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精品

合集下载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3)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3)

薪火相传弦歌不停——xx 中学 70 年校庆县领致使辞敬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全县父同同乡,龙南中学历届校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庆盛世,龙翔欢歌迎贵宾。

在举国上下满怀激情、喜迎国庆 60 周年之际,在万户千家共赏中秋月圆、享受融融亲情之时,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又迎来了龙南中学建校 70 周年庆典,这是龙南中学发展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县教育界、全县人民的一大好事。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龙南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全县 31 万人民向龙南中学表示真挚的祝愿!向勤劳耕作、静静奉献的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敬的敬意!向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历届校友表示最热情的欢迎!向所相关怀、支持龙南中学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由衷的感谢!弦歌不停,薪火相传。

从建校之初仅一个班50 名学生,发展到今日有96 个教课班 4800 多名学生,从黄家祠堂到五里山麓,龙南中学走过了70 年的艰难历程。

70 年风雨沧桑, 70 年耕作不辍。

70 年来,学校一直秉着“流传文明,服务社会”的办学主旨,踊跃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人材。

70 年春华秋实, 70 年励精图治。

70 年来,龙中学子同舟共济,联手共进,创下了很多骄人的业绩。

解放此后,特别是恢复高考此后,龙南中学曾一度成为赣南教育的一面红旗、一朵奇葩、一颗明珠。

时间如风,光阴无痕。

多年来,龙南中学坚持党的教育目标,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了“崇德、敬业、博学、谨慎”的教风和“勤劳、文明、尊师、善学”的学风。

搬家新校区后,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率领下,本着“办名校,有名师,育名人,创名牌”的主旨,优化办学理念,踊跃改良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力抓三风建设;经过实行“青蓝工程”,打造“名师工程”,增强师资力量;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踊跃搭建展现平台,以活动促教学,使校园更具活力,使教课质量稳步提高。

2009 年龙南中学高考喜获丰产,一本、二本上线人数达 282 人,创下历史新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今天在这里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大会。

主要任务是:总结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部署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更深层次、更有成效地把学习实践活动向前推进。

刚才,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的同志就前一阶段工作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县房产局、县林业局安排了书面发言,都做得不错,请大家认真学习,以更好地借鉴、启发和指导工作。

等下,市委指导检查组组长黄光庆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务必认真领会,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好。

下面,我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进一步增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下旬以来,全县98个单位、4354名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弘扬长征精神,落实‘三保’任务,推动于都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良好契机,紧扣主题,深入学习,生动实践。

总体来看,在学习调研阶段,各单位能够以“强素质、树形象、拓思路、谋发展”为第一阶段工作主题,以“深读精学、勤调细研、广议热论、知行合一”为目标要求,以饱满的热情、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市检查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4月8日,省委指导检查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时,对我县学习实践活动还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顾和总结第一个阶段我县学习实践活动情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

省委、市委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及时启动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县委常委会对活动方案进行了专门研究,在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于都实际,为每个阶段确定了主题和目标要求,相应设计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载体。

县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县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我县1-9月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和“小县大作为”的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形势分析及特点1、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形势平稳。

1-9月,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农业总产值5.21亿元,增长14%。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早稻种植面积7.08万亩,比去年减少293亩;蔬菜面积5600亩,增长5%;完成脐橙开发面积2.5万亩。

畜牧水产稳定发展,实现肉类总产量2.4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83.5吨,增长6%,水产品产量582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70吨,增长25%。

第二产业增速提高。

1-9月,工业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增长4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增长53.6%,完成年度计划的83.6%。

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有11户,产值超5千万元的7户,产值超亿元的4户,分别是南方稀土、赣州稀土**分公司、鑫盛钨业和大华新材料公司。

工业发展逐步向做强做优方向发展,重点行业支撑强劲,7户规模以上稀土、钨砂、电力工业实现产值9.8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2%。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伴随我县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保险、物流仓储、批发零售贸易、旅游和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1-9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8.8%,总量和速度均创近年来较高水平。

2、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1-9月,全县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同比增长28.3%,完成年度计划的55.5%。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31.9%,完成年度计划的69.5%。

工业投资仍是主体,1-9月,完成工业投资1.62亿元,增长28.5%,其中制造业投资1.56亿元,增长66.7%。

江西“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之思考

江西“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之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江西“ 对接 长珠 闽 , 融入 全球化 " 之思考
鄢 彬 华 陈 运 平
【 摘 要 】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江 三 角洲 、 江 三 角 洲 、 东 南 三 角 区 呈 现 出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 与 国 际 分 工 合 在 长 珠 闽 参
作 、 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升 级 的 发 展 态 势 。 对 经 济全 球 化 的进 程 , 西 必 需 以 更 开 阔 的 视 野 , 握 新 阶段 的发 展 良机 , 加 面 江 把 在 更 高 的层 面 上 、 广 阔 的 范 围 内 以 及 更 长 远 的 目标 下 . 快 与 “ 珠 闽 ” 济 圈 的 对 接 与 互 动 , 面 提 高 对 外 开 放 水 更 加 长 经 全 平 . 快 实 现 江 西 经 济 的 快 速 融 入 全 球 化 和 持 续发 展 。 尽
之 一 。
【 者 简介】 作 鄢彬 华 , 西 省 高招 办 副 教 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教 育 管 理 ; 运 平 , 士 , 授 , 西 师 范 大 学 财 政 金 融 江 主 陈 博 教 江
学 院 院 长 , 士 生 导 师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区域 经 济 、 育 经 济 与 人 力 资 源( 西 南 昌 3 0 0 ) 硕 主 教 江 306
_


然, 这三 低带 来 江西 的“ 高 ” 就是 投 资 回报率 高 。 一 , 正是 江 西优 越 的环境 资 源及 其低 成 本优 势 。 实现 为 江西“ 对接 长珠 闽 , 融入全球化 ” 提供 了坚实 的保 证 。
市 的共 同腹 地 。赣州 靠近 广东 , 上饶 、 德镇靠 近 长 景 三 角 , 潭 靠近 闽南 三 角 。这种 区位 条 件在 全 国是 鹰 独 一无 二 的 。江 西要 利 用好 这 个 区位 优 势 , 现 与 实 长三 角 、 珠三 角 、 闽三角 的联动 与对 接 。 3江西强 劲 的后 发 优势 为顺利 实现 对 接提 供 了 . 现实 的可能 当前 , 江西 经 济处 于一 个重 要 的发 展 阶段 。在 这 样 的时 刻 , 江西 经济 发展 战 略构 想 暨战 略 目标 的 选择 与定 位 , 成为极 为重要 的事 情 。为此 , 便 中共 江 西 省委 与 时俱 进 , 重 新 审 视省 情 、 出 传统 思 维 在 走 惯 性 、 结历 史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出江 西 经 济发 展 总 提 的 战 略构 想 暨 战 略 目标 ,即 “ 西 在 中部 地 区崛 江 起 ” “ 持 以加快 工业 化 为核 心 ,以 大开 放 为 主战 ,坚 略, 以体制 创 新 和科 技 创 新 为 强 动 力 , 大力 推 进 农 业 产业 化 和农 村工 业化 , 快 推进 城 市化 和城 市 现 加 代工业化 , 不失 时 机地 推 进 信 息 化 , 面 提 升 综 合 全 竞争 力 , 现经 济和社 会可持 续发 展 ” 实 。正是有 了这 样 明确 的 目标 定 位 ,使 得江 西 的后 发优 势 明显 , 比 较优 势 可发挥 至 极处 。在工 业化 进 程 中 , 西 属 于 江 后 来 者 , 合 实 力 不 如 长珠 闽三 角 地 区雄 厚 , 中 综 与 部 各省相 比, 也存 在 一定 的差距 。然 而 , 长珠 闽 三角 地 区作 为我 国改革 开放 的先行 者 , 在取 得 巨 大成 就 的同 时 , 难免 出现一 些失 误 。无 论是 其成 功 的经 也 验 还是失 误 的教 训 ,对 江西来 说 都 是重 要 的财 富 . 成 功 的可 以学 习 , 误 的可 引 以为戒 , 免走 弯 路 。 失 避 与二 十多 年前 相 比 , 国经济 社会 发 展环 境 今非 昔 我 比 , 外开 放 格 局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对 江西 的综 合 实 力 也 已远 远 超过 昔 日的先行 者 , 全有 可 能跳 过 完 东 部 沿海地 区与 国际接 轨 的初 始 阶段 , 接进 人 多 直 样 化 、 层 次 和 高 紧密 度 的 接 轨 阶段 , 入 经 济 全 高 融 球化 的进 程 。江 西通 过 营造 良好 的软环 境 , 取经 汲 济发达 地 区的资本 、 技术 和人 才 , 经济加 速发展 。 使 4江 西 的环境 资源 优势 和成 本 比较 优 势为 实现 . 对 接提供 了坚 实的保 证 从 自然 禀 赋 来 看 , 西 生 态 环境 优越 , 江 自然 条 件 较好 , 区域 生态 水 平在 全 国居 第 6位 。江 西森 其 林覆 盖率 达 6 % , 全 国第 2位 。江西 境 内的鄱 阳 0 居 湖是 中国最 大 的淡水 湖 , 面积 相 当于 整个 上 海市 其 的面积 , 5 0 达 10平 方公里 , 而且 没有 污染 此外 , 江 西还 有 丰 富 的 以红 色 、 色 、 色 而 著 称 的 “ 色 ” 绿 古 三 旅 游资 源 。这 一切 为江西 充 当长珠 闽发达 地 区的后 花 园提供 了现实 的可能 性 。江西 的低成 本优 势可 以 概括 为 “ 三低 一 高 ” 。一是 基 础设 施 费用 低 : 西 土 江 地 、 电 的价 格 比其 他省 份 低 ; 水 二是 劳 动力成 本 低 ; 三是原 材 料成 本低 : 江西 建筑 材料 相 对东 部沿 海 地 区来说 , 黄沙 、 泥等 价格 较低 , 且矿产 资 源 比较 水 而 丰富 , 金属 矿产 人 均 占有量 在 全 国都名 列 前茅 。显

赣州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探讨

赣州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探讨
水 穿山越谷汇成章贡 二水 , 在赣 州市城北合成赣江 , 使之据五岭 之要会 , 赣、 闽 、 扼 粤、 湘之要冲 , 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利于建设区 域性 中心城市。
1 交通 发 达 . 3 京 九铁 路 、 昌厦 一 级 公 路 以及 15 3 3 39 2 6等 4条 国道 0 ,2 , 1 ,0
c nr ct c n e tC a g Z u et l a i y: o n c ” h n h Mi ” a d c ryn u al d r cin p n s ae y; l o h a s g sc ry o t o d r a d sak n n a r i g o t l - i t s o e t tg Rey n t e p sa e ,a r u r e n t e o r l d v lp n t tg ; ce c d e u a in Rie Ci t tg ; h n e r lw oe ma k ts ae n a e e fc n u t a t cu e a e eo me ts a e S in e a d c t s t s a e T e it ga h l r e t tg a d tk ”p r ti d sr ls u tr ” s r y n o y r y r y e i r t b e k t p e e eo me to n h u e o o n Oo . o r a o s e d d v lp n f Ga z o c n my a d S n
通道 , 实施点轴开发战略 ; 科教兴 市战略 ; 势互补 , 优 统一市场 的一体化 战略和 以 “ 优化产业 结构”为突破 口加快赣州经济发展 等。
关键词: 州; 赣 区域 性 ; 现代 化 ;中心 城 市

论苏区精神(z修改版)

论苏区精神(z修改版)

浅析苏区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中共宁都县委宣传部温东升钟庆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始至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而苏区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区精神是一种继承,也有着自身丰富的内涵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直接延续和发展,是井冈山精神的展开和放大,同时又是井冈山精神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从井冈山精神到苏区精神,它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它们在基本内涵方面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

但由于它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必然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因而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苏区时期的斗争较之井冈山斗争具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苏区精神因而较之井冈山精神,在内涵上也有更丰富的发展和深化。

1、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毛泽东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具体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二是对部队进行整编;三是进思想教育,指明革命方向,鼓励士气,坚定革命信念。

最重要的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体的来说就是创造了把“支部建在连上”和连以上仍采用党代表制度。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红军由弱到强,靠的就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始终不渝的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崇高信念。

到了中央苏区,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为党在不可能做到大量增加工人成分的情况下,确立了一条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觉悟的建党新途径。

主要是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积极开展马克思理论主义论教育,是中央苏区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

中央苏区初期,在革命处于低潮阶段这一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著。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去。

——紧紧围绕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来推进各项工作。

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的科学抉择,也是赣州今后乃至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

发展需要恒心,思路最忌多变。

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今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对接”战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始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

制度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因素。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十大体系”,畅通与长珠闽对接互动的政策渠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加速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的生活为标尺来检验工作成效。

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发展的最高权威。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真正使赣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康、更加美好。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赣市府发[2009]39号
【发布部门】赣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8.04
【实施日期】2009.08.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赣州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市府发〔2009〕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城市航空通达性试点城市工作,加快赣州航空产业发展步伐,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赣州航空业的重要意义
航空是现代立体交通的重要内容。

发展赣州航空业是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赣州区位优势,促进赣州经济快速发展,把赣州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下,我市航空业发展速度加快,软硬件设施大大改善,出行环境大大提高,进出港人数大幅增加,但是民航客座率不稳定、市场培育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补贴压力较大。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改善赣州发展环境,促进全市交通事业发展的高度,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努力构建赣州航空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广大民众出行营造方便快捷高效的良好环境,开创航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1、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2、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适应赣州市扩大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3、进一步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相统一,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关系,促进赣州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2009年第43号);10、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51号);11、《关于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的补充通知增加补充通知》(赣国土资字[2009]12号);12、《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条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近期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期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赣州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为39317.14平方公里。

第二章规划背景第四条规划区域概况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纵距295公里,横距219公里,总面积3931714.15公顷,占江西总面积的23.56%,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赣有关单位,各市、县(区)发展改革委(重点办),赣江新区经发局:经省政府同意,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安排588项,总投资15435.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9.97亿元。

其中,建成投产项目83项,续建项目272项,新开工项目211项,预备项目22项。

现将本批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名单附后)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各地、各责任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项目带动战略决策和“大抓落实年”活动以及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实施重点项目计划,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为落实“1269”和“十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精心组织重点项目实施。

央企和省属重点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指导、督促实施,属地申报项目由各地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

各地、各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围绕项目年度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年度计划,明确主要时间节点,形成项目推进的计划任务图,并将各项任务细化到月、落实到人,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领导包保责任、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盯紧时序进度抓过程管理,盯紧堵点难点抓项目推进,盯紧落地落实抓工程建设,推动省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要抓好调度服务,对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准备好各项推进措施和解决方案,凡属各地、各有关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协调落实,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上报解决。

江西省抚州市市委书记夏文勇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江西省抚州市市委书记夏文勇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江西省抚州市市委书记夏文勇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20XX年10月29日)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倍受全市人民关注的抚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表决通过了市五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

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履行代表职责,共商发展大计,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鼓舞了斗志、汇集了力量。

在此,我代表中共抚州市委,向大会的圆满成功和新当选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列席会议的同志,以及为大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抚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五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在助力经济发展、建设法治抚州、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换届,由于年龄原因和工作需要,很多同志将不再继续担任相关职务。

多年来,他们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同志们!当前,抚州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前不久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擘画了抚州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

未来五年,是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建设富裕协调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抚州的五年;是争先创优、奋力赶超,全力以赴推进“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的五年。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赣州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2)一、矿业经济的地位 (2)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3)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四、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6)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六、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其保障程度 (8)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10)三、规划目标 (11)(一)总目标 (11)(二)规划期(2008-2015年)目标 (11)(三)规划展望期(2016-2020年)目标 (14)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5)一、地质矿产调查 (15)(一)公益性地质调查 (16)(二)基础性矿产远景调查 (16)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16)三、矿产资源勘查分区与勘查区块规划 (18)(一)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18)(二)勘查区块规划 (22)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2)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 (22)(一)鼓励开采矿种开采总量 (22)(二)限制性开采矿种总量调控 (23)(三)禁止开采矿种 (24)二、开发利用区域布局 (24)(一)矿业经济区 (24)(二)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26)三、矿产资源整合与采矿权总量调控 (28)(一)矿产资源整合 (28)(二)矿产资源开采区块 (29)(三)采矿权投放总量控制 (30)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 (31)(一)矿山规模结构调整 (31)(二)矿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 (31)(三)生产技术结构调整方向 (32)(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2)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33)(一)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方向 (33)(二)提高矿山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 (33)(三)尾砂和废石的综合利用 (33)六、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34)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5)一、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指标 (35)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分区 (36)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分区 (37)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 (39)五、政策措施 (40)第七章重大工程项目 (42)一、重要矿区深边部找矿工程 (42)二、稀土矿开发示范工程 (43)三、战略性钨、中重稀土矿储备工程 (44)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45)第八章保障措施 (46)一、加强规划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 (46)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建设 (46)(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 (46)(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 (47)三、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依法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48)四、深化改革,加快矿业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9)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构筑规划实施的投入保障机制 (50)六、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51)七、依靠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51)八、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52)第九章附则 (53)附图目录1、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1:2500002、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2500003、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规划图 1:2500004、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1:2500005、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1:2500006、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 1:2500007、江西省赣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1:250000附表目录附表1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表附表6 截止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附表7 截至2007年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8 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9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附表10 江西省赣州市公益性及基础性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1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附表12 江西省赣州市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表附表13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附表14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附表15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附表16 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7 江西省赣州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附表18 江西省赣州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9 江西省赣州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20 江西省赣州市矿山环境评估表附表21 江西省赣州市矿区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表附表22 江西省赣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23 江西省赣州市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江西省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第一章总则2008—2015年是我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时期。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

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什么的战略思想刚刚闭幕的市第三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实现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当前,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把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

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统一,这既是二届市委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也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赣州的创造性贯彻落实。

只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才能实现新一届市委提出的追赶与跨越的奋斗目标。

加快发展,这是我们凝聚人心,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一个法宝。

赣州作为欠发达地区,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至关重要。

经过二届市委的努力,赣州经济社会逐步转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实践证明,推进开放与对接,实现追赶和跨越,这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赣州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加快发展,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各项事业。

没有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我们就没有“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就没有在江西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实践,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一步和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全市党员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始终走在加快发展的前列,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艰苦创业,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对这个局面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发展。

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不断探索符合赣州实际发展路子应坚持的正确理念。

赣州要在全省率先崛起,逐步融入珠三角、融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不断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尤为迫切。

二届市委出台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举措,并落实到“一条主线,六个重点”这一操作层面上,靠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切从赣州实际出发。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7•【字号】赣市府发[2006]9号•【施行日期】2006.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的通知(赣市府发[200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已经2006年3月21日召开的市政府第九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一、编制目的编制《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中共赣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整合圈域要素资源,协调圈域空间分工与合作,增强圈域产业协作和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植产业集群,提高圈域整体竞争力,把赣州市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建设成为全市商品、要素和物流交易较为活跃的区域,成为全市经济引力较强的对接“洼地”与经济张力较强的辐射“高地”。

二、指导思想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培育城市经济圈为中心,淡化行政区划概念,从区域角度强化市、县两级及县级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形成圈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全面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扶持重点领域及优势产业的优先发展,增强圈域自我发展能力;科学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优质经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圈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依据1、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2、江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3、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4、《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对接长珠闽 实现大发展——访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姚亚平

对接长珠闽 实现大发展——访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姚亚平

对接长珠闽实现大发展——访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姚亚平徐勇辉;叶明新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未来的江西上饶将成为江西经济大厦东部支撑点,成为江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同时也将发展成为四省交界区域的人口聚集中心、产业聚集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徐勇辉;叶明新
【作者单位】《人民论坛》记者;《人民论坛》通讯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2.3
【相关文献】
1.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向上饶市科技馆转赠科普展品 [J], 柯婧江
2.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访中共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陈晓平[J],
3.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访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晓鸿 [J], 白云川;晏车
4.坚守教学一线体味职业幸福r——访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保育院院长舒亚倩 [J], 白芸;张成刚
5.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访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晓鸿 [J], 白云川;晏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州的发展趋势

赣州的发展趋势

赣州的发展趋势
1. 工业化发展:赣州市地处江西省中部,是江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未来赣州市将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步伐,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2. 城市化进程:赣州市将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加大市容市貌的改造升级力度,推进城市综合配套改建,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

3. 农村振兴:赣州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未来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旅游业发展:赣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未来将加大旅游开发和宣传力度,推出更加精品的旅游产品,提升赣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 技术创新:赣州市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赣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融入海峡西岸
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2.12
•【字号】赣市府办字[2009]27号
•【施行日期】2009.02.12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赣市府办字〔2009〕27号)
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的步伐,享受中央给予海西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建设上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我市与海西经济区及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等诸多优势,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经研究,决定成立推进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
骆炳峰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周逸洪市政府副秘书长
彭业明市发改委主任
成员:
李坊涛市台办主任
张建华市财政局局长
赖启华市国土局局长
罗宗祺市商务局局长
廖万生市合作办主任
王兵市口岸办主任
陈冠平市环保局局长
谢赣健市交通局局长
郭素芳市旅游局局长
张波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朱俊东市发改委副调研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彭业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朱俊东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并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去。

——紧紧围绕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来推进各项工作。

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出的科学抉择,也是赣州今后乃至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

发展需要恒心,思路最忌多变。

目标任务一经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今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既定的“对接”战略,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始终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

制度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因素。

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设“十大体系”,畅通与长珠闽对接互动的政策渠道,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加速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内生机制。

——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幸福和谐的生活为标尺来检验工作成效。

人民群众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和评价发展的最高权威。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真正使赣南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康、更加美好。

着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要在把握精髓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夯实思想基础。

“十大体系”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的群众基础,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对它的认知和认可。

要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学习研讨列为各级党校培训干部的基本课程,把“十大体系”建设的宣传列为各种传媒的重点内容。

既要注意拓展覆盖面,提高普及率,又要注重实际效果,让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听得懂、学得进、会运用。

要探索科学的工作途径和模式,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全盘。

各个体系、各个区域既要整体推进、配套联动,又要结合实际,有所侧重、以点带面。

要围绕“十大体系”建设,加紧实施各项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角色由经济建设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尽快把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此外,要积极推进支撑“十大体系”运转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要着重在整体推进、提升水平上下功夫。

首先,要真正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第二,要分类抓点,梯度推进。

第三,要讲究实效,不能急于求成。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让群众受益,不借机向群众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规划控制、拆旧建新,不占或少占耕地;坚持利益公平,不产生新的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坚持量力而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坚持改善生活条件与改善生产条件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