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范文1.引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与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防范事故风险能力,制定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2.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全面了解事故隐患的存在情况和处理进展,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3.责任人及职责3.1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的具体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并负责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2 各部门负责按照计划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和数据。
3.3 监管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4.统计报告内容4.1 事故隐患排查总体情况统计报告应包括隐患排查的日期范围、隐患排查的部门和人员、排查区域和对象等基本信息,以及发现的隐患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4.2 隐患类型统计分析统计报告应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隐患的数量、占比及分布情况。
同时,对不同隐患类型的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4.3 隐患治理进展情况统计报告应对已发现的隐患进行处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包括已整改、未整改的数量和占比,督办及验收情况等。
4.4 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评估统计报告应对隐患排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包括排查覆盖面、排查质量、排查流程等方面的评价。
5.报告编制与提交5.1 报告编制统计报告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汇总各部门提供的排查数据和信息,按照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报告。
5.2 报告审核报告编制完成后,应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报告逻辑的完整性。
5.3 报告提交审核通过后,报告应及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相关部门。
6.报告使用与反馈6.1 报告使用上级主管部门可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部门管理和决策支持。
6.2 反馈意见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017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一、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每月对全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预防性措施。
三、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四、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办、验收过程中形成的电子信息、纸质信息归档管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本矿的安全生产,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制定本制度。
1.每月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五落实”(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预案)原则和有关规定要求逐条进行整改、验收、销号做到闭合管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按效果评价情况分为a、b、c三级。
a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到位。
b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基本整改到位。
c级:隐患及问题未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
2.安全科对当月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对隐患建立台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整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分析情况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
3.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会议,根据安全科提供的月度统计分析情况,对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并编制月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4.每月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向全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
5.及时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地点、主要内容、治理时限、责任人、停产停工范围。
第二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月份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批准:校核:编制:单位:年月日(公章)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为了保障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项目部具体情况,于本月____日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下旬检查,在检查中查出如下各项隐患,但是都及时对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
1,雨天施工现场容易产生积水。
进入八月份以来,我项目施工进入了防汛度汛的关键时期,由于项目施工大部分属于土方开挖工程,在下雨天气容易形成多处积水深坑,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针对此情况,对雨天容易形成积水的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以防止发生不安全事故。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随着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为了提高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二、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煤矿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将治理情况及时通报,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
2.排查治理的范围:包括煤矿的设备、设施、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现和整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的方法:采用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的检测机构和安全监管机构组成的专项排查组进行。
4.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煤矿的安全设施完善情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情况、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等。
5.排查治理的目标:通过排查治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发生。
6.排查治理的要求:要求各级煤矿企业主动组织排查治理工作,排查工作要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治理要及时、果断,确保安全督查的实施。
三、制度的实施与运行1.各级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2.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工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档案。
4.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排查治理的情况和统计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5.煤矿企业要定期向上级安全监管机构上报排查治理情况,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四、制度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可以实现对煤矿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和治理,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同时,通过分析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数据,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范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经营场所,所有员工均须严格遵守。
三、制度的责任主体1. 企业经营者: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落实本制度。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 所有员工:负责配合和执行本制度。
四、制度的具体内容1. 事故隐患排查(1)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高风险区域和环节的隐患。
(2)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排查,包括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等方面的隐患。
(3)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编号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限。
2. 事故隐患治理(1)对已登记的隐患,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2)整改过程中,要有专人跟进和督促,并及时记录整改情况。
(3)对整改不到位的隐患,必须立即停止相应的作业活动,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事故隐患登记建档(1)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等内容。
(2)按照整改完成的时间,及时更新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建立事故隐患的档案,保存相关的排查和整改记录,以备日常巡检和突发事件报告使用。
五、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经营者要加强对本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定期检查检验各部门的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反馈和指导。
3. 员工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排查和整改工作,如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
4. 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制度的评估与改进为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应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以上是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的范文,不含分段语句。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煤矿企业(含煤炭为非主营业务的企业)和煤矿(包括生产、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煤矿)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煤矿企业和煤矿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二)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标准和机制;(三)风险预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记录报告、安全监控、督办验收等工作机制;(四)信息管理体系;(五)资金保障、通报监督、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保障制度。
第三条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包括一些煤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下同)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本1 / 12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本单位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上报和督办、验收等工作的责任部门。
将所属煤矿整体对外承包或托管的煤矿企业,应当在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托管)合同中约定本企业和承包(承托)单位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的责任,督促承包(承托)单位按规定定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四条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机制,根据事故隐患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等制定本企业(煤矿)的事故隐患分级标准,明确负责不同等级事故隐患的治理、督办和验收等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第五条煤矿应当建立预防事故隐患产生的工作机制,在采掘活动开始前和安全条件、生产系统、设施设备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安全、生产和技术等部门对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工艺环节、设施设备、岗位人员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隐患产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汇总分类和危险程度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作业人员,预防事故隐患产生。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一、背景二、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的必要性1.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可以系统化、规范化地管理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便于跟踪隐患整改情况:建档制度可以记录每一个隐患的详细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及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3.便于事故后查找责任:事故发生后,建档资料可以作为依据,帮助调查人员查找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加强对隐患的重视和整改力度:建档制度落实了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管理,提高了企业对隐患的重视和整改力度,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登记建档内容:(1)隐患名称:每一个隐患都应当有一个具体的名称,便于识别和管理。
(2)隐患位置:详细描述隐患的具体位置,包括区域、设备等信息。
(3)隐患描述:对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详细描述。
(4)隐患责任部门: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便于责任人员及时整改。
(5)整改措施及时限: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整改责任人员,确保整改工作得到及时有效地开展。
2.登记建档要求:(1)建档材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建档材料必须真实、完整,要求详细记录隐患信息,确保建档资料的可靠性。
(2)建档材料的保密性:建档资料属于企业内部资料,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3)建档信息的及时更新:建档信息应当及时更新,确保隐患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档信息的归档管理:建档材料要进行归档管理,便于查阅和保存。
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的实施步骤1.制定登记建档制度: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制度,明确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建档启动:企业安全部门组织对全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建档。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为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发现、实施治理、复查验收、整改等全过程闭环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在认真排查隐患的基础上,必须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登记台帐和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二、事故隐患信息的主要内容有:1、隐患部位;2、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3、采取的防范措施、应急预案;4、整改措施及方案;5、治理情况。
三、重大事故隐患实行“一患一档”管理,共主要内容有:1、重大事故隐患登记表;2、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3、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4、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预案;5、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件、会议记录、检查记录等;6、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评价意见;7、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及验收情况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风险,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的主要内容:1. 组织机构建立起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
2. 排查方案和周期制定科学的事故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内容、范围和周期。
3. 排查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对事故隐患排查要求进行培训,提高其辨识和处理事故隐患的能力。
4. 隐患排查记录记录每一次的隐患排查工作,包括排查日期、地点、排查人员、排查内容、发现的隐患等。
5. 隐患治理计划对于发现的隐患,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和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6. 隐患排查效果评估定期对排查治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之前发现的隐患是否得到合理的治理和整改。
7. 事故隐患档案管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记录和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治理措施、整改台账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事故隐患,从根源上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四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员工。
二、制度内容: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全面搜集、登记和统计公司内部的各类事故隐患,形成报告,以供领导和管理者分析、研究和决策。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进展情况;(2)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统计;(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难点与问题;(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的制作要求:(1)报告要真实客观,数据准确可靠;(2)报告要详尽全面,包含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事故隐患情况;(3)报告要形式规范,包括标题、内容、统计表格等;(4)报告要及时提交,确保领导和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三、操作流程:1.各部门按照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将发现的事故隐患登记并报告上级部门;2.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制作统计报告;3.安全管理部门将统计报告提交给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4.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对统计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5.安全管理部门根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改进措施,并做好落实。
四、责任和要求:1.各部门负责按照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认真开展排查工作;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和分析各部门的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并制作统计报告;3.公司领导层和相关部门负责对统计报告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及时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各部门。
五、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的执行由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共同遵守;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3.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制度的修订和废止:1.对于制度的修订,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经过公司领导层的批准后生效;2.对于制度的废止,应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经过公司领导层的批准后废止。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是指对企业、单位或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并将排查和治理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生产,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于生产、工作、生活等各个环节中的各种不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的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等后果。
因此,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企业或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二)1.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制定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企业或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工作内容,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和方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和方法,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4. 开展事故隐患排查:通过巡视、检查、调查等方式,对企业或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和整改。
5. 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包括具体的整改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等,并将方案进行备案和归档。
6. 落实事故隐患治理措施: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按照治理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并进行跟踪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7. 归档和备查: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记录、报告和整改结果进行归档,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方便随时查阅和复查。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三)1. 排查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威胁,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建档制度能够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提高事故处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利达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利达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该制度旨在建立健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隐患发现及时、整改到位,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利达煤矿全体管理人员及职工。
所有与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的工作都必须按照该制度进行执行。
三、责任与权限1.利达煤矿负责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2.矿长负责全矿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安全部门负责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排查计划、组织排查人员、整理汇总排查情况等工作。
4.各科室应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协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料。
5.矿工、监察员和司机等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配合整改工作。
四、具体措施1.制定排查计划每年初,由安全部门会同各相关科室制定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
计划包括排查内容、时间、人员安排等,要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安排和落实。
2.组织排查人员安全部门根据计划安排专业人员参与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具体任务,确保每个排查项目得到专业人员的认真检查。
3.排查工作具体步骤(1)制定排查标准和要求,明确排查内容和范围。
(2)利用现有技术设备,对煤矿各个区域进行全面的排查,包括井下通风、供电系统、运输设备、井下脱硫设备等。
(3)记录并汇总排查结果,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明确整改措施和期限。
(4)将排查结果及整改措施上报矿长和安全部门,并制定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5.整改到位(1)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各相关科室要认真研究整改方案,并制定整改措施。
(2)整改措施由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并按照计划落实到位。
(3)整改工作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整改结果符合要求,并进行记录。
五、监督与评估1.利用现有监察员、技术员等力量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范文(3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子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内外聘人员,访客和外来劳务人员。
三、组织机构1. 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统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并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隐患及建立台账。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登记建档工作。
3. 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以及建立相应的台账。
四、工作流程1. 员工自查所有员工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主动发现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2. 部门排查由各部门主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所属部门及工作区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
3. 安全管理部门检查安全管理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各个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抽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4. 汇报与整改部门主管和安全管理部门在发现事故隐患后,应立即记录并报告上级主管及时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五、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安全管理部门及各部门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隐患的排查时间、处理情况以及整改计划等信息,台账应定期进行汇总和归档。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1. 工作中发现并上报隐患的员工将获得表彰和奖励。
2. 隐患被发现后未及时整改或造成重大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七、培训与宣传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事故隐患预防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八、监督和评估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九、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员工,将按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附则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所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本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好隐患排查治理的统计分析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
第四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电子化、集中化和在线查询。
第七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应当做到保密,未经许可,不得向外界提供相关信息。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执行。
第二章统计指标和数据要求第九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指标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煤矿隐患排查的次数和覆盖率;(二)煤矿隐患发现的数量、种类和严重程度;(三)煤矿隐患治理的数量、种类和效果;(四)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效益。
第十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全面,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监督性。
第十一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数据应当包括以下要求:(一)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来源;(二)数据的录入和核对要求;(三)数据的存储和备份要求;(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五)数据的报送和发布要求。
第十二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数据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统计分析流程第十三条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流程包括以下环节:(一)隐患排查情况的统计分析;(二)隐患治理情况的统计分析;(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效果分析;(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预警分析。
第十四条煤矿隐患排查情况的统计分析应当包括:煤矿隐患排查的次数和覆盖率、煤矿隐患发现的数量、种类和严重程度等指标。
第十五条煤矿隐患治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应当包括:煤矿隐患治理的数量、种类和效果等指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文(3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文1. 引言随着煤矿工作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加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制定了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流程和要求,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统计分析责任a. 煤矿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b.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协助完成统计分析工作;c.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计分析任务。
3. 统计分析内容a. 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包括隐患排查次数、隐患数量、隐患整改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b. 隐患类型统计:对不同类型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如通风隐患、爆破隐患、火灾隐患等;c. 隐患等级统计:对不同等级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如一般隐患、较大隐患、重大隐患等。
4. 统计分析方法a. 数据收集:通过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整改通知书等相关文件收集数据;b.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c.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和比例;d. 结果呈现:将最终的统计分析结果以报表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5. 统计分析周期a. 日统计:每天对当天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了解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b. 月统计:每月对当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c. 年统计:每年对全年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6. 统计分析报告a. 日统计报告:每天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当天的隐患排查次数、隐患数量、隐患整改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b. 月统计报告:每月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当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意见;c. 年统计报告:每年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年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利达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利达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2020年12月5日,河南省利达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23人遇难。
这起事故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煤矿安全的重视和反思。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矿区应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建档制度。
一、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发现和解决矿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
针对煤矿中可能存在的隐患,煤矿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隐患排查计划,并定期组织检查和排查。
排查要从生产、管理、环境、技术装备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隐患排查中,应特别关注以下问题:1、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的隐患:煤矿容易产生大量的瓦斯和煤尘,它们与空气混合后,一旦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排查人员应检查瓦斯抽采、瓦斯管网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聚积煤尘情况等,确保瓦斯和煤尘不会积累到爆炸的危险程度。
2、通风系统的隐患:通风系统是煤矿中的重要设施,对于保证矿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排查人员应检查通风系统的完整性、运行情况、通风机以及防爆门的使用情况。
3、矿区管理的隐患:煤矿管理不善往往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人员超负荷、安全措施不到位等。
排查人员应从制度、卫生、消防、环保等方面入手,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并确保贯彻执行。
二、治理建档制度治理建档制度是防范矿区隐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治理建档是指在煤矿隐患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将排查发现的各项问题归档成一个整体,制定一份包含治理建议、落实方案和计划的文件,对煤矿的隐患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治理。
治理建档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将各项隐患分门别类,详细列出并编号,对每一项隐患都应有一份治理建议和落实方案。
2、制定治理建档计划,明确治理建档的步骤、内容、期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针对每一项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必要的施工、改进、更新、修复等措施。
4、明确施工、治理和修复的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
治理建档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煤矿隐患治理档案,将治理计划、治理进展情况和治理结果都归档保存,以便于以后检查、追溯和管理。
煤矿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1.引言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消除煤矿事故隐患,建立煤矿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煤矿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通过建立事故隐患的监控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对煤矿事故隐患进行跟踪和监控,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制度内容a.隐患建档制度的建立建立煤矿事故隐患建档制度,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建档,包括事故隐患的性质、位置、责任单位等详细信息。
建档应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确保建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定期对煤矿进行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进行整改。
对于无法即时整改的隐患,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控制,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整改后,需进行复查,确认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c.隐患情况的报告和通知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部门应对隐患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解决。
同时,向相关责任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对该事故隐患进行整改,确保事故隐患的消除。
d.隐患的监控和跟踪建立事故隐患的监控和跟踪制度,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整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应及时进行督促和约谈,直至事故隐患得到解决。
e.制度的效果评估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情况和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确保其有效性。
4.制度的执行该制度的执行应由各级责任单位严格落实,包括煤矿企业、监管部门和政府等。
煤矿企业应加强管理,确保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并配合监管部门的工作。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事故隐患的发现和解决。
政府应加大力度,在煤矿安全监管上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资源,推动制度的实施。
利达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利达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利达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础管理工作,现我矿结合实际,制定利达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我矿在认真排查隐患的基础上,必须对排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建立安全事故隐患登记台帐和安全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2、安全事故隐患信息的主要内容有:隐患科位;(2)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3)采取的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4)整改措施及方案;(5)治理情况。
3、三、四级及以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实行“一患一档”管理,其主要内容有:隐患排查登记表
(2)安全生产潜在安全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3)隐患等级认定通知书;(4)隐患整改方案;(5)预防事故的发生的应急救援预案;(6)挂牌督办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督查情况表;(7)隐患整改完成评价意见;(8)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情况验收表等。
4、必须建立重大安全生产潜在安全事故隐患台帐。
主要内容有:存在隐患单位、单位地址、联系电话;(2)隐患科位;(3)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4)隐患等级;(5)整改和防范措施;(6)整改情况等。
5、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及时报送相应报表,并认真做好建档工作。
习水县利达煤矿
二〇二二年三月
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
是指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排查治理目标:明确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包括排查周期、排查内容、排查方法等。
2.指定责任人: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人,由相关部门或个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排查治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履职尽责。
3.制定排查计划: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特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计划,明确排查的时间、范围和重点,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和有针对性。
4.开展排查工作:按照排查计划,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包括对设备、工艺、场所、人员等方面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排查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建立治理档案:对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管理和跟踪整改,建立隐患治理档案,包括隐患的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等信息。
6.督促整改: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隐患要追究责任,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7.评估复查:定期对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复查,评估整改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通过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得以规范和有效进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职工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法律合规水平,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是指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机制和程序,用于对煤矿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统计分析。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排查阶段:确定排查的时间、范围和方式,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任务。
排查内容包括煤矿生产设备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等。
2. 隐患记录: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记录,包括隐患的性质、位置、等级、影响程度等。
记录要准确详细,以便后续的治理工作。
3. 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间,确保治理工作及时有效。
治理措施可以包括修复设备、加强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
4. 分析评估:对已治理的隐患进行分析评估,评估治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建立统计指标,对治理的隐患进行分类统计,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
5. 定期报告:将排查、治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定期报告,报送给相关部门和领导,以提供决策参考和督促整改。
该制度应由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各级领导应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范畴,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同
时,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全面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
工作制度
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及时有效的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安全隐患的识别、分类
矿井安全隐患按其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A、B、C、D四级事故隐患。
A级隐患: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需要上级部门,专家协助解决的隐患。
B级隐患:危害比较严重,或有一定的工作量,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矿解决的隐患。
C级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由区队可以解决的隐患。
D级隐患:危害很小,治理时当班可以立即解决,由当班可以解决的隐患。
安全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火灾、水害和其它。
二、隐患排查
1、每月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部室及各区队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对排查的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隐患跟踪监控制度,严格按照措施组织整改。
2、矿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
对排查的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隐患跟踪监控制度,严格按照措施组织整改。
3、生产期间,每天根据工作需要,各业务部室,各区队管理、技术人员和安检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
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4、矿领导下井带班期间对发现的隐患要安排处理意见,隐患实行闭环管理。
5、隐患治理排查出的隐患应登记建档,隐患整改按“五落实”和“闭环管理”原则,逐级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实效。
6、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由副矿长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重大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预案”的原则进行停产整改。
7、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整改,同时向上级安监部门和集团公司汇报,所有重大隐患整改完成,由煤矿负责人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报上级安监部门申请验收,上级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三、隐患分析汇总建档
1、我矿每月对本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按企业所在地的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的书面统计分析表。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我矿除按所在地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外,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和治理方案。
4、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建档、保管等工作遵守执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由安检部存档。
5、事故隐患信息的主要内容有:
(1)隐患部位;
(2)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
(3)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整改措施及方案;
(5)治理情况。
附件:长滩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表
长滩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