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一、位置与范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长江中下游各省、南部沿海各省和西南各省。

面积占全国25%;人口55%,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二、气候类型: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及工业1、粮食作物:水稻; 油料作物: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2、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3、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4、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柑橘、菠萝、椰子、桂圆等水果。

5、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德兴铜矿、世界钨都——大余、稀土王国——赣州;主要能源:核能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和水能丰富三峡与葛洲坝;6、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

工业基地有: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

五大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五、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所以房屋通常是墙高、窗大、顶尖。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冬季一月份0℃等温线所经过此地。

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此地。

4、湿润区和半湿润去的分界线;5、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6、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8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一、位置与范围: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积25%,人口不足1%,是藏族的主要居住地,二、最突出的自然特征:高寒1.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7000—8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八年级下册期中地理复习提纲要点(齐全)[1]

八年级下册期中地理复习提纲要点(齐全)[1]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1)自然区域:长江三角洲、热带(2)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3)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2同一类型的区域划分(1)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2)温度带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3)温带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臵、自然、人文、地理特点2.区域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区域界限:(1)西北与北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或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夏季风影响)(2)北方与南方:秦岭——淮河(气温和降水)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1月份0℃等温线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界线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3)青藏地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轮廓(地形)▲(看书本P5活动1、2、3)活动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以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活动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的分布大体一致,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活动3:界线C与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三、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位臵和范围(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2)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地区2.主要地形区(1)北方: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2)南方: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3.气候类型(1)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2)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为主4.河流流量(1)北方地区径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影响因素:降水)(2)南方地区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5.植被类型(1)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北:针叶林华北:落叶阔叶林)(影响因素:气温)(2)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五、干旱的西北地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河流特点:稀少以内流河为主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4.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区域特征自然特征:干旱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地貌:雅丹地貌6.农业:畜牧业7.干旱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碍,导致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六、高寒的青藏地区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3.植被:高寒草地4.河流: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5.区域特征自然特征:高寒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自然景观:雪山连绵、冰川广布6.太阳能资源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的吸收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多而强烈。

初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初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一、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是一个近乎球体的天体。

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可分为纬度和经度两种。

1. 纬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赤道的纬度为0°,南北半球的南北端是90°S纬和90°N纬。

赤道是纬度最大的圈,也是纬度为0的纬线。

2. 经度:经度是指地球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称为0°经线,向东分别为东经,向西则为西经。

地球上总共有360°的经度,每一度相当于地球上表面的111千米。

二、地球的地磁场与地轴倾斜1. 地磁场:地球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场,称为地磁场。

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流动产生的,它起到了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的影响。

2. 地轴倾斜:地球的赤道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地轴倾斜。

由于地轴倾斜的存在,地球在不同季节里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三、大洲与火山地震分布1. 大洲: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五大洲上,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

此外,还有大洋洲、南极洲和包括格陵兰岛的丹麦属地在内的丹麦沿海小岛属北美洲。

2. 火山地震分布: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大西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又被称为“火环”,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沿着太平洋的边缘延伸,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家。

大西洋地震带则分布在大西洋中部和南部。

四、气候与气象要素1. 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气候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力等要素,常用来描述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衡量气象现象的各种物理量。

常见的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

它们对于研究天气变化和制定气象预报非常重要。

五、地形与水文1.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势的分布。

八下地理人教版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地理人教版期中复习提纲

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中间位东北平原。

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

8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8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8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一)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8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资料(二)1.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

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中图八年级下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中图八年级下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期中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复习时先看书,再看练习册,最后背提纲〕亚洲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与中亚六个地区。

〔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11页〕4、亚洲地形以山地与高原为主。

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与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与北冰洋。

6、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大洋,使得亚洲东部与南部是世界上典型季风气候区。

11页〕〔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多读书上8页〕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人口最多。

亚洲人口过亿国家有〔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兴旺。

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是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亚洲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经济开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兴旺国家;〔韩国〔造船业兴旺〕、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经济开展战略。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地理区域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地理区域有不同的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个地理区域也可以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地理区域还可以划分不同的尺度或级别的区域。

2.邮政编码的第一、二位表示省,第三、四位表示县、市,第五六位表示投递局。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0C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理地区,西北地区是我国降水最少和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5.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在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内部,自然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是同一地区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有明显的差异性。

7.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因距海遥远和山脉的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以内流河为主,干旱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东部高原上的景观自西向东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以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为主。

8.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9.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面上的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这里天气晴朗,日照强烈,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10.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是著名的畜种;新疆是山地牧场,细毛羊是著名的畜种;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牦牛、藏绵羊是著名的畜种;宁夏的滩羊也是著名的畜种。

地理期中考试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地理期中考试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五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a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西南与非洲、东与北美洲、东南与大洋洲相邻或相望。

b分界线:白令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2)地形地势:a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全洲面积的3/4)。

b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为青藏高原,平原分布在四周,亚洲地势第二高,除南极洲)。

c地形区:自然条件最复杂的洲。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3)亚洲的河湖:a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b亚洲第一大河是中国的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亚洲著名的内流河有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c世界上水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世界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死海还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点。

(4)气候:a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注意与中国气候特征相区别)。

b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c世界上最广、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d亚洲缺少的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冰原气候(阿拉伯半岛上有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e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如图: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亚热带地中海气候⑨高原山地气候⑩寒带苔原气候。

(5)亚洲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特点,分为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尼、泰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西亚(沙特、伊拉克)、中亚(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和北亚(俄罗斯)六个地区。

八年级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1.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地理环境、地域、地带等3.地理学的基本分类: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4.地理学的基本方法:野外调查、地图分析、遥感技术等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膨胀、地球的地理极与地球的物理极等2.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三、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周期、自转引起的现象等2.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周期、公转带来的现象等3.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轨道倾斜度、四季的变化原因等四、地球的环境与自然灾害1.地球的层次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2.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壤等3.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五、人口与人口问题1.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关系2.人口增长与人口转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老龄化等3.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等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六、农业与工业1.农业发展与地理因素:气候、土地利用等2.工业发展与地理因素:资源和交通条件等3.农业和工业的区域分布:农业和工业在不同地理区域分布的原因七、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3.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增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3.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发展九、地理分区与区域发展1.我国的地理分区与区域发展的差异2.区域发展的因素:地理条件、资源、交通等3.经济区域划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西部地区等十、中国的地理与世界地理1.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2.中国的自然环境:喜马拉雅山脉、长江、黄河等3.世界地理关系: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等以上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环境与自然灾害、人口与人口问题、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城市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分区与区域发展、中国的地理与世界地理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德国有着明显差异。

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②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山和东南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资源:水热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形以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新疆的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3、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大的地区。

原因①距海遥远、②且被重重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注意: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外流河。

)5、地貌景观(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农业1、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温带草原草场),贺兰山以西为高山草场。

2、灌溉农业区:⑴、优势: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葡萄、哈密瓜)不利:干旱缺水⑵、农业区:在有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如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河水(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的地方形成灌溉农业区。

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高寒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部,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南部是喜马拉雅山2、地势特征: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八年级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中地理复习提纲第①章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1、海洋: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71%)七分海洋2、陆地: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29%)三分陆地3、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欧位于同一个大陆,因为大陆大陆中部有广阔的干旱地带相隔,人口稀少,大陆东、西两部分历史上的交往并不频繁。

所以划分为两个大陆。

)5、四大洋:太平洋(18000)印度洋(7500)大西洋(9300)北冰洋(1300)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世界大洋的最深处6、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7、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8、南美、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9、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10、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11、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海陆变迁1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13、板块构造学说:①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②不断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第②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世界各地气温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影响2、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减低,低纬度获得热量多高纬度地区获得热量少3、夏季时,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情况相反因为陆地和海洋的受热与放热的情况不同,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4、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的气温比较高寒流进过的地区气温比较低5、山地气温特点: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降低0.6℃(每升高一千米气温降低6℃)6、降水的地区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影响7、赤道地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而且海洋广阔,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容易云致雨,属于多雨区8、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作用弱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不易产生降水,属于少雨区9、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和内陆距海不同,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比较大,因而降水量要多于内陆地区PS:怀厄莱阿莱:世界“湿极”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12244毫米乞拉朋齐:世界“雨极”年降水量10842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91年间未下过雨10、地形雨(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迎风坡因暖湿气流抬升气温降低容易产生降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秦岭——淮河的意义(气候是主导因素)1.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2.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3.湿润区和半湿润去的分界线;4.800mm等降水量线;5.一月0度等温线穿过;6.6.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7.7.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8.8.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9.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线;10.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二、四大区域:1.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南船北马。

3.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4.华北平原——春旱;东北平原——冷湿;青藏高原——高寒;南方地区——湿热。

5.气温自南向北——由高到低;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从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北方地区:1.位置: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3.北方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4.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冷湿,“黑土地”,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

华北平原——“黄土地”。

5.北方地区为季风区和半湿润区。

四、东北平原:“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

3.东北的气候(冷湿)——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夏季降水多,冬季降雪多。

4.油田——黑龙江大庆油田;铁矿——辽宁鞍山铁矿;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5.东北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网密布,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少地多,粮食消费少;辽中南重工业为农业提供了机械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400mm-800mm 800mm以上
主要地形高原、盆地、平原高原、丘陵、平原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农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
交通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运
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平原和高原。

3、地形区:东北平原——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地
黄土高原——黄土地
4、气候:跨中温带和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

5、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平原广阔;②土壤肥沃;③耕地集中连片。

6、发展旱作物的原因:①降水偏少;②耕地多为旱地。

7、春旱产生的原因:①降水较少;②灌溉水源不足;③需水量大。

8、应对春旱的措施:①跨流域调水;②发展节水农业。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山地和平原。

3、地形区:长白山地、鸭绿江、图们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黑龙江、东北平原。

4、气候: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5、熟制:一年一熟。

6、农业灾害: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7、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③气候雨热同期;④地广人稀;⑤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8、特点: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9、政策: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10、湿地功能: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11、工业特点:重工业。

1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

13、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
14、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政策扶持。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黄土的来由:风成说。

3、黄土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①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②黄土土质疏松;③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⑤过垦过牧、修路、采矿。

6、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7、水土保持的方法:①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③实行计划生育。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范围: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3、城市职能:①政治中心;②文化中心;③国际交往中心。

4、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

②海陆位置: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

③战略位置: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

④交通位置:对外联系方便。

5、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有前门大街,南锣鼓巷。

6、现代化的大都市:
a、城市功能区:①中央商务区;②中关村科技园区;③金融街;④王府井商业街。

b、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c、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平原、低山和丘陵。

3、特点:纬度较低、距海较近、西高东低。

4、气候: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被称为“红土地”。

5、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②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③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河湖密布;④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⑤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6、食材丰富的原因:南方地区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地形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水路:京杭运河
2、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3、地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鱼米之乡”。

4、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水运交通便利,即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位于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又可以通过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联系我国的南北方地区和世界各地(位于东都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5、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6、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7、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发电;弊:水量不稳定,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8、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9、南京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们,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10、特点: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1、上海的地位: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2、上海的作用: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13、同城效应: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14、同城效应的利和弊:利:可以得到更多发展机会,收入较高;弊:每天的交通成本较高,上下班时间较多。

15、旅游景点:苏州园林、杭州西湖。

16、苏州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17、西湖: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苏堤。

18、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

19、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20、文化条件: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

21、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政策:一国两制,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地形:山地多,平原狭小。

3、香港的组成:香港岛、九龙、“新界”。

4、澳门的组成: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5、香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有效缓解了香港建筑用地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6、对香港在已开发的土地中还保留有大片绿地的看法: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存,对内地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作用。

7、香港的经济: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8、澳门的经济: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9、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

10、内地的优势:①众多的劳动力资源,;②淡水资源;③厂房、土地等自然资源。

11、香港优势:①管理经验;②信息;③技术;④资金。

12、前店后厂的好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1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①土地;②自然资源;③劳动力优势。

14、从前店后厂到目前粤港合作模式的变化及原因:
前店后厂:主要生产服装、玩具、日用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粤港合作模式:提升了两地(内陆和香港)的生产水平,使内地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合作模式还会继续变化。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