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分桃子》章节,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等分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等分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等分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意义、等分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
难点:分数的加减运算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如桃子、水果刀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分桃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将这堆桃子平均分给每个人?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2)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分的概念,掌握如何将整体等分。
(4)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表示分数,并进行比较。
(2)给出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2. 等分的概念3. 分数的大小比较4. 分数的加减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3, 2/5, 3/7, 4/93/4 + 2/75/6 1/3(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分数的运用。
2. 答案:(1)2/5 < 3/7 < 1/3 < 4/9(2)3/4 + 2/7 = 19/285/6 1/3 = 7/12(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桃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篇教材主要通过分桃子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分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是针对这篇教材编写的说课稿,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等分的概念,理解等分是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部分。
•理解等分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物品、公平分享等。
•了解分子、分母的概念,会读、写、比较和顺序排列分数。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能够准确理解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推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沟通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意识。
•培养学生的严谨、实际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分的概念和应用。
•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及读、写、比较和排列分数。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四、教学准备•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桃子的图片、小组活动准备的桃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张桃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桃子数量的注意。
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这是一个桃子,大家估计一下有几个桃子?•如果要将这个桃子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桃子?•如果要将这个桃子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桃子?通过这种引导,让学生思考等分的概念。
2. 展示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桃子》这篇课文,学习等分的概念和应用。
请同学们听教师朗读课文,看一看桃子是如何被分的。
3. 学习课文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自己跟读一遍。
在跟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每个学生发几个桃子。
要求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分法进行桃子的分配,让学生亲身体验等分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分桃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法:分桃子》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
它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的。
同时它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
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分四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第二层次是动手操作进行探究,首先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接着把分小棒与口算联系起来,体会每一步口算的意义,最后把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结合分物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第三层次是情境延伸,提出:把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第四层次是巩固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并掌握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通过分小棒活动,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和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并掌握算法。
分析学情,可能有部分同学能够列出竖式并计算正确,但是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大部分同学并不理解。
所以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具准备为了便于教学,我让同学们课前准备好学具小棒,教师自己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
四、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分桃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分桃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材分析:《分桃子》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分桃子”过程让学生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并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完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经历三次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体验平均分的学习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桃子、分鱼、分骨头。
这三个活动是应该分层递进的,即初步感知过程,然后是合作交往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把自己分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在通过分骨头来进行反思性学习,回到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分物体的最佳方法_-几个几个的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
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
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
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
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同样多。
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在这里不做强求:只要能说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同样多”就可以。
设计理念:遵循数学学习“活动化”的理念,注重活动的“内化”与提升。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活动经验构成了学生数学认识活动的重要基础,本节课不仅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更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由实际操作有效的转化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注重“活动内化”。
《分桃子》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分桃子”这一课程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了许多深刻的反思。
首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我在课程导入部分,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兔子分桃子,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问题的设置上,可能缺乏一定的梯度,导致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困惑,没有能够很好地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使用小棒来模拟分桃子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平均分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没有明确地给学生指出操作的步骤和要求,部分小组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讲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时,我虽然通过多次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可能讲解的方式过于抽象,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理解得不够透彻。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中,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不够积极,甚至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但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急于给出结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和疑惑。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以口头表扬和鼓励为主,但评价的语言不够丰富和具体,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个性化的评价。
此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地进行分析和纠正,导致部分学生对错误的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问题,使其具有明确的梯度和引导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思维。
《分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分桃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二年级上册教材32、33页分一分与除法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对不对?(对)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的故事。
森林里住着小猴皮皮一家。
猴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两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代一些好吃的、好玩的。
一天,猴爸爸在果园李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
猴宝宝可高兴了,一会就吃完了。
猴哥哥吃了5个,猴弟弟皮皮吃了3个。
(老师边说边贴)猴哥哥高兴的舔着嘴唇,皮皮可不高兴了,皮皮为什么不高兴呢?生:它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不是同样多,皮皮就觉得特别不公平。
师:小朋友怎么分这8个桃子才公平呢?生:应该是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
师:请你来分一分。
(学生上台分桃)师:好的,通过他这一分,现在每只小猴拿到的桃子是不是同样多了?(是)师:都是几个?生:4个。
二、探索新知1、分一分师:现在猴爸爸拿了6各木块要小猴皮皮分成2堆,你们猜猜小猴皮皮会怎么分?生1:我觉得小猴会分成3个一堆,两堆都是3个。
生2:我觉得小猴也许会一个木块为一堆,另一堆5个木块。
师:你分的两堆没有一样多。
生2:可猴爸爸只说把木块分成两堆,又没有规定要两堆一样多。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
只说分成2堆是可以有多种情况的,还可以怎么分?生3:也可以分成2个一堆,另一堆4个。
师:原来猴爸爸出的这道题有多种答案。
现在猴爸爸说,你们拿出8个圆片,自己动手分成4堆,每堆要分得同样多。
小猴皮皮一听,说:“这太简单了!”一会就分完了,你们知道小猴皮皮是怎么分的吗?请一个同学上台分一分。
小学数学《分桃子》教案
小学数学《分桃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分桃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写分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并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分桃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公平地将桃子分给猴子们?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桃子分给猴子们,引出分数的概念。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分数的读写。
(2)出示几组分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桃子》2. 内容:(1)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2. 答案:(1)$\frac{1}{2}$读作“一半”,$\frac{3}{4}$读作“四分之三”,$\frac{5}{6}$读作“六分之五”。
(2)$\frac{2}{5}$<$\frac{3}{5}$<$\frac{4}{5}$。
(3)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用分数表示为$\frac{3}{4}$。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名师课件
分桃子
在动物园里住着小猴子三兄弟。这一天三兄弟们 遇到了麻烦:有6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呢? 分给三只小猴呢?
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分分看, 先分6捆,再分…
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分一分,
算一算。
68÷2 = 34(个)
子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68÷3=22 (个 )…… 2 (个)
22 368
6
还剩2个…
8
66个
6
2 答:每只猴子分到22个,还剩2个。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法则(有余数): 1.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 哪一位的上面; 2.注意数位要对齐,除不尽的要写到除法算式中商的后面做 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竖式计算其实就是分物过程的一种记录方式。 竖式计算注意事项: ①从高位算起 ②数位对齐 ③书写要规范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 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 1.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 2.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又来了1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
要求: 1. 先独立思考 2. 然后组内讨论
因为除数是6,所以余 数最大是5,因此被除 数=10×6+5=65
3. 最后自由汇报结果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法则(有余数)。
注意:不要忘记写余数!
1、在(
)里填“<” “=” “>”
72÷6 ( > )81÷9
(小学数学《分桃子》)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兴隆办事处中心小学王晓丽
师:如果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设计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懂得条理性的思考和总结,以及从实物到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的体会,从而深化理解新知。)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法。
(设计思考:新课标指出: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板书设计:分桃子(平均分)
同样多或一样多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哪种分法两堆同样多?
生:3和3。
3、(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DZJC/m21/200809/5622.html
师:老师又准备了一些小猫咪最爱吃的小鱼(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DZJC/m21/200809/5622.html
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摘了8个桃子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设计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同时在小组探讨和操作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极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同伴互助关系。)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桌面上的6根小木棒分成两堆,同桌两名同学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学生合作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分桃子》教案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师:你们看,小猴摘得桃子可真多呀!课件出示:师:你能数一数,这有多少个桃子吗?师:你是怎么数的?能具体说说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反馈:每筐有10个桃子,有6筐,就有6个10,也就是说筐中一共有60个桃子,再加上筐子外面的8个桃子,一共有68个桃子。
师: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想想可以怎么列式?二、探究计算方法师:68÷2等怎样计算呢?谁想到办法了?师:这个方法不错!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分一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一共有68个桃子。
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68÷2。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分看。
学生独自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先分6捆,再分剩下的8根,每只小猴分得34个桃子。
同桌相互说说,然后集体通过数一数,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为后面写出算式打基础。
将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除出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感受竖式每师:说得真好!那么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吗?同桌相互说说。
反馈:60÷2=308÷2=430+4=34。
师:真不错!通过分一分,我们知道了每只小猴分34个桃子。
师: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计算?师:那怎么算呢?师:要不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吗?师:想想分小棒的过程,先计算什么?师:能说说这一步表示的意思吗?师:分掉6捆,还剩……?师:接着怎么办呢?师:还有补充的吗?师:这一步表示的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真不错!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反馈。
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部分学生有点犯难。
学生:用十位上的6除以2等于3,商的十位写3。
学生:先分6捆,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个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60÷3 40÷2 80÷4 90÷3 800÷242÷7 72÷8 36÷6 48÷8 24÷6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提问:说一说刚才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
2.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
咱们一起取下来吧。
(出示口算题)8÷2 18÷3 40÷2 44÷4 120÷6 630÷93.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黑板上出示:果园图,6篮桃子每篮10个,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说明:桃子和猴子的图片都是可以活动的)设计意图: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分桃子
小学数学教案分桃子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进行等分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桃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桃子(可根据学生人数准备相应数量的桃子);
2. 一把尺子;
3. 完整的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1. 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分桃子”,并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分桃子的兴趣;
2. 示范:老师拿出一些桃子,示范如何将桃子等分给学生;
3. 练习: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一把尺子和一个桃子,让他们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实践分桃子的方法;
4. 检查:老师巡视各组的练习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
5. 提问:老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有10个桃子,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桃子?
6. 总结:老师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分桃子的方法,并跟老师分享经验;
2. 让学生编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描述如何分桃子的过程。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地分桃子;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是否足够简洁清晰,学生易于理解;
2. 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注:以上为一个简单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桃子》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引探准备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
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1、小猴分桃(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三、引探实践1、分松果(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5个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说明来了5只小松鼠。
不过最后还有1个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动物分组(1)、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2)、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
可以用12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一分。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这一内容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桃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
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
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
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小圆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
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
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
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
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
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
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
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
(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1)、出示分得的结果: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8 8 8
5 3
6 2
7 1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
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4、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5、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
为什么?
(1)、
(2)、
(3)、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
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根。
(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
(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判断是否“平均分” 进行练习反馈。
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
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双。
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个,还剩()个。
(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熊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什么?你能帮小熊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天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
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只。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当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板书:
分一分
8
4 4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12
3 3 3 3
18
6 6 6
教学反思: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这一理论,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整堂课,学生在小熊过生日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
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
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