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影响,在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本课既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又是后面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承上启下,是全书的核心,因此本框题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思路】本课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从整体上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三、【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通过以社会热点背景材料为主线,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去质疑探索、自主合作、实践体验、研究学习与资源共享,这也就是信息时代下对教与学的要求,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近年来所取得各方面发展成就,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与历史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3、核心素养: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合理合法表达爱国热情。
(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公众参与)五、【教学重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六、【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经验。
秋政治高中必修3课件第7课第1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十五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第十六页,共1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的能力。(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zhōnɡ ɡuó)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 想精神。
1.中华含民义族精神的基本内作涵用
成语或典故
伟大 创造 精神
在几千年历史长 河中,中国人民 始终辛勤劳作、 发明创造
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 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提示:三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bù shi)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 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 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 题题
特别提醒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以维护国家(guójiā)和民族利益为出发 点和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也是享有公民权 利的重要前提。
第十四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小 康生活的理念,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以勇于追求(zhuīqiú)和实现梦 想的执着精神砥砺前行。时至今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中国亿万 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旗帜。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 )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
良传统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 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作用、意义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团结统一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爱好和 平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勤劳勇敢强 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 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
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终课 考能培优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 现区分不清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提醒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共23张PPT)
• (1)伟大创造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 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 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 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 了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 ②作用: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 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 世界前列。
• (2)伟大奋斗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 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 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 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 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 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拥护祖国统一。
1.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胜利83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 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 2.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 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 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 怀
•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
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
• (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之魂。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必修三 第七课 第一框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衰落,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的站起来,一场逐梦的奔跑,奔跑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导入——视频我们的自信文化篇(中华之魂)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1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含义:P72过渡(师)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它们有什么关系?生: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这就告诉了我们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同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目标】:把握(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明确(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导练】: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导练】: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始终是维护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导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导读】:教材P72_74后完成下列问题内容成因作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导思】: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的先民为什么必须团结才能生存和发展以及团结统一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例。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2.关系:3.作用:4.特点:【导思】请列举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或人物事例并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达标训练】1.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5.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2008 年8 月24 日,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课程标准】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展示古代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天下兴亡、”(顾炎武)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问题探究1.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那么来自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那么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经磨难而新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教材预览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____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__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___________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_____________的事业之中。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3.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精神事例,如长征精神、抗洪精神等,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列举三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事例,并简要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2.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谈如何践行中华民族精神。
3.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总结归纳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碰撞中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3.整合历史、文化、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三)精神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2.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件 (共21张PPT)
分析: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
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是根,中华民族精神是魂)
中华民族文化 根
中 华 民
魂 中华民族精神
族
深深植根于
“惟有民魂是值 得宝贵的,惟有 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 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自强不息
(1)形成 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2)作用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 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 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爆买!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中国国庆假日日本各地挤满了来自中国的游客, 在京都主要景点,中国游客数已经占了60%以上。而银座街头行人 中,到处可以听到普通话。从中国各地飞往东京和关西国际机场的 客机,基本上都处于满座。上海往返东京的机票,已经由平时的 4000元,上升到8000元至1万元。约40万游客前往日本,消费达 1000亿日元。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17:39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提纲】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2)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3)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①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②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①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易错点提示: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不表明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就要放弃正义的战争,在外敌入侵或其他分裂祖国行为存在时,我们也要用武力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这与爱好和平并不矛盾。
3.勤劳勇敢①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原因: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韶关市浈江曲仁中学李丹各位评委⽼师,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段、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来说,以下是我对本课题进⾏的分析:⼀、说教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框的内容。
是在感受中华⽂化的伟⼤⼒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化,承上启下,是全单元的核⼼。
2、教学⽬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年级学⽣的认知结构及其⼼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标:(1)知识⽬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2)能⼒⽬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辩证思维能⼒;联系历史和现实,提⾼明辨是⾮的能⼒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提⾼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民族⾃豪感和⾃信⼼,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的⼒量。
3、教学重难点及确⽴依据(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确⽴依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是引导学⽣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2)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确⽴依据:学⽣对“爱国主义”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的理解不够透彻,⽐较抽象。
⼆、说学情⾼⼆年级的学⽣已初步具备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但这⼀阶段的学⽣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我校属于浈江区的⼀所普通⾼中,学⽣理解能⼒、思维能⼒普遍较差。
因⽽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围绕本课的教学⽬标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了如下教法:(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结合教材收集材料,探究问题,培养学⽣的团结协作精神,提⾼思考、辨析,⽣成观点的能⼒。
3.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人,他们在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的同 时,个人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颠峰,实现了个人的光辉前途。
三、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紧急危险关头,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心系百姓,舍小家顾 大家,入危房,救群众……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除了党员,我 们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任长霞,登封市公安局局长,2004年4月15日因公去世。 她身上集刑警的威严和女性的温柔于一身。她任公安局局长之 初,果断地 整顿队伍、严肃警风,又集中全部精力破大案、破 积案,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她关心妇女、儿童,为最大 限度地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组织开通了“110”反家庭 暴力服务台、设立了妇女维权示范中队;……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 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 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 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中华民族 之魂 永恒 的中 华民 族精 神 中华民族 精神的基 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 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小息的典范。这说 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 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 力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砥柱中流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自强不息
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 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 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 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 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x)班是高考以报考音体美专业为主的文科班,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并获得鼓励和认同,但是学习自觉性偏差,理性思考能力缺乏,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针对这个基本情况,我在课前会对班上48位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帮扶;同时我在布置练习阶段,会适当出一些的选择题,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但是针对主观题偏弱的情况,我将会选择一道材料题,并且和学生一起层层对材料进行解读,并给以适当的方法指导,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答大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它是在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单元的核心。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高二x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基本内涵;
(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三、教学方法探讨
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教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案例教学。
3、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1. 根据学情分析,按学习成绩和性别比例的学生层次把9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以利于结对帮扶。
2.学生预先完成导学案相应练习。
3.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
五、教学效果预期(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上看难度不大,但从知识的容量上看还是比较大的,加上高二x班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如果课堂思维不活跃,配合不好的话,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学生对于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不太牢,会影响运用,课后有待加强记忆。
当然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多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注意眼神交流,亲其师信其道,二是给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评价,鼓励为主,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的学生,三是创造不同的展示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帮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四是,在反馈练习中,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练习,加强针对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