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虞莉莉俞春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2;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杭州,311201)浙江省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尧问题与对策2017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特别是各地农村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的现状、问题,省教研室于2020年6月对全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就“课程认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改困难与需求”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共有全省11个大市100个区县的28888名教师通过问卷星参与答题,其中包括教研员、园长、副园长、中层管理人员、教研组长、一般教师;涉及园所涵盖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办学性质和不同地理位置。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数据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30岁以下教师占50.71%,35岁以下占72.76%;教师学历已基本达标,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95.3%,专业背景多元;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为91.46%,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为87.21%,持证率较高的为舟山、宁波、嘉兴地区。
农村幼儿园在编教师28.03%,非编教师71.97%,与全省在编教师比例基本一致。
班级保教人员配备情况多样,其中两教一保只占60.25%,其余为两教半保占10.21%,两教占15.89%,一教一保占7.61%,一教半保占1.77%,只有一位教师占2.69%。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现状1.课程内涵理解比较到位数据反映,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课程园本化建设的学习比较深入,对课程概念的理解比较准确,对理想课程形态比较明确,对课程内容的确定和课程资源开发都已比较熟悉。
如81%的教师认为课程就是“一日活动和经验的总和”;73%的教师认为课程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93.4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会“以教材中的主题线索为参考,随幼儿的学习进程和兴趣变化不断生成,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有机整合”,68.72%的教师认为自己会“对幼儿兴趣、需要的观察与记录”来生成课程内容。
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误区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误区及对策
李庚杰
【期刊名称】《教育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近年来,我校以目标管理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用改革的办法饵决发展中的问题,靠机制消化发展中的矛盾,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给教学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
激活了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李庚杰
【作者单位】鲁山县瓦屋乡第十二小学,河南平顶山46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5.1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 [J], 王志梅
2.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 [J], 王志梅
3.西北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成因及对策——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 [J], 倪嘉敏
4.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和对策
[J], 吴秋芬;
5.“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固原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 [J], 李兆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论文
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的软件和硬件上存在不少问题,十分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86-001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其他省市一样,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多阻碍,为了解目前真实情况,笔者做了大量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期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一、研究对象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领导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98.7%,有效问卷265份,有效回收率88.3%;是教师问卷发放了600份,回收582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487份,有效回收率81.2%均符合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和要求。
另外,所得随机样本涉及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等7个地市26个县的300所学校。
三、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分析1.乡镇中心幼儿园平均每班教师配比为1.44,小学附属幼儿园平均每班教师配比为1.40,民办农村幼儿园平均每班教师配比为1.08。
低于正常2-2>5的标准。
2.样本农村幼儿园小班超编达到70%,中班超编66.6%,大班超编69.3%。
幼儿教师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缺口。
3.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121人,占52.4%,专科学历教师706人,占33%,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312人,占14.6%。
幼教专业的教师仅占23.3%,大部分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任教。
在民办农村幼儿园和非中心园的公立幼儿园任教的幼教专业的教师比例为15.6%,占教师总人数的3.6%。
现有幼儿教师在学历和专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4.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标准低,管理不严,大多以民房作为教学场所,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简陋,不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依靠科学技术,农村的发展与进步更要依靠科学技术。
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要依靠教育。
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小学教育是否发达,对教育事业影响重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
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
与以前相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校舍进行了一定的修善,教学器材有所增加;师资力量相对充足了一些,许多农村小学教师都是经过一定的教学专业培训的,但农村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环节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
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有那些?如何改善发展?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1.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把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与以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相比,农村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教学设施老化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小学比较,许多需求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
一些偏远贫困农村的小学校舍紧张,仍有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的状况;教学器材缺乏、老化,德、智、体、美发展不平衡,音乐课还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
出现了许多村小学的废弃,一个村庄在本村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
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不科学不合理,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
青岛10年来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反思: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新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
Zl O 1年 4月
音鸟 私硅 技术净 学报
J u n l fQi g a c nc l l g o r a n d o Te h ia l e o Co e
V o. 4No 2 12 .
Ap . 2 1 r 01
青岛 1 来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反思 : O年 现状、 问题 与 对 策
项 目( O 0 8号 )
作 者简 介 : 慧娟 (9 6)女 , 东招远 人 , 师 , 杨 1 7一, 山 讲 在读 博 士研 究生 。
5
21 年第2 01 期
二 、 课程在农 村 小学 实施 的现状 新
( 新课 程理 念 落 实情 况 一)
音 职甚 岛 技术净 学报
问卷 3 0 , 回 问卷 3 8份 , 4份 收 2 筛选 得 到 有效 问卷
31 , 率 9. 。数据统计 采用 S S 1. 。 1 份 有效 15 P S30
前 的课 程进行 对 比, 是理想 的调查对象 。
收 稿 日期 :0 10 —7 2 1 —31
基 金项 目 : 岛大 学师 范学 院基 础教 育研 究项 目(C Y2 10 ) 青 岛 大 学 2 1 校级 教 学研 究 青 JJ 001; 0 0年
训针 对性 不强 。进一 步推 进新 课程 , 了要 均衡 师 资力量 和 完善硬件 设 施 外 , 需要增 强教 师 的教研 意 除 还
识 、 升教 师职 业幸福 感 。 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 词 : 村 小 学; 农 新课程 ; 查研 究 调
中 图分 类 号 : 2 . 文献标 志 码 : G6 2 3 A 文章 编 号 :6 22 9 ( 0 1 0 —0 50 1 7 —6 8 2 1 ) 20 0 —5
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1. 引言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不公等方面,深入分析农村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明显不足,这是农村教育问题的核心之一。
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设备等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都相对欠缺,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此外,农村学校面临的经费和教材购置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并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可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机会。
3. 师资短缺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
由于工资待遇较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从教。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
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来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师资储备,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 教育质量不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农村学生在学术成绩和学科素养方面往往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农村学校的考试指导和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学生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控,对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 教育机会不公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长期存在不公平现象。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短缺,农村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面对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农村学生的机会常常被城市学生抢先占据。
为解决教育机会不公问题,可以推行灵活的教育体制和政策,给予农村学生更多的机会和优惠政策。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间 的联 系 , 发展 学生 观察 、 现 、 系、 比 、 结 、 发 联 对 总 归纳 的认 知学
习和迁移学 习能 力。
、
现 状调查
在两个 月 的调研 期 间 , 以服务 为 宗 旨, 我 以指导 、 培训 、 查研 调 究形式 拉近 与各 校英语 教师 的距 离 , 把培训 工作做 得更 扎实 、 具体 , 更有实效 性。通 过 了解各校 的教学环境 、 教师的授课情 况、 新课 改的
3 培养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进程及各种 统计 数据及调 查数据进行 详细分析 , 出了结论。 得
二、 存在 问题
1 教 师 方 面 .
英语 教 师数量 不足 、 质量 不 高 、 队伍不稳 定 ; 教学 观念 滞后 。 教 学方法 陈 旧。
2 学 生方面 .
() 细听 、 真学 的 习惯 。英语 学 习主 要靠 模仿 。静 听是前 1 仔 认
() 导学 生记忆 单词 的方法 。要 引导学生根 据 单词 的拼写 、 2指 读音 、 构词 法 、 别 、 类 搭配等 内在 规律 , 采用联 想记 忆 法 、 类记忆 归 法、 比较记忆 法 、 景记忆 等方 法 , 情 促进 学生高 效地记 忆单词 。 () 有意义 的情境 中学 习语法 。 3在 要把讲语 法 转变 为让 学生在 有意义 的情 景 中理解语 法 。提供 较真 实 的语 境活 动 , 引导他 们通 过观察 、 比较 、 猜测 , 自己去感知语 言 。
教 育主 管部 门要动 员各 地高 校及 其他成 人教 育机 构加 强对 英 语 教 师的培 训 , 以便 教 师更 新 英语 知识 、 高 教学 理论 水 平 、 进 提 改 教 学 方法 ; 英语 教 师要 不 断进取 、 自觉 提高 学 历层 次 , 习先 进 的 学 外 语教 育理 论 , 更新 教 育观 念 , 大胆 探 索 , 正确 处 理教 学 生英 语 知 识 和英 语能 力 的关 系 , 开展 多种 交流 活 动 , 断提 高 自 己的语 音 、 不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尽管近些年我国教育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学资源方面,教师资源方面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对此想要解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那么主要要针对的便是以上的几个方面,只要政府,相关机构,学校,教师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决,那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的解决便不是什么难题。
本文主要围绕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来进行叙述,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学;问题;教学对策引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多但是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也不少,对此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的要擅于观察分析,尽自己的可能去解决一些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学校,让学校进行解决,以免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太大的影响,对此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在发现问题后要懂得统筹规划,制定出合适的处理方案来解决问题。
1.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资源的缺乏教学资源的缺乏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一些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来说往往便会存在资金缺乏的情况,导致初中教学资源的选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资源的缺乏对于教师数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对现如今的教育模式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得不到支持,那么对于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进度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现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依赖教学设备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比如像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等电子设备,所以如果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投入不到位,那么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来说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教师资源的缺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学校师资力量能够直接性的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师资是一个学校教育发展的前提,如果一个学校师资缺乏,那么对于学生来说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好的师资,才会有好的教学资源,有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上才会有所成就。
浅析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逐 渐 形 成 了 不 恰 当 的教 养 态 度 和 教 育
孩 子 的 学 习 成 绩和 智 力 水 平 上
而极
应对策略
“
方式
,
如让 孩 子 过 度参加 名 目繁 多的
,
、
少 关 心 孩 子 的 传 统 美德 和 情 感 教 育 等
蒙特 梭 利 所 倡 导 的
上 学作; 隹备
,
教育不是 为
课 外班 对 孩 子 过 度 干 涉 保 护和 过 度
剪纸课 题 汇 报展 登 场 亮相
丰 富 形 式 多样
、 “
。
展 览作品
了 孩 子 的心 声 ! 当小朋 友看 到 自己 的
:
”
作 品 出现 在展 览 中时
古 色古 香
”
“
,
都倍 感骄傲和
、
七 彩宫灯
“
,
福禄寿
,
自豪 他 们 热 情 地 向 家 人 同 伴 和 前 来
,
喜 吉 祥如 意
“
”
,
京剧 脸 谱 夸 张 有趣
孩 子 的作 品 走 进 了 孩 子 的 世 界 读 懂
、
、
Y O U J I A O X I N G K O N G / 幼教 星 空
性 的压 制
视 等等
(二
一
、
尊严 的 践踏 以及 需 要 的 忽
和 习惯
。
更 有 甚 者 有 些 父母 对 孩 子 的
,
园教育 不
一
致 的现 象
,
在
一
定程度上
。
不 良行 为 和 习 惯 听 之 任 之 随 其 发 展
,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摘要:教师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
教师的学术才能已越来越引起国内高等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所以教师的学术才能一直需要继续培养。
教师培养的专业能力,对乡村幼儿园教师和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同时对其提供可行措施,以保证乡村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引言我国教育业改革发展速度的进一步推进,人民逐步提升对幼儿教育认知度,意识到早期教育带给儿童巨大影响的父母数量在逐步增加,许多父母已重视幼儿教育质量,同时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在孩子发展阶段中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必须进一步增强。
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专业领导才能,认真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学前教育概念与精神,这也是促进农村孩子朝生动、积极和活泼方面发展的关键条件所在。
一、探讨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基本现状(一)农村幼儿园教师平均年龄为年轻化状态通过对全国乡村幼儿园教职工年龄问卷的调查资料表明,乡村幼儿园教职工专业能力水平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数乡村幼儿园教职工年龄最小者为十八岁,最大者为三十九岁,其中不大于二十四周岁的教师占总数量百分之六十八点七[1]。
学前教育行业有一个广泛默认的概念,就是一般人把教龄短的老师也看作年纪也比较小,所以年轻化状态也就能从"教龄"这方面有所反映,也因此部分乡村幼儿园老师的专业能力也需要提高。
而乡村幼儿园老师年轻化状态比较突出,优点就是其专业能力有足够的提升空间。
(二)较多农村幼儿园老师专业与岗位不同的情况现状多数乡村幼儿园老师的第一专业和乡村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并不对口,但通过研究显示幼儿教育中不对口专业的学生数量几乎占据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还多。
而幼儿教育中正规师范院校的学员数量相对较小,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其它专门的高等院校。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64-0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近一亿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如期完成;技术培训得到广泛开展,1986年至2006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者13亿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就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也有农村成人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1.政府方面1.1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农村成人教育没有被充分重视。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成人教育不够重视,普遍存在重视普通教育,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二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其不够重视,认识不到知识和素质在个人能力转换上的重要作用。
这种认识上的缺陷限制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1998年教育部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专管中等职业教育,原成教司的成人教育管理职能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学生等四司中去了。
省市县上下对口衔接的农村成人教育指导体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其本来承担的统筹规划、立法定规、宏观调控、经费划拨、监督评估、权益维护等职能落空,致使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受到严重损失。
1.3教育经费短缺。
财政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教育总经费的5%,落实到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基本上没超过其教育总经费的2%。
再加上基层领导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认识偏差,多有欠拨和挪用农村教育经费的现象,造成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人均不足一元钱”的现状。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001]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本论文的研究意图是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对策建议和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文献综述在农村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环境的不利因素,很多学校缺乏适合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如跑道、篮球场等,这导致体育锻炼的难度较大。
因此,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必须对不利环境进行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其次,部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够,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激励。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此外,农村小学生总体文化水平较低,课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等,导致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有限的时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能的训练,也应该注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实地调查的对象为两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分别为100人和120人,问卷调查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调查样本共计200份。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学校体育设施状况、学生体育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等。
三、现状分析1.学校体育设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两所学校的体育设施状况不尽相同。
其中一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尚可,有教学用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田径场等,并有专门的体育教室。
而另一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简单,就只有一个露天足球场。
因此,体育锻炼的品质、学生的参与度都受到了影响。
2.学生体育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的兴趣较低,这甚至影响到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课业外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用于家务劳动、农忙季节的农活和放牛等活动中。
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r r a l 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ur r a l b a s i c e d u c a t i o n ; p r o b l e m;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P r o b l e ms i n Ru r a l Ba s i c Ed u c a t i o n a n d t he Co u n t e r me n g
A bs t r a c t Wi t h t he c o n t i n ui ng p o pu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c o mp ul s o r y e d u c a t i o n i n Ch i n a .r u r a l ba s i c e d uc a t i o n i s a l s o a t —
t a e h e d t o mu c h i mp o r t a n c e . Du e t o we a k e c o n o mi c b a s i s , i mp e r —
f e c t ma n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a nd i mpr o p e r t e a c h e r r e s e a r c h s e t t i ng , ur r a l b a s i c e du c a t i o n i s f a c e d wi t h mo r e a nd mo r e c h a l l e ng es . Af t e r f i nd i ng t h es e pr o b l e ms ,we s h o u l d s e e k a n i nn o v a t i v e r o a d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迫于社会生存压力造成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而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展快速且不平衡,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从而产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心理压力。
本文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供读者参考。
关键字: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引言: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逐渐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上针对心理上的变化,会对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收到限制,学生自身所处环境差异、父母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使得学生无法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早日给予农村学生一个健康的受教育氛围。
1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近年来,中学生出现人身事故造成家庭变故的案例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对此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受家庭环境影响,与教师发生摩擦,与同学之间差生摩擦而引起的,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上,容易感受到自身与别人的差异,潜意识会把自己的外貌、穿着、成绩和周围同学进行比较,给人心理上造成巨大落差。
日渐受到这些环境因素影响的学生会慢慢会形成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外界接触的情绪,最后形成孤僻的性格。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
这个时期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不喜欢周边的人和事,总是希望自己能与别人与众不同,常常会对学习和家庭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有时还会发生顶撞老师和家长等叛逆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不高,他们不愿意向同学和家长吐露心声,他们总是喜欢将自己隐藏起来,对于同学,他们害怕将自己的心事告诉同学会嘲笑他们,告诉家长,他们觉得家长不会理解他们,因此他们更乐意用日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现状、原因与政策意涵[001]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现状、原因与政策意涵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随着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10年的6100万人下降至2018年的4970万人,下降了18.5%。
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结构单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城市打工,留守儿童多居住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家中,或者是集中居住在留守儿童之家等机构中。
家庭结构单一,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期以往可能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留守儿童的情感与行为上的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会造成心理问题,如缺少安全感、情感孤独感和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接触信息有限,很容易被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问题所困扰。
3. 学习压力: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任务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上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较多。
4. 教育机会有限: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接受的教育机会较少,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学习见面,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关注和指导,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长期问题点。
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的原因1. 政策的切换:近年来,我国许多涉及农村发展、留守儿童教育保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比如,2009年卫生部印发《留守儿童关爱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6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障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留守儿童关爱保障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 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就业机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员选择留在家乡就业,这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基础。
3. 农村经济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可以加速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能够增加留守儿童回乡的诱因,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基于浙江省7个县(区)5463名教师的实证调查
调研报告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县域内城乡流动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支持研究 (项目编号:16B G L 173),主持人:李茂森.作者简介:1.李茂森,男,安徽金寨人,博士,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㊁教授㊁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乡村教育㊁教师教育㊁课程与教学论;2.刘靖琬,女,浙江丽水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基于浙江省7个县(区)5463名教师的实证调查李茂森1,刘靖琬2(1&2.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加快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㊂但当前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城乡教育共同体;对政策目标的认识在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反差;教师愿意参加流动但依然缺少稳定的归属感;担忧乡村学校特色化㊁在地性的内生发展难以落地;以及教育共同体学校合作教学教研活动频度和质量有待提升㊂为此,要纵深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践,建议采取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制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标准体系;二是改进交流制度,深化教育共同体内部的教师交流;三是提升政策认同,激活校领导和教师的能动性;四是调整组织架构,促进管理体系改革赋能教育共同体;五是加速文化融合,促进城乡学校的共生发展㊂ 关键词:城乡教育共同体;教育优质均衡;城乡学校中图分类号:G 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3-0028-06 如何有效缩小区域㊁城乡㊁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积极破解 城镇挤 乡村弱 的现实难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之举㊂2020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 指导意见 ),首次从省域层面提出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方案㊂2021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特别指出,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 ;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 探索建立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 ㊂从国家战略和浙江方案可见,高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简称 教共体 ),也即在城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㊁乡村学校之间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㊁共同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㊂一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扫描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在文献分析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编制而成,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对教共体的认识态度,教共体的运行状况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㊂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形式编制,从 完全符合 (计1分)到 完全不符合 (计5分)加以赋值;得分越小,表明该题项的符合程度越高㊂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调研报告上,得到的C r o n b a c h sɑ系数为0.84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得到的K M O值为0.904,B a r t l e t t 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亦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㊂整个问卷调查在浙江省7个县(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随机发放,共收回问卷5847份,其中有效问卷5463份,有效率为93.43%㊂就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来说,从性别上看,男教师占25.5%,女教师占74.5%;从职务上看,校领导㊁校中层干部和普通老师分别占4.6%㊁10.9%㊁84.5%;从学校地理位置上看,城区㊁镇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分别占57.7%㊁22.5%㊁19.8%;从年龄上看,30岁及以下㊁31 40岁㊁41 50岁和51岁及以上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7%㊁34.5%㊁35.0%和11.8%;从职称上看,高级㊁中级㊁初级㊁未定级的教师比例为分别14.3%㊁51.0%㊁30.1%和4.6%㊂调查结果主要采用S P S S22.0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分析㊂(一)学校领导更加积极支持教共体建设作为政策实施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是积极支持还是消极应付,其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共体建设能否顺利推进㊂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积极支持当前教共体建设(M=1.87,S D= 0.970),仅有3.8%的教师表示不支持教共体建设㊂且不同职务教师的教共体建设态度存在显著差异(F=11.021,P<0.001),校领导(M=1.66)㊁校中层干部(M=1.76)比普通教师(M=1.89)对教共体建设的态度更积极㊂其中,有79.3%的校领导表示完全支持或比较支持教共体建设,仅有4.4%的校领导表示不支持教共体建设㊂(二)教师更倾向于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建设依据‘指导意见“中教共体的类型划分,主要包括融合型㊁共建型和协作型三种模式㊂其中,融合型是指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全面重组,融合成 一校两区 或 一校多区 ;共建型是指乡村学校由城镇优质学校委托管理,或者结成紧密型的教育集团办学;协作型则是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形成结对帮扶联盟㊂[1]自2019年浙江省启动 互联网+义务教育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协作型教共体模式在各地进行了较好的实践探索㊂但从教共体建设意愿来看,53.8%的教师希望建设融合型教共体,20.7%的教师希望建设共建型教共体,仅有9.0%的教师希望建设协作型教共体,当然也有16.5%的教师不愿意参加建设任何模式的教共体㊂总体来看,教师们对教共体建设意愿较为强烈,且希望以融合型和共建型为主㊂(三)教师们普遍认同教共体建设的政策目标当前在我国发达省份的城乡㊁校际间的教育差距依然普遍存在㊂这种差距主要不是表现在办学条件上的客观差距,而是师资队伍㊁办学水平或质量上的无形差距,这种差距带来的就是乡村学生面临 上好学 的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㊂恰如调查数据显示,有94.4%的教师认为 乡村学生 有学上 的问题已经得到充分解决 ,而有46.4%的教师认为 乡村学生 上好学 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㊂从推进教共体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看,在根本上就是要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学校,激发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以强带弱㊁共同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上的优质均衡,让乡村学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 上好学 ㊂调查发现,教师们广泛认同教共体的组建就是要让城镇学校积极带动和帮扶乡村学校的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M=1.70,S D=0.897),仅有2.2%的教师持有不认同的态度倾向㊂且不同职务教师对教共体政策目标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F=14.101,P<0.001),校领导(M=1.48)㊁校中层干部(M=1.59)比普通教师(M=1.73)更积极认同教共体政策的预期目标㊂因此,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让乡村孩子从 有学上 到 上好学 ,组建城乡教共体是一个重要的实践举措㊂(四)教师在教共体内部的流动意愿较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在于优质师资的配置均衡,而促进优质师资配置均衡的关键在于实现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㊂教师流动意愿是自觉主动的还是强制被动的,在根本上制约着教师参与教共体的建设成效㊂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共体内部教师的流动意愿较为强烈(M=2.01,S D=1.100),仅有8.4%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教共体内部流动㊂不同职务教师在教共体内部流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F= 22.896,P<0.001),校领导(M=1.75)㊁校中层干部(M=1.78)比普通教师(M=2.05)的流动意愿更为强烈;城乡学校教师在教共体内部流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F=5.825,P<0.001),乡村学校教师(M=1.90)比城区学校教师(M=2.03)和镇区学校教师(M=2.04)的流动意愿更为强烈㊂综上,在教共体内部的教师流动意愿较强,其中干调研报告部教师㊁乡村学校教师的流动意愿更强㊂二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问题透视(一)教师对教共体建设的了解程度不够调查发现,教师对教共体建设的了解程度并不高(M=2.51,S D=1.068),仅有44.9%的教师表示了解教共体建设㊂相对来说,校领导(M=1.90)对教共体的了解程度要远远好于校中层干部(M= 2.40)和普通教师(M=2.55),其中有73.7%的校长表示了解教共体建设,仅有42.6%的普通教师表示了解教共体建设㊂由于对教共体建设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在实践中很容易将教共体建设与以往采取的集团化办学㊁教育联盟㊁结对帮扶等方式简单等同,导致高质量建设教共体的实践偏差㊂(二)在教共体内部教师流动依然缺乏归属感归属感是一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个体对所属群体的一种认同㊁接纳㊁依恋程度的情感体验㊂教师流动带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缺少积极稳定的归属感,而在教共体内部的教师流动是否能够完全避免 人在心不在 的生存困境呢?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共体内部流动的教师归属感也并不十分强烈(M=2.27,S D=1.080),仅有54.2%的教师表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甚至也有10.6%的教师明确表示缺少归属感㊂相对来说,校领导(M=2.44)对 教共体内教师都有强烈归属感 的认识比普通教师(M=2.26)更消极些,有17.2%的校领导认为教师缺少稳定的归属感;镇区学校教师(M= 2.44)和乡村学校教师(M=2.40)的认识比城区学校教师(M=2.16)也更消极些,有14.3%的镇区学校教师㊁12.9%的乡村学校教师认为教师缺少稳定的归属感㊂(三)教共体学校特色发展与同质化的矛盾困扰从政策目标看,教共体建设本身需要突出强调城乡学校的优势互补㊁共生发展,但在城镇优质学校强势 输出 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忽视乡村学校自身特色与优势的问题,忽略城乡差别化对待的观念,增加城乡教育同质化的潜在风险㊂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认为教共体建设会忽视乡村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M=2.79,S D=1.117),仅有22.6%的教师认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㊂其中,乡村学校教师(M=2.66)㊁镇区学校教师(M=2.68)要比城区学校教师(M=2.87)更认同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受限的困扰,有40.9%的乡村学校教师明确表示担忧会出现此种问题㊂因此,能否真正发挥城镇优质学校的引领㊁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乡村学校特色化㊁在地性的内生发展,是影响教共体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㊂(四)教共体学校合作教学教研的频率有待提高调查表明,当前教共体建设的整体效果较为一般(M=2.20,S D=1.013),仅有56.2%的教师认为教共体建设效果良好㊂在教共体内城乡学校间的合作内容丰富,包括师生交流㊁资源共享㊁同步课堂㊁校本教研等多种活动㊂但调查发现,仅有60.8%的教师表示经常性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且城区学校教师(M=1.98)要比镇区学校教师(M=2.24)和乡村学校教师(M=2.15)参加同步课堂教学活动的频率要高㊂仅有52.7%的教师表示经常性参加教共体内的校本教研活动,且城区学校教师(M=2.23)要比镇区学校教师(M=2.41)和乡村学校教师(M=2.38)参加教共体内校本教研活动的频率要高㊂总体来说,在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合作教学教研的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镇区学校和乡村学校教师参加的频度㊂三㊁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对策思考在乡村振兴㊁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要纵深推进城乡教共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㊂而城乡教共体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以教共体建设的质量标准为行动指引,以优质师资的交流共享来助力城乡深度合作,以管理体系改革赋能教共体融合发展,以 共同的目标㊁身份认同与归属感 三个共同体要素[2]来激活不同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实现城乡学校的共生发展㊂(一)加强顶层设计,研制教共体建设标准体系依据浙江省‘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教共体是在省级指导㊁市域统筹㊁县域为主的原则下进行分类建设的㊂各县区政府要摆脱对‘指导意见“的过度依赖和模仿,依据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制定出适应当地教育发展生态的教共体建设实施方案㊂在执行过程中要科学确定县域内和跨区域的城乡学校结对计划,通过党建引领㊁数字赋能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助力高质量教共体建设,尤其是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㊂当然,要建设好教共体,必然需要研制教共体建设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好评价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㊂ 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乡教育共同体出台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调研报告采用静态考核和动态跟踪相结合㊁内部自评与外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从管理运营㊁人员交流㊁办学水平㊁文化打造㊁创新及特色五个维度进行考核,形成有效的教育评估和反馈机制㊂ [3]当前县域内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建设采用一体化㊁捆绑式评价发展的机制,要注重基础性标准和个性化指标的结合,尤其要突出强调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 建设成效 的积极评价㊂跨地区协作型教共体建设标准,可从师徒结对㊁跟岗锻炼㊁支教服务㊁示范课引领㊁集体教研指导㊁线上拓展课程共享㊁学生集体交流㊁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具体指标来衡量评估㊂(二)改进交流制度,深化教共体内部教师交流首先,丰富教师的交流方式㊂教师交流是推进教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使命㊂当前在教共体内部的教师轮岗交流, 呈现的是一种网状交流状态,突破了以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点对点的关系,而在一个区域㊁系统里进行关系再造和生态重塑 [4]㊂为此,教共体学校在把控好教师轮岗交流的流量和流向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强化干部教师队伍交流,开展 组团式 教师集体交流,探索紧缺学科教师的 走校制 交流等多种方式㊂其次,实现交流教师身上拥有的 能量 流动㊂ 县管校聘 下教师轮岗交流并不仅仅是让人员流动起来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让交流教师发挥引领㊁示范和辐射作用㊂教师交流真正指向的不是 教师 本身,而是附着于教师身上的 素质 等人力资源形态,要思考如何实现交流教师身上所拥有的 能量 流动㊂[5]那么,激活作为人力资源的轮岗交流教师的能动性,首要的就是在教共体内部全面摸清所有教师的优势和劣势,坚持需求导向,在交流教师个体与流入学校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匹配关系,确保释放个人与组织的能动力量㊂再次,建立激励相容的教师交流补偿机制㊂调研发现,即使在教育集团内部进行流动,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或者补偿措施,很多教师也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编织的 圈子 ㊂为此要深化 县管校聘 制度,完善乡村教师荣誉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力度和职称评聘倾斜力度,充分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意愿,以高薪水和高职称吸引城镇优质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㊁乐教㊁长期从教㊂最后,持续增强交流教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㊂在教共体建设中,归属感是能够维系共同体存在的,为共同体成员所认可并共享的文化㊂[6]那种富有归属感的学校组织文化是教师愿意流动㊁能够留住的力量之源和生存之道㊂交流教师的归属感不强,觉得自己的 根 不在那里,有种 离家的感觉 ,往往导致教师成为一种边缘性参与的孤独存在㊂为此,无论是对于从乡村学校流动到城镇学校的教师,还是对于流动到乡村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共体学校都要建立合作㊁开放㊁包容的 和而不同 的组织文化,有效搭建合作平台来促进交流轮岗教师与学校的深层次互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㊂(三)提升政策认同,激活校领导和教师的能动性教共体建设政策的目标达成,离不开制定一项 好 的政策方案,更离不开政策实施者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㊂诚如美国学者艾莉森所说,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㊂[7]因此,教共体建设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校领导和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教师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㊂首先,需要加强城乡学校教师的政策认同感和自我使命感㊂调研发现,教师们对教共体建设政策本身是积极支持的,但在自己是否参与教共体建设的意愿和行动上依然存在犹豫,对政策实施的效果存在观望心理㊂为此,要克服纠正教师们参与教共体建设的 任务式 应付心态,主动提升对推行教共体建设的自我认同感,这不仅要利用各种会议㊁网络媒体等渠道途径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能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教共体建设的政策目标和运行机制;更要制定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保持政策制度本身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让 城 与 乡 教师之间能够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不断深化教师参与教共体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㊂其次,需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有效执行的中坚力量㊂调研发现,校领导的态度倾向在宏观与微观㊁理想与现实㊁观念与行动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而这种反差自然会直接影响着教共体建设的实际成效㊂这种反差是由于校领导站在 全局 和 个人 的不同视角审思的结果㊂基于 全局 视角关注的是推进教共体建设带来的改革效应,因为政策实施能够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也能够激活乡村学校的内在活力;从 个人 角度出发关注的是教共体建设带来的现实压力,因为政策实施对校长的学校治理能力要求更高,承担的责任义务也更多,带来的压力负担也更重,无形中增加了校长办学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㊂因此,教共体建设不仅要得到普通教师和校中调研报告层干部的积极支持,更要牢牢抓住校领导这个 牛鼻子 ,充分调动和释放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中坚力量㊂当然,校领导能动力量的激活和释放,不能简单依赖于个人的教育热情和自觉,也需要建立与教共体建设成效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㊂(四)调整组织架构,促进管理体系改革赋能教共体首先,明确教共体的未来建设应以融合型和共建型为主㊂调研发现, 互联网+义务教育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借助 互联网+ 的技术平台促进了城乡学校间的互动合作,实现了教共体建设全覆盖的目标,但很多教师认为对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有限,容易陷入任务化㊁形式化的窘境之中㊂从教师参加教共体建设意愿可知,融合型和共建型是优先选择的根本方向㊂简言之,教共体建设在未来应逐步从 协作型 向 共建型 融合型 迈进㊂其次,在融合型教共体内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赋权赋责㊂为了实现融合型教共体内各校区的有效管理和融合发展,可采用条线管理和块状管理相统一的方式㊂其中,条线管理主要涉及教学㊁德育㊁教科研等各项工作,块状管理主要是各个校区的整体管理㊂教共体校区校长既牵头负责教共体的某项具体工作,又全面负责所在校区的整体工作,实现 条 块 管理的相统一㊂再次,在共建型教共体内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㊂在教共体核心校的牵头下, 成立 行政管理共同体 教师发展共同体 学生成长共同体 组成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共同体分支机构,加强五个平台建设,即 教学平台 德育平台 科研平台 课程平台 和 技术平台 [8]㊂类似这种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可以较好地协调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的权责分配,不断激发和释放共同体内部的潜力和创造力,高质量协同开展各项工作㊂(五)加速文化融合,促进城乡学校的共生发展文化融合 是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核心㊂[9]首先,要塑造 和而不同 的学校组织文化㊂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在理念㊁管理㊁课程㊁教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二者在 融合 和 共建 过程中容易带着城乡间㊁校际间的文化差异甚至文化冲突㊂积极构建 和而不同 的学校组织文化,能够为教共体内部的各学校组织奠定和谐共生的文化基因,也让教共体内部全体教师找到温馨舒适㊁安全可靠的文化家园,不断加强教师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㊂因此核心校需要基于教共体的共享愿景和整体发展规划,加速各成员校间的文化融合共通,增强教师们的文化适应能力㊂其次,基于差异思维促进乡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㊂城乡学校的文化融合发展不是 合并谁 同化谁 的问题,而是在增添新的文化元素基础上,既实现原有文化的变革转型又传承原有文化的特色发展㊂因此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在融合发展中如何保持自身的内生性㊁主体性,从而避免同质化发展,是教共体建设必须回应的一个关键问题㊂事实上,教共体建设不是单向度的 输血 式援助,也不是 削峰填谷 式的同质化㊁平衡化,而是基于各自办学特色发展的更高层次均衡㊂我们不能仅仅强调从城镇优质学校向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输入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还应该充分尊重和有效开发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资源;不仅要看到 城 与 乡 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更应看到二者之间的 差异 ㊂[10]基于差异合作的实践逻辑,就是要看到 城 与 乡 之间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特色,突出城乡资源的共享利用,而不是要用 城市 的尺子来衡量或评判 乡村 的现实差距,也不是用 城市 的标准来改造 乡村 ㊂只有不断形成丰富和有活力的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挖掘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凸显乡村学校自身的在地性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区域内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㊂参考文献:[1]浙江省教育厅等.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E B/0L].(2021-01-05)[2022-03-17].h t t p://j y t.z j.g o v.c n/a r t/2021/1/5/a r t_1532973_58916609.h t m l.[2]张志旻,赵世奎,任之光等.共同体的界定㊁内涵及其生成 共同体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14-20.[3]滕梅芳.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 浙江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J].人民教育,2022(2):29-32.[4]操太圣.推进 大面积㊁大比例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策略选择[J].人民教育,2022(8):18-21. [5]姜超. 县管校聘 的政策前提㊁管聘指向与执行模式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21(5):34-39.[6]崔美虹.县域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形态与价值指认[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73-75.[7]赵垣可,刘善槐.教师 县管校聘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22(2):53-61.[8]袁强,余宏亮.城乡学校共同体发展的隐性矛盾及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科技教育Keji Jiaoyu摘 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发展机会不均等、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舆论导向不良、家校合作不力、自主发展意识淡薄以及留乡意愿不强等。
结合乡村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政策引导,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现有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为推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乡村教育事业的繁荣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师;专业发展;知识与能力;问题与对策作为乡村教育的核心力量和“活的灵魂”,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乡村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专业培训不足、发展机会不均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应对这些挑战,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强专业培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
然而,要真正健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乡村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以便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对策。
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教师队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积极的教育信念信念是一个人对一种事物或者一个命题深信不疑并完全接纳的心理倾向或者状态。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的观点。
积极的教育信念能够促使教师用积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去,保障乡村教育健康发展。
(二)全科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乡村建设人才,已成为当前乡村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对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乡村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综合化的思维,掌握多层次、多梯度的其他学科知识,即全科的专业知识。
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
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评估报告编号:EDU2021-001评估日期:2021年10月15日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对某省教育系统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以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评估重点包括教育政策执行情况、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1. 教育政策执行情况评估根据调查和数据分析,某省教育系统在教育政策执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
建议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各级教育部门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2. 教育资源配置评估某省教育系统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 教育质量评估本次评估发现,某省教育系统在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质量差异较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
建议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4.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显示,某省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表现良好。
然而,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建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某省教育系统在教育政策执行情况、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议教育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水平,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希望某省教育系统能够认真对待评估反馈意见,积极改进,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鞍山市农村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培训
阶段。干山区、 海城市的农村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刚刚结束 , 资源下载授权 刚刚获得。因此 , 资源的应用
还 是处 于 刚刚起 步 的时 期 , 资源 的利 用率 还 比较 低 。 在 已经 应用 资源 的 两个 县 区 , 少部 分学 校对 资 源 的运 用 形 成 氛 围之 外 , 部 分 设 备 闲置 , 源 下 除 大 资 载 了就 保存 起来 , 有用 于 教学 中 。即便 是用 也 是遇 到 要讲 公 开 课 才查 一 查 、 一 用 , 者 是 上级 有 关 没 用 或
Vo | 1 No 3 4 l3 . —
J n ,0 8 u .2 0
鞍 山市 农 村 远 程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及 教 师 培 训
唐维国
( 山市教师进修学 院 现代教育技术研训部 , 宁 鞍 山 14 0 ) 鞍 辽 10 5
摘 要 : 农村q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鞍山市实施几年来, -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设备运行的效率等方面
维普资讯
・
48 ・ 1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l
1 1 教 育观念 落后 .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 任何体制创新 、 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我国的农村中 小学教育体制是一个封闭、 不开放、 比较僵化的体制 , 具有天然的排他性 。 农村 中小 学教师 , 别是偏 远地 区的教 师 , 念更 新慢 , 想惯 性 大 , 特 观 思 教育 教 学依 然 满 足 于“ 面 黑 一
板 、 支粉笔 、 一 一张 嘴 、 本书 ” 一 的传统 教学模 式 。应试 教育 的影 响在农 村 中小 学根 深蒂 固 , 校苦抓 、 学 教 师苦教 、 学生 苦学 的场 面随处可 见 。老师 重智力 开 发 、 素质 提 高 ; 轻 重知 识 传授 、 能 力培 养 ; 考试 科 轻 重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陈王军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年(卷),期】2017(003)001
【摘要】文章结合农村教育的现状,讨论了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注重理念先行思想;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城市教师对农村小学的支教力度.
【总页数】1页(P172)
【作者】陈王军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中心小学,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7
【相关文献】
1.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J], 石珏菲
2.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关于钦州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曹瑞宽
3.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J], 石珏菲
4.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J], 孙洁
5.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J], 周聪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填区域,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教育更是陷入让人非常不安的状态。
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根据几年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思考,现就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来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
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
许多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没有基本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老师们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支粉笔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最为严重的是还存在许多危房学校,被陶渊明称为“世外桃源”的陶寓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每天轮流值班,在墙壁的裂缝处贴上白纸,一旦发现白纸有裂痕,马上组织学生撤离,这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
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2、在校学生逐年减少,生源大量流失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资源的重组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小学生源骤减问题日益凸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种: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使生源大量减少。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差别造就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加上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子女转学到县城小学,使农村小学生源日益减少。
再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整体上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象。
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因为这些年纪大的教师,只有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民师转正过来的。
他们仅凭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教师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县内政策班招生的,虽然也接受过教师专业培训,但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的为数不多。
再者教师队伍中出现“留不住”的现象,目前我县在村级小学任教的中师毕业
生已寥寥无几,他们大多调往县城、乡镇中心学校或初中。
4、教学科研流于形式,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研究是年轻教师的事,甚至是教育专家的事。
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把教学研究看作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评课也多为应付性地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
这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效益低下,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
二、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农村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对农村小学现状的分析不是目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目的的所在。
针对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基础教育是一项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小学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实施科学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
均衡教育,一方面教育当局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
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教育,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使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有明显提高。
2、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为了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县应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针对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打破乡镇、村组界线,采取分散合并、直接撤并,建中心学校,完全小学、教学点等方式,对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小学进行调整撤并,以布局调整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危房改造。
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校舍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质量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防止生源大量流失。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常言道,学生要一碗水,老师应有一桶水。
当今时代这个比例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特别是小学老师,需打造成学习型教师,当今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方能适应时代发展。
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
(1)以考促学
目前,有多少同行朋友用了多少时间去学习,钻研业务?自觉去“充电”?我认为老师与学生一样要读书啊。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只有对教师进行考试检测,才能促进他们自觉去学习,自觉提高。
八十年代,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对老师学习,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考促学,关键要务求实效,不要留于形式,一定要防止走过场,否则适得其反,才能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以训促提高
针对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知识贫乏,教学艺术差等现象,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应组织对教师进行在职、离职、短期或较长期(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习等方式,可以提高老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制定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周期,力争两年或三年全县小学教师轮训一次。
方式可采取逐级骨干培训,骨干培训骨干,最后达到全员培训。
4、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
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方面,管理者既充当组织者,实践者的角色,又充
当着研究者,构建者的角色。
由此看来,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与教师同成长,但又要比教师担当更多的角色,即作为新课程改革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因此,管理者要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定期举办“新课程实施回头看”,引导第一线教师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备好“教后案”,促使教师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利用网络空间,展示教师的才华,也展示教师的教学才艺。
(2)引导教师在教研中共进
开展系列“新课程专题”教研活动,以教师间的互助和教师个人反思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在实践中成长。
可以通过“人人上好一节研讨课,人人评好一节课”;落实好研讨课的“备---上---说---评---上”五个环节,建立起评课的目的在于推进教师反思,完善执教者以人为本的观念;可以通过“人人都有专题研究,人人能开一次讲座”,相互间交流探究,深化教师的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
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