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物进行中耕进行适量灌溉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秧状元批注
秧状元批注摘要:一、引言1.秧状元批注的背景介绍2.秧状元批注在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二、秧状元批注的具体内容1.秧状元批注的定义与特点2.秧状元批注的具体方法与技巧3.秧状元批注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三、秧状元批注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促进农民增收3.传承和发扬我国农业生产文化四、秧状元批注的现状与发展1.当前秧状元批注的普及程度2.秧状元批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创新与变革3.秧状元批注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秧状元批注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一种独特的耕作技术,起源于南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秧状元批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秧状元批注的具体内容包括:精选秧苗、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首先,秧状元批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科学的耕作方法,能够使农作物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高产,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其次,秧状元批注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
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秧状元批注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农业生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耕作技术凝聚了我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勤劳,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背景下,秧状元批注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变革。
例如,在施肥灌溉方面,现代农民更多地采用高效、环保的有机肥和节水灌溉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农药等方法,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之,秧状元批注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学农田与耕种:认识谷物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虽然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对耕种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此外,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比如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
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比如组织更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耕种的过程和原理。
小学农田与耕种:认识谷物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课程介绍与目标谷物作物概述种植技术与实践收割技术与实践谷物作物的加工与利用课程总结与反思
contents
目录
课程介绍与目标
CATALOGUE
01
通过农田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培养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
传承农耕文化
农田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参与体力劳动,锻炼身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播种时间
可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等方式进行播种,注意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
播种方法
浇水
施肥
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
01
02
03
04
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灌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追肥,促进作物生长。
定期检查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
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耕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珍惜粮食、尊重劳动、关注环保、关爱他人。
农业生产种植技术
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一、引言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农业种植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提高,为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肥料应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农业生产中的种植技术。
二、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合理的土壤管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土壤肥力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施肥和酸碱调节。
其次,要进行土壤保墒,采取覆盖、中耕、灌溉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此外,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三、肥料应用肥料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源,合理的肥料应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使用量。
其次,要进行施肥时间的合理安排,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在关键生长阶段进行追肥或补充肥料。
此外,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首先,要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
其次,要根据监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此外,要加强病虫害的生态调控,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轮作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五、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肥资源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
该技术主要包括精准灌溉、滴灌、喷灌等方式的应用,以及肥料与灌溉水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通过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肥料供应,减少水肥流失和浪费,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六、创新科技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为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耕地生产力概念
耕地生产力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耕地生产力是指单位面积耕地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农产品产量,是评价农田资源利用效果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耕地生产力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从宏观角度来看,耕地生产力是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综合体现,包括土壤肥力、地形地势、水资源等环境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从微观角度来看,耕地生产力可以简单理解为单位面积农田产出的农产品数量,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指标之一。
耕地生产力的提高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资源变得愈发紧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生产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中包括科技进步、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手段。
科技进步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种植技术、育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不断更新,可以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耕地的生产力。
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高产性的新品种,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耕地的生产力。
土壤改良也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力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通过施肥、翻耕、灌溉、中耕、种植轮作等多种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提高耕地生产力的目的。
水资源管理也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要素,充足的水资源对于提高农田产量至关重要。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增加耕地生产力。
通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推广高效灌溉技术、节水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精细化管理也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农田进行精准施肥、精细播种、精准灌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在农业生产中,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业产量,成为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灌溉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改变了农民们的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将从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入手,分析其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农业产量灌溉工程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可靠的灌溉水源。
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区干旱缺水,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
灌溉工程通过收集、调节、利用水资源,能够满足一定区域内农业生产的需求。
通过灌溉,作物不必再依靠天赐之水,可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正常种植,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相比于自然降雨灌溉,灌溉工程的灌溉方式更加科学、规律,具有方便、准确、经济的特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可见的发展。
二、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灌溉工程通过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率并为他们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在灌溉工程的帮助下,农民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种植更多种类的农作物,降低对单一作物的生产依赖,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灌溉工程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大的市场。
灌溉所带来的农作物丰产,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商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由于灌溉工程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农民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和土地区域种植各种作物。
灌溉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单一的耕地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灌溉工程,不仅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等多种农业产业,从而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业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尽管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某些问题。
例如,在某些干旱地区,特别是土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问题,灌溉工程虽然能够为这些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灌溉水资源,但是却不能充分地满足农业生产所需,造成农业发展滞后。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
耕作学试题及其答案耕作学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2、作物布局3、免耕4、轮作5、茬口6、叶日积7、套作8、休闲9、耕作制度10、LER11、复种指数12、生态位13、冠竞争15、种植制度16、边际效应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9、根竞争21、农业资源23、土壤耕作25、多熟种植26、农牧结合27、立体种植28、养地制度29、水土流失30、风蚀31、换茬32、耕作学33、幅宽34、单作(sole cropping) 35、间作(row intercropping) 36、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37、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38、种植指数39、熟制40、撂荒(shifting cultivation) 41、种养结合42、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43、土壤耕作(soil tillage): 44、土壤宜耕性(土壤耕性) 45、土壤耕作制46、农业自然资源47、复种轮作48、沟垄耕作法49农牧结合的耕作制度50土壤耕作51种植方式(种植形式)52农业生态系统53生物群落54十分之一定律55土地当量比56生活型57耕层构造58密植效应59生态龛60正对等效应61土壤培肥62耕法63土地生产潜力64集约耕作制65基本耕作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2024年农业学:农村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2024年农业学:农村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农业中,为什么需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A、增加作物种类B、提高作物产量C、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D、增加灌溉次数试题答案:C2 .作物轮作对土壤有何益处?A、增加土壤湿度B、减少土壤有机质C、保持土壤肥力D、增加土壤盐碱度试题答案:C3 .农业推广人员个体和群体的知识的合理组合称为()A:专业结构B:年龄结构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试题答案:C4 .下列哪项是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A、大量使用化肥B、单一作物种植C、生物多样性高D、过度使用农药试题答案:C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转包B、互换C、转让D、出售试题答案:D6 .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
A:跳跃式B:辐射式C:父传子、师传徒D:波浪式试题答案:C7 .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A:试验B:培训C:项目选择D:示范。
试题答案:C8 .对水稻催芽的要求是()A、慢、弱、乱B、快、齐、壮C、齐、壮、慢D、快、齐、弱试题答案:B9 .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亩最高产量称为O A:技术上限B:成果分布C:经济上限D:空自潜力试题答案:A10 .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
型农业推广组织A:项目B:行政C:教育D:企业试题答案:B11 .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大多数是()A:全民所有制企业B:私营企业C:集体所有制企业D:个体企业试题答案:C12 .在农业生产中,哪种作物是主要的粮食作物?A、大豆B、棉花C、玉米D、甘蔗试题答案:C13 .下面肥料一般在作物收获后期应少施用的是OOA、氮肥B、钾肥C、有机肥D、微肥试题答案:A14 .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什么?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农民家庭经营D、合资企业试题答案:C15 .在农业生产中,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耕地面枳的扩大B、农产品种类的增多C、农业生产机械化D、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试题答案:C16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现代农业科技?A、基因工程技术B、灌溉技术C、太阳能发电技术D、传统手工耕作技术试题答案:D17 .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需要进行作物轮作?A、提高作物产量B、增加土地面积C、防治病虫害D、缩短作物生长周期试题答案:C18 .育成猪和育肥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比较强,适宜温度在O℃,猪舍设计必须同时重视防暑和保温。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冬小麦是我国的重要主粮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收益稳定。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全国冬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土壤退化以及病虫害等问题。
为了保证未来冬小麦的良好生长和增加产量,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显得十分关键。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以帮助农民有效地进行冬小麦种植前准备、生长期管理以及收获后田间管理和留茬准备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我们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并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
1.3 重要性全国冬小麦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应对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异常、病虫害流行、土壤质量下降等。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推广,我们可以提高冬小麦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在背景介绍中介绍了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问题,目的部分明确本文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强调了全国冬小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冬小麦种植前准备2.1 土壤状况评估:在种植冬小麦之前,对土壤的状况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土壤化验和采集样品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
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确定适宜的施肥方案,并进行土壤改良。
2.2 种子选择与处理:在选购种子时,应选择健康、抗逆性强且产量高的品种。
并且要确保种子质量好,不受病虫害感染。
种子处理可以采用浸种处理或者化学处理,以提高播种后的发芽率和幼苗健壮度。
2.3 施肥方案设计:根据土壤状况评估结果以及冬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施肥需要考虑氮、磷、钾元素的供应,并且根据生长期不同和缺素情况调整营养配比。
此外,有机肥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养分供应方式。
以上是“2. 冬小麦种植前准备”部分的内容,通过对土壤状况进行评估、选择适宜的种子并进行处理、设计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我们可以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节约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和技术,例如滴灌、渗灌、微灌等,可以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对于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要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避免过度灌溉。
2.合理调整灌溉时机和频率: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频率。
对于耐旱作物可以适当延迟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次数;对于喜湿作物,可以增加灌溉次数,缩短灌溉间隔。
3.加强田间排水管理:合理设置土壤排水设施,保证农田排水通畅。
适时开展排水清淤工作,防止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减少农田内的积水和蒸发。
4.实施灌溉水量监测: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设置灌溉水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农田的浇水量。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灌溉量,避免浪费水资源。
5.土壤水分管理:在农田中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情况,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采用覆膜、中耕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6.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配比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农田的用水量。
在农田管理中加强施肥的科学性和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7.开展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农田降水资源和灌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水库、坝、水窖等形式进行蓄水,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8.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出更好的节水灌溉措施和方法。
开发节水农田灌溉装置和灌溉系统,优化农田管理模式等等。
9.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10.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的认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农田节水灌溉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实施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管理制度
种植业管理制度种植业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农业种植业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以及管理机制等进行规范和引导的一种体系。
种植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详细介绍种植业管理制度。
种植业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其中,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是保障市场供应的基本要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农业生产长期稳定的关键,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
种植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耕作管理、肥料管理、农药管理、病虫害防治管理、种子种苗管理、水源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科技推广与示范等多个方面。
生产管理是指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品种选择、播种和收获等;耕作管理是指正确选择和实施耕作措施,如耕理、中耕、深松、覆盖等;肥料管理是指合理施肥和科学利用有机肥等;农药管理是指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病虫害防治管理是指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种子种苗管理是指规范种子种苗市场和品种选择等;水源管理是指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涝和干旱等;水肥一体化管理是指科学灌溉和施肥的结合等;科技推广与示范是指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并通过示范农田提供技术指导。
种植业管理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技术支持和培训、监督检查和执法等环节。
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主体,提供相关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对种植业生产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
此外,还应当注重农民的参与和意识提高,通过组建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
种植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
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摘要: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并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和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措施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生产能力不相同,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局面。
农业部门在结合粮食生产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国家给予国民最稳定且数量足够的粮食供应,保证人们都能获得所需粮食。
目前,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粮食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并对现代农业科技进行创新。
只有将农业与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才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粮食安全生产现状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关注度的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良好,粮食产量逐步提高,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造成粮食减产,使得粮食供应较为紧张。
从整体来看,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市场经济状况较为良好,为夏粮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由于国际粮油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等外部影响,2023年5月至今,国际市场上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价格逐渐攀升,同时我国玉米消耗大幅度增加,玉米供应链出现缺口,导致玉米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已经从1700~1800元/t增长到2200~2400元/t,再加上近几年受到一些突发性状况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环境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因素。
因此,必须要采取一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生产和发展的措施。
2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2.1需求快速增长,资源约束趋紧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是影响粮食消费需求的2个变量。
农业农村种植知识
农业农村种植知识
农业农村种植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作,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2. 播种与密植: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
3. 施肥与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适量施用化肥。
同时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4. 中耕与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促进作物生长,同时防止杂草与作物争抢养分。
5.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6. 收获与贮藏: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收获和贮藏农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7. 农业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8.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掌握和应用农业农村种植知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研究
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研究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农业灌溉技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农业灌溉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现代灌溉技术。
一、农业灌溉技术的重要性1. 增加土壤湿度:旱季或干旱地区,在无水情况下,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灌溉可以补充土壤水分,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
2. 促进养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可以使土壤养分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因此,灌溉可以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3. 控制土壤温度: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防止过热对作物的伤害。
这对于炎热地区特别重要,可以增加作物的生长季节。
4. 预防虫害和病害:灌溉可以防止土壤表面出现裂缝,从而减少害虫和病菌进入土壤的机会。
这有助于保护作物的健康和增加产量。
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1. 雨水收集和蓄水: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削减对地下水的依赖。
这可以通过建设水库、堤坝和水渠等措施来实现。
2. 滴灌系统:滴灌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技术。
它通过在作物根部上方滴水,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确供应。
滴灌系统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减少土壤侵蚀,并改善土壤湿度和养分的分布。
3. 喷灌系统: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植物上的灌溉方式。
它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土地,并有效地提供水分。
喷灌可以通过调整喷头角度和喷洒速度来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4. 地下滴灌系统:地下滴灌系统是在土壤深处安装滴灌管道,将水源直接供应到植物根部。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浸渗,并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5. 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使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来监测土壤水分、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
它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量和频率,以提高灌溉效率和粮食产量。
三、农业灌溉技术的影响1. 提高粮食产量:通过灌溉技术,作物可以得到更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从而促进生长和发育。
高标准农田改造技巧
高标准农田改造技巧1. 引言1.1 高标准农田改造技巧高标准农田改造技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可以使农田土壤肥沃、作物健康、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农田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利用。
农田改造的关键在于土壤改良技巧,包括施肥、翻耕、中耕、松土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种植技术提升是农田改造的重要环节,通过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间套等方法,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灌溉与水利管理是农田改造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可以确保作物的生长需水,提高灌溉水利效益。
病虫害防治策略是农田改造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田环境保护措施是农田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改造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农田管理技术,才能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田改造技术,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1. 土壤改良技巧土壤改良是高标准农田改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技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改良技巧。
首先是施肥技巧。
在进行土壤改良时,合理施肥是关键。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土壤缺乏的养分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进行施用,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
其次是翻耕技巧。
定期翻耕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翻耕还能将底层的养分向上翻动,提高土壤肥力。
还有添加有机物质的技巧。
有机物质如秸秆、粪肥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最后是选用适宜的土壤改良剂。
农田灌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田灌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是通过给农田提供足够的水源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农田灌溉不仅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也与农村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农田灌溉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常的水分供应是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农田进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农田灌溉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负离子交换能力,提供养分和水分的供应能力。
这将有助于农作物的根系扎根,并增加养分吸收。
此外,灌溉还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来冲洗土壤中的盐分,避免土壤盐碱化,促进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水分、养分并提高产量。
农田灌溉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表面灌溉、滴灌、喷灌等。
不同的灌溉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种植和水源。
例如,表面灌溉适用于粘土质地的土壤,可以提供大量水分,并且能够迅速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而滴灌和喷灌则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虽然农田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农田灌溉需要可靠的水源。
由于地球的有限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供水压力,如何保证农田灌溉的水源供应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农田灌溉的管理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过度的灌溉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农田灌溉系统的优化和智能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方向。
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农业生产需要灌溉来提供和调控水分供应,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量;而农田灌溉也依赖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只有产值高、收益好的农作物才能为农田灌溉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除了直接的经济联系,农田灌溉还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农田灌溉的改善和现代化可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一个良好的农田灌溉系统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促进农作物大规模种植和多样化农业经营,增加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园艺作物种植与休闲农业发展考核试卷
B. 喷灌
C. 沟灌
D. 浇灌
18.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减少废弃物排放
C. 增强社区参与
D.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9. 以下哪些作物适合在园艺疗法中使用?( )
A. 观赏植物
B. 芳香植物
C. 触感植物
D. 有毒植物
20. 休闲农业中,以下哪些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参与?( )
D. 风力较大
6. 休闲农业的发展对当地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 )
A. 增加绿化面积
B. 减少化肥使用
C. 提高生物多样性
D. 促进生态旅游
7. 以下哪些是园艺作物种植的常见方式?( )
A. 露地种植
B. 温室种植
C. 水培种植
D. 旱地种植
8. 下列哪些作物适合进行园艺疗法?( )
A. 多肉植物
B. 香草植物
7. 休闲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矛盾的。( )
8. 休闲农业项目可以全年无休地向游客开放。( )
9. 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不适合休闲农业的发展。( )
10. 休闲农业项目的设计不需要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 )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请简述园艺作物种植过程中应如何进行土壤管理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
1. 园艺作物种植只需要关注作物的生长,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
2. 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
3. 任何土壤都适合园艺作物的种植。( )
4. 休闲农业项目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
5. 在温室中种植园艺作物不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
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栽培技术
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栽培技术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相关的栽培技术,帮助农业从业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包括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的适应能力。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 温度适应性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作物对寒冷环境更为适应,如小麦和蔬菜;而有些作物则对热带环境更为适应,如水稻和棉花。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2. 湿度适应性湿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作物对湿度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有些作物对高湿环境更为适应,如水稻和草莓;而有些作物则对干旱环境更为适应,如玉米和大豆。
根据作物的湿度适应性,科学调控灌溉水量,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3. 光照适应性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程度也不同。
有些作物对充足的阳光更为适应,如向日葵和番茄;而有些作物则对阴凉环境更为适应,如蔬菜和茶叶。
根据作物的光照适应性,适当调整种植密度和遮阴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4. 土壤适应性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不同的作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有些作物对酸性土壤更为适应,如蓝莓和松树;而有些作物则对土壤的碱性更为适应,如油菜和花生。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品种,并进行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栽培措施和技术手段。
1. 合理施肥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中耕管理开展情况
中耕管理开展情况中耕管理是农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提高农田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耕管理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了解中耕管理的开展情况。
一、中耕管理的定义中耕管理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人工操作,对土壤进行松土、翻耕、揭土、培养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一种农田管理技术。
它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增加土壤肥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中耕管理的目的中耕管理的目的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中耕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三、中耕管理的方法中耕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手工中耕和机械中耕两种。
手工中耕是指利用人工劳动力进行中耕作业,通常用锄头、耙子等工具进行操作;机械中耕则是指利用农机具进行中耕作业,如耕地机、旋耕机等。
根据具体的农田条件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中耕方法进行操作。
四、中耕管理的效果中耕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首先,中耕可以破碎土壤块粒,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其次,中耕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释放,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此外,中耕还可以松弛土壤,增加土壤容重,改善土壤排水状况,减少水稻田的积水,防止底渍。
五、中耕管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耕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土壤和作物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耕方法和时机。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中耕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其次,要注意中耕深度和频次的控制。
不同作物的中耕深度和频次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要注意中耕后的土壤保水和施肥。
中耕后土壤容易水分散失,需要及时进行浇水和施肥,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合理灌溉的意义
合理灌溉的意义一、灌溉的重要性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合理灌溉不仅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对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灌溉的意义1. 提高作物产量合理的灌溉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灌溉不足,作物会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产量大幅下降;如果灌溉过量,作物根系会缺氧,导致作物生长不正常。
因此,合理灌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2. 提高作物品质合理的灌溉可以使作物的养分吸收均衡,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
过量灌溉会导致养分淋失,降低作物品质;而灌溉不足则会使作物缺乏水分,影响作物的品质。
因此,合理灌溉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3. 节约水资源合理灌溉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的测量和控制,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水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4. 减少土壤侵蚀合理灌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如果灌溉不当,水分会过量浸泡土壤,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易被冲刷和侵蚀。
合理灌溉可以避免土壤流失和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
5. 降低灾害风险合理灌溉可以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在干旱和高温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合理的灌溉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减缓作物的蒸腾速度,降低作物受灾的风险。
同时,合理灌溉也可以减少积水和淹灌等灾害的发生。
6.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灌溉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的灌溉可以使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同时,合理灌溉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保护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三、合理灌溉的实施方法1. 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在灌溉过程中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量。
可以通过土壤含水量监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方法,科学确定作物的需水量,并进行相应的灌溉。
和田地区麦后复播食葵高产栽培技术
和田地区麦后复播食葵高产栽培技术和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中麦后复播食葵的高产栽培技术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和田地区麦后复播食葵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该技术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麦后复播食葵的高产栽培技术概述麦后复播食葵是指在小麦收割后,在麦田中种植食用葵花的一种农业种植模式。
该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和田地区的农业生产中。
二、麦后复播食葵的栽培技术要点1. 土壤改良:在麦收割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改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食葵种子进行播种。
同时,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以提高种植后的产量和品质。
3.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是确保高产的关键。
一般而言,麦后复播食葵的最佳播种时间是在小麦收割后的15-20天内进行。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葵花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4. 施肥管理:葵花是一种高营养需求的作物,需要合理施肥。
可以根据土壤和植株的养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追肥。
同时,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病虫害的滋生。
5.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是保证麦后复播食葵高产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6.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麦后复播食葵高产的关键之一。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植株需水量,科学制定灌溉计划,确保葵花能够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
7.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麦后复播食葵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注意及时修剪葵花茎叶,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度。
三、麦后复播食葵的优势1. 充分利用农田资源:麦后复播食葵能够充分利用已经种植过的麦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田的多元化利用。
2. 减少农药使用:相比于传统的连作模式,麦后复播食葵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环境的污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对作物进行中耕进行适量灌溉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条件
砀山县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地带,属于暖温带半干旱
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雨量集中;春季多风干燥,气温多变,夏季雨量集中,炎
热多雨而湿润,秋季气爽多睛,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多北风。
呈
现大陆性气候特点。
其多年平均降雨量749mm,年最大降雨量
1329.6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
多年
平均蒸发量992mm年最大蒸发量1200.5mm(1966年),年最小
蒸发量880mm(196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418h,年平均土温
14.6℃,最大冻土层厚28㎝(1955年1月上旬),年平均气温
16℃,多年平均无霜期199天,初雪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
上旬,终雪期在3月下旬,雪期一般100天左右。
二、土壤墒情特点
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土壤种类蒸发
以及作物的覆盖程度等因素,降雨和蒸发是主要因素。
砀山县位于山东北斜的徐蚌凹折带上,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纪
地层。
即全新统(Q4)为主所覆盖,其厚度为7-14米,表层
以亚砂、亚粘、壤土为主,属于河流冲积平原。
(一)土壤墒情的分类
土壤含水量多少又称作土壤墒情,根据砀山县表层土的特点
/
以及土壤中含水量的高低分为黑墒、合墒、黄墒、干墒等几种:
1、黑墒
土壤含水量最多,约在27%以上(占干土重的百分比),土壤颜色深,手握易成团,扔在地上不散开,手上有明显的水迹,脚踩下陷,感觉阴凉。
黑墒含水量多,春秋播种能出全苗,作物生长较慢,夏季作物生长快;秋季播种能出苗,但是容易形成弱苗、小苗。
无论是播种期还是生长期及收获期对农作物将会有较大的影响,易形成渍灾。
耕作时太湿,粘犁,易出现犁条、犁块,干后形成坷垃。
不耕作时,土地板结,干后难耕作。
2、合墒
土壤含水量较高,一般在19.5%~23.5%之间(占干土重百分比),土壤颜色发黄发暗,手握成团,手有水湿印,扔之散成大块,在合墒下土壤中含水量比较适宜作物生长,是播种、作物生长、耕作的最好墒情。
是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水份的最佳墒情,农作物在此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
3、黄墒(灰墒)
土壤含水量较小,一般在12.0~19.5(占干土重百分比)之间,土壤颜色发黄(灰)色,呈半干半湿的状态,手握也能握成团,但抛起一米高落地,稍动即散。
春季播种能出苗,但不能全苗,能够勉强维持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生长受阻,作物开始出现凋萎,耕作勉强能进行,易行形成干旱。
农作物开始减产,产量减少将达到30%以上。
4、干墒
土壤中几乎不含水,含水量在10%(占干土重百分比)以下,土壤散碎,不是干土块就是干土面,手握不能成团,白天手握燥暖,这种墒情不能播种,作物不能生长,易枯萎死亡。
也不宜耕作。
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二)土壤墒情特点
由于砀山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2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雨量较少,平均占全年降雨量的10%左右,随着气温升高和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土壤水分,造成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损失。
砀山县表层土壤为亚砂,粉质壤土和亚粘土,大部分土壤保水性能较差,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6米,地下水补给量远远小于土壤蒸发量,易形成春季干旱,根据《土壤与农作》(陕西省水利学校主编水利出版社,1981年6月新一版),有关数据资料,结合砀山县水务局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心站测定结果,0-80㎝田间持水量为33.4%(占干土重的百分比),合墒在60~70%(占田间持水量)之间,即:占干土重的20.0~24.0之间,0~50㎝平均土壤含水量在22.5%(占干土重百分比)左右。
根据多年的观测结果分析,气温在20~25℃,风速在2.5~4.0m/s 时,十日不雨土壤水分蒸发量速度最大,平均日降低量为0.50~1.0%左右。
夏季(5月下旬至8月下旬)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空气湿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随着降雨量
/
的增加而加大,正常年份0~50㎝土壤含水量一般在22.5~25.0%之间,特殊情况下大于25.0%,由于作物生长旺盛,阳光不能直射在地面上,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降低速度远小于春季,日平均降低一般在0.5%左右,五日不雨小旱,十日不雨中旱,半月不雨大旱。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小,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30%,农作物的需水量减小,土壤含水量变化相对减弱,0~50㎝平均含水量日降低在0.5%以下,特别是在冬季平均月降低在2~5%之间。
三、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及对策
(一)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响因素有许多方面,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面植被等。
1、自然因素
影响土壤墒情自然因素有:降雨、气温的高低,空气流动速度,土壤的种类、地面植被及土壤水的自身重力作用和旁渗、侧渗等。
2、人为因素
为了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含水量在作物生长对土壤水份需要的范围之内,进行适量灌溉,对作物进行中耕,土壤含水量大于作物所需要的范围就要进行清沟沥水,深中耕,对土壤含水量的要进行降低。
(二)对策
为了保持农作物适宜的土壤墒情,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地膜覆盖、适时中耕、适量灌水、打围田方、清沟沥水、深挖晾田等方法进行保持和增加或减小其含水量。
特别是在土壤含水量接近作物凋萎系数时,应当根据天气状况进行适量灌溉。
土壤含水量接近或超过田间持水时应及时清沟沥水。
砀山县表层土壤为亚砂土、壤土和亚粘土,0-50㎝土壤保水性差,要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
1、地膜覆盖
当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后进行地膜覆盖或者灌后覆盖,即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又能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墒情,使作物尽可能的快速生长,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地下水过量开采,提高经济效益,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
2、灌溉
根据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所需的土壤墒情,当作物土壤含水量接近或低于作物凋萎系数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地进行灌溉,提高土壤含水量,即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又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砀山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心站多年对农作物的灌溉试验,一般灌水量40m3/亩,对于大棚蔬菜和果树灌溉一般灌水量60 m3/亩,这样即可达到农作物和水果、蔬菜所需要的适宜土壤
/
含水量,也使土壤墒情趋于好转。
对于农作物灌后要及时进行中耕,切断毛管水上升,以保持土壤水分。
3、中耕
在土壤墒情适于农作物生长范围内的含水量时进行中耕,旱时深中耕、少中耕,涝时浅中耕、勤中耕,由浅向深。
中耕的目的一是旱时切断毛管水的上升,保持耕作层土壤水分,二是涝时晾晒表土,使其尽可能的散发土壤中的水分,多次中耕可以使土壤墒情向正常的合墒发展。
俗话说得好:“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豆子锄三遍,到收不受旱;小麦锄又锄,到秋饿不着。
”
4、清沟沥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黑墒,且天气又继续降雨时,特别是在汛期,长时间的降雨和强降雨不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时,土壤含水量就会达到田间持水量和饱和状态,就要对田间积水进行排放和清沟沥水,清沟沥水是利用土壤水分侧渗和旁渗原理,降低土壤含水量,使土壤墒情向合墒进行转化。
四、结束语
土壤含水量的大小即土壤墒情的好坏,影响着作物的正常生长,也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充分掌握土壤墒情的好坏,采用适时适量地灌水和中耕,有效的保持土壤水分,及时为指导抗旱除涝,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和指导防汛抗旱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