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5

合集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路径。

3. 让学生了解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实现经济目标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图表和数据。

3.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引出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2. 讲解经济目标:详细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绿色发展等方面。

3. 分析实现路径:分析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路径,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如通过分析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就,展示经济目标实现的成效。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实现经济目标的认识和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关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 跨学科联系:联系政治、历史、文化等学科,全面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着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国家行列。

基本实现,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成效显着,区域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____。

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实现。

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全民覆盖。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3. 让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涵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策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策略,如创新型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并提出具体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建议和创新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2.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挑战3. 科技创新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结构调整5.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实践七、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发展观念下的经济建设成果,突出科学发展观的优越性。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使其直观感受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建设成果。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环保专家等角色,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教案学案课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梳理】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1)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再由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1)时间: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

(2)全面小康的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成为、、的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设计.do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教学设计.doc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第一冃,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S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

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4)通过教学使学牛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2、能力冃标(1)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牛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要求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屮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2)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的精神。

(3)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四、教学方法1、多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上,灵活运用教材上的或者教师自己准备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争辩和探究。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一、教材分析2.教材内容: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教材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内涵,掌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理解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4.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内涵。

(2)掌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3)了解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过程与方法(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经济发展、关注人民生活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

3.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四、教学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2.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小康社会的目标,引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兴趣。

2.知识讲解与演示(35分钟)(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演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案例,如"十三五"规划。

(2)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

-讲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提问和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3)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讲解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创新、促进公平正义等。

-演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的案例,如乡村振兴战略。

3.拓展与巩固(10分钟)(1)通过小组讨论,再次巩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理解。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市二中政治组:韩春萍2005 . 8 一.教学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四.教学难点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材料和数据,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2.图示片面发展观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必要性3.展示有关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材料,树立学科学、学文化的意识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分小组对课本中的有关提问进行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查阅和收集有关材料,作好发言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课时)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而巨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5

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5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表现{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思考)〈1.〉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2〉.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展示,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新第一步: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简单介绍两个三步走的关系,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教学内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及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四.教学难点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学案(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全面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小康社会的经济指 GDP方面的目标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缩小三大差别目标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二)知识要点:1、我国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从此得到解决。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消费,过渡到消费,部分向比较迈进。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大大增强。

我国终于告别了的时代,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

2、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在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是的、的、发展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三)、解疑释难:(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活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800美元)。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挑战。

4.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1.小康社会的定义和内涵。

2.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主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重要意义。

2.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挑战1.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条件。

2.面临的经济挑战及应对策略。

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1.选择合适的经济发展路径。

2.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策略。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指标。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和引入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发思考。

3.2 学习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经济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3.3 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理清思路,并对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

3.4 讲评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解答疑惑。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

2.分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问题解决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互动和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评估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小组评价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教学目的㈠知识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5.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是不平衡的。

6.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7.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8.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9.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10.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11.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

12.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宏观要求。

13.了解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㈡能力目标:1.辩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

2.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

5.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不同发展观的认识、分析能力。

6.对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宏观驾驭能力。

7.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能力。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3.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

4.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5.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6.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㈠旧课复习: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什么?2.市场交易原则有哪些?3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7.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㈡新课学习: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为“从贫困到小康”,第二步为“从温饱到小康”,第三步为“从小康到比较富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0.1全面建设小康的经济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②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④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考试要求】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学法点津】.教学方法①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②自学引导法。

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

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③理论联系实际法。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学法点津内引外联,全方位提高素质。

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抓住重点,充分理解。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至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目前小康建设的现状(1)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①从微观上看:②从宏观上看:③意义:(2)问题(程度、特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提出,那么,我们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预习第九课,我们学习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1.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

导致制假售假,环境污染、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

B、盲目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3、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的含义、主要内容、意义及措施①含义: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政治高一上册必修知识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政治高一上册必修知识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政治高一上册必修知识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政治高一上册必修知识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目前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程度为71.4%,东部地区为88.0%,中部地区为77.7%。

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A.低水平的小康B.不全面的小康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D.总体小康3.全面小康,任重道远。

十八大强调,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包括()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恩格尔系数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收入差异逐渐消除,小康社会全面实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B C B考点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某市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你认为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参考答案:(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意义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1. 发展是硬道理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统筹兼顾三、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1.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 深化改革开放五、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1.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策略2.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3. 科学发展观在资源环境问题上的应用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

2.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3.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2. 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原则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具体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目标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内容:六、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体制创新1.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体制的要求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 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七、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转变的必要性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八、科学发展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及意义2. 科学发展观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措施九、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实现1. 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内涵及意义2. 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作用3. 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的路径选择2. 分析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3. 展望未来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方向和任务教学重点:1.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体制创新的关系。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教学内容】: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及特征;2. 掌握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和经验;3. 分析小康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4. 了解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及特征;2. 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3. 小康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区别;2.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概念及其对中国发展的意义;3. 如何分析小康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过程】:一、概念讲解(10分钟)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概念及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3)小康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路径。

二、分组讨论(20分钟)1. 根据教材和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和经验;2. 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统一战线、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三、课堂展示(10分钟)1. 请各小组代表对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2. 其中要求学生重点介绍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大举措和成就;3. 教师作互动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

四、小结讲解(10分钟)1.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路径;2. 学生要进一步认识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准备好应对将来的挑战;3. 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小康社会建设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思路】:1. 本节课采用讲解、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中探讨小康社会建设的话题,加深对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理解;2. 强调小康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3. 鼓励学生参与到小康社会建设中来,准备好应对新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政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高一政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复习讲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注: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表。

(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新)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后果①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案-4_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案-4_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国家行列。

基本实现,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成效显著,区域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____。

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实现。

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全民覆盖。

(3)资源节约型、_________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优秀教案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优秀教案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标与教学要求:课程标准: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

(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是在不断前进的。

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唯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十一课一框)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德州市在近些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提问)这个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使人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二)走进新课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100-101页从整体上把握总体小康的表现)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表现{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思考)
〈1.〉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呢?(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
〈2〉.根据这些问题概括出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归纳)
现在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低水平——总量已达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指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过渡)
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就要求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展示,新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
新第一步:第一个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
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
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简单介绍两个三步走的关系,引导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过渡)六个更加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下面请大家把范围缩小一点,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展示图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学生思考)〈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计算教材101页的问题
(补充资料)
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

2000年中国人均GDP 800多美元,只占日本人均GDP的2.3%,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从目前8.9万多亿增长到约为36万亿元人民币,按目前汇率折算超过4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

我国经济总量从目前的世界第6位,提高到第3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可见,总体小康——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较高标准的小康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补充):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
51.5%,初步实现现代化。

从三大产业就业份额来看,我们还需努力。

2000年第
一产业就业份额为50%,第二产业为22.5%,第三产业为27.5%。

未完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补充资料)
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指的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从城乡来看:据国家统计局设置的小康生活标准,城市小康要比农村小康的指标高,单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就高出一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守估计在3:1左右,如果再算上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等,这个数字就远不只3:1了。

针对于此,国家着力地安排农民进行有序的流动,变农民为市民。

提高城镇人口。

从GDP来看: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为上海市,已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虚框内材料,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城镇居民保障水平较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比例,让人民的吃穿住行达到更高水平,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达到殷实的小康水平。

三、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慢一些,相互帮助,互相扶持,最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的未来。

(展示图片)
板书设计: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总体小康{表现特点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目标
2、途径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的门槛,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康是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们制订了经济建设目标,在本世纪头20年,将实现更高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然,其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A 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 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
①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②基本实现现代化③三大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①它是一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③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应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是因为
()
A 市场经济是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C 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思考讨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