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简介

合集下载

林海音个人简介

林海音个人简介
林海音个人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 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不久即 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 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在北京长大。先后 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 《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 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 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 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 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 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 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 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 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此外,还有 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的资料简介

林海音的资料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三一文库()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

化名人〕

*篇一:林海音作者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林海音,女,中国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中文名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外文名

类别

《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作者

林海音

目录

1作者简介

2工作作者简介编辑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工作编辑

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中国台湾人,生于日本。英子五岁时妈妈抱着她,与爸爸一道漂泊到北平。爸爸英年早逝。25年后(1948年)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又折回中国台湾。

何凡是北师大毕业,功底深厚,在一家报社谋了一个饭碗。林海音则为家所累,不得不围着锅台唱锅碗瓢勺叮当曲。她不是一位懈怠的女性,不久便重操旧业,笔耕墨耨,写些介绍中国台湾的风物人情短文给报刊,旋即,她又戏剧性地与何凡同事,到《国语日报》当编辑。

岁月终究将把林海音磨练成一位“多栖动物”: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隶属“著述等身”一类。她的小说、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吧。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当时,有人认为她尽写身边琐事,有点小家子气。丈夫何凡不以为然,为其作序。他说:结识林海音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收获,林海音为他生了四个儿女是她的最大成就,林海音以文债抵了儿女债。他认为,女作家写家庭生活,是顺理成章的事,“家齐而后治国”。何凡于幽默中为太太护“短”。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我向您鞠躬,因为你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并真的弯腰致意。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1935年在北平担任世界日报做记者1935年在北平担任世界日报做记者。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

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等;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中文名: 林海音

别名: 林含英,英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出生日期: 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2月1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林海音,女,(1918~2000)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小名英子.她的原籍是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所以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林海音简介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

林海音(lin hai yin)

林海音,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林海音生平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后来林焕文远渡重洋到日本经商,在那里生下长女英子——林海音.以后又迁居北京,任邮政局课长.林焕文人缘好,又慷慨仗义,这对童年的林海音影响很大.

代表作:《城南旧事》.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

中国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生平简介

林海音生平简介

林海音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编辑杂志及文学出版事业,不仅身体力行地在文学创作上成为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功臣,而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为培育台湾文学新人呕心沥血,成为参与台湾新文学奠基工程的作家之一,更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者之一。

林海音(1918—2001)本名林含英,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曾回故乡台湾苗栗,5岁随父母到北平生活、读书、工作,1948年与丈夫何凡(夏承楹)回到台湾,开始台湾文学的耕耘,与谢冰莹、苏雪林、沉樱及与同代人张秀亚、张雪茵、徐钟珮、琦君、繁露、潘人木、刘枋、孟瑶、胡品清、毕璞、钟梅音、艾雯、郭良蕙等一起主持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揭幕典礼”,共同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拓荒者。在这个拓荒群体里,林海音的身份、成就与贡献突出,成为台湾女性文学的旗手。

林海音在北平《世界日报》当记者时开始文学创作。回到台湾先后任《国语日报》编辑和文艺周刊《周末》《联合报》的副刊主编、《文星》杂志编辑,后又创办和主编《纯文学》杂志及纯文学出版社。她凭借丰富的创作经历成为台湾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利用文学阵地呕心沥血培养台湾本土作家,为台湾新文学的完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林海音的作品多以家庭为背景,擅写婚恋悲剧,长于心理刻画及细节描写。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是林海音创作的丰收时期,其主要作品的题材都是跨越海峡两岸的故事。

林海音怎么死的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林海音这个名字也许很陌生,但是,当你看了一些林海音的作品,一定会对这个人物慢慢熟悉起来,这是因为林海音的影响不敢说对以后会有多大的影响,最起码一些九零年左右上学的人都曾在那平淡的笔下流过。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1910年12月12日出生,原名林正英,台湾妇女运动先驱,中国社会主义女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她被誉为“中国女作家

的骄傲”。

林海音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从小,

她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独立、自强的个性。她对社会

底层人民的困境和不公感到深深的同情,决定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

来为社会发声。

林海音的作品以描绘女性生活和探讨性别平等为主题,她以深入挖

掘女性内心世界而受到广泛赞誉。她的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

会中的束缚和压迫,又展示了她们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故事。

林海音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非常出色。她曾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如《彷徨》、《重逢》等,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封建伦理对女性的

限制,呼吁女性发声争取平等权利。此外,她还写了许多优秀的短

篇小说和散文,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除了小说创作,林海音还热衷于文化翻译工作。她翻译了许多国外

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通过她的翻译工作,她开拓了中国读者的

文学视野,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思考。

林海音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成就给予她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她曾获

得多个文学奖项,如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鲁迅文学奖”、中国人

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中华友谊奖”等。她的作品也被多次翻译

成其他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

除了文学创作,林海音还积极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尤其是妇女权

益方面的工作。她是台湾第一个妇女杂志《妇女界》的创办人之一,通过这个平台,她呼吁女性关心社会问题、争取平等权利。她也是

台湾第一个妇女解放的组织“新女界”的发起人,这个组织致力于

城南旧事作者简介

城南旧事作者简介

城南旧事作者简介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城南旧事作者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

林海音及作品介绍

林海音及作品介绍
林海音生平
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出生于日本 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 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 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 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 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于2001年12月1日因 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 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2岁。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 落了》。《城南旧事》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通过 20世 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反映了 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林海音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 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 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 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林海音的作品
﹡散文集《窗》Baidu Nhomakorabea合作) 《两地》《作客美国》 《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 《家住书坊边》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
事》《绿藻与咸蛋》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
《林海音童话集》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篇一:林海音作者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林海音,女,中国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中文名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外文名

类别

《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作者

林海音

目录

1作者简介

2工作作者简介编辑

(1918—2019)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

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工作编辑

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林海音简介及主要作品_著名作家_文化名人

篇一:林海音作者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林海音,女,中国台湾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

中文名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外文名

类别

《城南旧事》中的最后一章

作者

林海音

目录

1作者简介

2工作作者简介编辑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工作编辑

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的简介

林海音,出生于1988年10月19日,是一位出色的中国流行音乐歌手、演员、作词人、制作人以及慈善家。他曾经参与过几部电影的拍摄,如《燃情岁月》、《夕阳之歌》等,以及跨界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林海音的歌曲多达几百首,其中有几首广受欢迎,如《青花瓷》、《夜曲》、《千千阙歌》、《往事随风》等。此外,林海音的歌曲更是歌迷们心目中的流行歌曲,如《后来》、《不潮不用花钱》、《初学者》。

林海音于2009年3月出道,从那以后就开始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他和拥有著名创作团队的林育群以及音乐制作人刘腾合作,展现了他不同寻常的创作风格。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还成为了中国最近几年崛起的慈善家,为极端贫困地区的贫困病人和需要帮助的社区捐赠了大笔的捐款。

林海音更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他的作品有《燃情岁月》、《夕阳之歌》、《一介江湖》等。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他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并获得了《电视指南》杂志的“中国最佳电视剧演员”奖。

无论是音乐、演艺还是慈善,林海音都一直在努力,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大家的赞叹,而他的热情、勇气和梦想更是一大灯塔,吸引着大量的歌迷。林海音被誉为是新一代的“音乐之王”,他也将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 1 -

城南旧事手抄报作者简介40字

城南旧事手抄报作者简介40字

城南旧事手抄报作者简介40字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 台湾作家。曾担任“世界日 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 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 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 《城南旧事》(1960年)最 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 出版社(1968-1995)堪称 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 ,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 好书。
Biblioteka Baid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欢乐时光皆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五○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顾,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先生。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时(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五○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林海音说到:“很难说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十八岁时在北平的世界日报实习社会新闻的采访,便随时提笔写随记,从没想到写做出一番如何轰烈的事业来。”

林海音所钦佩的前辈女作家为凌叔华,并以凌的写作理念来自我期勉:“这样的她当年和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用英文通信时,维吉尼亚一直鼓励她用英文写作,要写自己切身熟悉的事物,并且告诉凌叔华说:‘继续写下去,自由的去写。不要顾虑英文里的中国味儿。事实上,我建议你在形式和意蕴上写得很贴近中国。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欢的,写得愈细愈好,只当是给中国读者的。’我在她们通信四十年后的今日读到这几句话时,心中惊喜的想,它怎么跟我一向对小说写作的把握,是这么接近呢!”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她说:“许多文坛的好朋友支持我,热心地帮我拉订户,写稿子。”于是,《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即使再赶急和忙碌,这份杂志总不会脱期,而对读者做到了如期出刊的信诺。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我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由于天性活泼好客,林海音家的客厅几乎可说是“半个台湾文坛”,热爱朋友的她,常邀文友来家里吃饭、喝茶、聊天。她家的客厅是人人称道的文艺沙龙,许多文学的梦想就在这里碰撞、实现。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她一身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晚年糖尿病缠身,2001年12月1日病逝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

作品

出版书籍

1995年《冬青树》,台北:重光文艺。

1957年《绿藻与咸蛋》,台北:文华。

1960年《城南旧事》,台北:光启社。《晓云》,台北:红蓝。

1961年《绿藻与咸蛋》,台北:学生。

1963年《婚姻的故事》,台北:文星。

1965年《烛芯》,台北:文星。《金桥》,台北:台湾书店。

1966年《蔡家老屋》,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孟珠的旅程》,台北:纯文学。《春风丽日》,香港:正文。《我们都长大了》,台北:台湾书店。《蔡家老屋》,台北:纯文学。《不怕冷的企鹅》,台北:台湾书店。

1968年《薇薇的周记》,台北:台湾书店。

1970年《婚姻的故事》,台北:爱眉文艺。

1971年《春风》,台北:纯文学。《狡猾的老猫》,台北:纯文学。《中国竹》,台北:纯文学。

1972年《窗》,台北:纯文学。

1975年《林海音自选集》,台北:黎明。

1978年《请到我的家乡来》,台北:台湾书店。《猛狗唐恩》,台北:纯文学。《小兔班杰明的故事》,台北:纯文学。《一只坏小兔的故事》,台北:纯文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台北:台湾书店。

1980年《绿藻与咸蛋》,台北:纯文学。

1981年《烛芯》,台北:纯文学。

1983年《城南旧事》,台北:纯文学。《晓云》,台北:纯文学。

1988年《一家之主》,香港:香江。《林海音散文》,台北:纯文学。

1989年《鸽子泰勒的故事》,台北:纯文学。

1992年《隔着竹帘儿看见她》,台北:九歌。

1996年《静静的听》,台北:尔雅。

1999年《春风》,板桥:骆驼。

2000年《晓云》,台北:游目族。

2000年《城南旧事》,台北:游目族。

2000年《金鲤鱼的百襉裙》,台北:游目族。

2000年《婚姻的故事》,台北:游目族。

2000年《绿藻与咸蛋》,台北:游目族。

2000年《冬青树》,台北:游目族。

2000年《我的京味儿回忆》,台北:游目族。

2000年《写在风中》,台北:游目族。

2000年《剪影话文坛》,台北:游目族。

2000年《作客美国》,台北:游目族。

2000年《春声已远》,台北:游目族。

2000年《芸窗夜读》,台北:游目族。

2000年《穿过林间的海音》,台北:游目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