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统编版八上语文 使至塞上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孙映雪单位名称奎屯市第七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3课《使至塞上》
难点名称难点名称:理解《使至塞上》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这首诗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体现他“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生理解起这一特点下的诗歌意蕴和内涵来太过抽象,诗中的表达方式、修
辞手法等的运用,在融情于景的背景下较难体会。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资料展示作者简介。
2、全面了解写作背景。
3、逐联分析诗句中的内涵,体会意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提起唐代诗人,你会想到谁?
是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还是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位诗人,可是唐代诗坛中的一股清流。那就让一起走进王维和他的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作者简介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对王维影响深远的母亲。王维的母亲信奉佛教,是当时的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母亲给王维取的字号就取自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王维形成了“佛系”的人生信条。
(2)王维琴书诗画样样在行,写诗方面,擅长五言诗和山水田园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1岁高中进士,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
二、背景介绍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诗歌学习
(1)示范诵读。
(2)生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0年8月整理).pdf
学海无涯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 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 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 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 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 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 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増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4.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増强民族自豪感。
5.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増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3.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増强民族自豪感。
4.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说明文。所选的四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梦回繁华》则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传世名画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四篇文章内容不同,各有特色,但都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文章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另外,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文章都着眼于苏州园林共有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具体的印象。
《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蝉的习性,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的记录。文章围绕着“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两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7.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本单元新闻作品的不同体裁,了解新闻内容个,把握各自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加以实践。
3.完成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自选完成新闻特写、通讯等其中一项的撰写任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由三项活动探究任务和一项口语交际构成。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录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六篇文章作为典范的新闻作品,又不尽相同。一是体裁不同。《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中的消息,其中前者较为简短,既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又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后者重点侧重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完整。《“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选择新闻横断面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使人有现场感。《一着惊海天》是篇通讯,事件叙述完整生动,体现了通讯的一般特点。《国行公祭,为佑
世界和平》是篇新闻评论,突出了评论事件的价值及时效性,以及文章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二是三类新闻作品在结构、篇幅、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单元选录的新闻作品涵盖军事、体育等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具体来说: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野望 精品
从这首诗歌的内容上看,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诗歌整体感情基调是:
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五、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为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姓名
刘红琼
单位名称
奎屯市第二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7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野望》第三单元第12课
难点名称
感受诗人的品格情操,感受诗歌表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铺垫
导入
①师生问好
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
,在课文学习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样运用白描手法。,初步学习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预习指导(回忆学过的有关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并划出来;
明确: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
归纳文言现象(学生
(二)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预习指导(步骤:作者对什么“痴”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
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
重、难点:
达感情上的不同之作者在写景和叙事的时候融入了怎样的
.作者在描写雪景的时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呢?
在学生思考、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愚公移山
相当于“之于”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扛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簸箕,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交换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通“返”
始一反焉。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 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 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 一次。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 (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 之妻献疑—遗男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斥—山神害怕告 知帝—帝感其诚移山 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分析人物
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
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 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 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 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 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020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要点教学要点:一、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二、本单元教学,要感受课文中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三、学习本单元,要揣摩记叙文的特点,感受语言风格。教学时间:22课时 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
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略写了阿长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4、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
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陋室铭》。
二、初步感知全文:
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020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八年级教案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2.理解新闻的内容。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ó) 仲裁(zh òng)
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
2.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目的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以便教师能够有效教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 了解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 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全册的文言文、现代文、古诗词和选修篇等。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作品以及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阅读、写作、朗读、课堂实践等。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
参与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步骤
1. 课前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为新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的内容和意义。
3. 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练,促使他们思考和
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巩固与拓展:补充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阅读和探究活动,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
记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资源
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题册和参考书籍,以及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注意事项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程,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个人才华和分享观点。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概述,详细的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具体课文和教材内容进行制定和完善。
2019-2020【提分必做】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新人教版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
复述法谈论法自主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出示相片: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知道这是谁吗?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恶劣的环境中提取镭元素的过程。
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3.在镭和钋的化学离析中,居里夫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些工作有何特点?
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居里夫人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她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工作繁重、辛苦,会影响健康和形象。
【2020】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教案教学设计1 推荐下载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学习难点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黄鹤楼 崔颢
空
空悠悠 孤寂苦闷
历历
萋萋 触景生情
愁 思乡之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
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
的思想。
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
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
针对性地思考。
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临终嘱托向孔子学礼,但有始无终。所
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疾
)守候的意义在于及时行孝,知年的意义则在于用心行孝。身为人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全册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全册
教材概述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
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人与自然》、《言语风筝》、
《文学世界》、《诗的魔力》、《经典绽放》、《历史故事》、《童
年的印记》和《旧物新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人与自然》单元,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
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言语风筝》单元,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培养良
好的交流能力。
3.通过学习《文学世界》单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能
力和品味水平。
4.通过学习《诗的魔力》单元,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培养
良好的审美情趣。
5.通过学习《经典绽放》单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对
经典作品的鉴赏能力。
6.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单元,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
趣和研究能力。
7.通过学习《童年的印记》单元,使学生回忆童年,记录美好的记忆。
8.通过学习《旧物新读》单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文化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
5.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
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内容包
括《大自然的声音》、《夏日的金粉》、《微生物的力量》等。通过
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脆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这篇演讲,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一起看看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查阅!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顾拜旦及其生平、贡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
3.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有个性和风度。
4.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情趣,树立演讲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
重点:强化阅读及读听结合,培养倾听能力,学会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难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培养演讲信心,提高演讲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活动体验法:指导朗读课文,引导倾听演讲,在朗读和倾听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理解。
2.情境创设法:结合演讲学习,创设演讲情境,开展演讲活动,提高演讲水平。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实现“1+l2”的合作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学法:
1.情感体验法: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2.倾听筛选法: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作者和背景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内容大意,初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探究新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整体把握*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梳理*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播放20XX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段视频解说。
师:圣火传递奥运的步伐,画面定格健儿的意志,人类奏响时代的强音。20XX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让盛会走进了北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又是什么
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演讲现场,到顾拜旦的演说中去寻找答案
吧!(板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由于他对恢复和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顾拜旦是当之无愧的“奥林匹克之父”。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1894年,他召集了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成立了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从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顾拜旦发表了散文诗作《体育颂》。在这篇诗作中,他充满激情地讴歌了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高度评价了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也讽刺和批判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种种弊端,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正义”“体育就是进步”“体育就是和平”。
*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的演讲。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4.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浩劫(jié)衰退(shuāi)诞生(dàn)襁褓(qiǎng)无可指摘(zhāi)
凋零(diāo)姊妹(zǐ)阐述(chǎn)萦绕(yíng)误入歧途(qí)
枷锁(jiā)拙劣(zhuō)束缚(fù)祈祷(qí)分崩离析(bēng)
蓬勃(péng)严峻(jùn)湛蓝(zhàn)挚爱(zhì)愧不敢当(kuì)
无可指摘:事物完美、全面周到,不会产生任何异议。
蓬勃: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是对理解*内容的必要补充,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对于整体把握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阶段: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1.阅读:朗读课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力争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行文思路,体会演讲者的大局观念。熟读之后,再尝试用演讲的语气朗读。
2.概括:再次读文,在读文中,注意把握*的关键词,并尝试梳理*的内容,划分*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回顾历史:前景豁然开朗。
第二部分:(第5~7段):把握现在:奥运精神常在。
第一层(第5段):恢复奥运的原因——改革教育。
第二层(第6段):重振奥运的途径——大众参与。
第三层(第7段):阐述奥运的精神——和平、公正、教育。
第三部分(第8~10段):畅想未来——阳光、丰收。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读引入,进而概括。读是基础,概括是深入。整体感知内容,了解作者的演讲思路,为深入把握*内容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明确:顾拜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社会底层的人们”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正如顾拜旦的一句名言所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2.讨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明确: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足以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但仍可促进“公正”;虽“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正”“教育”,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里两个讨论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疑难,并学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出想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所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质疑讨论的思维习惯。
第四阶段:回顾学习,检测小结
1.学习*后,你觉得应如何把握“当今时代”的奥林匹克精神?
2.奥运会不光是世界瞩目的一场盛会,更重要的是,伴随奥运会的持续开展和不断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渐入人们的内心。那么,奥林匹克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检测小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