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反洗钱监管视角下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思考

反洗钱监管视角下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思考

◎丁玉萍李丹萍反洗钱监管视角下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思考【内容简介】文章梳理了美、英、德等国及我国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从我国2018年反洗钱监管处罚数据出发,结合基层人行反洗钱工作实践,指出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登记不准确、辨别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难度较大、对客户持续识别过程重视不足、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有效性不足等,提出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完善身份识别手段、加强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客户身份确认、做好业务存续期间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加强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管理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反洗钱;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作者单位:丁玉萍,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李丹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也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基础。

2017年和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以下简称235号文)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8〕164号),开始就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进一步提高受益所有人信息透明度,同时规定了信息报送、查询等要求,并要求加强风险评估,采用了“风险为本”的尽职调查方法,构建了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政策框架体系,实现了我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政策框架体系国际化。

客户身份识别的起源和国际比较(一)客户身份识别的起源早在1988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关于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原则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提出了“客户身份识别”,进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客户身份识别”的定义和要求。

《声明》中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的内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措施来确定客户的真实身份与信息,并对账户资金的真实受益人和保管箱实际所有人重点关注,对于新客户应获得其真实身份,对于无法提供合法有效身份证明的人应该主动拒绝进行任何业务往来。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第一篇: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保险业洗钱活动频率的日趋增高和洗钱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然成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重点领域,通过保险业进行洗钱的方式呈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趋势。

保险洗钱危害极大,不但会影响保险公司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还直接为其上游犯罪提供了资金通道和便利,无形中助长纵容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会对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产生多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防范和打击保险洗钱行为是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之一。

虽然保险业已经被正式纳入反洗钱工作范畴,但在实际工作中,保险机构存在着片面重视保险主业发展,忽视反洗钱工作,人民银行对保险业的监管要求与保险行业自身要求存在偏差,反洗钱工作成效不佳等情况,所以说保险业反洗钱工作亟待加强。

一、目前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健全完善。

具体表现为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与日常业务办理相脱节,造成了反洗钱工作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够到位;没有根据反洗钱工作要求对现行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业务系统进行修订,妨碍了反洗钱工作开展,如客户身份资料与业务人员相分离,业务系统的交易记录保存时间短,一些交易记录保存不全等;各机构网点主要依据各项业务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而未按照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各项业务的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造成了部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缺失;未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身份识别档案,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客户身份信息资料缺乏相互之间的核对、印证,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活动留下了可乘之机;未建立客户身份信息登记制度,一旦业务人员离职或岗位变动,就会失去很多重要情况和线索;客户身份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客户身份信息资料由专人管理,并在一定时间后上交上级单位,一线业务人员不能方便地调用客户身份信息,严重影响反洗钱工作开展;对客户身份证件的核实缺乏有效措施,目前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多没有规定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核实,很难确保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甚至存在客户身份证件失效后仍继续办理业务现象。

当前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第一篇:当前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当前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洗钱是犯罪分子掩饰或者是隐瞒非法收益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应予以严厉打击。

银行的经营活动以货币、资金为主,鉴于其经营的特殊性,银行成为洗钱犯罪活动的温床,通过金融系统洗钱是犯罪分子惯常使用的伎俩。

当一家银行被发现被洗钱分子所利用时,消息的公布会使公众对该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系统的信用产生质疑,动摇银行的信用基础。

而我们新乡银行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信用是何其重要的“生命线”。

另外,由于洗钱活动的资金转移完全脱离了一般的商品劳务交易的特点,其资金转移完全受洗钱的需求所制约,因此,资金的流动毫无规律可循,洗钱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基层网点反洗钱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基层网点反洗钱工作。

根据反洗钱工作的总体要求,现就我行开展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望指正。

一、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在2003年至今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一法四令来指导和约束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明确了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履行的三大义务:一是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审查客户身份;二是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三是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而恰恰就是这三大义务,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客户身份识别方面《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勤勉尽责,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反洗钱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及建议

反洗钱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及建议

反洗钱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及建议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日益频繁,而洗钱活动也随之变得越发猖獗。

洗钱活动的存在不仅会损害金融市场的公平和公正,还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在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加强对洗钱风险的防范。

本文将围绕反洗钱的风险点,探讨控制措施以及提出建议。

一、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不足1.1 问题:一些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漏洞,可能存在风险客户未经有效审核通过。

1.2 措施: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包括收集客户的唯一识别信息明、经济来源证明等必要材料,并进行实名制登记。

1.3 建议:加强对客户唯一识别信息明的审核力度,确保审核过程严谨、细致,拒绝通过风险客户。

二、大额现金交易2.1 问题:大额现金交易是洗钱活动的常见手段,很容易将违法所得注入正规金融渠道。

2.2 措施:金融机构应建立起对大额现金交易的监控系统,凡是出现大额现金交易的客户,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并报告给相关监管机构。

2.3 建议:加强对大额现金交易的反洗钱宣传教育,提醒客户选择其他支付方式,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国际金融业务3.1 问题:由于国际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跨境性,很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进行合法资金的代理。

3.2 措施: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国际金融业务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国际金融业务的透明和合规性。

3.3 建议: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业务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四、虚拟货币交易4.1 问题: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而且监管存在困难。

4.2 措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评台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交易记录留存,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4.3 建议:积极协调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反洗钱风险,建立跨境监管机制。

五、员工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5.1 问题:一些金融机构的员工对反洗钱知识和意识的培训不足,容易忽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央行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

基层央行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

基层央行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基层央行在履行反洗钱职责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技术能力不足、监管漏洞、协调机制不畅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履行反洗钱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技术能力不足在反洗钱工作中,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基层央行在技术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数据分析、监测技术等方面。

由于技术支持不足,基层央行往往无法对大量的交易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更难以及时发现和阻止反洗钱行为的发生。

建议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基层央行应当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可以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问题二:监管漏洞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还存在监管漏洞的问题。

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一些金融机构往往能够逃避监管,进行洗钱等非法交易活动。

这不仅损害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建议二: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

基层央行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和程序,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让监管更加科学化、定量化,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问题三:协调机制不畅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还存在着协调机制不畅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基层央行无法有效地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进行合作,导致反洗钱工作的效果不佳。

建议三:加强协调机制,建立合作机制。

基层央行应当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

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反洗钱工作的协同效应。

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反洗钱工作中,法律法规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的法律法规在反洗钱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反洗钱工作的需要。

建议四: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反洗钱法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反洗钱实践中客户身份识别问题及对策

反洗钱实践中客户身份识别问题及对策

LOCAL FINAN CE地方工作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stomer Identification in Anti-Money Laundering Practice 反洗钱实践中客户身份识别问题及对策■魏景苑客户身份识别作为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充分了解客户,识别客户身份至关重要。

但从近年来金融机构受反洗钱处罚原因来看,客户身份识别问题是最为常见、也是屡查屡犯的现实问题,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为此,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对如何做好客户初次身份识别进行交流探讨。

客户初次身份识别的风险表现个人结算账户风险。

随着金融机构从制度与工作流程两方面对冒名开户行为予以控制后,冒用他人身份开立账户的数量大大降低,但不法分子为实现洗钱的目的,需要大量个人银行账户转移资金,从而滋生了“账户销售中介”。

这些不法中介将黑手伸向老年人、偏远地区人员等对洗钱风险意识淡薄的特定人群,高 价收购其个人结算账户。

近年来,从新闻报道和金融机构报告的情况来看,成功堵截老年客户出租、出借银行卡的案例数量不断增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的弱点,通 过给予利益等方式,怂恿老年人用自己的身份证件办理银行卡,开通大额网银后出租、出借。

这些被不法分子迷惑的老年人等特定人群为了获取买卖账户的利益,将凭借本人身份证明文件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倒卖给他人,形成事实上的身份不明客户。

对公结算账户风险。

开立对公账户虽然有更加严格的身份识別要求,但“账户销售中介”也会及时更新跟进。

自2014年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工商注册登记更具便利化,部分不具备实际业务、没有实际经营项目的公司也能够成功完成公司注册。

金 融机构面对合法的公司注册资料以及完整的开立对公账户证明材料,在开户数量任务指标考核、网点工作人员紧缺等多重现实压力下,大多会把双人上门、核验公司客户经营状况等工作流于形式,或釆取“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使大量无实际经营运作的空壳公司账户顺利开立,埋下潜在的洗钱风险隐患。

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日益利用金融体系进行非法活动,洗钱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各国纷纷加大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然而,在反洗钱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各国都有相应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但由于犯罪手段、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现行的法律法规已无法完全覆盖新型洗钱方式。

例如,虚拟货币等新兴领域的监管相对滞后,给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2. 部门协调不畅:反洗钱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公安、银监、证监等各个领域。

但是这些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仍存在障碍和不足,造成了反洗钱工作体系不完善。

3. 监管薄弱环节:在金融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开户、交易和结算等。

然而监管薄弱环节的存在给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

例如,某些金融机构在备案客户身份信息时审核不严格,或者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

二、问题解决为解决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根据洗钱手段的演变和技术进步,加强对于新型洗钱方式的法律法规建设。

同时,跨国合作也是必要的,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框架下加强对于跨境洗钱活动的合作和监管。

2. 加强部门协调:各个反洗钱部门和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

建立健全信息交换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快速、高效的数据共享。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专门机构来推动相关部门协同行动。

3. 强化监管措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其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加强对涉嫌洗钱活动的监测和预警。

4.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是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增强对于洗钱活动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纪律教育和监督,严禁违规行为。

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的实践难点和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的实践难点和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的实践难点和对策建议随着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洗钱风险也逐渐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洗钱风险,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客户尽职调查,以确保其业务不被滥用于非法活动。

然而,金融机构在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实践难点。

本文将探讨这些实践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实践难点1. 大量数据分析与判定困难金融机构需要分析大量的客户数据,以识别潜在的洗钱风险。

然而,由于数据量庞大,分析和判定潜在风险变得异常困难。

尤其对于国际业务,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业务模式,更是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复杂性。

2. 客户真实身份验证难度大进行客户尽职调查的重要环节是验证客户的真实身份。

然而,现实情况中存在着众多身份造假的手段,使得金融机构在验证客户身份时面临巨大的困扰。

例如,客户可能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涉嫌盗取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公司证件等。

3. 跨国业务合规性挑战随着金融机构跨国业务的拓展,不同国家、地区的反洗钱法规和合规要求存在差异,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跨国业务时面临合规性挑战。

如何确保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合规要求下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成为了金融机构的难题之一。

二、对策建议1. 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客户数据,快速筛选出高风险客户。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对潜在洗钱风险的判定准确性,并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和疏漏。

2. 加强客户身份验证技术金融机构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客户身份验证技术,如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时视频认证等手段,来增加客户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和身份认证机构的合作,共享身份信息资源,提高客户身份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建立全球合规框架金融机构需要与国际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建立全球合规框架,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法规和合规要求下进行统一的客户尽职调查流程。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促进全球反洗钱合规标准的制定和推行,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对银行反洗钱实施问题的思考

对银行反洗钱实施问题的思考

对银行反洗钱实施问题的思考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洗钱活动也日益猖獗。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当前银行反洗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当前银行反洗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 客户身份识别不足银行在开立账户和进行交易时,未能充分识别客户身份,导致洗钱分子有机可乘。

部分银行对客户的身份信息核实不够深入,甚至存在未按照规定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的情况。

2. 大额交易和异常交易监测不力银行在监测大额交易和异常交易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交易。

部分银行对大额和异常交易的监测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交易背景和目的的深入了解。

3. 内部控制和合规制度不健全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和合规制度不健全,员工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银行对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员工对洗钱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低。

4. 信息共享和协作不足银行之间在反洗钱信息共享和协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银行未能有效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合作,导致洗钱分子得以跨区域、跨机构进行洗钱活动。

对银行反洗钱实施问题的建议1. 加强客户身份识别银行应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在开立账户和进行交易时对客户身份进行充分核实。

此外,银行应定期更新客户身份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提高大额交易和异常交易监测能力银行应加强大额交易和异常交易的监测系统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交易分析。

同时,银行应加强对交易背景和目的的了解,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可疑交易。

3. 完善内部控制和合规制度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制度建设,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反洗钱规定。

此外,银行应加大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对洗钱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4. 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银行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定期分享反洗钱相关信息。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共同打击洗钱活动。

结论反洗钱工作是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银行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反洗钱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境交易的增多,洗钱行为也日益猖獗。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各国纷纷加强了反洗钱工作。

然而,反洗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首先,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作为最重要的防线,负责发现和报告可疑交易。

然而,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客户信息,很难辨别哪些交易是正常的,哪些是不合法的。

对此,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客户身份识别系统,确保金融机构可以快速准确地核实客户身份。

其次,反洗钱工作中的问题还包括技术手段滞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洗钱手法也在不断升级。

然而,许多反洗钱机构在技术上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型洗钱手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反洗钱机构与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反洗钱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反洗钱工作中的问题还涉及合作机制不完善。

洗钱行为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才能有效打击。

然而,由于国际间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洗钱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

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全球联合行动机制,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应对洗钱威胁。

最后,反洗钱工作中的问题还包括监管不力。

尽管各国都设立了反洗钱机构和监管机构,但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洗钱行为得以继续存在。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增加监管机构的人员和技术投入,确保洗钱行为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打击。

总之,反洗钱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技术手段滞后、合作机制不完善和监管不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建立全球统一的客户身份识别系统、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技术、建立全球联合行动机制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洗钱行为,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随着反洗钱监管的日益加强以及金融领域技术的不断改进,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结合当前形势,探讨财产保险类反洗钱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背景分析我国反洗钱立法始于2006年,至今已有十二年历史。

这十几年间,国家和地方多层面地推进反洗钱监管。

在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反洗钱规定,明确了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职责和义务。

其中,财产保险领域的反洗钱工作一直是行业的热点关注和重点推进的方向。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是财产保险公司反洗钱工作的核心环节。

它作为应对洗钱风险的最基本的手段和第一道防线,在财产保险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于财产保险类反洗钱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研究十分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技术手段不足。

在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技术、身份证读卡器等。

然而,由于技术成本高昂,很多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没有能力使用这些手段,只能依靠人工识别,效率低下,容易出错。

2、员工素质不高。

实施客户身份识别需要员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知晓洗钱风险,能够熟练运用反洗钱防控措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员工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这项重要工作。

3、合规意识薄弱。

财产保险行业追求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规操作,如没有恰当处理客户投保附加险、填写虚假的客户身份信息等。

这种做法使身份识别的效果大打折扣,意味着防范洗钱风险的工作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解决策略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财产保险类反洗钱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技术应用。

由于技术应用可以大幅增加效率和准确度,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逐步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技术和身份证读卡器,以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

在加强员工培训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可以注重员工人才储备、领导关注度、内部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完善。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相关问题。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在将对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的定义、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现状分析、识别方法和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在将对研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产保险、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机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跨国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其中包括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

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承担着重要的反洗钱监管责任。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准确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对于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至关重要。

在国际范围内,针对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监控和客户身份识别已成为全球反洗钱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工作,为防范潜在的洗钱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身份信息的虚假、客户身份的难以确定等。

开展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研究,探索有效的识别方法和解决方案,对于提升反洗钱工作效果,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客户身份识别这一重要课题,其中客户身份识别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际反洗钱标准的不断提高,各国对于财产保险类反洗钱义务机构的监管也日益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作为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客户身份识别对于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至关重要。

精选对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几点思考【三篇】

精选对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几点思考【三篇】

洗钱活动严重扰乱经济秩序,滋生违法犯罪行为。

反洗钱工作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求。

因此,反洗钱刻不容缓。

在实际反洗钱工作中,我对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有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何谓洗钱反洗钱,首先要搞明白何谓洗钱?洗钱是洗的什么钱?这里所说的“钱”是指“黑钱”。

什么是“黑钱”?就是指非法所得。

什么是非法所得?就是指贪污受贿、抢劫盗窃、贩毒等通过不正当途径得到的钱。

为什么要洗钱?通过不正当途径得到的钱为什么要洗?说简单点,就是避免引起司法机关的注意。

人赚钱都是为了花的,如果你不花掉那你赚钱是为了啥呢?所以,当你突然有了大量的资产,拿着这笔钱去花的时候,很容易遭到司法机关注意,然后他们就开始查你,直到查出你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

洗钱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为,主要指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

二、洗钱的危害洗钱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不仅破坏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市场经济有序竞争,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正常运行,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而且洗钱活动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等严重刑事犯罪相联系,已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洗钱的方式想要反洗钱,必须要了解洗钱的方式。

洗钱的步骤通常是这样的,首先以某种名义储存,然后透过一连串的交易或是转帐,进入合法名义之下。

因为各国政府多半针对洗钱行为有所管制,金融机构会将一定金额以上的交易呈报主管机关,为了逃避监视,其中一种手段是将大笔的金钱分开存入数个以他人名义开设的帐户,这些帐户彼此互不相关,之后再通过汇款、开立支票等等方式转入犯罪者的名下,由于每笔交易的金额不大,而且往往还透过跨国方式交易,甚至利用某些国家或地区可以开设保密帐户或公司之便,查缉困难。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假名设立数个公司,将犯罪所得透过这些公司虚假的交易,将不值钱的东西以高价贩售给另一家公司,最后转入犯罪者的名下,表面上看起来正当合法,实际上只是为了转移金钱所做的假交易,也有人直接将金钱购买美术品、古董、不记名债券等高价商品,转移到犯罪者手上后再伺机脱手换取金钱。

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研究报告

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促进金融机构贯彻以风险为本的理念,更为有效地开展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更好的履行反洗钱工作,根据X市银办【2012】96号文件要求对我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情况调研,具体如下:(-)当前反洗钱身份识别工作的主要做法,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成立我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落实本机构反洗钱工作,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2、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全员反洗钱工作的意识;3、按照《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反洗钱系统管理办法(试行)》、《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流程》,落实反洗钱岗位工作人员,并建立责任制;4、按照《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反洗钱系统管理办法(试行)》、《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流程》,完成本机构大额、可疑交易的报告工作;5、组织本机构员工认真学习反洗钱知识,掌握大额标准和可疑交易识别要领,清楚我行反洗钱工作流程以及本岗位反洗钱工作职责,切实提高全员反洗钱意识和工作能力;(二)当前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主观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员工只是知道重要,但为什么重要却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深入理解洗钱是一种重要的违法行为。

2、反洗钱操作上存在诸多困难。

主要体现在大额和可疑交易的识别、客户身份的识别。

一是大额和可疑交易识别难。

营业柜员每天办理上百笔业务,要想对每笔交易进行分析、判断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分析工作量大,单靠网点人员难以胜任。

二是客户身份识别难。

尤其是那些不能面对面的客户。

三是反洗钱岗位与业务操作岗位存在混岗,没有设置独立的反洗钱岗位。

(三)对当前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建议将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内容纳入征信管理。

对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存在隐瞒、作假行为,或有洗钱嫌疑的,应及时上报人民银行;属于诚信问题的,予于记录,纳入征信管理。

2、积极营造反洗钱社会舆论氛围,明确提出反洗钱工作不是金融机构的专利,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各行业必须对反洗钱工作进行积极配合,鼓励社会公众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

反洗钱风险提示

反洗钱风险提示

关于正确身份识别的洗钱风险提示的函客户身份识别又称识别客户身份或客户身份验证,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使用可靠的、独立来源的文件数据和信息识别核实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不保留匿名账户或明显以假名开立的账户。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没有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无从谈起,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也就失去了基础。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特别强调金融机构第一次与客户进行交易时,金融机构了解客户身份的重要性。

一、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一)临柜人员思想认识存在误区1.思想认识不到位,宣传培训流于形式。

部分临柜人员对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对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敷衍了事,对客户的认定仅限定于《公民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对客户的宣传不够,很多客户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客户尽职调查不理解,部分客户甚至刁难,使客户尽职调查工作难以达到要求。

2.各金融机构表格不统一,要素不完整。

各金融机构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对初次识别个人客户信息时填写客户资料,只关注对身份证的填写,忽略了其他住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等重要内容,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客户资料收集标准,没有形成相应的实施标准及认定程序,不能针对客户资料的内容,不能有效确认客户身份。

3.对客户了解不细致,难以符合要求。

大多数金融机构及其一线营业网点,仅限于掌握企业开户资料的合规性内容,对涉及可疑交易报告方面,如:企业经营状况、经营规模、开销户情况、资金营运、业务往来对象等相关资料收集不全面。

(二)客户身份识别技术上存在难点1.身份证审核存在困难。

目前,无论是企业开户还是个人客户在开户大部分会采用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件,公安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公安联网系统)的出现,为银行识别客户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但现时有部分金融机构未配备审验居民身份证的鉴别仪器,对个人身份的审验还停留在凭手工判断上,判断结果存在较大的失误,且即使各金融机构已经配备了审验居民身份证的鉴别仪器,而不法分子假冒、伪造居民身份证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公安联网系统也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局限了银行对客户身份真实性的识别。

从客户身份识别角度浅谈反洗钱工作

从客户身份识别角度浅谈反洗钱工作

从客户身份识别角度浅谈反洗钱工作雯子2016年7月8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洗钱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洗钱方式复杂化、工具多样化等特点;从宏观层面,它危害着国家的政治和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的稳定;从微观层面,它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洗钱行为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成为反洗钱的前沿阵地,而网点柜台作为“黑钱”进入银行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做好柜台反洗钱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作为农合行网点的一名柜员,将从客户身份识别角度着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难点谈几点看法;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且不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的过程;本文的客户身份识别,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柜员在识别客户身份的意识层面;二是柜员在识别客户身份的技术层面;一柜员在识别客户身份的意识层面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任务的特殊性意味着其网点大多分布在村、镇等非城市中心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反洗钱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普遍认为洗钱活动仅仅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对于村、镇等非城市中心区域,洗钱的可能性极小;二是大多柜员认为农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不会有人把“黑钱”拿到农村去洗;三是大多柜员认为柜台办理业务的都是老客户或熟人,放松了对部分客户的身份识别,只登记了身份证,而对客户的其他情况没有记录,或记载不完整等;二柜员在识别客户身份的技术层面开展反洗钱工作,首先应掌握“黑钱”来源,知彼才能对症下“药”,然而,在了解客户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主要表现为:一是客户不愿提供详细资料,了解客户难度大;由于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客户极为重视自己的商业秘密,所以其交易背景、经营状况、关联企业、资金走向、经营范围等情况,柜员难以全面掌握和追踪,难以实现“完整的客户信息”;二是客户愿意提供资料,但无法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如果客户有意造假,其高明的造假手段让柜员束手无策,根本无法判断客户资金的性质,即使有“一法两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的法律保障,也无法让“可疑交易”崭露头角,不对称的客户信息使银行不能实现对客户信息的有效监控;三是客户提供的证件,难以辨别其合法性;按照规定,在开立帐户时,无论是对公客户还是个人客户,其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军人证件、港澳及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企事业单位营业执照和税务证等都属于合法证件;就目前的技术,大部分采用公安联网核查系统对居民身份证进行验证,而其它合法个人证件却没有配置相应的识别辅助设备,大多数柜员对这些证件既不熟悉它的防伪标志也没有掌握其识别要点,因此,大多数银行柜员只能凭直观感觉对这些证件的真伪进行判断,识别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两大难点,笔者就提高对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提几点建议;三提高对客户身份识别的建议客户身份识别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无计可施;从提高意识到加强培训到信息完善,形成反洗钱体系,筑牢“第一道防线”;1.加强检查指导,提高反洗钱意识柜员应在营业结束后,对当天所经办的大额存取业务进行现场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有疑问及时上报网点柜台授权负责人,弥补柜台在执行反洗钱操作规程过程中存在的漏洞;网点柜台授权监督人员加强对柜员日常的指导和检查,尤其是对新进柜员和新产品办理过程的业务指导,认真落实内控工作制度和开展反洗钱柜台检查,使反洗钱意识日常化;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站”平台,加强对员工反洗钱知识的宣传,如通过内部网站、微信云试卷、微博有奖互动等,动员单位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宣传目标就是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在反洗钱工作中应负的义务,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反洗钱宣传活动常态化、长期化,防范违法犯罪,也保护单位和自身的利益;2.提升服务技巧,加强反洗钱培训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服务技巧,根据平时工作经验和常识,如遇到“可疑”客户,柜员可通过耐心倾听、细致询问、保持中立态度不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真诚交流等技巧,与客户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从而进一步识别、确认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方便柜台今后在为之提供柜面金融服务时有效确认其身份的同时,也为识别洗钱犯罪活动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柜员在客户身份识别知识传授和技巧的训练;一是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柜台员工在反洗钱管理工作中的客户身份识别技能;二是收集整理反洗钱制度法规和案例材料,印发到一线柜台员工手中,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柜员对了解和掌握反洗钱制度条款内涵及对客户基础信息的识别能力有系统性的掌握;三是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模拟训练,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现场模拟,增强柜员在反洗钱工作的实战经验;3.建立客户数据库,建立反洗钱系统经办柜员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认真核实并登记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保留客户清晰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建立客户信息电子数据库并做好备份,详实记录记载客户姓名、职业、联系电话、住址或与之有关联的信息,当客户身份识别资料有变化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原有记录;同时,根据客户特点、账户属性、地域、行业、业务种类、交易特征等记录内容,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尤其在为客户提供“对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转账业务存取大额”的服务时,经办柜员要严格按操作规定、流程,及时进入人民银行联网核查系统,验证身份证的真伪,做好记录登记,并及时在人民银行监控管理系统中填报,严格把好现场监督关;反洗钱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反洗钱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做好反洗钱工作,是银行每个员工的职责;。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对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意义重大。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即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包括3个方面内容: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但从目前金融机构开展的客户识别工作情况来看,客户识别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社会诚信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建设不健全。

个人信息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滥用、泄露牟利的报道屡见不鲜,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了解客户”要求存疑虑及反感,普遍不愿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导致金融机构真实、准确收集客户身份信息存在现实困难;同时,客户提供的职业、住所、收入等方面的证明文件也存在权威性、有效性等操作难题,难以做到常态化;同时客户信息在各金融机构间也未能做到有效整合。

二、客户识别缺乏有效核实措施。

目前金融机构采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主要依靠客户主动提供。

对于职业、联系方式、住址、工作单位地址等私密性较强的信息,若客户未如实提供,金融机构缺少有效核实手段和措施,因此存在相当比例的虚假或不实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制订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指引,明确信息证明和核实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是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对职业、联系方式、地址、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的证据佐证和核实义务;二是确立各种证件、文件的审查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划定真实性和有效性底线,确保客户身份识别基本质量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第二,构建协调配合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由反洗钱主管部门主导,建立金融机构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查验信息的困难,提高银行业反洗钱效率。

同时,反洗钱主管机关加强信息共享平台中涉及的客户信息的保密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信息泄露,切实保证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从金融机构诚信建设着手,培育金融诚信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陆艺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没有对客户身份信息的有效识别,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的工作就很难继续开展下去。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也就失去了前提条件。

关键词金融机构身份识别反洗钱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也称“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s,KYC)或者“客户尽职调查”(customers due diligence,CDD),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

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

金融机构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是反洗钱系统工作中最基础的一步,既能为司法机关成功打击洗钱犯罪提供信息支持,也为金融机构控制营业风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关于基层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一、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证件本身存在的问题
1、证件真实性识别存在问题。

如家长代理未成年儿童开户的过程中,必须提供户口簿。

但是户口簿上没有照片,很难对儿童本身的“人证”相符做出判断。

另外,某些客户恶意伪造、变造证件资料,虚假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不时出现。

对于客户提交的各种身份证明文件,目前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如果要真正辨别其真伪,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特别繁忙的时候,经办人员很难去认真甄别。

《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但要核实这些身份信息,必须到有关发证机关登门核查或者电话查询,而目前金融网点的经办人员很难有时间去详细地电话查询。

2、证件完整性识别存在问题。

如单位客户未能及时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法人代表等信息。

自然人客户在开户申请单上未填写“国籍”、“职业”、“通讯地址”等信息。

漏填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完全了解客户,对客户的交易也很难做出全面的判断,使金融机构在后续可疑交易的识别环节存在困难。

3、其他合法个人证件难以识别。

以建设银行现行制度为例,规定:在开立账户时,客户提供的军官证、警官证、外籍护照等也属于合法证件。

对于其它合法个人证据,大部分金融机
构的营业网点没有配置识别这些证件真实性的辅助设备。

另外,大部分柜员对于此类型证件既不熟悉其防伪标志也没掌握它的识别要点。

因此,柜员在面对此类证件时,多数时候只能凭直觉对其真伪进行判断。

目前在一些沿海城市,有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不熟悉非常规证件鉴别的漏洞,采用外国护照等非居民身份证证件办理开户业务。

(二)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作为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主体,部分金融机构认为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只有成本,没有收益,而不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又会受到人民银行的处罚,因而在对客户身份的识别从主观上存在抵触情绪。

另外,部分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偏重业务发展,疏于风险防范,对于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投入较少。

另外,一些柜面工作人员在经办业务时,没有仔细了解客户信息,交易性质;部分反洗钱岗位工作人员在判别可疑交易时,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所有的可疑交易均判为可疑,导致可疑交易率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人民银行识别工作的效率;部分管理人员对反洗钱客户的尽职调查工作缺乏主动性和持续性。

2、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的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时偏重内部机制建设和业务审查,对于宣传引导工作投入较少,社会公众对于反洗钱工作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

对于客户在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办理开户时,根据反洗钱的规定,客户需要填写“国籍”、“职业”、“通讯地址”等详细信息。

由于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不够,不少客户认为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与保护客户隐私的法律规定相冲突,以害怕过多而泄露隐私的理由拒绝银行方面的要求。

另外,部分客户对于银行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对于银行法要求客户提供证件的要求极不配合,甚至刁难银行工作人员,使客户尽职调查工作难以达到反洗钱工作的要求。

3、详细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获取存在较大难度。

部分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员工反映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大额存取转的一次性业务时,核对客户有效身份证件等信息相对容易,但要深入了解客户的关联企业、经营范围、资金性质和资金用途等信息有明显难度。

主要原因在于是法律约束力不够:现行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中对于客户不履行反洗钱义务应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明确,致使客户不提供身份及相关信息时金融机构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因此拒绝办理业务担心遭到客户投诉,如果为客户办理业务又担心违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有关规定。

4、不法分子恶意开户。

在日常实践中,一些不法分子持非本人身份证恶意开户时,通常选择照片与本人相近的身份证开户,并且会充分掌握证件上的信息,以逃避核查。

柜员在核实客户身份的时候,即使对照片和真人相貌不符产生怀疑,但往往会因为不法分子以不办理业务选择投诉的时候妥协,这样的操作可能暂时缓解了投诉的压力,但却给今后识别客户可疑交易带来极大风险。

二、对有效提高身份识别工作的思考
(一)组织学习,强化认识。

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可以充分利用晨会、例会的时间,组织学习反洗钱相关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深刻理解洗钱犯罪的危害性以及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充分认识识别客户身份对于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认真实践识别客户身份的工作流程,不能流于形式。

(二)遵章守规,认真核实。

首先,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柜面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一定要遵守规章制度要求,严格按照流程办理。

在客户办理业务时,尽量要求客户填写好相关资料,配合好银行。

对于不法分子恶意办理业务的时候,要果断拒绝。

对于“人证”判别拿捏不准的情况,柜员除了要与客户核实身份证上的信息外,还应当核实客户的生肖属性、地方口音;要求客户提供其他有效证件佐证;在联网核查系统中打印大头像,细致核实相貌特征;当场核实客户的手机等。

另外,通过身份证识别仪核实出不法分子所持身份证确为伪造、变造证件时,应当坚决予以没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

(三)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尤其要关注人民银行下发的有关反洗钱工作要求文件,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要加强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落实一些以考促学的措施,尽快提高一线反洗钱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以此建立基层反洗钱人员的坚实力量,健全反洗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宣传,促进配合。

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洗钱犯罪对于社会公众生活的影响和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客户尽量配合银行的相关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建,冯淑萍,项俊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2]顾玲玉.金融机构账户管理中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探讨[J].金融会,2007(7):27-30.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长沙奎塘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