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启示_冯德兰
根 据 地 的 武装进 攻
在 理 论 上 驳 斥 了 国 民 党 对 共 产 党 的 种 种 诬蔑
,
高潮
。
可见
,
,
统 一 战线 中 充 满 了 阶级 斗 争
,
再次
抗 日统 一 战 线 内 的 阶 级 斗 争 以 民 族 斗 争 为 前提
“
必须 有 利 于 民 族 斗 争 的 发 展
,
、
以 民 族 斗 争 为前 提
3 爱 国 主 义 是 抗 日 统 一 战线 的主旋 律
,
③ 对 于 代表着 大 地 主 大资 产 阶 级 和 英
,
、
美 帝 国 主 义在
因而 也被 迫 加
华 利益 的 国 民党 蒋 介 石 集 团 来说 人 到 抗 日统 一 战线 中来
总之
,
。
迫 于 全 国 日 益 高 涨 的要 求 抗 战 的 压 力
,
也 由于 日 本帝 国 主
,
义 要 完全吞 并 中 国 危 害 到 英 美 帝 国 主 义 在 华 利 益
一
.
、
抗 日 民 族统 一 战线 的特 点
1 抗 日 统 一 战 线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性
首先
,
它 是 由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要 矛 盾 而 产 生 的
,
,
随着 卢 沟 桥事变 的 爆 发
,
,
日本 帝 国 主
义 发 动 了 全 面 侵 华 战争
,
民族 矛盾 上 升 为 主 要矛盾
、
“
溶共
、
防共
反共
。
的 方针
,
,
,
并 设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社会价值与内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社会价值与内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爱国人士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而联合起来的全民抗战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内涵。
一、社会价值1. 振奋民族精神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中国的军队和民众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中国各地民众重新激发了大抗日、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和团结,达到了民族自强的目的。
2. 推进国家发展抗战期间,由于战争和日军的破坏,中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推进国家的发展,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爱国人士积极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发展国家。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还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促进社会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民团结一致,消除了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经过长期的抗战和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建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4. 培育新型爱国人士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培养新型爱国人士提供了可贵的机会。
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下,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爱国人士,合作共事,相互鼓励,建立了新型的爱国主义教育体制。
这种教育体制不仅具有不同类别的联合培养效果,还为国家培养了广大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内涵1. 多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多党合作的政治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爱国人士之间彼此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政治矛盾,还能够促进全民抗战的进行。
2. 民主制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通过多党派合作政治形势,建立了诸如新闻自由、公民权利以及言论自由等基本民主制度,使中国社会实现泛政治思想的发展。
3. 全民抵御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尤其是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形成了全民参与的局面。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1918年)
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 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 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 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 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 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召开政协的号召。 3)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纷纷赞同。 4)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召开
精品课件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1949年1月30日,北平宣布和平解 放。6月15日,新政协商筹备会在北 平开幕。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 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 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 念碑。
共产国际(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列 宁在莫斯科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 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 织。 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 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 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 组织。 二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 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意, 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10日正式宣 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 和《国际新闻通讯》。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 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 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 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 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 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 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 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 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 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 国人民的敌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伟大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策略。
所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联盟.。
他深刻指出:民族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党的失败和胜利,党的缩小和扩大,党的发展和巩固,都不能不联系党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政策,大大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我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宝库,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事业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审时度势地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并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路线、政策和策略。
首先,指出各民族各阶级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他认为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中国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也是要求反抗侵略的,同时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动摇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到革命的阵营中来。
其次,严厉批评了党内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左的错误倾向,在党内反对“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共产党不仅要善处自己同时还要善处同盟者。
最后,阐明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争取领导权任务,共产党要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强的台柱子,从而使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亡华梦想坚决彻底破灭。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对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形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形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有影响力的统一战线之一,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大联合。
这一组织的成立,对于中国的抗日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形态的角度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分析。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构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构架主要分为国共两党、爱国民主人士、各阶层和各民族代表。
这一构架在统一战线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形成了政治协商、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大联合的政治势力。
主要包括国共合作、各阶层代表的参加、军事统一指挥和政治协商等。
1、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也是其政治形态的最基础。
中共与国民党在共同对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进行合作,共同承担民族解放、民族团结的历史责任。
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放下过去的敌对,追求民族复兴和统一,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石。
2、各阶层代表的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全民族的联合,各阶层代表的参加对于其政治形态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弱势群体(如工人、农民、教育界、商人、文化人、青年等)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形态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的参与,使得这一组织的深入人心、广泛群众性更加明显,呈现出群众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态,反映了广泛的民族利益。
3、军事统一指挥军事统一指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形态。
不同地区的军队和游击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抵御日寇的侵略。
这种形态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保护了民族领土的完整和民族利益。
同时,也反映了全民族团结的需要,表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抗日事业的大旗之下,共同为中国的抗日事业而战。
4、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色之一。
该形态主要表现在各党派、各群众团体之间,在重大国家事务上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进行协商解决,促进民族团结进程。
杨庶堪、孔祥熙、廖仲恺等政治家深入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协商,为抗日事业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和贡献。
第六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揭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是( C )A、一二八抗战B、长城抗战C、卢沟桥抗战D、八一三抗战2、七七事变时,奋起抵抗的国民党驻军是( C )A、第十九路军B、第二十六路军C、第二十九路军D、第五军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了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B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豫湘桂战役D、枣宜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的揭示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B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 B )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中共中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基本政策的会议是( B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六届七中全会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是(B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 B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 D )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 B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3、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人>发刊词》C、《新民主主义论》D、《论持久战》14、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5、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D )A、要不要抗日B、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D、采取哪些方法抗日16、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 A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B、斗争到底的原则C、实事求是的原则D、团结合作的原则17、日本天皇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B )A、1945年8月14日B、1945年8月15日C、1945年9月2日D、1945年9月3日18、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 C )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21、1937年8月,陕北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正、副总指挥分别是( A )A、朱德、彭德怀B、叶挺、项英C、朱德、刘伯承D、朱德、贺龙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B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D、争取民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2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B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25、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各阶级、各派政治势力纷纷发表政治主张,要求立即对日抵抗,但是当时蒋介石的态度是( C )A、对日本还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和平外交方法解决B、坚决抵抗,立即对日作战C、观望各国对华的态度D、坚持反共,反对抗日26、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D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 B )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8、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D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29、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C )A、聂荣臻B、徐向前C、彭德怀D、邓小平30、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D、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二、多项选择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批判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是( C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C、只讲联合不讲斗争D、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2、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的爱国将领是( AB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郝梦龄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 ABC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 ABCD )A、忻口会战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5、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C )A、1937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1937年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6、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的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是( ABD )A、敌强我弱B、敌小国我大国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BCD )A、独立自主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8、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的(BCD)A、《论持久战》B、《<共产党人>的发刊词》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9、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整风所作的报告是( ABC )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0、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CD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 ABD )A、民族资产阶级B、开明绅士C、上层小资产阶级D、地主实力派12、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BCD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3、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的条件是( ACD )A、共产党必须有充足的力量B、必须同他们的动摇性作斗争C、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D、必须同顽固派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 ABD )A、政治纲领B、经济纲领C、军事纲领D、文化纲领1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 ABC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打击资产阶级三、判断题:F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多元形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多元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时期之一,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赢得抗战胜利而团结起来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在协调各方力量、发展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历史学者重视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将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讨论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形式。
一、军事合作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多元形式之一是军事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阶层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军下组建了各自的抗日民兵,同时依据“想方设法打击日伪”的思想,发起了多次小规模、大规模军事斗争,有力地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1938年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爆发了国共合作的崭新时期,缓和了两党的矛盾,共同组建一系列抗日武装机构,瓦解了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掠夺和区域性占领。
通过各方面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团结起来对敌斗争是大势所趋,而且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重振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二、文化交流此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表现为文化交流。
在民族敌人的进攻下,许多文化人士通过各种手段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文化革命中,进一步巩固了全民族统一战线。
经济困难和战争破坏使得文化生产和人才的输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种既能适应新时代文化现状、又能因势利导发挥文化作用的组织文化艺术活动,这就是革命文艺。
革命文艺是一种流行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文化形式,它以艺术作品反映民族悲痛,以鼓舞人心的话语铸造新中华,并且通过其特殊的文化语言涵盖了历史、文化、道德、民族精神等多个方面,成为了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政治协商与此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还表现出了政治协商的多元形式。
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机构,与受中央领导的各地区党组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爱国人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
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统一战线内,(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复杂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和作。
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长期性。
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
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有力的国际环境。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2.作用:(1)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两个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形成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2)。
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要求和共产党合作。
(3)。
为后来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重要经验。
“三三制”等也为以后多党合作提供历史借鉴。
二、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爆发前,中共召开了哪两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答: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1)“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开展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从此出现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逐渐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好夺取城市的道路。
2)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好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特点和意义
一 战线 思想
瓦 窑 堡会 议 确 立 的
”
,
“
最广 泛 统一 了
的 民族 统 一 战 线 策 略 的 总 路 线 全 党 同志的认 识
,
察 和探 索
成 为 我 党 争取 同 国 民 党
。
第 二 次 合 作 的 指 导 方针
(一)
西 北 地 区 抗 日 民族 统 一 战 线 ( 以 下 简 称
“
依 据 抗 日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理 论
日本 帝 国 主 义
,
我 党 从 号为
“
全 国 抗 日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奠 基 石 党 统 战 史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它是 我
实际 出 发
蒋抗 日”
,
改
“
抗 日反 蒋
的
口
逼
。
本文 试
,
进 一 步 完 善 了 党的 抗 日 民 族 统
。
图对 西 北 地 区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形 成 发 展 过程 对 它 的 特 点 和 意 义 作 一 初步 的 考
的 东 北 军和 杨虎城 的西北 军作 为上层 统战 工作 的 重点 作
,
。
以 民 族 革 命 战 争 驱 逐 日本 帝 国主 义 出 中
”
,
分别对 张
、
杨部 队 进 行 工
国 芽
艺这 是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思 想 的 萌
争取 这 两 支 进 驻 陕 甘 的 国 民 党 军 队 同
,
。
西 北 地 区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形 成 的 特点和 意义
李振 刚
西 北 地 区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九 三 六 年 间形 成 的 西 北 地 区 的 大联 合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特点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抗战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对日作战。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2.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
抗日民族统 战线特征探析
抗日民族统战线特征探析作者:谷正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谷正(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倡导组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华民族击退日寇,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由于当时的世情、国情变化,以及国共两党党情的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33-0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从形式上看和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世情和国情的变化,同时国共两党的党情也较大革命时期发生很大的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具有自下而上的特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导方针。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明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更公开更强暴的占领中国土地,是对中国的掠夺,是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要求“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大众必须在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争取中国民族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坚决的斗争,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1]。
此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再次揭露日本侵华的野心并号召广大劳苦大众挺身抗击日寇。
但对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虽然日本侵华,但中日间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仍是其主要任务。
鉴于此,在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的同一天,中国共产党还发布了《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通告。
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出席并参与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从而使国民党由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
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就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1927年国民党右派集团的叛变,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分子,使得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只剩下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它们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政权组织。
九一八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中国形成并推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团结一致,为中国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背景、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的主要背景是日本为了控制中国东北的资源,对中国进行侵略。
事变发生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影响深远。
它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对中国的国家尊严造成了严重的碾压。
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抵抗日本侵略。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了团结全国各个民主派别,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
这一战略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各个抵抗力量的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得到了全国各个阶层的响应和参与。
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形成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号召各个群体团结一致,形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广泛合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还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达成了合作共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在这一过程中,两党都做出了妥协和让步,为实现国家的抗战统一付出了艰辛努力。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迅速动员了全国各个地区的抵抗力量,使得中国在困难的时刻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中国能够有效地利用和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各个抵抗力量紧密协作,形成了抗日战争中的强大合力。
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毅,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中共与新疆实力派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特点
维普资讯
・
在抗 日战争时期 , 新疆 是全 国抗 战的远 后 方, 成为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要道之一 , 而且新疆地 方实力派人 物盛世才 又打着 “ 亲苏、 拥共 ” 的旗 帜。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共与新疆地方实力派建立 的抗 日民族 统一 战线 , 有 与 全 国抗 日民族 统一 具 战线不同的特点 。 第一 , 疆 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 线拥 有 自己的 共 新 同纲领 。全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没有明确的共 同纲领的 , 新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却是有 自己共 同纲领的 , 这个共同纲领就是苏联 帮助盛世才制 定的六大政策 , 即反帝 、 亲苏、 民平 、 清廉、 和平、 建 设。陈云同志当时指 出: 我党在新疆建立的是特 殊的统一战线。中共的《 一宣言》 八 发表后 , 盛世 才作为新疆 的地方实力 派在新疆 要实行亲苏政 策, 向国民党闹独立 , 就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 。因 此盛世才在国内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中共采取 了比 较一致的看法 。13 95年 , 盛世才著文批评 国民党 “ 攘外 必 先安 内” 的方针 是 “ 国主 义 ” l 年 7 亡 ,9 月, 他发表通 电响应 中共 中央提出的“ 停止内战, 致抗 日” 的号召。这是 中共与盛世才建立统一 战线 的 思想 基 础 。新 疆 实行 的六 大 政 策 , 我党 是 与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 的政治基础。六大政策与 我党最低纲领是一致的 , 我们帮助盛世才推行六 大政 策 , 也就 是 贯 彻 我 党 的最 低 纲 领 。从 而也 就 决定 了我党在新疆 的工作方针。正如陈潭秋 同志 所指 出: 怎样保持新疆始终成为中国的领土 , 不致 陷入帝国主义的手 中; 怎样巩 固这个抗战的主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持续了八年之久,团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御侵略者,达到了民族团结的至高境界,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结束。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核心,其先锋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键。
先进分子的先锋作用就在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领导工农群众,同外来侵略者进行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用行动,恳求和教育来感染人们,还要时时提醒大家,让民众明确目标,为大局贡献力量。
2.促进国共合作——团结联合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于中国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矛盾和对立,国共合作的实现非常困难。
但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中,中共先锋分子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们个个自觉地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注重利益的平衡,以国家和人民的安危为重,才能有效地促进国共合作,确保了其稳定性。
3.动员群众——凝聚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优势,在于动员了全国人民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中共先锋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在抗日斗争中的先锋作用,使群众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气,充满了斗志。
他们团结了所有人,充分调动了人们积极性,鼓舞起百姓的士气,成为了钢铁长城中最坚实的基础。
4.领导抗日战争——发挥先锋力量中共先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抗日战争中有诸多困难,若没有先锋的领导,怎能有效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他们为大局贡献自己的力量,始终对国家和人民忠诚不二,这也使各族群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保持了高度的团结性。
尤其是在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们表现得非常突出,积极带领人民实现胜利。
总而言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团结的一个典型样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作用在于:统一思想,促进国共合作,动员群众和领导抗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
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