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
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背景材料】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
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
”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回答:“天下莫不与也。
”(《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
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
8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含义及其在历史中的应用。
2.通过分析、理解和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理智和成熟。
二、教学准备1.本课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2.课件、录音等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2.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渗透历史文化的内涵。
3.互动法:鼓励学生展开思维讨论,开放性探究。
4.归纳法:总结反思,并运用所学到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标题,思考这个“寡人之于国也”到底是什么意思。
辅导教师在课件上展示题目的孙子兵法引用和历史故事简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授(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析寡人之于国的真正含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深入探究。
2.教师在讲普及孙子兵法的背景和重要性,进一步挖掘和说明“寡人之于国也”在历史中的有限作用。
3.教师阐述“寡人之于国也”在现实社会中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对个人处世的启示。
3. 互动(15分钟)根据上述讲授,教师桥引学生畅所欲言,探讨哥伦布和鲁迅等马儒的崛起,以及其他例子中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实现其个人价值和梦想。
4. 辅导(5分钟)总结一下这次主要的内容和亮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提醒学生要多读好书,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其所学,成为一名善于思考和行动的时代先锋。
五、教学反思“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经典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各个方面的知识。
本次课教师充分发挥了导入法、互动法和讲解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术素养。
同时,教师也意识到在时间安排上,总体内容有点浅显,可以更加深入,进一步激起学生连接历史的独特视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读书明理,文以载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会贯通,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1.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入课㈠让学生记诵孟子名言警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㈡找出课文中一个哲理性成语15.五十步笑百步二、简介孟子思想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
2.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
3.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三、整体感知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
课文题目“寡人之于国也”是编者加的。
本是梁惠王向孟子说的一句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意思是“我对于梁国的治理,已经费尽心力了。
”孟子针对梁惠王“尽心焉”的自诩之言,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
《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教案一等奖三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测验或考试评价: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简要介绍《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 的仁政思想,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现实,增强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
孟子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背景介绍
《寡人之于国也》的创作背景
孟子与梁惠王的历史渊源
文章产生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文章背景:《寡人之于国也》是 《孟子》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孟 子对于治国理政的看法
文本解读
思想内涵:文章表达了孟子的民本 思想,强调了以民为本、注重教化、 尊重自然等理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本结构:文章采用对话形式,通 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了治 国之道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练、质朴, 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在当时 的意义
重点难点解析
解析: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历 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孟子 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
D.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 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阅读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段意。
一、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1)
二、孟子论述“民不加多”的原因。(2、3)
(2)比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做法比喻成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的做法,二者实质是一样的。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1、从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有怎样的思想和主张?
明确:(1)、“王好战”,孟子极力反对战争,希望民众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2)、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
(3)、同情百姓疾苦,希望百姓能够“衣帛食肉”,“不饥不寒”,能够丰衣足食。
1.给划线的句子点上标点。
2.给文中的“善”字释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大舜有大焉”、“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三个“大”的释义。
① ② ③
4.文中有一通假字,请指出来并释义。
5.用一个成语归纳本文题旨,并说明该成语现在的引申意义。
6.简要说明文章着重赞颂舜的哪些美德?
请以战喻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让对方……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同意
C.一词多义
1.于: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 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跟、与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数:
数口之家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
3.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
人教版-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孟子》第一课时(总34课时)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试验教材必修3第8课。
二、设计思想:本课属古代议论性散文。
对于这类文言文,重点应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
另外还要通过指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能力目标:朗读文章,突破语言障碍,形成语感,初步读通文章。
3.情感目标:从孟子的成长过程获得一些启示。
(成长与环境)四、教学重点:1.通读文章,读准字音,订正一些常见错误。
(纠正学生预习时的误读)五、教学难点:1.试理解文章,并当堂背诵。
六、教法选择: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七、学法指导:朗读-体会-背诵八、教学准备:九、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1.试背诵孟子的名句、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孟子的典故。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典故成语如:孟母择邻、孟母断织、五十步笑百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挺身而出、舍我其谁)㈡作者及背景1.作者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分析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探讨其内涵 讲解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深入探讨如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拓展延伸
添加项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孟子提到的“王道”思想,还有哪些思想 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
添加项标题Leabharlann 对比分析:将孟子的“王道”思想与其他思想进行对比,分析 其优劣和适用性。
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氛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展示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通过讲述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兴趣: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整体感知
导入:通过回顾《论语》中的相关言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 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结构、思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文章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以民为本的 仁政思想在治国方面的体现。
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 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主题及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 解孟子的思想内涵 和论证方法
国家一等奖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二)导入新背景解说:可见,当时是一个“强凌弱、众暴寡、胜者为王”的离乱时代,诸侯争霸,民不聊生。
梁惠王尚战,多次失利,王子被囚于外,国内空虚,内忧外患,求贤若渴的他迫切希望孟子能助他重整旗鼓。
主张:文本:“王好战”且担心“民不加多”,梁惠王尚武,希望积极扩军备战,以武力雄霸天下,可见他主张的是霸道,而孟子主张仁政。
(二)品文本析辩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面对穷兵黩武的惠王,孟子是怎样顺利推销他的王道思想的?将同学分为孟子战队和惠王战队,根据老师的引导,结合文本分别揣摩孟子的雄辩艺术和梁惠王的心理变化历程。
1.双方谈论的话题是“使民加多”,孟子论辩的思路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辩术?(请勾出文中有关“民之加多”的语句具体分析。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明确:这三句话分别在文中的第1、4、7段,第一句“何也?”提出问题,辑严密2.惠王为何会有“民不加多”的疑问?(原文“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如何尽心的?(原文“河内凶······亦然”)他真的尽心了吗?尽心的实质是什么?明确:没有,遇到荒年只移民移粟,“移”字可见为“拆东墙补西墙”,并未从根本上去发展经济、从而真正提高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只是权宜的赈灾之术而已。
3.但惠王认识到了这些吗?他此时心情怎样?那些词语体现出来了?明确:心高气傲,又心急如焚,很难听进意见。
心情一:自负着急关键词:“尽心”(自负),“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无如己者”(极度自负),“何也”(焦急、不满)10.可以想见,此时的惠王,听到孟子的话,一定会联系到自己的“尽心治国”吧!再想想自己刚才的回答,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体现了怎样的辩术?明确:羞愧无言(心情四);这就是孟子们的又一妙招,通过巧喻,使惠王尽心之论不攻自破,既生动形象又委婉含蓄。
可以概括为:辩术四:善譬巧喻以矛攻盾11. 古语云:“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精选3篇)【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历史进步性。
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3、了解并掌握“数”“发”“直”“兵”“胜”及其若干固定句式的对应今译。
4、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并延展阅读阅读《仁者无敌》《出尔反尔》两个选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的论辩过程及艺术。
2、难点:《孟子》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仁政”的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一、解题无须说,重要的是导入教读本文而用旧课导入,既简便可行,又有温故知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当先让学生复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然后提问:1、教师口述:“取胜之道有三: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人和为取胜之本。
”问:这个意思孟子是怎样表述的?(开头两句)好在哪里?(自由作答。
)提示:读孟子文章要注意语言的气势。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的“君子”指什么人?能行仁政的诸侯国君。
补充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的“君子”各指什么人?有修养的人──丈夫。
提示:学文言要注意词的多义性,要据语境判断词的意义。
3、试用孟子话说明君子“战必胜”的原因。
“得道多助”,“多助”是得“人和”的表现。
提示:“道”,就是新课文里说的“王道”,能行王道,是谓“得道”。
过渡问:根据预习印象,说说新课文里哪几句是描写孟子理想中的“王道乐土”的。
“五十者”“七十者”“数口之家”“颁白者”四句。
哪句话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相同?“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学生试读课文两遍:先指定五位同学接读;后齐读三、教师范读全文并略作解说,重在掌握文章理路1、画示意图(标明秦、魏、齐的`相邻位置;指出河内、河东所在),并简介谈话背景: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大国,至梁惠王在位后期,西畏秦逼,从安邑迁都于梁;东败于齐,“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所以特邀孟子来梁,问强国之道。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一、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2.学习喻证法的使用艺术。
3.掌握部分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二、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次考试,其中给了一道题目是问“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书,结果难住了不少同学。
同学们可知道?(稍停)(多媒体展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孟子》一书为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纂辑而成,以期“述仲尼之意”,比较集中地记录了他的游历生活与思想,共有七篇。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孟子》的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多媒体展示)。
二、课文学习(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字词句学习指名阅读,之后强调重点字词“凶”、“加”。
(多媒体展示)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更2.内容分析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众多的人口,谁就拥有了大量耕种土地的劳动力,谁就拥有了大量兵源,谁就可以称霸。
因为这个原因,梁惠王才提出了为什么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可人口怎么不见增加呢?他对此是感到迷惑,不理解的。
对此,孟子会怎样来回答呢?如果同学们是孟子,先想一想该如何回答,自然前后桌、同桌也可以讨论一下。
(给同学们以时间)(二)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字词句学习指名阅读,之后强调重点字词“喻”、“鼓”、“或”、“直”及两个成语(多媒体展示):请以战喻说明填然鼓之击鼓或百步而后止或许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
2.内容分析孟子对梁惠王提出的问题,似乎是没有进行回答,而是先打了一个比方,不明就里的梁惠王顺着孟子的思路进行了回答。
其实,孟子在这里是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让梁惠王不知不觉就进了孟子设下的圈套。
孟子的比喻什么意思呢?(讨论之后明确)向梁惠王说明他“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质的区别。
2024-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2024-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内容,分析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仁政理念。
2.领悟孟子论辩的艺术,学会运用类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证。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旨,分析孟子仁政思想。
2.学习孟子论辩的艺术。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理解。
2.类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孟子相关内容,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2.提问:孟子是哪个时期的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分析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句。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分析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
2.分析孟子如何运用类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进行论证。
(一)文章结构分析1.第一段:提出问题,引出仁政主张。
2.第二段:论述仁政的具体内容。
3.第三段:论述仁政的必要性。
(二)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2.施行仁政,实现社会和谐。
(三)孟子论辩艺术的分析1.类比:将治国与养鸡、养鱼进行类比,形象生动地阐述仁政理念。
2.设问:通过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说服力。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孟子仁政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孟子论辩艺术,学会运用类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六、作业布置1.背诵《寡人之于国也》。
2.写一篇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寡人之于国也》的内容,分析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孟子仁政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一)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新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1.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孟子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提出“性善”论。
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二.本文学习的知识点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
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
“鼓”、“树”、“衣”、“谨”、“王”。
三.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3
教学设计课时讲课时间: 2016 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25 课时课题《寡人之于国也》课标要求掌握文言要点实虚词;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认识孟子所倡导的“德政”思想,掌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知识与技“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由。
能2.背诵课文。
教 1.学生经过联合说明,借助工具书,同学间互相合作、问老师学等方式,概括过程与方目整理文言知识,疏导文意,读懂粗心。
法标 2.经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引学生吸取孟子思想精华,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感情态度联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认识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代的与价值观影响。
教课要点多义词义项的概括和孟子“德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
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教课难点2.领悟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
教课方法朗读教课法;点拨教课法教课器具多媒体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检应备:节,实备教查节。
研评组价质量评论:年月日节,超备教学主管20年月20日内容与过程教课环节与内容反省增补第三课时一、检查背诵学生齐背一遍,再抽查一名学生独背。
二、导入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 来启迪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本质是同样的,那如何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但是然引出自己的“德政”主张。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研习第 5、6 段(1)女生齐读第 5 段,男生齐读第 6 段(2)理清背诵思路发问:孟子的“德政”思想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包含几个方面?学生看课文,思虑。
明确:双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发问:如何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修业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明确:“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行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
”发问:当采纳了这些合剪发展生产的举措后,产生的成效是什么 ?明确:“谷与鱼鳖不行胜食,材木不行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发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纳哪些举措?(要修业生找出排比句,各自朗诵,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高中语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情感目标: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方法: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三、熟读课文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4.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ǎo ()(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莩(3)tún zhìxù(4)cù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xiáng(7)颁bān通假字,同“斑”(8)悌5.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了解文意。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并作阅读提示提问: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大赛获奖教案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 2018年 3月 8 日课题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认识孟子的德政思想,领会孟子擅长依照: 2017 年高考大纲领求高考以理解文重点雄辩的语言特点。
意和翻译的形式对文中出现的这些高频文言实词进行重点考察。
“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教课1、理解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依照:学生学习掌握孟子在这篇文章里反难点喻意应的“经世济民”也即“德政”思想,以及作为战国期间有名演说争辩家的争辩技巧。
一、知识目标:原因:高1、学生能归纳孟子的争辩策略和语言技巧。
考考察学2、学生能说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
生运用文3、学生会答有关文言文习题。
言知识理解文章大学习二、能力目标:意,从而目标思想能力:意会文章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学生的雄辩的思想能力。
中情意旨运用能力:的能力。
经过利用古汉语词典,联合书下说明,读准字音,解说词义,培育学生运用工具书独立疏导文意的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课前演讲组织演讲1、加强考纲规 3 分钟三分钟(孟子有关)指导评论定的“表达看法记录累积和感情”部分2、累积作文素材3、锻炼表达能力。
1 孟子的争辩技巧(辩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抽小组培育学生发散7 分钟承接导论策略)成状况,进行实时会答思想能力。
入环节评论。
2、其余小2 增补有关知识组怀疑3、达成共识2 孟子的语言技巧(修1、论辩时为了1、小组议论经过议论,学生8 分钟练评结辞)使说明的道2、小组展现。
互换想法,完美合理生动形象,3、其余小组答案,可培育他环节在语言上要增补们的合作和多运用一些修角度思虑问题辞,这就是语的能力。
言技巧?孟子采纳了什么语言技巧?2、点拨:修辞3、增补明确。
3 一个集体要达到众1、启迪学生回答1、思虑回答进一步领悟思总结提志成城,领导应当如2、优异加分。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寡人之于国也大赛获奖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
2018年4月21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高中语文8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标注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必以长源自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寡人之于国也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3.发
百发百中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巡视学生。
公布答案。
2、展示优等生练习册。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作答、补充记录。
课代表协助检查
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练习册剩余习题做完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王熙凤形象:正面:外语动心神细节
6分钟
5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学生在作业本上归纳整理本课文的重点知识(课代表检查,展示,加分)
2、预习《劝学》相关文常(写在书上,课代表检查,教室抽查。)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惠王孟子
民不加多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比喻排比
一个团体要达到众志成城,领导应该如何做?
1、启发学生回答
1、思考回答
2、优秀加分。
进一步领会思想。
5分钟
4
目标
检测
环节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知识检测题
1、巡视学生做答。
2、展示优等生考试本。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小考本上作答。
2、小组负责批改并在下节课上报批改结果。
3、或当堂公布答案。
小组学生代表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掌握情况
2
练评结合
环节
孟子的语言技巧(修辞)
1、论辩时为了使阐明的道理生动形象,在语言上要运用一些修辞,这就是语言技巧?孟子采用了什么语言技巧?
2、点拨:修辞
3、补充明确。
1、小组讨论
2、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交换想法,完善答案,可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8分钟
3
总结提升环节
8课后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小说三要素。
2、鉴赏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体会表现手法,揣摩形象特点。
依据:1、2018年高考大纲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描写进行细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3月8日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依据:2017年高考大纲要求高考以理解文意和翻译的形式对文中出现的这些高频文言实词进行重点考查。“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小说三要素
监督
检查
记忆
运用
纠正
记录
积累小说三要素常识,解决相关习题。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分析形象:
王熙凤
贾宝玉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整理完善
5、公布答案。
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小组讨论并写出答案
2、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
4、书上记录相关答案。
训练学生质疑、概括、分析,领会作者意图的能力。
6分钟
4
课堂
总结提升环节
总结本课知识。
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重点。
2、点拨文中字词读音。
1、回忆、总结
背诵、
巩固本课所学,完成学习目标
4分钟
5
检测反馈环节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记住小说三要素。
2、能够整理出塑造人物的手法。
3、能够结合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大纲要求阅读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雄辩的思维能力。
运用能力:
通过利用古汉语字典,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解释词义,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独立疏通文意的学习能力。
理由:高考考查学生运用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进而领悟文章中心意旨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记住小说三要素。
2、能够整理出塑造人物的手法。
3、能够结合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大纲要求阅读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侧面
8课后反思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4月21日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3、小说三要素。
4、鉴赏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体会表现手法,揣摩形象特点。
依据:1、2018年高考大纲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描写进行细读。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4分钟
承
接
环节
鉴赏人物形象
1、提问:你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文中如何何塑造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点拨: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手法分析
学生展示
学生补充、纠正
完善答案,记录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5分钟
3
练评结合环节
概括林王熙凤形象特点
4、提问: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教学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
依据:学生学习掌握孟子在这篇文章里反应的“经世济民”也即“仁政”思想,以及作为战国时期著名演说辩论家的辩论技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归纳孟子的辩论策略和语言技巧。
2、学生能阐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
3、学生会答相关文言文习题。
2、能力目标: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课前演讲
(孟子相关)
组织
指导
演讲
点评
记录积累
1、强化考纲规定的“表达观点和情感”部分
2、积累作文素材
3、锻炼表达能力。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孟子的辩论技巧(辩论策略)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关知识
1、抽小组会答
2、其他小组质疑
3、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7分钟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时间课前三来自钟小说三要素监督
检查
记忆
运用
纠正
记录
积累小说三要素常识,解决相关习题。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分析形象:
王熙凤
贾宝玉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