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_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察研究对象 。
14 一般 资 料 .
2 . 针刺组选穴主穴为风池 、 .1 2 天柱 、 大杼 , 均取双侧 , 配穴为阿 是穴 。并根据 临床症状 , 按经络循行 和发病部位 , 选取天宗 、 曲 池、 、 等。 合谷 外关 并用 G 85 1 60— 针灸治疗仪, 治疗 2mn 3mn 0 i~ 0 i 分钟 。 22 颈椎牵 引一 日一 次 , .. 2 每次 3 mi, 0 n 牵引重量 以患者耐受为 度, 平均 75 g . 。 k 针刺组每 天一次 , 7天为一疗 程 , 4个疗 程进 行疗效总结与
同时进行 。 针刀手法 5 天一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为一疗程 。二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 结与分析 。 22 针 刺 组 .
①符合上述 诊断标准 , 麻木, 且 疼痛范围与颈神经所支 配的 区域一致; ②臂丛 N牵拉试验, 压顶试验、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③排除器质性病变者; 能按 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 ④
针刺组( 针刺 +牵引)0 。结果 : 6例 针刀组痊愈 2 例 , 8 显效 2 例 , 2 好转 7 , 例 无效 3例 , 总 有效率 9%。对照组痊愈 9 , 5 例 显效 1 例 , 5 好转 1 例 , 2 无效 2 例 , 4 总有效率 6%。针刀组 0 与针刺组对照( < . ) P 00 。结论 : 1 针刀组治疗神经根 型疗效及疼痛的改善优 于针刺组。 关键词 :针 刀;手法;神 经根型颈椎 病 中图分类号:P6 1 + .8 . 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162 0)4 o2 — 2 0 0 8 3 ( 70 一 15 0 o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 是一种 以退行性病理改变 的疾患 。 随着人均寿命 的延长 , 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有统计表 明,0岁左 5 右人群中大约有 2 %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 ,0 5 6 岁左右则达 5 %, 0 7 岁左右则几乎为 10 可见此病是 中老年 人的常见病和多发 0 0%, 病之一。 近年来 , 随着人们工作性质 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 , 其发病 率有 逐年上升及发病低龄化 的趋势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各 型颈 椎病 中发病率最 高的一种 。我科 自 20 年 1 一 0 5年 1 月 02 月 20 1 间进行了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观察 , 临床研究 , 现报告 如

经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经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除外眼源性 、 耳源性眩晕。治疗组 5 0例病人 、 对照组 3 0例病人 均 来 自济宁医学院 、 曲阜医院脊柱病科 、 内科 门诊及 住院病人 ,
年 亦 可罹 患 。 椎 一基底 动脉系统是小脑、 脑干及大脑半球 、 枕部 . 性别、 病程、 症状表现无显著性差 异, 具有可比性 (> . ) P 0 5。 0 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 、 头痛 、 猝倒发作 、 视觉 障碍 、 运动障碍 和感觉 障碍 , 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 。对于临床中 4 以上有慢性 5岁 或 突然性发作性头晕 、 耳鸣 、 听力障碍、 恶心 、 呕吐、 视觉不清 、 语 言不清 、 吞咽困难 、 猝倒( 数秒后恢 复 , 无意识障碍 , 无后遗症 , 猝 倒为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 , 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可诱发 , 反 向活动后症状消失。体征 : 椎动脉转颈试验是诊断本病 的重要手
对椎动脉 ( A)基底动脉 ( A) V 、 B 解剖、 生理及颈椎退 变、 生压迫 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学 增
说 进 行论 证 , 从理 论 上说 明 了本 疗 法客 观 实用性 。
关 键 词 :椎 一基 底 动脉 供 血 不足 ;针 刀 ;注射 中图分类号 :R6 1 文献标识码 :A 8.5 5 文章编号 :10 — 162 0)4 08 — 4 0 0 83 (070 — 09 0
源, 左右两侧椎动脉向大脑供血量约 占全脑血量的 1 巧左右。多 种资料表明 , 一基底动 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r A 比颈 椎 r) I 内动脉系统的 TA复发 频度多 1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 I 倍 高, Whsa 统计 , 据 i t n 小于 6 4岁者 - 5 8 /1 兀为 4 人 0万人 ,5 0 6 ~7 岁 TA为 12 人 1 I 88 0万人 , 大于 7 岁者为 3 2 人 /0万人 。 5 80 1 VI B 是诱发脑血 管病 ( eervsu r i aeC D)脑 血 C rboacl ds s , V , a e 管意外( eer a u r cietc a) C rbos l ac n,v 的主要 因素之一 , vca d 近年来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
两部呻 鏖 刎2 第 第 期 年 2 7 卷

遭 ・ 色 医疗
针刀松解枕 下三角配合旋牵手 法 治疗 稚 动脉 型 颈稚 病 7 5例临 床 观 察
鄢 卫 平 , 玉泉 王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 0 5 300
[ 要] 目 观察针刀松解枕 下三 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 10 摘 的: 将 5 例椎 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 每组 7 例 。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 下三 角配合旋 牵手法治疗 , 组, 5 对照组以穴位 注
1 22 排 除标 准 排 除 : 合并 颈椎 结 核 、 瘤 、 .. ① 肿 感染 性 炎症 、 心脏 病 、 高血 压 、 糖尿 病 、 出血性 疾 病 者 ; 妊 娠 或 哺乳 期 妇 女 ; 已经 手 术 治疗 者 , ② ③ 或
正接 受药物 治疗 的患者 。 1 3 治 疗方法 .
m a i ulto n p ai n
椎 动 脉 型颈 椎病 (e v c l s o d l s S o c r i a p n y o i f
v r e r l r e y y e C A 是 颈 椎 病 的 常 见 类 e t b a a t r tp ,S )
诊 断 标 准 [] 患 者 ; 男 女 不 限 ; 年 龄 1 ~ 9 1的 ② ③ 8 7
cn o gopw r d ns rdw t au on jc o th i e ia prvr ba p it t tes t, nh o t l u eeamiiee i cp i i et na et r cr cl aa e erl o soh x  ̄azu r r t h tn i t hd v t n ih ( L 0 bl ea adFn ci( 2 ,i tr1 R sl C r t o n o ru a 2 0 lwe ta 06 % o B 1, itr1 n e gh GB 0 bl ea . eut ue a f o t l o pw s1. %,o rh 3 . a ) a ) : re c r g 0 n 7 f r t n u t s tt amenn P . )T t f ci to cnr u a . %.o rhn9 . % t a e t opwi a scl a i (< O 5. oa e et e a f o t l o pw s 1 3 1we ta 7 4 em r g h t ii g 0 l v re og r 83 3 o et et o pwt a scl aig f <00)C n ls n Nede nf i l s gsb cii lr ge n fra n u i s tt a me n P . . o c i : el— i r e i oc t a l a d t m r g h tii n 5 uo k en e a n u p atn i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的,是从事骨科大夫必须首先准确掌握的基本内容。

对于颈椎病的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和降低医疗风险的最基本保证。

但是,对于一个治疗骨科疾病的针刀大夫来讲,仅仅有上述的内容还是不够,因为上述分类方法,并没有提供针刀治疗的特殊学科性内容,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

要熟练使用针刀,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就必须要明白针刀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以针刀为主的综合治疗,具有以下特点:针、刀结合,优势互补,手法矫正、恢复平衡。

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发病的根本原因。

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组织间的疤痕、粘连以及挛缩,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

另一方面,粘连、挛缩的椎周组织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会发生改变、失衡,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高应力刺激局部骨质的增生;另一方面,病理性的骨关节微小移位和随之而来的软组织痉挛、肥厚、增生会压迫、卡压邻近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病临床症状。

针刀闭合手术一方面可针对椎周软组织病灶内的疤痕、粘连和挛缩进行松解、剥离以重新恢复椎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颈椎X片所提示的骨关节病理改变,用针刀医学手法进行精确矫正,手法干脆简练、节约时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

一.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可以把针刀治疗颈部疾病根据治疗层次分为以下几类操作方法1.颈部软组织松解治疗这类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颈、肩部、胸背部软组织的慢性疼痛疾病治疗。

具体方法为对筋膜的疏通、松解,达到解除肌肉筋膜粘连,以松去痛的目的,具体方法可以垂直于皮肤,在筋膜表面做十字切开或者连续筋膜松解,也可以在侧方做筋膜的透刺。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些临床问题的体会与思考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些临床问题的体会与思考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些临床问题的体会与思考愧吾无术疗民疾从1976年朱汉章发明针刀疗法以后,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就是针刀主要治疗的病种之一,但很长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针刀疗法并不被医学主流所认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除了针刀内部的会议交流,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专业期刊上,一直鲜见有关的文献报道。

1993年河南张靖才等在《中国骨伤》第6期上发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会》,是目前已知国内期刊上最早发表的针刀治疗腰突症的论文。

而截止到2014年,在万方数据库以“针刀”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关键词,共搜索到相关文章974篇。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针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接受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对腰突症的治疗效果也毋庸置疑,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与体会。

一针刀治疗腰突症作用机理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从1976年针刀诞生以来,针刀对腰突症的治疗经历了单纯痛点治疗、椎周软组织的定点治疗(腰九刀,腰六刀等)、脊柱整体松解治疗、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治疗、椎间孔针刀镜治疗、椎管内神经触击治疗、椎间孔安全三角区“6点”直接切割椎间盘治疗,直到最近椎管外软组织松解的学说重新又占据上风。

针刀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与传统骨科的机械压迫论认识不同,在腰突症的发病机理中部分借鉴了宣蛰人先生“软组织外科学”中的一些观点。

它强调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疼痛是由软组织损伤而引起。

腰椎间盘结构的退变,使脊柱生物力学的改变而引起局部软组织挛缩或弛缓,病理变化又作用于软组织,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缺氧、乏能和代谢产物的堆积,产生缺血性疼痛和乏能性肌软弱,并释放化学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和酸、麻、胀等一系列症状。

因而,笔者认为,切割刺激病变软组织,促使其微量出血,进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血供,打破无菌性炎症的恶性循环,是针刀治疗腰突症的最关键环节。

而传统的针刀机理解释,如肌肉的松弛,脊柱力学的改变,损伤后免疫物质的释放,椎管内压力的降低,直至针刀医学中所谓动态平衡失调的纠正,其实都是这一关键环节的后续效应。

针刀松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刀松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积液 , 若有 回血应 马上 退 出按压 至不 出血 。 以免伤 及 动、 静脉 。抽 取时 纵行 或横 行穿 刺 , 直至 穿进髋 关 节
11一般 资 料 .
21 0 0年 8月 ~ 0 1 1 2 1 年 2月 . 取 我 选
院4 5例 股骨 头 缺血 性 坏死 住 院患 者 ,男 3 0例 , 女 1 5例 , 龄 最 小 1 年 4岁 , 大 8 最 7岁 , 均 ( 3  ̄ .) 平 4. 9 2 6 例, 右侧 2 0例 , 双侧 4例 ; 史 : 用 激素 者 2 病 运 5例 , 例。 1 . 2临床表 现
内囊缓慢抽吸关节腔积液 , 降低囊内压。 ②抽取完关
节 液后 再 用无 菌 针 刀 以股 骨 大转 子 后 上 缘 、 转 子 大 节 囊松 解股 骨颈 股 骨头关 节囊 .针 刀 与下肢 纵 轴平 维 及血 管走 向平行 进 刀 , 形 方 向分离 疏通 , 纵 由内下
岁 ; 程 最短 4个 月 , 长 1 病 最 8年 , 变 部 位 左 侧 2 外 侧 部 、 股 沟韧 带 内侧 压 痛 点处 为 穿 刺 点直 刺 关 病 1 腹 长期 嗜 酒 者 9例 , 伤史 2例 , 外 风湿 史 3例 , 他 6 行 , 其 针刀 体 与皮肤 呈 7 0度 角刺 入 , 直贴 骨面 , 肌纤 沿
检查 : X线 、 T MR 显 示 髋关 节 骨性 关节 病 , 骨 头 C 、 I 股
塌陷 , 髋关 节 间 隙变 窄 或 消失 , 骨 颈缩 短 , 臼 出 股 髋
现囊 变及退 行性 改 变等 程度 不 同的股 骨头 缺 血性坏
死。
股骨 头 内下方 , 沿股 骨 头纵轴 方 向进行 密 集 的切 割 , 后再 纵 向切 2 3刀 , — 刀下 明显 松 动后 即顺原 路 出刀 ,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摘要] 目的:对比针刀与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刀治疗组(在患椎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行针刀治疗)与针刺对照组(穴取落枕、阿是穴、颈夹脊等),在疗程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统计近、远期疗效。

结果:针刀治疗组的近、远期有效率为91.3%、94.7%,针刺对照组分别为59.4%和56.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针刀组治疗颈椎病与针刺组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佳。

[主题词]颈椎病/针灸疗法;小刀针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痹症”范畴,目前临床上的中西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疗程长、易复发、疗效不易巩固。

笔者自2003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进行研究,以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并与针刺疗法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选择海军总医院、解放军252医院、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作为研究中心,按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2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1.2 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1]: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部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位诊断有意义。

(2)主症分级:根据颈椎病功能判定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量表及视觉疼痛量表(V AS)及颈椎X线观察法,结合临床制定具体的标准。

注射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注射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 4 ] 徐玉花. 六昧醇外用防治输液静脉炎的临床观 察. 中华护理杂
志, 2 0 0 2, 3 7 ( 7) : 5 4 3 . 3 . 1 疗效标 准
表1
参照文献 标准 。
见表 1 。
两组疗效 比较 ( n )
[ 5 ] 封玉东 , 封丽 , 王婉. 复 方紫 草油促进烫 伤面 愈合 和抗 炎作用
1 临床 资 料
4 讨论
眩晕伴颈痛是 C S A的主要症状 , 由于颈椎 的骨 质
增生和颈椎 间盘 的退变 , 关节错位等及长期慢性无菌性 炎症 压迫或刺激颈椎横 突孔 的椎 动脉 , 使椎动脉管径变窄 和椎 动
脉痉挛 、 扭曲变形 , 血流量下 降 , 使脑部椎 一基底动脉供 血不
足, 导致 其前庭神经核 和内听动 脉 的缺 血 , 出现 眩晕等 一系
1 . 2 诊 断标准
参 照文献
标 准。
1 . 3 排 除标 准
( 1 ) 颈椎 病 的其 他分 型。( 2 ) 脑 源性 、 耳源
性、 眼源性、 外伤性及神经 官能性 、 颅 内肿瘤等所引起 的眩晕 疾病 。( 3 ) 锁 骨下 动脉 缺血 综合 征。( 4 ) 合 并有 心 、 肝、 肾、 造血系统 等 原发 性 疾病 及 其 他 严 重性 疾 病 , 精 神 病 患 者。 ( 5 ) 未能按照 实验计划 完成 治疗过程者 。
脉 的关 系 , 减轻 颈椎 间盘 的 压力 , 使 椎 动脉 的血 流增 加 。 同时注射 丹参 川芎嗪注 射液能扩 张 血管 , 调 节血管 张 力 , 降
低红 细胞 黏稠度和血小 板集 聚性 , 改善血 流状 态 , 增 加微 循 环血 流量 , 使脑部供 血不 足得 以改 善 J 。本文 结果显示 , 治 疗后 两组 血流参数值均 有所改 善 , 但 治疗 组改 善更 明显 ,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表 明治疗 组在 改 善椎 动脉 型 颈椎病 患者脑部 椎 一基 底动 脉供 血方 面 明显 优于 对 照组 。 提示 , 注射针刀 治疗 C S A快速而 高效 , 因病用针 , 松 解注药 , 相得 益彰 , 增强 了小 针刀 及封 闭注药 的疗 效 , 对病灶 部位 创 伤小 , 安全无痛 苦 , 治 愈率 高 , 复 发 率低 , 疗 效 肯定 , 科 学 简 便, 在椎动脉型 颈椎病 治疗应 用 中具有广阔前景 。

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顽固性颈肩痛48例

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顽固性颈肩痛48例

20 0 6年 1 O月 一20 0 9年 1 O月收 治顽


固性颈肩 痛 4 8例 , 2 男 2例 , 2 女 6例 ; 年
龄2 3~5 , 均 3 . 。左侧 2 8岁 平 8 2岁 0例 ,
治 愈 3 例 ( 2 5 ) 显 效 8 例 O 6 .% , ( 6 6 %) 有 效 8例 ( 66 %) 无 效 2 1. 7 , 1. 7 ,
的手用 力下 压 , 以阻 止胸 廓肩 胛 骨 的运
区压痛 , 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主要症状 。诊 断符合依据 J 。 患者俯卧于专用针刀治疗床上 , 分 充 暴露颈肩部 , 颈部 肌 肉放松 。① 定 点 : 根 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依据 , 配合颈部手诊 在颈椎棘突 、 横突末端及神经根与该 区域
运用针刀松解 治疗 神经根 型 颈椎病 所致 的顽 固性 颈肩 痛 , 得较好 疗效 , 取 现
报告如关节周 围, 故称 肩关节周围炎 , 简称肩周炎 。一般治疗方 法: ①对抗疗法 : 自动按摩运动 、 肩关节 运 动、 肩肢上举运 动 。②伸 缩疗 法 : 病人 直 身跪坐 于软 垫物 上 , 两肩 头尽量耸 起 , 将 头颈尽量 缩 进 ( 乎感 到两 肩 头要 碰 上 似
动 , 于时下的手用 力 向上推 , 置 使病 人 的 手臂尽量往上伸展 , 如此反复进行 2 0次 ; 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 , 一手手掌置于病人
病侧 肘下 , 另一 手握 住病人 病侧 手腕 , 将
其上肢 向外作 环 形转 动 , 此 反复 转 动 如 2 0次 ; 病人 背靠墙站立 , 并将两 手放 于 自 己的头后 , 者面对病人握住其 正常一侧 术 的肘部 , 使之 靠墙 ( 主要 防止病人扭 转身 子 ) 另一只手握住病 人 的病 侧肘 部顺势 , 向墙壁用力下压 , 如此反复动作 2 0次 ; 令 病人保持第 三个手 法的位置 , 将健侧手臂 伸直过头靠墙 , 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 患肢 的肘关节 部 , 势用力 朝墙 壁推压 , 此 顺 如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针刀经典疗法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针刀经典疗法

• ②枕下三角左右各一部位,共2部位, 每部位1刀,共2刀。枕下三角松解术 ,枕下三角位于枕后枕骨下项线与枢 椎之间,左右各一,环枕后筋膜在其 枕下三角深面,三角内侧骨性枢椎棘 突环为头长肌,外侧为头外侧肌及头 前直肌。
• 在枕三角内的外侧有椎动脉与第一颈 神经穿过,松解时仅松解枕三角的内 下角处,纵向入刀,做纵行分离横行 剥离各一刀,均忌伤及椎动脉或颈神 经,其后,提刀分离枕三角浅层筋膜 ,出刀后重压伤口处。
• 早期急性伤害后颈部软组织出现急性 炎症反应性渗出、充血、水肿、脂肪 细胞肿胀引起枕后、颈后软组织痉挛 、挛缩。椎后小关节是真正的滑膜关 节,也具有关节炎症变化,表现明显 ,能够引起椎间间隙,椎管管腔变化 ,在颈椎病的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 以上因素直接对颈后的神经血管产生 刺激,牵扯,压迫引起神经兴奋性增 高,血管痉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 障碍。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 疗或治疗不当等原因进入中晚期后, 局部软组织进一步损害发生粘连、板 结、瘢痕、挛缩的病理变化。
• ③C2、3棘突2部位,每部位7刀共14刀 。分别为针刀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直刺棘突顶正中点,点刺一下,点 刺后针刀刀口移至皮下、滑行至棘突 上缘,沿棘突上缘刺入至棘突上的上 中份1刀,再退至皮下。
• 这时把刀柄分别向椎旁左右侧移动, 使针刀刀刃正对棘突外缘中点的骨面 点刺分离一刀,刀下有松动感出刀, 棘突下缘针刀刀法同上缘。分离的组 织有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的起点。
• ④C1/2、2/3椎后小关节,左右各2个, 共4个部位,每部经5刀共20刀。每部 位针刀切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直刺 入关节正中一刀,切开关节囊。然后 将刀刃退至关节后,向关节囊上缘斜 刺一刀。再将刀刃退至关节后,向关 节囊下缘斜刺一刀。
• 刀口线退至关节后,刀刃向相对的棘 突根或间的方向平行刺一刀,请注意 刺向棘突根遇骨停刀,刺向棘突间时 不宜过深,达黄韧带(庞继光:松解 黄韧带降低椎管内压是顺理成章的事 实)即可,严禁刺入椎管内,伤及硬 脊膜或血管,脊髓。

从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论治颈性眩晕

从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论治颈性眩晕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8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3933):韩为,E -m a i l :139********@139.c o m第一作者:邓其玲,E -m a i l :1036202760@q q.c o m 从针刀松解寰枕筋膜论治颈性眩晕җ邓其玲1韩为2(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61)ʌ摘要ɔ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常伴有头部昏蒙感㊁偏头痛,疼痛可放射至前额及眉棱骨处,后枕部沉重感明显或有麻木㊁恶心㊁呕吐等交感神经症状㊂本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多样,根据弓弦理论可知寰枕筋膜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针刀松解这一部位有利于恢复颈椎的稳定与平衡㊂ʌ关键词ɔ 颈性眩晕;针刀;寰枕筋膜;弓弦理论中图分类号:R 255.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804 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与感受寒湿之邪,以及筋膜㊁肌肉慢性劳损等有关㊂寰枕筋膜是指联结寰椎前后弓与枕骨大孔前后缘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属于颈椎项筋膜的一部分㊂寰枕筋膜挛缩,会导致椎间隙变窄㊁椎动脉受挤压㊁脑供血不足,发生颈性眩晕,且于左右旋转颈部时症状更明显㊂1 从寰枕筋膜的位置及解剖论颈性眩晕寰枕筋膜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周围组织的附属性决定了其在颈性眩晕发作中的重要性㊂寰枕筋膜能稳定寰枕关节,辅助颈椎做大幅度活动,使颈椎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还参与调节神经功能㊂1.1 寰枕筋膜的弓弦作用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以骨为弓,以关节囊㊁韧带㊁肌肉㊁筋膜为弦,完成人体特定运动功能的力学系统[1]㊂颈段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以枕骨㊁颈椎骨为弓,以项韧带㊁黄韧带㊁棘间韧带㊁横突间韧带㊁关节囊韧带㊁前纵韧带㊁后纵韧带为静态弓弦,以头夹肌㊁颈夹肌㊁竖脊肌㊁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㊁颈部多裂肌㊁颈部回旋肌㊁棘间肌㊁横突间肌㊁椎枕肌㊁头后大直肌㊁头后小直肌㊁头下斜肌㊁头上斜肌等为动态弓弦[2]㊂根据弓弦理论,寰枕筋膜相当于承担弦的作用,辅助颈椎做大幅度活动㊂长期的劳损使寰枕筋膜处于牵张状态,从而改变寰枕关节间隙,导致椎动脉受挤压,使机体的平衡和定向产生障碍,引发颈性眩晕㊂1.2 寰枕筋膜周围神经血管组织与颈性眩晕关系 寰枕关节主导头部的俯仰和侧屈活动,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容易诱发眩晕㊁头痛,临床上易被忽略,且发病率较高,其附着的寰枕筋膜劳损是病理基础㊂寰枕筋膜是连接头与颈的一个重要组织,不当的生活方式如低头看手机㊁高枕卧位等,易造成寰枕筋膜积累性劳损㊂寰枕关节大幅度屈伸活动,以及过度的牵拉对抗,致使寰枕筋膜增生㊁挛缩,从而导致寰枕之间角度缩小,寰枕间隙变窄,进而压迫椎动脉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颈源性眩晕发生[3]㊂寰枕筋膜的长期牵张,纤维增生变性,可导致椎动脉血流速度变慢,大脑供血量下降,氧含量降低,从而出现颈性眩晕㊂2 从寰枕筋膜的作用论颈性眩晕颈性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如颈本体感受器学说㊁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㊁神经体液因子学说㊁颈部交感神经刺激学说㊁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学说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4-5]㊂颈本体感受器学说认为,上颈椎区域的持续疼痛可引起颈部本体觉感受器产生异常刺激信号,这种异常刺激信号传入脑干,引发脑干前庭核群功能异常,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进而产生眩晕症状[4]㊂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认为,颈椎关节退变或创伤等导致颈椎骨质增生㊁失稳及椎间孔狭窄等,进而压迫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㊁前庭器官缺血,发生眩晕[4]㊂根据临床总结,寰枕筋膜的高压状态及持续的疼痛应激状态是导致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改善这种状态,使颈部力学达到平衡,内在性结构得到调整,颈部气血循环有序,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则眩晕得除㊂3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角度论治颈性眩晕‘黄帝内经“载: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㊂ 指出眩晕责之于肝,其发病与外邪㊁血虚㊁髓海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㊂张仲景指出痰饮为眩晕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张景岳认为 无虚不作眩 ,虞抟提出 血瘀致眩 ,为后世医家治疗眩晕提供了理论支撑㊂颈部气血凝滞,痹阻不通,筋脉不舒可导致颈项疼痛,或颈筋损伤,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阻不行,气机受阻,不通则痛,也会发生眩晕㊂总之,气血不能上通脑窍,久之不能濡养脑髓,可致头晕目眩㊂全国名中医赵文海在治疗颈性眩晕时注重 命门 学说,认为本病多因肾阳不振㊁外邪侵袭㊁劳损等导致经络不通㊁痰瘀之邪痹阻经络而发,强调补虚为主㊁兼祛痰逐瘀的治疗法则[6]㊂中医讲求阴阳平衡,松解寰枕筋膜可调整气血阴阳平衡[7]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曰: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㊂ ‘证治准绳“记载: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百会,下在风府㊂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㊂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㊂ 百会㊁风府皆属督脉之穴,风府位于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相当于寰枕筋膜所覆盖的位置㊂督脉统率全身之阳气,由髓海空虚致病者,当调督脉,通督填髓,促进阴阳平衡㊂4针刀的具体操作方法嘱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两臂屈曲搭在靠背椅上,双手叠加,前额贴于手背上,选择枕下肌群㊁两侧乳突稍下方的压痛点,以及C1㊁C2的小关节突关节㊂枕下肌群主要选择头后小直肌止点㊁头上斜肌的止点;C1㊁C2的小关节突关节,即第一颈椎㊁第二颈椎棘突点旁开2.5寸,即小关节囊在体表的投影点㊂具体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于各进针点行局部麻醉,当注射针头刺入枕下有阻滞感时,方可沿枕骨粗隆方向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0m g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g㊂选用中号针刀,以针刀沿骨面垂直刺入,刀口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纵向切割,避免横切㊂随后将针刀抬起,沿患者颅底骨面朝向寰枕关节方向推进,松解软组织,推进深度不超过1c m㊂接着松解第1㊁2颈椎小关节囊区,刀口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垂直进针,抵达骨面,逐步松解肌筋膜㊁关节囊㊂针刀拔出后需按压后枕部止血至少3m i n,乳突部及C1㊁C2小关节突关节处局部拔罐出血3m i n,然后贴敷创可贴,嘱患者治疗后3d内避免伤口接触生水以防止感染㊂施术者应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避免伤及枕大动脉,在纵向切割时,刀口线向外,防止误入枕骨大孔㊂5病案举例患者,女,50岁,2022年12月15日因 后枕部疼痛伴头晕1周 就诊㊂患者有颈椎病病史,后枕部经常疼痛㊁沉重感明显,颈部不耐劳,低头稍久,即感头痛㊁头晕,1周前因工作繁忙,低头过久,出现头晕㊁乏力,伴有后枕部沉重麻木感,低头活动时头晕明显,偶有一侧放射性头痛,伴轻微恶心欲吐㊁心慌不适,自服颈舒颗粒后症状轻微缓解,但仍有头晕及后枕部沉重疼痛感,痛处固定,否认肢体麻木㊁颠顶疼痛㊁耳鸣及听力下降,平素少气懒言,纳寐一般,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涩㊂查体示:枕骨粗隆下方压痛广泛,乳突下压痛明显,颈枕部肌肉触之紧张㊂颈椎正侧位片及张口位片示:颈椎退行性变㊂西医诊断:颈椎病㊂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夹瘀证㊂治法:舒筋通络㊁补益气血㊂拟行针刀治疗1次,主要治疗选点:乳突后压痛点㊁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交点,C2棘突与乳突连线中点,C1㊁C2关节突关节,按针刀四步法进行针刀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好转,辅以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后随访,无明显不适㊂按语: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精气逐渐衰弱,纳食一般,脾胃气血化生不足,无以充养筋骨经脉,加之过劳后耗伤气血,经脉痹阻,气血不能上荣脑窍,导致眩晕㊂气血化源不足是本,颈枕部瘀阻不通是标,急则治其标,先通过针刀松解颈枕部肌肉,调节颈段软组织的力学平衡,改善寰枕筋膜的张力及督脉的气血循环,使气血得以上注脑窍,再配合中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㊂6小结颈性眩晕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颈部组织的长期牵拉劳损,导致其局部经脉气血痹阻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窍,发为眩晕㊂寰枕筋膜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运用针刀松解寰枕筋膜可通督调神,缓解局部肌肉㊁筋膜的紧张状态,改善神经血管供血,达到舒筋活络㊁调血活血的目的㊂参考文献[1]万碧江,张天民,吴绪平.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对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8‘内经“筋经理论的重新认识[C ]//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全国第3届针刀治疗膝关节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十堰: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2013:11-14.[2]张天民,杜艳军.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简论[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164-168.[3]王刚,傅艳倩,胡洪平,等.针刀松解寰枕筋膜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0,15(18):2799-2802,2807.[4]张阳,李放,孙天胜.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新进展[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8,7(5):373-376.[5]杨雨薇,陈小波,祝郑飞,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0):26-29.[6]赵长伟,尹志达,王国臣,等.全国名中医赵文海教授论治颈性眩晕的经验[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3,31(5):81-82,88.[7]张军,罗娅娜.阴阳平衡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556-2558.[8]王志勇,曹保纲.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42例临床观察[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3):78-81.[9]尹保国,沈宏友,郭家松,等.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J ].颈腰痛杂志,2002,23(1):12-14.(收稿日期:2023-04-26)[编辑:白晓晖张思思]җ基金项目:湘南学院2023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 2023088):石峻林,E -m a i l :340240726@q q.c o m 第一作者:徐龙宇,E -m a i l :3050393710@q q.c o m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җ徐龙宇1徐健根2,石峻林1(1.湘南学院,湖南郴州423000;2湖南省平江县健根诊所,湖南岳阳414500)ʌ摘要ɔ 该文对2022年12月18日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地区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风寒湿疫,临床中可应用解肌清热㊁祛风胜湿㊁散寒止痛的治疗方案㊂ʌ关键词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病;风寒湿疫;五运六气;柴葛解肌汤;羌活胜湿汤;川芎茶调散中图分类号:R 25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805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 新冠病毒 )感染属于中医 瘟(温)疫 范畴,如‘温疫论“所言: 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㊂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其传染性㊁致病力㊁感染症状均发生了变化[1]㊂笔者基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结合湖南地域㊁气候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对2022年12月18日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地区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㊂1 病因病机及症状浅析1.1 病因病机 新冠病毒感染属中医 瘟(温)疫 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属于寒疫[2-6]㊂仝小林等[7]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病季节㊁气候因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将本病命名为 寒湿疫 ㊂阮永队等[8]将本病的病机概括为寒湿疫毒邪气内盛㊂疫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密切相关[9-10]㊂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规律,2022年(壬寅年)的五运六气基本格局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岁运木运太过㊂蔡立伟[11]认为,司天在泉为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及少阳相火(厥阴风木)时,对四象人(四象人是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在其所创建的朝医四象医学理论体系中提出的,根据人体的形态㊁心理状态㊁生理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分为太阳人㊁少阳人㊁太阴人㊁少阴人4种基本类型,主要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发病影响最大㊂‘素问㊃六元正纪大论“言: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 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㊁岁星 故风热参布 寒乃时至,凉雨并起㊂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 往复之作,民病寒热3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

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 ] 陈幼楠 ,郭长青 ,刘清 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6部分 :穴位注射.研 3 制及应用的若干 问题探讨 [ ] J .中国针灸.2 0 .9 ( ) 5 1 5 4 0 9 2 7 : 8 — 8.
[ ]Y eWM,B od r ,Hgl dT 。Ln t m r ut a e at i e 4 u rne W i a R og— e e l f r ne o el hn r s s t rr " -
医 疗 论 坛
Me iil T e t n F r m d ca r ame t o u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lo eh o den n tnp am c hns o ra f tnmei e ad eh ohr ay i ・l 3・ 1
针 刀 联 合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的 疗 效 观 察
根 周 围组 织 发 生 炎 症 性 变 化 而 产 生 的 病 变 J 属 祖 国 医 学 。
障碍 。近年 ,笔者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 ,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料 20 0 8年 2月 至今 我 院 7 2例 住 院 病人 ,随 机分 为 治 疗 组
“ 痹证” 范畴 ,或 “ 不通 则痛 ” ,或 “ 荣而 痛 ” 不 ,与督 脉 和手 、足太 阳经密切 相关 。穴 位 注射 ,通 过颈 夹脊 穴 ,调
从 而 达 到 治愈 的 目的 。 针 刀 配 合 穴 位 注 射 ,“ ” “ ” 和 “ ” 集 中调 整 针 、 刀 药
射液 2 l 颈部 夹脊 穴配双侧 风池 和肩宗 ,按规程进行穴 m ,取
位 注射 ,1日 1 ,每次选择一侧穴位 。 次
对 照 组 :仅 行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操 作 同 前 , 1 日为 一 次 0 治疗 。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常志刚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康复科,山东临沂276032[摘要]目的研究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31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腰骶疼痛评分、腿疼痛评分、直腿抬高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P=0.012)。

观察组腰骶疼痛评分、腿疼痛评分、直腿抬高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5.411、15.819,P<0.05)。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穴位注射治疗;针灸[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4(b)-0055-05A 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CHANG Zhiga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andong First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3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study of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62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the First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31 cases)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was treated with acupotomy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lumbosacral pain score, leg pain score, straight leg lift height,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exercise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 higher than 74.19%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369, P=0.012).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scores for lumbosacral pain, leg pain, and straight leg lif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210, 5.411, 15.819, P<0.05).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exercise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cupotomy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sports and living ability.[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upuncture knife; Acupoint injection therapy; Acupuncture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是腰椎间盘各段退行性改变等,或外力作用,使椎间盘内纤维环被破坏,髓核组织在椎管中突出乃至脱落,使邻近脊神经根受压,继而诱发腰部DOI:10.19368/ki.2096-1782.2023.08.055[作者简介] 常志刚(1974-),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医学专业。

“T”形针刀松解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80例

“T”形针刀松解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80例

“T”形针刀松解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80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稳定性减弱,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症状多可缓解,但比较顽固的颈椎病却欠佳。

2012年至今我们通过“T”形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2~55岁,平均41.5岁,病程0.5~10年,平均3.5年,将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病程4.5年龄。

针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3年。

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要点[1](1)颈项部疼痛不适。

(2)长期低头工作或高枕睡眠,或有颈部过度前屈、过度扭转的外伤史。

(3)项韧带分布区附着处有压痛点。

(4)过度前屈或后伸会引起颈项部疼痛加剧。

(5)合并前斜角肌及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6)颈椎正侧位X线片无异常表现。

2 治疗方法2.1治疗组[1]:针刀治疗第1次采用大“T”形针刀松解术。

取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为2个点,再向外旁开2.5cm为2个点,分别为项韧带的止点、胸锁乳突肌的后侧止点、斜方肌的起点、头最长肌的止点、头半棘肌的止点。

竖线为5个点,分别为C3~C7棘突顶点,分别为项韧带、头夹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等软组织的起点。

第2次针刀松解颈肩部的肌肉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及肩胛提肌止点。

每次术后,轻揉颈部,提拿两侧肩部,并从患者肩至前臂反复揉搓几次。

5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针刀常见的松解部位定位方法汇总

针刀常见的松解部位定位方法汇总

针刀常见的松解部位定位方法汇总-------------精选文档-----------------针刀常见的松解部位定位方法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1、疼痛2、功能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1、压痛:是诊断和判断疗效的法宝2、结节:a、团块状结节:如脂肪瘤。

b、颗粒状结节:如扳机指。

c、圆锥状结节:如肱骨外上髁尖处的山脊样结节。

d、条索状结节:如肌肉的起止点处结节。

e、不规则结节:如股骨大转子结节。

f、瓦片状结节:如臀部及股四头肌损伤。

(1):结节的好发部位:1.骨性突出点:如股骨大转。

2.肌肉的起止点部位。

3.高应力腱性组织点:如项韧带。

4.肌肉与肌肉之间的交会部位。

5.骨的游离端:如腰三横突。

6.神经出口点:如臀上皮神经出口点7.关节毗连处: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毁伤时在膝关节内侧的结节点。

8.肌肉力学的受力点或聚力点:(2):正常结节与异常结节的区别:方法:对比法:1.比压痛(左右对比),压痛大的为异常结节,压痛轻的为正常结节。

2.比软硬水平(摆布、高低对比),比正常结节软的或硬的均为反常结节,反之则为正常结节。

3.比结节大小,在剖解没有特异的情形下比相邻高低结节大小,反常的是病变的结可编辑-------------精选文档-----------------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各论头痛、头昏神经性头痛1、枕大小神经头痛:最易形成卡压的部位位于下项线中点旁开2.5厘米。

并发的动物神经功能紊乱病症有:视力委靡、前额委靡、眼球发胀,甚至突出。

2、三叉神经痛:疼痛不过中线,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2分钟,呈间断性发作,有一个触发点(也叫扳机点)。

其治疗点在C1横突尖上。

3、神经痛:其治疗点在内侧眉头部位,可扪及一个比芝麻粒还小的筋结,将其松解。

血管性头痛:1、头皮下静脉丛炎:头皮虚肿、头皮增厚,多有头皮外伤史。

其医治点在下项线寻觅筋结点,用刀或针都可。

也能够用火针散在点刺(留意针眼出血,由于头皮血管厚实)2、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不足,医治用太阳穴、列缺穴、合谷穴、足三里、阳陵泉、中封、足临泣、疗效定。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李小球;宁艳;谌朝霞;宁华;叶丽姿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5(3)1
【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及TC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62%、97.66%,对照组为65.33%、93.84%.治疗组在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等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李小球;宁艳;谌朝霞;宁华;叶丽姿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4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深圳市
人民医院,51804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R289.5
【相关文献】
1.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5例疗效观察 [J],
赵新春
2.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观察 [J], 周义杰
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J], 王玉华;苏建华;包德诚
4.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5例疗效观察 [J], 郭锡池;许晓玲
5.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黄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组疗效比较( P<0.05) , 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n 临床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
治疗组 50
39


96
<0.05
对照组 30
15


76.7
表 3 为治疗组对椎动脉( VA) 血流速度的影响 低 分 子 右 旋 糖 酐 500ml 加 复 方 丹 参 注 射 液 20ml 静 脉 滴 注 , 一日一次, 14 天为 1 个疗程。
- 89 -
头颈部疾病
桂清民: 经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操作方法:( 最好在 X 线电视屏侧位透视下进行, 较安全) 局 部 皮 肤 常 规 消 毒 , 术 者 戴 手 套 、铺 无 菌 孔 巾 , 先 在 所 欲 注 射 的 横 突尖部皮肤以龙胆紫标记定点。取用 5 ̄10ml 注射器套齿科 5 号 针头, 针尖抵及横突时, 针尖向下内方, 可避免误刺过深而至椎 间孔内, 因为横突沟有相应颈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穿出, 并直通椎 间 孔 , 此 横 突 沟 或 再 向 内 进 1mm ̄2mm, 药 液 可 更 多 的 浸 润 神 经 根, 椎动脉及附近组织, 此时针尖绝对要求不移位, 否则有刺伤 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的危险。注射完毕后, 立即将针拔出, 并观 察反应。每次每部位注入药物 2mL ̄4mL。隔日注射一次, 10 次为 一个疗程。
VBI 是 诱 发 脑 血 管 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 脑 血 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 资料表明, 中国的 CVD 患病率为 719/ 10 万 , 病 死 率 为 116/ 10 万, 大约有 75% 的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因此有效防治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是个长期重要的课题。
3 体会
骨 肽 注 射 液( Ossotide Injection) 是 含 有 多 种 骨 生 长 因 子 的 活性肽类物质, 具有调节骨代谢, 钙、磷. 代谢的作用。天麻注射 液( Gastrodin injction) 通 过 中 枢 抑 制 和 扩 张 血 管 作 用 而 达 到 对 眩晕的对症治疗, 药理作用表明: ①天麻素注射液对实验性眩晕 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可明显缩短旋转起小鼠眩晕的眩 晕时间, 并呈剂量相关性。②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增加中央和外 周动脉血管顺应性, 降低外周阻力, 温和降压, 且降低收缩压比对 降舒张压作用明显; 扩张血管, 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 改善小脑前 下 动 脉 、小 脑 后 下 动 脉 、迷 路 动 脉 、内 耳 的 供 血 。③神 经 保 护 作 用 : 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可清除过多 自由基; 对谷氨酸致培养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
药物选择: 1、骨 肽 注 射 液( Ossotide 1ection) 100mg/ 2ml; 2、 天麻素注射液( Castrodin I 山 ection) 200mg/2ml。
体位: 仰卧位或端坐位, 头转向健侧。 体表标志: C6 颈椎横突尖: 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平面 沿长线之交叉点, 将拇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向中线, 于该肌外缘交 叉点深处有一骨突起, 即为第 6 颈椎横突。 自 乳 突 至 C6 横 突 尖 作 一 联 线 , 在 其 线 前 方 约 0.5cm 处 , 自 上 而 下 沿 胸 锁 乳 突 肌 后 缘 摸下, 可依次摸到 C2- 5 的 横 突 尖 。 距 乳 突 下 端 沿 线 1.50 ̄2.0cm 处 骨 突 起 , 相 当 于 C2 横 突 , 以 下 每 隔 1.0cm~1.5cm 处 摸 到 的 骨 突起, 为相应的 C3- 5 的横突。C4 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中 点处骨突起, C5 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浅静脉交叉顶端, 相 当于环状软骨上 1.50cm 处。
患者取端伏坐位或俯卧低头位, 颈部上至枕外隆突, 外至耳 后乳突范围常规备皮,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触诊及颈椎影像学、X 线 正 、侧 、过 伸 、过 屈 侧 位 、左 右 斜 位 、开 口 位 片 , 颈 椎 CT、MRI、 MRA 及 TCD 提示确定病变颈椎节段, 选取该节段的棘间、椎 旁 、 关节突关节及有关部位, 先以龙胆紫标记定点, 术野行外科皮肤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术者穿 戴 一 次 性 无 菌 衣 帽 、口 罩 和 无 菌 手 套。
普勒( TCD) 检查无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 P<0.01) ,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体系

症状消失 症状缓解 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
眩晕
治疗组 50 对照组 30
39 15
9 8
头痛
治疗组 43 对照组 23
36 12
4 5
恶心
治疗组 32 对照组 16
23 10
7 2
视觉障碍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zubaSilarllisaf6- ciency ̄VBl) , 是 椎 - 基 底 动 脉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TransientlschmicAttacks"A) 和供血不足的总称。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l) 是临床中一种 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此病为一临床症候群, 发病原因为多种 因素,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数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 青少 年亦可罹患。
椎 - 基底动脉系统是小脑、脑 干 及 大 脑 半 球 、枕 部 的 血 供 来 源, 左右两侧椎动脉向大脑供血量约占全脑血量的 1 巧左右。多 种 资 料 表 明 , 椎 - 基 底 动 脉 系 统 的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TIA)比 颈 内动脉系统的 TIA 复发频 度 多 1 倍 , 其 发 病 率 随 年 龄 增 大 而 增 高, 据 Whisnat 统计, 小于 64 岁者 TI 为 548 人/ 10 万人, 65~70 岁 TIA 为 1828 人 10 万人, 大于 75 岁者为 3820 人 /10 万人。
均病程 2.9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表现无显著性差 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头 痛 、猝 倒 发 作 、视 觉 障 碍 、运 动 障 碍 和感觉障碍, 植物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对 于 临 床 中 45 岁 以 上 有 慢 性 或突然性发作性头晕、耳鸣、听力 障 碍 、恶 心 、呕 吐 、视 觉 不 清 、语 言不清、吞咽困难、猝倒( 数秒后 恢 复 , 无 意 识 障 碍 , 无 后 遗 症 , 猝 倒为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 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可诱发, 反 向活动后症状消失。体征: 椎动脉转颈试验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 段(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多伴有颈部根性症状表现或其他症状 表现, 颈后部触诊上颈椎或其它颈椎有移位, 相应的椎间关节及 椎旁有压痛点。影像学表现: X 线改变可发现钩椎增生、椎间孔变 小、小关节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不稳( 梯形变等) 。CT 示: 单侧或双 侧横突孔狭窄变形。TCD 示: VA、BA 血流速度异常。( MRI、SCTA、 CTA、MRA、DSA 显示相应阶段血管的病变) 。
另 一 穿 刺 进 针 方 法 : 以 第 五 、六 颈 椎 横 突 孔 针, 针尖触及第六颈椎 横突尖, 继续向深部推进 3mm ̄5mm, 回抽无回血, 即行注射。
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按解剖部位顺次进行, 尤其针近横突沟 处, 防止椎动脉等刺伤。②避免同时作两侧颈部多方位注射。③ 防止误穿刺破肺尖部, 发生气胸。④如出现 Homer 表 现 , 说 明 注 射效应已及下颈椎处, 并影响了 T8, C1 神经根节段。 2.1.2 针刀闭合性手术治疗
科学之友
Friend of S cience Amateurs
B 2007年 04月
经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 治疗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桂清民
(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曲阜中医院, 山东 273100)
摘 要: 目的: 系统评价观察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治疗椎 - 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 VBl) 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同理。方法: 将 80 例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 分别采用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 组疗效 比 较 有 显 著 差 异( P< 0.05) ,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体 症 比 较 有 非 常 显 著 性 意义( p< 0.01) , 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 VA) , 基底动脉( DA) 流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1) 。结论: ①颈椎间孔、横突孔注射与颈部软组织针刀松解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临床疗效、体征改善、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血液流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通过 对 椎 动 脉( VA) 、基 底 动 脉( BA) 解 剖 、生 理 及 颈 椎 退 变 、增 生 压 迫 或 颈 交 感 神 经 受 刺 激 学 说进行论证, 从理论上说明了本疗法客观实用性。 关键词: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刀; 注射 中图分类号: R 6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136(2007)04- 0089- 04
表 3 治疗组对椎动脉( VA) 血流速度的影响
时间
VS
Vd
Vm
治疗前
38±3
17±4
21±2
治疗后
45±4
21±6
34±5
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 年 1 月 1 日 实 施 的《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中“ 眩 晕 ”、“ 颈 椎 病 ”有 关 章 节 拟 定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经颅多普勒( TCD) 示椎 - 基 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 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经颅多普勒 ( TCD) 示 椎 - 基 底 动 脉 供 血 改 善 ; 无 效 :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及 经 颅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