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寓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

和。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

事。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

了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下一句

是。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

事。9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公?()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箭

2.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东施效颦

B.邯郸学步

C.刻舟求剑

D.螳螂捕蝉

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

人? ( )

A.郑国

B.燕国

C.赵国

D.卫国

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画龙点睛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A.猴子

B.狐狸

C.蛇

D.兔子

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

A.狮子

B.老虎

C.狐狸

D.大象

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

事? (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中国古代寓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

和。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

事。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

了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

是。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

事。9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公?()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箭

2.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东施效颦

B.邯郸学步

C.刻舟求剑

D.螳螂捕蝉

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

人? ( )

A.郑国

B.燕国

C.赵国

D.卫国

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画龙点睛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A.猴子

B.狐狸

C.蛇

D.兔子

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

A.狮子

B.老虎

C.狐狸

D.大象

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

事? (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试题一

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一些试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是:

A. 以动物为主要角色

B. 以人物为主要角色

C. 以神仙为主要角色

D. 以植物为主要角色

答案:A

2. 寓言故事的目的是:

A. 娱乐读者

B. 传递道德教育

C. 讲述历史事件

D. 探索人类心理

答案:B

3.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是: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伊索寓言》

答案:D

试题二

请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简述,选择合适的寓意。

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找到一口水井,但井里的水太低,无法喝到。它找来几块小石头,一块一块地放入井中,水位逐渐上升,最终乌

鸦喝到了水。

寓意:

A. 聪明才智能够克服困难

B. 勤劳努力能够获得成功

C. 合作共享可以带来好处

D. 谦虚谨慎是成功的关键

答案:A

试题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寓言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2. 请举例说明一则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

3. 你认为寓言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有重要意义?为什么?答案略。

阅读理解《寓言二则》附答案

阅读理解《寓言二则》附答案

寓言二则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1. 仿写词语。

例:蹦蹦跳跳(AABB式)

2. 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3. 读故事,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愚公门前有两座大山,人们进出很不方便。()

(2)智叟觉得愚公年老体弱,根本移不走大山。()

(3)愚公是个很有毅力的人,最后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4. 这篇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

参考答案:

1. 进进出出来来往往高高兴兴马马虎虎

2. 愚公

3.(1)√(2)√(3)×

4. 示例:精卫填海盲人摸象

中国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参考

中国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参考

中国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参考

中国古代寓言二则

攘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解释划线的字。

⑴或告之曰(或:)

⑵然后已(已:)

⑶西施病心而颦其里(颦:)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挈:)

2、指出划线词的今义和古义。

⑴是非君子之道今义: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

⑵请损之今义: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

⑶挈妻子而去之走今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

⑷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今义: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划线的`“之”的意思。

⑴或告之曰()

⑵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⑶挈妻子而去之走()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篇章二则》练习题

《寓言篇章二则》练习题

《寓言篇章二则》练习题寓言一:乌鸦和狐狸

1. 乌鸦为什么要张开嘴巴?

乌鸦为了展示它的美妙声音和喉咙的力量而张开嘴巴。

2. 为什么狐狸赞美乌鸦?

狐狸赞美乌鸦是为了迷惑乌鸦,使其掉下嘴里的美味。

3. 乌鸦怎样丢掉了奶酪?

乌鸦为了证明自己的美妙声音而唱歌,结果在唱歌时把奶酪掉进了狐狸的嘴里。

4. 这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什么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奉承所迷惑,要保持警惕和明智。

寓言二:葡萄和狐狸

1. 为什么狐狸想要吃葡萄?

狐狸被葡萄的香气所吸引,想要品尝葡萄的美味。

2. 为什么狐狸放弃了葡萄?

当狐狸试图跳起来取得葡萄时失败了几次后,它放弃了葡萄并安慰自己说它根本不喜欢酸葡萄。

3. 这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什么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无法得到而抱怨和否定,而应学会接受并欣赏现有的情况。

总结

这两个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我们应该警惕他人的奉承和美化,保持明智和谨慎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和欣赏现有的情况,不抱怨和否定。这些故事为我们的生活指导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屋)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郑人买履》)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 )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粗脖子)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 )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钟子期)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隔壁王二不曾偷)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高和寡)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东施)

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杯弓蛇影)

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井底之蛙)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综合能力测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

3.解释字词.

1履2操

3宁4罢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

③遽④求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寓言》习题和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习题和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习题和答案中国古代寓言题和答案

寓言一:《老鼠娶亲》

1. 描写老鼠娶亲的诗句有哪些?

答:诗句有:老鼠结婚成双;新房无人探;人来惊恐走;呜呜洞口弹。

2. 故事中,老鼠夫妻选了哪一个季节结婚?为什么?

答:老鼠夫妻选了秋天结婚,因为秋天天气干燥,洞穴里没有水,容易解决洞穴淹水的问题。

寓言二:《争风吃醋》

1. 寓言中描述了哪些动物的争风吃醋?

答:描述了燕子和乌鸦的争风吃醋。

2. 谁最终得到了那把扇子?

答:最终扇子落到了别的人手中,因为燕子和乌鸦争执不下,扇子被别人夺走了。

寓言三:《一毛不拔》

1. 描述了哪些人物角色?

答:描述了祖父,孙子和孙子的朋友小钱。

2. 为什么孙子和小钱感到无聊?

答:孙子和小钱感到无聊,因为他们什么也不干,整天赖在家里,甚至连一毛钱的零花钱都没有。

寓言四:《千里送鹅毛》

1. 描述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

答:描述了一个人从千里之外的地方来到大陆的一个地方。2. 他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答:他手中拿着一根鹅毛。

以上是《中国古代寓言》的习题和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

你想做好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小编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补充习题答案:古代寓言二则预习提示

一、大意(略) 寓意:《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随文练习

一、1.(1)坐座 (2)反返

2.A(A项中的“度”,量度,动词,读。B、C两项中的“度”指量度好的尺码,是名词,都读。D项中的“度”,是“过”的意思,虽是动词,但它不是忖度、揣度、计算、推测的意思,所以也读)

3.(1)它,指量度好的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即“何不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 (3)往、到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4.(1)等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2)我宁可相信量度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因为墨守成规,不相信实际。(大意如此)

二、1.E(指示代词,这儿)2.C(他,而其他三句的“其”都是“他的”意思)3.(1)表示转折,却(2)表示承接,可不译(3)表示转折,却4.(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来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只要大意对)

三、C

问题探究

一、大意:宋国有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中的树桩上,便毫不费力地将这只兔子捡回家,并从此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兔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而遭人耻笑。启示:我

《寓言二则》默写答案

《寓言二则》默写答案

《寓言二则》默写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

..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及.反.,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至之

..足,而置之其坐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一、解释词语:

1.欲:想要

2.度:量长短

3.其:他的

4.而:连词,表承接

5.置:放置

6.之:代量好的尺码

7.其:他的

8.坐:同“座”,座位

9.至:到 10.之:到……去 11.而:连词,表承接 12.操:拿,携带

13.之:代量好的尺码 14.履:鞋子 15.乃:于是,就 16.持:拿

17.度:代量好的尺码 18.反:同“返”,返回 19.之:代量好的尺码20.及:等到

21.反:同“返”,返回 22.罢:结束,解散 23.遂:终于 24.之:代鞋子

25.以:用

二、翻译句子:

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翻译:他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2. 至之市,而忘操之。翻译:到了到集市去的时候,他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码。

3.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翻译:(他)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4. 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理解:

1.人们到集市买鞋,用脚试穿即可,但郑人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信自己的脚。

寓言二则练习试题-文档

寓言二则练习试题-文档

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精品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该书的作

者______是______末期_____家,______家的主要

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是______末期秦的丞相。(8分)

2、解释句中加点字:(14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

之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

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

①置之其坐: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归取之:______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8分)

①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则古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6分)

古代寓言两则,习题精选

古代寓言两则,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加红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2.其人弗能应也。()()

3.郑人置履。()()

4.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试题和答案寓言故事一:《狐假虎威》

试题

1.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为什么狐狸要假装是老虎?

3. 故事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角色?

4. 故事中的动物们最终是怎么对待狐狸的?

答案

1.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关于一只狐狸假装是老虎,以此来威胁其他动物,从而获取更多的食物和权力。

2. 狐狸假装是老虎是为了获得其他动物的敬畏和顺从,以此来控制他们并获得更多的利益。

3. 故事中的老虎是一个被狐狸利用的角色,他并不是真正的老虎,而是被狐狸打扮成的。

4. 最终,动物们意识到狐狸的谎言,不再害怕他,并一起合作将他赶走,恢复了和平与自由。

寓言故事二:《愚公移山》

试题

1.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愚公要移山?

3. 愚公的儿子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决定的?

4. 故事中的神仙是如何帮助愚公的?

答案

1. 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决心移山的故事,他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2. 愚公要移山是因为山峰挡住了他家门口的道路,影响了他们

的生活。

3. 愚公的儿子们起初并不理解他的决定,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但最终他们也加入到了愚公的努力中。

4. 故事中的神仙看到愚公一家的坚持和努力,被他们的精神所

感动,于是派遣神力,将山峰移走,帮助了愚公实现了他的目标。

寓言故事三:《卧薪尝胆》

试题

1.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为什么主人公要卧薪尝胆?

3. 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4. 这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寓意?

答案

1. 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主人公为了复仇而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故事。

《寓言二则》习题及答案

《寓言二则》习题及答案

《寓言二则》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bàng bâng) 弗(fâi fú) 鹬(yú yù) 喙(zhuó huì) 鬻(yù yǔ) 曝(bào pù) 箝(qián gān) 誉(yú yù) 二、辨字组词

矛( ) 誉( ) 喙( ) 鹬( )

予( ) 眷( ) 缘( ) 橘( )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1.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A.名誉 B倍誉 C.夸耀,称赞

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或者 B有的 C有人

3.其.人弗能应也。()

A.那个 B其他 C.别人

4.蚌方出曝.(.).

A.暴光 B晒 C.打开

四、解释带点词的含义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以:子:

3.其人弗能应也。

弗:应:

4.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雨:

五、填空

《矛与盾》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不要。

参考答案

一、bàng fú yù huì

yù pù qián yù

二、矛(矛盾) 誉(赞誉) 喙(长喙) 鹬(买鹬)

予( 给予) 眷(誊抄) 缘(缘分) 橘(橘子)

三、 1. (C ) 2. ( C ) 3. (A ) 4. ( C)

四、1.吾:我的

2.以:用子:你的

3.弗:不能应:回答

4.雨:下雨

五、前后一致;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

古代寓言阅读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

导语:说到阅读理解,很多学生都会觉得非常难。其实阅读理解很容易得分,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情感。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寓言二则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古代寓言二则》,完成文后题目。(10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 ②及反_________________

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 ④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

小题2:“先自度其足”与“吾忘持度”中两个“度”意思是否相同?请作说明。(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分)

小题4:以上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请你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坐,同座,座位②及,到,等到③遂,终于④契,雕刻小题1:第一个是(“duó”)量长短;第二个是(“dù”)量好的尺码。

小题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示例】做事不能因遁守旧、迂腐固执、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

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丰三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

..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③至之.市()

而忘操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

(3)遂.不得履.(4)遽契

..其舟

(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

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

予趋槁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外延读二】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

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或:是:

损:已: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②或告之曰③是非君子之道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片断作文训练】

仔细阅读《拔苗助长》一文,试想假如宋人看到禾苗干枯了,他会怎么想现在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补写一段文字,着重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duódùsuìlǜjùqì

2、①量长短、量好的尺码②自己、从③到……去、它(代“鞋”)

3、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遽:立即;契:雕刻;以:用、拿;于:到。

4、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③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④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坐”同“座”、“反”同“返”。

6、甲文标题是“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

7、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课外延读一】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课外延读二】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

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

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