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徐星星陈方明
来源:《绿色科技》2011年第10期
摘要:以鄂西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为例,介绍了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从文化资源、旅游产
品、宣传力度、内涵体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开发策略;土家族
作者简介:徐星星(1986—),女,湖北宜昌人,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湖北省有土家族约218万人,数量居省内少数民族之冠,主要分布于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家族地区与外界交往的增多,经济活动不断增多,以国际文化节和博览会为纽带,恩施来凤县的土家族油茶汤和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已经逐渐走向世界,宜昌长阳县的山歌、南曲、巴山舞等歌舞文化的精髓已搬上舞台,“巴人故里,清江长阳”,“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等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已享有盛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春节期间,湖北省政府在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市和新西兰举办“欢乐春节——荆楚文化走澳新”活动,土家摆手舞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但是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开发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存在开发不够或者重复开发;未形成独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缺乏联动开发和地区竞争力等问题。本文拟在众多学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家族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提出一些开发的初步看法。
2 土家族民风民俗文化
2.1 饮食文化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形成了酸、辣、腊的饮食文化。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腊制品以腊猪肉为主,每年腊月,土家族家家户户都宰一头年猪,切成块的猪肉,裹上食盐、花椒、五香粉,再在缸内腌十天半月后,挂火坑上熏干,而后埋藏于谷堆内,或去污尘后,泡于茶油内,可贮3~4年之久,色味不变。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这是土家族独特的豆制品做法,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美味可口。土家族的典型食品有糍粑、腊肉、酸菜,团馓、合渣、炒米、苞谷糖等。
2.2 土家族服饰文化
土家族服饰虽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但仍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土家族人始终着以琵琶襟为特征的满襟衣,托肩矮领大袖口,滚花边。男捆腰带,女套绣花围裙。头上均包青布帕或丝帕,男帕左方垂一节过耳,妇女全包头。未婚闺女留长发扎辫,用红头绳扎上下两端。已婚妇女挽上发髻,别簪,插银首饰。裤子多为青、蓝色,上接白布裤腰,裤脚短且大。穿草鞋是鄂西土家人极为普遍的习俗,清江沿岸的土家族人爱穿“满耳草鞋”。满耳草鞋脚掌四周都是耳子,前面的耳子长,向后依次缩短,成布鞋形,前有“鼻子”后有“跟”,鄂西最具代表的土家族服饰有吊把裙、露水衣、蛮头袱子与沙撮袱子。另外,土家工艺品织锦布艺、刺绣、根雕、宝石花漆筷、油纸伞等也很出名。
2.3 民居文化
吊脚楼是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代表。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用来堆放粮食,中间一层通风、干燥、防潮,作为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外都涂上桐油既干净又亮堂。吊脚楼这种建筑充分解决了山区沟壑交
错、坡度较陡,空气潮湿的等问题。
2.4 婚俗文化
土家族结婚的程序十分复杂,包括求婚、送日子、忙嫁、送礼、哭嫁、戴花酒、接拜堂、闹新房、敬茶、回门等11个程序。其中最具有文化特色的是以悲托喜的“哭嫁”。“哭嫁”是土家族姑娘出嫁前必经的“仪式”之一,前一月或半月,新姑娘按习俗规矩每夜晚要哭嫁,出嫁前夕要连续哭3~7个夜晚。新娘哭嫁时,全村寨相好的姐妹都要来陪哭、对哭。新娘以悲切的哭声,忆念和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叙表与亲人难分难舍之情。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父母”、“哭戴
花”、“哭吃离娘饭”、“哭离闺门”、“哭上轿”等。
2.5 舞蹈民谣文化
鄂西土家族地区是一个歌舞之乡,历史久远的民歌,在鄂西土家族民间文学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谣按照传统习惯大致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哭嫁歌、哭丧歌等类型。土家族的民谣主要有十劝丈夫、龙船调、撒叶儿嗬、黄四姐,梯玛神歌、十姊妹祝嫁歌、哭爹娘等,其中《黄四姐》还被中央电视台录成民族风情片,在西部频道的“黄金旅游线”播出,受到好评,以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和崭新的时代风貌广泛流传。鄂西南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流传着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艺术。如利川市的“肉连响”,宣恩县的“耍耍”,来凤县的“摆手舞”,巴东县的“撒叶儿嗬”等,舞蹈主要有有巴山舞、跳丧舞、摆手舞,土家撒尔嗬,土家摆手舞,土家撒叶尔嗬、土家族傩舞等。
3 土家族民俗文化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3.1 整合文化资源,延伸产业链
积极开发利用端午节、挑花、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快构建包括研究创作、收藏、展示、设计、生产、加工、交易等工艺品产业一体化,完善工艺品产业链。采取政府补助、建立基金等有效措施,保护好民间优秀传统工艺、绝技、大师、名作等,培养传承人。提升现有民俗文化资源的内涵,搞好民俗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积极引导土家族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研制开发具有文化特质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工艺精湛的特色文化商品,大力发展农副特产品、纪念品、制作反映土家族民俗风情的音像影像制品,举办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艺术品鉴赏、交流、展销活动。重点拓展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年华,挑花刺绣,绣花鞋,宝石花漆筷,服饰,饮食等。例如西兰卡普作为中国三大名锦之一,从“八勾花”到“四十八勾花”,凝聚了土家族妇女无数心血,体现出她们心灵手巧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质,是民间文化形态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吊脚
楼、民族服饰、饰物这些凝固的民族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可认真策划为旅游项目。
3.2 优化民族特色,开发旅游产品
民俗文化旅游的价值在于体验异域原汁原味的文化情调,它体现在游客的食、宿、游、购4个方面。饮食在旅游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让游客吃到民间最珍贵的、最有名气的、最能代表地方风味小吃水平的特色菜。开发鄂西的土家饮食,如制作土家腊鱼、腊肉罐头,大力宣传酸菜的制作程序,投入生产并打入市场。住宿方面最能体现土家族民族风格的是吊脚楼,挑选基
础设施完善、卫生条件较好的吊脚楼作为接待游客的旅店。
旅游方面首先要建设一批浓缩土家族、苗族文化精华、区域分工明确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其次要策划一台山水文化实景演出,以清江为依托,选择一处特色村落为背景,组织一台展示秀美清江和神奇土苗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办好节庆日,提升土家族文化节事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本地的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是旅游者购物的主要对象,要开发出设计新颖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懂得旅游者心理的产品去净化市场,防止产品的同化、庸俗化,如根雕、西普兰卡织
锦、刺绣、宝石花漆筷、风味食品等都是可深层次开发,充分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