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隆中对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教材及教案(优秀12篇)

《隆中对》教案设计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他们与七、八年级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想一是知识容量的拓宽,二是学习深度的增加。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九年级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中外文化,对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理解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认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历及主要功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了解三国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隆中对所体现出来的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五)学法指导

1、将课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形成对三国文化的初步感知。

《隆中对》中考知识点梳理

《隆中对》中考知识点梳理

《隆中对》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隆中对对:回答、应对。

2、时人莫之许许:承认、同意。

3、谓为信然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4、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

5、谓先主曰谓:告诉、对……说。

6、此人可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7、不可屈致也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8、将军宜枉驾顾之枉:委屈枉驾:屈尊顾:拜访。

9、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10、凡三往,乃见凡:总共。乃见:才见到。

11、因屏人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因:于是、就此屏:命人退避。

12、汉室倾颓倾颓:崩溃、衰败。

13、度德量力度:估计量:衡量。

14、遂用猖獗遂:于是、就用:因此猖獗:失败

15、然志犹未已犹:仍、还已:止。

16、君谓计将安出: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计:计策出:产生。

17、则名微而众寡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18、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非惟:不仅抑:而且。

19、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20、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争强、争胜。

21、利尽南海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2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大概资:资助、给予

23、帝室之胄胄:后代

24、总揽英雄总揽:广泛的罗致。揽:招致

25、将军身率身:亲自

26、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7、情好日密日:一天天。

28、民殷国富殷:兴旺富裕29、存恤:爱抚、爱惜。

二、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表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三、一词多义

①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九年级语文《武松打虎》《隆中对》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武松打虎》《隆中对》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武松打虎》《隆中对》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武松打虎》《隆中对》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坠.下zhuì迸.出bèng棒橛.jué肐.gē撺.cuàn

láng yá

醲.nóng哨.棒shào寅.yín颖.川yǐng 琅琊

..

chāng jué汉沔.miǎn挟.天子xié殆.dài 存恤.xù

猖獗

..

陇.亩lǒng倾颓.tuí夷.越yí

2. 多音多义字

鸟niǎo鸟兽liàng 踉跄xià吓唬xīng兴盛鸟踉吓兴

鸟diǎo鸟话liáng跳踉hè恐吓xìng酒兴3. 词语

恁地:那,那样。

鸟话:骂人的话。

兀自:仍旧,还是。

醇醲:酒味醇厚,酒性浓烈。

霹雳:强烈的雷电现象。

枉送:白白地,毫无价值地送掉。

那厮:对男子轻慢的称呼,相当于“那杂种”。

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俊杰:才能出众的人。

伏龙凤雏:隐藏着的龙和未成年的凤。比喻隐居的能成就大事业的非凡人物。

智术浅短:知识与能力不足。

志犹未已:宏图大志还未实现。

情好日密:友好感情日益加深了。

4. 作者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兴化人(今属某某)。他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内容描述北宋末年当政者横征暴敛,以致官逼民反的情形,描写

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以及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宋江等。其中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场等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某某人。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书中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粗犷的X飞、机智好胜的周瑜等等。内容虽然不尽符合历史事实,但作为文学作品则十分生动引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杰作,流传极广。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隆中对

初三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隆中对

词语解释
01
02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 情况。
顾盼生姿:形容女子姿色娇艳,眼神顾盼 间流露出动人的神态。
03
04
成语运用举例
箪食壶浆: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百 姓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05
06
顾盼生姿:她一走进舞会,立刻成为众人 瞩目的焦点,顾盼生姿,令人倾倒。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探讨
阅读理解一
阅读《隆中对》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文章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了哪些建议和 战略?这些建议和战略对后来的三国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理解二
阅读《隆中对》相关史料和解析文章,分析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智谋。他是如 何准确判断形势和制定对策的?这些对策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作文素材挖掘及写作指导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 分析天下形势,提出 “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生平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
诸葛亮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也 有很高的造诣。
他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被誉 为“千古良相”。
时代背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 荡不安。
曹操、孙权、刘备等势力逐渐 崛起,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06
语言简练:全文语言简练,无过多华丽辞藻,却字字珠玑 ,句句扣人心弦。
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梳理

初中语文课课通 隆中对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课课通  隆中对知识讲解

23 *隆中对

一、整体感知

(一)解释加线的字词

1、莫之许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岳毅这件事。

2、谓为信然说。

3、宜枉驾顾之拜访。

4、因屏人于是、就此。

5、度德量力衡量。

6、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6、然志犹未已仍、还。

7、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9、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控制。10、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而且。11、自董卓已来通“以”。

12、箪食壶浆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二)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些句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常见文言词语古今意思的差异,并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度,估价。遂,于是、就。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挟,挟持、控制。诚,的确。

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就,接近。枉,委屈。顾,看望。

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箪,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水酒。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

6.“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7.“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

《隆中对》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隆中对》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 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 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 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3课、《隆中对》知识点归纳
1、《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 安汉人,史学家。 《三国志》共65卷,记载了魏蜀吴三 国的历史。《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 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
2.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 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 答:“霸业可成 ,汉室可兴”。 •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 •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 •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 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答: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 4、结合课文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答: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 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谋臣形 象
3、本文主要回顾了哪三件往事?目的是什么? •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襄阳兵败)、 白帝城托孤 • 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 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用先帝创业的 艰难激励后主励精图治 4、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淡泊名利。 • 先帝:气度恢弘、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5、《出师表》中的成语: •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 • 引喻失义 计日而待 感激涕零

读懂课文《隆中对》语文公开课ppt

读懂课文《隆中对》语文公开课ppt
读懂课文《隆中对》 语文公开课ppt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背景介绍
课堂讲解
互动环节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添加章节标题
背景介绍
《隆中对》的作者及年代背景
作者:陈寿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背景: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 重要性:这篇课文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和诸葛亮思想的重要材料之一
第三部分:对策
第四部分:总结
Leabharlann Baidu
重点词句和段落解析
重点词句:对“躬耕陇亩” 的正确理解
段落解析:对“三顾茅庐” 的深入剖析
人物形象:刘备和诸葛亮 的人物特点分析
写作手法:文章中运用的 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文章主旨:分析隆中对 策略,阐述诸葛亮对三 分天下的政治主张
中心思想:表现了诸葛 亮的远见卓识和谋略智 慧,提出了联吴抗曹、 三分天下的政治主张。
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及答案
作业内容:阅读《隆中对》 原文,完成课后题目
提交时间:下节课课前提 交
作业要求:答案要准确、 简明扼要
评分标准:答案的准确性 和表达的清晰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互动环节
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环节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主提问,老师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组内互相提问和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一、背景常识。

 1.“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着《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倾颓(tuí)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隆中对》知识讲解

《隆中对》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地方军阀割据称雄,政治日趋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星星之火遍布全国。黄巾军起义就是一个代表。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割据势力却因此得到增强,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课文中刘备说的“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刘备也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但他的兵员既少,又没有地盘,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他很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二十余年间他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对:回答、应对。

2.躬:亲自。

3.陇亩:田地。

4.好.(hào):喜爱。

5.为:唱。(好为.《梁父吟》)

6.许,承认,同意。(莫之许.)

7.友善:友好,关系好。

8.谓:对……说。

9.信然:确实这样。(谓为信然

..)

10.屯:驻军防守。

11.器:器重,重视。

12.谓:对……说,告诉。(谓.先主曰)

初中语文《隆中对》课件

初中语文《隆中对》课件

三国地图
新野
请找出新野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文有注释)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 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 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 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 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加红色的词一语同
(其中加下划线的课文有注释)
亮答曰:“自董卓已战来胜,豪杰并起, 百度文库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 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 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xié
miǎn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 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dài
zhòu xù zhāng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
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r在ón北g ,民殷国富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 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关于“时人莫之许” • 按现代汉语语序应是:• 否定句中,
时人莫许之——当时 代词宾语可 的人们没有谁赞同他 以提前。
(这种说法)。

《23.隆中对》知识点

《23.隆中对》知识点

《23.隆中对》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二、课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复习学案(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复习学案(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隆中对》复习学案(一)

一、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对”。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复习内容

任务一:结合课下注和参考书,完成下列填空。

1、作者和作品:

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朝人,家。诸葛亮,字,曾隐居隆中,后做丞相。

2、对及背景:

“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任务二:能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意,可结合课下注或查字典。

好.()为《梁父吟》遂.()诣亮屏.()人倾颓

..()()

度.()德量力信.()大义猖獗

..()()

..()()吴会

殆.()存恤.()民殷.()国富帝室之胄.()诸戎

..()()箪.()食.()壶浆乐.()毅汉沔.()

任务三:会疏通、翻译课文。借助注解及工具书,解释以下重难点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会背)。

躬()陇亩()好()每()时()莫之许()信然()器()谓……曰()与俱来()就见()屈致()枉驾()顾()由是()遂()

诣()凡()乃见()因()屏()倾颓()孤()度德量力()信()用()猖獗()已()计()安()已来()

不可胜数()非临…,抑亦()谋()争锋()国险而民附()援()利()尽()此用武之国()殆()资()

隆中对课文_《隆中对》课文内容

隆中对课文_《隆中对》课文内容

隆中对课文_《隆中对》课文内容

马上就要学习人教版语文初三年级上册《隆中对》这篇课文了,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内容了,为让大家提前进入课文,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陈涉世家》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且针对刘备集团无根据地的处境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若跨有荆、益,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3.在益州要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以后北伐时的后顾之忧。4.在荆州要外结好孙权,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的话,刘备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综观后来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决策,大体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隆中对》课文内容根据课文《隆中对》编写,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隆中对新人教版

隆中对

☆课文导读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X玄德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著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X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X。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陇.亩(lǒnɡ)好为

..《梁父吟》(hào wéi)

乐.毅(yuè)徐庶.(shù)

屯.新野(tún)诣.(yì)

倾颓.(tuí)屏.人(bǐnɡ)

度.德量力(duó)猖獗

..(chānɡjué)

沔.(miǎn)吴会.(kuài)

X璋.(zhānɡ)民殷.国富(yīn)

存恤.(xù)帝室之胄.(zhòu)

箪.食壶浆(dān)夷.越(yí)

二、词语释义

1.一词多义

谓为信然(谓,认为)

谓先主日(谓,对……说)

然志犹未已(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已历三世(已,已经)

谓为信然(信,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信,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同“伸”,伸X)

谓为信然(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但是)

遂用猖獗(用,因此)

贤能为之用(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用,运用)

2.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用革,名词作状语;壶,用水壶,名词作状语。)3.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隆中对知识点

九年级文言文隆中对知识点

九年级文言文隆中对知识点

文言文作为一门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九年级学

生来说,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学科。在九年级文言文

学习中,隆中对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教材,本文将围绕这一知识

点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隆中。《史记·三略》中有曰:“初让试论,不见所籍,剥蚀之状如仰拔,琢磨之势若屏风。记虞舜作

《隆中对》。”其中“隆中对”即是文字之中所记载的一则典故。据

史书记载,舜任天下,勤于政务,为了治理朝纲,他常常选择隐

居在一处山间的隆中对。这里可以说是舜治理国家的智慧之地,

也正是因为“隆中对”的地位和重要性,它成为了九年级文言文教

材中的知识点之一。

隆中对在文言文中是以对句的形式出现的,而这种对句的结构

特点极具独特性。所谓对句,就是指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对仗的

方式构成一组对称的句子。在隆中对中,通过对仗的手法,可以

使两个句子达到呼应、互相照应的效果。这种对仗的结构也给读

者带来一种特殊的韵律感,使文言文更显得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除了结构的特点外,隆中对中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隆中

对中,舜运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政治难题的思考,又体现了他对时事的洞察力。舜在《隆中对》中谈到了“纷纷

扬扬,不可捉摸之”。这句话隐喻了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也体现

了舜对处理复杂局势的能力。舜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成功

地表达了自己治理国家的智慧。

此外,在九年级文言文学习中,隆中对对于培养学生的修辞能

力和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隆中对,学生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提升文言文写作的水平和

24《隆中对》知识讲解

24《隆中对》知识讲解

《隆中对》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争夺朝廷大权,地方军阀割据称雄,政治日趋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的星星之火遍布全国。黄巾军起义就是一个代表。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割据势力却因此得到增强,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课文中刘备说的“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刘备也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但他的兵员既少,又没有地盘,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他很有才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而生平“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二十余年间他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对:回答、应对。

2.躬:亲自。

3.陇亩:田地。

4.好.(hào):喜爱。

5.为:唱。(好为.《梁父吟》)

6.许,承认,同意。(莫之许.)

7.友善:友好,关系好。

8.谓:对……说。

9.信然:确实这样。(谓为信然

..)

10.屯:驻军防守。

11.器:器重,重视。

12.谓:对……说,告诉。(谓.先主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文隆中对的基础知识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课文隆中对的基础知识,感谢您的阅读!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隆中对。

隆中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徐庶shù诣yì因屏bǐng人

猖蹶jué沔miǎn吴会kuài殆dài

存恤xù胄zhòu箪dā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谓为信然谓:说。

(2)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4)度德量力度:估计。

(5)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6)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8)将军岂有意乎?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