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1)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2. 统计的方法: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制定决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2. 请学生收集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整理与复习(1)(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整理与复习(1)(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整理与复习(1)(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在第四章《数据处理》中,介绍了数据的收集、分类和统计整理等内容。

全章分为三个重点内容:一是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数据的分类;二是掌握常见的统计图形及其使用方法;三是懂得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本篇说课着重介绍第三个重点内容:懂得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通过教材内容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其它活动的配合等手段,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处理的含义和作用;2.能够运用常见的数据展示、分析方法,搜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整理;3.能够分辨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并总结本章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

本节课的难点:阐述数据处理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对数据处理软件的兴趣和使用意愿等问题。

二、教学过程2.1 思维导图本节课第一步是由教师介绍数据处理的作用和作用,并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到数据处理所具备的含义和内容。

示范思维导图如下:数据处理- 搜集- 分类- 统计整理- 展示在思维导图发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动思考,让他们建立对数据处理的初步认识。

2.2 实例分析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并使用图表进行展示和分析。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实例数据:某班前五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1.先将学生语文成绩从高到低排序;2.对学生语文成绩按照毫分进行分类,如100分,90分至99分,80分至89分等;3.使用条形图或曲线图进行展示比较。

使用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数据处理的含义,知道如何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整理。

2.3 练习检测第三个环节为练习检测,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类、展示等。

可以针对上节课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并引入Excel数据处理软件,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1)

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1)

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统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统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做出决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我们学习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1.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指导学生掌握通过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
-举例: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学会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其含义并能用于数据展示。
-举例:根据收集的身高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体重数据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过于依赖他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够明确。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们普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但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增加一些关于如何解释实验结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统计图表的绘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但在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迷茫。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统计图表的适用场景。
此外,学生在分析统计图表时,对于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预测还不够熟练。在这方面,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最新教案)

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最新教案)

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整数运算规则;能够表示小数和分数,并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把统计表格转化为折线图或柱状图,并能从图中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互动和实际情境的讨论来提高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整数的概念及运算规则2.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3.统计表格的转化及折线图和柱状图的绘制三、教学过程:(一)整数的概念及运算规则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难点讲解和解答疑惑。

3.教师出示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问题求解。

(二)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并讲解加减运算的规则。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难点讲解和解答疑惑。

3.教师出示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进行问题求解。

(三)统计表格的转化及折线图和柱状图的绘制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格的格式,讲解如何将统计表格转化为折线图和柱状图。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难点讲解和解答疑惑。

3.教师出示实际应用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绘制折线图和柱状图,并分析数据。

四、教学反思:1.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较好;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较为复杂,需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2.统计表格的转化和折线图、柱状图的绘制是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需要更多的实例讲解和练习。

3.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情境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统计整理与复习1-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统计整理与复习1-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统计整理与复习1-苏教版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了解常见的数据展示形式,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2.学会制作简单的数据展示图表;3.复习数据分析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4.了解概率的概念,并学会利用暴力枚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教学内容一、数据展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常见的数据展示形式,包括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

我们将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数据展示图表。

1. 表格表格是最常见的数据展示形式之一,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制作表格时,应该尽可能使表格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同时,表格中要注意统一的单位,避免混淆。

2. 条形图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大小的统计图表。

在制作条形图时,应该根据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使图表尽可能直观明了。

3. 折线图折线图是用折线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变化趋势的统计图表。

在制作折线图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坐标系,使图表尽可能直观明了。

同时,应该注意数据的连续性,避免断层。

二、数据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复习数据分析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并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它是常见的描述一组数据的方法之一,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计算平均数时,应该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并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

2. 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中的中间值。

在计算中位数时,应该将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考虑数据个数的奇偶性。

3.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在实际应用中,众数有时比平均数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例如一个班级有一名学生考了满分,其他学生的成绩都比较平均,这时候平均数可能会偏高。

三、概率与统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概率的概念,并学会利用暴力枚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1. 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计算概率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清楚事件的发生范围。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统计整理与复习》(2个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统计整理与复习》(2个课时)
其中10岁到11岁长得最快。
练习与实践
—描述数据
2020年4月
练习与实践
—描述数据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020年4月
足球
跳绳
乒乓球
其他
男生
12
2
5
3
女生
3
6
5
4
2020年4月
节目类别


合计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40
6
15
12
7
张小楠6~12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2020年4月
统 计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调查
分段整理
统计表
分布情况
测量
分类整理
统计图
实验
有序排列
最大值
最小值
查阅资料
……
……
……
平均数
……
《统计与可能性的整理与复习1》自主练习
一、判断题
1.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Leabharlann 2.小芳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钟走60米,放学回家平均每分钟走40米,小芳往返家
120×15%=120×0.15=18(分钟)
答:《音乐欣赏》的播音时间是18分钟。
练习与实践
—分析数据
林桥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音2小时。
右图表示各个节目的播音时间。
1
(4)学校广播站每周都要用 的时间播报
4
《校园新闻》,你能分别求出《校园新闻》
和《故事天地》的播音时间吗?

构建适合本班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构建适合本班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构建适合本班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统计整理和复习是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

统计整理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未来的学习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份适合本班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本教案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学生掌握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数据统计和整理。

2.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复习。

3.学生能够通过统计整理和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制定教案时,需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统计整理和复习都是比较新的学习内容,因此需要分别考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统计整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统计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重点和难点:(1)理解统计整理的基本思路。

统计整理的核心在于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太懂得如何搜集和整理数据,因此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进行讲解。

(2)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

在统计整理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计数、图表制作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进行掌握。

2.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重点和难点:(1)复习的方式和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复习往往不太会自主进行,因此需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具体包括:书写复习笔记、进行口头复习、参加在线教育资源等。

(2)巩固知识的效果。

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需要注意复习的效果。

需要通过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以此调整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

1.统计整理的教学过程(1)导入。

通过小游戏或故事引导孩子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让孩子们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过程。

深入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深入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深入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这份教案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练习一、练习二、巩固训练、同步练习和拓展练习。

每一部分都涵盖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逐渐推进。

教师在使用这份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安排。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于题目类型的理解,也有利于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推广到更复杂的题目上。

教案中的练习如果结合了一定的生活实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教案的文字说明中,有很多强调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从生活中引申出有用的信息。

例如,同步练习中提到“成绩统计”这个话题,考虑到学生们都有考试的经历,可以引导学生们自行创建一个简单的考试成绩统计表,让他们在统计过程中了解数据的归类和整理过程,从而增强对于数据的认知度。

此外,教案中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更广泛的视野。

通过使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填表格、连图、扫描等方式,学会了如何将类似的数据集合进行整理和记录。

同时,教案还结合课外电子化的趋势,提供了一些在线练习的答题网站供学生自主练习,并且还推荐了一些统计、应用软件,如Excel等,以带领学生们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更有效地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但是,教案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或比较抽象的题目,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诠释,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每个题目要点。

此外,尽管注重了生活的实际,但是教案中的生活实例可能比较简单,有些话题或是场景的刻画不够生动,这也会导致学生不能彻底理解对应的统计概念和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是一份对小学生数学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以统计概念和实际应用为基础,兼具机智、实用性和创新性,更引领学生走向与现代科技互动和应用的方向。

教师和学生应通过合理应用教案中的丰富内容,从而取得更良好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6下第7单元《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

苏教版6下第7单元《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设计

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1—103页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整理和反思有关统计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有关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分析和解释。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验,提高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3.学生在参与复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验,提高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2.根据数据灵活地选择及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教法:引导、探究、调查。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孩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回顾与整理小组交流: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我们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哪些?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结合这4个问题,把你的预习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并用红笔做好补充。

(设计意图:让孩子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

)根据预习,小组交流:(结合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交流)结合这三个问题,把预习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并用红笔做好补充。

展示汇报并形成一下板书导图:三、练习与应用先练后教1:(一)练: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101页的第1题。

比一比谁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二)后教:议一议:A.身高和体重的数据怎么才能获得?B.能否有测量的方法得到发芽情况?查阅的资料信息一定适合这批黄豆或绿豆吗?C.就调查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吗?D.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例子吗?小结: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方法的确定要依据对象的特征。

25统计的整理和复习

25统计的整理和复习

课题统计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1、2、3、4、5题。

)课型复习第(26)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认识统计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通过复习,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这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

3.在复习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逐步掌握对知识进行复习整理的方法。

重点掌握统计的知识,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难点合理使用统计数据,掌握分析判断方法。

板书设计统计的整理和复习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平均数:反映平均水平中位数:反映一般水平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媒体运用学习活动修改意见一、回顾整理1.介绍的统计的意义。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知识。

(板书:统计的整理和复习3.师生一起归纳梳理。

(板书)单式统计表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统计图、复式统计图)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统计图、复式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二、分类复习实物展示台1.整体感知,引导梳理。

(1)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有哪些?(各种统计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提问:搜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3)学生独立填写课本第96页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2.复习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平均数=总数÷份数(3)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时用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2)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教学心得体会: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统计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学生知识的整理和来自类。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导学策略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揭示课题。
4.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统计的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统计的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统 计的整理和复习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 数据的总体情况。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总数÷份数=均数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 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 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街心公园
汽车站
学校
电影院

小丽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9分钟, 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 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
? 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 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 多少蛋。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个数 20 23 26 28 30 29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29) ÷5
(20+23+26+28+30)÷6
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 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 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 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 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 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本课总结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会求简单的平均 数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
教学内容: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出示问题:
(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
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说说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扇形统计图。

提问: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能估一估每个节目的播音时间大约占每周播音时间的百分之几吗?
学生尝试估一估,指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出示第(2)(3)(4)题,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4)提问:上面的数据还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在书上画一画。

小组讨论后学生各自画出统计图,然后集体交流,展开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你是怎样想的。

(5)比较:扇形统计图里的扇形大小表示什么?
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表示什么数量?
你从条形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说说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可以编辑的试卷(可以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