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3篇)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3篇)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

(一)为加强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机电专业“管理制度”中对机电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机电管理部门负责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工作。

(三)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应建立机电事故统计台账,将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现场状况、损坏程度、影响范围、处理过程、事故原因等详细情况记录清楚。

(四)煤矿机电管理部门要根据统计资料加强对机电事故的分析,找出事故发生规律,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五)煤矿每月召开一次机电事故专题分析会,会议由机电副矿长主持。

(六)煤矿机电管理部门每年底对机电事故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次年加强机电管理提供依据。

(七)机电事故月统计报表和年统计报表由机电管理部门报送给机电副矿长和安全副矿长。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2)

是为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而制定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和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统计:要求煤矿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对机电事故进行统计,包括事故数量、原因、损失情况等信息,形成统计报表。

2. 事故分类:将机电事故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如电气事故、机械事故等,以便更好地分析事故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事故分析:对机电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分配、预防措施等,形成分析报告。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背景

煤矿事故是一种特殊的安全事故,由于其可能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煤矿安全监管机构需要对煤矿事故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源上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水平,各地安全监管部门都制定了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反映煤矿事故的情况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目的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

1.及时掌握煤矿事故的情况和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安

全监管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促进企业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和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

发生;

3.建立煤矿事故的档案,为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处理提供重

要参考。

内容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告的范围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报告范围一般包括所有的煤矿生产企业、矿井和作业面等。

主要指标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主要指标包括:

1. 事故种类;

2. 伤亡情况;

3. 发生原因;

4. 发生的地点、时间;

5. 事故处理情况等。

报送时间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报送时间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在报告制度的要求下,煤矿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交相关报告。

报告形式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报告,报告中应当包含各项指标的详细数据以及事故的补充说明和处理情况等。

此外,为了提高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的效率和可靠性,一些煤矿企业

也会采用电子化的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效率和数据的可视化程度。

总结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在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及时、准确地汇报煤矿事故的情况和趋势,能够为煤矿企业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本(2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本(2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本

1. 引言

随着煤矿工作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加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制定了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流程和要求,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统计分析责任

a. 煤矿管理部门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统计分析;

b.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协助完成统计分析工作;

c.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计分析任务。

3. 统计分析内容

a. 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包括隐患排查次数、隐患数量、隐患整改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b. 隐患类型统计:对不同类型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如通风隐患、爆破隐患、火灾隐患等;

c. 隐患等级统计:对不同等级的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如一般隐患、较大隐患、重大隐患等。

4. 统计分析方法

a. 数据收集:通过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整改通知书等相关文件收集数据;

b.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和比例;

d. 结果呈现:将最终的统计分析结果以报表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5. 统计分析周期

a. 日统计:每天对当天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了解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

b. 月统计:每月对当月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c. 年统计:每年对全年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6. 统计分析报告

a. 日统计报告:每天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当天的隐患排查次数、隐患数量、隐患整改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制度

1. 前言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排查和整治煤矿隐患,提升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订立本制度,明确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工作的具

体要求和程序。

2.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工作,确保煤矿

隐患得到及时发现、整改和除去,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3.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的企业管理负责人,以及参加煤矿

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工作的相关人员。

4. 职责分工

4.1 企业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工

作的总体目标和策略;—监督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工作的实

施情况;—负责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报告的审查和批准。

4.2 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订立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的具

体方案和工作流程;—负责引导和监督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

工作的实施;—负责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制和整理。

4.3 煤矿隐患排查整治人员:—严格执行煤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的要求和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煤矿隐患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供应准确、完整的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相关数据。

5. 工作流程

5.1 隐患排查—安全管理部门依据煤矿隐患排查整治计划,组织

相关人员对煤矿进行定期隐患排查;—隐患排查人员依照排查要求,分批次、分区域、分工种对煤矿进行细致全面的隐患排查;—隐患

排查人员发现隐患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

5.2 隐患整治—安全管理部门依据隐患排查报告,订立隐患整治

方案和整改措施;—相关部门依照整治方案和整改措施,及时进行

隐患整治;—隐患整治完成后,进行核查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隐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5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本矿的安全生产,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制定本制度。

1.每月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五落实”(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预案)原则和有关规定要求逐条进行整改、验收、销号做到闭合管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按效果评价情况分为a、b、c三级。

a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到位。b级:隐患及问题按照整改通知单基本整改到位。c级:隐患及问题未按照整改通知单要求整改。

2.安全科对当月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对隐患建立台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整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分析情况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

3.矿长每月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会议,根据安全科提供的月度统计分析情况,对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并编制月度事故隐患统计分析报告。

4.每月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向全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

5.及时在行人斜井口利用牌版公示重大事故隐患的地点、主要内容、治理时限、责任人、停产停工范围。

第二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月份

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

批准:

校核:

编制:

单位:

年月日

(公章)

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报告

为了保障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项目部具体情况,于本月____日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下旬检查,在检查中查出如下各项隐患,但是都及时对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三篇)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三篇)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实施监管监察。有关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条、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负责部门内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单位部门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1页,共3页第五条、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的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

第六条、各部门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正文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随着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为了提高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

分析通报制度至关重要。下面将对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二、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建立煤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煤

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煤矿事故隐患,制定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将治理情况及时通报,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

2.排查治理的范围:包括煤矿的设备、设施、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现和整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的方法:采用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专

业的检测机构和安全监管机构组成的专项排查组进行。

4.排查治理的内容:包括煤矿的安全设施完善情况、操作人员的安全

操作情况、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等。

5.排查治理的目标:通过排查治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控制煤矿

事故发生。

6.排查治理的要求:要求各级煤矿企业主动组织排查治理工作,排查

工作要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治理要及时、果断,确保安全督查的实施。三、制度的实施与运行

1.各级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2.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3.排查治理工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档案。

4.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通报排查治理的情况和统计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制度

一、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为了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通报的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提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统计分析通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统计分析内容

(一)事故隐患分类统计

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事故隐患分为

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统计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情况统计,包括整改

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方面。

(三)事故隐患治理资金使用情况统计

对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资

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

(四)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评估

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事故隐患治理前后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方面。

四、统计分析方法

(一)数据收集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现场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收集事故隐患相关信息。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是指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稳定运行,制定的一套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统计分析工作流程和程序。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整理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流程:制定明确的数据采集标准和工作流程,确保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整理和记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建立完整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包括所处地点、隐患种类、级别、发现时间和责任人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隐患的分布规律和趋势,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4. 统计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编制统计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决策提供依据。

5. 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6. 完善的追踪和整改机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追踪和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消除。

通过建立和实施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

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煤矿企业(含煤炭为非主营业务的企业)和

煤矿(包括生产、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煤矿)建立健全生产安全

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煤矿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煤矿企业和煤矿负责事故隐患的调查和处理,应当建立健

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二)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和机制;

(三)风险预控及事故隐患排查处理、记录报告、安全监控、督

办验收等工作机制;

(四)信息管理系统;

(五)资金保障、通报监督、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保障制度。

第三条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包括一些煤

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下同)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单位、

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隐患排

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明确本单位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上报和督办、验收等工作的责任部门。

将所属煤矿整体对外承包或托管的煤矿企业,应当在签订的安全

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托管)合同中约定本企业和承包(承托)单位

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督促承包(承托)单位按规定定

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4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4篇)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一、前言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发现、分析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支持,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目的和意义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规范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统计和分析工作实施情况和结果,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具体意义如下:

1.及时了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2.准确掌握事故隐患发现的情况和特点,为隐患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4.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三、作业程序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作业程序如下:

1.收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记录、检查和评估的结果等。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

3.分析和比较不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数据,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5.编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汇报和交流。

四、数据分类和分析方法

1.数据分类

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将数据进行如下分类:

(1)隐患排查和识别:包括隐患排查的频次、隐患的类别和数量等。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文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职工身体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矿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矿井及周边设施、通风系统、瓦斯抽放设施、电气设备、火灾防治设施等方面。

第三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矿井安全高效运营。

第四条矿长负责本矿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工参与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五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进行,相关部门应配合工作。

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第六条建立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科学分工,明确职责。

第七条矿长负责制定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第八条矿安局负责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流程,组织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工作的质量。

第九条安监部门负责监督矿长、矿安局的工作执行情况,对工作不力的矿井进行处罚。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

第十条煤矿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每年的安全月活动和每季度的隐患排查活动。

第十一条隐患排查应按照科学、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隐患排查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排查计划,并明确检查项目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隐患排查应以现场检查为主,结合文件资料核查,不得有偷、放水表现。

第十四条隐患排查应记录排查情况,包括隐患发现情况、整改情况等,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隐患整改应按照整改要求和期限进行,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第十六条隐患整改完成后,应重新进行排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范文(4篇)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范文(4篇)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愈发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和任务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时掌握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生产安全风险。

任务包括:

(1)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的工作流程;

(3)明确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报送的内容和标准;

(4)规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报送时限和责任人;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二章制度内容

2.1 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对企业内部各类隐患进行排查,包括设备设施隐患、操作流程隐患、管理制度隐患等;

(2)系统性:以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方法进行隐患排查治理;

(3)周期性: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4)可操作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5)持续性: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2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的工作流程

(1)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采集:企业设立专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采集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各类隐患进行采集,包括现场巡查、员工反馈等多渠道采集方式。

(2)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整理和统计:采集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隐患的种类、分布和级别,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煤矿隐患排查整治统计分析制度

一、目的和依据

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煤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2 依据:《煤矿安全管理条例》,《煤矿安全规程》,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煤矿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管理标准

3.1 煤矿隐患排查整治计划 3.1.1 煤矿企业应订立隐患排查整治计划,明确排查整治的时间、内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按计划进行执行。

3.2 隐患排查 3.2.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工作,针对矿井周边的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全面检查。

3.3 隐患整治 3.3.1 煤矿企业发现隐患后,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并将整治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3.4 隐患统计分析 3.

4.1 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订立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记录,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3.5 整改验收 3.5.1 煤矿企业应依照规定流程进行隐患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四、考核标准

4.1 隐患排查整治计划的订立和执行 4.1.1 煤矿企业依据实际情况订立合理的隐患排查整治计划,计划内容要明确,责任人要实在。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完成率实现计划的80%以上。

4.2 隐患排查 4.2.1 煤矿企业应定期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工作要认真细致,不得有遗漏。对排查的情况进行考核,实现排查掩盖率100%。

4.3 隐患整治 4.3.1 隐患整治工作要及时有效,隐患整治记录要完整准确。对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隐患整治合格率要实现100%。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范文(二篇)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范文(二篇)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范文

煤矿机电事故是当前煤矿安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和原因,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本文就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的制定和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以期能对相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制定背景和目的:

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技术要求,进一步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损失,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二、制定原则:

1. 全面性原则:统计分析涵盖所有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不偏废任何一个环节。

2. 及时性原则:及时获取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及时提出防控措施和技术要求。

3. 有效性原则:统计分析结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4. 长期性原则:煤矿机电事故统计分析制度需要长期执行,持续改进完善。

三、统计分析内容:

1. 事故基本信息统计: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基本信息的统计汇总,为后续的详细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事故原因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机电事故,从技术、管理、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研究事故的根本原因。

3. 事故责任划分:将事故责任划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一步追究责任。

4. 事故预警和预防措施研究: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的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指标和预防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5. 事故举报和处理制度:建立煤矿机电事故的举报和处理制度,及时收集和处理有关事件和事故的信息,提高事故报告和处理的效率。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煤矿事故是一种极其严重、危害极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其中的死

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极其巨大。为了减少煤矿事故的

发生,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1. 制度的概述

煤矿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是为了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煤矿事故

发生的情况,便于政府、煤矿企业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做好

有关工作和进行政策制定,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2. 制度的主要内容

2.1 煤矿事故的定义

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运输、加工等活动中,因违反国家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或管理不善、安全设施不完善、人为操作不当、机电设备缺陷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

和环境破坏等事故。

2.2 报告机构

煤矿事故的报告机构包括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其中以煤矿企业为主要负责报告的机构。

2.3 报告程序

在煤矿事故发生时,煤矿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现

场事故,并及时上报所在地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

同时,煤矿企业要在24小时内向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

门提交书面报告。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收到报

告后,应当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报告。上级部

门应当对报告并进行汇总和统计。

2.4 报告的内容

煤矿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的情况:包括事故地点、时间、行业、煤矿名称、事故

类型、人员伤亡情况、物质损失情况、环境破坏情况等;

•事故原因和责任:包括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生产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

工作制度

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预防性工作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了及时有效的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安全隐患的识别、分类

矿井安全隐患按其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A、B、C、D四级事故隐患。

A级隐患: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需要上级部门,专家协助解决的隐患。

B级隐患:危害比较严重,或有一定的工作量,区队解决不了,需由矿解决的隐患。

C级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由区队可以解决的隐患。

D级隐患:危害很小,治理时当班可以立即解决,由当班可以解决的隐患。

安全隐患的种类分为: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火灾、水害和其它。

二、隐患排查

1、每月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及安全、生产、技术等业务部室及各区队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对排查的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隐患跟踪监控制度,严格按照措施组织整改。

2、矿各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排查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对排查的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落实隐患跟踪监控制度,严格按照措施组织整改。

3、生产期间,每天根据工作需要,各业务部室,各区队管理、技术人员和安检人员进行巡查,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岗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4、矿领导下井带班期间对发现的隐患要安排处理意见,隐患实行闭环管理。

5、隐患治理排查出的隐患应登记建档,隐患整改按“五落实”和“闭环管理”原则,逐级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实效。

6、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管理,一般隐患由副矿长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预案”的原则进行停产整改。

7、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整改,同时向上级安监部门和集团公司汇报,所有重大隐患整改完成,由煤矿负责人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报上级安监部门申请验收,上级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三、隐患分析汇总建档

1、我矿每月对本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按企业所在地的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的书面统计分析表。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我矿除按所在地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外,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隐患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和治理方案。

4、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建档、保管等工作遵守执行《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由安检部存档。

5、事故隐患信息的主要内容有:

(1)隐患部位;

(2)隐患可能引发的后果;

(3)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整改措施及方案;

(5)治理情况。

附件:长滩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表

长滩煤矿事故隐患统计分析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