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练习巩固 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解决问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张君妍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页例6教学过程: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个猜角的游戏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30°角师:猜,什么角?(课件出示:30°角)生:锐角。
师:怎样想的?生:锐角比直角小师:再看,猜方案一:生:钝角师:是钝角吗?生:直角师:到底是什么角呢?怎样判断?生:用三角尺比。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比)师:最后一个猜。
生:钝角师:怎样想的?生:它比直角大师:哦,钝角比直角大。
大家真棒!都猜对了!同学们,刚才和我们玩游戏的是什么学具呀?生:三角尺师:大家看!(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尺)师:指着课件,有几个三角尺?生:两个师: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三角尺叫做一副三角尺。
(课件出示:文字一副三角尺)师:请观察,这是一副三角尺吗?(课件出示:2红)生:不是师:指着:(课件出示:2蓝)这两个呢?生:不是师:这两个呢?生:是师:哦,这两个就是一副三角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一副三角尺,仔细观察,你已经知道什么?生: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点直角闪,点锐角闪)师:还知道了什么?(课件显示:学生说那个三角尺就出现那个三角尺)生:蓝色三角尺的两个锐角一个大,一个小。
师:这个三角尺中,这个是较小的锐角,这个是较大的锐角。
生:这个红色三角尺的两个锐角一样大。
师:看来,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三角尺有了很多的认识!师:那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三角尺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板书: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齐读题目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你知道了什么?)生:一副三角尺。
师:(白板准备上两红、两蓝、一红一蓝)你能从白板中找到一副三角尺吗?生拿并贴在白板上。
师:还知道了什么?师: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应该怎样做呢?(板书:应该怎样做)生:请大家自己动手拼一拼。
师:拼好的同学请把小手举起来!请你上来拼一拼。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
解决问题——三角尺拼角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张君妍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例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中加深对钝角、锐角与直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巩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初步培养动手与思考协调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有理有序地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拼、说、比等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促进学生空间意识的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拼角活动,掌握拼钝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的拼出钝角教学用具:每个学生三角尺2副、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1、猜角游戏。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个猜角的游戏吧!(1)锐角(2)直角(3)钝角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2、揭示一副三角尺师:(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尺)有几个三角尺?一样吗?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三角尺叫做一副三角尺。
(为了便于后面的拼角活动,老师将这一副三角尺用颜色区分开)师(课件出示45°角的两个三角尺):请观察,这是一副三角尺吗?(课件出示60°角的两个三角尺):这两个呢?(课件出示一副三角尺):这两个呢?3、回顾旧知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一副三角尺,仔细观察,你已经知道什么?课件出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师:还知道了什么?课件演示:(60°三角尺)两个锐角一个大,一个小。
师:这个三角尺中,这个是较小的锐角,这个是较大的锐角。
课件演示:(45°三角尺)两个锐角一样大。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三角尺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从白板中找到一副三角尺吗?生拿,贴到黑板上。
师:还知道了什么?3、师: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自己动手拼一拼。
师请一名同学展示:你是怎样拼?课件演示:拼就是像这样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顶点(描顶点)边对边拼出来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1~6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学反思
《1~6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学反思
天河区御景小学庄嘉娴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计算的综合练习。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利用1~6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只进行简单的计算复习,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题目需要学生掌握1~6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本节课我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重在巩固学生利用1~6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部分是提高练习,需要能够在掌握1~6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以及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下面总结一下对这节课的感受:
第一,闯关形式,激起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了学生获胜的欲望,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难易结合,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练习课的枯燥和乏味是最大的教学障碍,中上游的学生已经掌握,而下游学生仍然错误较多。
为了避免出现低效率的现象,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两部分,意在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
第三,互批互改,同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互批互改,同桌小组讨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第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本节课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思考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简单的推理 (6)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万州区红光小学朱红浇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学会简单的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师:接下来我们就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老师想请两名同学作老师的助手,一起合作完成。
谁愿意来?(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师:(呈现两张卡片,背面向学生)另外,这个游戏还有两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参加。
(将卡片交给学生,放在背后,不让其它同学看见)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拿的什么卡片,看谁猜得最准。
学生乱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呢?请听老师的提示,他们手里分别拿着金丝猴和国宝大熊猫。
请你猜猜谁拿的是金丝猴,谁拿着大熊猫?学生再猜测。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请听老师的第二个提示,A 同学拿的不是大熊猫。
你现在能猜出来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了吗?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生:A同学拿的不是大熊猫,就一定拿的是金丝猴。
师:那B同学手中的小动物是什么?生亮出图片,揭晓答案。
师: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两名同学手里拿的动物卡片。
那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对,这就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
象这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
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少年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用小棒摆正方形
用小棒摆正方形学习目标:1、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学生在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养成批判质疑的精神。
3、在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方法中,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
师:他们在干什么,谁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了解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
为后面摆正方形作铺垫。
生回答。
(摆正方形)2、揭示课题。
师:那这节课咱们也来摆正方形,看看这里面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先拿出8根小棒摆一摆,能摆出几个正方形?请一位同学上台摆一摆。
摆好后跟大家说一说。
(注意让学生表达完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小棒摆正方形的过程,为后面用9,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作铺垫。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的话,用哪个算式来表示?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分别用9、10、11、12根小棒摆一摆)。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别用9,10,11,12根小棒摆一摆,看看摆出的正方形又是怎样的?小组学习中请记录员在题单中把每一种情况记录下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说说你们摆的情况?请两个小组同学汇报。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叙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通过刚刚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我发现它们有的有余数,有的没有余数。
生二:我发现它们的余数分别是1,2,3.生三:我发现。
师:当除数是4的时候,发现余数可能是1,2,3.如果继续摆下去,余数可能是4吗?为什么?生回答。
师:那可能是5吗,6吗?生回答。
教师出示图形验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余数能否大于等于4,是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
课题: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4及做一做,教材第81页练习十六第10、11题。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算盘课型:新授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猜谜导入:1、出示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
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谜底2、教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齐读)。
认真看课本78页。
(看图,看文字)思考:1、算盘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仔细观察算盘上的算珠,你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xx是怎么回答的。
3、想一想:你能用算盘表示1-9吗?4、如果在算盘上表示10,应该怎么办呢?5、结合算盘图,读一读小女孩说的话,思考563在算盘上是怎样表示的?6、思考小男孩说的话,他是怎样确定数位档的?个位在哪里?十位?百位?0怎样表示?(二)、先学1、老师边读自学指导,学生边自学。
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三)做一做:课本7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四)、后教(议一议)1、看做一做的第1题:指名上前边拨算盘边说明,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发现错误指出并说出理由。
你同意他的拨法吗?1)学生更正。
2)小组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3)小结:a、算盘由框、xx、档、算珠构成。
b、梁上面的算珠叫上珠,一颗表示5。
梁下面的算珠叫下珠,一颗表示1。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如何把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了15个,还剩多少个?
桌子上有草莓26个,妈妈又买来23个,把 这些草莓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分几个?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如何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记住了吗? 谁来说一说呢?
多读书 多练习
联系实际
一、复习导入
34+12-18 =46-18 =28
35-22+46 =13+46 =59
45÷9+27 =5+27 =32 64-40÷5 =64-8 =56
(24-18) × 9 =6 ×9 =54
56÷ (÷ 2× =56 8 4) =7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牢记!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1、先试着分步列式计算: 先求剩下多少页? 60-20=40(页) 再求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40÷5=8(页)
2、再试着综合列式计算:
60-20÷5=8(页)
需不需要加括号呢? 先算减再算除需要加
(60-20)÷5=8(页)
答:平均每天看8页。
三、拓展提升· 巩固训练 一筐苹果有6个,有4筐这样的苹果,吃掉
两个算式中都含有9,第一个 算式中的结果9被用在了第二 个算式中当做加数,需要把这 个加数9替换成第一个算式。
二、探究新知 把下面的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
12+8= 20 20 ÷5=4 ( 12+8 ) ÷5=4 20
两个算式中都含有20,第一个算 式中的结果20被用在了第二个算 式中当做被除数,需要把这个被 除数20替换成第一个算式。
仔细想一想这样列式对吗?
在这组算式中,是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列成综合算式后 如果不加括号就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所以需要给加法 加上括号才能正确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