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路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____________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隋唐(1)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________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宋元(1)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________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臵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收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____________,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_____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宋代以后____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2018届二轮: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专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菏泽市高三模拟考试)有学者认为:“全世界只有古代中国文明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古代中国()A.法律是愚化民众的工具B.人口流动不受身份限制C.人才选拔体现一定公平性D.官员选拔制度完全成熟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才选拔,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A项错误;人口流动材料中也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全世界只有古代中国文明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可以得出人才选拔体现一定公平性,故C项正确;官员选拔制度完全成熟太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7·滨州市高三模拟考试)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

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解析: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尚书职权逐渐提高”“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可知,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尚书职权逐渐提高”“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增强,而不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掌通章奏而已”“尚书职权逐渐提高”“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反映了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太原市高三联考)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能力卷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能力卷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能力卷农业税非农业税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9.[2018·齐齐哈尔高三二模]东晋高僧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说:“礼敬有本,遂因之而成教。

本其所因,则功由在昔。

……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佛教( )A.取代了儒学主流地位 B.出现了中国化的特征C.开始上升为国家意识 D.强调了儒佛的同源性10.[2018·新疆高三二模]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

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A.人物画 B.风俗画C.文人画 D.宫廷画11.[2018·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期末]下图所示的技术发明,其积极作用在于( )A.推动了造纸术的改进 B.加快了纺纱捻线的速度C.保证了地震方位测定的准确性 D.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12.[2018·太原五中高三4月检测]费正清写道:“如果中国当年采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东亚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独特集团了。

”这里的“独特”,最可能直接是指汉字( )A.较易克服方言等语言障碍 B.大部分都是形声字C.具有象形及复杂性特征 D.内涵丰富有生动性二、非选择题13.[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拉什德尔曾经说,中世纪大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把世间事务的管理,也就是世界的统治,放在受过教育的人们的手中”。

国王或者大贵族使用的文官是中世纪最有教养的人群,而且越来越多是大学毕业生。

西方中世纪的大学和官吏铨选制度对社会中下层也是开放的,大学教育所构成的社会地位改善途径不是单一的、官本位的,而是多元的,具有专业人士培养的性质,教士、律师、文书、教授和医生是毕业生在国王官吏之外的多种选择,获得尊贵地位并不是只有做官这一条道路。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上课用)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上课用)

【两宋】960-1276
二、经济: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农业:精耕细作,如稻麦轮作制、髙转筒车;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手工业:宋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瓷器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1.市的变迁 商业:市的变迁;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郊、乡村“草市”也更加普遍,服务设施比较完备。
【两宋】960-1276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收精兵、削实权 、制钱谷 ⒈中央加强君主专制(三分相权):
设“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区、军权、财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⒉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三方面措施):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 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
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社会动荡,选官主要依靠门第; 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翻车,均田制,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草市形成, 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③选拔形式: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 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 公开、客观的原则。
【阶段特征】 【宋元】
特征 史实
1.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1.宋朝:二府三司、转运使、通判、知州等 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政 2.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 2.元朝:一省六部、枢密院、宣政院 ;行省 制、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 治 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
五、九品中正制:
亦称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主要的选官制度。实际是 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这种新的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 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 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 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 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2018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2018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限时集训(二)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一、选择题1.《资治通鉴》中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唐太宗吸取此教训,采取的主要的做法是( )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 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 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3.《新唐书·十一宗诸子传》论赞:“唐自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阁,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夫不异,故无赫赫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

”此材料说明唐中叶后( )A.广泛实行分封制B.皇室子孙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皇位继承较稳固D.宗室未能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4.宋太祖在建隆三年(961年)八月下诏,“诸道法司参军,皆以律疏试判”,后形成制度。

宋神宗时,科举考试增加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苏东坡也曾表示:“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这说明宋代( )A.文官政治日趋成熟B.明法慎行,德主刑辅C.行政权、司法权合一D.政治清明,法律健全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中央政权一旦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了地方割据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6.《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对点特训--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对点特训--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1. (2017·吉林长春二模)中国古代官职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内容。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秦汉“以吏治天下”,品位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魏晋官僚“世族化”,品位等级因素与职位的关系不大C.唐宋“入仕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品位的影响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紧密相关解析:秦汉时期创建并发展官僚政治,官员的政治职能主要来自于职位而非品位等级,故A项正确;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品位直接关系授官职位,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科举制发展并走向完善,但科举制并未摆脱品位的影响,故C项错误;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城市经济功能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2.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D )A.皇帝刻意削弱宰相职权 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以增加宰相人数的方式,减弱宰相权力的影响力,但宰相应有的职权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仅有宰相人数,没有宰相出身,故B项错误;宰相数量增加与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C项错误;宰相人数增多,体现出唐朝为削弱相权改变了原来独相的官僚体制,故D项正确。

3.(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C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析:宋朝地方实行州县制,县是基层单位,州是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单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北宋在地方设立知县长官,与君主权力行使无关,故B项错误;派知县监理、监管各县,可以起到监察地方官员的作用,因而使地方官权力缩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故C项正确;北宋地方实行州县制,材料仅体现派出知县监督县一级地方长官,未体现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 【例题1】 创设情境考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2016·北京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 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 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B ) • A.汉长安 B.唐长安 • C.宋汴梁 D.元大都 •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节度使”“中书省”。节 度使是藩镇的长官,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据此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 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汉朝时期尚未出现 中书省,排除A项;宋朝及其以后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排除C、D两项。
串讲二
真题解题自查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
• 一、农业 •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 的产量。 •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 了较大发展。

讲解一
真题解题自查 • • • • • • •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二、隋唐时期 1.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 • • • • • •
二、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三、商业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2.隋唐: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唐都长安尤其繁荣;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 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 • 3.宋朝: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共34张PPT)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共34张PPT)

2
【知识梳理】一、政治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 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有所扩大。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转运使牵制地方,中央集权加强。 (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 3.选官制度的变革 (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 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 考核制度。
2
2
【知识梳理】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 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 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 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兴起。 5.商业政策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如出现了盐引、 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解析:A 材料反映了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推动社会重学风气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中这种现象无直接关系,故C、D两项错误。

2.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

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解析:B 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重视文官把握实权,自此形成重文轻武风气,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皇权,而这里的枢密使是为中央掌握兵权的官职,故B项正确;A项是手段,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枢密使是中央官职而非地方官职,故C 项错误;很明显材料与解决“冗兵”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3.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A.枢密使、按察使B.御史大夫、刺史C.参知政事、通判D.刺史、通判解析:D 据材料可知该官职品级不高但地位重要,可对官员权力形成制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不属于监察官员,枢密使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但其地位是副丞相,与“官小”不符合,故A、B、C三项错误;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因此“官小而权之重”“小大相制”,故D项正确。

天津市201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综合能力训练2 含解析

天津市201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综合能力训练2 含解析

综合能力训练(二)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从学理层面探讨某一制度,称这一制度由于行政官吏的任用采取了客观的标准,因而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堪称“消极的民主化”。

这一制度应是( )A.宗法制度B.郡县制度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2.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4.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

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6.马克思曾指出:“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人格的权利。

”“罗马人的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这说明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D.蕴含着理性精神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科技 《抱朴子》 、火药 图》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三省六部 农业
出现曲辕犁、筒车
思想 科技
儒学复兴运动 868 年,雕版印刷 《金刚经》
唐代(618 制唐太宗 手工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 -907 年) 开创“贞 业 产部门:青瓷、白瓷
观之治” 商业 柜坊、飞钱
文艺 文人画、唐诗、词
高三一轮总复习
宋元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 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 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农业
①兴修水利; ②奖赏制 度 ①棉花种植和棉纺织
文艺 宋词;行书四大家
宋代(960 二府三司 手工 -1279 年) 制王安石 变法 业
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思想 ②五大官窑 ①海运发达; ②交子出
程朱理学陆九渊创 立心学 ①指南针: 航海; ②
商业 现; ③市突破了时间和 科技 火药的应用; ③活字 空间限制 印刷术
高三一轮总复习
元代
行省制
农业
农作物品种增多, 棉花 广泛种植
科技 王祯:转轮排字盘
(1206- “腹里” 手工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 1368 年) 宣政院 业 商业 术 海运发达 文艺
书法:赵孟 文学: 元曲、小说
高三一轮总复习
[明确阶段特征] 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 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 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 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1
特权阶层。
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 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
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
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2.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 的支持,佛 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 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 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 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2016· 浙江台州高三质量评估)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 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 丝 绸、瓷 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 列诗句
的描写符合右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C )
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C、D无从得出,排除。
3.(2016· 福建福州质检)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 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 映了唐朝( D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C.小农户自给自足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 察、外
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 取……其 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
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 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 “才”的新认识。

天津市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天津市2018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一、选择题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的“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清朝设臵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5湖北荆州高三质检)宋仁宗说:“措臵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4.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

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7.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十三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3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3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第3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

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

”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 )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由材料中“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的信息可知,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可排除。

C项中表述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权力受皇权支配,排除。

“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说明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2.(2016·四川绵阳诊断)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解析:选D。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有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故B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

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解析:选D。

A项所述是前代选官制度,与设问“变化”要求不符;“隋罢外选”就是为了克服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所以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只有D项符合题意。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聚焦练习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聚焦练习2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安阳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

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D项正确。

其他三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主旨,排除。

2.(2017·河南郑州质检二)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

这一制度()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答案:D解析:通过“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可以对那些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有一定程度的削弱,D项正确。

通过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可以清理原本混乱的国家户籍制度,A项错误;南朝没有实行均田制,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制度,B项错误;通过“清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的力量,但没有说明是否能够脱离当时社会的主流力量士族,C项错误。

3.(2017·吉林三调)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负责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臵“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尚书”的权力不断增大,体现了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18 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潍坊一中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一尧二舜夏周,春秋战国战不休,三国晋一致,南朝北朝是仇家,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明清。

”这是同学们熟习的朝代歌。

依照朝代的更替次序,空缺处应当是A. 禹、东周、北魏、汉B.C. 秦、东汉、北宋、元D. B 商、秦汉、隋唐、元商、西汉、隋朝、唐本题主要考察古代中国的朝代发展次序,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只要娴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就能简单作答。

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代,因此第一个空填“商”;公元前221 年秦王赢政一致六国,成立秦朝自称始皇帝,秦以后是西汉和东汉,因此第二个空填“秦汉”; 581 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 618 年李渊建唐朝替隋朝,因此第三个空填“隋唐”;元代灭金建国,第四个空填“元”。

综上所述,B切合次序,其他三项时间次序不对,均可清除。

应选 B。

2.(原创)“夏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宋元后,皇朝至此完。

”依照朝代更替次序,文中空缺处应当是A. 商、唐、十国、明清B. 舜、秦、隋朝、明清C. 商、秦、隋唐、明清D. 商、秦、唐朝、明清C试题剖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初中历史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考生只需娴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就能简单作答。

公元前1600 年,商汤灭夏成立商代,因此第一个空填“商”;公元前221 年秦王赢政一致六国,成立秦朝自称始皇帝,秦之后是西汉和东汉,因此第二个空填“秦”; 581 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 618 年李渊建唐朝替隋朝,因此第三个空填“隋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次序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以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期间(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来)、辽、西夏、金、元、明、清。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1)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 )。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3.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A.人事权与司法权 B.人事权与兵权 C.司法权与财权 D.兵权与财权4.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5.“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三司制6.北宋入传官员(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 274人63.9% 121人40.3%南方51人15.5% 155人36.1% 179人59.7%——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整理A.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北方B.南北方官员选拔标准不同C.南北方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D.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变化而变化7.唐朝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从魏晋到宋元
一、选择题
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
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
承认。

”这里所谓的“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
步降。

”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
清朝设臵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5湖北荆州高三质检)宋仁宗说:“措臵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
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
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
4.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
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

文中
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
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 )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7.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十三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汉朝
D.秦朝
8.唐初政府收入同前代一样主要依赖农业赋税,但到了北宋,政府专卖收入和各项商业税收开始超过农业收入。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宋( )
A.土地兼并激烈,影响赋税收入
B.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C.实行海禁政策,国内贸易发展迅速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9.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