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三 班级管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
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包括环境管理、教育性管理和学生评价。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管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2,班主任要注意: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工作。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1,心理特征: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
2,形核阶段。即形成核心的阶段。
3,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
班级管理
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日常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3】
2017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3】
命题点三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平行性原则
指既要通过教育集体并利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又要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去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方面结合起来。
这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也是其实践经验的成功总结。班主任通过教育个人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集体一经成立,又会发挥教育作用,反过来影响个人。因而,班主任要善于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
具体要求有:第一,改变“管”与“控制”的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力量,敢于放手;第二,形成一些民主管理的制度,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干部轮换等。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指班级管理既要有常规,又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既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要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常规的管理包括考勤、卫生、值日、奖惩等。管理创新包括班级目标上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等。
4.目标原则
指确定班级目标并且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通过目标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目标管理,使责任落实到人,每个人都对目标负有责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动『’生,最终达成班级目标。
命题点四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单选题]1.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OO
A(江南博哥).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
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B.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班级是学生全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
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
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单选题]2.下列不属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的一项是Oo
A.收集
B.整理
C.查看
D.保管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单选题]3.特级教师周老师的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教务会议上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管理模式,他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这种管理模式属于()。
A.目标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班
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
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选B。[单选题]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专制型
B.放任型
C.专断型
D.民主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
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是考官重点关注的方面
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对于保障教学秩序和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相
应的策略以及个人经验进行探讨。
一、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教学秩序,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积
极的学习环境。首先,学生管理使得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
情况,了解他们的潜能和需求,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其次,学生管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促进他们的
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最后,学生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吸
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二、学生管理的策略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管理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
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和权威,
确保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权威有所认同。
2.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助于维护学校的纪律和秩序。我们需要与学
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明确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并且及时对规则进
行宣讲和解释。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面引导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
的行为,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可以获得奖励,不良的行为则会有相
应的处罚。
3. 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建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通过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评价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
1.组建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大家勤奋学习,各
项活动表现良好。
4.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考点 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考点班级管理
下面网为大家了小学教育考点:班级管理,仅供参考。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着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展方案,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表达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开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根底,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安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根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展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
过对个人的直接收理去影响集体,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参
与班级管理的方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一)班集体四个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糸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⑵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⑶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⑷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J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⑵全面管理原则⑶自主参与原则⑷教管结合原则⑸全员激励原则⑹平行管理原则
(四)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⑷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五)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有效性原则⑵客观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可接受原则⑸冷处理原则
(1)沉着冷静面对(2)机制果敢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六)班主任工作内容'
(1) 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6)操行评定
(七)家校联系的方式,合作的要求(2019上、2018 T) c
家庭协调(联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沙龙等等。
要求:(1)教育性。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2)发展性。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3)针对性。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三班级管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和班主任
一、学生
(一)班级管理中的学生 1、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2、学生的双重角色: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管理 1、低年级入学适应指导;2、中年级自我管理指导;3、高年级青 春前期教育
8
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概念和角色
35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活动(群众性活动)
1、报告和讲座 2、各种集会 3、各种比赛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5、社会公益活动 6、墙报、黑板报
(二)小组活动
1、学科小组
2、技术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
36
思考题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属于( )
A、文艺活动
√ C、群众性活动
27
第三章 小学班级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班级活动的含义 一、班级活动的含义
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学 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办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特点:自愿性、差异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
28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日常性班级活动
1、班队会活动
2、班级晨会活动
3
(二)班级的教育意义
• 培养集体意识、思想品德 • 培养交往能力 • 满足学生多种需要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完整版)
模块三班级管理
第一章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1现代意义上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予以论证,到19世纪中叶班级组织才普及。
2班级作为教学组织的萌芽,课追溯到古罗马昆体良。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埃拉斯莫。
4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断作用的,英国的贝尔和兰卡斯特推行的“导生制”,即从儿童中选择优秀者施以特别训练,充任教师助手。
5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教学日趋规范。
6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
7班级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特点:教育实体社会实体
8班级管理:是指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适当的班级管理策略。有效的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事务,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情境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以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
9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意识。
10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1)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1小学班主任的角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活动的管理者,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是班级普通的一员。
1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例题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例题解析第三章 班级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 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2.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3.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A.个人活动B.文艺活动C.群众性活动D.小组活动4. 在班级管理中,( )是班级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班级的核心。A.校长B.班主任C.老师D.教导主任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6.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7. ( )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A.了解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建立学生档案D.班会活动8. 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不包括( )。A.自愿性B.灵活性C.多样性D.广泛性9.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地位。A.主导B.领导C.辅助D.启发指导10.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二、简答题11.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学期计划包括哪些内容?三、材料分析题12.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而且有选择地按难易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5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参考答案及名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A[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班主任的作用。[名师详解]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更是协调各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主要力量。2. [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名师详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3. [答案]B[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名师详解]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概述
(—)班级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 一词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级的地位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班级的功能
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
(2 )满足需求功能。
(3 )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四)班级的结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特指不担任班主任的任课教师, 下同)和学生。班级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组织理论,可以把班级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五)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1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的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的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是指针对教育考试资格认证培训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教资班级管理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班级的有序运行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下面将介绍几个教资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的首要原则是目标导向。教育考试资格认证培训班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认证。因此,教资班级管理应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中心,确保教学活动和管理措施都与此目标相一致。管理者要明确班级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方案,并及时调整和优化。
二、学生为本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管理者还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三、科学管理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管理者应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师和学生等,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管理者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管理者还应注重团队合作,加强教师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四、激励机制原则
激励机制是教资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同时,管理者还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五、持续改进原则
教资班级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者应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管理者还应关注教育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考试要求。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到来,广大考生们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考点:班级管理”。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定义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平行性原则
指既要通过教育集体并利用集体去影响个人,又要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去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两方面结合起来。
这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也是其实践经验的成功总结。班主任通过教育个人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集体一经成立,又会发挥教育作用,反过来影响个人。因而,班主任要善于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2.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
具体要求有:第一,改变“管”与“控制”的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力量,敢于放手;第二,形成一些民主管理的制度,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干部轮换等。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指班级管理既要有常规,又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既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要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常规的管理包括考勤、卫生、值日、奖惩等。管理创新包括班级目标上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等。
模块三班级管理单元测试
模块三班级管理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是()。
[单选题] *
A.班级活动
B.班队活动(正确答案)
C.课外活动
D.课余活动
答案解析:
B【解析】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2. 令王老师最头疼的是班里的这些后进生,对于这些后进生,王老师应该( )。[单选题] *
A.个别后进生不必在意
B.严格管教,必要时可以使用体罚
C.对学生本人充满爱,对后进生的错误绝不姑息
D.后进生道德认知能力较弱,应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D【解析】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方面应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爱,但在他们犯错时也应该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3. 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
[单选题] *
A.立刻制止,下课处理(正确答案)
B.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
C.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
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
答案解析:
A【解析】应立即制止防止事态扩大,稳定课堂秩序下课再处理。
4. 小娜是她们班的班长,她带领着班委会的成员维护班级的纪律,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这个班级里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任课老师都说她们班的班委是整个年级最好的。此时的班级处于( )。
[单选题] *
A.形成期(正确答案)
B.成熟期
C.初建期
D.完成期
模块三 班级管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知识点3:班队活动
• • • • • • • 二、班队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基本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知识点4:课外活动
• • • • 一、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2、小组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3、群众性活动
知识点4:课外活动
知识点5:班主任
• 一、班主任 • 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是班级的组织者、 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 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 在中国,班主任产生于20世纪初期。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 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设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 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
模块三 班级管理
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 • • • • •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
• •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知识点5:班主任
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三)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四)目标管理 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五、班级管理的原则173
3、执勤活动 4、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二)阶段性班级活动 1、工作型活动 2、竞赛型活动
第四节 班队活动 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指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 开展的教育活动。
一、班队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住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概念: 由班级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差异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
二、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 2、学习发展功能 3、个性发展功能 4、班集体建设功能 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三、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日常性班级活动 1、班队会活动 2、班级晨会活动 晨会有校级和班级之分: 校级晨会:升旗仪式、专题讲话或少先队广播 班级晨会:晨间谈话或时事教育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课外活动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在保证活动内容和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前 提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以及校内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范围可宽可窄,数量可多可 少,水平可高可低,不拘一格,灵活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思考题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 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 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 )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思考题
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C、调查访问
√B、谈话法
(二)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
1、维持班级秩序 2、营造学习氛围 3、形成班级合力 4、学会自主活动 5、提升生命质量
(三)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首要任务) 2、班级日常管理:思想、纪律、学习常规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班集体的形成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二)班级的教育意义
• 培养集体意识、思想品德 • 培养交往能力 • 满足学生多种需要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是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 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的过程。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一环 ,不仅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D、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是班集体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得班集体达 到一种所期望的状态,制定目标的依据在于:社会性质、班级管理活动 的规律、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班级的现实状态 •作用:导向、激励、凝聚、调节、评价
➢ 组建、初步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 1、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有形与无形并存。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培养班集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既需要采纳学生的意见 ,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发现并培养积极分子;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 准则和一定的活动纪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日常性和阶段性的教
(二)班主任的职责
➢教育引导 ➢班级管理 ➢组织班集体活动 ➢关注学生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首要环节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核心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优、中、后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校内校外 5、做好学生素质的评定:操行评语 7、做好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 (二)全面管理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自主参与原则:创造一种民主氛围,采纳学 生的意见,接受学生的监督; (四)教管结合原则 (五)全员激励原则: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补充:富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基于一种 生存忧虑,想要控制好学生,而不是设法让他们获 得学习上的进步,这时更希望成为一个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好的考 虑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认识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想要
思考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 对个人管理间接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方式 称为( )
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 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 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 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 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景感染法、规范制约法、 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
第三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1、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平行管理的来源) 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3、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知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二)常见的班级管理内容和模式
➢ 内容: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德育管理、体卫管 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情感管理、财物管理、 信息管理 ➢ 模式 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 2、平行管理:集体与个人互相影响
(三)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度; 2、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度; 3、教师管理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 ➢ 常见管理方式: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加和提高。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一)班级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年龄和知 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 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 有多元性,而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
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最早使用“班级”这一 词汇; 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提出班级授 课制,并在19世纪得到应用; 19世纪,英国导生制; 19世纪之后,赫尔巴特和凯洛夫完善了班级授课制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和班主任
一、学生
(一)班级管理中的学生 1、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2、学生的双重角色: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 班级管理的主体 (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管理 1、低年级入学适应指导;2、中年级自我管理指
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概念和角色
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 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 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习、家长和社会 的桥梁。
三、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阶段
1、规范化阶段:是从新手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班主 任的过程,能够很好的担任角色,但还缺少经验, 希望向老教师学习,有时会有自我的怀疑; 2、个性化阶段: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但 容易停留在班主任工作的高原期,不容易前进,需 要突破职业倦怠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