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议论文写作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
专题十八议论文写作训练学案一议论文体编写提纲训练(一)学习目标:①掌握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②议论文体编写提纲训练。
重点难点:议论文编写提纲训练。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上节回顾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请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提炼写作提纲用光明的心照亮世界一朵娇艳的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是看到它的美丽可人还是觉得它妖媚庸俗?一片干枯的黄叶随风落地,你是高兴地赞叹它终于叶落归根还是感叹它短暂的生命如此轻易结束?一条奔涌的大河在滚滚东流,你是看到它雄浑壮阔还是鄙夷它暗藏污秽?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同样的情形,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青苔布满了石阶,通向一间简陋的小屋。
初春草木的新绿映入屋内。
居室简陋,可这丝毫不减室主人的闲情雅致,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虽然身居陋室,但室主人志趣高洁,品德高尚,又怎么会在乎生活的清苦呢?在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
但仕途失意,使他意志消沉吗?不,相反的,他看到这凄凉之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去了从前的浮躁繁忙的生活,这正是个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每天可以弹琴读书,和学识渊博的人一同交往,不也是人生一件乐事吗?刘禹锡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静闲暇,二十三年后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与希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一弘清澈的潭水在碧树映衬下更清幽。
树林中偶尔传出的几声鸟鸣使四周显得格外寂静。
【新步步高】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十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要善于转换叙述视角[专题引语] 长期以来,考生写记叙文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我”一定是作者自己。
单调、狭窄的叙述视角,使考生走不出构思、想象的小圈子,无法上升到“大我”的视野,千文一面,“面目可憎”。
其实,只要把“我”的叙述视角轻轻一变,就能美妙无限:开阔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吹皱心中写作的一池春水”。
研习完该专题训练,你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真题回放(2015·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摄影机”如是说贵州一考生我是一个小小的摄影机,自从那次主人的获奖作品在博客发布以后,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叹;这次主人的事迹荣登高考作文题,受到高考学子的青睐,作为他的助手,我同样感到荣幸。
我的主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摄影师,是数码读图时代的宠儿。
他的心中涌动着对美的热爱,他的意识中潜藏着对美的追求,他的肩上担负着传递美的责任。
他背负着我,走乡串巷,穿梭于繁华闹市;跋山涉水,进军于深山野岭。
他战胜浮躁,战胜寂寞,摒弃粗俗、丑恶的风格,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探索美的源头,去探究美的真谛。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热爱。
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东篱菊开、山萧枫黄,苍松绕云、石溪成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种种美景,无不使他心动。
即便是循环往复的寻常四季,在他心中也如诗般激昂,如歌般悠扬。
第九章专题十 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含答案)
专题十巧换视角(记叙类)(2017·全国Ⅰ)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一只熊猫眼里的中国安徽考生我是一只熊猫,名叫安安。
我出生在2008年的四川,今年九岁。
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国外做“形象代言人”。
我们很乐意担任“和平使者”,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友谊的纽带。
我因为那一年受了伤,就一直留在国内。
往事不堪回首,但该记住的永远也不会忘记。
众所周知,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汶川地震”,一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前者让我悲痛和难过,因为我目睹了灾区满目疮痍的不幸;后者让我激动和兴奋,因为世界体育盛会在我的祖国举行。
也正是那一年,世界走近中国,中国让世界了解了她。
不过,大家对中国的认识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下面我就开始为诸位外国朋友补课,让你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解我伟大的祖国吧!首先说说中国的国粹京剧。
它是从昆曲和京腔演变而来,有两百年历史。
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公案、神话等。
京剧是门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唱腔和动作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体现“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情感,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建国初期看一场京剧,门票不菲,特别是有名角色的演出,门票价就更贵,但有的人还是争先恐后购买。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在上海一连唱了45天,场场爆满。
可见,京剧就是中国最生动的一张“名片”。
京剧是听的或看的内容。
如果你还想满足一下口福,那该怎么办呢?既然来到中国,当然要认识认识该地响当当的名吃。
中华美食可是世界一绝哟,它与京剧一样都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一般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
假使你来到中国,保管你吃得“满嘴流油”,乐不思蜀,呵呵!各国友人们,我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想插上翅膀,马上就飞到中国来?别急,别急!G20峰会时,你不是来过一次吗?“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似乎也看到你身影。
2017年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一含答案
专题训练一审准题意[专题引语]考场优秀作文,第一要领是符合题意.而现在的作文命题是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方兴未艾,如何审好这类作文题,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和主线。
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真题回放(2016·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满分佳作何处消得泼茶香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
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悟得诗中三昧: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
展开论证一:语文离不开现实生活。
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
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
儿时熟稔了“低头思故乡",可唯有我们漂泊无依时才会明了,那月色下的捣衣声,是声声打在自己思乡的心上。
展开论证二:现实生活是栽培语文真挚情感的土壤。
17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作业设计(含答案)作业17
语文基础规范化作业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时间15分钟)把字写端正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
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
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
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
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
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
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
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
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积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
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
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
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
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二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散文概念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
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1.写人记事类散文(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
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作文基础训练(全国通用含解析)
专题十六作文基础训练学案一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学习目标:①分辨常考高考材料作文的类型;②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意,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
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和。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1.要正确、鲜明;2.要深刻、新颖;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三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训诫的性质。
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练测试题17
目标明讲1.了解高考议论文命题规律及写作要求。
2.掌握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
考点详讲◇考点一:论点【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张扬个性活出自我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
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
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
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
张扬出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九+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训练九记叙类文章巧构思[专题引语] 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往往是赢取读者青睐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标志。
善于谋篇,长于布局,精于筹划,巧于运思,不但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艺术,它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
尤其是供阅卷老师评等级赋分的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巧妙的构思就像天上的云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自心中。
记叙类文章尤以精于布局,巧妙构思取胜。
那么,它是如何精于布局,巧于构思的呢?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觅春安徽一考生寒假期间,春寒料峭,这时的春天是需要细细寻觅才看得见的。
带着觅春的想法,一大早,我就出了家门。
点题,同时引出了“寻春”线索。
腊梅和迎春算是天生赶早的勤快姑娘,已笑意盈盈了。
韭菜是居家急用的,肥力足,又是向阳坡,也才只长了一指长。
几茎不怕冷的野菜,打从缝隙间向外探视着。
芍药牡丹,则是刚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瑟瑟蜷曲令人心疼,倒担心夜晚的冷冽能把她们冻得缩回了头。
寻到春的讯息:笑意盈盈的腊梅和迎春,还有韭菜、野菜、芍药牡丹,这时的牡丹是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
忽然小巷深处,一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特茂盛地葱绿着两团植物,至少半米高。
急奔过去,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绽了,抑或立等可开呢。
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把世俗的冬天开成牡丹的新天下?觅到了含苞待放的牡丹,既惊奇又纳闷。
正疑惑时,门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
“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
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年头了。
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
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延长花期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
【新步步高】2017年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五善设分论点[专题引语] 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又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训练就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教育之道,不可任性福建一考生标题即中心论点。
《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诚如斯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弘扬美好的德行,而漫画中的孩子脸上的一记巴掌却违背了《大学》的精神。
指出教育之道的内涵,漫画中的“巴掌”违背了教育精神。
从55分进步到61分值得嘉许,但孩子得到55分时的一记巴掌是他进步的关键因素吗?倘若是,那么分数上的进步也不意味着心智和人格上的进步。
再者,从100分退步到98分,可能不只是个人因素,更有试卷难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那么一记巴掌怎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记?分析漫画材料,印证观点。
分论点一:教育的手段是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应当看到,教育的手段不应只有“亲吻”和“耳光”两个非黑即白的工具,而应是更多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社会心理学家扎乔克曾言:“人是‘情感优先’的动物。
”人对于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情感上的直觉判断,在此之后才有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证。
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是更为长久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育人之道。
一个微笑、一些积极正确的指引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健全心灵的植株,在春风化雨下开出希望之花。
分论点二:耳光(代指惩罚)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况且,一记耳光扬起的是学生的成绩,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道:“强力惩罚迫使人服从社会意志,进而失去自我。
”由此观之,即使教育者的动机是好的,他采取的手段也不能是任性的一记耳光,正如《发条橙》中“上发条的玩具”,恰是惩戒过度之后的心灵写照。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Word版,含答案):第六章 专题一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2017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
如果能抓住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写作 单元测试.4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单元测试1.(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泉水在地下蓄积。
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
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追寻与积累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很多时候,成功看起来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幸运,但是我认为,成功其实是一种积累的必然,尤其是时间积累的必然。
在我们走向成功的路上,经常是布满坎坷与艰难,这种时候,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通过不懈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曹雪芹,历经十九年的寒暑的积累,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红楼梦》,把自己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上。
他让世界记住了他。
他的成功在于时间的积累。
他在艰苦与苦难中不断地前行,用十九年的积累谱写下成功的篇章,坚持有时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经过持续的时间积累,这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没有人可以不经过积累就拥抱美好到未来,世人皆看到了比尔盖茨的富可敌国,但却没有曾看见他在一间狭小的地下室中多年的积累,没有看到他一次次从失败中积累养分,最终才开创了微软的雏形。
时间的积累需要恒心与毅力,在寂寞与黑暗中长时间的积累,在不断的前行,总不那么一帆风顺,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有彷徨和犹豫,我们应在积累中不断地在前行,在积累中是自己不断地完善。
而现在的我们的成绩不论是好是坏,都是我们自己不断积累,不停努力的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积累就没有收获,我们在看到别人优异的成绩时,应该想到我比他少付出了什么,我应该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时间的积累来完善自己,让自己在积累中不断前行,让自己做的更好更优异。
高考语文一轮讲练专题17-考场作文增分技法(含答案)17-4
方
案 一
[写作指导] 材料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方式
的多元化,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以借助多媒
方 案
体技术,还可以阅读纸质书本;二是阅读内容的丰富;三是阅
二
读的重要作用,获得新知,开阔眼界。材料要求围绕自己的阅
方 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自己的青春阅读。
案 三
专题十七 学案4
方
案 一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
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
方 案
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二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方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案 三
专题十七 学案4
第8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方
案 一
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
方 案
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
二
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
方 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
案
三 乐趣……
专题十七 学案4
第7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二
日,他行走的痕迹和虔诚的朝拜,轻易就击溃了我心灵的防
方 线;他品论的人生和朝见的历史,逐渐颠覆了我的肤浅空白。
案
三 这份淡淡的墨香,沉淀岁月气息,让我身临其境,近在咫尺。
与古人并肩,与岁月齐步。
专题十七 学案4
第13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7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七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一些古村落,本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象征,理应得到保护,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却无视这种传承,为了建设新城镇,遭到肆意破坏。
B.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C.如今的中国,在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比以前更加关注精神生活的充实。
D.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须坚定自身职责和定位,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师生资源加以规范。
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中途易辙,“遭到”的主语应是“古村落”;C.语序不当,应该是“建立和完善”;D.成分残缺,应在“师生资源”后加“的行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湿地尽管有着天然的“城市之肺”的美誉,但仍然面临着面积越来越小,湿地的功能越来越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B.警察在四川广南高速公路上包围了一持枪劫持一位女性的匪徒,见女人质生命受到威胁,武警战士果断开枪将其击毙。
C.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调,从地域文化的滋养、历史文脉的传承和文化氛围的激励等方面,对作家群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宏观的探究分析与思考。
D.多数学校组织军训的目的,是为了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团队协作、并肩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可在“破坏”后面加上“的局面”;B.指代不明,“其”指代的到底是谁不清楚;D.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目的”或“为了”。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事实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需要动态继承和发展,为其注入生活的源头活水,焕发自我创新的活力。
B.乡土作家群已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品牌、名片和符号,将对推动社会文明风气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7年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三含答案
专题训练三妙拟标题[专题引语]在新材料作文命题“一统天下"之际,考生在考场上总有这样的写作习惯:写好正文后匆忙起个标题。
这里,拟题的先后并不重要,问题是仓促拟题,也只能拟个大众化的题目,根本起不到“抢眼”“亮眼"的效果。
“题好一半文”“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这些格言俗语固然说明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考生上述习惯暴露出未把标题当成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问题,甚至说在深层意识里根本没有把拟题当回事。
因此,本训练试图唤醒你的拟题意识,与你一道探讨妙拟标题之法,以期让你的文章标题“抢眼”“亮眼”。
一、2016年高考作文佳题赏析1。
进六与退二(全国乙卷,广东一考生)赏析:该标题抓住了漫画中的分差,所谓“进六”,指第二个孩子的成绩由55分考到61分;所谓“退二",指第一个孩子的成绩由100分退到98分。
用数字的变化揭示出漫画的内容,而且设有悬念,耐人寻味.2.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全国乙卷,湖南一考生)赏析:该标题采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且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针砭时弊,尽去陈词滥调,给阅卷者新风扑面的感受.3.“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全国甲卷,吉林一考生)赏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是一句俗语,可是经作者一化用,且用双关手法,巧换一字,赋予新意,形象地表达了要提高语文素养需要大量阅读的道理,别出心裁,令人过目难忘。
4.漂其黑,守其白(全国丙卷,四川一考生)赏析:该标题化用典故.老子《道德经》云:知其黑,守其白。
作者只改动一字,赋予新意:小羽以自己的洁白,为国家漂洗污浊环境,为国家漂洗出民智。
一“黑"一“白”,对比鲜明,极富象征意蕴。
5。
大音希声,大智涌泉(江苏卷,江苏一考生)赏析:该标题同样化用老子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更妙的是与材料对应得好:以“大音希声”对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大智涌泉”对应“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写作微训练九写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含答案
[训练微语]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
开头和结尾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分,要想写好开头和结尾,必须掌握好方法技巧.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真题回放(2015·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满分佳作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这几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方发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开,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
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痕,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
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
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
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
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
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 01 Word版含答案.doc
广州天河区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01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é)趿拉.(tā)蹙.(cù)缩阴翳.(yì) B.迸.发(bèng)羞怯.(qiè)鬈.曲(juǎn)怜悯.(mǐn) C.瞭.望(liào)嵯.峨(cuó)哺.育(bǔ)赊.账(shē) D.姊.妹(zǐ)愧怍.(zhà)伛.偻(yǔ)踮.起脚(di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胆怯沧茫谩骂欲盖弥彰 B.取谛蜿蜒惶恐目不暇接 C.篡权老妪辟邪层峦叠嶂 D.更迭缭乱脉搏水泻不通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散文多用排比句,语势流畅,读之,有一泻千里....之感。
B.有些同学写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望着这座被烧毁的大楼,人们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D.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们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赖.天之灵赖:依靠天高地迥.迥:远B.视.五人之死视:与……作比较以旌.其所为旌:表扬C.又重之以修.能修:美好的日月忽其不淹.淹:久留D.时北兵已迫.修门外迫:危急汩余若将不及.兮及:等到6.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B.几以不纳死如.土石何,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C.恐年岁之不吾与.D.吾社之行为.之先佯狂不知所之者为之声义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B.颜色..不少变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国事..遂不可收拾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层见错出 / 敛赀财以送其行 B.扈江离与辟芷兮 / 来吾道夫先路 C.不敢复有株治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臣死有余僇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此虽.貌敬 B.草行.露宿C.予分当.引决 D.去今之墓而葬焉10.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例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讲义:写作微训练三学会在行文中扣题见“料” 含答案
[训练微语]“考场上,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偏题!”阅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是呀,考场作文偏离题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少写作高手总在这方面“阴沟里翻船”,以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当然,偏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可是,你想过没有,偏离题意有时并不源于我们审题不准,而是因为我们在审准题意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了偏离。
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题的方法,那么,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把审题带入了安全区,更在于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人生得意之作。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真题回放(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带您去看花海广东考生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快速入题。
虽未直接点题,但“草长莺飞”“细雨朦胧”“花”“云"都暗指自然。
仍记得小时候,父母外出,外婆你总是在乡下带着我忙农活。
正当夏时,天气炎热,忽然一场大雨。
你放下农活,笑眯眯地翻过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说:“囡囡,热了吧?走,外婆带你凉快去.”一个激灵,鱼跃而起.外婆打着把破旧的伞,肩上骑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门。
外婆所说的“纳凉好去处”竟是村里的一片莲藕地.地是小方的浅池塘,有一间破木屋,我们进去时已湿了身。
外婆顺手摘了片荷叶搭在我头上,浅浅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开时刚醒来的花仙子,我离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冲刷了盛夏的暑气,连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凉的,溢着花香的.3、4两段详写“我”被外婆带去感知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审准题意[专题引语] 考场优秀作文,第一要领是符合题意。
而现在的作文命题是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方兴未艾,如何审好这类作文题,是作文训练的重点和主线。
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真题回放(2016·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满分佳作何处消得泼茶香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语文更像是一块茶饼,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固然能教会我们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实践才是那一瓢沸腾的汤水——语文唯有与生活相遇,才能涤荡出其中清茗的滋味。
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很有特色:综合了材料中的三种“途径”,在比较、权衡中亮出自己的观点。
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悟得诗中三昧: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
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
展开论证一:语文离不开现实生活。
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
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块温厚土壤。
若没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润,我们又怎能听到那坎坎伐檀声中的情思惆怅?走过那零雨其濛的东山,千年之前征夫离乡时落下的热泪,正滴落在我们的心上。
儿时熟稔了“低头思故乡”,可唯有我们漂泊无依时才会明了,那月色下的捣衣声,是声声打在自己思乡的心上。
展开论证二:现实生活是栽培语文真挚情感的土壤。
诚然,课堂与书本就如细腻的瓷釉,能将语文这碗茶装点得赏心悦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与苦,才是蕴含在茶中的菁华。
不然,为何辞章精美的官场应词频频却遭人诟病,而一首语言固陋的《公无渡河》,却以其最真实而又痛忱的呐喊感动了无数过往世人。
以上两段谈的是“生活”途径,这里用“诚然”一顿,将其他两种途径与“生活”途径相比较,更加肯定了“生活”途径。
唯有回归生活,我们才能触碰到最真实的语言和文字,才不会让我们的语文素养永远囿于那些空洞的说教之中。
课堂与书本亦如茶盏,是承载语文的重要工具。
然而,工具可以用模具打造出无数相同的模样,而那栽培茶叶的生活之土,每个人都只有那独一无二的一块。
展开比较一:课堂与书本是茶盏,与“生活”之汤水的比喻巧妙组合,妙笔。
“看到月亮便是思乡,目见梧桐即是悲秋”,若我们的语文真的变成了一个个公式,那一切情感的流露都只会变得苍白无力。
考卷上的大雁即是思乡,殊不知那河边雁丘之上还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窥探;书本中一篇《秋声赋》,从此秋天都等同于悲,却偏有人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无可厚非,课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沃土,书本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捷径,但只有融自己的真情实感于生活之中,才能沏出一碗拥有自己味道的语文香茗。
展开比较二:课堂和书本必须与生活融合。
诚然,课堂与书本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语文,但生活才是真正能够享用的语文。
生活是去年的新雪,只待我们投以满怀的情感,去温一杯感动人心的茶。
毕竟,辞藻的堆砌成就不了一首感人肺腑的《上邪》,然一颗炽热的热爱着生活的心可以。
结尾在比较后又回到自己的观点上来,中心更加突出、明确。
作文审题阅卷专家组认为,审题是课标卷作文考查的第一个重点,因此,审题精准与否是确定作文等级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
考生作文一定要与材料有关。
等级如下:1.满足审题两要素的作文为二类文,分值在49~54之间。
两要素是:(1)作文必须探讨“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2)作文中必须体现三条途径的“比较”。
其中可以分别探讨三条途径的优缺点,也可以只谈其中一条途径,但必须有“最”“更”等字眼,才能算作者已经进行比较得出了结论,如“我认为××途径(方法)最(更)能提升语文素养”“××是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有效)的途径(方法)”等。
2.只谈提升语文素养的某一途径,没有体现出“比较”的;或者用70%以上篇幅大谈“社会生活实践”对提升语文素养最重要,却将其由“途径”变为“目的”的,为三类文,分值在43~48之间。
3.谈提升其他素养需要材料所提三个途径的,或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却不谈如何提升的,为四类文,分值在36~42之间。
4.既不谈“语文素养”,也不比较“提升三途径”的,为五类文,分值在36以下。
5.在二类文基础上,有至少两个亮点的——语言优美流畅、见解独到、阅读面广泛等——可定为一类文,分值在55~60之间。
亮点点评优秀的考场作文首先是紧扣题意之文。
本文围绕着提升语文素养这个中心,开头在比较的基础上亮明自己的观点:更看重生活。
然后用两段文字紧承观点论述“生活”在提升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紧接着笔锋一转,转为在比较中突显“生活”更重要。
最后在综合的基础上再回扣自己的观点。
因此,本文审题立意很精准。
再者,本文通篇采用一个比喻:语文似茶。
在这个比喻的基础上衍生出别的比喻句,例如“亦如茶的淡雅甘甜,语文最不能离的便是那真挚的情感”“课堂与书本亦如茶盏”,这样写让文章既有文化底蕴,又生动形象。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读是写的前提,只有读懂了所给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知道了材料的类型,主要的人、事、核心语意是什么,才能审准题。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
这里重点谈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
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
高考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6年全国乙卷中的“进与退”“奖与罚”,2016年浙江卷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等。
(3)从表达上看,有抽象型和具体型。
抽象型多是概括性语言,如江苏、浙江、上海卷作文题所给的材料。
具体型多是故事、寓言、时政新闻类。
至于图画类材料,所给图画多是漫画、图片。
这种材料的审题多要求读懂图画的内容,尤其是寓意。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这是审题的关键。
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
核心语意在哪里呢?(1)在关键句上。
如2015年高考汉语文卷作文材料: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细读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作文审题立意的重心所在。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
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
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
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1)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1.概括中心法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材料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
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
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
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三步概括中心:(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2.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例如2015年广东卷作文材料: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分析所给材料共三段。
第一段讲看云识天气,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电视中看天气预报,但缺少乐趣。
第二段讲接触自然可看到自然之美,但未必能理性认识自然;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认识自然规律,但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自然气息。
第三段是对前两段材料的概括,指出从不同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第三段无疑是关键段和关键句,其中“感知自然”“不同的途径”“远”“近”是关键句中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