控制夏朝。
有仍氏——任姓,太昊后裔,很早就建立国家,活动于山东济宁一带。
与夏朝通婚,是杜康外家,帮助杜康复国。
有扈氏——活动于陕西户县一带,夏朝建立时比较强大,反对启破坏禅让制自己继承王位,被启灭掉。
九夷——九是很多的意思,夷活动于淮河中下游到徐州附近,地图标的太过靠西,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的淮夷就是中下游。
二里头文化没有发掘出文字,考古学家推测就是夏朝。
在遗址中,发掘出铸铜用的陶范、坩埚残片、铜渣和少量的青铜器、屋基、窖穴、水井、窑址和大量石器、骨器、蚌器、陶器以及一些玉器和铜器,还发现了宫殿遗址。
学术界探索夏文化的多数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豫西、晋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
但是,由于探索夏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对确定夏文化的条件各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结论还不很一致。
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大致有两派:一派认为除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属于夏文化外,二里头文化应该分属于夏、商两种文化,早期属夏文化,晚期属商文化。
另一派认为二里头文化早晚两期都是夏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只是夏文化的渊源之一,或可称为夏王朝建立之前的“先夏文化”。
这两派观点不同的焦点是:前派认为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是商汤所都西亳,即所谓“二里头西亳说”,并断定二里头文化第二期或第三期即相当于商汤之时,所以早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或第三期者为夏文化,其余各期为商文化。
后派不同意二里头遗址为汤都西亳,认为郑州商城是汤都亳,即所谓“郑亳说”,并断定二里岗下层约相当于汤灭夏之时,早于二里岗下层的二里头文化各期都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