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八章_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个方面阐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首先,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在评估患者体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设备,如腋温、口温、耳温或额温。

二是确保测体温的环境适宜,如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准确记录温度值,及时报告异常温度变化。

其次,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脉搏时应多角度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脉搏的强度和规律,如弱强和有无间断。

二是观察脉搏的速度和频率,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脉搏的节律,如有无心律失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触摸脉搏的方法,可选用有手感的动脉进行触摸,并记录脉搏的速度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脉搏变化。

再次,呼吸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察呼吸的深浅和幅度,如有无急促或快速。

二是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奏,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呼吸的规则性,如有无不规则呼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胸廓运动情况,识别有无异常的呼吸音,及时记录呼吸数据,如频率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呼吸变化。

最后,血压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压力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压方法和设备,如直接测压或间接测压。

二是确保测血压的环境适宜,如避免气温过高或过低,保持患者舒适。

三是给予患者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如让患者坐位或平躺,并保持放松状态。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正确包裹血压袖带,准确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及时记录血压数据,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和差值,及时报告异常血压变化。

综上所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确保环境适宜,提供患者舒适的感受,观察指标的强度、规律、速度、频率、节奏、深浅等情况,准确记录数据和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1. 简介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健康护理。

2. 生命体征的类型和评估方法2.1 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身体热量平衡的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5℃。

评估体温的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肛门和额温等测量方式。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设备,以确保准确性。

2.2 脉搏脉搏是衡量患者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的指标。

常用的脉搏测量部位有动脉、静脉、颈动脉和桡动脉等。

评估脉搏时应注意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规律性,并及时记录。

2.3 呼吸呼吸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

评估呼吸时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并及时记录。

2.4 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

非侵入性血压测量常用袖带和听诊器等设备,而侵入性血压测量通常需要插管操作。

评估血压时应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及时记录。

3. 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3.1 评估前准备在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测量设备完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在安静、稳定状态下评估;•向患者介绍评估流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2 评估方法和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测量数值和相关观察结果,便于后续的护理干预和进一步评估。

3.3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异常,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体温异常: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降温或升温措施,如敷冷、温敷、服用退热药物等;•脉搏异常: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节律性,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呼吸异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注意到呼吸困难或异常,报告医生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护理;•血压异常: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等。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_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_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
5)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病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病人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补充大量消耗的水分,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对不 能进食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4
二、体温评估-1
6)口腔护理:高热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 腔炎症及溃疡,因此,护士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 感染,如口唇干裂应涂润滑油保护。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9
体温的生理变化
(2)生理变化:体温虽然保持相对恒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性别、昼夜、 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新生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 育未完善,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儿童基础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 人由于基础代谢率底,故体温偏低。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7
二、体温评估-1
9)健康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测量体温的方法、简易的物理降温方法,并告知病人 及家属休息、营养、饮水、清洁的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8
二、体温评估-2
2.体温过低 (1)概念:体温在35.0 ℃以下,称体温过低。 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前者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不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_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
本节的考点
掌握正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生理变化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 掌握异常血压的变化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学习目标
1、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2、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3、掌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4、熟悉体温的异常变化及异常体温的护理
3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2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 体温过低
1.定 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
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下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疾病或创伤 低温环境 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
21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体温过低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8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9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2.体温的正常范围
位 部 位 部 正位常正范 围常 正 常 范 平 均范围 温 围 度 口腔腔口 36腔.33-637..23℃3-63.73-.33277..02℃℃℃
1.水银体温计 口表、肛表、腋表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24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消毒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方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25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常用消毒液:75%乙醇(不适宜口表)、 1%过氧乙酸、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单元测试习题与答案

单选题1、不属于长期医嘱的一项是A.内科护理常规B.地高辛0.25mg,po qdC.庆大霉素8万u,im,bidD.阿托品0.5mg,H,st正确答案:D解析:D、st的医嘱是临时医嘱。

2、长期医嘱的有效时间为A.24h以上B.24h以内C.20h以内D.18h以内正确答案:A解析:A、长期医嘱是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有效时间在24h以上。

3、关于停止医嘱的处理错误是A.将治疗单上的有关项目注销B.将药卡上的有关项目注销C.将饮食卡上的有关项目注销D.在医嘱单停止时间栏内,用蓝笔画“√”标记正确答案:D解析:D、停止医嘱护士在相应执行单上注销该医嘱,注明停止的日期与时间并签全名。

4、处理医嘱时应先执行A.新开出的长期医嘱B.临时医嘱C.定期执行的医嘱D.备用医嘱正确答案:B解析:B、处理医嘱的原则是先急后缓,先临时后长期。

5、书写病区交班报告首先应写A.危重患者B.转入患者C.手术患者D.出院患者正确答案:D解析:D、书写交班报告的顺序:先书写当日离开病室的患者,再书写进入病室的患者,最后书写病室内重点护理患者。

6、关于病室报告的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做好记录B.白班用蓝钢笔写C.夜班用红钢笔写D.新入院患者用蓝笔注明“新”正确答案:D解析:D、对新入院、转入、手术、分娩患者,在诊断下面用红笔标记“新”。

7、执行医嘱时不妥的一项是A.护士执行医嘱后签全名B.医嘱必须有医生签名C.临时医嘱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仅执行1次D.临时备用医嘱过时未执行,则由医生注明“取消”正确答案:D解析:D、过期未执行,则由护士用红笔在该项医嘱栏内写“未用”两字。

8、为手术后患者重整医嘱时错误的一项是A.在最后1项医嘱下用红笔画1条横线B.红线上下均不得有空行C.将红线上的长期医嘱按原顺序抄录D.重整者签上全名正确答案:C解析:C、当患者手术后需重整医嘱,在红线下写“术后医嘱”,红线以上医嘱停止执行,并按停止医嘱处理相应执行单。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不超
过平均下0.5
•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排卵日 月经前期 妊娠早期可轻度升高
•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安静睡眠饥饿时
体温降低
• 用药作用及其他
.
12
异常体温
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
.
6
• 体温的形成
–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 生
• 产热与散热 • 体温的调节
.
7
产热与散热
• 产热形式——化学方式
•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 散热形式——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方式
–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 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4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体温评估 三、体温的测量
.
5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 定义: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
25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降低体温 病情观察 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休息 预防并发症 心理护理
.
26
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基础护理学

基础护理学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单5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不可测量肛温的患者是(C)A精神异常B大面积烧伤C心肌梗死D婴幼儿E昏迷2、可测量口腔温度的是(D)A面部做冷敷后B饭后C呼吸困难D截瘫患者E瘘管喂食者3、测口腔温度时,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吞下水银后首先应(C)A催吐和洗胃B口服蛋清液或牛奶C立即清除玻璃碎屑D服解毒药物E大量补液,冲洗毒物4、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肛门的时间为(B)A1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E15分钟5、采用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主要作用是(D)A辐射散热B蒸发散热C对流散热D传导散热E抑制产热中枢6、败血症的发热机制是(E)A中暑B皮肤散热障碍C中枢神经损伤D产热量增多E感染性发热7、散热和产热在高于正常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是发热哪一期的特点(D)A体温上升期B退热期C体温正常期D发热持续期E体温下降期8、肿瘤患者发热常表现为(D)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回归热9、为高血压患者其测血压时应做到(B)A定血压计、定听诊器、定护士、定时间B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C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护士、定时间D定听诊器、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E定听诊器、定部位、定护士、定时间10、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发热常表现为(C)A间日热B稽留热C弛张热D不规则热E间歇热11、脓毒血症常表现为(B)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波浪热12、退热期的特点(A)A散热大于产热B产热大于散热C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D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E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13、判断心脏骤停或休克时,应选择的动脉诊脉点是(E)A颞动脉B桡动脉C肱动脉D足背动脉E颈动脉14、血压的生理性变化,下列哪项是正确(D)A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降低B清晨血压高于傍晚C高热环境中血压升高D寒冷环境中血压升高E中年以前,女子略高于男子15、下列关于正常呼吸频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C)A成人12-18次/分B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C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D体温下降,呼吸变深变慢E运动时机体代谢增高,呼吸加深加快16、洋地黄中毒的患者常出现哪种脉搏(D)A速脉B间歇脉C绌脉D缓脉E交替脉17、心脏患者出现二联律时的脉搏是(E)A奇脉B水冲脉C交替脉D绌脉E间歇脉18、脉搏生理性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B)A幼儿比成人快B同龄男性比女性快C老年人比较慢D情绪激动时增快E休息睡眠时减慢19、间歇脉多见于(E)A心动过速B洋地黄中毒者C窦性心律不齐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动过缓20、患者,48岁,急性脑膜炎,其可能出现的异常呼吸是(A)A潮式呼吸B深度呼吸C吸气性呼吸困难D呼气性呼吸困难E浮浅呼吸21、心力衰竭时脉率增快是由于(C)A心排血量降低B心肌收缩力增强C心肌收缩力减弱D机体代谢率增高E机体代谢率降低22、呼吸增快是指每分钟呼吸超过(E)A16次B18次C20次D22次E24次23、洪脉的表现特征为(E)A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B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C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D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E脉搏强大有力24体温调节系统发生调节障碍而引起发热的疾病是(D)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乙型脑炎C病毒性脑炎D脑出血E结核性脑膜炎25对高热患者的观察护理正确的是(D)A每天测体温次B降温后分钟测体温1次C体温正常即可每天测体温1次D面色。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Assessment and Care of blood pressure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blood pressure)心脏收缩和舒张时,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 动脉血压)。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 血压上升达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末期, 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 脉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动脉血 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或1/3收 缩压+2/3舒张压。
体温计的检查:
水银35℃ 以下,水温40℃ ,测3 分取出,误差大于0.2℃ 或有裂痕, 则为不合格.
T计的消毒
患者单独使用:用后放入消毒容器中浸 泡,使用前用清水洗后擦干。 集体使用:放入消毒容器中浸泡5分钟后, 用清水冲洗,再放入另一消毒容器中浸 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体温的测量
[目的](1)发现异常体温,动态观察体温, 分析热型及 伴随症状。 (2)为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及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 (1)病人病情、治疗、年龄、意识、心理状态、合作 程度。 (2)是否有活动、进食、冷与热的应用、洗澡、坐浴、 灌肠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计划] 用物准备: [实施] (1)操作步骤(217页) (2)健康教育 [评价]健康教育内容、测量准确、无意外发生。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症状:发抖、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 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昏迷等。
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环境温度:22-24℃ 保暖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小时测体温一次至 正常后3天,同时注意T、P、BP变化。 去除病因 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学第8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练习题

基础护理学第8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练习题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名词解释:1、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2、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到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4、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5、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6、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7、高血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选择:1.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是(B)。

A.35.8~36.3℃B.36.3~37.2℃C.36.8~37.7℃D.37.3~38.2℃E.39.3~40.3℃2.体温多在39℃以上,24h内体温波动幅度可超过2℃,这种热型称为(C)。

A.间歇热B.稽留热C.弛张热D.不规则热E.回归热3.高热(口腔温度)的正常值:(D)A.37.5-37.9℃B.38.0-38.9℃C. 39.0-39.9℃D.39.0-40.9℃E.41℃以上4.稽留热多见于( A )A.伤寒B.疟疾C.败血症D.感冒E.破伤风5.为高热病人降温时使用冰袋的散热方式属于( D )A.辐射B.对流C.蒸发D.传导E.挥发6、为了准确观察病人的血压,测量时应尽量做到四定,即( A )A.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B.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人员C.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记录格D.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听诊器E.定时间、定体位、定部位、定袖带7.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血压测量值偏高(C)A.袖带过紧B.肢体位置过高C.袖带太窄D.袖带过宽E.肢体位置过高8.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称为(B)A.陈—施呼吸B.毕奥氏呼吸C.库斯莫氏呼吸D.浮浅性呼吸E.鼾声呼吸9.三凹征常见于(D)A.支气管哮喘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大量胸腔积液D.喉头水肿10.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基础护理》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
【异常血压的护理】
项目三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任务二异常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患者血压过高时,应注意让其卧床休息,减少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血压过低时,应迅速安置平卧位,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饮食中的盐、脂肪、胆固醇的射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任务三 测量体温的技术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 测量工具
3.红外测温仪
任务三 测量体温的技术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准确观测体温的变化,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1) 患者的年龄、病情、测量部位状况,情绪、意识状态,治疗情况、认知反应、配合程度等。(2) 影响体温波动的因素,如30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食物、被测部位进行冷热敷、沐浴、坐浴、剧烈活动等。若有此类情况,应酌情等待30分钟后再测。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fever, pyrexia),是指由于外伤或疾病影响导致机体体温高于正常的水平。通常以体温上升值超过正常水平0.5℃,或者一昼夜体温波动>1.0℃时,界定为体温过高。
任务二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 体温过高
以正常口腔温度为标准,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将发热分为4个等级。①低热:37.5~37.9℃; ②中度热:38.0~38.9℃; ③高热:39.0~40.9℃; ④超高热:≥41.0℃。
项目二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任务三 测量脉搏的技术
(1) 患者能理解测量脉搏的目的与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操作。(2) 患者在测量过程中感觉舒适、安全。(3) 操作方法正确,部位选择合理,测量结果准确,绘制图形规范。

[课件]完整版基护-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

[课件]完整版基护-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
8-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测量
8-4
一、体温的概念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
➢ 又称体表温度 ➢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8-55
四、脉搏的测量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 ➢ 环境准备
8-56
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8-9
(二)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是体温调节中 枢整合的关键部位
8-10
(二)体温调节
行为调节
➢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达
8-13
三、体温过高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发热(fever)
➢ 任何原因引起体温升高、散热减小、体温调节 障碍,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 引起体温过高的原因,可以分为: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8-14
(一)发热程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37.3~38.0℃ (99.1~100.4℉) 38.1~39.0℃ (100.6~102.2℉) 39.1~41.0℃ (102.4~105.8℉) 41.0℃以上 (105.8℉以上)
【步骤】
口温 部位 舌下热窝 方法 闭口鼻呼吸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

有效咳嗽(effective coughing)
2、有助于有效咳嗽的方法 •改变身体姿势 •缩唇呼吸 •增加活动度 •伤口按压 •促进痰液排出,如湿化等
叩击(percussion)
•结合其他措施 •手呈背隆掌空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不可在乳房组织、脊椎、肋骨以下部位或 伤口处施行 •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 •患者不觉疼痛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 及护理




1、能正确陈述呼吸评估的主要内容 2、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变化的因素 3、能正确列举各种异常呼吸的常见原因 4、正确识别呼吸的异常情况,并提 出 相应护理措施
一、正常呼吸的生理性变化
(一)呼吸的过程(自学) (二)呼吸调节(自学)
(三)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基本对称,节律均匀, 深浅度适中,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 R:P≈1:4 男性及儿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胸式呼吸为主
思考题: 1、适用高浓度、高流量吸氧的疾病是(C ) A、慢性支气管炎 D、大叶性肺炎 B、肺心病 C、急性肺水肿
2、提示用氧的动脉血氧指标是( D )
A、低于9.3Kpa D、低于6.7Kpa B、低于8.6Kpa C、低于7.6Kpa
3、氧疗效果最好的是( A )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皿或瓶中,加盖,及时送验

昏迷患者或无力咳嗽者: 可用吸引器吸痰,但
吸引管及集痰器均需要无菌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次 性 吸 痰 管
集 痰 器
24小时痰标本
500ml广口玻璃瓶,内盛少量清水 嘱病人将早晨醒来7时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 痰开始留取,至次日7时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 口痰作为结束,将所有的痰液全部留在容器中 送验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复习重点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评估复习重点

第八节生命体征的评估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1)体温的产生(2)体温的生理调节: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3)散热方式1)辐射: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2)对流3)蒸发: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4)传导2.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体温①口温:37℃②直肠温度:37.5℃③腋温:36.5℃。

(2)生理性变化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

女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而排卵期较低。

3)昼夜因素3.异常体温Ⅰ.体温过高(1)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37.3~38.0℃2)中等热:38.1~39.0℃3)高热:39.1~41℃4)超高热:超过41℃(2)发热的过程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临床表现: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

2)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临床表现: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3)退热期:散热大于产热。

临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

(3)热型(特点、提示的疾病)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

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观察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等。

2)卧床休息3)降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体温超过39.0℃,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时,可用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做大动脉冷敷。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理论课教案授课章节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授课对象护理学本科生授课时数6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秋季学期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描述影响生命体征的因素2.说出正常值、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3.评估生命体征的异常,对异常的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4.正确的技术测量T、P、R、BP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体征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及异常的护理,T、P、R、Bp的测量方法。

难点:对生命体征异常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像光盘、生命体征测量用物教学步骤1.介绍教学目标 5分钟2.评估T、P、R、BP,介绍正常值及异常反应 120分钟3.对异常病人护理措施 105分钟4.小结及布置思考题 10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生命体征的测量意义?2.生命体征的正常值?3.高热病人的护理?外文词汇Body temperature radiation evaporatron constant fever remittent fever intermittent fever irregular fever m hytothermia mercury thermometer Fahrenheit thermometer教学法参考《新编护理学基础》姜安丽(上二医)《护理学基础》段磊(人卫《护理学基础》白继荣(协和)《基础看护技术》氏家幸子(日本)课后分析与小结讲稿讲授内容注解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 temperature)定义又称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一)体温的形成(二)产热与散热1.产热过程2.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三)体温调节1.温度调节器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后部:产热中枢(四)体温的生理变化1.正常体温2.生理变化(1)昼夜(2)年龄(3)性别(4)肌肉活动(5)药物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hyperthermia)1.定义又称发热(fever)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最新《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最新《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 .单选题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肤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A. ℉ = ℃ⅹ 5/9+32B. ℉ = ℃ⅹ 9/5+32C.℃= ℉ⅹ 5/9+32D. ℉ =(℃-32)ⅹ 5/9E. ℉ =℃+32 ⅹ 5/9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A.37℃B.37.2℃C.37.5℃D.37.8℃E.38℃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A.口腔中部B.舌下热窝C.舌上1/3处D.舌上2/3处E.舌下2/3处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A.39℃B.40℃C.41℃D.42℃E.43℃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头晕、恶心、无汗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A.0.1-0.2℃B.0.3-0.6℃C.0.5-1℃D.1-1.5℃E.1.5-2℃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A.40-60次/分B.40-80次/分C.60-80次/分D.60-100次/分E.80-120次/分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A.>60次/分B.>80次/分C.>100次/分D.>120次/分E.>140次/分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A.〈40次/分B.〈50次/分C.〈60次/分D.〈70次/分E.〈80次/分13.间歇脉多见于:D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器质性心脏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14.脉搏短绌多见于: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DA.颞动脉B.颈动脉C.肱动脉D.桡动脉E.足背动脉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CA.15sB.20sC.30sD.45sE.60s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DA.1/3舒张压+1/3收缩压B.1/3舒张压+1/2收缩压C.1/2舒张压+1/3收缩压D.2/3舒张压+1/3收缩压E.1/3舒张压+2/3收缩压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B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22.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范围为: DA.8-12次/分B.12-16次/分C.14-18次/分D.16-20次/分E.18-22次/分23.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肛温:CA.昏迷者B.小儿C.腹泻者D.下肢损伤者E.腹部手术后病人24.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B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25. 测量血压时,下列哪项因素不能引起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DA.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B.膀胱充盈C.袖带过宽D.吸烟E.进食26. 不可能出现丝脉的疾病是: AA.甲状腺功能亢进B.大出血C.主动脉瓣狭窄D.休克E.心功能不全27.张某女,32岁,以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 .单选题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肤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A. ℉ = ℃ⅹ 5/9+32B. ℉ = ℃ⅹ 9/5+32C.℃= ℉ⅹ 5/9+32D. ℉ =(℃-32)ⅹ 5/9E. ℉ =℃+32 ⅹ 5/9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A.37℃B.37.2℃C.37.5℃D.37.8℃E.38℃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A.口腔中部B.舌下热窝C.舌上1/3处D.舌上2/3处E.舌下2/3处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A.39℃B.40℃C.41℃D.42℃E.43℃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头晕、恶心、无汗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A.0.1-0.2℃B.0.3-0.6℃C.0.5-1℃D.1-1.5℃E.1. 5-2℃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A.40-60次/分B.40-80次/分C.60-80次/分D.60-100次/分E.80-120次/分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A.>60次/分B.>80次/分C.>100次/分D.>120次/分E.>140次/分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A.〈40次/分B.〈50次/分C.〈60次/分D.〈70次/分E.〈80次/分13.间歇脉多见于:D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器质性心脏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14.脉搏短绌多见于: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E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DA.颞动脉B.颈动脉C.肱动脉D.桡动脉E.足背动脉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CA.15sB.20sC. 30sD.45sE.60s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E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DA.1/3舒张压+1/3收缩压B.1/3舒张压+1/2收缩压C.1/2舒张压+1/3收缩压D.2/3舒张压+1/3收缩压E.1/3舒张压+2/3收缩压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B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22.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范围为: DA.8-12次/分B.12-16次/分C.14-18次/分D.16-20次/分E.18-22次/分23.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肛温:CA.昏迷者B.小儿C.腹泻者D.下肢损伤者E.腹部手术后病人24.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B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25. 测量血压时,下列哪项因素不能引起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DA.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B.膀胱充盈C.袖带过宽D.吸烟E.进食26. 不可能出现丝脉的疾病是: AA.甲状腺功能亢进B.大出血C.主动脉瓣狭窄D.休克E.心功能不全27.张某女,32岁,以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

基础护理学8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8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2.患者王某,女性,30岁,因心房纤颤而人院。人院时测心率200次/分,脉搏100次/分,且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问:
26.测量血压时应将袖带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cm,松紧以能插入()指为宜。
27.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定()、定()、定体位和定血压计。
28.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并把自身产生的( )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9.呼吸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9.在使用()体温计前或()体温计后,应对体温计进行检查,保证其正确性。
10.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的水中,()min后检视,若误差在()℃以上则不能使用。
11.心动过速指成人脉率超过()次/分,心动过缓指成人脉率少于()次/分。
12脉搏短绌的特点是心律(),心率()、心音强弱不等。
40.II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持续吸氧。
三、名词解释
1.稽留热
2.弛张热
3.脉搏短绌
4.奇脉
5.高血压
6.低血压
7.深度呼吸
8.潮式呼吸
9.叩击
10.体位引流
11.吸痰法
12.氧气气疗法
13.发热
14.呼吸困难(dyspnea)
四、简答题
1.简述高热的护理措施。
2.简述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要点。
(或)舒张压≥( )mmHg
22.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中,正常血压指收缩压小于12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正常高
值指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
23.低血压指收缩压低于(),舒张压低于()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36.3~37.2℃),直肠温度37.5℃(范 围在36.5~37.7℃),腋下温度36.5℃ (范围在36.0~37.0℃)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9
体温的生理变化
(2)生理变化:体温虽然保持相对恒定,但并不
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性别、昼夜、运动和 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 体温也不同。新生儿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 善,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儿童基 础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 于基础代谢率底,故体温偏低。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0
体温的生理变化
2)性别因素:女性一般较男性稍高。女性在
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 而排卵期较低,这主要与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变化有关。 3)昼夜因素:体温随昼夜变化出现有规律的波 动,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 温最高,但变化范围不大,约0.5-1℃之间。 4)其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均可使体 温略有升高。而安静、睡眠、饥饿等可使体温略 有下降。
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 以保护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着凉。对长 期卧床的病人,还应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6
二、体温评估-1
8)心理护理:观察了解发热各期病人的心理反应,
对体温的变化、伴随的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经 常关心体贴病人,满足病人的需要,以缓解其紧 张情绪,消除躯体不适。 、
(一)体温的评估 1、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
(1)体温的产生: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是 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 的结果。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机体新陈 代谢和正常生命的重要条件。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2)体温的生理调节:正常人的体温是 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7
二、体温评估-1
9)健康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测量体温
的方法、简易的物理降温方法,并告知病人及家 属休息、营养、饮水、清洁的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8
二、体温评估-2
2.体温过低
(1)概念:体温在35.0
℃以下,称体温过低。
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前者因为
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的最高点,称为骤升, 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 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4
体温的生理变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
平趋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临床表现:
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 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此期可持续
常见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
大,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 高于正常水平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8
常见热型
间歇热 :高热与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
体温骤然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 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 天的间隔后,又再次发作,即高热期和无 热期交替出现
二、体温评估-1
5)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病人高热量、高蛋
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食,鼓励病人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以补充大量消耗的水分,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对不能进食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4
二、体温评估-1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1
体温的生理变化
3、异常体温 1、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称为发热。根据引起 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 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2
体温的生理变化
(1)发热的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
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 :体温37.3~38.0℃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7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4)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到另一个
同他直接接触且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 热方式。如高热时用冰袋、冰帽等降温, 就是利用传导散热。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8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1)正常体温:所谓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
度点,而是一个范围。临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肠 和腋窝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 深部的体温。但临床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 见。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30
二、体温评估-2
2)提高室温:应设法维持室温在22~26℃。
3)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 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4)配合抢救:积极配合医生作好抢救准备。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31
二、体温评估-2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1.体温计的种类 (1)水银体温计的种类:包括口表、肛表、腋表,
6)口腔护理:高热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
黏膜干燥,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症 及溃疡,因此,护士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 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如口 唇干裂应涂润滑油保护。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5
二、体温评估-1
7)皮肤护理:病人在退热期常常大量出汗,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1
二、体温评估-1
2)卧床休息:高热时,病人新陈代谢增快,
进食量少,消耗增加,病人又大多体质虚 弱,因此应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以 利于机体的康复。护士还应为病人提供温 度适宜、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2
二、体温评估-1
边,确认病人,给予解释,以取得合作。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体温的方法: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33
二、体温评估-2
1)口腔测量法:1.将口表水银端斜发于舌下热窝,
即舌系带两侧;2.嘱病人紧闭口唇含住口表,用 鼻呼吸,勿用牙咬,不要说话:3.3分钟后取出。 2)腋下测温法:1.协助病人解开衣扣,擦干腋窝 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使之紧贴 皮肤;2.嘱病人屈臂过胸加紧体温计,不能合作 的病人应协助加紧手臂:3.10分钟后取出。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不能自 行调节;后者则由于末梢循环不良,特别是当环 境温度较低、包暖措施不当时,机体散热大于产 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9
二、体温评估-2
(2)临床表现:病人表现为燥动、嗜睡,甚至昏
迷,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轻度颤抖、皮肤 苍白、四肢冰冷。 (3)护理:若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包暖:给予毛毯或加盖被,足部放热水袋, 给热饮料等,以提高机体的温度,减少热量散失, 但对老年人、小儿及昏迷病人,包暖的时候要注 意防止烫伤。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6
常见热型
(3)热型:热型是根据绘制在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
波动的特点所分的类型。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 几种:
-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40℃左右,持
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7
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5
体温的生理变化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
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临 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退热的 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 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 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 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 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 切观察,加强护理。
2)中等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0℃ 4)超高热:体温41.0℃以上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3
体温的生理变化
(2)发热的过程:发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临床表现:
病人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 战。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36
二、体温评估-2
3)病人进食、饮水,或进行蒸汽吸入、面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4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3)散热方式 1)辐射: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
波的形式传到另一个与之不接触物体表面 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 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由身体辐射所散 射出的热量与辐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 常见于疟疾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19
常见热型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持续时间不定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8-20
二、体温评估-1
(4)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1)密切观察:测量体温,对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一次, 持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注意观察 发热的临床过程、热型,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如病 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体征。小儿高 热易出现惊厥,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