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探索
口康 红娜
摘 要: 随着艺术类考 生数量增加 , 各 大高校积极兴 办艺术类专业。 艺术类专业要确保在激烈竞争 中可持续发展 , 必须 以培养实
践应用型人才为主要 任务。构建艺术类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 , 对 强化培养 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提 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 培养应用
出现 了如 下 几个 问题 :
多地 强调 灌输式考 核和教 学方 式, 这使得 设 艺术专 业 时, 并 没有针对 自身 的特 色和
而 产 生 了缺 乏 办 学特 色 、 专 业 趋 同的现 才培 养 的主线进行 改革 , 针对 艺术 类专业 象 。从今天 的实 际情况来 看 , 已经 有许 多 特点 转变教 学模 式 、 刨 新教学 方法。 艺术
1 . “ 任务驱动式 式 根 深 蒂 固
校 艺术类 专业人才培 养 的重点 。 高校 必 3 . 专业设置 没有与高校的优势和地域 须适 当改革艺术 类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 , 构 特色相结合 模 最大 的高等 艺术设计教 育大 国 , 但是 中 建 新 的教 学模 式和 方法 , 培养 学 生运 用所
艺 术 类 专 业 是 目前 的 热 门专 业 , 一 些 学知识处理具体 实际应用 问题和可持续发 学校为 了生源, 刻 意追 求多学科门类, 在 开 展 的能 力 。 和教 师为 了提高 学生 的知识把握 能力 , 更
在专 业教 育谋求特 色发展 的今 天 . 艺 能力 , 而单纯 以效 益为依据 , 匆忙招 生、 盲 学 生很少提 出问题 和挑 战观点 , 抹 杀 了他 术类专业人 才培养 方案更应 紧跟社会发展 们 的创造 性思维 。 艺术 类专业人 才培养 目培养 , 人才培养方 案与其他 高校 雷 同, 因 潮流 , 紧紧 围绕实践应用型 、 专业技能型人
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针对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艺术设计的各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基于此,广西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广西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期。
一、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发现,广西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存在着一些共有的现象与问题:一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太明确,过于笼统简单,只罗列出专业学习的方向,没有具体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达到的水平并没有详细的要求,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本原缺乏深刻认识。
二是各种类别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差不多,差别不大,没有合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培养特点。
三是各高校的培养重点在于所谓“专业技能”的掌握,其实就是学习一些设计软件课程,对于原创及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四是课程安排僵化,例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程从国外引进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各高校中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复制传播。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相似,不利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给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带来很大的限制。
二、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市场经济社会需要能拿出好作品的人才,学校就要培养这样的专业设计人才,如乔布斯能够把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所以就设计出受大众喜爱的产品。
笔者以为,广告专业的学生要通过贴近于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了解广告设计的目的。
教师通过“设计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广告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广告设计的设计规律,使学生具备并胜任广告设计任务的能力。
高校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产教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将成为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对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技术、艺术和人文”的理念。
艺术设计的专业设置兼具时代性、实践性以及针对性,在时代潮流及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建立与市场相链接的教学模式,并跟进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因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和企业行业开展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进行协同育人,研究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改革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增强与社会企业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下,依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制定有利于产教融合的制度和措施,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在合作研发、合作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教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并取得了诸多成绩。
例如池州学院院长柳友荣教授(2015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包括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四种模式,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内部因素、双方耦合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他强调了双方耦合因素的重要性。
国内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公司+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国内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公司+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与环节的集合体,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大部分院校存在艺术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公司制教学模式分别起源于二十世纪的德国,欧洲、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艺术高校沿袭了这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近年来,国内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了工作室模式或者公司模式,但很少将这两种模式有效结合,更没有形成规范的体制。
因此,构建“公司+工作室”有效结合的方式极为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工作室+公司”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状况的梳理,探索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补充。
标签: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公司制;艺术设计一、起源和意义(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起源工作室教学模式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获得了巨大成功。
包豪斯的创始人沃特尔·格罗庇乌斯倡导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以及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作坊式制教学。
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开设了许多工艺作坊,例如陶艺作坊、金属工艺作坊、木工作坊和纺织作坊等,十分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在这些作坊中学生能亲自动手投入实际生产。
作坊制的教学模式就是现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模式的雏形。
(二)公司制教学模式的起源公司制教学模式也可称为“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1]。
公司制教学模式以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公司企业的人才使用需求为连接点,增加了高校公司化培训课程与公司业务流程的环节,将高校与公司的运作模式有机结合。
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校培养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又迎合了公司业务经营的需求,兼顾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
高校艺带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一
善 我 们 的 教 育 功 能 。 高 等 教育 应 该 具 有 教 育 、 究 、 务 三 重功 研 服 能 ,但 我 国 目前 高 师 艺 术 教 育 更 多 的是 注 重 教 育 本 身 的教 育 职
能 , 视 了 学 院教 育 的社 会 职 能 。 教 育 的研 究 领 域 , 视 了对 技 忽 在 忽 术 型 科 学 和行 业 指 导 性 理论 的研 究 , 别 是 针 对 产 业发 展 的理 论 特 研 究 , 研 成果 的市 场 转 化 非 常 欠缺 。因此 , 学 院 教 育 和行 业 发 科 对 展 的帮 助并 不大 , 就 使 得 我 们 的教 育 不 能 很 好 的 溶人 产 业 发 展 这
( ) 、 、 一 体 化 的教 学培 养 模 式 二 产 学 研 建 立起 与 地 方 经 济 紧 密结 合 的产 、 、 一 体 化 的教 学 培 养 学 研 模 式, 学 院教 育 更 好 的 融 人 经 济环 境 中 。高 师 艺 术教 育 必 须 完 使
与 理 性协 调 发 展 的人 格 教育 的基 础 之 上 , 的 创造 素质 与能 力 以人
艺 术 教 育 的特 色 , 立 与 众 不 同 的 品牌 形象 。 ” 院 校 根 据 自己 树 各
的角 色 及 地 方 区域 特 色 准 确 定 位 , 时 调整 学科 专 业 的设 置 , 及 使
水 平 , 断 地 创 新 教 育 模 式 , 合 市 场 发 展 的需 求 , 断 改 变 教 不 迎 不
、
艺 术教 育 的 目标 培 养
教 育 的 目标 培 养 或 培 养 目标 是教 育最 根本 的方 向 问题 。 它
可 以 分 成 总 目标 和 具 体 目标 。 总 目标 是 根 据 国 家 制 定 的 教育 方 针 来 确 定 , 是 纲 领 性 的标 志 。 各 类 高 校 的艺 术 专 业 如 何 实 现 这 但
广西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 能力为 主线 , 把 国 内比赛 与课程教 学相 结合 , 将 企业 项 目引进 实践教 学和 毕 业设 计课 题 , 进 行 校企 合作 及
三、 开展教学改革,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广 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目 标, 科学制订 专业教
实用 型、 服务 型 、 创 新型为一体 的综合 型人才。首先 , 从 专 业特 点来说 , 艺术 设计专 业是集 艺术 、 美学、 文化 、 工 程、 技术 、 经济、 管理 为一体 , 与社 会经济 及人们 生活 密 切 相关的综合 性专业。 因此 , 与市场对 艺术设计人 才的 需求相衔 接 , 充分利 用母体 学校 的优质 资源 , 注 重“ 产、 学、 研” 相结合 , 在课程 设置、 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式等方面
襞 舌 t 唷 开 宄
广西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 养模 式研 究
口马 建华 孙 远志
摘 要: 社会发展新 形势对广西独立学 院艺术设计专业人 才培 养模 式提 出了更深层次的客观要 求。广西独立 学院只有找 准办学
定位 , 利用地域 经济文化优 势 , 才能进一 步建构科 学合理 且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从 而确保人 才培养的质量。笔者 以艺术设计专业的
开研 究 。
关键词 : 广西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人 才培养模 式
广 西独 立学院地 处西部 经济欠发达地 区, 在 一定 程 度上存 在教 学资源 配 比失衡 的状 况。 而艺术 设计专 业
式具有 重要的意义。在专 业框 架结构 内, 除了要依 靠母
体 院校优势 专业作为专 业设 置基础外 , 独立 学院更要充 分利用 自身 灵活 的办学机 制 , 根据 市场对 人才 的需要 ,
高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类生 存环境, 是当代和未来艺术设计学科致力于发展的一个重 为基础的扩充方法, 用于平面设计中有一定的效果。但是, 当进 要方面。 1 2 世纪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 深刻巨大的 变革, 充满商 入到与工程技术、 施工技术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 包装设计、 家具 机的巨大市场带动了环境艺术设汁、 工业产品设计、 家具设计、 平 设计、 建筑环境、 室内、 展示设计等时, 纯艺术的自由性、 个性, 纯
育观 念上必须作彻底的更新, 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 崭新的动态 工业产品、 动漫、 以至于城市规划等, 基本上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 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 以培养具备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 中的一切都需要设计, 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因而 , 艺术设计教育 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只能因地制宜,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 , 建立动态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 大部分艺术设计教育是从美
一
、
更新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个构 。“ 架” 设计工作还应特别重视人道主义的因素。比如, 设计要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用设计来表达对老人、 儿童和残
一
艺 术设计教 育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 即便同 一个国家 疾人的关爱, 用设计来促进人类生理、 心理的平衡发展”l用设 , 3
和地区的模式也不相同, 这种状况的产生基于设计本身的特点, 计来实现一种智能化的温馨工作环境等等。这样的设计 目 标与 因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和市场。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 传统的美术教育目标“ 培养既具备美术基础又懂得专业技术知 状况肯定会有很大不同, 市场变化多样。再又设计的范围广泛 , 识的人才” 相比, 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上。因此, 在设计教 从建筑、 室内与环境, 平面到包装, 具 家 到展示、 纺织印染到服装 ,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教与学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 键 词 : 用 型 本 科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应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客观 规律并 与时俱 进地调整 人才培养 方
案。第 四, 在控制 总学分 的基础 上 , 教 将 学组 织形 式灵 活化 , 以利 于课程 实践 教
学 的 开 展 , 足 学 生 阶 段 性 实 践 实 训 学 满 习 的 需 要 , 变 以往 毕 业 实 习 的 单 一 模 改
袭徽教 唷 开 充
应 用 型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类 本 科 专 业 教 与 学 观 念 的 更 新 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口张 祥永 刘 杰 于 鲸
摘
要 : 应 用 型 本 科 高校 的 艺术 设 计 教 在
的 问题 , 造成 人才培 养 与社会 需求 之 间
的矛 盾也 日渐尖锐 , 带来 了一些深 层次
的 隐患 。
供更 多资源共享 的机会 ; 另一方面 , 被 让
培养 者参 与到 方案 制订 中, 养其 成为 培 “ 自身特 色” 产 品” 从 而使其 从被 有 的“ , 动接 受 变革 转变为 主动 规划 。第 三 , 成 立 有编 制和待 遇 的专 业委 员会 , 立整 建 套 市场 应变机 制和 信 息反馈 机 制 , 循 遵
程 算起 , 现代 艺术 设计 教育 在我 国总共
只有几十年 的发展历史 。从美术教 育体 系中蜕变 的设 计教育体 系随着 市场 的改 变而 不断发 生 变化 , 渐形 成 了一套 完 逐 整 的教 育体 系。在 注重 与市场 的联 系、
教 学 新方 法的探 索 ; 建科 学 的管理 体 构
逐 步 将 教 育 目标 、 育 手 段 以及 教 学 内 教
三 、 展 应 用 型 本 科 高校 艺 术 开 教 育发 展的具 体思路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辽东学院为例
ʌ教育教学研究ɔDOI:10.14168/j.issn.1672-8572.2019.06.21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辽东学院为例赵㊀伟①(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ꎬ辽宁丹东㊀118003)摘㊀要:文章结合辽东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ꎬ从社会需求㊁学校发展定位㊁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重要因素ꎬ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4+1 人才培养模式ꎮ实践表明ꎬ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ꎬ具有推广价值ꎮ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ꎻ教学工作室ꎻ工作车间ꎻ创新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8572(2019)06-0123-04㊀㊀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1]鼓励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ꎬ辽东学院于2015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首批转型发展省属试点院校之一ꎮ在转型过程中ꎬ如何提高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ꎬ如何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ꎬ特别是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等问题是各个本科专业重点关注的课题ꎮ在遵循 培养什么人㊁怎样培养人㊁为谁培养人 [2]思路指导下ꎬ文章结合辽东学院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探索ꎬ分析 4+1 人才培养模式中 链条 式结构设计在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接轨问题上的重要价值ꎮ一㊁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的确定(一)艺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1.培养目标定位国家政策㊁高校属性决定高校办学定位ꎬ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的评估指标中明确指出ꎬ影响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㊁学校发展定位㊁教学资源等ꎬ其中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和行业(企业)需求是决定专业定位的重要因素ꎬ 应用本科院校作为办学的主体ꎬ需要不断地强化产教融合意识ꎬ明确自身产教定位ꎬ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资源ꎬ不断推进学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ꎮ [3]辽东学院作为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地方高校ꎬ确定了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的办学定位ꎬ这决定其本科专业定位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ꎬ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反映这一定位ꎮ2.专业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创新时代的来临ꎬ信息交换㊁设计方法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ꎬ新的时代特征要求学生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㊁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驾驭跨学科或行业的思维能力ꎮ当前ꎬ只有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具体生产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设计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为社会所需要ꎮ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企业需要既懂艺术ꎬ又懂设计ꎻ既懂技术ꎬ又懂施工ꎻ既能创新ꎬ又能实㊀第21卷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1No.6㊀㊀2019年1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ec.2019㊀①收稿日期:2019-09-16基金项目:辽东学院2018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825)ꎻ辽东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中心研究专项课题(PJKT2019-80)作者简介:赵伟(1967 )ꎬ男ꎬ辽宁昌图人ꎬ硕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艺术设计㊁动画教学ꎮ践的复合型人才ꎮ例如ꎬ设计类专业中的环境设计㊁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等专业的定位更要突出实践㊁创新和应用ꎮ因此ꎬ辽东学院设计类专业定位于培养装饰㊁装修㊁广告㊁媒体和动画等企业所需要的一线本科设计人才ꎬ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ꎬ服务于行业(企业)需求ꎬ专业定位的特点是培养面向基层㊁面向一线㊁掌握新技术的设计人才ꎮ(二)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具体㊁明确㊁合理ꎮ辽东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明确提出:以培养品德优良㊁理论基础扎实㊁应用能力突出㊁能适应岗位变化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本科人才作为各个专业总的培养目标ꎮ确定这样的培养目标是因为ꎬ目前已经形成设计行业(企业)分化㊁融合㊁行业跨界整合㊁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的新业态ꎬ新业态需要对人才培养有新思维ꎬ新思维需要对人才培养进行新设计ꎬ而新设计需要新模式ꎮ因此ꎬ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ꎬ突出设计的艺术性㊁科学性㊁综合性和发展性特点ꎮ在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指导思想下ꎬ艺术类专业在转型过程中着重整合㊁优化课程设置ꎬ强化实践创新教学设计ꎬ更新教学内容ꎬ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ꎬ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ꎬ是新的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ꎬ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ꎮ二㊁ 4+1 培养模式的探索(一)教学模式理念1.设置专业模块进行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办学理念㊁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ꎬ辽东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除了共同课程㊁专业基础课(平台课)㊁专业课之外ꎬ重点设置了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和(实践)创新模块课程ꎬ模块课程对应着岗位群ꎬ实现了 知识 能力 岗位群 相互衔接ꎬ有利于艺术类学生的潜质开发和个性发展ꎬ也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ꎬ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第一部分所示ꎮ㊀㊀2.强化保障要素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众多ꎬ例如:师资保障㊁设备设施㊁教学环境等方面的 硬件 要素ꎻ与之相对的有课堂教学㊁教学改革㊁实践教学ꎬ再与之延伸的工作室教学㊁教学方法㊁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的 软件 要素ꎮ在整个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ꎬ必须强化对质量保障与监控这个重要环节要素的设定ꎬ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施到位ꎬ如图1第二部分所示ꎮ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1卷㊀3.搭建创新与实践平台艺术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中ꎬ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㊁感知力㊁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ꎬ营造有助于创新活动展开的环境氛围和项目实践平台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ꎬ而这也必然会对原有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带来冲击ꎮ为此ꎬ 高校要打破封闭办学思维ꎬ树立主动适应企业需要ꎬ主要为企业服务的理念ꎬ深入推进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4]ꎮ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将企业引入校园ꎬ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ꎬ即 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 和 大学生工作室 ꎬ在将企业引入校园的同时带入设计项目和企业管理文化ꎮ与之前相比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事先接触到一些实际设计工程项目和企业管理流程ꎬ在具体项目中与客户进行沟通ꎬ这种校内实践不仅更方便ꎬ而且学生的学习成本在降低ꎬ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高ꎮ除此之外ꎬ学院还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ꎬ开展实习㊁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ꎬ通过搭建校内㊁校外两大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ꎬ以具体实践将人才培养融入地方经济发展ꎬ如图1第三部分所示ꎮ(二)人才培养模式思路要想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好ꎬ形成适合专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ꎬ就要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精心设计ꎬ力求与产业发展对接ꎬ而这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目的ꎮ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其历史沿革ꎬ更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设计行业(企业)的需求情况ꎮ经过调研我们发现ꎬ当前社会对艺术类设计专业(视觉设计㊁环境设计和动画)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是:一方面是传统用人需求数量在减少ꎬ另一方面却是对应用能力强㊁具有较强创新和团队意识的毕业生需求数量在增加ꎮ结合校外专业建设委员的建议和往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ꎬ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企业(行业)最需要的是踏实肯干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ꎬ而不是原来只管设计ꎬ不懂合作的设计人才ꎮ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ꎬ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应充分利用专业发展的历史积淀ꎬ把培养设计一线的㊁具有实践能力㊁创新能力㊁忠实肯干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的这一思路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之中ꎮ(三)培养模式结构设计通过借鉴新加坡 教学工厂 和德国 双元 制教学理念ꎬ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将企业项目和企业管理文化引进校园ꎬ并提出以 教学工作室 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ꎬ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模块ꎬ对接企业岗位群ꎬ有针对性地提出 4+1 人才培养模式ꎮ其中ꎬ 4 的内涵就是强化 教学工作室+工作车间+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实习基地 教学ꎬ 1 则是指 创新㊁创业 教学为链条ꎬ将二者融合为一体ꎮ课堂理论教学(以讲㊁练为主)主要在 教学工室 内完成ꎬ实践教学(以项目设计㊁制作㊁实训㊁实习)主要在工作车间㊁校内孵化工作室㊁实习基地完成ꎬ而 创新㊁创业 教学活动作为 链条 贯穿全过程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毕业生可以基本实现与行业(企业)的 无缝 对接ꎬ是对 教学工厂 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尝试ꎬ如图1所示ꎮ三㊁ 4+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突出个性化养成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很多渠道和方法ꎬ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则是通过与企合作建立 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 以及 大学生工作室 的方式ꎮ在工作室中ꎬ以学生为主体组建了 插画漫画小组 UI设计组 室内设计小组 等ꎬ学生个性化培养初建成效ꎮ以动画专业为例ꎬ挖掘有插画潜质的学生组建 插画和WEB工作室 ꎬ跨年级㊁跨专业采用 传帮带 的模式ꎬ由优秀学长负责ꎬ与其他同学分享参加赛事活动和参与设计项目的经验ꎬ同时ꎬ学院为他们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ꎮ实践证明ꎬ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ꎮ(二) 以赛促学ꎬ以赛促教 成绩显著在 4+1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ꎬ艺术与设计学院突出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ꎬ突出个性发展ꎬ倡导创新的理念ꎮ为此ꎬ利用校内工作车间㊁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搭建的平台营造创新㊁创业氛围ꎬ并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比赛活动激发学生潜质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ꎬ学生在省级及国家级竞赛中成绩突出ꎮ例如:学生在2018年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中荣获得三等奖1项ꎬ优秀奖1项ꎬ实现了零的突破ꎻ荣获48H创意动画与视效预览大赛(东北赛区)一等奖ꎻ在首届全国高校创新创意创业跨平台动漫游设计大赛中获创意设计一等奖ꎻ校企合作举办 百特杯 工业设计作品荣获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ꎬ学生的获奖设计作品已被企业采㊀第6期㊀㊀㊀㊀赵㊀伟: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辽东学院为例用ꎻ在其他省级比赛中获奖近20项ꎮ许多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期间就与企业达成了用人意向ꎬ毕业生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也不断提高ꎬ毕业生就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ꎮ而在教学实践中ꎬ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同样依托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室进行校企深度合作ꎬ承接多个工程项目ꎬ并成功申请横向课题6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ꎮ这种以赛促学ꎬ以赛促教ꎬ倡导创新的方式(图1中第三部分所示)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ꎬ做到了教学相长ꎮ(三)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增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就是其服务社会的能力ꎬ而作为向应用型转型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ꎬ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将服务地方作为 4+1 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社会价值体现ꎮ如前所述ꎬ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ꎬ在此过程中ꎬ学生的许多设计作品就被合作企业所采用ꎮ例如ꎬ学生的空气粒度仪产品外观设计㊁海产品零食外包装设计分别被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和辽宁上引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采用ꎬ对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ꎮ同时ꎬ学院将 第二课堂 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ꎬ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效果与学生创新学分成绩评定相联动ꎬ为学生参加艺术展演㊁创新创业㊁学术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ꎬ并通过手绘公益广告㊁工程设计ꎬ走进农村和社区等形式拓展 第二课堂 活动的形式和内容ꎮ例如: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走出校园ꎬ走进乡村ꎬ发挥专业特长ꎬ为社区街道绘制文化墙㊁宣传海报等ꎬ助力社区文化艺术建设ꎮ形式多样的 第二课堂 活动提高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为地方社会服务的能力ꎬ扩大了学院的在社会上影响力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ꎮ结语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ꎮ辽东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以发展性㊁科学性和创新性为原则ꎬ通过实行 教学工作室+工作车间+校内孵化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 以及以创新创业为链条的 4+1 人才培养模式ꎬ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ꎮ实践表明ꎬ 4+1 人才培养模式拉近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ꎬ向 零 距离接轨迈进了一大步ꎬ人才培养实现了由 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 的转变ꎬ基本实现了 学生毕业后近期能找到工作ꎬ远期有发展ꎬ多数进入职场ꎬ少数升学 的目标ꎬ是助推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值得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ꎮ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EB/OL].(2010-07-29)http:ʊ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王桂芝.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ꎬ2016(22):76-77.[3]李俊ꎬ蔡可键ꎬ温小栋.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ꎬ2017(13):60-62. [4]张洪田.深化产学合作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2(8):20-22.ArtandDesignTalentTrainingModeof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andUniversities:ACaseStudyof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ZHAOWei(SchoolofArtandDesignꎬ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ꎬDandong118003ꎬChina)Abstract:Thereformoftheartanddesigntalenttrainingmodein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isdiscussed.Thefactorsthatshouldbetakenintoconsiderationinformulatingtrainingprogramsuchassocialdemandꎬuniversityorientationandteachingresourcesareanalyzed.A 4+1 talenttrainingmodeisaccordinglyproposed.There ̄sultsofteachingreformshowthatthenewmodeimprovesthequalityofthegraduates.Keywords:talenttrainingmodeꎻteachingroomꎻworkshopꎻinnovationandpractice(责任编辑:李㊀军)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1卷㊀。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才培 养模 式进行探析 , 找寻更符合 自身的艺术教 育人 才培养模式 ,
是 艺术 设 计教 育者 需要 研 讨 的 重要 课 题 。
关键词: 发展 地域性 培养模式 改革
1生源素质低于大型院校, . 招生规模超 出承载能力
2 世纪 后半 叶, 国经济发 展迅猛 , O 我 高校设计教 育专 业为 了适应 中国经 济模 式也 开始进 行扩招 。 艺术 设计专 业被列 为社会 亟须发 展 的专业 。随着 经济发展 需求 的 多
培养 。因而高校 差异也就 此显现 了出来 , 大部专业 素质优
秀 的学生选择 了大城 市 、 名气好 的学校 , 方 院校 的生源 地 整体素质相 对不高 , 造成一部分地 方院校 首先输在起跑 这
线上 。其 次是受经济利益驱使 , 社会 需要艺术设计专 业人 才, 不少地方院校认为 艺术 设计专业投入 小、 收益大, 于是
设 计 教 育 者 需 要 研 讨 的 重 要 课题 。
一
Hale Waihona Puke 2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发展变迁中的社会经 济 .
在 不少综合 院校 的艺术设计专 业人 才培养模 式 中, 教
育 管理 缺乏 程序性和 规 范性。艺 术设计专 业 的综合性 较 强, 与建筑 、 解剖 、 工学、 传播 学等许 多专业存在 交叉 , 与 又
同学科都 有 了重要 的地位 , 一些新的艺术设计专 业方 向也
不 断 涌现 。 艺 术 设 计 作 为 一 门综 合 性 很 强 的 学 科 , 往 是 往
7 8
理论 研究
A R T D U C A T 1 N E S E A R C H E o R
4 与 实 践 脱 节 .
革一直滞后 于教 育实际的要 求, 养适合不同时代的设计人才势在 培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 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教 学模式 的 创新与 实践探索
— —
以东莞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A XLRT NO N VT NADPATC EINM J RC LI TO N EC IG NEPO AI FN OAI N R CI I D S A0 UT AIN DTA HN O l O EN G V A O IH R R FSIN L C O L EE NHG E O ESO A H O VL P S L
随着社会的 多元 化大发展和教 育改革 的推进 , 高职人才 培养 目标 和 培养模 式都发 生了很 大的转变 、 专业设 置和教 学模式 更加贴近市 场 的 需 求 。 术 设 计 专 业 是 根 据 东 莞 地 区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对 人 才 的 需 艺 求 实际设置的 , 学院始终把坚 持高职教育办 学方向, 突出高职特色 , 深 化 教学内涵 , 当好 高职教 育排头兵作为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 高 职艺术设 计专业教育模 式如何与 市场产业的发展相 匹配 , 术 艺 设 计专业 的课程建设 如何适 应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 些一直是高职 艺 这 术设 计专业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 。目前 , 由于高职艺术设计 专业的人才 培 养方案存在定位模 糊 、 重学术 , 实践等多种弊端 , 轻 致使培 养出的毕 业 生不能 适应 岗位 需要。为此 , 本文 将结合 我院 以建设 成为国 家一 流 的职 业技术学院要求为目标 , 以全 新的创新高职教育理 念为指导 , 思考 高 职艺术 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的思 路与做 法。
、
“ 校企 合作 、 工掌结 合”的人才 培养 模式
3 艺 术设 计专业 “ . 工学结 合 ” 实践创 新教学 体系 改革
艺术设计本科人才培养课题制模式探索
艺术设 计本科人才培 养课题制模 式探索
口朱涛
摘 要 : 术 设 计专 业 教 育 的 创新 性 是 设 计 教 育界 普遍 关 注 的新 艺
术设 计在 人才培养过程 中, 要使 学生清晰地 认识到艺术设计 与社会现实的紧密关系是 以服务市场和社会为 目的的。在专 业教学过程 e 要使学生掌握设计的科学化程序 , e, 培养 学生理
市场 需求 的结 合 问题 。
力, 主流 的现代 设计代 表着客观 的人 类需求。那么我们不得 不在我国社会发展 的现 阶段 思考 文化 自我的 、 适合主流意愿 的发展趋 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先行 , 因为教育为本。
二、 调整 培养计划 的专 业 目标
艺术设计是 综合 性、 应用性 专业 , 强调设 计 与生产 的契 合、 设计与大众的沟通。设计教育走向综合化 、 社会 化 已成为 无法回避 的发展趋势。 由于艺术设计 目的得 以实现是多个 学
场 为导 向, 培养 知识型 、 素质专业人才 , 高 缩短毕业 生的适应
在 中国社会经 济改革的 同时, 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在 不断 改革 , 从工 艺美术教育到现代设计教育机制; 从革新现代设计
教 育内容 和不断完善设计教育理念 到提 出教 育机制创新 , 中
期, 努力探 索以培养新 时期新型设计师为 目标 的教 育理念 , 使
代表 的现代设计和其影 响下 的现代工业文明来引领世界。它 的强势不是简单地来 自工 业文明, 实上 它在代 表着人类文 事
明和 社会 发 展 的式 样 。 艺 术设 计 具 有 推 动 社会 文 明进 程 的 能
的能力“ 折扣” 这是我们解 决问题 的节点。我们 的新 目标 打 , 在课题统筹前提下 , 专业理论基础教学和技能训练 围绕成果 , 以一个完整 的课题 实践 要求形式展现 出来 , 充分调 动教 师团 队力量 , 实现整体 的共性 目标教 学与针对 学生个 性特 点教 学 的兼顾 与结合 , 把握好大 的课 题教 学进度和相关课程教 学重 点的节奏和关 系, 穿插理论和 案例教 学、 讲座 , 实现课题 案例 完整体现。课题教 学是 为 了更好解决理论 知识、 业技 能和 专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工作室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一种常规模式,被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普遍推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才培养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手实践的能力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客观需要。
诸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停滞不前,特色不明显,工作室内涵肤浅,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学校对工作室的定位不太清晰,导致以工作室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不断显现。
因此,基于工作室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势在必行,已成为众多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针对性地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依据,笔者研究团队展开了为期三年(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的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1.行业对设计人才核心能力与素养的需求是什么;2.设计师工资与生活现状;3.高校设计人才培养定位特色;4.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5.高校设计类大学生年均阅读数目数量;6.高校设置工作室的情况;7.设计工作室定位的清晰度;8.高校设计工作室的管理模式;9.工作室招收学生的条件与要求;10.学校对工作室的建设支持情况;调查的范围为成都、武汉、长沙、广州、杭州等中部地区五个城市,每一座城市选取5所设置有设计工作室的普通高校和5家设计企业;调查的方式为现场参访及电话咨询。
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当前我国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一)技能基本满足市场应用需求,但创新应变能力较弱。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普遍是以应用型人才为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培养了大批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赢得市场的青睐。
近5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部要求600所普通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这一改革举措的实施,我国大部分新升格的一本、二本院校的设计人才培养基本上走向应用型和技术型的发展道路,诸多本科院校也仿效高职院校打出了“零距离上岗”、“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旗号的方式继续扩招设计类专业学生,设计类专业在全国本专科院校中的覆盖率非常大,几乎名列前茅,每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成井喷态势发展,从而导致教育部不得不亮出红牌以限制这类现象的盲目发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容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 , 人才 的
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校 的教学 管理工 作者首要 的 工作任务 , 这对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 才具有积极意义 。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育要强调技
术 性 、 念 性 和 艺术 性 培养 , 重 在 传 授 知 识 、 能 的 观 注 技
ta h n ;su o ta h n e c i g tdi e c i g
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的培养 , 提高艺术设计专
我 国高校的发展 已经从积极发展 阶段进入 到稳步发
业 的教学水 平 已成为高校 共同关注 的问题 ,建立 科
学、 实用 、 合理 的教学体系 , 探索一条适合艺术设计 专
Ke r s r a d d s n;p r n e t iig mo e ;pat e ta hn ;o e x ei na e c ig u jc y wo d :a n ei t g es n l r nn d l rci ec ig p n ep r o a c me tlta hn ;s be t
ta hn n r cia e c ig, a c o l ht eu mo t o l f ut aigsu e t t o rh n iea i t. e c iga d p a t l a hn wec n a c mp i h t s a li t t d n swi c mp e e sv b ly c t s g oc v n h i
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传 统课 堂 的教 与学只注重 知识 的定式 思维 , 并没有提 高到对 知
、
我 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培养模 式 的形式 是一定的理论 和教 育思想形成 的教育本质
的反映 。 时 间快 速 膨胀 式 的艺术专业 扩招 , 短 带来 的是 一系列 教育 的尴尬 , 这种 尴尬 反映 在艺术 设计 专业 人才培 养模 式 上有多方面原 因和 矛盾性 。
文摩 佳 江 韶 华 ( 阳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与 设计 学 院 沈
④
摘 要 : 随着 社会进 步、 技的不 断发展 , 伴 科 传统 的艺术 设计 教育呈 现出一些 弊病 。本课题 基 于国家提 出培 养
创新型 人才 的国策 , 针对 教学 模式 、 课程 结构 设置、 师 队伍 建设 等提 出一系列教 育改 革措施 , 教 目的在 于研究
由于各种原 因, 在大多数 院校 中, 传统的课程体 系大多依据 工艺 美 术和造 型艺术 转化 过来 的教 学模 式设 定 , 段及 目标 上又有相 当 手 大的局 限, 普遍 是重 视技 能训练 、 l 忽视 理论 基础 和 人文 知识在 技艺 培 养中的作 用, 各课 程之间彼 此孤立 , 少有机联 系。 缺
识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改革应该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培养自主创新能
力两个方 面入手 , 而培养 自主创 新的能 力, 则是现 代艺术设计 教育 的 核 心 内容 。 造性 思维 是 一种 具有创新 意 义 的思维 活动 , 师的教 创 教
( ) 一 人才培养 目标 不够清晰 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 体全面发展 智、 的高级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前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培, 加大思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让 学生 自由选择 , 有效提高对基础课 程的重视度和 学 习的 使其
自主性 , 营造“ 打基础 、 助专业” 的新风 尚。 “ 精专 业” 。艺术专 业课 程是在“ 厚基 础” 之上 自然建 立起
来 的, 专业课程设置 应与实践教 学、 社会应用 紧密结合 , 程设 课 置 中的每 门专业课都应该能 独 当一面 , 门专业课之 间又 应有 各 紧 密联 系, 由易到难 , 且 最终 与毕业设 计合理 结合 。 “ 实践 ” 重 。合理 的教 学模 式让 学生集 中式 学习—— 重基
础、 需求 式学 习—— 重专 业, 而有 能力接 受结合 实践 的专 业 进 授 课方 式, 能力承担 竞赛 类实践活 动, 有 更好地 完成 设计采风 、
下人才 激烈竞 争的市场 需求 , 培养 学 以致用 、 务于社会 主义 服
市场经 济建设 , 具备 不 断更新知识 的能力 , 具有 良好 素质 和较 强社 会适应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 型人才。
如 下研 究。
一
在课 程 的学 习过程 中, 学生对粉 彩工 艺的 了解是 通过教 师
的集 中示范而获得 的一般 性工艺操作 经验 , 际上仅 靠一般 性 实
艺术设计专业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的工 艺知识和经验是无法 完全 胜任 粉彩 的工艺操作 的。学生在 接 受一般 性的工 艺知识和 经验时存在 着个体差 异性 , 每位 学生
识、 扎实的专业 能力, 这样 学生才敢于实践 , 而实践也会使 学生
习打下 坚实基础 的同时提 高艺术修养、 拓宽创 意思维。
“ 厚基础” 是指 艺术基础课 可采用统筹授课 的模 式。例如 , 可在 大学 的前 两年教 学 中采 用“ 班不 分专业 ” 分 的统一基础课 教授模 式 , 在培养 计划 中有效设 置基本 理论课和 共通专 业课 ,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陈日月,王昱东(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一、引言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有机衔接,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作为建设产业学院的首要原则和任务”。
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元协同育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对产业学院发展要求的表述发现,现行产业学院在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产教育人理念认识不足、产教协同育人效能不高、产教资源融入对接不畅的共性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产教协同育人理念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在尚未厘清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和自身专业特点与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盲目在学校二级学院内创建产业学院,对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思路,对区域产业适用性人才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判断。
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不适配,未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导致区域产业人才紧缺;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对接不深入,未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产业人才供给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涵盖的实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产业学院的地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C-b/2021/03/13;主持人:王昱东、陈日月);2022年度无锡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无锡市职业教育金课《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负责人:陈日月)。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内容摘要: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综合性的设计服务市场不断形成,艺术设计教育以往较狭窄、封闭的教育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高效开放的、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日本的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跨专业、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这对我们探索艺术设计跨专业交叉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交叉学科跨专业教育一、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再认识艺术设计脱胎于艺术创作,缘起于工业生产,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
艺术设计的实践活动随着时代发展而演进,从最初的附属于造物、以装饰美观为主要目的的个体行为,发展到人性化造物、绿色造物的社会行为,进而至今,艺术设计的内容已经从单纯的造物设计扩展到以人类幸福为最高创作宗旨的、协调人们周遭各种关系的综合性创造行为。
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设计活动的学术教育体系,理所当然地沿着艺术设计实践的轨迹和趋势而向前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在一个世纪的时光流转中,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在2003年曾撰文论述了当代艺术设计的内容,指出今天的艺术设计学科形成了以产品设计、染织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为四大主导专业,包括手工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在内的六位一体的设计大系统。
虽然说这种概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但是一个本质的事实就是,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如媒体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服饰织染设计、工艺品设计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实用艺术,虽然在外观形态的表现上千差万别,但从设计创作的本质上看,它们存在着很多共通点。
首先就其创作语汇而言,它们有着共同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要素,都是要用造型、色彩、质感这些物性存在创造出具有实用和文化双重价值的产品,以满足大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就其制作流程而言,在工业化大背景下,它们有着共同要考虑的生产、市场、管理、营销、环境、地域文化等外在制约条件与全球化和商业化的目标。
高等院校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索
重 要条 件 , 的设 计 师 在 很 大 程 度 上表 现 为具 有 良好 好
的心理 素质 。
次 , 计人 员 要重 视 美 学 修 养 的 提 高 , 善艺 术 品 味 , 设 完
人 们 常说 , 有来 自内 心 的 品 味 , 没 不会 有 好 的设 计 , 好 的设计 来 自于 内心 修养 的提炼 。 ( ) 善 的素 质 结 构 是 高素 质 艺 术 设 计 人 才 发 二 完 展 的保 障 1 思想 理论 素质 。坚 定 正确 的思 想理 论素 质是 成 . 长 为人 才 的基础 。 目前 , 些 艺 术设 计 的大 学 生 不 能 一 够将 专业 知 识学 习 和思 想 理 论 学 习有 机 结 合 , 他 们 将
人 才 是社 会发 展 的不 竭 动 力 , 等 院 校教 育 的最 高 终 日的是 培养 高素 质 的 人 才 , 国未 来 的 发展 方 向正 中 朝 着 自主设 计 迈进 , 计 内涵 的提 升 更 加需 要 高 素质 设 的艺术设 计 人 才 , 等 院校 是 培 养 艺 术设 计 人 才 的 主 高 阵地 , 如何 在 当前形 势下 培 养 高 素 质 的设 计 人 才是 学
扎实 的基 本技 能 和较 高 的艺术 修 养 。艺术设 计 人员 的 基 本 技能 包括 : 画基 础 和 设 计 基 础 两 大方 面 。其 中 绘 绘 画基 础 应 涵盖 素描 、 速写 、 色彩 、 白描 等 ; 计基 础应 设
包 括 平面 构成 、 彩 构成 、 体构成 与基 础 图案 等 。其 色 立
4 广 泛 、 谐 的人 际关 系 。有广 泛 、 . 和 和谐 的人 际 关 系 , 的才 能方 能 得 以实 现 。具 有 较 好 的 人 际 关 系 的 人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CDIO是当前工程教育的最新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项目实践能力。
本文在充分研究与吸收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弊端,提出了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导师负责制工作室模式和竞赛项目化模式,为提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标签:CDIO;高职艺术设计;项目驱动;导师负责制;竞赛项目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与日俱增。
因此,如何建立有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关键。
CDIO所代表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培养人才能力的四個方面,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全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符合CDIO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因此,基于CDIO 理念的培养模式将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经过调研,好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项目背景欠缺,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环节中学生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机会。
因此近年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与实际工程脱节,高校培养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矛盾,由此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工程人才,由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模式的理念和方法适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张樱樱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4年第04期
艺术设计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经济模式而被我国大力发展的专业。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模式一直滞后于实际的教育要求。
为建立与整个社会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现有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善,这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一、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改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指导思想。
(一)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就目前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而是需要有着较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多学科综合素质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二)准确把握艺术设计市场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上最大的人才市场。
因此我国艺术人才应当对未来艺术市场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人才需求市场的把握,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保证毕业生有一个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
(三)充分理解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功利性、时效性特点的,包含先进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学科。
其培养人才以审美教育贯穿始终,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也要充分体现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其培养的人才特色。
(四)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长远发展。
21世纪的教育呈现出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
高科技综合性人才将为我国未来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抢占世界科学技术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和主流之一。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在体现“设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艺术素质。
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和现代设计方法技能的系统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增多,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也不断涌现。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现状与不足总结如下。
(一)学生素质低,招生规模过大。
某些院校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投入少,回报大,于是大肆招生,超出了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的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简单,就随意报考,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素质低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强,涉及建筑、工学、传播等多个领域,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对于目前的综合性院校当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管理较差,没有一个完整的良性体系。
许多高校都对国外优秀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生搬硬套,不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和变化,造成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混乱、脱节、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于我国社会的需求。
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的。
各个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都是以中央工艺美院的最初培养模式为本源的。
所培养的人才差异不大,多样性较差。
无法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人才,无法将技术、经济与其结合起来。
(四)不注重实践。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多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
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更多实用型的人才,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校应当学习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发展变化,为国外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人才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以专业研究的深度,以及解决专业领域问题为基础的,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和技能。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改革后的教育了。
传统的评价体系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高校所要培养的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教育体制,亟待改革创新。
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自身,将新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企业要想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就需要有巨大的人才资源。
而特色办学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于自身,应当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成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发展改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有针对性地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二)打好学生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广。
不仅要求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也要求有独特的思维模式。
培养这类的人才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以艺术设计为基础,综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与知
识,形成一个综合的课程。
不应该把各个学科单纯拼放在一起,应当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
对于各个课程的安排,应当淡化各个学科的界限,避免过于细分专业。
另外,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拓宽专业口径,增加设计理论教育的比重。
这些学科包括社会人文、艺术设计史、创造学科等等。
(三)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是很合理,授课老师的上课经验不足的情况很多,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授课,上课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
高校要想发展创新艺术设计这一学科,为这一专业授课的老师必须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本学科的最新动向有明确的了解。
为培养这样的老师,应当注重对老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
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这些准确传达给学生。
培养老师针对性授课方式,可以针对社会不同的需求,培养多样性的人才。
培养老师的综合授课能力,令老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
艺术之所以高贵,其原因在于它是原创。
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加强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
目前虽然各个高校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创造创新的培养,但是基本处于各个学科课程当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培养的完整体系。
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快发展完善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系,系统地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
(五)加强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各个高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并不是很注重,所安排的实践也仅仅是实践课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去。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方面也可以学习外国的先进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的方法,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型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
这样的方式一来培养了更多真正能参与到工作中去的人才。
二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
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我国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发展改革,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与国际接轨。
在教学当中,结合中外的教育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精心设计安排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资源,提升教育理念,拓宽视野,优化课程体系,努力与国际接轨。
这样做,不仅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七)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他们以作业形式展示的最终设计结果,也应当考虑他们在设计过程当中所展现的各种综合因素。
例如团队的协作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或者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其次,在对学生的培养当中,应当注重评价学生自身的特点。
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其中个性化是指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
特长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学校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特长爱好与专业知识向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