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1

合集下载

第一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一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 时间:1937.7.7 地点:卢沟桥 影响: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标志:《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8月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三、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1.八一三事变和上海沦陷 1937.8.13日军进攻上海,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材料二: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指示》
材料三:蒋介石说:“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 程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 (至多一个月)可竟全功者,几全毁于一旦。” ——《蒋介石传》
(1)材料一中,宋美龄所说“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
含义: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挑起中国大规 模的内战,乘机扩大侵华战争;何应钦企图取代蒋介 石;宋氏兄妹营救蒋介石,并要维护英、美在华利益。 (2)材料二中,中共指出“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 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
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
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 发奋图强,强我国邦。
下课,同学再见!
日军炮轰宛平城
二十九军守卫在卢沟桥上
宛平城中国驻军出城抗击日军
八一三事变
四行仓库
在四行仓库与日军作战的“八百壮士”
谢晋元
八一三事变 日本飞机疯狂轰炸上海
日军轰炸机盘旋在上海上空
上海一片火海
在战火中哭泣的小孩
材料一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 “(如果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 以求国家的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 协。……战端一开皆有抗战守土之职责,皆应抱定 牺牲一切之决心。……在和平根本绝望前一秒钟, 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中共召开了洛川会议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 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敌后 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 战。(3)毛泽东发表《论 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指 出了抗战的正确道路。
四、相持阶段的国共两党
• 国民党政策转变:1、 • 中共:(1)维护统一
豫相桂战役大溃败。
开展大生产运动、整
风运动。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至1945年9月2日
国民政府为抢夺胜利果实令部队“积极推进”。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 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展开大反 攻,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问题式解决

节 课 基 础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日本侵华方针作了 怎样改变?
三、防御阶段的抗战
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从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 10月为防御阶段,日军主 要进攻正面战场,国民政 府积极抗日,相继组织了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 州会战、武汉会战。消灭 大量日军,但国民政府实 行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 止敌人的疯狂进攻,丢失 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 土。
由对外转向对内。(1) 战线,提出坚持团结、
• 制造反共摩,掀起反 共高潮;(2)坚持国
民党一党独裁专政; (3)对国统区残酷掠 夺。2、消积抗日(1)
进步、抗战的口号。 (2)发动百团大战、 开展反“扫荡”斗争。 (3)为巩抗日民主政 权实施“三三制”原则、
枣宜会战失败;(2)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目 3、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计者:杨正明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国共合作抗日

国共合作抗日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1892.12.4~1986.10.7 曾用名刘伯坚 四川省(今重庆市)开县人
新四军军长叶挺
1896.9.10~1946.4.8 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人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1898~1941.3.14 湖北武昌人
湘、赣、闽、粤、浙、鄂、豫、皖等南方八省边界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 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百团大战后,河北平山县群众热烈欢迎战斗归来的八路军
百团大战纪念碑(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
返 回
中央领导同志为百团大战题词
凯 旋群 归众 来欢 的迎 八百 路团 军大 战战 士
百团大战胜利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 日进行到12月5日,共进行大 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
军2.5万多人,摧毁了大量的
2…抗日战争中,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 A 瑞金 C 重庆 B 延安 D 南京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延安
①中共中央所在地
②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
③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激战中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缴获日军坦克 坚守台儿庄城寨的中国士兵
1938年4月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出击,内 外夹攻,使日军全线崩溃。7日凌晨,将被围 之敌全部歼灭。
徐州各界人士慰劳作战官兵
缅怀英雄
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守卫滕 县,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敌激战。 大部分将士牺牲后,王铭章将全师名册交给副官,令其 乔装出城,回四川慰千家乡父老,说王铭章与全师子弟 已报国尽忠。王铭章阵亡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 毛泽东敬送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 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连长黄人钦在台儿庄战斗中阵亡,事后从口袋中发现 一封“致新婚妻子”诀别书。信中写道:“倭寇侵入国 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 希汝另嫁,幸勿自误!”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国共合作时间提起国共合作,很多人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总共有两次十分著名的国共合作,并且这两次国共合作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果,都以战争的胜利而告终的。

那么,这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国共合作时间可以说是处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的,当时的国内情况是十分危急的,基本上是到了一种民族命运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的。

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了合作的关系,而到了1927年的时候,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最终国共两党的合作得以破裂,可以说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终结标志。

而国共第二次合作则是在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对外抗战中,即是抗日战争时期。

自从1937年的爆发的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对外的抗战目标,即开始了正式的国共合作。

而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与1946年的时候,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可以说是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国共合作时间总共有两个,每一次国共合作都是出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可以说只有形成了统一对外的战线,才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能够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应先。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国共的两次合作是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二七”惨案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领悟到,要想打败强悍的敌人,就必须要联合别的武装力量共同作战。

于是,共产党选择了当时赞成革命的国民党。

而国民党内部急需改组,也需要共产党的帮助。

在这种大形势下,两党的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起来。

1935年,共产党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建立了统一战线。

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就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颇为曲折。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蠢蠢欲动,中日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最后终于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些区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些区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些区别: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共产党仍然保持自己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

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成为各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

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只能各自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完善的合作局面。

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各自有政权和军队,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经验。

共产党对于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而且两种力量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导致了比较复杂的斗争态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它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政治组织,旨在统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建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历史贡献。

以下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的探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任务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段,国共两党、各界人民之间存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

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犯,给国家安全、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等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组织一个以中华民族为基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工作能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来联合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统一目的是通过尽量广泛的团结全国的各阶层人民,提高全民族的反侵略斗争的能力、战争胜利的信心和实力,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解决日本侵略的威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独立。

如何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 国共两党合作国共两党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实力,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首先需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达成合作协议,全面实行国共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在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上,组织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成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共赢的关键。

2. 提高群众参与度抗战时期,各类人民团体如商会、学会、农会等对于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各级抗日民主团体和统一战线,将各方力量紧密联合、协作抗日。

同时,还要通过宣传和组织,积极开展群众运动,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日运动的决心和信心。

3. 推广抗日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抗日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同时,加强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揭露和批判,坚定全民族心理抵制日本侵略的决心,是非常必要的。

4. 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应该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以协调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效实现。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民族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民族抵抗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民族抵抗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一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以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告终。

而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国共两党共同合作,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国共合作模式。

同时,中国的民族抵抗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格局。

一、国共合作的背景中国国共两党在日本侵略下进行合作,是在共同敌人的压迫下形成的。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国内混乱与外来侵略的双重危机。

当时,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只有通过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目标。

因此,在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二、合作模式的建立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

首先,他们签订了《国共合作政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确立了联合抗日的原则。

其次,国共两党进行了军事合作,组建了抗日军队,实现了军队指挥机构的统一。

此外,国共两党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三、合作的意义与影响国共两党的合作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确保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合作促使了军事力量的集中与统一,提高了抗战的效果。

再次,合作也促进了抗日力量的壮大,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最后,国共两党的合作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为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四、民族抵抗的崛起中国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抵抗的强烈意识,在战争中,广大的中国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形成了千百万人民的抗战格局。

无论是军队还是普通民众,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在抗战的历史洪流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

五、战争的胜利与终结中国抗日战争在1945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抗战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合作组成了第二次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卢勾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组成抗战的成员:以中共和国民党为主力,有不少学生,工人,小资产阶级也加入到保卫祖国的抗战中来。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大众、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以极大的努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

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
材料二: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 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 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 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内亦难 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 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 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 之最好新殖民 地。” ——同上
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旗帜,有利于团结一 切抗日力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保证了抗日 战争走向胜利
2.国际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 西斯战争
1.“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D( )
A. 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
▪ 党的策略路线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 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 义与卖国贼。
▪ 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国人 民的公敌时,应当坚决不动摇的同反日统一战线内部 一切动摇、妥协、投降、叛变的倾向作斗争。一切破 坏中国人民反日运动者,应该起而攻之。共产党应该 以自己彻底的、正确的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言论与行 动,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也只有在共 产党领导下,反日运动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次合作
第二次合作
社会 背景 不同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 灭亡中国
实现合 作时两 党的地 位不同
两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 都属于革命性质的政党
国民党: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全民族抗战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全民族抗战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全民族抗战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①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②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1)百团大战
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②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
①背景:1942年日军威胁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结果: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反攻阶段(1945年8月)
(1)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 页共1 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右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逼蒋抗日” 方针的提出
•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 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至此,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反蒋抗日”到“逼 蒋抗日”政策的转变 。 •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共产党根据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变 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通电: 要求国民党政 府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爱 国运动,立即动员全国 海陆军,抵抗日本的侵 略。号召全国军民保卫 平津,保卫华北,保卫 全中国。
• 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国发出《中 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 上图为卢沟桥事变发生后,1937年7月17日正在庐山召 集会议的蒋介石发表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方针”。
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一)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新政策 •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 发表“八一宣言” • 召开瓦窑堡会议 • 领导一二.九运动
• 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 发出“逼蒋抗日”的党内指示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八一三事变
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
八路军正副总指挥
新四军正副军长
115师师长
120师师长 129师师长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 徽 标
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 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团结御侮” 的讲话,实际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日军为何要进攻卢沟桥? 日军为何要进攻卢沟桥?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
2005年 2005年7月6日晚,北京各界群众自发来到卢沟桥 日晚, 上举行纪念活动. 上举行纪念活动.
日军进入北京城
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军副军长佟麟阁 军副军长 (1892——1937)
这是" 这是"七七"卢沟桥 事变中,英勇回击日寇的国 事变中, 民党第29军战士, 29军战士 民党第29军战士,在与日军 的对峙中, 的对峙中,一名战士在阵前 摆出蔑视敌人的姿势, 摆出蔑视敌人的姿势,三分 钟后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钟后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相持阶段
1938.10—1943底 底
反攻阶段
1944.1—1945.8
正面 战场
敌后 战场
日军进 占太原
第一阶段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意义P4 意义P4
平型关大捷
上海陷落
第二阶段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放弃徐州
第三阶段
结果
武汉会战
武汉弃守
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守卫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
谢晋元
在华清池 后山蒋介 石被抓的 地方盖着 一个纪念 亭,后被 称为" 称为"兵 日 1936年12月13日,西安 《解放 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 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当地称为 虎斑石" "虎斑石",此后有人在此刻上 民族复兴纪念石"字样. "民族复兴纪念石"字样.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初步形成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华北日趋殖民地化
2、表现:
(1)“何梅协定” 时间:1935、5 内容: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影响: 使日本实际控制了河北省 助长了日本进一步侵华的气焰
(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时间:1935年下半年
国民政府的态度: 妥协退让
2、华北事变的影响
(1)、华北形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华民族 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2)、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 (3)、是后面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 (4)、也是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 针的客观条件。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第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只 有苏俄(联)支援中国革命,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敌视、干涉并企 图扼杀中国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坚决支持中国的抗战;同时 英美等国家因日本要独占中国而损害其在华利益,也支持中国抗战。这些 都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存在和发展。当然, 国际上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是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这助长了蒋介 石的反共气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第二、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 性和阶级基础。整个中华民族,除了极少数汉奸、卖国贼外,其他所有的 阶级、阶层、党派都参加了这场正义的、爱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内,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 民族及海外华侨。而且还包括了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中小地主和亲英美 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因而存在着复杂的阶级关系和较为尖锐的阶级斗争, 不过,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存在着一致性,后者服从前者的需要。而第一 次国共合作,只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结成 联盟,共同反对北洋军阀,主要解决的阶级矛盾。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01月09日星期三20:5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

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是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国共关系、军队建设、民众动员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共合作的初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略烈度日益增加。

当时国共两党对于如何应对日军侵略意见各异,但在日军对中国南京的大规模屠杀事件后,国共两党逐渐认识到必须加强合作以对抗共同敌人。

1937年底,国共两党达成《国共合作紧急声明》,共同组建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军队建设与指挥体系的完善为了能够有效抵抗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国共两党为此共同努力,成立了华北、华东、华中的三个军事委员会,加强了对各个战区的指挥协调。

同时,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国共两党合作成立了军事学院、军事工厂等机构,加强了装备和军队训练。

三、民众动员与人民支持的形成中国军队的建设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动员。

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下,共同进行了广泛的民众动员工作。

他们在各地成立了农民协会、工人协会等组织,积极进行宣传和组织群众抗日。

同时,在军队的后方,国共两党加强了抗日救亡运动,发动了抗日义勇军等组织,以支援前线抗战,形成了军民相互支持的局面。

四、统一战线的发展与巩固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也在不断发展与巩固。

1940年秋,国共两党在重庆召开了双十协定,明确了国共两党长期合作的方向。

随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国形势大好”的口号,呼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了统一战线的扩大与壮大。

五、统一战线的成功与意义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使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这一统一战线的成功,为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军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也是广大军民共同抵抗日军侵略的必然选择。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组织与合作关系,其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与组织作用。

本文将从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的背景、合作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的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由于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与矛盾,抗日力量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呼吁各抗日力量进行联合抗日的合作。

而同年12月,抗日同盟会在南京成立,旨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关系开始初步形成。

二、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的内容1.联合抗日宣言的共同发表:抗日同盟会与中国国民党共同发表了联合抗日宣言,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构建抗日统一战线,实现抗日胜利。

这一宣言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动员了人民的积极性,拉近了国共两党的距离。

2.军事合作与统一指挥体系的建立:为了有力地组织起抗日战斗力量,抗日同盟会与国共两党建立起了军事合作体制,并逐渐形成了统一指挥的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抗战的战斗力与组织效率。

3.抗日同盟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抗日同盟会在抗战期间积极宣传动员,加强党派合作,组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同时,抗日同盟会还创办了抗日民主政权,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反对日本侵略的政治舞台。

三、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的影响1.形成了举国体制的抗战合作格局:抗日同盟会与国共两党的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了一种全国合作、全民抗战的格局,推动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与奋起。

2.拉近国共两党的距离:抗日同盟会与国共两党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党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

3.构建了联合政权与抗日军队的基础:抗日同盟会的存在与发展奠定了联合政权与抗日军队的基础,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与军事基础。

总结起来,抗日同盟会与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组织与合作关系,其背景、合作内容与影响都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如何影响抗日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如何影响抗日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如何影响抗日战争的结果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项重要事件,也是中共与国民党两党合作的首次尝试。

这次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军事方面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果打下了重要基础。

这次合作使得国共两党能够共同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局面。

共产党在红军的领导下,发动了多次游击战争,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国民党则提供了一定的军事支援和物资支持,使得抗日力量得到了增强。

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形成整体的抵抗力量,对于日本的侵略起到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二、政治方面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起到了积极影响。

这次合作使得共产党与国民党能够建立起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统一的抗日战略。

共产党在这次合作中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地盘,转而与国民党合作,展现了其为了国家利益大于一己私利的政治智慧。

国民党也在这次合作中放下了对共产党的猜忌,共同形成了抗日的大盘。

三、社会方面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结果的社会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提高了人民对于抗日战争的认识度和参与度。

共产党在社会中开展的土地革命运动,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动力,增强了人民的抗日意识。

国民党则通过政府的组织和资源优势,加强了对于社会资源的调动和动员,使得抗日战争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综上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抗日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军事上的配合使得中国能够形成抗日的整体力量,政治上的合作加强了统一抗战的意识和行动,社会上的动员提高了人民的抗日参与度和支持。

这些影响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形成一致的战略态势,为最终战胜侵略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共两党通过这次合作,展示了一种团结合作的力量,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艰辛和血泪的历史时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独特的合作关系和战略合作模式,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形成背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源于中国共产党与国共两党提出的反对日本侵略的主张,以及其他进步团体与民众的共同呼声。

当时,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军的威胁,国内分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抵抗外敌入侵的努力。

因此,成立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国力量,成为抗日战争爆发的必要选择。

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其他进步团体组成。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力量,成功地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抵抗日军入侵。

其他进步团体如左翼知识分子、工人运动领袖和国民党内部的各派进步人士,也积极参与到统一战线中,共同努力。

三、合作关系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仅是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更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团体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共同制定了抗日战略,并将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

这种合作关系强调了团结与互利,克服了以往的分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战略合作模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带来了新的战略合作模式。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抵抗、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国共两党共同参与组织和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民众也积极投身于抗日工作中,参与游击战争、抵制日货以及提供情报等方面的努力,形成了广泛而有力的抗战力量。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生死存亡之战,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是战胜日本侵略的关键。

这种合作模式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团结与进步,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班级:土木工程五班
学号:201428010511
姓名:郭宇聪
指导老师:孙锡芳
2015年5月
摘要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1936年5月,中共中央适时调整其策略,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由“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深和国民党政府政策的日益不得人心,1936年12月爆发了西安事变。

但是在团结抗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下,共产党方面全力进行调停,使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与各党各军各派的逼迫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基本承诺。

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

关键词: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