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初中历史学科教师素质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50题)基本理论题(30题)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时什么?【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研究观,终身研究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那些活动?1、查找文献法2、调查法3、访谈法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进修:包孕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敷陈等5、实践使用的设计进修:根据学生生活需求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进修:参观、调查、采访、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进修:包孕从事商业举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进修:写举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举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4、哪四项指标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而在新一轮课改中被重视?兴趣与能力、办法、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试题及参考答案(2023WL)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会”指的是什么?答: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③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从哪三个方面呈现?答: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内容要求描述学习的范围和要求即学习什么;学业要求主要描述学习后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即学习程度;教学提示是提出的教学建议即如何教学。
二、论述题1.结合实例分析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论述。
答:新课标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1)以核心概念为线索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分析。
包括单元内容本质分析,学情分析,核心概念提炼以及系列单元梳理。
首先进行内容本质分析,提炼核心概念。
依据单元内容所属的学习主题理解内容的学科本质、厘清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知识与方法关联、整体把握单元和基础。
其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为找到教学起点做准备。
最后进行纵向单元梳理,沟通前后知识与方法的联系。
(2)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课标中“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是制定教学目标参照。
从知识技能、核心概念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表述目标,最终指向核心素养。
(3)设计体现知识与方法迁移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参考相关的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多样的评价等等。
三、案例设计题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年、月、日》案例是如何设计的?答:通过对现实世界时间的描述,进一步认识年、月、日这些“长”时间单位,感悟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2013年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四,简答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答案: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五,论述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答案要点: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举例略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答案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最新新课程测试题,(含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6.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7.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8.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0.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读书笔记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读书笔记近期,我读了《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这本书,感受很深。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不再是一个成熟个体,而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个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持续成长,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包括指导自己走向专业发展的专业化理论,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论,等等,)走向教学成熟。
”离开专业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便失去了支撑。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使教师的道德情意发展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
正如《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所指出的:“无论是教师的入门培训还是在职培训,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历来是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首要问题和核心内容,教师应当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能力,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因此,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学习了《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这本书。
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反复思考。
我的体会是新课程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授课本的传统责任,而是通过新课程得到了解放,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
我们教师可以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师生密切的互动共同推进课程的发展与完成。
书中所列举的讲述法,讨论法和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接教育法和个别化教育法等等,是新课程教学中实用有效的方法论,是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错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
正确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错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对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
错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对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对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错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正确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对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
错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
错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
错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
对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错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
错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
错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
错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对2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于教师。
绝对没错21: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的中心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或教案。
错22: 课本知识就是权威的、绝对正确的。
放屁23: “苹果广告”说明思维应突破常规,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才能有所创新。
小学新课标测试及答案

小学新课标测试及答案小学新课标测试旨在评估学生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份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是: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精英教育D. 传统教育答案:B2.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A. 背诵经典B. 阅读理解C. 写作技巧D. 语法分析答案:B3. 数学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是:A. 死记硬背B. 探究学习C. 题海战术D. 单一讲授答案:B4. 科学课程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是:A. 边缘学科B. 核心学科C. 选修学科D. 辅助学科答案:B5. 新课标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A. 语法掌握B.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C. 词汇积累D. 应试技巧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标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________能力。
答案:创新2.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数与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3. 语文新课标中,________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答案:阅读4.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学习科学。
答案:实验、探究5. 英语新课标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
答案:听力、口语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新课标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新课标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
2. 新课标如何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答案:新课标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
3. 请描述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答案: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教师素养试题及答案

教师素养试题及答案1、教师的 (C)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
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A)受教育权。
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 (B)普遍受学生欢迎。
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研究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课程即知识。
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和合作研究 (C)的新的研究方式。
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适应性。
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素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
(C)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受教育权。
(A)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A)4、关于“师爱”,正确的说法是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C)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
(D)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B)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研究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课程即知识。
(A)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D)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和合作研究的新的研究方式。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篇一:新课程理念考试试题及答案】ass=txt>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2001年6月颁布的(),它规划了21世纪()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它把()和()、()和()、()和()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课程、()课程、()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 a 生活世界 b科学世界2、建立()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 终结性 b 过程性 c 发展性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重在(),而不仅仅是()。
a成人b整体的人 c成才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8分)1、校本课程:2、课程资源:四、简答题(共26分)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12分)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分)3、新课程理念里所讲到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8分)媛 2010-7-30 22:44:07五、案例分析:1、“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诗意。
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
请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之。
(10分)2、《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研究并撰写论文,黄全愈的儿子当时8岁。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天,二年级的儿子回到家就对父母提出要求,带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
这是学校老师给布置的家庭作业。
两个小时之后母子二人就从图书馆借回十几本关于蓝鲸知识的参考资料。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和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蓝鲸的寿命是90——100年、蓝鲸的怀孕期是300——330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总结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工作总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变革,不断地孕育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教师一方面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给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供的各种机遇,推动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为此,教师需要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不断地寻求专业发展机会,探索专业发展的路径,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地完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养。
基于此,本书力图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高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重新加以审视,提出了新形势下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方向。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任何教育改革方案的贯彻实施最终都不许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我校除了学校组织统一学习外,还坚持让全体教师自己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更多人的经验,一个人的财富变成更多人的财富。
我们的月工作汇报。
问题交流以及学期末的经验交流给各位老师很大的帮助,他们可以在做中学,也可以在学中做,使得教育教学水平一直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获得了领导、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制定方案,及时培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真正的发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性作用。
除了特制了培训方案外,根据教学的实际及实际,我们还随机向各位教师推荐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者经验,让教师学有所依,做有所靠,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确定对象,严格要求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幸福价值,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我们的培训是严格的,我们的要求也是严格的,我们的对象全体教职工,最终要做到让全体人员都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并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
新课程理论试题和答案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表达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转载标签: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x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x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v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标准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卷及答案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案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案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案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案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有答案)

燃灯中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模拟测试题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 )。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二、填空题。
(45%)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参考答案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此题共分两小题,第1题每空一分,第2题每空2分共22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①,以提高②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③和④为重点,造就⑤、⑥、⑦、⑧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⑨和⑩。
2、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是:①②③④⑤⑥。
一、1、①、党的教育方针②、国民素质③、创新精神④、实践能力⑤、有理想⑥、有道德⑦、有文化⑧、有纪律⑨、建设者⑩接班人。
2、①课程功能;②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④课程实施;⑤课程评价;⑥课程管理。
二、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参与校本教研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方案、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开展和根底教育事业的兴盛。
校本教研的根本途径:1、教师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三者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充分的发挥自我反思、同班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开展方面来谈。
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
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态度都得到开展。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注: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2、〔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开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开展为因材施教,开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概念)的教学。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9、“用数学”的含义是(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
二、填空题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 )、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 )(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1、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
2、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为前提的。
3、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的相互对接与交融。
4、教师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结构和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5、今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教学方式是()。
6、教师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起着()作用。
8、教师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应求助于专家进行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9、教师自主发展有三条可行性路径:反思、合作、()。
10、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要有某种桥梁,这桥梁就是()。
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项是()。
A、艺术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速效性
2、教师工作的核心是()。
A、教书育人
B、广博学习
C、教育科研
D、精心备课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A、方法
B、途径
C、本质
D、形式
4、有德之人,在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之事,这叫做()。
A、慎微
B、慎重
C、慎独
D、诚实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这句话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A、1995
B、1997
C、1999
D、2001
7、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A、语言表达能力
B、非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D、管理学生能力
8、校园文化属于哪一类课程资源()。
A、素材性资源
B、条件性资源
C、隐性资源
D、显性资源
9、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关系。
A、医患
B、伙伴
C、师生
D、主从
10、在教学反思过程的诸阶段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验证阶段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对或错,并在括号内填上√或×。
每小题2分,共20分。
)( R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W )2、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 R)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
( W)4、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 R )5、要树立学生是消费者,就是教育服务的顾客的观念。
(W )6、实施新课程,我们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
( R)7、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并列起来,不免掩盖了教师职业情感的专业化特征。
( R )8、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
( R)9、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其教师生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 W )10、“教学相长”是必然的,无条件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什么教师要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3、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
4、教师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意义?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统一体
2、尊重
3、生命
4、知识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6、自我认识
7、主导
8、诊断
9、共生(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10、教学
二、选择题
1、D
2、A
3、C
4、C
5、A
6、B
7、A
8、C
9、B 10、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1)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2、(1)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2)新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
3、(1)教育科研能力;(2)交往与合作能力;(3)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4、(1)有利于教师身心的健康;(2)增加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机会;(3)促进教与学的活动;(4)有利于学校组织效能的发挥。
5、(1)热爱教师职业,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2)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3)坚韧与自制;(4)有效调节不良情绪;(5)好学与创新。
五、论述题
1、(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
放的教师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