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总结词
多元化、个性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总结词
专业素养、教学能力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 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积极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项目,引进国外先 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总结词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和成果 转化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索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与思考
01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及内涵
03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总结词:精准定位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需求 和行业趋势,精准定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紧密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
总结词:科学合理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确保 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实用,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亟需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就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实训设施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设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应该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2.拓宽实训资源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可以与企业合作,共享企业的实训资源,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可以与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可以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教育管理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一方面,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多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有必要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完善中职学校管理机制等途径,才能有效解决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引言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职教育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为中职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能;2. 为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3. 对于相关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引起他们对中职教育管理中问题的重视,加大对中职教育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和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1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中职教育学校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 的发展需求。
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中职教育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和开放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3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 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 学服务。
加强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政策研究
政策是推动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可以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 ,为政府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等,提高管 理效能。
强化监督与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提升
01
培育校园文化
积极培育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校 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 围。
02
加强德育工作
0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研究中职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多元化管理模式在中职教育学校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为中 职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
关注新技术在中职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这些新技术在中职教育学 校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新技术如何促进中职教育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创新举措
学校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推行民主管理、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等措施,为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启示
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创新需要注重人的因素,关注师生的 需求和发展,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 念和方法。

论中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论中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 才培 养模式 类型
4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学校 、 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必须
签订一份用 人和人才培养协议 , 也 即是“ 人才订单 ” 。此订单
1 . 五 阶段模式。 是从“ 市场调查与分析 、 职业能力分析 、 教
明确校 企双方的责任与义 务 : 学校必须按企业的要求培养人 才, 企业对合乎要求 的人才必须录用。
教授 , 从 事国际经济与 贸易研 究; 郑莹( 1 9 8 9 一 ) , 女, 山东蓬 莱人 , 硕士研 究生, 从事 国际经济与 贸易研究。

1 3 4 —
习; 为 了给学生 提供实 习机会 , 学 校 自办或 引进 企业到校 内
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采取“ 大锅饭” 方式 , 有 的院校 一名辅 导
员要带上百名 中职学生 , 这一具体情况不论 是在思想 政治
创 办生产性实习工厂 ; 在学 生学习期 间 , 为了实现学生 自主 完成职业技能 的形成 , 直接引入职业 资格 培训 和职业技 能鉴 定体 系, 从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社会认 同的职业 资格 认证 , 实行双证制 学校 自主开发高新实用型技术项 目, 将人 才培养灵活运用 到项 目开发研究 当中, 以项 目开发带动人才 培养 , 以人才培养支持项 目开发。
系统理 论 、 营销学 、 技术经 济学 、 质 量管理 学等 现代科 学理
论, 设计开发 的一 套较为完整 的 、 适应 中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
识 现状水平 、 道德 水平 、 心理状 况等 了解 ; 由于 缺乏 实际经 验,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的认 识 、 了解不足 , 在进行马 克思 主 义基本 理论 、 爱 国主义 、 集 体主义 、 社会 主义 、 形 势政策等 的 教育时 , 仍大谈空谈理 论 , 生搬硬套 , 理论脱离 实际 , 缺乏 与 变化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 很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摘要:通过对新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思考,分析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08-0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的任务,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而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国家、地区的相关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因此,研究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对于保障教学质量,加快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为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职学校如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研读和分析。

通过研究注意到,相关职业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国内外教育政策、iso9000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等几方面,针对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方面的文章几乎没有。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的沿革(一)建国以后的前30年在建国以后的前30年,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主要表现为选拔性考试的中专教学模式和理论学习与工厂实习相结合的厂办技校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中国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就业率低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学校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学徒制是指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训环节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职业人才。

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理论教育,还需要在企业实习、工作,在实践中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具备与市场需求符合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企业与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共同策划课程,制定实践计划,共同教育学生。

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中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到企业中实习、参与工作,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有很大的益处。

具体来说,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专业性,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首先,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该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性、综合能力,这些是企业用人的重要考量因素。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实践,形成实际工作经验,接受企业的指导和评估,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吸引力。

同时,企业和学校合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

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照顾学生的切身利益。

其次,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专业性。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更全面、实际的教学服务。

中职 国家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 国家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培
养的政策和相关计划。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国家针对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确定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引导中职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2.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师具备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4. 实习实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推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 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6. 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学校和学生的培养进行评估,促进中职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通过中职国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国家能够合理规划和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劳动力的优化和结构调整。

中职学校“31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31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54EDUCATOR“311”(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演讲与口才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夯实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基于问题导向而提出的人才培养工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必须本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原则,确立“精准培养”的理念。

强化校企一体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需要更加精细地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努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行精准的校企合作,规划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具体环节和过程,梯度式推进校企共同育人;参照企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流程,规范学校实验实训场所的管理和流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职业规范;在重视实习管理的同时加大实习指导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创设企业文化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把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提升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开设创业讲座或分享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大国工匠进校园,系统传授创业经验、分享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体验或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学生创业体验,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

创设氛围,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

开展语文课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设《职业口语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口语,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开设“我是演说家”课程,组织演讲比赛,以点带面提升学生整体演讲水平。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推行值周班管理模式,值周班学生佩戴统一标识,负责校园卫生、值勤站位、部门服务、食堂管理等工作,集校园服务、文明示范于一体,以此提升学生在服务、管理、自律、责任等方面的意识;开展学生礼仪素养专题培训和礼仪规范推普活动,推行学生行为礼仪规范,倡导四个“行动”,落实“十字”礼貌用语,执行文明行为“十不准”规定,让学生了解基本个人礼仪和课堂礼仪,学习基本商务礼仪和日常交际礼仪;实施“静、听、思、行”班级体验活动(安静本班、聆听室外、反思感悟、践行修身),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不文明行为对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反思感悟,提高个人文明素养。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1 1 - 0 2 0 1 7 — 7 7(01 ) 1 0 2 — 2
《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下 中职 教 学 质 量 保 障体 系 的 研 究 》 新 是
连 云 港 市 高 级 技 工 学 校 承 担 的 江 苏 省 教 育 科 学 “ 一 五 ” 划 十 规
课 题 研 究 的 意 义 及 价值
党 的 十 六 大 以 来 . 中 央 、 务 院 把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经 济 社 党 国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基 础 和 教 育 工 作 的 战 略 重 点 . 台 了《 务 院 关 出 国 于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决 定 》 一 系 列 加 快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政 等 策 措施 . 动 了 我 国 职业 教 育 进 入 一 个 崭 新 的发 展 阶 段 中等 推 职业教 育 到 20 0 7年 招 生 规 模 已达 到 8 0万 人 .预 计 到 2 1 0 02 年, 中等 职 业 教 育年 招 生 规模 将 超 过 普 通 高 中教 育 在 中职 教
保 证 , 得 教 学 质 量 得 不 到有 效保 障 。 因 此 . 高 教 学 质 量 . 使 提 建 立 适 应 职 业 学 校 发 展 的质 量 保 障体 系 .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中职 教 是
育 加快 发展 的一 个 重 要 战 略 突 破 1 : 3
f ) 过 对 监 控 主 体 和 监 控 客 体 的研 究 . 立 教 学 全 过 程 的 中 2通 建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学 管 理 的监 控 体 系 。 () 过 对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和 3通 评 价 体 系 的综 合 研 究 . 本 校 建 立 与 之 配 套 的 信 息 采 集 、 理 在 处 和 反 馈 系 统 . 进 行 试 验 和 运 行 并 对 三个 目标 进一 步 细化 , 可分 为 六项 内容 :1中 等职 业 教 育 () 坚 持 以服 务 为 宗 旨 、 以就 业 为导 向。 当前 的 办学 重 点 是推 行 工 学 结合 、 校企 合 作 、 岗实 习的 新 型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建 中等 职业 教 顶 构 育 教学 质 量 保 障体 系 . 养适 应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高 素 质技 能 型 人 培 才. 以此 办人 民 满意 的 职业 教育 ( ) 校 引入I 0 0 0质 量 管 理 2学 S 90 体系 . 完善 各 项 管理 制 度 . 立教 学 质 量 管理 体 系 . 全 学 生 校 内 建 健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观 编lI赛yi I 辑睛 ae@. 论坛 杨 iTE . lzl1 , aO ' : H81 z3 zh ( h = i o

 ̄ Em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文/ 丽英 董


中职 人 才 培 养模 式概 述
目前 , 我 们 把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界 定 为 : 在 一 定 的 教 育
思 想 和 教 育 理 论 指 导 下 , 以人 才 培 养 活 动 为 本 体 ,根 据 人
教 育 部 1 9 年 召 开 的第 一 次 全 国 普 通 高 校 教 学 工 作 98 才 成 长 规 律 和 社 会 需 要 , 为 受 教 育 者 构 建 的 知 识 结 构 、 能 力 结 构 、素 质 结 构 , 为 实 现 培 养 目标 所 设 计 的 某 种 标 准 构 造 样 式 和 运 行 方 式 。 同 一 类 型 的人 才 可 以 有 不 同的 培 养 模 式 :但 具 体 到某 一种 模 式 ,必 然 有 其 独特 的 构 架 。 中等 职 业 教 育 必 须 构 建 适应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具有 鲜 明 特 色 的人 才 培养模式 。
如何 培 养 职 业 技 术 人 才 的 办 学 模 式 与 微 观 上 培 养 什 么 样 的 职 业 技 术 人 才 的 课 程 模 式 。 ”有 学 者 从 把 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内 在 联 系 和 要 素 出 发 界 定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认 为 “ 谓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模 式 , 是 指 根 据 办 学程 中 ,培 养成 就感 ,激 发并发 展学 习情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大 有 裨 益 。
感 。比如 ,在 乙烯制 备实验 的教 学 中,学 生发现 随着 实验 的进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意义、实施路径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在文章展望了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并提出了推进这一模式的建议,为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讨、现状、背景、意义、实施路径、影响、前景、建议1. 引言1.1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能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和学习。

这种模式的提出,旨在弥补我国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同时也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招生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生搭建了升学的桥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自身价值。

通过对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模式的背景和意义,还能探讨其实施路径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也可以展望该模式的前景,并提出推进该模式的建议,促进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喲。

2. 正文2.1 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1.学生基础差异大:由于中职学校招生范围广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适应较高难度的课程,而另一些学生则较薄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教学资源不足:相比于高职院校和大学,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一些学校设备老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3.职业导向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对接,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题目一、最新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1、对中职教育管理的思考2、ISO9000标准思想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的运用3、以企业经营理念,实施中职教学管理4、浅谈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5、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6、中职教学管理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7、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8、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中职教学管理方法9、基于Android系统的中职教学管理系统——手机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10、解读传统文化对于中职教学管理的作用11、新视角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技巧探究12、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中职教育管理的价值13、基于职业为本视角的中职教学管理研究14、企业“7S”管理有效融入中职教育管理过程的实践探究15、中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16、浅析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信息时代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方法探究18、中职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19、新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探讨20、浅谈中职教育管理工作策略二、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题目大全1、浅谈中职教育管理2、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创新方略3、浅谈中职教育管理学的有效教学4、新经济环境中中职教育管理新模式——以对转化潜能生的管理为例5、技术管理在中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6、中职教育管理者“倾听行为”的素质优化研究7、中职教学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探讨8、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中职教育管理的价值9、“微管理”在中职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研究10、发挥教务科职能作用,提升中职教学管理能力11、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创新方略12、创新中职教育管理模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13、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14、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15、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策略16、中职教育管理的核心思路构建17、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的方法18、加强中职教育管理工作策略19、中职教学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探讨20、论述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新思路三、热门中职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浅谈中职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2、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初探3、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初探4、谈中职教学管理5、试论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6、规模型中职教学管理效能研究:祁阳职业中专个案7、中职教育管理中关于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8、研究信息时代中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9、中职教学管理的社会学分析10、提升中职教育管理成效的措施探究11、新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探讨12、教学部管理模式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3、E化中职教育管理系统的开发14、中职教育管理的新课题——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15、浅谈中职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16、浅谈工学结合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17、关于中职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与认识18、中职教学管理标准化研究19、关于中职教育管理思维的探讨20、浅谈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四、关于中职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2、中职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3、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4、关于中职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与认识5、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初探6、以"职业为本"指导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浅析7、中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8、中职教学管理模式弊端与变革9、解读传统文化对于中职教学管理的作用10、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教育管理中的意义11、中职教育管理改革探究12、中职教育管理改革思路探究13、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策略14、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15、从职业的角度探析中职教学管理16、基于职业为本视角的中职教学管理17、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18、刍议中职教育管理中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19、浅析中职教育管理改革之路20、加强中职教育管理工作策略探究五、比较好写的中职教育管理论文题目1、别让中职教育管理制度“迟到”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3、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4、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是中职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5、中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策略分析6、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刍议7、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8、浅谈现代中职校的教学管理9、中职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探索10、浅谈中职计算机机房课堂教学管理艺术11、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在中职教育中的构建12、浅谈中职女生的教育管理13、物业管理中职教师基本教学能力探析14、中职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对策研究15、浅谈旅游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16、如何加强中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17、精细化管理: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措施18、中职学校女生教育管理的做法和体会19、论中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0、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保障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高职教育贯 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中高 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资金支持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高职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实践 教学基地建设等活动。
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育的发展。
养模式。
04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
实施方式
课程衔接
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保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脱 节。
师资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优质教师资源,促进 教师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
中高职学校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如实 训基地、实验室等,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校企合作
中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人 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 竞争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 析,需要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 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机 制需要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高职 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03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的构建
构建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确 保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能力本位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确保学生在中高职教育过程 中获得实际有用的职业技能。
市场需求原则
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人才 培养,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 求相匹配。

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该模式旨在将学生培养为具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中能够适应并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需要。

首先,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中职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成为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学校设置了模拟实训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熟悉职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教育。

学校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合作。

学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校授课、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顺利就业。

学校还积极与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合作,参与行业研究和科研项目,从而使教育教学更具前瞻性和前沿性。

最后,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招聘和培养质量过硬的教师,提供教师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总之,中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个性化教育、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合作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提升了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了更多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 职人 才 的 培养 表 现在 学生 能 否适 应 社 会和 企 业 的 要 求,是 否能够 为社会 提供较 大帮助 。中职 在培 养人才 过 程 中需要 紧随社会 的需要 ,和 企业进 行培 养交流 等 ,才 能 建 立一个 符合科 学化 、专业化 的教 学模式 。 中职 培养模 式 展现 了 多方位 的发展方 向 ,培 养专业 性较 强的 中职学生 对 我 国社会 和企业 的发 展有较大 的帮 助 。因此 ,对 中职教 育 人 才培养 方案进 行合 理的设 定能够 更好 的帮助 学生适应 社 会 ,服务 于社会 。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刘丽娜 长治卫生学校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种类较多,其 中包括五阶段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 以就业 为导 向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中职 的培 养方 式涵 盖 了 目的、理念 、过 程和 体制 等方 面。本 篇 文章 主要 就 中等职 业教 育人才培养模 式中培养的种类简单阐述。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合中职教育的方式,才能培养 出真正拥有专业 人 才 以及 符合市 场要 求的人才 。 关键 词 :中等职 业;培养 模 式;人才
1 . 五 阶段 模式
五 阶段模式 的 由来是 由五个阶段 组合 而成 ,其相应 的 阶 段都有 各 自的任 务 ,以下是 人类培 养模式 的五个 类型 : 第 一,进 行市场 的调研 。该 阶段主要 涵盖 了对现 有市 场 的调查 以及 分析其 方案 的可 运行 能力 。相关法 律制度 的 钻研 能够 为市场 调查做 出必要 的数据 支撑 。可行 性分析 主 要 是通过 市场 调研确 定人才 培养 的方式 以及 学习制度 。从 而 根据这 些数据来 确认 是否该 开设此 类专业 。 第 二,进 行职业 能力 的分析 。聘请专 家对 员工做 相关 的职业分 析 ,进 而确 认培养职 业教 育人才 需要 的 目标 以及 提 升员工 的专业素 养 。 第 三,教 学环境 的研 发。教 学环境主 要包 括教学 中 的 教 学计划 和教 学设施 。教学 计划包 括技术 分析 ,教学 程度 计 划等 。教学设施 包括 实验室 利用 ,设计实 训等 。 第 四,教 学的有 效实 施。设 立专 门的市场 调研 ,教学 研 发和 评价部 门制 定符合 学生 的教学方 案 以及 对学生 进 行 能力测 试等 。改变老 师 的原有性 质 ,让 老师 能够带领 学生 学 习 ,辅 助学 生处理 生活 的问题等 。 第 五,教 学管理 与评 定。改 变原有 的教 学评定体 系 。 设立标 准化 、统一化 的教 学评定 。例如 ,教 学环境 、过程 、 目标的评 价等 。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一、产教融合,实践导向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之一是产教融合,强调实践导向。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学习,而中职教育将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环节。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训环境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二、强化实习实训,提高就业率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之二是强化实习实训,提高就业率。

中职学校通常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中职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加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

三、分类培养,个性化发展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之三是分类培养,注重个性化发展。

中职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同时,分类培养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的需求。

四、创新创业,培养创新人才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之四是创新创业,培养创新人才。

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创造和实践。

学校通常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五、终身教育,持续学习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之五是终身教育,持续学习。

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学校通常会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如开设继续教育课程、推动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

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中职教育的特色模式涵盖了产教融合、强化实习实训、分类培养、创新创业以及终身教育等方面。

浅析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中等职 业学 校教 育教学改革的最终 目标 。

程 ,调 整教 学大纲 ,强化 能力培 养,运 用现 代化教 学 手段 ,不 断提高 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 ,学 校才能

业 人
以就 业为导 向,培养 “ 距离 ”上 岗的职 培养 出社会 各界所急 需 的实用型 人才,学 校也就 有 零 了较强 的生 命力和 Biblioteka 阔的发展 前景 。我 校在 课程设
因此 ,为 了确 保专 业设置 科学 、合理 ,必须进 行社 终 目的,就是 为社 会提 供高 质量 的应用 型人才 ;学 会调 查 , 弄 清 经济 社 会 、产 业 结构 、技 术结 构 、 生 的学 习 目的和最终 目标是 掌握知 识 、掌握技能 , 就 业结 构 的现 状和 发展趋 势; 明确今 后一个 时期 当 走 向社 会 、面 向市场 。为 了能更好地 让学生 完成 由 自然 人”到 “ 会人” 的转变 ,提高其 从学 校到 社 地 产 业政策 ,搞清有 哪些 主要 产业 、哪些是 支柱产 “ 业 、哪些是新 兴产 业; 同时要 进行人力 资源调 查 ,
职 业教育 是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重要基 础,
置上 ,就 是根据知 识 的更新和 技术 发展 的状 况,推
是最 贴近 市场经 济的教 育 ,它 的 发展规模 、结 构和 出了三段课 程结 构, 即公共基 础课 一专业基 础课 一 特 色课 。在 语文 、数学 、外语 等公共 课程及 打字 、 速 度乃 至人 才的结构 ,必须 符合社 会经济 发展 的需
素质 技能 培 齐模 式
式 , 以培 养 专 业技 能 过 硬 、 综 合 素 质 高 、 深 受 社会 欢 迎 的优 秀职 业人 。
关键词 :就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震理理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杨正福1葛昌明2 1.景泰县教育局;2.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G 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7—0036—01当前,农村中职学校承担着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 设的战略任务,通过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带动区域经济的 发展,对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脱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 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 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办学比较粗放。

受农村中职生源质量的影响,部分 农村中职学校在管理上比较松散,质量意识不高,责任意识 不强,未能形成较为明显的办学特色。

2.专业设置不够精准。

一部分农村中职学校在调整专 业设置时产生了新问题,由于缺乏全局、长远规划,致使在 专业设置上“抓新丟旧”,新的专业未能建立起来,传统比 较有优势的专业也失去了进一步升级的机会。

3.人才培养方案不清晰。

由于专业设置不够精准,学科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未能建立起完 整的体系,难以形成富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办学格局和办学 特色,影响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招生。

4.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部分地方中职学校经费投人 不足,一些经费投人政策未能真正落实到位;部分农村中职 学校外聘兼职教师报酬过低。

因经费投人不足,致使部分 农村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设施简陋、陈旧、落后。

5.机制、制度、政策仍然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层 面出台了一揽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如何将这些 政策落实到位,尚缺乏地方政府配套相应的机制、制度及政 策支持。

比如,如何引进教师、聘用教师、管理教师,诸多 问题在落实层面上仍然受到制约。

二、 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1.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 经费投人保障机制,落实经费投人,在人员编制、实训设施 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支持,确保农村中职学校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教育部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最早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定义的是李剑的《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

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普通教育基础上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制度形式,其实质在于,宏观上如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办学模式与微观上培养什么样的职业技术人才的课程模式。

”有学者从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联系和要素出发界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认为“所谓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办学主体、培养目标和学制形式等主要特征划分的关于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运作方式,其实质是如何培养人才。


目前,我们把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受教育者构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职业教育在各时期政策环境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
1.“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技术工人的匮乏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障碍。

为了保证产业工人的数量和质量,刘少奇同志在1958年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路,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大量有文化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大学毕业生”。

于是国家鼓励开办各种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技术学校等半工半读学校,并大力推行在岗培训。

1958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简称《指示》),体现了毛泽东的教育主张。

《指示》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主张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大力发展半工半读学校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

这种模式很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又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

“文革”期间,半工半读被取消。

尽管这个时期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但在那个极端的年代和政策本身的缺陷,使职业教育走入低谷。

“文革”结束后,职业教育发展十分令人瞩目,一大批优秀青年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走向了各种中专
学校和技工学校,这时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完全意义上的发展。

2.“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200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这成为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8年教育部《关于教育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并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办学方向。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中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与未来发展
1.中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状
我国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虽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校企合作办学得到社会的普遍支持。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校企合作政策,推动了校企合作水平与层次的不断提高。

当前,校企合作政策虽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文件。

但校企合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深层次的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实训考核等合作还有待发展。

2.中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未来发展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可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是否能真正承担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

中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内涵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

因此,校企之间应加强联系,积极沟通,进行协调。

企业要勇于承担培养责任;学校必须转变“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的观念,拓宽路子,主动寻求与企业接轨,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开展好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性教育、职业化培养的目标,以此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关注度、认可度;学生要摆正“位置”,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四、困惑与思考
研究发现,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有缩水和错位现象,使某些政策内容获得的回应与实施并不是很好。

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然处在“浅水区”。

怎样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观念转变,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市场,进入市场良性循环,使我国中职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单靠国家政策扶持,还要从学校自身建设入手,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职业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要任务。

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批准号:B-a/2008/02/005。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