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2023四下信息科技第7课《数据校验》教学设计

浙教版2023四下信息科技第7课《数据校验》教学设计

第7 课《数据校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第7 课《数据校验》,是第二单元《解码与校验》的第2 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册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了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体验了信息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编码和解码步骤,本课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数据校验的作用并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校验。“数据校验”与“制定编码规则”“用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及“编码与解码步骤”这几个内容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编码解码“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借助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数据校验的目的和意义。

2.能力:学会运用工具对数据编码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3.素养:培养信息意识,能根据问题的需要,辨别数据的可靠性。

重点:理解校验的作用。

难点:认识并体验计算机中的数据校验。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微视频、居民身份证号码免费查询系统、带有预设数据的xlsx 文件

《第15课 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第15课 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享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对数据故事的解读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

1. 收集数据:学生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数据,可以是班级成绩、家庭开支、天气变化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制作数据卡片: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卡片,包括数据的来源、时间、数量等信息。

3. 编写数据故事:学生需要结合数据卡片,编写一个关于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故事中需要体现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4. 分享数据故事:学生需要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数据故事,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时间:本节课结束后,下一节课开始前提交作业。

2. 作业形式:学生需提交一份纸质版的数据故事和一份电子版的演示文稿,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 作业内容:数据故事需包含至少三个数据点,每个数据点需配以一张图片或图表,以帮助读者理解。演示文稿需包含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数据的使用方式。

4. 作业质量: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注意排版和表达的清晰度,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数据故事和演示文稿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等方面。

2. 分组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并接受其他小组的点评和建议。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评分。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小组评价结果,给出最终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第1课 初探数字化(课件)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第1课 初探数字化(课件)

练习:实验三
要将课本中的一段文字保存到计算机中,下面哪些方式可以实现?把能实现 的文字改成蓝色。
语音输入
键盘输入
拍照提取文字
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开学第一课
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一课 初探数字化
回顾
还记得数据有哪些类型吗?
文本 图片 音频
wenku.baidu.com
视频
猜一猜
那请你们猜一猜计算机是采用什么形式怎么处理和存储 这些数据呢?
文本 图片 音频
视频
二进制 0和1 组成的编码
试一试
数字化
认一认:数字化
练习:实验一
1、如果改变文件扩展名,那么还能用软件正常打开吗?
原文件名 我们.jpg 校歌.mp3 我的发现:
修改后文件名 我们.docx 校歌.jpg
是否能正常打开(填是/否)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化?并且有什么作用呢?
练习:实验二
以下数字化工具是如何改变你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请用线连一连
口算批改App
跳绳App
地图App
路线导航
作业检查
跳绳计数
说一说:数字化生活
举例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运用了什么数字技术来丰富你的生 活呢?

《第15课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第15课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分享数据故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课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的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建简单数据故事,旨在培养其信息素养及数据处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

本课时作业的内容为:

1. 数据收集:学生需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学习情况、学校环境等),并围绕该主题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收集数据,数据形式包括表格、图片、文字等。

2. 数据整理:学生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 故事构思:根据收集的数据,学生需构思一个有趣的数据故事,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目标受众。

4. 制作数据故事: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绘图软件等),将数据以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制作成完整的数据故事。

5. 作品完善:学生需对制作完成的数据故事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故事的逻辑性和视觉效果。

三、作业要求

1. 数据真实性:学生需确保所收集数据的真实性,避免使用虚假数据。

2. 创新性思维:在构思故事时,学生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

3. 逻辑性表达:在呈现数据时,要保证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

4. 美观性设计:作品应注重视觉效果,合理使用颜色、字体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5.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以保证教学进度。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数据真实性、创新性、逻辑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互评与自评:学生之间可进行互评,同时需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

术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2013.2

小学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教材。此册教材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遨游网络”,第二单元“网海拾贝”,第三单元“网络应用”。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掌握网络操作技能,掌握ie的前进、后退、收藏夹等的基础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包括音乐、图片、文字。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4、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5、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6、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自己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训练)要求:

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网页浏览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声音、图象、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从多方面来感受和体验多媒体世界的精彩以及其它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

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课件-9 让文件有个“家” 浙教版(共15张PPT)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课件-9 让文件有个“家” 浙教版(共15张PPT)

打开“填充画”把你喜欢的一幅画复制 到“让文件有个家”刚才你建立的“图 片”文件夹中。
1.在“《让文件有个家》练一练”中建立和图中相同的 四个文件夹。
2.将十个图片文件按类型分别移到不同文件夹里。 3.把“画图说明”这个文件在每个文件夹中复制一份。
用“画图”软件打开你刚才复制 到“图片”文件夹中的填充画, 填上你喜欢的着色,然后另存到 D盘上你个人的文件夹里。
游戏介绍:小新!你快整理房间,不然妈妈就要生气, 不给小新吃好味道的面面啦。
操作指南:鼠标控制,玩具放入玩具箱,垃圾丢进垃圾 桶,书本文具放进书桌,只有30秒时间哦。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件夹的概念。 2.学会建立文件夹。 3.移动、复制文件到文件夹。
打开桌面上“第9课让文件有个家” 文件夹,数一数里面有几个文件?
想一想“第9课让文件有个家”文件 夹里面的文件可以分成几类?
按类别分可以建立多少个文件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立文件夹的方法
第一步:先确定要建立文件夹的位置,打开进入到该文件夹中。 第二步:单击“文件”菜单,依次选择“新建”、“文件夹”。 或者是在窗口中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弹出菜单中“新建”、“文件夹”。 第三步:在窗口中出现“新建文件夹”图标,在图标下面的文件框中输入文件夹的名称。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让文件有个“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继上一课建立文件夹与移动复制文件到文件夹之后的一堂课,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对建立的文件夹进行重命名,并会有选择的删除一些无用的文件和文件夹,从而有效管理个人计算机的目的,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本课从“我的电脑”入手,进一步强化文件夹的概念,井把文件夹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软盘、硬盘、U盘、光盘等)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存储概念。教材接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其它操作——文件和文件的重命名及删除,同时引入“回收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我的电脑”及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

技能:学会给文件夹及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及文件夹。

情感: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使用管理电脑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文件夹重命名与删除文件及文件夹

难点:提高学生合理使用管理电脑的能力,有效管理个人计算机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我的电脑

师:你了解自己的电脑吗电脑中的“我的电脑”,你知道些什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认识各个磁盘驱动器。

1.驱动器认识: (通过图标认识)

软盘驱动器

硬盘驱动器。

师:一个硬盘可以分出多个分区,电脑中看到就有多个硬盘驱动器。电脑也可以装多个硬盘。

光盘驱动器

2.文件与文件夹。

出示多种文件图标,学生指认是什么文件

文件可以是名种图标表示方式,但文件夹一般是一种图标方式

(二)、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1、已经有建立好的文件夹,你可以给它重新起个名字。对“我的文档"中的图片改名为我的画图作品。

《第6课数据解码》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第6课数据解码》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数据解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数据解码》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3. 学会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如二进制编码等。

4.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本节课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数据的认识与基本编码展开,具体包括:

1. 预习任务:学生需在家中通过教材或网络资源,预习数据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 课堂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将通过实例讲解数据编码的重要性及基本原理,学生需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以下实践操作任务:

- 识别并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数字、图像等)。

- 尝试将一段文字进行二进制编码,并理解编码过程。

- 制作一份关于数据及其重要性的小报,用于加深对数据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

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后做好笔记,标记疑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互动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问,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 实践操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过程中认真细致,确保识别的数据类型准确无误,编码过程正确无误,制作的小报要内容丰富、版面整洁。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

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预习任务的笔记质量和疑难问题记录。

2. 课堂互动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3. 实践操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正确性。

4. 小报的制作质量和内容丰富程度。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需改进三个等级,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第1课 初探数字化(课件)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第1课 初探数字化(课件)

1、什么是3D One?它有什么特点? 3D One 是一款三维建模软件,通过“搭积木”的形式, 让使用者利用简单的命令,快速搭建出自己的模型。
3D One软件的特点:简洁的交互方式 、操作简单、 便于掌握、界面良好、功能丰富等,为中小学生提供 一个简单易用,自由畅想的3D设计平台。
2、启动3D One软件,观察3D One软件界面 组成,熟悉各部分的功能。
要求: 在点(0,0,20)处,搭建圆柱体的高为65。
注意: 在绘制圆柱体的时候,对齐平面和中心点
要求: 在网格面原点(0,0,85)处,搭建一个圆
锥体,圆锥底面半径为15,高为30。
3D One 默认保存文件的扩展名为“Z1” ,属于过程性文件,可以 再用3D One软件进行编辑;
扩展名为“stl”格式的文件不可以进行编辑修改了,兼容性比较高, 可以被大多数切片软件所识别。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初识3D One软件
学会启动3D One,熟悉了界面 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基本实体的堆积 保存3D One作品 3D打印的过程
同学们,未来是你们的,创造成就梦想,希望 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未来将我们丰富多彩 的想法变为现实!
方法一:单击视图导航器 上的方向面,有26 不同面,对应不同的视图,单导航器左上角 的小房子回到主视图。
方法二:按下键盘上的方向键

【浙教版(2024)】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第2课 图像编码 教案

【浙教版(2024)】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第2课 图像编码 教案

《图像编码》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图像编码》是浙将教育出版社《数字世界》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第一单元《数字世界》的第2课。互联网、大数据的加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数字生活。数字技术正悄悄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已经介绍了数字化的概念与作用,数字化的过程与应用。本课主要介绍数字图像与二进制,图像数字化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敢于合作,善于表达,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能在线协作学习,知道互联网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上节课中简单了解了数字化的概念与作用,数字化的过程与应用,但是对互联网中的常见素材图像、视频、音频等的数字化还不够了解。

三、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字化的概念与作用,数字化的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数字化的过程与应用。

五、课前准备

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室

学习资源:PPT课件

六、设计思路

本着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以作品评价法、归纳总结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将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逐级展开。

七、学习过程

类型后,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不一样。)小知识:

计算机中存储容量最小的单位是比特(bit),1个二进制位表示1个比特,但是由于比特所能表示的值太小了,实际上计算机以8个比特为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字节(Byte),简写为B。常见的还有KB、MB、GB、TB等。

1B(字节)≠8bit(位)1KB(千字节)=1024B(字节)

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浙教版教案第2课 图像编码 (1)

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浙教版教案第2课 图像编码 (1)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认识数字图像的概念,观察图像放大后看不清的问题,了解像素的概念以及像素组成图像的原理。

2.引导学生使用电子教材,查看图片大小,判断哪个图片像素更多。

3.组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4.教师小结: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通常可用于衡量图像的清晰度,一般情况下,图像越清晰,细节越丰富。

5.展示学生编码成果,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验。

6.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机图像编码方式,了解不同图像格式的原因,了解常见的图像格式,了解查看图像文件格式及存储大小的方法。

7.组织学生实践,查看桌面上下发的图片文件详细信息,查看图像格式及文件存储大小等属性,小组讨论思考图像的像素与大小有什么关系。

8.组织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规律并相互补充。

1.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初步了解数字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航空航天领域、医学领域、数字展厅领域等。

2. 抛出问题组织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图像的应用,未来数字图像还可以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3.组织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相互交流。

4.播放视频,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及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电子教材中进行判断矢量图和位图。

第6课 数据解码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第6课 数据解码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解码实践-小知识
解码有公开和专用之分。公开解码是人人都可以获得和运用的通用解码,而专用解码需要通过身份识别,才能进行传输。
05练习
将下面的数据在右侧网格中进行解码表示出来。
06知识拓展
1、二维码由来的视频。
2、二维码运用视频。
3、我们如何利用数据解码?
4、数据解码利用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片的运用。
重点
一、认识解码
二、解码实践
难点
1、解码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码的意义。
2、解码的实现。
3、解码的应用
二维码介绍视频
通过老师讲解视频的观看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生活中的数据解码。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解码概念,打开课堂。
讲授新课
03讨论
观察下面的2组“图标”,这些“图标”有什么含义?
教学
目标
1、信息意识:理解数据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包括数据对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关键作用。
2、计算思维:能够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学会利用逻辑和推理处理数据,以发现潜在的模式和关联。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可视化和交流,提高其在数据表达和传播方面的创造性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可视化和交流,提高其在数据表达和传播方面的创造性能力。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说课稿-《第14课 美妙的海洋世界》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说课稿-《第14课 美妙的海洋世界》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说课稿-《第14课美妙的海洋世界》浙教版

一. 教材分析

《第14课美妙的海洋世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感受海洋世界的美丽。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海洋世界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于电脑的操作已经不再

陌生,但是对于一些高级的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美丽的海洋世界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

作,如搜索、复制、粘贴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海洋世界的

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洋世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

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如搜索、复制、粘贴等,并进

行示范。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用数据讲故事单元教学计划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用数据讲故事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用数据讲故事

【单元整体构想】

一、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响应课程标准“数据与编码”模块内容要求的第六条“在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并呈现收集的数据,借助可视化方式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第七条

“在学习与生活中,能用数据记录并描述规律性发生的事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预测结果”的内容要求,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据证明观点”的学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升。

信息社会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各行各业越来越关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数据已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资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基于规律尝试预测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项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本单元创设了“预测运动会的天气情况”整体情境,内容包含学习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设计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做出预测,创作数据分析报告的演示文稿,并上台分享数据故事。

二、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

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大概念是“数据存在多种形式,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组织和呈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线学习小能手。已经设置了通过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加工和分享信息等相关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泛在的数据”,安排了数据的多种形式、数据的价值、数据的安全等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据证明观点”,围绕一个项目实践展开相关内容,阐述了数据组织与呈现的简单实践过程,如使用汇总表组织整理数据以及简单的图表制作等相关内容,也涉及数据

分析报告。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本单元为学习九年级第三单元“智能预测与无人机飞行”中的智能预测出行方式的内容奠定基础。此外,本单元“预测运动会的天气情况”的项目实践内容,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内容“地球系统”第一学段(Γ2年级)学习内容中的“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内容中的“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高度相关。科学课程中的这些内容涉及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及天气现象成因的探寻,均对本单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支撑。本单元项目的实施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的落地与实践。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 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信息技术教案《第10课管理好文件的“家” 》浙教版

一. 教材分析

《第10课管理好文件的“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学会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以及使用回收站。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常用的办公软件和计算机

操作有所了解。但他们在文件管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不会正确地移动、复制和删除文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学会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学会使用回收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文件管理的能力。

–学会整理和归纳文件,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件管理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文件的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

删除。

2.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操作,以及回收站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文件管理技能。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解法:教师讲解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4.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

1.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教学软件。

《第12课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第12课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四年级下册

《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可视化表达,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熟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可视化操作。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课前预习三个方面。教材选用应包含数据可视化基本知识和案例分析;教具准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为学习数据可视化做好知识储备。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充分的教学方案和演示案例,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和实用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获得充实的知识体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信息技术的广阔领域中,数据可视化是一个既实用又充满趣味性的课题。本课时我们将一起探索数据可视化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的实例,如天气图、人口统计图表、交通流量图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知探究

1. 理论学习: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形式,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定义、意义及作用,使学生明白数据可视化是利用图形图像等视觉形式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易理解的信息。

2. 工具介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四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生活在网络中

知识目标:1、了解网络概念,体会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

2、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体验电脑网络的作用。

3、了解常用的上网方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电脑网络的概念。

教学教程:

一、了解生活中的网络:

1、“网”的概念理解:线与线的连接与交叉构成“网”。

2、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网:(如:蜘蛛网、渔网、铁丝网等)。

3、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网络:

电话网、银行网、铁路网、邮电网、航空网、公路网、航海网、电视网……

二、了解什么是电脑网络?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网状的线路网,这就是电脑网络,电脑网络有如下一些特点:

1、用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相互传送。

2、能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电脑)。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一样重要,没有国界、种族之分的。

4、了解学校的电脑网络的分布情况:

因特网→教育局交换机→学校路由器→分为教师办公室、电脑机房、普通教室三大块→每一大块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各计算机上。

三、了解电脑网络的作用:

1、观看课本第3面下边的图示。

2、说一说,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做哪些工作?

(远程教育学习、网上购物、查询资料、远程医疗、收发邮件、聊天、看电影、发布信息等)

四、了解“如何上网”

1、了解网络的连接方式。

现在电脑网络的线路的连接方法有: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

目前,电脑的上网方式有:拨号上网、宽带上网、光纤上网等,其中拨号上网连接数据传输速度较慢,光纤上网数据传输的速度最快。

我们学校现在上网的方式是宽带上网。

2、数据的接收、发布

可用台式电脑与外部进行连接。

可用手提电脑与外部进行连接。

可遥手机上网,与外届发生连接。

五、作业:

通过上网,我们可以阅读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主要了学习了什么知识?(汇报一下)

“同桌”互相交流。

第2课使浏览更方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浏览器中“前进”、“后退”、“历史”、“收藏”、“主页”等概念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用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方法

2.学会通过“前进”和“后退”按钮跳转到刚才浏览过的网页

3.学会通过“历史”按钮查找并浏览曾经浏览过的网页。

4.学会将自己喜欢的网站收藏到“收藏夹”。

5.学会将自己常用的网页设为浏览器主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上网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浏览器的常用功能。

三、教学难点:区分历史记录与收藏夹的不同。

四、课前准备:常用的网站的网址

五、教学过程:

(一)浏览器的认识和使用:

1、认识“IE”浏览器图标,说明它的主要作用。

2、学习打开“IE”浏览器的方法:

⑴左键双击桌面上的“IE”浏览器图标;

⑵左键单击:“开始”→“程序”→“IE”图标。

3、认识打开后的“IE”浏览器的主要结构:“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地址栏”及“窗口”。

(二)“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使用

1、示范:

⑴在“地址栏”输入学校网站的网址:),进入学校网站。

⑵在校园新闻中点击打开学校网站中的“校园新闻”网页。

2、学生练习:

⑴学习打开学校网站

⑵自由浏览学校网站中的相关网页。

3、学习使用“后退”返回学校网站的首页

⑴认识“后退”按钮。

⑵学习使用“后退”按钮返回学校网站的首页。

4、学习使用“前进”按钮重新进入刚才的页面

⑴认识“前进”按钮。

⑵学习使用“前进”按钮重新进入刚才看过的网页。

⑶区别“后退”按钮与“前进”按钮的不同点。

(三)学习“历史记录”按钮的使用方法

⑴提问:每个人了解的网站都比较少,怎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网站呢?

⑵认识“历史记录”按钮并了解它的功能:通过历史记录可查找到使用这台计算机的所有同学最近浏览过的页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进行浏览。

⑶练习使用“历史记录”按钮。

(三)学习“收藏夹”按钮的使用

1、提问:一个网站的长长的网址容易忘记,怎样能够不记网址又能方便快

速的打开这些自己喜欢的网站呢?

2、介绍利用“收藏”按钮收藏常用网页的方法:

左键单击:“收藏”→“添加到收藏夹”→“确定”按钮

3、介绍打开“收藏夹”中的网页的方法:

左键单击菜单栏中的“收藏”或常用工具栏中的“收藏夹”按钮,再在下拉菜单或左边窗口中找到要打开的网页,左键单击打开。

4、学习对收藏夹内的网址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

5、学生进行“收藏夹”各种功能的使用练习

(四)设置主页

1、提问:你想让你的电脑的“IE”浏览器一打开就出现自己喜欢的网页吗?

2、介绍什么是“主页”及主页的设置方法。

3、学生练习“设置主页”

(五)本课学习内容总结回顾。

1、提问:通过本课学习,你们又掌握了哪些有关电脑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回答、交流。

七、参考资料

常用网站网址:

绿色在线:

童趣网:

红泥巴村:

中国少年雏鹰网:

迪士尼:

毛毛先锋网:

中华童趣网:

童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