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20200515190512)

合集下载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指通过系统性地检查和评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确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时,应明确工作目标、方法和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限。

随后,根据方案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包括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劳动防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检查。

排查中应注重对高风险区域、重要设备及关键人员的检查,确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高效、全面。

其次,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是指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编号,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跟踪整改情况,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控制和整改。

建档监控制度应包括隐患信息的登记、整改责任的明确、整改时限的确定、整改措施的执行、整改效果的评价等内容。

在监控过程中,可以采用日常巡查、抽查、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和评估。

对于隐患整改不力或未按时整改的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产整顿、罚款等,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最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工作规范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其次,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的技能和意识。

同时,还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最后,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工作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对于企业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和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工作,才能够及时发现、控制和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及登记建档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备事故隐患发生,及时排查和整治事故隐患,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确保生产经营的连续稳定,我公司特订立此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制度,做到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整治到位,有效防备事故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和各部门,包含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安全生产部门、维护部门等。

三、工作流程1.事故隐患排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各部门应提前布置专人参加排查,并依照排查要求进行现场检查。

–排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办公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隐患。

–排查过程中,发现隐患应及时记录,进行现场整改或短时间掌控,确保人员不受损害。

–排查结果应及时上报安全生产部门,由安全生产部门统计、分析并订立相应的整治方案。

2.事故隐患整治–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订立事故隐患整治方案,并将方案通知相关部门。

–各部门应依照方案要求,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治。

–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隐患,必需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掌控,确保人员安全、设备稳定运行。

–各部门需依照整治方案的要求,进行隐患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并进行验收。

3.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安全生产部门建立完整的事故隐患登记建档系统,对每一次排查、整治的隐患进行登记和建档。

–登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隐患描述、责任部门、整改措施、整改人员、整改期限等。

–对于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应在登记中明确下一步整改措施和责任人,确保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得到解决。

–每次隐患整治完成后,安全生产部门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记录在登记档案中。

–定期对事故隐患登记建档进行回顾与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职责和义务1.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引导、监督公司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有效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并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下面将介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有人负责、有部门领导。

2.制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事故隐患排查的程序和方法、隐患治理的要求和标准、隐患排查治理的周期和频率等内容,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提供充足的排查治理资源。

企业应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配置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排查治理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并对排查治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4.开展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和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包括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高风险工艺的排查重点,确保对所有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5.建立事故隐患排查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排查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排查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后续的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的追踪处理。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1.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监控。

2.建立事故隐患建档管理责任制。

企业应明确事故隐患建档的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事故隐患建档工作有人负责、有部门领导。

3.制定事故隐患建档监控制度。

制度应包括事故隐患建档的程序和要求、建档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建档监控的周期和频率等内容,确保建档工作的规范性和及时性。

4.建立事故隐患建档信息管理系统。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1、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度:(1)作业队长在隐患排查中承担全面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拟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科学分析安全管理状况,查找与解决施工中遇到的不安全问题,针对关键问题与事故隐患安排进行整顿、整治。

按旬安排按期安全检查,按月安排安全生产目标、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管理人员责任制等专项检查考核,消除隐患,落实奖惩规定。

(2)副队长配合主管领导工作,承担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落实工作,对所辖范围内施工生产安排指挥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每天在现场检查指导安全。

围绕作业队安全关键点安排攻关,落实攻关措施。

(3)各部门相关人员认真仔细对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指导与督促检查。

2、按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由副主管领导安排相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有关安全检查。

包括经常性安全检查、按期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隐患登记备案制度:对已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登记,设立档案,标明隐患的情况、整顿、整治人、什么时候完成等隐患的各类信息。

对不能短期进行整顿、整治的,要进行跟踪督促整顿、整治;对重大的安全问题,拟定相应的整顿、整治措施;对不能进行整顿、整治的,要及时上报项目部安质部配合整顿、整治。

4、重大隐患报告与评估制度:排查出重大隐患后,要及时上报项目安全质量环保部,包括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危害范围,治理方案等。

5、拟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治理的工作内容与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等,并报单位承担人审批后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制定评估标准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隐患的性质和治理要求,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
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及时反馈结果
03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进一步
的措施,巩固治理成果。
04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档
建档内容和要求
排查情况记录
详细记录隐患排查的时间、人 员、方法、结果等信息。
治理实施情况
强化考核问责
对未按要求完成隐患建档工作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
05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控
监控方式和手段
01
定期检查
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可能 存在的隐患,包括设备、设施、 作业环境等方面。
实时监测
02
03
员工报告
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监测设备 ,对关键部位和危险源进行实时 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反馈
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 信息畅通。
及时处理
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处理,确保隐患得到及 时消除。
跟踪验证
对处理过的隐患进行跟踪验证,确保处理措施有效,防止隐患再次出现。
06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和建档监控制度的实施与保

制度宣传和培训
宣传方式
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公告栏、安全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制度宣传, 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制度内容。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建档监控制度,规范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流程,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履行法定职责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要求,履行企业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职责 。
适用范围和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小组,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有专职安全人员。

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2.排查方法(1)定期排查: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整改及时、不落后。

(2)专项排查:针对其中一项重大工程、新技术装备、新项目等进行排查,确保安全。

(3)现场排查:督促各部门、各班次对工作地点进行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排查内容(1)工程建设项目:排查项目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建筑材料是否合格,施工工艺是否科学可行。

(2)生产设备:排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善、操作规程是否规范等。

(3)职工劳动条件:排查各个岗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职业危害。

(4)应急救援:排查应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器材是否齐全有效。

(5)安全管理制度:排查企业各项安全制度是否完备,员工是否自觉遵守。

4.排查整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实行“先查后改,先通报后整改”的原则。

对于存在较大危险的隐患,应立即暂停相关工作,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登记要求(1)事故隐患登记表:对每一个排查出的隐患,应建立事故隐患登记表,详细记录隐患发现的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

(2)存档管理:将事故隐患登记表按日期和地点归档存储,确保隐患信息的全面、准确。

2.信息共享将事故隐患登记表上报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调,并根据隐患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整改时限。

3.整改措施对排查出的隐患,应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指定责任人进行整改。

整改措施要具体、可行,并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4.验收确认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验收确认,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验收合格的隐患应在事故隐患登记表上进行标注。

三、总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登记建档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和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 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    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只实用于本分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制度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事故隐患分类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把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需全部或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四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分部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对分部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单位(部门)的主管领导领导对单位(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第六条、分部所有员工发现事故隐患者,有权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安全环保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成员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好,应当按照责任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予以处理。

第七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结合综合性安全检查,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各被排查单位(部门)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隐患治理方案。

第八条、隐患治理一般事故隐患,有隐患发生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应立即报送公司有关部门,报送内容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1)方法和措施隐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2)经费和物资概算此隐患治理所需经费及物资需求(3)人员需求针对需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确定相应人员的落实需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1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只实用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工作。

3 制度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 事故隐患分类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把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需全部或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四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 各部门和各项目部对分部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部门和各项目部的主管领导领导对部门和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6 分部所有员工发现事故隐患者,有权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程部(安全质量)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成员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好,应当按照责任分工立即组织核查并予以处理。

7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结合综合性安全检查,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各被排查部门和项目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尽快制订及落实隐患治理方案。

8 隐患治理8.1一般事故隐患,有隐患发生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应立即报送公司有关部门,报送内容包括:8.1.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8.1.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8.1.3隐患的治理方案8.2方法和措施隐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8.3经费和物资概算此隐患治理所需经费及物资需求8.4人员需求针对需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确定相应人员的落实需求。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一、隐患排查治理1.隐患排查的目的隐患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2.隐患排查的方法(1)定期巡查:企业要定期进行生产设备、工作场所等的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检查记录:在巡查中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及时整理整改报告,确保隐患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3)定期会议:企业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隐患排查的情况,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4)隐患排查报告: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对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整改方向。

3.隐患整改措施(1)制定整改方案:根据隐患排查报告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

(2)分工负责:根据整改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确保整改措施的贯彻执行。

(3)整改监督:建立整改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企业的安全管理档案中。

(4)评估验收: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

1.建立安全生产档案(1)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范围和程序,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建立档案类别:将安全生产档案分为事故调查档案、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急预案档案等多个类别,并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档案监控(1)档案录入和整理:对每一起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等重要事件进行及时录入和整理,并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档案查询和利用:建立档案查询和利用的机制,确保需要的人员可以及时查询和利用档案。

(3)档案安全保密:加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提高档案保密意识和能力。

(4)档案保存和销毁:根据规定的保存期限和销毁程序进行档案的保存和销毁工作。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制定制度。

1、工地的各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管监察。

对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应依据规定执行。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单位违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因其它因素导致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缺陷。

3.事故隐患分类3.1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

3.2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自身难以排除。

3.3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3.3.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3.3.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3.3隐患的治理方案。

4、公司总经理应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监管部门对公司所辖区域内生产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实施监督与管理,公司任何单位员工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5、公司生产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员工。

6、对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分厂、班组)负责人或有关人员立即整改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方案包括:1、治理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治理时限和要求。

4、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公司主管安全部门在安全监督、监管同时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对公司管辖内生产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控。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建档监掌控度一、背景介绍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存在着各种事故隐患,假如不适时发觉和整治,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逼。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防备事故发生,订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建档监掌控度势在必行。

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制度2.1 排查的目的和内容事故隐患排查的目的是早发觉、早整治,以防备事故发生。

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对人员防护设施、施工工艺、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发觉安全隐患适时通报并整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对道路条件、交通设施、车辆状态等进行检查,发觉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适时整改,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

•生产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并实行相应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2.2 排查的方法和频率事故隐患的排查可以采纳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巡查:每日、每周、每月设定巡查计划,对各个领域进行排查,适时发觉隐患。

•不定期突击检查:随机选取部分单位、区域进行检查,强化监管力度。

•自查与互查:激励单位自行开展隐患排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互查,提高排查的客观性和精准性。

2.3 排查结果的处理和记录针对排查的结果,应适时处理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针对发觉的安全隐患,依照等级分类,订立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人,设定整改期限。

•针对已整改的隐患,要进行追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对排查发觉的隐患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包括隐患的时间、地点、整改人、整改结果等信息。

三、建档与监掌控度3.1 建档的目的和内容事故隐患建档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管理,便利统计分析和监控整治情况。

建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隐患的种类、等级、整改责任人。

•隐患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隐患整改情况的记录。

•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看法和检查记录。

3.2 建档的管理和使用事故隐患建档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实在管理和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电子化的建档系统,便利录入和查询。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各行各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内容、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内容1.排查范围和标准:明确事故隐患排查的范围和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排查标准和指南,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排查方法和流程:明确事故隐患的排查方法和流程,包括组织、计划、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排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事故隐患整改和治理:明确事故隐患的整改要求和治理方法,包括责任分工、整改措施、验收标准等,确保整改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建档监控要求:明确事故隐患建档监控的要求,包括隐患排查报告的填写和归档、监控记录的建立和保管等,确保监控工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监督检查和奖惩措施: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和奖惩措施,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奖励等,确保排查治理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制定过程1.立项和组织:确定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立项,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制定工作。

2.调研和分析:调研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制定草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草案,包括内容、要求、流程等。

4.广泛征求意见:将制定的草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各方不同意见。

5.修改和完善:根据广泛征求意见的结果,修改和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草案。

6.发布和实施:将修改和完善后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发布和下发给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的实施效果1.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全面化和规范化,能够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程序等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人员伤亡、设备破坏、环境污染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制度概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减少事故隐患,保障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

2.制度内容(1)隐患排查责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确保每个责任人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

(2)隐患排查方法:规定隐患排查的具体方法,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员工反馈等方式,确保将潜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3)隐患分类和级别:对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4)隐患整改流程:明确隐患的整改流程,包括整改责任人的确定、整改措施的制定、整改期限的确定等,确保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时限。

(5)隐患跟踪评估:对已经整改的隐患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整改效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隐患信息公示:对已经发现和整改的隐患信息进行公示,增加安全生产的透明度,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

3.制度执行(1)培训教育: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排查能力。

(2)考核奖惩: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对排查工作出色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个人和团队进行相应的惩罚。

二、安全生产事故建档监控制度1.制度概述安全生产事故建档监控制度是企业为了监控和管理安全生产事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

2.制度内容(1)事故记录:对所有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原因、事故发生时间、事故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

(2)事故分析: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1. 事故隐患定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 事故隐患的分级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 排查和治理安全部为日常工作常设机构,负责事故隐患的跟踪、督促治理与建档。

4.安全隐患排查职责4.1.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4.2. 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3. 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4.4. 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4.5. 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4.6. 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5. 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1)查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和建档监控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上报和建档监控制度1.目的和内容:1.1为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査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2.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分公司。

3.职责3.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整改负全面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査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3.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各部门、分公司、站(所)班组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査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员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査和整改负责,部门、分公司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告。

3.3安监部、分公司分别对査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査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3.4各分公司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监控治理,并对整改落实情况积极上报安监部。

3.5安监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3.6各分公司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4.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4.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2.2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工作程序5.1组织机构公司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门、分公司负责人为成员。

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部,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5.2隐患的排査与报告5.2.1隐患的排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适用公司全体施工作业人员。

1、职责:1.1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1.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区负责人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公司领导报告。

1.3安督办负责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负责对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的汇总和发放等。

1.4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1.5计财部门负责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1.6安质部对隐患整改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负责。

2、事故隐患2.1事故隐患的含义: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2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工作程序成立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工区经理任组长,安质部部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管理工作。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管理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管理制度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管理制度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stable长远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管理制度。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一)定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的是对企业生产过程和相关设备设施进行细致、全面的排查,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发生。

(二)排查治理流程1、排查阶段a.明确排查的范围,提出可行性建议;b.制定安全评估方案及评估指南,开展现场调查;c.分析评估数据,确定潜在的隐患点;d.编制安全排查报告,提出排查方案。

2、治理阶段a.制定治理计划,明确治理措施;b.组织治理工作,落实治理措施;c.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预防事故发生;d.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安全生产。

3、跟踪阶段a.对治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b.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方案。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分工a.企业负责人应认真组织排查治理工作,分配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任务,督促工作进展并制定治理计划。

b.相关技术部门应参与排查治理工作,发挥技术优势,评估隐患风险,拟定治理方案,制订措施落实计划。

c.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部门,配合工作。

d.员工要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

三、建档监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义建档监控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指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日常记录、整理和存档,并采取相应措施,监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保障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制度要点1、建立安全生产档案,记录事故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记录等关键内容;2、建立监控体系,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点,对问题及时警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因素;3、制定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事故发生并降低事故风险;4、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5、对企业内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列出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和相关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1、目的
为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企业绩效评估指标内容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证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作业区域内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
工作。

3、职责
成立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并依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确定其职责。

隐患发生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本部门(车间)的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负责,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
管理。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公司安环部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报告的管理职责。

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4、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
事故隐患定义
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级
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把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
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需全部或局
部停产停产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事故隐患排查
4.3.1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作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工艺
等进行隐患排查;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根据其岗位职责,每周对作
业区域内的设备、设施、工艺等进行隐患排查。

发现事故隐患的,立
即通知现场负责人。

4.3.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下列事项进行排查: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过
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2)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3)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过
程中是否存在事故隐患;
(4)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过程中是否存
在缺陷;
(5)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事宜是否
落实到位;
(6)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发放和使用是否落实到位;
(7)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质、设备的配备过
程中是否存在缺陷;
(8)操作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9)生产工艺的合理性。

4.3.3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会同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组织开
展定期、日常隐患排查,并根据需要制定季节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事故隐患排查及法定长假前期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4.3.4公司员工有隐患排查和上报的义务,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人员。

事故隐患治理和监控
4.4.1一般事故隐患
隐患发生部门(车间)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并按规定对隐患治理形成闭路循环。

4.4.2重大事故隐患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隐患发生应立即报送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事故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隐患治理方案。

公司没有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应委托具备相应资
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1)报送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2)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方法和措施:隐患治理所采取的方法及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经费和物资:概算此隐患治理所需经费及物资需求。

人员需求:针对需治理的事故隐患情况,确定相应人员的落实需求。

治理时限:根据事故隐患治理的难易程度,在假定物质与人员到位情况下,确定隐患治理的时限。

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隐患为得到治理前及在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4.4.3各部门(车间)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工作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4.4公司安环部是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和整改落实跟踪督办部
门,督促有关的隐患责任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监控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度,督促有关责任人按整改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验收,并
将验收结果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公司各级人员应共同努力,保证每季度的事故隐患整改率应达到98%以上。

5、建档
公司应配备专人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保存至少两年以上。

信息档案内容应全面,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一)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
(二)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数量、性质、级别等情况;
(三)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
(四)明确隐患治理责任人。

6、报告
实行全员随手查报隐患制度,发现隐患立即报告,落实三级查报员制度,发现隐患逐级上报。

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每月将所发现和各级上报的隐患整理形成事故隐患清单,交企业安全信息员登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自治区安监局网站)”,将当月事故隐患
清单上报到该系统中。

安全信息员要每天登录信息系统,及时填报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及时了解信息系统内的文件要求,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属地和行业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
录入信息系统,配合相关部门核查,整改结束后立即报告行业安全监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销案,更新内容并及时录入系统。

7、奖罚
对排查、整治和防范事故隐患成绩突出的部门(车间)和个人给
予50-500元的奖励,对排查报告重大隐患及治理工作有功人员,给
予1000-2000元奖励。

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力的部门(车间)和个人给予批评和
200-500元的罚款。

安全管理人员连续两月未登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
统”进行事故隐患申报,给予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500的罚款。

对重大隐患瞒报的部门(车间)或个人给予批评、罚款,造成严
重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给予严肃处理。

重大隐患整改之前和整改期间没有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保证安全,没有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单位,将给予严肃批评,造成事故的将进行责任追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